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鵝瘡典故

鵝瘡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5 08:52:11

Ⅰ 燒鵝的歷史故事誰知道`

燒鵝是廣州傳統的燒烤肉食,燒鵝源於燒鴨。鵝以中、小個的清遠黑棕鵝為優回,去翼答、腳、內臟的整鵝,吹氣,塗五香料,縫肚,滾水燙皮,過冷水,糖水勻皮,晾風而後腌制,最後掛在烤爐里或明火上轉動烤成,斬件上碟,便可進食。燒鵝色澤金紅,味美可口。廣州市面上燒鵝店鋪眾多,最為有名的是長堤「裕記燒鵝飯店」的燒鵝和黃埔區長洲島上的「深井燒鵝」。

Ⅱ 哪個成語出自當年萬里覓封侯典故

封侯萬里

封侯萬里 fēng hóu wàn lǐ

成語解釋 封:古代帝王分封部下;封侯:立功而得功名;萬里:指邊遠地區。在邊疆立功以求功名。形容志向高遠,氣度非凡
成語繁體 封矦萬裏
常用程度 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 褒義成語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人的志向
成語結構 補充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成語例子 宋·晁補之《摸魚兒·東皋寓居》:「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如果是典故中的成語就是投筆從戎
當年萬里覓封侯」暗用了漢朝(班超 )「投筆從戒」的典故
投筆從戎

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班超傳》。
班超,字仲升,東漢扶風郡平陵(今陝西省咸陽縣西北)人。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肯動腦筋,能言善辯,讀了不少書。班超的父親班彪,哥哥班固,都是非常有名的歷史學家,著名的史書《漢書》就是他們父子倆編撰的。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庄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並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一天,他正在寫字,突然感到一陣莫名的厭煩和苦惱,於是「啪」的一聲把筆摔在地上,嘆氣說:
「男子漢大丈夫,縱然沒有其他什麼志向謀略,也應當學學當年的博介子和張騫,在外建立功勛,怎麼能夠長久地把時間花在替人抄寫上面呢?!」
聽了這番話,周圍的人都譏笑他異想天開,班超感嘆地說:「庸人怎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啊!」
後來皇帝為了抵禦匈奴的進攻派兵出征,班超從軍入伍了。他英勇殺敵,大敗匈奴,立了戰功。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
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投筆從戎」指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的行動。

Ⅲ 急需有關鳥的成語,典故,諺語

【烏鳥私情】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烏飛兔走】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形容光陰迅速流逝。唐·韓琮《春愁》詩:「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唐·韋庄《秋日早行》詩:「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

【鳥集鱗萃鱗】魚;萃:聚集。象鳥類或魚類那樣聚集在一起。形容聚集得很多。漢·張衡《西京賦》:「瓌貨方至,鳥集鱗萃。」

【鳥盡弓藏】鳥沒有了,弓也就藏起來不用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只雞絮酒】指悼念故人,祭品菲薄。《後漢書·徐徲傳》:「徲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徲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比喻平凡的人哪裡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史記·陳涉世家》:「嗟呼,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燕雀處堂處】居住;堂:堂屋。燕雀住在堂上。比喻生活安定而失去警惕性。也比喻大禍臨頭而自己不知道。《孔叢子·論勢》:「燕雀處屋,子母安哺,煦煦焉其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炎上,棟宇將焚,燕雀顏色不變,不知禍之將及也。」

【一箭雙雕】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只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雙宿雙飛】宿在一起,飛在一起。比喻相愛的男女形影不離。宋·尤袤《全唐詩話》卷六:「眼想心思夢里驚,無人知我此時情。不如池上鴛鴦鳥,雙宿雙飛過一生。」

