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艾草的典故

艾草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5 15:31:24

㈠ 艾草起源

屈原,屈子,在跳投汨羅江之時,順手抓了一顆草,連草代人一起投入江中。

趕來營救的百姓沒有看見人,只看見了水面漂浮的葉子,就大聲呼喚,哎,哎,哎,用手指向江水中,葉,葉,葉。

以葉子為坐標,去搜救屈子,最終沒有救出來。

百姓為了紀念屈原屈子,就把這種草叫艾草,草葉叫艾葉,每年的端午節前,收割艾草。

把屈子的救國救民的精神叫艾!

艾,就是愛的源頭。

㈡ 小孩為什麼要艾草點燈火,

小時候每當端午節的這一天的清晨總是要早早起去采帶著露水的艾草和桃枝。聽姥姥說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要高懸艾草和桃枝。掛了桃枝和艾草的人家在這一年裡會幸福平安。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早晨掛桃枝和艾草呢?這里有個傳說很久很久了的民間故事

那是在歷史上黃巢造反的時候,他親自帶兵打仗,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還是尋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過這一劫。

這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的時候看見一位婦人和兩個小孩子,可能是走過很長時間的路了,兩個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孩子。讓另一個孩子跟著走。奇怪的是,這個婦人身上背著的是個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卻是個很小的孩子。

黃巢看見了很是奇怪,讓手下人把婦人叫道馬前,要詢問明白為何這婦人背著大孩子而讓很小的孩子走路。

婦人回答 :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親生。自己孩子苦點就苦點了,不能讓沒媽的孩子受委屈。

本來硬心腸的黃巢也為這位婦人的作法而感動。他決心不殺這婦人一家。於是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節的那天早晨在家裡屋檐下掛上艾草和桃枝。
隨後黃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檐下掛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沒想到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現城內所有人家都高懸桃枝和艾草。

原來婦人回家後,聽說黃巢的軍隊要路過此城,黃巢的兇殘大家都有耳聞。正在大家驚慌的時候。婦人明白了原來她遇上的那個人是黃巢。於是她告訴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檐下高掛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過此難。

鄰居們又把這話告訴了鄰居的鄰居,一夜之間這個城市裡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掛上了艾草和桃枝。

黃巢率兵經過,發現每位人家門前都掛著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婦人把掛桃枝和艾草的消息告訴了全城的人。為了信守承諾。黃巢的軍隊沒有殺這個城一個人。

後來端午節清晨掛艾草和桃枝這一典故就做為一種保平安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㈢ 艾草泡腳料有啥典故

要啥典故啊,艾草泡腳挺好的,直接泡就是了

㈣ 關於艾葉的兒童故事

您好,我看到您的問題很久沒有人來回答,但是問題過期無人回答會被扣分的並且你的懸賞分也會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一,你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二,您可以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那裡聚集了許多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你解決問題的。三,你可以向你的網上好友問友打聽,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關網站直接搜索.四,網上很多專業論壇以及知識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資料,我遇到專業性的問題總是上論壇求解決辦法的。五,將你的問題問的細一些,清楚一些!讓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麼意思!謝謝採納我的建議!

㈤ 端午節為什麼要插艾草的對話故事

傳統上,人們會在端午節當天喝雄黃酒,並將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插於門上去毒害。除了去毒害,民間還流傳著另一個感人的典故。
唐僖宗年間,發生黃巢之亂,烽火所到之處,屍陳遍野、血流成河。老百姓聞黃巢來,紛紛先行逃跑避難。一次,黃巢看見逃難隊伍中,有位婦人的行徑與常**不相同。一般人逃難時,總是將年紀小的孩子抱在懷里,牽著年紀大的孩子。但這位婦人卻是懷中抱著年紀大的孩子,手裡牽著年紀小的孩子。
黃巢感到奇怪,便攔下那婦人,問道:「你為什麼手牽小的,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含著淚水,指著懷里的孩子,對黃巢說,這是大伯的孩子,手裡牽的是自己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只能救一個孩子時,她打算犧牲自己的孩子,以保住大伯唯一的後裔。
黃巢聽了,非常感動,就對那婦人說:「你快走吧。回去將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黃巢的軍隊看見,就不會傷害你。」婦人回到城裡,把這個消息講了出去。沒多久,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著菖蒲與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率兵離去,全城百姓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在危險的緊要關頭,一個平凡婦人的義行救贖了全城百姓。
婦人之所以能感動殺人不眨眼的黃巢,是因為她願意犧牲、擺上的代價是如此地寶貴□□自己唯一的親骨肉。而全城百姓若沒有聽從婦人所言,在門上插菖蒲與艾草,也無法倖存

㈥ 桃符與艾草是什麼故事

從前,每逢新春佳節到來,人們都要在自家的門兩旁貼上桃符,寫上一些吉祥喜慶的話,為的是祈禱新的一年人丁興旺,五穀豐登,做什麼事都有好兆頭。這些桃符一般都要貼到下一個新年才換掉。

到了端午節,各家各戶又用艾草紮成一個人的形狀掛在門框上方,利用艾草的氣味來驅除蚊蠅害蟲,消除毒氣瘴氣。

有一天,門邊的桃符一抬頭,看見門框上用艾草紮成的小人掛在那裡,便十分生氣,於是對艾草罵道:「你是什麼東西,竟敢占居我的上位?」

艾草彎腰看了看已經破舊褪色的桃符,不服氣地說:「你都已經半截身子埋進土裡去了,還有什麼臉來跟我爭上位下位,你生來就只配在我的下面!」

桃符見小艾草人這么傲慢,更生氣了,便又說:「我起碼是出自文人之手,和筆墨香味有聯系,我的出身高雅。而你,來自田邊野地的一把蒿草,用幾截破繩一纏,配掛在我的上邊么?自己也不瞧瞧自己是副什麼模樣!」

