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論諺語

論諺語

發布時間: 2021-03-15 19:00:00

❶ 申論名人名言

1) 上屆的政績,下屆的包袱。

2) 把積極預防和化解矛盾擺在首要位呈。

3)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4) 大力節能節水節材,減少資源消耗。

5)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6) 更新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

7) 民生為本民生為重民生為先。

8)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研究解決農民工問題。

9) 全民節約,共同行動。

10) 利在一己勿謀,利在天下則謀;利在一時勿謀,利在萬世則謀。

11) 群眾利益無小事,民生問題大於天。

12) 實現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的轉變。

13) 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

14)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

15) 穩定群眾的情緒,聽取群眾的訴求。

16) 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

17)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18) 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

19) 洪秀全:「務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20) 發展循環經濟必須大力倡導科技創新。

21) 管理就是服務。

22) 格守為民之責,常懷愛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多辦利民之事。

23) 以制度公正促社會和諧。

2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25) 拓寬民意表達的果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26)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27) 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加快文化建設步伐。

28)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29) 《周禮》:「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30)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1) 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醫療保障問題,切實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32) 民生問題無小事,處處留心皆民生。

33) 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34) 循環經濟能實現經濟與環境共贏。

35) 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迫切需要。

36) 在全社會形成關心農民工的良好氛圍。

37) 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38)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mlzcn)民亦憂其憂。

39) 聖人無常心,以百性心為心。

40)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41) 墨子:「兼相愛」,「愛無差等」。

42) 《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43)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

44) 民為貴,社攫次之,君為輕。

45)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46) 天地之間,莫貴於人。

47) 官氣正則民風清。

48) 深懷愛民之心,善謀富民之策,格守為民之責。

49)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解決弱勢群體問題。

50) 康有為:「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51) 事不公則心不平,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則難和諧。

52) 實干興邦,空談誤國。

53)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54) 「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55)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

56) 「二為」方向:文化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57) 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58) 既要溫飽,也要環保。

59) 共建共享和諧社會。

60) 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科學發展。

61)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62)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63) 污染減排指標考驗政府責任。

❷ 但丁通過作品《論俗語》闡述了怎樣的觀點

《論俗語》(1304~1308)是用拉丁文寫的,目的在引起知識界對於民族語言的注意。這是最早一部關於義大利語及其文體和詩律的著作。書中闡明了俗語的優越性和形成標准義大利語的必要性,對於解決義大利的民族語言和文學用語問題起了重大的作用。從這本書可以看出但丁用義大利語寫作《神曲》的理論根據。

❸ 但丁的《論俗語》的主要觀點

《論俗語》中但丁論證了義大利人民語言的優越,批判了那種只推崇拉丁文、輕視人民語言的偏見,對解決義大利民族語言和文學問題起了很大作用。

但丁不僅在理論上闡明「俗語」的重要性,而且身體力行用義大利語創作出劃時代名著《神曲》,對於促進義大利民族語言的統一和民族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開山祖師的作用。

也正由於《神曲》的問世,使義大利文學躍居當時歐洲文學的前列。

雖然《論俗語》仍用拉丁文寫的,但是它的目的恰恰是但丁用來為伸張自己的政治理想和藝術創作實踐而進行的巧妙的辯護,這點不能不看清。

(3)論諺語擴展閱讀:

但丁是歐洲文學史上繼往開來的詩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他評價很高,還在著作中引用《神曲》中的詩句和人物形象。《神曲》已經譯成許多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但丁的寓意詩以歌頌「哲學」為主題,首先把「哲學」描寫為溫柔的女性,她在貝雅特里齊死後撫慰詩人悲哀的心靈;後來又把她描寫為冷若冰霜的女性,以象徵學習哲學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關。道德詩歌頌美德,把美德看作哲學本身之美的外在表現。這些詩開《神曲》哲理部分的先河。

❹ 關於諺語的文章或演講稿.!!十萬火急.!!!

淺論諺語及其語言特點
徐蕾 中文系 漢語言文學教育 九七本三 97A11331

【摘要】語言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它反映社會,反映生活。諺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以精煉的語句,通俗的語言反映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從諺語的性質、歷史、內容上對其有個整體了解,並進一步分析諺語的語言特點,研究諺語與比喻,諺語與對偶之間的關系,以期提高我們的認識。
【關鍵詞】諺語 特點 諺語比喻 諺語對偶