【牝雞司晨】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女竊權亂政。《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鴻鵠之志】 鴻鵠:天鵝,比喻志向遠大的人;志:志向。比喻遠大志向。 《呂氏春秋·士容》:「夫驥驁之氣,鴻鵠之志,有諭乎人心者,誠也。」《史記·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倦鳥知返】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鶴立雞群】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籠中之鳥】比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也比喻易於擒拿的敵人。《鶡冠子·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
【鳩占鵲巢】比喻強占他人所有.
【鶉衣百結】比喻衣服破舊,滿是補釘.
【鷦鷯一枝】(1)用以勸人寡慾,今多說成:「鷦鷯巢林,不過一枝」.(2)或比喻棲身之所,多用於託人求職時.
【鸞翔鳳集】比喻賢才之聚集.
【鳳毛麟角】形容世間少有.
【鳳凰於飛】比喻夫婦唱和相樂;多用為婚禮之祝詞.
【鳶飛魚躍】比喻放任於自然之樂.
【鴉雀無聲】比喻原本吵吵鬧鬧的人群安靜下來.
【鴻鵠之志】比喻志向遠大,與「青雲之志」義同.
【鵬程萬里】祝福別人前程遠大,如鵬飛萬里.
【鶯聲燕語】用以形容鳥鳴.或比喻女子聲音宛轉流利.
【鶯鶯燕燕】比喻女郎眾多.
坌鳥先飛
①笨鳥先飛。比喻笨人反而居先。②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先行一步。多用做謙辭
笨鳥先飛
①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搶先動手。②用作謙詞
飛鳥依人
形容可親可愛的樣子
籠鳥檻猿
籠中鳥與檻中猿。比喻受拘禁而不得自由的人
窮鳥觸籠
比喻處困境而掙扎不脫
窮鳥歸人
見「窮鳥投人」
窮鳥入懷
無處可棲的鳥被迫投人懷抱。比喻處境困窮而投靠別人
窮鳥投人
猶言窮鳥入懷
如鳥獸散
比喻潰敗逃散。語本《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歸報天子者。」
烏鳥私情
謂烏鳥反哺之私情。比喻人子的孝思
鴞鳥生翼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小鳥依人
唐太宗評論功臣,謂「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誠,甚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自加憐愛。」見《舊唐書·長孫無忌傳》。後以「小鳥依人」喻小孩或年輕女子的嬌稚可愛
鳥道羊腸
狹險典折的山路
鳥得弓藏
見「鳥盡弓藏」
鳥焚魚爛
《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啕。」《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後以「鳥焚魚爛」謂因內亂而覆亡
鳥伏獸窮
如飛鳥棲伏,野獸奔走無路。形容勢竭力窮,處境困難
鳥覆危巢
鳥巢因建於弱枝而傾覆。比喻處境極端危險
鳥革翚飛
形容宮室壯麗。語出《詩·小雅·斯干》:「如鳥斯革,如翚斯飛。」朱熹集傳:「其棟宇峻起,如鳥之警而革也,其檐阿華采而軒翔,如翚之飛而矯其翼也,蓋其堂之美如此。」
鳥駭鼠竄
形容驚恐逃竄
鳥跡蟲絲
比喻極易消失的事物
鳥集鱗萃
像鳥魚聚集一處
鳥盡弓藏
《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又《淮陰侯列傳》:「高鳥盡,良弓藏。」謂飛鳥射盡,便藏起弓來無所使用。後用「鳥盡弓藏」或「鳥得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
鳥驚鼠竄
見「鳥駭鼠竄」
鳥驚魚駭
像鳥、魚那種受驚的樣子
鳥驚魚潰
見「鳥散魚潰」
鳥驚魚散
見「鳥散魚潰」
鳥哭猿啼
泛指禽獸悲鳴。形容悲涼的情景
鳥面鵠形
形容面容枯瘦
鳥槍換炮
比喻情況或條件有很大好轉
鳥散魚潰
形容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鳥聲獸心
比喻言辭動聽而心懷陰毒
鳥啼花落
形容凄涼的情景
驚弓之鳥
曾受箭傷,聞弓弦聲而驚墮的鳥。喻受過驚嚇而遇事惶惶的人。語本《戰國策·楚策四》:「更羸輿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驚弦之鳥
見「驚弓之鳥」
籠中之鳥
①《鶡冠子·世兵》:「一目之羅,不可以得雀;籠中之鳥空窺不出。」後以喻受困而不自由的人。②喻易於擒拿的敵人
傷弓之鳥
受過箭傷的鳥。比喻經過禍患、心有餘悸的人。典出《戰國策·楚策四》:「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
蟲書鳥跡
指古代的鳥蟲書。借指變化莫測、難以辨認的書體
蟲書鳥篆
鳥蟲書。比喻無法認讀的字,借指外國文字
蟲言鳥跡
上古的語言文字。借指上古時期
蠶叢鳥道
指險絕的山路
長頸鳥喙
長頸尖嘴。喻人奸詐陰險
輕徙鳥舉
輕於去留,像鳥飛那樣容易
鵠形鳥面
飢疲瘦削貌
花香鳥語
形容春天媚人的景象
木乾鳥棲
謂鳥棲樹上,至樹乾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禽息鳥視
比喻空受爵祿而無益於世
獸迒鳥跡
鳥獸之跡
獸聚鳥散
謂聚散無常有如鳥獸。多比喻游牧民族
象耕鳥耘
傳說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文選·左思〈吳都賦〉》:「象耕鳥耘,此之自與。」李善注引《越絕書》:「舜死蒼梧,象為之耕;禹葬會稽,鳥為之耘。」後用以形容民俗古樸,有舜禹時代的遺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恆水又東逕藍莫塔,塔邊有池……此中空荒無人,群象以鼻取水灑地,若蒼梧、會稽象耕鳥耘矣。」宋無名氏《五色線·遊仙記》:「忽到一處,約在甌闌之間,乃古莽然之墟,象耕鳥耘,人甚知禮,既還復往,沓不可尋。」一說,耕者以象行為法,耘者如鳥之啄食
熊經鳥申
古代一種導引養生之法。狀如熊之攀枝,鳥之伸腳
【一石二鳥】比喻做一件事獲得兩個效果.
【小鳥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樣子,惹人憐愛.
【倦鳥知返】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倦鳥歸巢】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笨鳥先飛】(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慮,常魯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動應比別人早,以免手忙腳亂.
【鳥盡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遺棄.與「兔死狗烹」意同.惟「鳥盡弓藏」語意較輕.
【鳥語花香】描寫春天的景色.
【鳥面鵠形】用以形容久飢消瘦之狀,又作「鳩形鵠面」.
【鳥為食亡】比喻人因貪財而死.
【鳥獸不可與同群】指人畢竟仍須生活在人群社會中,不能隱居逃世.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時,多會良心發現,講出善良的話來.
【驚弓之鳥】比喻曾遭禍患,因而心懷驚懼者.
參考資料:【驚弓之鳥】比喻曾遭禍患,因而心懷驚懼者.

