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絲綢典故

絲綢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6 08:13:42

1. 絲綢古道,敦煌飛天典故

敦煌壁畫中的飛天,懷洞窟創建同時出現,從十六國開始,歷經十個朝代,歷時千餘年,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敦煌石窟的建而消逝。
佛教中把化生到凈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宋〈太平御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 ,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敦煌飛天從起源和職能上說,它不是一位神。它是乾闥婆與緊的復合體。乾闥婆是印度梵語的音譯,意譯為天歌神。由於他周身散發香氣,又叫香間神,緊那羅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天樂神。乾闥婆和緊那羅原來是印度古神話和婆羅門教中的娛樂神和歌舞神。神話傳說中說他們一個善歌,一個善舞,形影不離,融洽和諧,是恩愛的夫妻。後來被佛教吸收,化為天龍八部眾神中的兩位天神。唐代慧琳〈音義〉上解釋說:「真陀羅,古作緊那羅,間樂天,有微妙間響,能微妙音響,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為妻也。」乾闥婆與緊那羅被佛教列入天龍八部神後,隨著佛教理論和藝術審美以及藝術創作的發展需要,由原來的馬頭人峰的猙獰面目,逐漸演化為眉清目秀,體態俏麗,翩翩起舞,翱翔天空的天人飛仙了。 乾闥婆和緊那羅最初在佛教天龍八部眾神中的職能中有區別的。乾闥婆---樂神的任務是在佛教凈土世界裡散香氣,為佛獻花、供寶、作禮贊,棲身於花叢,飛翔於天宮,緊那羅---- 歌神的任務是在佛國凈土世界裡,為佛陀、菩薩、眾神、天人奏樂歌舞,居住在天宮,不能飛翔於去霄,後來乾闥婆和緊那羅的職能混為一體;乾闥婆亦演奏樂器,載歌載舞;緊那羅亦沖出天宮,飛翔雲霄。乾闥婆和緊那羅男女不分,合為一體,化為後世的敦煌飛天。莫高窟西魏時已出現了持樂歌舞的飛天。隋代以後,乾闥婆和緊那羅混為一體,已無法分辯了。只是音樂界、舞蹈界寫文章時,為了把他們和樂伎加以區別,把早期天宮奏樂的乾闥婆定名為天宮樂伎,把後來合為一體、持樂歌舞的飛天定名為飛天伎樂。 敦煌飛天從藝術形象上說,它不是一種文化的藝術形象,而是多種文化的復合體。飛天的故鄉雖在印度,但敦煌飛天卻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國道教羽人、西域飛天和中原飛天長期交流、事融合為一,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飛天。它是不長翅磅的不生羽毛、沒有圓光、藉助彩雲而不依靠彩雲,主要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而凌空翱翔的飛天。敦煌飛天可以說是中國藝術家最天才的創作,是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奇跡。

2. 有關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

1、漢武帝進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漢王朝為了擺脫不斷向匈奴的進貢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勢,漢帝國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匈奴的糾纏。

首先奪取河西走廊,控制農業富庶的西域地區,接著經過近十年的多次征戰(結束於公元前119年),將游牧部落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全球化的進程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這條古路上開始互相貿易、文明的交流日益繁多。

2、亞歷山大東征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繼位,當時的西方沒有城市,沒有文化,沒有尊嚴,沒有利益,文化、思想和機遇——同樣還有威脅——統統都來自東方。

亞歷山大在繼位後,將所有的精力都放諸東方,他一路東進,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誠,巨大的城邦、富足美麗的城市,紛紛拜倒在這個年輕英雄的腳下。

絲綢之路上的資源使得亞歷山大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馬其頓王國,同時亞歷山大也促進了古希臘文明與波斯、印度、中亞及中國文明的交匯融合。

3、匈奴入侵羅馬

公元4世紀末,一場全球性的氣候巨變造成食物短缺、飢荒遍地,草原游牧民族迫於生存的壓力,開始沿著絲綢之路大規模的移民。以匈奴為首的游牧大軍為了獲得更多的生存資源,盯上了絲綢之路上的財富,開始大舉入侵歐洲。

