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日本料理典故

日本料理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22:32

『壹』 家裡有一把七十來年的日本料理刀,請問值錢嗎

日本最有名的菜刀的品牌是西日本的「京都的有次包丁」,東日本的「正本包丁」。
您說的這個「丸高包丁」在日本好像並沒有很大的名氣,不過如果有什麼典故,作為文物是否有文物價值就不知道了。

『貳』 濰坊有家日料店,叫濰坊什麼滿日式居酒屋 那個字念什麼啊

濰坊「円」(yuan
二聲)滿日式居酒屋
,吃飯的時候去拿他們家名片的時候不好意思地問過一次,他們家服務員說
是中國的古漢字同漢語的「圓」,在日本
有句「円滿福德」大概是中國的幸福美滿,這名字還挺有典故的,有點意思~

『叄』 學日本料理好還是中式烹飪

還是中式烹飪吧。 中國人吃中國菜的還是多的多。

『肆』 哪些西餐店比較有名

一:京橋日本料理。
地點:三經街。
特點:安靜。好吃。
(離它不遠有個 7+1發藝,聽說挺好。可以一並一理雲發。)

二:新羅城
地點:西塔
特點:地方小,人多,價貴,好吃。
類似地點:薩拉伯爾(位於小西路。比那冷清,可是停車特方便。)

三:好倫哥披薩自助
地點:北行。
特點:比必勝客便宜老了。口味很不錯。也安靜。(39元/位)
類似地點:阿美麗卡披薩自助(環境不如好倫哥,人氣卻特別旺。這兒限時。29元/位)

四:洪記
地點:一部我家附近(哈哈哈,見上文)
二部每家瑪對面
三部展覽館
特點:一部擠,二部大,三部環境美。菜是好吃得很,餃子特好。

五:都市綠洲
地點:我家旁邊。(沈陽大學附近)
特點:地方大,環境好,裡面有山有水有穿冰鞋的服務員有海豹(不讓吃)。
類似地點:綠色生態園(長白。地點沒這方便,但菜比這好吃。)

六:吉祥串店(二部)
地點:我家這。我家:天後宮
特點:啥都能烤。上到芸豆,下到茄子。
類似地點:哪都有。

七:金龍船
地點:房地產大廈西五十米.
特點:環境好.大廳六折哦.
典故:老三毛回來說,老婆,我又找到一個好吃的地方.吃完結帳會讓你大吃一驚.我去了.我還真大吃一驚.老公是因為在大廳打了近一半的折吃驚, 我是因為包房竟然不打折大吃一驚!

(推薦人:熱乎兒)推薦海鮮兩處:

『伍』 濰坊有家日料店,叫濰坊什麼滿日式居酒屋 念什麼

濰坊「円」(yuan 二聲)滿日式居酒屋 ,吃飯的時候去拿他們家名片的時候不好意思地問過一次,他們家服務員說 是中國的古漢字同漢語的「圓」,在日本 有句「円滿福德」大概是中國的幸福美滿,這名字還挺有典故的,有點意思~