*和鳥有關之諺語*

◎【夫妻本是同林鳥】比喻夫妻本是一時的伴侶,遇有危險之時,只能各奔前程,自求多福。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鳥將死亡,其鳴聲是十分悲傷凄涼的。比喻人若將死亡,則所說的話是良善而有價值的。

◎【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比喻群眾失去首領,即不能有所行動。

◎【深山出俊鳥】比喻窮鄉僻壤也會出現相貌俊秀或有才乾的人。

◎【人來投主,鳥來投林】比喻人擇主而事,擇地而居。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謀取錢財而不惜生命,就像鳥為了覓食而喪生一樣。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比喻作事積極或及早者,能獲得利益。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比喻人很難改變他原始的身分。

◎【黃鷹抓住了鷂子的腳】鷹和鷂子的腳互相抓住,正好像鐵環一樣互相緊扣在一起。比喻兩人十分親密而不肯分離。

◎【偷雞不著蝕把米】比喻想佔便宜,結果反倒吃了虧。

◎【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人寧可在小場面中自主,也不要在大場面為人所支配。

◎【菱角磨作雞頭】有稜有角的菱角被磨成圓滑的雞頭。比喻人歷經眾多苦難挫折。

◎【公雞給黃鼠狼拜年】凶多吉少。黃鼠狼喜歡吃雞,公雞向黃鼠狼拜年,必定大難臨頭。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黃鼠狼喜食雞,故比喻人不懷好意,別有居心。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雞狗的叫聲都能聽到,但至老死都不相往來。

◎【雞兒不吃無工之食】比喻人不能無緣無故接受優待或贈與。

◎【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比喻至親雖受委屈、責難,但仍不肯離去。

◎【旗桿上綁雞毛】好大撣子。比喻膽大包天。

◎【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比喻事生有因,唯有自己先做錯,別人才會來欺侮。

◎【三更燈火五更雞】比喻勤奮刻苦,晚睡早起。

◎【野雞戴皮帽兒】充鷹。意指野雞戴上皮帽子假裝是老鷹。譏諷人冒充主人或自以為了不起。

◎【雞蛋里挑骨頭】比喻故意挑剔。

◎【拿雞蛋往石頭上碰】【雞蛋碰石頭】 比喻自不量力,自討苦吃。

◎【拿著雞毛當令箭】部屬欺上瞞下,濫用職權,公然發號施令。比喻玩弄權術。

◎【不管講雞講鴨,我只講鵝】 全句指不管別人說什麼,我只一味胡說八道。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生在世應該做些好事,留下好名聲。