公元5世紀中葉,在糾集了一大群蠻族——特里溫哥特、阿蘭、汪達爾、蘇維匯、戈比德、紐里、巴斯塔尼——之後,匈奴王阿提拉親自率兵出征羅馬。阿提拉在奪取多瑙河北部之後,曾侵掠巴爾干半島達十五年之久。

為此君士坦丁堡政府不得不向匈奴人納貢以換取和平,後者由此獲得了大批的珠寶和黃金。被絲綢之路上的財富所吸引的匈奴人肆虐了近一個世紀,最終留下了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整個帝國的文明幾乎回到了史前時代。

4、蒙古人西征

13世紀初,正當十字軍為失利而苦惱不已之時,他們收到了一個宛如奇跡的消息:一支大部隊正從亞洲內陸向這里進發,幫助西方騎士攻打埃及。最初,援軍的身份被認為是祭司王約翰的部隊。但沒過多久,人們就知道這一切都是胡說。馳騁在絲綢之路上的,是蒙古人。

在成吉思汗與其子孫的卓越領導下,蒙古人的鐵蹄沿著絲綢之路幾乎征服了整個歐亞大陸。與恐怖的屠殺同樣為人熟知的,是蒙古人統治世界的智慧。

他們用低稅率鼓勵絲綢之路上橫跨歐亞的貿易,他們用軍事統治消除了絲綢之路上的民族隔閡,促進東西方文明的融合,用寬容的政策造就了絲綢之路上宗教信仰的自由與繁榮。

5、美洲大發現

15世紀末,絲綢之路上發現的大量黃金為這一時代的航海事業提供了資金來源,各國開始不斷組織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倫布和他的船員們所處的正是這樣一個大航海時代。

他在大西洋彼岸的發現讓歐洲備感興奮。「我們發現了印度恆河以外的陸地和島嶼。」他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給費迪南德和伊莎貝拉寫信說。

事實上,哥倫布被他的發現迷惑了。他預期見到的文明人其實是幾乎全裸的原住民,他驚訝地發現這些人十分原始。他寫道,他們「發育良好,體形健碩,長相英俊」,而且很單純,收到紅帽子、小珠飾,甚至是打碎的玻璃和陶器都非常開心。

3. 關於絲綢的小故事

羅馬人與絲綢

從1世紀起羅馬人開始狂熱的迷戀著從帕提亞人手中轉手取得的中國絲綢——即便當時的羅馬人相信絲綢是從樹上摘下來的。「賽利斯人們(中國人)以從他們的樹林中獲取這種毛織品而聞名於世。他們將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浸泡在水中,再將白色的樹葉一一梳落。(絲綢的)生產需要如此多的勞役,而它們又來自於地球的彼方,這令羅馬的少女們可以身著半透明的絲衣在大陸街上炫耀。」(老普林尼,《博物學》)

那時,絲綢成為羅馬人狂熱追求的對象。古羅馬的市場上絲綢的價格曾上揚至每磅約12兩黃金的天價。造成羅馬帝國黃金大量外流。這迫使元老院斷然制定法令禁止人們穿著絲衣,而理由除了黃金外流以外則是絲織品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我所看到的絲綢衣服,如果它的材質不能遮掩人的軀體,也不能令人顯得莊重,這也能叫做衣服?……少女們沒有注意到她們放浪的舉止,以至於成年人們可以透過她身上輕薄的絲衣看到她的身軀,丈夫、親朋好友們對女性身體的了解深知不多於那些外國人所知道的」(Seneca the Younger,《雄辯集》,第一卷)

史料記載克利奧帕特拉,這位艷後也是一位絲綢愛好者。不僅僅是羅馬人對來自東方的神奇玩意兒感興趣。埃及歷史上著名的艷後克利奧帕特拉也曾經被記載穿著絲綢外衣接見使節,並酷愛絲綢製品。97年,東漢將軍班超在重新建立起漢朝在中亞地區的主導地位後,派甘英攜帶大量絲織品到達條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條克),而當時安條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爭奪的國土。因而中國與埃及最早的官方溝通應當就是在這一時期。