諺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對諺語性質的界定,歷來就有許多說法,諸如:
「諺,俗語也。」(《禮記•大學》釋文)
「諺,俗言也。」(《左傳•隱公十一年》釋文)
「諺,俗所傳言也。」(《漢書•五行志》)
「諺,直言也。」(《文心雕龍•書記》)
這是從廣義上來說的,指出諺語是一種流傳於群眾中並世代口耳相傳的通俗而簡練的語言形式。至於狹義上的諺語,也就是我們所要探討的,郭紹虞先生在《諺語的研究》里下過這樣的定義:諺語是人的實際經驗之結果,而用美的言詞以表現者,於日常談話可以公然使用,而規定人的行為之言語。①後來許多論著沿用這個說法。歸納起來給諺語下個定義,我們可以說:諺語是流傳在人民群眾口頭上定型的現成話,具有通俗精練,形象生動的特點,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
諺語隨著歷史的演進而不斷豐富完善。早在遠古時期諺語便已經產生,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清代學者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說:「謠諺之興,其始止發乎語言,未著於文字。」說明最初的諺語是一種口耳相傳的藝術,沒有文字可以記錄。即使在文字出現以後,被記入典籍的諺語也不多。直至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影響下,士階層著書立說大量引用民諺民謠,少部分諺語才得以保存。如《左傳•宮子奇諫假道》中記載有「輔車相依,唇亡齒寒」的諺語。隨著不斷的發展,唐宋以後,特別是明清白話小說中的「俗話」、「俗諺」更是多姿多彩。這些諺語流傳千百年至今仍然充滿著生命力,特別是那些被吸收到書面語言里的,像「不痴不聾,不成姑公」,在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慎到的《慎子》里就已出現,作「不瞽不聾不能公」。後來一直沿用不絕。
與此同時,諺語集子也是層出不窮。自先秦以來,每個朝代都有集結成冊的集子。漢有《漢諺》,唐有《唐諺》,更有周守忠的《古今諺》,楊慎的《古今諺謠》以及《通俗諺》、《恆言錄》、《古謠諺》。而翻開古典名著《紅樓夢》、《水滸傳》、《儒林外史》,諺語到處被點綴在字里行間。這些名家大量采輯諺語入文,既為「我」所用,使語言簡捷精練,生動活潑,又在客觀上為諺語做了可貴的收集工作。
高爾基說過:「諺語和歌曲經常是簡朴的,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可以寫出整部書來。」諺語的內容紛繁,題旨廣泛,涉及到社會、歷史、生產、自然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大致可歸為社會諺語和生產諺語兩大類。有關社會斗爭的諺語,對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幾乎都作了概括和總結。如揭露舊制度的不合理現象的,「窮人餓斷腸,富人脹破肚」;人民反抗的「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官場黑暗的「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等。還有軍事諺語「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學習諺語「只有學而知之,沒有生而知之」以及一些修養諺語。有教人修德養性的「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有教人謙虛謹慎的「天不言自高,低不言自厚」;有教人做事處人的「聽話聽音,看人看心」。至於生產諺語,也包括天氣、時令等實用性很強,簡直就是勞動人民的科技課本,是研究農業科學、氣象學、林學、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

