漢陽縣歇後語
❶ 歇後語問題
張飛放嚴顏 —— 粗中有細
張飛義釋嚴顏,換來了嚴顏的俯首聽命;曹操厚待關羽,換取了華容道上關羽的捨命相送;美國國父華盛頓主動原諒政敵佩恩的拳腳之仇,換來了佩恩對自己的狂熱崇拜。這些寬容之舉,將仇恨化為了友情,將障礙化為了依託。可見,寬容是多麼偉大的轉變動力。
俞伯牙遇到鍾子期——知音
俞瑞,字伯牙,戰國時的音樂家,曾擔任晉國的外交官。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曹操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曹操敗走華容道——兵荒馬亂
曹操敗走華容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敗走華容是戰事的尾聲
曹操敗走華容道,是《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所引《山陽公載記》所載,其文為:
「
是C81的么?
作業也要搜?
只不過我也在搜!
給你個故事把: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剩下能與他對抗的,就只有在長江一帶的孫權和在湖北一帶的劉備了。
公元208年,曹操帶了20萬大軍(對外號稱 80萬)南下。劉備退守湖北武昌,此時他只有軍士兩萬多人。在軍師諸葛亮的建議下,他決定與孫權共同抗曹。諸葛亮向孫權指出,曹操雖然人多,但其中有七八萬是剛投降的荊州士兵,這些人主要是水軍,是作戰的主力,但他們不一定真心服從曹操。而北方的曹操士兵,不善於水戰,長途而來生病的也很多。這些分析使孫權看清了形勢,同意派大將周瑜帶領三萬軍士與劉備一起戰斗。
曹軍駐扎在赤壁(今湖北嘉魚縣東北,又一說在今湖北赤壁市),曹操下令用鐵索把戰船鎖在一起,以便北方士兵在船上行走。諸葛亮和周瑜都決定用「火攻」的方法進攻曹操。一天夜裡,颳起了東南風。周瑜派部下黃蓋假裝投降曹操,帶著十艘戰船,船上裝著灌了油的柴草,向曹軍駛去。接近曹軍時,他們同時點火,火船頃風向曹操的戰艦駛去,曹軍戰艦因為鎖在一起,一時無法解開,不一會便成了一片火海。火又燒到了岸上,曹軍死傷很多。
赤壁之戰後,全國形勢發生了變化。曹操退回北方。曹操死後,公元220年,他的兒子曹丕廢掉漢獻帝自立,國號為「魏」,都城為洛陽。劉備乘機占據了荊州大部分地方,又向西發展,在公元221年,也自立為帝,國號為「蜀」,建都成都。孫權則鞏固了在長江中下游的勢力,公元 222年稱王,國號「吳」,都城為建業(今南京)。三國鼎立的局面,直至公元280年西晉滅吳才結束。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編輯]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編輯]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編輯]
點評
在評論曹操兵敗赤壁,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認為烏林之戰實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編輯]
傳說與演義
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三國演義》則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傳說、演義,和歷史有較大的區別。
[編輯]
附錄
[編輯]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陳壽著《三國志》。
《三國志》之《魏書》、《蜀書》和《吳書》中有許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發現開始補充正史記載。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硯一台,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
[編輯]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編輯]
參考書目
* 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82
* 蔣永星. 「周郎赤壁何處」,《歷史教學》,1980.12,50
* 解放軍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軍事史》(第二卷),解放軍出版社,1986
* 李友松. 「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中華醫史雜志》, 1981年第11卷第2期
* 張作耀. 《曹操傳》,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給點面子選最佳答案把!!!
❸ 司馬昭之心歇後語的下一句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高貴鄉版公傳》權:「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在魏、蜀、吳三國中,魏國地廣人多,經濟發展快,實力最強,但大權逐漸落入司馬氏家族手裡。
曹丕建立魏國時,得到大將司馬懿的支持。曹丕死後,魏明帝曹睿即位,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專權時,篡位野心日益顯露,魏帝曹髦曾氣憤地對大臣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他來奪走皇位。」不久,曹髦策劃除掉司馬昭,結果事情敗露,反被司馬昭殺死。司馬昭立曹奐為帝。從此,在曹魏政權中,再也沒有人敢公開反對司馬氏的統治啊了。
263年,魏國滅蜀。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帝,自稱皇帝,國號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司馬炎就是晉武帝。280年,西晉大舉進攻吳國,吳國投降。西晉統一南北,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局面。
這也成了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出處,寓意為野心非常明顯,為人所共知。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❺ 要歇後語!!!