『陸』 壽喜燒的典故

(すき焼き,音為Sukiyaki)。
壽喜燒又可稱為鋤燒。據說最早起源於日本古早年代,農人們於農事繁忙之餘,簡單利用手邊可得的鐵制農具如鋤、犁的扁平部分,於火上燒烤肉類果腹因而得名。
到現在,壽喜燒當然早已不僅只是在簡陋鐵器上烤肉這么簡單了,不但成為日本人們品嘗頂級牛肉的代表性烹調;一般家庭逢到歡聚或慶祝時刻,也常會慎重准備了闔家歡喜享用。
但雖說如此,廣受愛戴,壽喜燒內容在與作法上卻始終極為單純、一點不復雜,充滿日本料理特有的簡約精煉精神。材料主要以牛肉、青蔥、蔬菜、蒟蒻、豆腐為主,醬汁與程序,則依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配方與程序。
比方流行較早的關西,大體不先調醬汁,而是以牛油熱鍋、略炒過牛肉之後,直接灑下砂糖、傾入醬油繼續煮,之後再放蔬菜等其它配料。關東風格的壽喜燒,則會事先將醬油、糖、味醂和高湯等調和成一種叫「割リ下」的醬汁,再和牛肉一起燒煮。
然而以上步驟只是一般性定義,經我自己閱讀中日各家食譜、也比較過各店作法,發現關東與關西間,實際上已經逐漸混同了;是否用牛油熱鍋、還是直接倒入醬汁滾沸?先炒肉再放醬汁還是先放醬汁再燒肉?牛肉先下後下還是和蔬菜一起下?視各地、各店、各人習慣,而有各種各樣微妙的差異,令人十分眼花繚亂。 由於佛教、神道等各種影響,西元765年,天武天皇旨禁人民食用獸肉。在德川幕府時期,一般不食牛肉,除生病進補或是除了因為有值得慶祝的日子而吃「壽喜燒」(有點類似於為了慶祝某件事物而吃紅豆飯)。當時的壽喜燒的食材是雞肉,所以又叫雞素燒。直到明治時代,東京開始出現「牛鍋」,被認為是文明開化的代表料理,這種牛肉火鍋也開始風行起來,也就是現在的壽喜燒。
壽喜燒因為把肉放在鐵板(鋤)上燒烤而得名,所以又稱「鋤燒」,而湯底則分為清爽的關東風味與濃厚的關西風味,前者以柴魚高湯為主,後者則加入了醬油、砂糖、甜料酒來調味,口味偏重,因此吃的時候要蘸生蛋汁,除了有降溫效果外,也可以使肉質更加滑嫩順口。對日本人來說,壽喜燒是極為地道的家鄉料理,甚至有一首歌就叫做《壽喜燒》,不過,吃壽喜燒有一項規矩,那就是不能在有祭祀祖先或神像的房間里煮食壽喜燒。

『柒』 求跟日本美食有關的典故。。。。。

刺身(「さしみ」,日語音「灑西米」,即生魚片),是日本料理的著名菜式內。刺身,就是將新容鮮的魚、貝肉或牛肉等,依照適當的刀法切成小塊或小條,享用時佐以醬油與山葵泥(日語音「瓦沙比」,即芥末)調和之沾醬的一種菜式。以前,日本北海道漁民在供應生魚片時,由於去皮後的魚片不易辨清種類,故經常會取一些魚皮,再用竹簽刺在魚片上,以方便大家識別。這刺在魚片上的竹簽和魚皮,當初被稱作「刺身」,後來雖然不用這種方法了,但「刺身」這個叫法仍被保留下來。我不太敢吃這個生的肉,我看到我廚生鮮的刺身團購,糾結要不要買

『捌』 中國哪個民族吃生魚肉

中國的生魚片文化
生魚片是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據出土青銅器《兮甲盤》上銘文的記載,那一年,周師大舉出動,於今陝西白水縣境內的彭衙迎擊入侵的獫狁部落。凱旋歸來後,大將尹吉甫私宴張仲及其它友人,主菜就是燒甲魚加生鯉魚片。《詩經·小雅·六月》篇報告這兩道菜時,用了「炰鱉膾鯉」四個字。「膾」字指切細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細的動作。制膾的材料,有魚、牛、羊等肉類。秦漢之後,牛、羊膾極為罕見,膾幾乎僅指魚膾,並又衍生出一個「鱠」字,專門表示生魚片。