語言是現實社會的一面鏡子,它反映社會、反映生活,諺語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有其自己的特點。有人曾說,諺語得具備三個S:SHORTNESS(短小),SENSE(意味),SALT(風趣),這是對諺語特點總的概括。但實際上看來這遠遠的不夠,諺語的涉及面還要廣闊得多,它觸及一些民族、地域特徵。因此,我們要從整體上把握諺語的語言特點。具體來看,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精練性
有句話說得好「泉水最清,諺語最精」。諺語「以片言明百意」,從而避免了說教式的冗言贅語,魯迅謂之「煉話」。這種精練性是從句式上而言的,諺語的句式整齊,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單句形式如「沒有不透風的牆」,「趨熱好打鐵」,「一個將軍一個令」,「有志者事竟成」等等都闡述了一些簡單而又普遍的真理。在這些句子中,抽象的概念被寓於具體的形象之中,言淺意深,常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單句並列組合成的復句式諺語,根據組合情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單句依靠語序直接組合而成,多為兩個單句組合,也有三四個單句組合的形式;另一類是藉助關聯片語合而成。前一類如「日中則移,月滿則虧」,「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官向官,民向民,和尚向著出家人」,「飢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等,後一類如「寧可無了有,不可有了無」,「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便是如此。其中「寧可……不可……」表選擇關系,「雖」表轉折。
諺語中還有一些緊縮復句的慣用格式,或兩部分壓縮在一起,取消中間語音停頓,如「一人做事一人當」,「不是冤家不聚頭」,「不見兔子不撒鷹」等;或省去某一部分,如「人心不足蛇吞象」省去謂語動詞「猶如」;「無毒不丈夫」,省略了主語等等,這樣就使得句子更加緊湊和齊整。
(二) 口語性。
諺語多來自民間,是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多是人民大眾對具體事物的認識,帶有濃重的口語性。例如我們常說的「瞎貓碰著死耗子」,「兔子不吃窩邊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人是苦蟲,不打不行」,「死豬不怕開水燙」,「放長線釣大魚」等等。雖然用語比較粗俗,卻是實實在在掛在嘴邊,流於民間的,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諺語的口語性不僅表現在它的通俗,還體現在它善於巧妙地挖掘出生活中的常例來進行描述,給人一種既熟悉又新穎的感覺。例如「口裡叫哥哥,背後摸傢伙」指表面上非常親熱,實際上卻兇狠無情、暗下毒手。「按著葫蘆摳子兒」比喻用強硬的手段逼人講真話。這類諺語具有極強的意蘊,能夠啟發讀者由此物到彼物,進而體會其中的道理。
(三) 聲律美
諺語很講究節奏和韻律,講究聲律美。
諺語的節奏,大致和詩句的節奏相似。四言諺語如「入鄉隨俗」,「情急智生」,節奏一般為「二二」;五言諺語如「禮多人不怪」,「日久見人心」,它的節奏多是「二一二」,少數為「三二」;六言諺語如「一山不藏二虎」,「一客不煩二主」,節奏為「二二二」;七言諺語如「天狗吃不了日頭」,「響鼓不用重錘敲」,節奏是「二二三」。八言以上的諺語,節奏多為「二二三,二二三」, 如「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家瓦上霜」。它們不論長短,都顯示出一種均勻整齊的美感。
諺語在注意節奏的同時,還注意押韻。有的押平聲韻,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中的「言,前」;有的押仄聲韻,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還不報,時辰未到」中的「到、報」;有的平仄相間,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講究「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還有的押尾韻如「先苦後甜,富足萬年」中的「甜、年」,押頭韻如「人前一隻鼓,人後一面鑼」等。
(四)修辭性
古人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文」就是文采,文飾,也就是講求語言的藝術性。諺語廣泛而恰當地運用各種修辭來表情達意,像比喻、對偶、誇張、對比、雙關、擬人以及頂真、借代等等。這里我們僅就比喻、對偶展開討論,來進一步了解諺語修辭。
1、 諺語與比喻
在諺語運用的眾多修辭中,比喻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曾有人做過一個統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常用諺語詞典》(1997年5 月版)中,以「龍」字開頭的9 條諺語全是比喻句,以「牛」字開頭的12條諺語,以「狗」字開頭的12條諺語,以及由「虎」字開頭的6條諺語,也都是比喻句。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多數以動物開頭的諺語都是比喻句。推廣開來,那些以植物,山水開頭的諺語也多為比喻句,同時,調查表明,以「一」開頭的96條諺語中,有71條是比喻句,以「人」字開頭的150 條諺語當中,也有一半是比喻句。可見,諺語大部分是用比喻的方法構成的,比喻是構成諺語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應用比喻,不僅能使諺語有具體可感的形象,而且表達含蓄,產生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言近旨遠,辭淺意深」的語言效果,我們可以說,沒有比喻就沒有諺語,比喻是諺語的生命。
諺語比喻形式多樣,種類繁多。目前修辭學界對比喻的分類說法不一。一般來說,比喻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明喻、暗喻、借喻,其它有的稱為變式或特殊式。從其語法功能入手,我們把前兩類歸為語句層面(形式上)比喻,而把第三類借喻及其它歸入語義層面(內容上)比喻,具體來看:
1)、語句層面的比喻
此類形式上的比喻句,包括明喻、暗喻兩大類,明喻式諺語有本體,有喻體,有喻詞;暗喻式諺語也有本體,喻體,沒有喻詞或者用「是」、「等於」等詞語聯結本體和喻體。它們有相同的結構形式:
① 單句式
例如,「兵敗如山倒」,「救兵如救火」,「伴君如伴虎」,「軍令如山倒」,「人心不似長流水」等,有本體,有喻體,有喻詞。「如」「似」,結構上為一般單句,本體和喻體都是詞。 又如「車轍是路引」,「有病方知健是仙」,「失敗是成功之母」,「丑婦家中寶」,「人生一盤棋」等,前三句用「是」字聯結本體喻體,後兩句乾脆省略了喻詞,是典型的暗喻式諺語。
② 單句延伸式
有的比喻不只具有三個基本的要素,比喻後面還有延伸的部分,這部分和喻體有意義上的聯系,實際上是形象地闡明和深化本體的,顯示本體的固有特徵,並且進一步展示喻體。例如「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眾人是桿稱,斤兩稱分明」前句明喻,後句暗喻,都對喻體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③ 雙句單比式
即本體和喻體都是句子結構,一個結構表示本體,一個結構表示喻體,合起來是比喻結構的整體。而雙句結構的暗喻,多半是不用聯結詞語。例如,「時間一分,貴如千金」,「時間好似河流水,只能流去不流回」,「隔夜茶,惡如蛇」,「人到難處,就如虎落深坑」,「讀書不講,隔靴搔癢」,「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惡人心,海底針」等,前四句為明喻,後三句是暗喻,都是本體在前,喻體在後。
這里還有另一種形式,即喻體在前,本體在後,沒有喻詞。一般情況下是一個喻體引出一個本體,如「劈柴看柴紋,講話憑道理」,「大浪當前不可拋槳,大敵當前不可拋槍」,我們稱之為引喻,往往先說前句後引出所喻之物,類似於比興。
④ 雙句雙比式