A
阿拉伯數字8字分家——零比零(0:0)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比喻雙主旗鼓相當, 不分勝負、 高下、優劣。)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接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接著腦袋往火炕里鑽——憋氣窩火
接著中頭喝水——勉強不得
(比喻不能強迫人去做不願做的事。)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矮子爬坡——貪便宜
按老方子吃葯——還是老一套
暗地裡耍拳——瞎打一陣
安祿山起兵——反了
案板上砍骨頭——乾乾脆脆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B
八級工拜師傅——精益求精
八十歲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
八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半夜吃柿子——專揀軟的捏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鳴驚人
抱住木炭親嘴——碰一鼻子黑
抱著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
冰糖煮黃蓮——同甘共苦
C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茶壺煮餃子——倒(道)不出
拆了的破廟——沒神
出窯的磚——定型了
廚房裡的垃圾——雞毛蒜皮
D
大姑娘坐轎——頭一回
大老爺坐堂——吆五喝六
大炮打麻雀——不夠本錢
大水淹了龍王廟——不認自家人
刀尖上走路——玄乎
肚皮上磨刀——好險
肚子里敲鼓——心中亂撲騰
E
二十一天不出雞——壞蛋
F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飛機上吹笛子——唱高調
飛機上吹喇叭——空響(想)
飛機上點燈——高明
飛機上掛口袋——裝風(瘋)
飛機上掛暖壺——高水瓶(平)
飛機上做夢——天知道
G
擀麵杖吹火—— 一竅不通
剛孵出的小雞——嘴硬腿軟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狗攆鴨子——呱呱叫
狗頭上長角——裝羊
狗掀門簾——全憑一張嘴
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掛羊頭賣狗肉——里外不一
H
何家的姑娘嫁鄭家——正合適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懷里抱冰——心寒
黃連樹下吹喇叭——苦中作樂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火車拉汽笛——鳴(名)聲挺大
J
撿芝麻丟西瓜——貪小失大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近視眼看月亮——好大的星
井裡劃船——前途不大
K
開弓不放箭——虛張聲勢
孔夫子搬家——凈書(輸)
口袋裡裝釘子——個個想出頭
L
拉磨的驢斷了套——空轉一遭
拉琴的丟唱本——沒譜
懶婆娘的裹腳——又臭又長
老虎打架——勸不得
老虎掛念珠——假慈悲
老虎拉車——誰趕(敢)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頭上拔毛——不知厲害
老虎頭上拍蒼蠅——好大的膽子
老虎嘴裡拔牙——找死
老九的弟弟——老十(實)
老牛追兔子——有勁使不上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老鼠啃碟子——全是瓷(詞)
老鼠碰見貓——難逃
老鼠跳進糠囤里——空歡喜
老鼠鑽進風箱里——兩頭受氣
老鼠鑽進書箱里——咬文嚼字
梁山上的兄弟——不打不相識
林黛玉進賈府——謹小慎微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劉備招親——弄假成真