「膾」和「鱠」兩字經常混用,但不可與「燴」字混淆;用火加工食物,才叫「燴」。詩《六月》篇是中國北方魚膾的最早記錄,中國南方缺乏類似的遠古文獻。直到一千多年後,東漢趙曄才在《吳越春秋·闔閭內傳》中寫道,吳軍攻破楚都郢後,吳王闔閭設魚膾席慰勞伍子胥,吳地才有了魚膾。如果我們相信趙曄的說法,那是在公元前505年。《吳越春秋》的內容,許多來自民間傳說,不全可信,但在沒有其它資料的情況下,不妨姑妄聽之。魚膾在古代是流行食品,這可從東漢應劭在《風俗通義》中的記載得到證明。這本書收錄了各地的風俗習慣和奇人奇事,其中一條是:「祝阿不食生魚」。祝阿(今山東齊河縣祝阿鎮)的居民不吃生魚,應劭認為是奇風異俗,所以才書上一筆。祝阿人不食生魚的習俗,一直堅持到隋朝,在《隋書·地理志》中亦有記載。

魚膾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組成部份,經過長期的發展,在唐宋兩朝達到極盛,元明以後漸見衰微,到清末成為昨日黃花,終於從中國的主流飲食中消失。
(一)魚品

鯉魚是最常用的魚膾材料。上面提到,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魚膾是生鯉魚片,而有文字記錄的最早進入飲食市場的魚膾也是生鯉魚片。辛延年的《羽林郎》詩,描敘西漢大將軍霍光的家奴調戲在酒店中打工的胡女,受到胡女嚴拒的故事。詩中姑娘唱道:「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就我求珍餚,金盤鱠鯉魚」。辛延年是東漢時人,這首詩說明,至遲在東漢時期,魚膾已經在餐館里出現。魚膾進入飲食市場的時間應該早得多,但沒有更早的文字記錄保存下來。到了唐朝,皇帝姓李,「鯉」字和「李」字諧音,唐明皇於開元三年(715年)和十九年(731年)前後兩次下令禁捕鯉魚,事見新、舊《唐書·玄宗本紀》。但這兩道禁令並沒有認真執行,平民百姓甚至政府官員都照吃鯉魚不誤。《全唐詩》裡面,就有數以十計的與捕食鯉魚有關的詩歌。第一道禁令發布後一年,少年王維在《洛陽女兒行》詩中寫道:「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全不給李家天子一點面子。唐敬宗寶歷二年(825年)秋天,白居易在蘇州剌史任上,到轄區內的松江亭觀賞打魚,他不但不阻止漁民捕捉鯉魚,而且自已還吃了鯉魚,有他的《松江亭攜樂觀漁宴宿》詩為證:「朝盤鱠紅鯉,夜燭舞青娥」(白天吃生鯉魚片,晚間看歌妓跳舞)。

名氣最大的魚膾材料是鱸魚。西晉未年,吳郡(治所在今蘇州市)人張翰在洛陽的司馬冏齊王府中任職。晉惠帝太安元年(302年)秋天,正是司馬冏權勢高漲,獨攬朝政的時候,張翰看到滿天飛舞的黃葉,忽然想起現在正是家鄉鱸魚收獲的季節,生鱸魚片搭配蒓菜羹下茭米飯的滋味何等鮮美,禁不住高歌一曲:

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里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

唱罷,隨即辭官回鄉吃鱸膾解恨去了。不久,司馬冏在皇族內斗中被殺,他的許多下屬受到株連,張翰僥幸逃過一劫。秋風鱸膾自此成為一個典故,當有人思念故鄉時,或憧憬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時,或感覺仕途風波險惡有意急流勇退時,無論老家產不產鱸魚,都使用這個典故。