就是說雙句結構的每一個單位都是一個比喻,或並列或連用,具有對比映襯的作用,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春耕如翻餅,秋耕如掘井」,「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等,這些都是結構完整的比喻句,有本體,喻體,喻詞,結構之間相互並列;而另一類「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口是風,筆是蹤」,「勤儉是幸福之本,浪費是貧困之苗」,「佛爭一爐香,人爭一口氣」,結構上對稱,意義上對比或連用,屬於暗喻式諺語。
⑤ 雙句延伸式
例如,「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張張薄」,「局局新」為延伸部分,進一步來展示喻體「紙」和「棋」的。再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它的延伸部分就是「一頓不吃餓得慌」。這是兩類不同形式的延伸。
2)、 語義層面的比喻
許多比喻構成的諺語,由於長期頻繁的使用,有了固定的意義,人們不覺得它們是一種比喻了。這類諺語形式上不是比喻句,沒有本體,沒有喻詞,但有固定的比喻義,修辭學上稱之為「借喻」。借喻式諺語就是藉助某些客觀的事物的形象來表達抽象的事理,這類諺語可分為以下幾種形式:
① 單句式
一個單句闡述一件事情,是諺語的語表意義,相比之下,人們對它並不重視,重視的是比喻義,即本體。例如:「殺雞焉用牛刀」比喻辦事不需要大人物動手;「槍打出頭鳥」,比喻人不可過於顯示自己;「淺池難養大魚」,比喻任何事不能過於勉強,這些以生活經驗喻人世規律的諺語,長期在口語和書面語中運用,意義早已約定俗成,但並不說明喻體本身不重要了,我們必須明確,沒有喻體,也就沒有本體。
② 雙句單比式
即兩句話構成一個喻體來說明本體。例如「不如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經歷險境就達不到目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比喻做事因小失大,得不償失。前一句為假設關系,後一句為並列關系,單句不成意,兩句話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喻體。
不過,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諺語》小冊子中,並不承認有雙句單比式的存在,它把借喻式諺語分為單體結構借喻和雙體結構連比借喻兩種形式,稱:因為本體不出現,所以不會有雙體結構的單比借喻。這里的雙體結構同於雙句,雙體結構的單比形式也是兩個結構合成比喻結構的整體。他們的區別在於,這里雙體結構的單比需要一個結構表示本體,一個結構表示喻體,從而合成整體。本體不出現,喻體不完整。但上面的例子證明,喻體的表述可以是兩句話連綴而成,喻體照樣是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這是雙體結構的單比借喻,即為雙句單比式。
③ 雙句雙比式
兩個比喻句說明同一個道理,喻體有兩個,而本體只有一個,例如「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比喻在容易引起誤會的場合要避嫌;「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比喻力量弱小者成不了大事;「獨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比喻單個人的力量弱小;「莫學燈籠千隻眼,只學蠟燭一條心」比喻做事情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④ 多句單比式
諺語句式整齊,兩句四句的居多。此類形式以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喻體並列,每個喻體單獨都可以作比喻的本體,但前幾個喻體同時出現,既突出了本體又增強了語勢。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積絲成縷,積水成河」用來比喻恆心和積累,說明積少成多的道理;還有不少的「四最」諺語也是如此,如「四最紅」即「廟上的門,殺豬的盆,關公的臉,火燒雲」;「四最熱」即「鐵匠爐,開水壺,開了鍋,入了伏」,都說明了這一點。
以上從形式和內容上將諺語比喻分成幾大類,實際上有的還可以再細分,同時,關於延伸式特別是單句延伸式,此類形式並不是很多,多接近口語化,符合口頭流傳的特點。
2、諺語與對偶
除比喻外,對偶也在諺語中被大量採用。一般而言,對偶分為寬式和嚴式兩大類。寬式對偶是寬松的、不嚴格的對偶,只需要同類詞相對,意義相關,結構相同或相近,不講究平仄,不避免同字,甚至可以半對半不對,此類在諺語中比比皆是,例如:
漁人觀水勢,獵人望鳥飛。
莫生懶惰意,休起怠荒心。
其中,「觀」、「望」分別是同義詞,它們把前後兩個部分的意義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更加鮮明地表達意義,而「莫、休」,「生、起」,「懶惰、怠荒」,「意、心」也分別是同義詞,構成同義反復。
但嚴式對偶是相當嚴格,相當工整的對偶。要求同類詞的小類相對,如平仄相對,避免同字,結構一樣,意義緊密相關等,即所謂的工對。諺語對偶從內容上細分下來,可分出正對、反對、串對等幾類,分別來看:
① 正對,即相類似的事物之間的對偶,語義上相同相近。如: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中,「海闊」和「天高」,「憑」和「任」,「魚躍」和「鳥飛」,詞義相應,詞性相同,平仄是「仄仄平平仄」對「平平仄仄平」。又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等也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連的工對格式。它們前後兩部分互補互襯,都是從兩個角度,兩個側面說明同一事理,再加上有些近義詞的選用,如上幾例中的「憑」和「任」,「遙」和「久」,「知」和「識」等,既避免了了用詞上的重復,又使詞語顯得參差錯綜,富有變化。
② 反對,即相反事物之間的對偶,語義上相反相成,多是通過映襯和對比來突出語義。例如:
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
這種對偶形式,通過真假、善惡、難易、貧富、得失、禍福等矛盾對立的關系,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說明問題的實質。它們形式上整齊勻稱,聲韻和諧,內容上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③ 串對,又叫「流水對」即語義上相連相承,存在著因果、條件、假設等關系。如:
農民不種田,城裡斷炊煙。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百年大計,育人為本。
此類格式的諺語前後相承,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無窮。
同時,諺語中的對偶流傳幾千年,也表現出鮮明的特點。就語法而言,諺語對偶存在著豐富多彩的省略現象,有的沒有主語,有的省略謂語,有的省略介詞,有的乾脆只留下主幹詞等等。這種對偶,嚴格來說是寬式的種,形式靈活,句式簡單,不受語法規則的嚴格限制。具體來看:
① 無主句
不顯山,不露水。
治久必亂,合久必分。
前者省去了主語「人」,後者用於社會現象,無法補出主語。
② 省略謂語
進門一把火,出門一把鎖。
上句省略「燃」,下句省略「鎖」,把謂語補出即「進門燃一把火,出門鎖一把鎖」,指單身漢獨自一人過日子。
③ 省略介詞
東耳朵進,西耳朵出。
看起來象主謂結構,實為句首省去了介詞,補全起來即是「從東耳朵進,從西耳朵出」指一句話也聽不進去。
④ 以詞語代句子
籃中魚,阱中虎。
綿中針,肉中刺。
此類對偶省略得只剩下詞語了,使得字面意義和實際意義常常不一致。我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去深刻理解它們的深層含義,前句比喻逃脫不了的人,後句比喻外貌溫和甜美,內心卻陰險毒辣。
諺語對偶作為漢語所特有的辭格,富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只有慎加分析,才能使語義表達得更加透徹,文筆更加簡煉。
此外,諺語中還廣泛運用了誇張,對比,雙關,擬人等多種辭格,它們各具特色,為諺語增添了無窮魅力。誇張如「宰相肚裡能撐船」指人寬宏大量,能容人容事;對比如「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雙關如「給個棒槌作針」,「針」諧「真」,比喻把別人的敷衍認真地當件事來對待;擬人如「太陽早發笑,大雨淋破廟」,借代如「會嫁嫁對頭,不會嫁嫁門樓」,「門樓」代門第高的人家等等,顯示出獨特的藝術色彩。