◎【燕雀安知鴻鵠志】比喻庸俗者無法理解志向遠大者的抱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比喻兩相爭持,第三者得利。

典故
精衛填海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等等

Ⅳ 朱元璋為何送蒸鵝

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大殺功臣,唯對大將徐達沒有下手之處。後來朱元璋得知徐達得了背疽(疽,中醫指一種毒瘡),便派人送來了蒸鵝。

徐達見了蒸鵝,知道朱元璋還是要讓他一死,因為長瘡不能吃發物,這個蒸鵝就是發物,吃後病毒發出來人就死了。徐達自知如果不吃就是抗旨,會誅連九族,只能吃下去。

(4)鵝瘡典故擴展閱讀:

徐達軼事典故

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與徐達密不可分。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

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

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之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與君對弈

明洪武(1368--1398年)年間,太祖朱元璋常邀開國元勛徐達在此樓下棋。徐達雖棋藝高超,但恐有勝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負。

當朱元璋得悉其中奧秘之後,一次對奕,便命徐達不必多慮,拿出高招,結果,一盤下完,徐達獲勝,並將棋子走成「萬歲」二字,朱元璋大悅,遂將莫愁湖賜給徐達,後人把這座樓稱之為「勝棋樓」。

死因爭議

《明史》記載徐達的病死,而據野史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龍《龍興慈記》載,徐達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後死。

歇後語「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的典故

唐朝貞觀年間,西域回紇國是大唐的藩國,一次,回紇國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緬伯高帶了一批珍奇異寶去拜見唐王。在這批貢物中,最珍貴的要數一隻罕見的珍禽――白天鵝。
緬伯高最擔心的也是這只白天鵝,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可怎麼向國一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親自喂水餵食,一刻也不敢怠慢。
這天,緬伯高來到沔陽河邊,只見白天鵝伸長脖子,張著嘴巴,吃力地喘息著,緬伯高心中不忍,便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水邊讓它喝了個痛快。誰知白天鵝喝足了水,合頸一扇翅膀,"撲喇喇"一聲飛上了天!緬伯高向前一撲,只拔下幾根羽毛,卻沒能抓住白天鵝,眼睜睜看著它飛得無影無蹤,一時間,緬伯高捧著幾根雪白的鵝毛,直愣愣地發呆,腦子里來來回回地想著一個問題:"怎麼辦?進貢嗎?拿什麼去見唐太宗呢?回去嗎?又怎敢去見回紇國王呢!思前想後,緬伯高決定繼續東行,他拿出一塊潔白的綢子,不心翼翼地把鵝毛包好,又在綢子上題了一首詩:"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河失寶,回紇情難拋。上奉唐天子,請罪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帶著珠寶和鵝毛,披星戴月,不辭勞苦,不久就到了長安。唐太宗接見了緬伯高,緬伯高獻上鵝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詩,又聽了緬伯高的訴說,非但沒有怪罪他,反而覺得緬伯高忠誠老實,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賞賜了他。
從此,"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廣為流傳開來

Ⅵ 成語及其解釋和典故!!