但鱸魚並不是魚膾的頂級材料。傳說孫權曾與術士介象討論什麼魚做生魚片最好,介象推薦鯔魚。孫權嘆息道,鯔魚出在東海,可望而不可及(當時孫權的大本營設在武昌)。介象讓人在大殿中央挖出一個小坑,灌滿清水,隨即從水坑中釣出鯔魚來。鯔魚俗稱子魚、烏魚,魚肉與魚子都以鮮美聞名,曾是南宋御膳房中的珍餚,但在古代捕獲量稀少,平民百姓難得品嘗。唐人楊曄對魚品另有一說。他在《膳夫經》中把適合做生魚片的魚分成三個等級:列入頭等的只有鯽魚,次等的有鯾魚、魴魚、鯛魚和鱸魚,再次等的包括鱭魚、味魚、魿魚、黃魚和竹魚。其它魚在他眼裡都不入流。楊曄的觀點是否正確,見仁見智,各人口味不同,似乎不能一概而論。杜甫吃過魴魚做的生魚片後,曾贊美「魴魚肥美知第一」,北宋詩人劉攽也稱道「魴魚如玉鱠第一」,而清代名醫王士雄主張做生魚片「青魚最勝」,「沃以麻油椒料,味甚鮮美,開胃析酲」。

上面提到的魚類當中,鯔、鯛、魿是海魚,鯉、鯽、魴、青、鯾、味、竹是河魚。黃魚為咸、淡水兩棲魚類。鱸、鱭也是海魚,但在生殖季節,要洄遊到內河的淡水裡產卵,產地主要在淡水區域。由此可見,中國魚膾與日本剌身(即日本料理中的生魚片)的取材不同,剌身大多用海魚,而魚膾大多用河魚,或在淡水區域中捕獲的洄遊海魚。這里要指出的是,本文所用魚名都是古名,而古、今魚名可能完全不同。鱭魚古代又稱鮆魚,今名是刀魚或風尾魚。黃魚即今中華鱘。古藉中的鱸魚,今名為松江鱸魚,屬杜父魚科,學名為Trachidermusfasciatus。現在中文專業書藉里與中國菜市場出售的鱸魚,是與松江鱸魚風牛馬不相及的,沒有洄遊內河習性的海魚,屬鮨科,學名為Lateolabraxjaponicus。北美超市與餐館里還有第三種鱸魚:加州鱸魚。加州鱸是河魚,屬太陽魚科,學名為Micropterussalmoides,中國已經大規模引種養殖,並投放到魚市場上,俗稱大口黑鱸。

《膳夫經》中的味魚,筆者把它歸入河魚,根據的是杜甫詩《閿鄉姜七少府設膾戲贈長歌》。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深冬,杜甫路過閿鄉(在今河南靈寶市境內),友人姜七設魚膾宴招待他,所用的魚就是味魚。當時黃河已經冰封,魚是破冰從黃河裡捕獲的。從季節判斷,味魚不會是洄遊的海魚,而是黃河裡的淡水魚。但因歷代杜詩注家對味魚的說法不一,甚至相互矛盾,使人莫衷一是,味魚究竟是今天的什麼魚,已經無法確定。

(二)斫膾與刀藝表演

日本料理中的剌身,多數是生魚肉條塊,只有河豚剌身等幾種,才切得其薄如紙,可以透視盤面的花紋。中國古代的魚膾,講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時進一步切成細絲,稱做「膾縷」。曹植在《七啟》賦中形容切出的生魚片薄得象蟬翼、縠(音「hu2」,一種有皺紋的絲綢),鬆散得像雪花,輕得能隨風飄揚:「蟬翼之割,剖纖析微。累如疊縠,離若散雪,輕隨風飛,刃不轉切」。切生魚片專用一個術語:「斫膾」。「斫」字音「zhuo2」,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經出現,到現在還是一個活字,筆者老家的鄉親,至今不說「砍柴」、「割草」,而說「斫柴」、「斫草」。斫膾的時候,砧板上面要鋪上白紙,以吸收膾刀壓出的魚汁。表面不濕的生魚片,能夠鬆散地擺設在盤子里,無論觀感和口感都好。刀功高明的大師傅,不僅生魚片切得極薄極細,而且白紙上幾乎不沾汁水,杜甫為此有詩贊嘆道:「落砧何曾白紙濕」。斫膾的刀法很早就有專著出現。明未李曄在《紫桃軒雜綴》里報告,他讀過一本「文極奇古」,可能是唐人撰編的《斫膾書》,書中列舉的刀法有小晃白、大晃白、舞梨花、柳葉縷、對翻蚨蝶、千丈線等名目。《斫膾書》已經失傳,李曄的斷代是否正確,各招式的具體細節,都已經不得而知。