諺語領域博大精深,我們僅能從某些方面來管窺一二。自然,諺語也存在著一些缺限,例如有些諺語過於簡練從而使得語句晦澀難懂,難於推廣。但這只是小部分,瑕不掩瑜,從主流來說,諺語仍以它強烈的生活氣息,鮮明的口語特點,獨特的藝術色彩樹立於語言藝術的畫廊之中。有句話說得好,「明亮的星星裝點天空,正確的諺語指導行動」,我們只有學好諺語,掌握諺語,才能更好地學好語言,深入生活。

注釋:
①見《語文通論續編》 開明書店民國37年版 第158頁
參考文獻:
【1】《漢語諺語小詞典》 溫端政/商務印書館 1989年版
【2】《諺語》 漢語知識叢書/商務印書館 1995年版
【3】《漢語熟語學》 孫維張/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9年5月第1版
【4】《論諺語》 朱千波/《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1989年第3期 第35—38頁
【5】《諺語概論》 朱安群/《江西師院學報》1979年第1期 第57—59頁
【6】《諺語簡論》 杜峻曉 王錫義/《山西師范學報》1981年第2期 第13—17頁
【7】《試論少數民族諺語的科學價值》和曉花/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8年第3期
33—37頁
【8】《從語法修辭角度看民間諺語的藝術特色》 潘傑/西南民族學院學報97年第3 期 第14—17頁
A Probe Into the Proverb and Its Linguistic Feature
【Abstract】Language is a mirror in real life, it reflects the society and images the life. Proverbs as a kind of distinct language forms ,with refined statement and popular language, reflect many aspect in society and life. This artistic masters the proverbs by understanding its attribute, history and content, and furth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 of language. It is the emphases to study the proverbs metaphor and proverbs counterpoint in order to enhance our knowledge.
【key Words】proverbs character proverbs metaphor proverbs counterpoint

❺ 軍事論文歇後語

軍事論文-- 紙上談兵

擀麵杖吹火-- 一竅不通

❻ 《論俗語》是一部什麼樣的詩歌

《論俗語》,作於1304年,是但丁的未竟之作,今天我們所見,只是第一卷和第二卷的一部分。它是最早一部關於義大利語及其文體和詩律的專著,亦是但丁最重要的理論著作,從中可以進一步看出但丁用義大利語寫作《神曲》的理由。