劉皇叔哭荊州——拿眼淚嚇人
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得出神
龍王跳海——回老家
聾子的耳朵——擺設
魯智深出家——毫無牽掛
捋著鬍子過河——謙虛過度
M
麻子跳傘——天花亂墜
馬群里的駱駝——高一等
馬謖用兵——言過其實
馬尾作琴弦——不值一彈(談)
賣豆芽不帶秤——亂抓
盲人上街——目中無人
貓吃老鼠——天經地儀
貓哭耗子——假慈悲
毛驢和牛頂架——豁出臉來干
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沒病抓葯——自討苦吃
夢里看牡丹——想得美
廟里失火——慌了神
木匠帶枷——自作自受
N
拿著鳳凰當雞賣——貴賤不分
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P
判官的女兒——鬼丫頭
皮球抹油——又圓又滑
Q
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秦瓊賣馬——沒辦法
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
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
R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S
入秋的高梁——老來紅
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
沙灘上走路——一步一個腳印
上弦的月亮——兩頭尖(奸)
上鞋不用錐子——針(真)行
十五隻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屎殼郎搬家——滾蛋
屎殼郎下飯館——臭講究
壽星拿琵琶——老調常談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宋江的軍師——吳(無)用
孫二娘開店——進不得
孫猴子穿汗衫——半截不象人
孫悟空大鬧天宮——慌了神
孫悟空的金箍棒——能大能小
孫悟空翻跟頭——十萬八千里
孫悟空碰見如來佛——有法難使
孫悟空聽見金箍咒——頭疼
T
偷來的鑼鼓——打不得
頭發里找粉刺——吹毛求刺(疵)
頭上點燈——高明
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兔子拉車——連蹦帶跳
兔子尾巴——長不了
腿肚子上綁暖壺——水平比較高
駝子上山——前(錢)緊
W
外甥打燈籠——照舅(舊)
王八吃稱砣——鐵了心
王八笑烏龜——彼此彼此
蚊子打呵欠——好大的口氣
烏龜請客——盡是王八
烏龜笑王八——彼此彼此
武大郎放風箏——出手不高
X
膝蓋上釘掌——離蹄(題)太遠
瞎子點燈——白費蠟
瞎子逛大街——目中無人
瞎子認針——對不上眼
小蔥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小泥鰍跳龍門——妄想成龍
小子打老子——豈有此理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徐悲鴻的馬——中看不中用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Y
啞巴挨打——痛不勘言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啞巴拾黃金——說不出的高興
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
葉公好龍——口是心非
一根筷子吃藕——專挑眼
魚口裡的水——有進有出
月亮跟著太陽走——借光
Z
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
張飛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張飛遇李逵——黑對黑
芝麻開花——節節高