拔苗助長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注釋
憫――――耽心、憂慮的意思。
長――――生長、發育的意思。
揠――――拔的意思。
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樣子。
謂――――告訴。
病――――勞累。
予――――文言人稱代詞,我的意思。
趨――――趕去。
非徒―――不僅只是。
評點
此則寓言從反面生動地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遇事如果不從客觀實際出發,只能是好心辦壞事。
防微杜漸
解釋: 在不良事物剛露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其發展。
這個成語來源於《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責躬,杜漸防萌,則凶妖銷滅,害除福湊矣。
東漢和帝即位後,竇太後專權。她的哥哥竇憲官居大將軍,任用竇家兄弟為文武大官,掌握著國家的軍政大權。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
丁鴻很有學問,對經書極有研究。對竇太後的專權他十分氣憤,決心為國除掉這一禍根。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徵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家權勢對於國家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和帝本來早已有這種感覺和打算,於是迅速撤了竇憲的官,竇憲和他的兄弟們因此而自殺。
丁鴻在給和帝的上書中,說皇帝如果親手整頓政治,應在事故開始萌芽時候就注意防止,這樣才可以消除隱患,使得國家能夠長治久安。
畫蛇添足
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餘。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我能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奪取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注釋
祠——音詞,祠堂,封建社會中祭祀祖宗或先賢、烈士的地方。這里是祭祀的意思。
舍人——部屬,在自己手下辦事的人。
卮——音之,古代飲酒用的器皿。
固——固然,本來的意思。
安——文言疑問詞,怎麼、怎樣的意思。
亡——不存在,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戰國策——我國一部古書的名稱。原來只是一些零散的材料,記載我國戰國時代謀士和說客的政治活動及其言辭。西漢人劉向將這些材料進行了整理和校訂,按照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國排列起來,一共編成三十三卷,簡稱《國策》。
點評:
這個畫蛇添足的人,不僅驕傲,而且愚蠢,弄巧成拙,到口的酒反被別人喝了。喝不成酒事小,害人害已事大。有的人辦事,總是覺得自己高明,比別人了不起,於是不顧客觀實際,主觀武斷,失敗的,不論對國家、人民或自己,都具有危害性。
狐假虎威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吾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棗猶百獸之畏虎也。」
注釋
荊宣王——就是楚國的國君楚宣王。他是楚肅王的兒子,名字叫良夫。
北方——指我國當是中原一帶的各個諸侯小國家。
昭奚恤——人名,楚國當時著名的將領。
江一——人名,魏國人,很有智謀,當時在楚國做事。
長——音掌,長官,首領的意思。
然——就是這個樣子,(回答)「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主要的意義不在於表現狐狸的聰明,而在於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壞人為了欺負好人和干壞事,總要找到一種勢力作為靠山,打著一塊招牌,掩護自己,嚇唬別人。善良的人們,要學會識破這種騙術。
涸轍之鮒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
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注釋
貸――――借貸。
諾――――答應的聲音。好、可以的意思。
哉――――文言語助詞。呢、嗎的意思。
激――――引導。
邑金―――封地上所得到的財產收入。
肆――――賣東西的鋪子、商店。
評點
作者用十分簡練的文筆,描繪出一個吝嗇鬼的形象,揭示出了一個淺顯的道理: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誠心誠意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決不能只說大話,開空頭支票。
刻舟求劍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注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塗不理解的意思。
呂氏春秋——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是秦國的宰相呂不韋的賓客們合編的。全書的內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
評點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兩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注釋
故——緣故,這是原因的意思。
去——離去,這里是指太陽與地球的距離。
日中——太陽當頂,這是中午的時候。
車蓋——這是車篷。古代,人乘坐的獸車上的篷,形狀象傘,用來遮蔽陽光和雨。
盂——音於,古時一種裝飲食品、敞口的器皿。
滄滄——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湯——湯,就是熱水。探湯,就是把手伸到熱水裡,感到燙熱的意思。
決——決定,決論,就是判斷的意思。
孰——文言疑問人稱代詞,就是「誰」的意思。
多知——知識豐富,博學多才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說,人們看問題不能各執一端,而要避免主觀、片面性,要學會客觀地、全面地分析問題。孔子被稱為聖人、天才,好為人師,但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只好被人譏笑。
魯侯養鳥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
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鳥也,非以鳥養鳥也。
注釋
昔――――從前、過去的意思。
御――――指魯侯親自迎接的意思。
觴――――動詞。敬酒的意思。
九韶―――古代舜時一種音樂的名稱。
太牢―――指豬、牛、羊三牲做的供品。
臠――――切成塊狀的肉。
評點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種多樣,紛繁蕪雜的;人們做事都要看清對象,根據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如若不然,必然招致魯侯養鳥的可笑結局。
平漫屠龍
朱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注釋
屠――――屠宰,宰殺牲畜。
殫――――盡,用完用盡。
家――――家庭的財產。
技――――屠龍的本領。
評點
世界上並沒有龍這種東西,但朱泙卻硬要去學殺龍,結果只能是耗費光陰,所學非所用。由此可見,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濫竽充數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
竽――――一種樂器的名稱,很象現在的笙。
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
廩―――――糧食倉庫。
評點
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有真才實學。
黔驢技窮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應應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注釋
黔——音錢,就是黔州,在現今貴州省境內。
龐然——龐,音旁,龐大,形體或數字很大。龐然,身體高大的樣子。
應應然——小心謹慎的樣子。
駭——音害,驚駭,就是恐懼的意思。
遁——音盾,逃遁,跑開、逃避的意思。
搏——音脖,搏鬥,就是雙方對打。
狎——音狹,表示親近但態度放盪、不莊重。
踉——音狼,踉蹌,亂步行走的樣子。
喊——老虎跑哮、大叫的聲音。
柳宗元——人名,生於公元七七三年,死於公元八一九年,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作家,著有《柳河東集》。
評點
這個故事生動地說明,世界上有很多東西貌似強大,樣子很可怕,但其實沒有什麼可怕的。從而說明,革命人民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而要充分想念自己的力量,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奪取勝利。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為宋國笑。
注釋
耕——耕田種地。耕者,耕田的人,農民。
株——樹木被砍伐後,殘留下來露出地面的樹根。
走——跑的意思。
頸——音井,脖頸,就是脖子。
釋——釋放,把東西從手裡放下來的意思。
耒——音累,耒耜,古代耕田用的農具,就是犁耙。
冀——音計,希冀,就是希望的意思。
評點
這個故事包含著兩種意義,既諷刺了懶漢思想,也批判了經驗主義。這告訴我們,切不可把偶然的僥幸作為做事的根據,如果抱著僥幸的心理,片面地憑著老經驗去辦事,一般是不會成功的。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渚崖之間,不辨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之門,則殆矣,吾吾非至於子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注釋
灌―――-灌溉、注入的意思。
涇――――涇水,這里指水脈。
涘渚崖――涘,水邊。渚,水中間現出的小塊陸地。崖,河岸。
河伯―――水神。
若――――海神的名字。
殆――――糟糕、危險的意思
評點
本文嘲諷了那類「聽講過一些道理,便自以為什麼都懂,再沒有比得上自己的人」,教導我們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學會取長補短。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莫過甘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注釋
趙——春秋、戰國時的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省南部、山西省東部一帶地區。
燕——音煙,春秋、戰國時國名,疆域在現今河北北部一帶地區。
蘇代——人名,蘇秦的弟弟,是戰國時著名的說客,洛陽人。
惠王——就是惠文王,趙國的國君,名叫趙何。
曝——音鋪,就是曬的意思。
鷸——音玉,一種水鳥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長,捕食魚、蟲、貝類。
甘——音錢,同「鉗」字,把東西夾住的意思。
喙——音會,嘴,專門指鳥和獸的嘴。
漁者——就是後面的「漁父」,以捕魚為業的人。
擒——音琴,擒獲,就是捕捉的意思。
支——支持,這里是相持、對峙的意思。
弊——弊病,害處,這里是疲弊的意思。
評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千百年來已為大家所熟知。這個故事說明:同志之間、朋友之間,應當團結互助,而不應當勾心鬥角,要看清和對付共同的敵人。否則,就必然會造成可乘之機,讓敵人鑽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災難。
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返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注釋