❼ 議論文名人名言

1).勸人珍惜光陰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存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告戒人要誠信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5.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8.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9.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0.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11.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賽,英國作家
12.言忠信,行篤敬。
--論語
13.欺人只能一時,而誠實卻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英國學者
14.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德國詩人
15.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16.對己能真,對人就能去偽,就像黑夜接著白天,影子隨著身形。
--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
17.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賽羅,古羅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誠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國散文家
19.誠實最好的政策。
--弗蘭克林
20.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
--馬克吐溫
(3).勸人寬容,凡事要看得開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
(4)堅強的意志\堅定的決心
我成功是因為我有決心,從不躊躇。拿破崙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人性的弱點》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裡的一粒沙子。-佚名 名言警句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名言警句
(5)關於愛情
真正的愛就要把瘋狂的或是近於淫盪的東西趕得遠遠的。柏拉圖 名言警句
(6)關於修身
君子之修身,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 名言警句
品德,應該是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法)孟德斯鳩 名言警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名言警句
(7)人要時常自省——認識自己
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認識自己。(希臘)
自知之明是最難得的知識。(西班牙)
要想了解自己,最好問問別人。(日本)
只有在人群中間,才能認識自己。(德國)
天上的繁星數得清,自己臉上的煤煙卻看不見。(馬來西亞)
給自己唱贊歌的人,聽眾只有一個。(日本)
莫笑別人背駝,自己把腰挺直。(蘇聯)
最靈繁的人也看不見自己的背脊。(非洲)
越是無能的人,越喜歡挑剔別人的錯兒。(愛爾蘭)
每個人都知道鞋子擠腳的地方。(拉丁美洲)
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緊在哪裡。(西班牙)
自己的飯量自己知道。(蘇聯)
不會評價自己,就不會評價別人。(德國)
如果你指揮不了自己,也就指揮不了別人。(美國)
當面怕你的人,背後一定恨你。(英國)
[學習學習]名言警句精選(音序排列)
B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其它: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韓愈)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
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吃一塹,長一智。(古諺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杜甫)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蘇軾)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杜甫)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新唐書)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劉勰)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
凡事豫(預)則立,不豫(預)則廢。(《禮記》)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時思報國,拔劍起蒿萊。(陳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宋·葉適)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H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古詩詩話)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鍋之所伏。(《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見義不為,非勇也。(論語)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劉基)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後出師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
君子坦盪盪,小人長戚戚。(孔子)
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L
老當益壯,寧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呂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曲·爭報恩)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
M
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羅梅坡)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劉禹錫)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N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Q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漢書)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R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周易》)
S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淮南子)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曹操)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屈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莊子)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宋·羅大京)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管子·權修》)
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鮑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士為知己者死。(史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盂郊)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禮記》)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孔子)
T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水滸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彭端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苟子》)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李商隱)
W
玩物喪志。(書經)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禮記)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韓愈)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易經)
X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
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魯迅)
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老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書)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學然後知不足。(禮記)
學無止境。(荀子)
血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
Y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毛詩序)
《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後漢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管於》)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孫昭遠)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歐陽修)
有情芍葯含春淚,無力薔薇卧曉枝。(秦觀)
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劉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
Z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陸游)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元稹)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蘇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至長反短,至短反長。(呂氏春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❽ 論歇後語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245.

論×地的民間小調

246.

論×地的勞動歌

247.

論×地的婦女苦歌

248.

論×地的諷刺歌謠

249.

論×地的情歌

250.

論×地的儀式歌

251.

論×地的兒歌、童謠

252.

論×地的政治諺語

253.

論×地的勞動諺語

254.

論×地的諺語的藝術特點

255.

論×地民間長詩的藝術特色

256.

xx
族遠古神話與民族精神

257.

xx
族神話的超人形象體系

258.

xx
族民間情歌與民族審美意識

259.

xx
族民間傳說的傳奇性

260.

xx
族遠古風習歌的文學價值和科學價值

261.

xx
族機智人物故事的智人形象

262.

xx
族動物故事的哲理性

263.

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與中學語文教學

五、
語文教育教學方向

1.

論小學(初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與運用

2.

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教師素養與課程改革關系的辯證思考

3.

淺談目標教學在小學(中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4.

淺談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興趣的培養

5.

中學語文美育的途徑與方法淺探

6.

論語文教師個人魅力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7.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詞彙的積累

8.

多媒體技術與語文教學關系淺析

9.

語文課堂語言藝術初探

10.

語文課堂調控藝術初探

11.

論語文學習環境的營造

12.

學校文化資源與語文教育

——以
xx
學校為例

13.

論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4.

語文誦讀教學的藝術

15.

論語文自主學習

16.

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及其策略

17.

對語文教育中倡導「人文精神」的思考

18.

中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初探

19.

傳統文化與語文教育

20.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21.

論小學高年級語文教育中的語感培養

22.

欠發達地區小學(中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以
XX
地區為例

23.

試論小學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
XX
地區為例

24.

淺談小學語文錯別字教學——以
XX
地區為例

25.

淺析初中(小學)生作文「假話現象」

26.

論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關系——以
XX
地區為例

27.

淺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以
XXX
為例

28.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記敘文教學的思考

29.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思考

30.

關於中學(小學)語文課後練習的思考

31.

中學(小學)語文教學板書設計淺談

32.

中學(小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形成途徑探析

33.

淺議中學(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統一

34.

略論中學(小學)的課外學習指導

35.

多樣文化與語文教育的關系

36.

中學生學習文言文心理分析

37.

中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接受心理分析

38.

論古文課教學的趣味性

39.