芝麻落進針眼裡——巧極了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歸天——氣死的
豬八戒喝磨刀水——內銹(秀)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豬鼻子插蔥——裝象
竹籃打水——一場空
錐子上抹油——又尖(奸)又滑
走夜路吹口哨——壯自己的膽子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得過且過
❻ 求黃陂方言歇後語
紙馬鋪開張——做人(裝模作樣)
四宮殿(地名)的——活的(不牢固)
麻雀跳得(在)粗糠里——空喜一場
大胡椒(辣椒)mao點(略灑)水——干蒸(爭)
喇叭換叫具(哨子)——各人所喜
砟巴眼(眼眵多)養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蘿卜丁咽酒(就酒)——煩了(味辣不美)
合三的兄弟——合四(式)得很
何家姑娘嫁得(到)鄭家——鄭何氏(正合式)
荷葉包鱔魚——溜了
火燒烏龜——竇里(裡面)疼
買干魚放生——表情/不曉得死活
癩克麻把得(被)牛踩死了——渾身是病/渾身是傷
癩克麻打呵欠——好大口氣
鞋鋪里失火——丟楦頭(揭底)
蟹子(螃蟹)夾豌豆——一連滾帶爬
背鋤頭進廟門——挖神(譏諷、挖苦)
包公的兒——犟性
貓子掉了爪子——哈(抓、撈)不到手/巴不得
老鼠施葫蘆——大事在後頭
老鼠掉得(在)麵缸里——糊嘴(糊口)
「高黏除」(店名)的膏葯——巴得緊
告化子把得米壓死了——自討的
豆腐mao厾[督]印(蓋印)——坯子
豆腐掉得(在)灰壇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爐子靠水缸——你熱我不熱
蘆席滾得(在)簟上——高不了一篾片
酥京果(一種食品)==康(蓋)蓋子——一股嗝昧(比喻裝腔作勢)
屬麻花的——有點焦(脆)(嬌)
狗子吃糍粑——亂搭(答)
猴子戴氈帽——假充人形
壇子里養烏龜——越養越縮(小)
炭圓鋪的兒——黑(嚇)大的
染坊里失火——架子還在(放不下架子)
三十斤的鯿魚——側看了(錯看了,看扁了)
三個錢買只蠟燭——獨照(罩)(盯死了)
三個錢買個糖人——吃了mao得玩的,玩了==得吃的
三個錢買個豬娃——恰恰一張嘴(只會說不會做)
漢陽門的車子——「留倒」(留住;留一手)
粉牌上的字——一抹〔ma媽」就掉了
杧槌(棒槌)敲磐——禁當不起
長褂有繳褊(繰邊兒)——坯子(沒成功)
巷子里趕豬——直去直來
木作坊里開張——做桌(作)
驢子屙屎——外面光
集稼嘴(地名)的劃子——「順倒來」/連倒淌
吃乾子甩皮子——要里子又要面子
吃了扁擔——橫了腸子(橫下心)
吃豬油穿緞子——兩面光
「佳」牢靠橫「仁」——有「作」(著)(有希望、好處)
鴨棚的老闆——管蛋(淡)鬧事
掉了一隻鞋,撿到一隻鞋——還是個鞋(還)(依然如故)
腰裡別管(一桿)秤——自稱
扁擔無蠟(枘,榫頭)——兩頭失塌(落空)。
天澀背稿薦——越背越重
「謙祥益」(店名)的房子——內外牆(強)(處處佔便宜)
閻王作報告——鬼款(胡說)
閻王吃粑粑——鬼做(裝模作樣)
「慶生祥」(店名)的帽子——包掉「體舀〕回換
兩個學生打架——為筆(未必)
牆頭上種菜——無園(緣)
〔基雍」弦(棉花弓的弦)打辮子——硬硬帚帚的(過硬)
胡敬德(尉遲恭)炒米泡(炒米花)——黑人扒沙(嚇人巴煞)(可怕得很)
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
烏龜吃了亮火蟲(螢火蟲)——心裡明白
刷子掉了毛——盡是板眼(花樣、點子、事故…很多)
水裡按葫蘆——你起我落
棺材鋪里燒牙祭(加餐)——要人死(事態嚴重,事情麻煩)
黃陂到孝感——縣過縣(現過現)兌。
黃瓜打鑼——去了半頭[陀]
黃花菜的隔壁一木耳(沒耳)(不理)
皇帝的腦殼——御頭(芋頭)
王母娘娘戴茉莉花——喜歡這個調調
許土林(《白蛇傳》中白娘娘之子)的姆媽——蛇人(折人)丟人
缺巴齒(豁牙子)的姆媽做生(過生日)——鬧豁嘴(敷衍應付)
❼ 劉備借荊州(歇後語)
劉備借荊州——有復借無還。
歷史制上並無借荊州之事。在曹操重心偏向西北的時候,東吳抽出手來,以「借荊州」之名向劉備討要整個南郡和荊南4郡,討要半個南郡要「還」整個南郡外加四郡。