4.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故事

1、班超是東漢時期的將軍,他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聯合鄯善國對付匈奴。鄯善國王對待他這個東漢使者的態度十分奇怪,起先十分恭敬,後來逐漸變得傲慢無禮起來。

班超揣測匈奴也派使者到達了鄯善國,於是他到處打聽到了匈奴使者的居所,帶著自己的隨從36個人,趁夜殺進匈奴使者的居所,殺死他們一百餘人。

鄯善國王因此對班超一行人十分恐懼,便答應了聯合東漢夾擊匈奴的盟約。接著班超又出使於闐、疏勒,使匈奴聯合其他小國夾擊東漢的計劃徹底告吹。

2、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和匈奴作戰,派遣張騫去尋找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張騫帶著百餘人來到河西走廊一代,被匈奴人發現並俘虜。匈奴人得知張騫的使命後,就讓他去放羊,還讓他娶了一個匈奴女子作為妻子,意圖讓他投降。

但張騫並沒有被誘惑,忍辱負重11年後,張騫找了個機會,終於從匈奴手中逃脫。他並沒有回西漢,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他繼續一路西行,到達了大宛國,在大宛國王的幫助下,他找到了居住在阿姆河流域一代的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經被匈奴打怕了,不願和西漢結盟攻打匈奴。

張騫怏怏而返,在回去的途中,又被匈奴抓獲,這次他們把張騫囚禁了一年多,而後張騫再次從匈奴手裡逃脫,回到了西漢。雖然這次張騫並沒有完成使命,但卻讓西漢得知了許多西域的地理和人文知識,激發了漢武帝拓展疆土的決心。

(4)絲綢典故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首先,絲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葯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這些商品豐富了各國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次,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四大發明、 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促進了世界文明進程。

其三,絲綢之路開通後,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中原朝見,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系;同時波斯、羅馬等帝國也遣使來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其四,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很多人的信仰,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另外,絲綢之路在促進民族交融、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5. 絲綢的由來,

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但現實中絲綢究竟是何時被發明尚具爭議。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真正能夠說明蠶繭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發掘到的半個蠶繭。據考古學家李濟和昆蟲學家劉祟樂的研究,斷定為桑蠶繭。

繭殼長約1.36厘米,幅寬約1.04厘米,是用銳利的刀刃切去了繭的—部分。西陰村所處的時代為仰韶時期(距今約5600—6000年),為人們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實物。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了紡織工具,藉此可以推斷絲綢的使用至少不遲於良渚文化 。

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的考古發現,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絲綢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由於其編制技術在當時是一種復雜的工藝,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澤備受人們的關注,因而絲織品成為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國際貿易物資。

最早絲綢織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絲綢業的快速發展令絲綢文化不斷的從地理上、社會上滲透進入中華文化。並成為中國商人對外貿易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高級物品。起初中國嚴密控制著絲綢織造業和養蠶業的技術流傳,並禁止其流向外國。

但朝鮮則在中國移民的協助下,與前200年成功實現養蠶技術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與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實現養蠶。不過羅馬帝國則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蠶種並發展養蠶技術。

(5)絲綢典故擴展閱讀:

絲綢的價值意義:

1、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本土的絲綢文化反作用於本土的紡織業,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與改革,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創造出新的織物類型,進一步豐富了絲綢文化。

2、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絲綢文化在漢字的產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反映到漢字中表現為與桑、蠶、帛和大量「糹」部字及與其有關的漢字的產生和應用。《說文解字》中,收錄篆文9353字,其中含「糹」部的,共有248字,約占其篆文總數的3%。

此外,還有許多與絲綢文化有關的成語和典故,如作繭自縛、錦囊妙計、衣錦夜行、衣錦還鄉等[33]。另外,大量文學作品也以描寫蠶桑絲綢來抒發情感或反映社會現實,如李白的《陌上桑》,杜甫的《白絲行》等。

3、促進了民俗文化的衍生

絲綢文化中民俗色彩濃郁,中國人的蠶神崇拜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數千年來有關蠶神的神話傳說綿綿不絕,而且蠶神眾多,各地正宗的蠶神不下10種。眾多有關絲綢文化的歌謠、諺語、方言俗語,是歷史的活化,積淀著濃郁的民俗色彩,許多歲時習俗、社會習俗和人生禮儀習俗都與絲綢文化有關。