中學生作文心理特點分析

40.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想像力問題

41.

試論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觀察力問題

42.

語文讀文教學的板書設計藝術初探

43.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拼音教學(漢字教學)、(詞彙教學)問題——以
xx
學校為例

44.

試論初中語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漢字教學(或者詞彙教學、語法教學、修辭教學)
問題(
提示:
提示:中學語文教學存在重文學輕語言傾向,語言分析往往孤立進行,如
何綜合內容及篇章進行語言分析,分析要領及原則是什麼?試以具體的課文分析為例,
展開具體論述。就某一個方面探討即可)

45.

談語文教育中的思想教育

46.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47.

審美感情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48.

美育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49.

當前中學課程改革的幾個問題

50.

傳統語文教育與現代語文教育的矛盾

51.

傳統語文教育與現代語文教育的整合

52.

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及改革——以
xx
地區為例

53.

農村教育之現狀及對策——以
xx
學校為例

54.

語文知識與語文能力關系之研究

55.

語文教育如何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56.

試談中學教材中的長句教學

57.

中學生作文中復句作用情況的調查

58.

語法知識在作文批改中的運用(體會)

六、語言文字方向

1.

淺談漢字與古代農耕文化

2.

漢字字形與詞義的辨析淺探

3.

淺探象形字分析與小學(中學)語文教學

4.

中學語文中的漢字教學

5.

初中文言文教學現狀及思考——以
XX
地區為例

6.

隱喻在初中詞彙教學中的作用

7.

淺論現代漢語「准語言」及其社會意義

8.

古典文獻簡體轉繁體的注意事項

9.

語文教材、教參文言文注釋評析(商榷)

10.

試論「使動」與「意動」的區別

11.

現代漢語方言詞與普通話關系淺談

12.

試論上古漢語詞義引申的主要方式

13.

從《說文》「酉」部字看中國古代的酒文化

14.

從《說文》「女」部字看中國古代婦女的地位

15.

試論「因聲求義」的訓詁方法

16.

「以形索義」之訓詁方法淺談

17.

現代漢語諧音詞與漢文化關系淺談

18.

網路諧音詞研究——以
XX
(詞類,如稱謂詞、名詞等)為例

19.

淺談現代漢語中忌諱語詞

20.

現代漢語詞語的變化與社會生活關系簡析

21.

XX
地區方言詞彙與普通話地主要差異——以
XX
詞類(如名詞、動詞、形容詞等)為例

22.

現代漢語外來詞規范化問題淺談

23.

「同義詞」與「同源詞」淺談

24.

論語法知識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25.

當代廣告語語言藝術簡析

26.

試論地名的文化內涵——以
xx
地區為例

27.

試論成語的構成

28.

試論成語的意義

29.

試論成語的文化特徵

30.

試論慣用語的構成

31.

試論慣用語的意義

32.

試論慣用語的文化特徵

33.

試論歇後語的幽默性及其成因

34.

試論歇後語的地方性特徵(以本地歇後語為例)

35.

試論積極諺語的功能

36.




字句的篇章功能

37.




字句的篇章功能

38.

雙賓句的篇章功能

39.

存現句的篇章功能

40.

連動句的篇章功能

41.

兼語句的篇章功能

42.

試論比喻的文化性

43.

文學作品
xx
的語言藝術(例如:文學作品《日出》的語言藝術)

44.

xx
商品命名研究(例如:化妝品命名研究)

45.

xx
牌號命名研究(例如:店鋪命名研究)

46.

手機簡訊語言研究

47.

流行段子語言研究

48.

xx
地方人怎樣學習普通話


提示
:主要從語音的聲、韻、調方面揭示某某地方話與普
通話的差異並提出辯正方音的有效方法)

49.

校園新詞語言及文化分析

50.

房地產廣告語的語言學分析

51.

化妝品廣告語的語言學分析

52.

名的語言學分析

53.

當代大學生的名字調查

54.

網路流行稱謂語

親們





)分析

55.

對新出現的後綴的研究(如



「族」)分析


、文學理論方向

1.
藝術典型與時代精神關系淺析——以
XX
作品為例

2.
淺談藝術欣賞中的共鳴問題

3.
司空圖審美觀初探

4.
中國
XX
導演的創作評析

5.
外國
XX
導演的創作評析

6.
「意境美」與電影的畫面構成——以
XX
電影為例

7.
淺談金庸武俠小說的敘述技巧及其魅力

8.
當代流行歌曲的文學特質淺析

9.
論美育與中學語文教育——以
XX
地區為例

10.
面向生活——當前文藝創作中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1.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的價值取向淺析

12.
淺論文學的民族性與世界性

13.
當代中國新詩衰落原因探析

14.
論王國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15.
淺談文學經典在中國當下的處境

16.
後現代語境下的解構與狂歡——周星馳無厘頭電影戲劇性闡釋

17.
論八零後文學創作的意義——以
XX
作家為例

18.
試論當代小說創作的地方特色及其文化價值——以
XX
作家為例

八、影視文學方向

1
.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研究:中國古典四大名著

2
.文學名著改編電視劇研究:如老舍作品

3
.當下某題材(或某一題材劇)電視劇研究(如:都市情感劇《蝸居》、《我的青春我做
主》等)