斫膾曾是古代文人創作的素材。西晉潘岳在《西征賦》中寫道:「饔人(廚師)縷切,鸞刀若飛,應刃落俎,靃靃霏霏」,杜甫和蘇軾也分別有詩句:「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運肘風生看斫鱠,隨刀雪落驚飛縷」。是不是詩人們餓急了,跑進廚房督促人家做生魚片去了?應該不是,而是大師傅從廚房裡走出來,在賓客面前表演刀藝,作為進食前的開胃節目。「運肘風生」、「左右揮雙刀」,動作誇張,目的顯然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有時,表演者還使用掛有小鈴鐺的刀具-鸞刀,更使斫膾增添音響效果。《西征賦》中「靃靃霏霏」(「靃」音「huo4」)四字一語雙關,既描繪切得極薄的生魚片紛紛飄落的景像,又摸擬鸞刀敲打在砧板(俎)上的節奏和音響。晚唐作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記載了一個神乎其神的斫膾小故事。有一位名叫南孝廉的業余膾刀手,刀功深不可測,他斫膾時,「操刀響捷,若合節奏」,切出的生魚片「縠薄絲縷,輕可吹起」。有一次他當眾表演刀藝,突然間天昏地黑,狂風暴雨撲面而來,一聲驚雷響過之後,生魚片全部化成蝴蝶飛走。

斫膾也是古代畫家創作的題材,在中國美術史料中,著錄有三幅有關的古畫。第一幅是東晉顧愷之的《吳王斫膾圖》,據北宋董逌《廣川畫跋》的記敘,描繪的是上述介象故事的下半截:介象釣出鯔魚後,孫權令廚師當場表演斫膾,並把加工好的生魚片分賜給殿中的大臣。第二幅是佚名畫家的《王右軍斫膾圖》,從蘇軾的題跋可知,畫的是王羲之觀賞斫膾的情景。根據畫面內容,這兩幅畫的更貼切的標題應當是「吳王觀斫膾圖」和「王右軍觀斫膾圖」。第三幅是唐人杜庭睦的《明皇斫鱠圖》,著錄於北宋大內藏畫目錄《宣和畫譜》;北宋滅亡後,一度流落民間,後來又回到南宋宮庭。有關史料光說《明皇斫鱠圖》中的人物畫得如何神妙,卻沒有說明誰在斫膾。唐明皇風流倜儻,表演藝術的造詣極高,梨園行業尊之為祖師爺,或許會親自秀一秀刀藝也未可知。這三幅畫現在都已經不知所終。其中,以顧愷之的《吳王斫膾圖》最為珍貴,其價值不下於王羲之的書法真跡。最後提到這幅畫的是明未汪珂玉所撰的《珊瑚網畫據》,當時為某陳姓人家收藏,此後再沒有人提起過。

表現斫膾的古代美術作品,現在僅存兩塊宋人畫像磚,其中之一為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人稱《婦女斫膾圖》。磚面浮雕的斫膾少婦頭梳高髻,身穿交領右衽窄袖長衫,腰系斜格花紋圍裙,袖口卷到肘部的左手正在挽起右手的袖子。少婦面前的方桌上,有一塊放著一尾魚的園形砧墩;砧墩右側,有膾刀一把及柳條串起的魚三條。方桌左邊地面上,有一隻裝滿水的園形瓦盆,可能是用來養魚的。方桌前面設置一座可移動的大型低矮爐灶,爐灶頂部火舌亂竄,正煮著一鍋沸水。這塊畫像磚出土的年代不明,出土的地點傳說在河南偃師縣(今屬洛陽市)。王國維在《觀堂別集·古畫磚跋》里曾推測它製作於南北朝以前。1954年春天,從偃師縣的一座宋墓里,又出土了一塊同樣圖案的畫像磚,才確定了《婦女斫膾圖》是北宋初期的作品。