4、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

絲綢文化深入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審美情趣產生了很大影響,進而影響著其它的藝術,甚至促進一些新的藝術門類的產生。

中國書畫宣紙的發明與古代絲綢「縑帛」、「絹布」有著直接的關系,實際上紙的發明還是受到絲綢的影響,紙的初意是絲在漂洗過程中積淀的絲屑,積淀成薄薄的一層,稱為紙。由此受到啟發,人們再用纖維代替絲纖維造紙,成為中國的一大發明。

另一個重大的發明印刷術也是發源於蠶絲業。經考證,中國古代絲綢的凸版印花是雕版印刷的前身,傳統的印刷工藝中,有很多部分直接來自印花技術。紙和印刷術的發明大大的促進了書法繪畫等多門藝術的發展。

5、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絲綢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貢獻很多,同時,國外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使本土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日本曾多次接納中國移民進入本國生活或是派遣使者進入中國學習絲織技術。

中國移民、大批的日本留學生和學問僧隨同使團到日本後,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隋唐時期,隋唐文化對日本的社會和文化形成一次強烈的沖擊。在日本形成了規模空前的「仿唐文化」,並持續了200多年 。

作為回饋的日本文化進入中國以後,開闊了人們的精神視野,不少文化也成為詩詞歌賦的主題,一些絲綢以異域神祈祥瑞或傳說故事為圖案,被中國工匠所吸收,豐富了中國百姓的文化情趣。另外,絲綢也作為各國的「和平使者」,曾在各國外交中起到關鍵作用。

各國以絲綢貿易或互贈絲織品為突破口,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維持和平穩定的國際關系,為世界文明進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6. 關於「絲綢之路」的典故

有句古話叫做「鑿破混沌」,又叫「鑿空」。中國方面首先建立這「鑿空」的偉大事業者,是公元前期世紀漢中地人張騫。
張騫所處的時代,我國北部地區匈奴族尚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匈奴奴隸主貴族不時派騎兵南侵漢朝,草菅人命,掠奪財富;同時,又占據河西走廊(今甘肅西北部),迫使西域諸國臣服,使之成為「右臂」以攻擊西漢王朝。漢經過幾年的「文景之治」,國力大盛,到武帝劉乇,決心斬斷匈奴右臂,消除隱患。西域的大月氏,原居河西,後被匈奴擊敗西遷。當時有匈奴降者透露:「匈奴破月氏王,用其頭作砍器。月氏西遷與匈奴結仇,但怨無有共擊匈奴者。」漢武帝下招賢榜,募天下的仁人志士出使西哉去聯絡大月氏,勸說其回故鄉,共擊匈奴。當時,張騫是漢武帝的侍從官,聞詔應募。武帝大喜,並派出多名熟練弓箭手作隨從,由一名奴隸出身的通曉西域各國語言和風土人情,為人忠誠剛毅的匈奴人甘父作張騫的助手兼向導。建元三年張騫於長安別漢武帝,不畏長途跋涉之苦,首次出使西域。
張騫一行出隴西,過敦煌,日行夜息,不久便進入匈奴地界。不幸一行全部被俘。匈奴兵要奪張騫手持的旌節,張騫義正詞嚴:「我是漢朝的使臣,旌旗是我出國的憑證,你們膽敢侮辱我!」匈奴兵無奈,只好把他押去見單於。念婪的匈奴單於把張騫所帶財物全部扣下,並半他的隨行人員分到各個部落去當奴隸。張騫和甘父被扣留在匈奴單於身邊,不斷地被提審盤問,但張騫給他個一問三不知。匈奴人最後施出軟硬兼施之計:單於命令部下把張騫和甘父押送到匈奴西邊的游牧地區,表面上優禮相待,暗地裡則嚴加看管,還指派一名美女給張騫當了妻子。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過了許多年。元朔三年,單於王病逝後發生內訌,張騫乘機逃出虎口,攜妻回歸長安。
張騫這次出使西域,雖未能達到預期目的,便他終於打開了西行的途徑,歷史上稱他的這次出使是「鑿空(孔)」。