劉備不答應,孫權於是發兵攻打劉備、在關系緊張的情況下交還部分,即只將長沙、桂陽兩郡當作南郡還給了孫權。
(7)漢陽縣歇後語擴展閱讀:
三國的其他歇後語:
張飛扔雞毛--有勁難使、張飛使計謀--粗中有細、諸葛亮借箭--有借無還;
張飛吃豆芽--一盤小萊、諸葛亮用兵--神出鬼沒、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周瑜討荊州--費力不討好。
❽ 跪求古文的名言警句!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❾ 我想問問有個歇後語是什麼阿 就是「狗子吃豌豆」答案是什麼阿
你好。 朋友,你說的那一個,送給一些紙馬鋪開張——做人(裝模作樣) 四宮殿(地名)的——活的(不牢固) 麻雀跳得(在)粗糠里——空喜一場 大胡椒(辣椒)mao點(略灑)水——干蒸(爭) 喇叭換叫具(哨子)——各人所喜 砟巴眼(眼眵多)養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蘿卜丁咽酒(就酒)——煩了(味辣不美) 合三的兄弟——合四(式)得很 何家姑娘嫁得(到)鄭家——鄭何氏(正合式) 荷葉包鱔魚——溜了 火燒烏龜——竇里(裡面)疼 買干魚放生——表情/不曉得死活 癩克麻把得(被)牛踩死了——渾身是病/渾身是傷 癩克麻打呵欠——好大口氣 鞋鋪里失火——丟楦頭(揭底) 蟹子(螃蟹)夾豌豆——一連滾帶爬 背鋤頭進廟門——挖神(譏諷、挖苦) 包公的兒——犟性 貓子掉了爪子——哈(抓、撈)不到手/巴不得 老鼠施葫蘆——大事在後頭 老鼠掉得(在)麵缸里——糊嘴(糊口) 「高黏除」(店名)的膏葯——巴得緊 告化子把得米壓死了——自討的 豆腐mao厾[督]印(蓋印)——坯子 豆腐掉得(在)灰壇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 爐子靠水缸——你熱我不熱 蘆席滾得(在)簟上——高不了一篾片 酥京果(一種食品)==康(蓋)蓋子——一股嗝昧(比喻裝腔作勢) 屬麻花的——有點焦(脆)(嬌) 狗子吃糍粑——亂搭(答) 猴子戴氈帽——假充人形 壇子里養烏龜——越養越縮(小) 炭圓鋪的兒——黑(嚇)大的 染坊里失火——架子還在(放不下架子) 三十斤的鯿魚——側看了(錯看了,看扁了) 三個錢買只蠟燭——獨照(罩)(盯死了) 三個錢買個糖人——吃了mao得玩的,玩了==得吃的 三個錢買個豬娃——恰恰一張嘴(只會說不會做) 漢陽門的車子——「留倒」(留住;留一手) 粉牌上的字——一抹〔ma媽」就掉了 杧槌(棒槌)敲磐——禁當不起 長褂有繳褊(繰邊兒)——坯子(沒成功) 巷子里趕豬——直去直來 木作坊里開張——做桌(作) 驢子屙屎——外面光 集稼嘴(地名)的劃子——「順倒來」/連倒淌 吃乾子甩皮子——要里子又要面子 吃了扁擔——橫了腸子(橫下心) 吃豬油穿緞子——兩面光 「佳」牢靠橫「仁」——有「作」(著)(有希望、好處) 鴨棚的老闆——管蛋(淡)鬧事 掉了一隻鞋,撿到一隻鞋——還是個鞋(還)(依然如故) 腰裡別管(一桿)秤——自稱 扁擔無蠟(枘,榫頭)——兩頭失塌(落空)。 天澀背稿薦——越背越重 「謙祥益」(店名)的房子——內外牆(強)(處處佔便宜) 閻王作報告——鬼款(胡說) 閻王吃粑粑——鬼做(裝模作樣) 「慶生祥」(店名)的帽子——包掉「體舀〕回換 兩個學生打架——為筆(未必) 牆頭上種菜——無園(緣) 〔基雍」弦(棉花弓的弦)打辮子——硬硬帚帚的(過硬) 胡敬德(尉遲恭)炒米泡(炒米花)——黑人扒沙(嚇人巴煞)(可怕得很) 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 烏龜吃了亮火蟲(螢火蟲)——心裡明白 刷子掉了毛——盡是板眼(花樣、點子、事故…很多) 水裡按葫蘆——你起我落 棺材鋪里燒牙祭(加餐)——要人死(事態嚴重,事情麻煩) 黃陂到孝感——縣過縣(現過現)兌。 黃瓜打鑼——去了半頭[陀] 黃花菜的隔壁一木耳(沒耳)(不理) 皇帝的腦殼——御頭(芋頭) 王母娘娘戴茉莉花——喜歡這個調調 許土林(《白蛇傳》中白娘娘之子)的姆媽——蛇人(折人)丟人 缺巴齒(豁牙子)的姆媽做生(過生日)——鬧豁嘴(敷衍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