太形——山名,就是太行山,位於山西省同河北、河南兩省的交界地區。
王屋——山名,在山西省陽城縣西南一帶。
冀州——地名,包括現今河北、山西兩省和遼寧、河南兩省的一部分地區。
河陽——地名,在現今河南省孟縣境內。
懲——音稱,懲罰。這里是苦於的意思。
迂——音於,迂迴,曲折、繞道的意思。
豫——音預,地名,現在的河南省。
漢陰——漢,就是漢水;陰,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陰。
魁父——古代一座小山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陳留縣境內。
荷——音賀,負荷,挑、扛的意思。
箕畚——箕,音基。畚,音本。箕畚,就是畚箕,用竹、木等做成的運土器具。
孀——音雙,孀妻,寡婦,就是死了丈夫的女人。
遺男——就是死了父、母的孤兒。
齔——音趁,兒童換牙齒,乳齒脫落後重新長恆齒。這晨表示年齡,約七、八歲。
惠——同慧,智慧,不惠就是愚蠢的意思。
一毛——一草一本,這里指山的一小部分。
匱——音潰,缺乏的意思。
操蛇之神——就是山神,手裡拿著蛇。
誇娥氏——就是大力神,力大無比。
厝——音錯,安置的意思。
朔東——就是朔方以東地區,指山西省的東部。
雍——就是雍州,在現今陝西、甘肅省一帶地區。
隴——同壟,隴崗,就是高山。
列子——這是一部古書的名稱,屬於我國先秦時期道家的著作。關於這部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的列禦寇著的;另一種認為是後來晉代的人著的,沒有定論。書中記載了許多寓言和傳說故事。