7. 「絲綢之路」的歷史故事簡短

1、漢武帝進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漢王朝為了擺脫不斷向匈奴的進貢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勢,漢帝國決定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匈奴的糾纏。

首先奪取河西走廊,控制農業富庶的西域地區,接著經過近十年的多次征戰(結束於公元前119年),將游牧部落趕回到他們原來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爾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中國為一條橫跨大陸的交流通道打開了大門——「絲綢之路」就此誕生,全球化的進程開始,來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這條古路上開始互相貿易、文明的交流日益繁多。

2、亞歷山大東征

公元前336年,亞歷山大繼位,當時的西方沒有城市,沒有文化,沒有尊嚴,沒有利益,文化、思想和機遇——同樣還有威脅——統統都來自東方。

亞歷山大在繼位後,將所有的精力都放諸東方,他一路東進,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誠,巨大的城邦、富足美麗的城市,紛紛拜倒在這個年輕英雄的腳下。

絲綢之路上的資源使得亞歷山大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馬其頓王國,同時亞歷山大也促進了古希臘文明與波斯、印度、中亞及中國文明的交匯融合。

3、張騫出使西域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漢武帝劉徹即位,張騫任皇宮中的郎官。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欲聯合大月氏共擊匈奴,張騫應募任使者,於長安出發,經匈奴,被俘,被困十年,後逃脫。

西行至大宛,經康居,抵達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歸途中,張騫改從南道,依傍南山,企圖避免被匈奴發現,但仍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匈奴內亂,張騫乘機逃回漢朝,向漢武帝詳細報告了西域情況,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因張騫在西域有威信,後來漢所遣使者多稱博望侯以取信於諸國。

張騫出使西域本為貫徹漢武帝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之戰略意圖,但出使西域後漢夷文化交往頻繁,中原文明通過「絲綢之路」迅速向四周傳播。因而,張騫出使西域這一歷史事件。

4、班超質朴箴言

班超被召還的時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護,交代工作的時候,任尚對班超說:「君侯您在外國三十多年,而我慚愧地在您之後,責任重大,智慮淺短,您應該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

班超說:我年紀大了,變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職,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願意說幾句甚大高明的話。塞外官吏士卒,本來就不是孝子順孫,都是因為有罪才被遷徙去充邊的屯兵。而蠻夷又懷著禽獸心腸,很難收養而容易壞事。

現在您秉性嚴厲而又有些急躁。水清了就沒有大魚,嚴於監察就不得下面的歡心。您應該寬容冷靜,簡易行事,小過失從寬處理,緊緊抓住重要的環節就行了。

班超走後,任尚私下對他的親信說:「我還以為班君有什麼奇策,現在他所說的不過平常言論罷了。」任尚到任數年後,西域反叛作亂,任尚也因有罪被召還,就像班超所告誡的那樣。

5、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在為官府抄寫文書時,每日伏案揮毫,常停下來扔下筆嘆息說:「我身為大丈夫,盡管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學學在國外建功立業的傅介子和張騫來封侯晉爵,怎麼能夠老是干這筆墨營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卻說:「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8. 絲綢之路的軼聞典故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當羅馬人在公元前30年征服埃及後,加之張騫、班超出使西域各國後遠東中國傾國力向西拓展的機遇,通過絲路的交流與貿易在印度、東南亞、斯里蘭卡、中國、中東、非洲和歐洲之間迅速發展。無數新奇的商品、技術與思想來是源源不斷的歐亞非三洲的各個國家。大陸之間的貿易溝通變得規則、有序。
羅馬人很快就加入到這條商道中,從1世紀起羅馬人開始狂熱的迷戀著從帕提亞人手中轉手取得的中國絲綢——即便當時的羅馬人相信絲綢是從樹上摘下來的。「賽利斯人們(中國人)以從他們的樹林中獲取這種毛織品而聞名於世。他們將從樹上摘下的絲綢浸泡在水中,再將白色的樹葉一一梳落。(絲綢的)生產需要如此多的勞役,而它們又來自於地球的彼方,這令羅馬的少女們可以身著半透明的絲衣在大陸街上炫耀。」
史料記載克利奧帕特拉,這位艷後也是一位絲綢愛好者。不僅僅是羅馬人對來自東方的神奇玩意兒感興趣。埃及歷史上著名的艷後克利奧帕特拉也曾經被記載穿著絲綢外衣接見使節,並酷愛絲綢製品。