(三)金齏玉膾

魚膾當中最著名的菜餚叫「金齏玉膾」。「齏」有時也寫做「齏」,音「ji1」,原意是細碎的菜末,這里作調料解,金齏就是金黃色的調料。金齏玉膾的名稱,最早出現在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書中。在「八和齏」一節里,賈思勰詳細地介紹了金齏的做法。金齏共用七種配料:蒜、姜、鹽、白梅、桔皮、熟栗子肉和粳米飯。其中,需要解說的是白梅。白梅也是中國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在醋發明之前,它是主要的酸味調料,做羹湯時必不可少。東晉梅頤編造的《古文尚書》中有「若作和羹,爾惟鹽梅」,鹽梅就是白梅。在醋發明以後,白梅與醋長期共存,後來終於為醋完全取代。白梅的做法,是把沒有熟透的青梅果實在鹽水裡浸泡過夜,次日在陽光下曝曬,如此重復十遍即得。現在蘇州等地出口到日本和韓國,每年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鹽漬梅胚」,正是白梅的低鹽改造產物。日本料理中至今乃用一種咸梅,是青梅經鹽和紫蘇葉子腌制的產物。白梅與咸梅之間或許存在淵源關系。把白梅與其它六種配料搗成碎末,用好醋調成糊狀,就是金齏。在同一節里,賈思勰還描述了芥末醬的做法。從上下文的意思推測,上菜時,金齏、芥末醬及其它調料與生魚片分別裝碟,食者按自已的愛好自由選用。

《齊民要術》文中,沒有限定玉膾用什麼魚。當時,金齏玉膾還是一個集合名詞,凡是銀白色的生魚片搭配金黃色的調料,都可稱為金齏玉膾。金齏玉膾用做單一菜餚的專用名詞,出現在北宋初期李昉等人編輯的《太平廣記》里。《太平廣記》引用《大業拾遺記》的文字說,吳郡獻給隋煬帝的貢品中,有一種鱸魚的干膾,在清水裡泡發後,用布包裹瀝盡水份,鬆散地裝在盤子里,無論外觀和口味都類似新鮮鱸膾。將切過的香柔花葉,拌和在生魚片里,再裝飾上香柔花穗,就是號稱「東南佳味」的「金齏玉膾」。潔白的鱸魚肉片、青翠欲滴的香柔花葉,再加上紫紅色的香柔花穗,使得這道菜的顏色鮮艷奪目。香柔花是什麼?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考證它就是中葯香薷。香薷俗名蜜蜂草,新鮮植株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古代長期當蔬菜食用。香薷屬植物在中國有三十餘種,花色嫩黃、淺紅、淡藍、深紫各不相同。金齏玉膾所用的香柔花,可能是開紫花的海州香薷或紫花香薷。

《大業拾遺記》託名為唐人顏師古所撰,近代學者大都認為它是宋人的作品。《太平廣記》引用的這一段文字說明,至遲在北宋初期,金齏玉膾已經從魚膾的集合名詞,轉變成單一菜餚-經香柔花增色增味的生鱸魚片的專用名詞。金齏玉膾有可能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成為單一菜餚的專用名詞。盛唐史官劉餗著撰的《隋唐嘉話》記載:「吳郡獻松江鱸,煬帝曰:"所謂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這條記載把金齏玉膾與鱸魚聯系起來,並說明它是地方性菜餚,但沒有提起香柔花。在可能是唐人著撰的《斫膾書》里,也提到過加香柔花的魚膾,但沒有說用什麼魚,也沒有點出菜名叫「金齏玉膾」。唐末詩人皮日休在《新秋即事三首》詩中道:「共君無事堪相賀,又到金齏玉膾時」。這是現存唐詩中唯一的一首提到金齏玉膾的詩。皮日休長期在蘇州居住,秋天正是當地收獲鱸魚的季節,詩中說的有季節性的金齏玉膾,或許就是香柔花搭配生鱸魚片這道菜。但這三條資料每一條都語焉不詳,不能單獨據之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只有《大業拾遺記》才給出金齏玉膾的比較完全的描述。