評點

這是一個著名的故事。愚公為了排除險阻,打開通道,率領全家搬走太行、王屋兩座大山。這是一件大而又艱巨的工程,在有的人看來是難以想像的。但是,愚公胸懷大志,不被困難所嚇倒,他敢想敢說敢做,終於在別人幫助下把兩座大山搬走了。這就說明:凡是對人民有利的事,無論怎樣艱險,只要具有堅忍不拔的決心,充滿必勝的信心,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就能夠戰勝一切困難,把理想變為現實。
月懷一雞

今有人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注釋

攘――――竊取、偷盜。
或――――某人、有人。
道――――一個人的舉止言行。
損――――減少。
已――――罷了、停止的意思。
非義―――不符合於正當的事理。
斯―――那麼就應該的意思。

評點

偷雞是一種損人利己的不良行為。痛改前非謂之大勇;原諒自己,必將種下禍根。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曰:「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釋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短——長短,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延——作動詞用,就是請的意思。
儐者——儐,音賓。儐者,就是專門辦理迎接招待賓客的人。
臨淄——淄,音資。臨淄,地名,古代齊國的都城,在現今山東省。
閭——音驢,古代的社會組織單位,二十五戶人家編為一閭。三百閭,表示人口眾多。
袂——音妹,就是衣裳的袖子。
踵——音種,就是人的腳後跟。
命——命令,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里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就是不賢,沒有德才的人。

評點

這個寓言故事,表現了晏子的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幹,同時也表現了他熱愛祖國、維護祖國尊嚴的可貴品質。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鄭人買履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注釋

鄭——春秋時代一個小國的名稱,在現今河南省的新鄭縣。
履——音呂,革履,就是鞋子。
度——音奪,忖度,這里作動詞用,即計算、測量的意思。後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詞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詞,這里指量好的尺碼。
坐——同座,就是座位,這里指椅子、凳子一類的傢具。
操——操持,帶上、拿著的意思。
罷——罷了,完結的意思,這里指集市已經解散。
無——虛無,沒有,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葉公好龍

子張見魯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禮。托僕夫而去,曰:「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塵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之好士也,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也。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經,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今臣聞君好士,故不遠千里之外以見君,七日而君不禮,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釋

子張——孔子的學生,姓顓孫,名叫師,春秋時陳國人。子張是他的外號。
魯哀公——春秋時代魯國的國君,姓姬,名叫蔣。
士——封建社會里,對知識分子的泛稱。
舍——音社,古代計算路程的單位,一舍等於三十里。
趼——音儉,同「繭」字,就是腳底上長出的硬皮,俗稱老繭。
寫——這里是用刀、筆刻畫的意思。
窺——音虧窺伺,就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音有,窗戶。
施——有意,伸出、延伸的意思。
詩——就是《詩經》,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分「風」、「雅」、「頌」三部分,共三百零五篇,多數是民歌。這里所引的詩句,見《詩經》「小雅」的部分的《濕桑》篇。
敢——語助詞,冒昧、對不起的意思,用在句子開頭。
新序——我國一部古書的名稱,是西漢著名經學家、散文家劉向編輯的。書中記述了許多的古代歷史的故事。

評點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愛狙,養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損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匱焉,將限其食,恐眾狙之不馴於已也,先誑之曰:「與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從狙皆伏而喜。

注釋

狙——音居,獼猴,一種猴子的名稱。
損——損失,減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這里是家裡的糧食的意思。
充——充實,這里是滿足的意思。
俄——俄頃,不久的意思,表示時間短暫。
匱——音潰,缺乏,不夠的意思。
馴——音尋,馴服,順從的意思。
誑——音狂,欺騙,瞞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稱代詞,就是「你」、「你們」的意思。
茅——音敘,橡實,一種糧食。