艾草人一點兒也不示弱,冷笑著說:「管你高雅不高雅,瞧你風燭殘年,主人早將你忘了,眼下注重的卻是我……」

就這樣,桃符和艾草你一句我一句,彼此爭辯不休,他們吵鬧的聲音越來越大,以至於驚動了門神。門神出來勸解正在爭論的桃符和艾草人,他說:「兩位兄弟,我看還是不要再爭吵了吧。我們這等人,本來就沒什麼大本事,現在只不過是依附在人家的門戶上才得以安身混日子,還怎麼好意思去爭什麼高低上下呢?」

一番話,說得桃符和艾草人都慚愧地低下了頭。

那些本來就沒什麼大本事、也沒什麼才乾的人,往往看不見自己的短處,卻偏偏還要互相攀比爭待遇,實在是可笑得很。

㈦ 端午節掛艾草是什麼意思

小時候每當端午節的這一天的清晨總是要早早起去采帶著露水的艾草和桃枝。聽姥姥說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要高懸艾草和桃枝。掛了桃枝和艾草的人家在這一年裡會幸福平安。
為什麼要在端午節的早晨掛桃枝和艾草呢?這里有個傳說很久很久了的民間故事。
那是在歷史上黃巢造反的時候,他親自帶兵打仗,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屠城。不管是官府還是尋常百姓人家都不能逃過這一劫。
這一天他帶兵路過鄉下一條小路的時候看見一位婦人和兩個小孩子,可能是走過很長時間的路了,兩個小孩子都累了。所以婦人身上背著一個孩子。讓另一個孩子跟著走。奇怪的是,這個婦人身上背著的是個大一些的孩子,而在走路的卻是個很小的孩子。
黃巢看見了很是奇怪,讓手下人把婦人叫道馬前,要詢問明白為何這婦人背著大孩子而讓很小的孩子走路。
婦人回答
:大孩子是丈夫前妻所生,而小孩子是她親生。自己孩子苦點就苦點了,不能讓沒媽的孩子受委屈。
本來硬心腸的黃巢也為這位婦人的作法而感動。他決心不殺這婦人一家。於是告訴婦人,讓她在第二日,也就是端午節的那天早晨在家裡屋檐下掛上艾草和桃枝。
隨後黃巢通知手下所有人,第二天屠城的時候,見到屋檐下掛有艾草和桃枝的人家避門而過,不得驚擾。
沒想到第二天一進城,士兵們發現城內所有人家都高懸桃枝和艾草。
原來婦人回家後,聽說黃巢的軍隊要路過此城,黃巢的兇殘大家都有耳聞。正在大家驚慌的時候。婦人明白了原來她遇上的那個人是黃巢。於是她告訴大家。第二日早晨都在屋檐下高掛艾草和桃枝,能避邪,逃過此難。
鄰居們又把這話告訴了鄰居的鄰居,一夜之間這個城市裡所有人家的屋檐下都掛上了艾草和桃枝。
黃巢率兵經過,發現每位人家門前都掛著桃枝和艾草。知道了一定是那位善良的婦人把掛桃枝和艾草的消息告訴了全城的人。為了信守承諾。黃巢的軍隊沒有殺這個城一個人。
後來端午節清晨掛艾草和桃枝這一典故就做為一種保平安的習俗延續了下來。

㈧ "艾草"有花語嗎

艾草花語:和平
艾草(學名:ArtemisiaargyiH.Lév.&Vaniot),別名:蕭茅、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艾蒿、艾蒿、蓬藁、艾_灸草_醫草_黃草_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莖單生或少數,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葉厚紙質,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基部通常無假託葉或極小的假託葉;上部葉與苞片葉羽狀半裂、頭狀花序橢圓形,花冠管狀或高腳杯狀,外面有腺點,花葯狹線形,花柱與花冠近等長或略長於花冠。瘦果長卵形或長圓形。花果期9-10月。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分布於亞洲及歐洲地區。

㈨ 艾草的來歷100字左右

黃驍之亂時,一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婦人與二個小孩,一小孩為親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遺孤。親生的小孩剛能行走,婦人逃難,背著她遺孤,卻讓自已小孩步行落在後頭。遇一黃衣人詢問,婦人如實相告,黃衣人甚為感動,道:「你危難之中行忠義之事,已破黃巢之刀,黃巢已無法取你人頭,其實你只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義之家,黃巢便無奈你何。」言罷不見。婦人依言而作,諸多民眾都相信,依言在家門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黃巢」,在家中過端午。 果然,義軍過境,見家中插艾草的人家,無人打擾。一時婦人遇仙人指點之事在各地傳開,平民之家,不再「走黃巢」,紛紛插艾草過端午,並效婦人行忠義之事

㈩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在端午節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個民族共同的習俗。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10)艾草的典故擴展閱讀:

一、習俗原因: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葯。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疫病增多。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鬼」。

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二、端午節的傳承:

自民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移風易俗,端午節許多舊的所謂「迷信風俗」已被人們有意無意地遺忘了,但端午節仍是民間深受歡迎的傳統節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節食品。

2006年5月20日,端午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正式將端午節列為國家法定假日,規定農歷端午當日放假1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