在魚膾衰微之後,金齏玉膾的含義又一次發生改變,抽象化成為佳餚美味的泛稱。清人鄭板橋在濰縣(今山東濰坊市)知縣任上(1746-1752年),寫過一組《濰縣竹枝詞》,其中一首是:「三更燈火不曾收,玉膾金齏滿市樓。雲外清歌花外笛,濰縣原是小蘇州」。詩中的玉膾金齏,泛指濰縣夜市中形形色色的菜餚,不必再與生魚片掛鉤。

(四)唐宋時尚

上文曾引用《風俗通義》與《隋書·地理志》中「祝阿不食生魚」的記載,反證魚膾是祝阿以外其它地方的流行食品。唐宋兩朝有數以百計的傳世詩詞,從正面反映魚膾的流行程度。杜甫於唐玄宗天寶十二載(763年)創作的《麗人行》詩,描敘了楊貴妃的姐姐秦國夫人與虢國夫人春遊時的驕奢場面,詩中有關飲食部份是:「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犀箸厭飫久未下,鑾刀縷切空紛綸」。兩位皇姨山珍海味吃膩了,春遊時,隨行的大師傅起勁地敲打鑾刀表演斫膾,她們還是沒有胃口。安史之亂之後,一度太監當權。白居易於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後創作的《輕肥》詩,描寫了身居高位的太監的專橫跋扈,他們的飲食是:「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果擘洞庭桔,膾切天池鱗」。「洞庭桔」是太湖洞庭山的桔子,「天池鱗」指海產的魚類,長途運送到長安,價錢都很昂貴。長安離海岸數千里,不知古代在運輸海魚時,途中是怎樣保鮮的。魚膾也是皇家宴會上的佳餚。五代時蜀主孟昶(934-965年在位)的寵妃花蕊夫人填寫的一首《宮詞》,描繪了後蜀君臣乘坐遊艇在成都錦江上宴樂的情景,寫得頗為明快:「廚船進食簇時新,侍宴無非列近臣。日午殿頭宣索鱠,隔花催喚打魚人」。

魚膾不但是王侯權貴宴會上的珍饈,也是士大夫與平民百姓家中的菜饌。晚唐夏彥謙的《夏日訪友》詩,紀錄了他事先沒打招呼,探訪鄉居的老友的情形。主人待客的食物中,就有生鯉魚片:「春盤擘紫蝦,冰鯉斫銀鱠。荷梗白玉香,荇菜青絲脆。臘酒擊泥封,羅列總新味」。宋代詩人蘇軾與陸游都嗜好生魚片,他們現存的與魚膾有關的詩詞分別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蘇軾在杭州任職,要到湖州辦事,還未動身,先給湖州太守孫覺寄詩《將之湖州戲贈莘老》打招呼,詩中列舉了湖州的美味:「顧渚茶芽白於齒,梅溪木瓜紅勝頰。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說饞涎垂」。紫筍茶(即茶芽)與木瓜是湖州的名產,值得一提,但湖州的生魚片不見得就比杭州的高明。蘇軾的用意是提醒好友:招待蘇某的時侯,可別忘了生魚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陸游在嚴州(今浙江建德市)任知州,有一次在郊外看到漫山遍野白茫茫的薺麥花,憾嘆良久後寫下《秋郊有懷四首》。詩中回憶早年的農耕生活:「頗憶故鄉時,屏跡謝車馬。水宿依蟹舍,泥行沒牛骻。作勞歸薄暮,濁酒傾老瓦。縷飛綠鯽膾,花簇赬鯉鮓」。勞累了一天以後,喝老酒吃生魚片,想必給詩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陸游的故鄉山陰在今紹興市境內,南宋時期山陰農村的開發程度已經較高。但即使在偏僻的山區,生魚片也是尋常菜餚。與陸游齊名的同時代詩人范成大的《田家》詩,描繪了山村農家與世無爭的生活:「稚子呼牛女拾薪,山妻自膾小溪鱗。安知曝背庭中老,不是淵明行輩人」。