評點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於弄的騙術,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但是後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復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回答者:華玲蕊 - 秀才 二級 6-13 20:23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不好
50% (0)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者: 日落紛飛 - 兵卒 一級

你們累不累呀,多了反而不便與查找。
評論者: jueishi - 初入江湖 二級

這么多
評論者: 雪1127 - 試用期 一級

更多>>
其他回答共 3 條
一石二鳥
龍馬精神
鼠頭鼠腦
有關動物的成語

有關「魚」的成語
【如魚得水】(1)原謂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2)用以比喻所處環境,能稱心如意。
【池魚之殃】比喻無故而受禍。
【殃及池魚】無端受累。
【魚水相逢】(1)比喻夫婦和樂。(2)比喻君臣相得。
【魚沉雁渺】比喻音信全無。
【魚目混珠】比喻用假貨充真貨。
【魚米之鄉】指靠近水邊的肥沃地方。
【魚肉鄉民】土豪劣紳,仗勢欺侮自己的鄉人。
【魚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麗。
【魚貫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進。
【魚雁往返】指書信往返。
【魯魚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傳寫錯誤。
【渾水摸魚】在混亂的局勢中得小便宜。
【漏網之魚】喻罪犯沒有被逮捕歸案。
【緣木求魚】喻勞而無功,絕不可得。
【鮑魚之肆】比喻惡劣之環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臨淵羨魚】比喻空自想望,而沒有實際行動。
【魚游沸鼎】比喻情勢之危急

有關「鳥」的成語
【一石二鳥】比喻做一件事獲得兩個效果。
【小鳥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樣子,惹人憐愛。
【倦鳥知返】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倦鳥歸巢】形容遊子倦遊歸家。或比喻離開工作崗位太久,倦於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崗位。
【笨鳥先飛】(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慮,常魯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動應比別人早,以免手忙腳亂。
【鳥盡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遺棄。與「兔死狗烹」意同。惟「鳥盡弓藏」語意較輕。
【鳥語花香】描寫春天的景色。
【鳥面鵠形】用以形容久飢消瘦之狀,又作「鳩形鵠面」。
【鳥為食亡】比喻人因貪財而死。
【鳥獸不可與同群】指人畢竟仍須生活在人群社會中,不能隱居逃世。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時,多會良心發現,講出善良的話來。
【驚弓之鳥】比喻曾遭禍患,因而心懷驚懼者。

有關「鶴」的成語
【杳如黃鶴】比喻人物一去無蹤。
【風聲鶴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驚擾。
【焚琴煮鶴】指不解風雅,大殺風景的行為。
【閑雲野鶴】形容超然脫俗,與世無爭,可以用在隱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閑逸無憂的人。
【雞皮鶴發】粗皮膚和白頭發,形容老人白發蒼蒼,滿臉皺紋。
【鶴立雞群】比喻才能出眾。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別高大。
【鶴發童顏】比喻年老而健康。
【鶴長鳧短】形容異類難諧。

有關「雁、鵝」的成語
【沉魚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魚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傳書】比喻互相聯絡,音信不斷。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喪。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魚雁往返】指書信往返。
【千里鵝毛】遠道送禮物,禮輕情意重。

有關「其餘鳥類」的成語
【鳩占鵲巢】比喻強占他人所有。
【鶉衣百結】比喻衣服破舊,滿是補釘。
【鷦鷯一枝】(1)用以勸人寡慾,今多說成:「鷦鷯巢林,不過一枝」。(2)或比喻棲身之所,多用於託人求職時。
【鸞翔鳳集】比喻賢才之聚集。
【鳳毛麟角】形容世間少有。
【鳳凰於飛】比喻夫婦唱和相樂;多用為婚禮之祝詞。
【鳶飛魚躍】比喻放任於自然之樂。
http://www.yuwenkechengziyuan.cn/chydg.htm

Ⅶ 有個大臣生瘡了,黃帝送了一隻烤鵝,後來這個大臣服毒自殺了,這個典故具體是怎樣的

朱元璋與徐達的傳說

朱元璋稱帝後猜忌功臣,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讓不少明朝的開國功臣受到連累,或死或流放。傳說朱元璋同樣猜忌大將徐達,徐達背後生疽,得這個病最怕吃鵝肉,朱元璋卻派人以探病為由送了徐達一隻燒鵝,徐達見狀服毒(一說吃了這只燒鵝導致疽病發作)而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