9. 有那些發生在絲綢之路中的歷史故事

★絲綢之路的故事:
1、絲綢之路:
中國古代經中亞通往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北非的陸上貿易通道。因大量中國絲和絲織品經此路西運,故稱絲綢之路。古「絲綢之路」已成為歷史,新「絲綢之路」正等著我們開辟。。。

2、張騫出使西域
在公元前168~142年,匈奴不斷對當時西漢的北部邊境形成威脅。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便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將匈奴趕回漠北去。漢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備聯絡被匈奴從河西趕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夾擊匈奴。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
公元前138年,他帶著百餘名隨從從長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設法逃脫,輾轉到達大月氏。那時大月氏西遷已久,無意再與匈奴打仗。張騫返回長安,向漢武帝報告了西域的見聞,以及他們想和漢朝往來的願望。

3、蘇武牧羊
這個故事講了漢武帝時,蘇武被任命為使節出使匈奴。但是匈奴不守信用扣押了蘇武,並百般利誘勸他投降,蘇武寧死不屈。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飢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於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匈奴首領只好把他送到了北海邊上去放羊,還對他說:「什麼時候公羊生了小羊,就放你回漢朝去!」蘇武來到北海,每天一邊放羊,一邊遙望前方漢朝的方向。他撫摸著出發時漢武帝親手交給他的那支使節,思念家鄉親人和朝廷,就連晚上睡覺時也緊緊地把使節抱在胸前。日子一長,使節上的毛都脫落了,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桿子。
蘇武在北海邊一直度過了19年,直到匈奴與漢朝和好的時候才被釋放出來回到漢朝。當他沿著絲綢之路回到長安的那一天,長安的老百姓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發的蘇武手裡的那支掉光了毛的使節,都感動得流淚了。

10. 關於絲綢之路的故事

如下:

一、張騫出使西域

古時候,把玉門關和陽關以西的地方籠統地稱為「西域」。

公元前139年,張騫奉漢武帝的命令使西域,想聯合西域的國家共同抗擊匈奴。他帶著一百多人出發,渡過黃河,進入浩瀚的沙漠。他們依靠太陽和星星辨別方向,日夜兼程,想躲開剽悍的匈奴騎兵。但還是不幸被匈奴騎兵發現了。戰斗中,張騫一行人寡不敵眾,死的死,傷的傷,活下來的都當了俘虜。 張騫被軟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舉一動都受人暗中監視。

牧草由綠變黃,又由黃變綠;雁陣向南飛去,又從南方飛回,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張騫學會了匈奴話,和匈奴牧人融洽相處;同時默記地形、道路、牧場、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況。他耐心地、不露聲色地等待著,准備著。終於等到了一個機會,他們在一個黑夜裡逃走了。張騫等人馬不停蹄,專揀人跡罕至的荒原前進。他們忍受著炎熱和乾渴的煎熬,穿過沙漠戈壁,翻過帕米爾高原白雪皚皚的山嶺,終於到過了富饒的西域各國。

公元前126年,歷盡千難萬險,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張騫回到了長安。當初出發時的隨從只剩下了一個人。張騫向漢武帝介紹了西哉各國的方位、人口、兵力、風俗、物產、相互關系以及對漢朝的態度等情況。聽了他的陳述,人們才知道,西域並不是王母娘娘和眾神居住的瓊瑤仙境,也不是傳聞中的流沙千里、草木不生的恐怖世界,那裡有許多希望和漢朝友好通商的國家。於是漢武帝派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聯合烏孫等國共同抗擊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二、愷撒大帝絲綢長袍震驚全場

歷史上曾經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次,古羅馬的愷撒大帝去劇場看戲。他身上那件絢麗奪目的長袍使所有的觀眾目瞪口呆。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皇帝的新裝贊不絕口,連看戲都沒有心思了。一打聽,才知道那件漂亮的長袍是用中國絲綢製作的。