4
.對某部電視劇(文化方面、人物形象、敘事話語等)研究
(
如:《蝸居》中海藻人物形象
分析
)
5
.王海鴒電視劇作研究(代表作《新結婚時代》)

6
.清宮歷史題材劇研究(如:穿越劇研究)

7
.中國當下情景喜劇研究(如:《武林外傳》)

8
.從《長征》(《亮劍》、《激情燃燒的歲月》等)看我國革命歷史體裁電視劇的創作走


9
.以某部知名電視劇為例,論韓國
(
或日本
)
電視劇的民族特色

10
.以某部知名電視劇為例,論美國電視劇的開放性敘事策略

11
.以某部知名動漫作品為例,分析中國當代動漫作品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12
.消費主義文化語境下的「紅色經典」改編熱

13
.成龍的功夫喜劇電影新論

14
.論當前電視劇創作的平民敘事

15
.影響研究:中國三十年代電影與好萊塢電影

16
.從文學到電影:張愛玲電影編劇研究

17
.《霸王別姬》視聽語言分析

18
.馮小剛賀歲片的商業化策略探析

19
.簡論葛優的表演風格

20
.影視劇作人物塑造研究

21
.李少紅影視作品的「唯美」色彩

22
.以《魔戒》系列(或者《哈利波特》系列)為例,論述魔幻電影的類型片特徵

23
.宮崎駿動畫研究

24
.當代好萊塢電影剪輯的發展現狀與發展趨勢

25
.美國電影體現的美國精神

26
.瓊瑤電視劇研究

27
.當下台灣娛樂節目研究

❾ 關於諺語的日積月累

菜無心必死,人無心必亡。

51、買賣不成仁義在。

52、秀才餓死不賣書,壯士窮途不賣劍。

53、人要心強,樹要皮硬。

54、騎馬莫怕山,行船莫怕灘。

55、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56、人是實的好,薑是老的辣。

57、人美不在貌,美在心意好。

58、龍無雲不行,魚無水不生。

59、字不可重寫,話不可亂傳。

60、好鐵要經三回爐,好書要經百回讀。

61、不是你的財,別落你的袋。

62、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邊。

63、旦角要嫩,花臉要笨。

64、一手難遮兩耳風,一腳難登兩船。

65、大黃醫好人無功,人參治死人無過。

66、砂鍋不搗不漏,木頭不鑿不通。

67、眼大肚子小,爭起吃不了。

68、湯淡易餿,人急易瘦。

69、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

70、山是一步一步登上來的,船是一櫓一櫓搖出去的。

❿ 同桌之間辯論諺語的作文

五歲的時候,你說我不能再叫你媽,要叫你嬸,管大媽叫媽。五歲的時候,父親因病去世了,你把我送給了大媽做兒子。五歲的時候,我常常趴在低矮破舊的院牆上,看著我曾經的兄弟姐妹圍在你身邊,等著一鍋粗面鏝頭出鍋。一雙雙骯臟的小手迫不及待的伸出來……你驅逐著他們,憤憤地說他們是一個個小餓死鬼。他們不走,依舊圍在你身邊,眼睛盯著黑乎乎的鍋蓋。你抬頭看見我,剛剛還充滿憤怒的眼神忽然變的充滿愧疚,你一定有些慌亂,不停地在衣服上擦手,然後朝我招招手,小心翼翼地喊我的小名、石頭。他們也飛快的仰起頭來,看到我,一起笑,我不能分辨那樣的笑是善意的還是嘲弄的,便飛快地從牆頭上溜下來,撒腿朝不遠的新家跑去。沖進門,大媽正在煮雞蛋,說:「石頭你又跑哪去了,快,來吃雞蛋。我不說話,悶聲接過不燙手的雞蛋,蹲在地上找了個石頭磕幾下,蛋殼碎了,露出透人的蛋白,我賭氣一樣的一口吞下。大媽在旁邊愛憐地看著我。過了大半年,我才肯叫她媽。她很疼我,是真的很疼我,她是溫和的婦人,也許因為她讀過書,大伯又在外面做事的緣故。而你總是在焦慮的時候罵我們這些孩子,好像是我們讓你的生活變得困苦。或許你終於厭倦了,終於不肯再負擔,所以那天大媽一開口,你就迫不及待地將我推到她面前,你說:石頭是這幾個孩子里最聽話的,你就要了他吧。大媽把我拉到身邊,撫摩我亂糟糟的頭發,似乎猶豫了片刻,點了點頭。你好像終於鬆了口氣,眼神輕鬆起來,是那樣的眼神,才讓我小小的心裡忽然充滿了怨恨,你把我拋棄了,你不要我了,你為此感到輕松。家裡真的很窮,哥哥和姐姐常常為爭一塊饅頭打得不可開交,寒冷的冬天,我們兄弟姐妹四個人擠在一床被子底下取暖,記憶中的夏天我們總是光著腳度過……這是你把我送出去的理由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