從那以後,華麗的中國絲綢在歐洲各國出了名;用中國絲綢製作的衣服,成了最時髦、最講究的服裝;華麗的絲綢被譽為最珍貴的衣料,甚至和黃金等價。人們把中國叫做「賽里斯」,就是「絲綢之國」的意思。 那時候,交通不便,沒有公路,沒有鐵路,沒有汽車和飛機。羅馬位於中國西邊七千多公里的地方,中間隔著茫無邊際的沙漠、冰雪覆蓋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條件非常惡劣。沿途還有強盜和野獸的襲擊。

那麼,中國絲綢究竟是怎麼運到歐洲去的呢? 原來,有一條橫貫亞洲、以絲綢貿易為主的古代商路。這條道路以我國當時的首都長安為起點,向西北延伸到地中海東海岸,輾轉到達羅馬各地。歷史學家稱之為「絲綢之路」。為了開辟這條道路,漢代偉大的探險家、外交家張騫獻出了畢生的精力。

三、蒙古帝國與絲綢之路

在成吉思汗率領蒙古騎兵征服北亞之後的13世紀,絲綢之路才再度得以暢通,在蒙古鐵騎勢如破竹的進攻下,這次西徵到達德國和波蘭,從而形成了包括中國西域、伊朗、俄羅斯在內的空前的大帝國。

成吉思汗的子孫忽必烈在中國建立元朝,任用波斯人和維吾爾人作官,此時威尼斯商人馬克波羅綺西域南道到達元朝都城—大都,他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東方見聞錄》,其中也介紹了「黃金之島」日本。 在馬克波羅的書中記錄有「牌子」一詞,這是元朝皇帝頒發的一種通行證,它可以在蒙古帝國領域內自由旅行。因為蒙古勢力抵達西亞,所以在中國與歐洲之間,持有這種牌子的商人可以直接來往進行貿易活動。

此時天主教也傳播而來,據說當時作為羅馬教皇委派的使者也訪問了大都,一百多人還接受了洗禮。但是,蒙古的西征也帶來了破壞性的一面,壓榨中亞城邦國家,從而導致城市荒廢。

鐵木爾帝國與絲綢之路: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控制著河西走廊及哈密一帶,中亞一帶則被控制在自稱為成吉思汗後裔的鐵木爾帝國手中,鐵木爾一生征戰,建立了一個東起中國北部邊境,南抵印度北部,西至小城邦國家,北至俄國南部的大帝國。鐵木爾王朝熱心於建設華麗的建築,表現了對學識和藝術的深刻理解,首都撒馬爾汗就是集東西方文化之大成之地。但是,鐵木爾帝國在遠征中國途中,隨著鐵木爾君主之死,快速走向衰退,絲路上的游牧民族也由盛至衰,絲路貿易也趨於敗落。

四、玄奘三藏赴印度

在唐王朝建立後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經。但此時的絲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國旅行。公元627年(一說629年)唐三藏還是悄悄地從長安出發,越過邊關,綺河西走廊途徑伊吾(哈密),高昌(吐魯番)向西邊進發,當時唐三藏認為伊吾、高昌為異教之地,但卻意外地得到了熱情的接待,特別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國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後,唐三藏又向西綺塔繽斯、塔什干、撒馬爾汗等地抵達印度。唐三藏還留下了西行記錄《大唐西域記》一書共12卷。(後人根據他的行記寫了一部膾炙人口的神話小說《西遊記》)

五、造紙術的傳播

在唐代有一件不能忘卻的事情就是造紙術的傳播。公元751年唐與波斯在塔繽斯河展開了一場會戰。唐軍大敗,只好後退。在被送往撒馬爾汗和巴布繽的戰俘中有一名造紙工匠。這名造紙工傳播了了造紙術。唐朝對西方文化十分寬容,在長安建有羅亞斯德教寺院、伊斯蘭教寺院,宮廷中也使用被叫做色國人的西方人才。據說倍受唐玄宗、楊貴妃寵愛的安祿山就是伊朗血統的混血兒。

(10)絲綢典故擴展閱讀:

絲綢之路簡介: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