魚膾也見於送別和行旅詩中。盛唐詩人王昌齡的《送程六》詩道:「冬夜傷離在五溪,青魚雪落鱠橙齏。武岡前路看斜月,片片舟中雲向西」。這首詩寫於天寶七載至十四載(758-765年)、王昌齡在流放地龍標任縣尉期間。龍標與武岡分別在今湘西洪江市黔陽舊城與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同屬苗、瑤、侗、土家等少數民族祖先聚居的「五溪蠻」地區,唐代開發程度很低,縣治大都設在山寨里。在這樣的「荒蠻」之地,魚膾亦是人們送別時的食品。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年),陸游乘船從長江水道入川,途經江西北境的小孤山時,寫了《舟過小孤有感》,詩中有:「未嘗滿箸蒲芽白,先看堆盤鱠縷紅」。船到今湖北黃石市西塞山下,恰逢中秋,停靠在長江中的散花洲邊過夜。許多年後,陸游寫了《醉中懷江湖舊游偶作短歌》,追述了那天晚上賞月的情景:「散花洲上青山橫,野魚可膾菰可烹。脫冠散發風露冷,卧看江月金盆傾」。從這兩首詩可知,過小孤山和散花洲時,船上的菜餚是隨地取材的。蒲芽是香蒲的嫩芽,菰是茭白筍,宋代長江岸邊與江中沙洲上想必長滿了香蒲和菰一類的水生植物,可以順手採集來當蔬菜食用。在這樣的綠色生態環境中,撈捕「野魚」做生魚片也不會是很困難的事。

與魚膾有關的行旅詩裡面,當以李白的《魯中都有小吏逢七朗以斗酒雙魚贈余於逆旅因鱠魚飲酒留詩而去》記敘得最為詳細。天寶六載(747年),李白攜帶幼子路過中都(今山東汶上縣),一位與李白素不相識,名叫逢七朗的小吏(相當於今天縣政府里的普通科員),提著一罐當地釀造的土酒、兩尾剛從汶水裡捕獲的活魚,興沖沖地找到客棧里來拜訪詩人。李白深為感動,親自操刀斫膾,與自已詩歌的愛好者對飲盡歡,並在離別時,贈詩一首:

魯酒若虎魄(琥珀),汶魚紫錦鱗。山東豪吏有俊氣,手攜此物贈遠人。酒來我為傾,鱠作別離處。雙鰓呀呷鰭鬣張,跋剌銀盤欲飛去。呼兒拂幾霜刃揮,紅肌花落白雪霏。為君下箸一餐罷,醉著金鞭上馬歸。

上面摘錄的的詩文說明,從北方到南方,從鄉村到城鎮,從山寨到都會,從茅舍到宮庭,從家居到旅行,從待客到自用,無論春夏秋冬,唐宋兩朝先民的食物當中,都有生魚片。由於缺乏量化的資料,難以估計生魚片在當時食物中所佔的比重,但如用「流行」兩字來形容,似乎並不過份。

論及宋朝時,不可忘記女真貴族建立的金王朝曾統治中國北部達一百零九年之久。據南宋史家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女真人喝粥、下飯的菜餚「止以魚生、獐生,間用燒肉」。魚生就是生魚片,獐生是生獐子肉。這是女真人入主中原以前的習俗。金末名醫張從正在醫書《儒門事親》中說:「又如北方貴人,愛食乳酪、牛酥、羊生、魚膾、鹿脯、豬臘、海味甘肥之物」。「北方貴人」指女真貴族,他們在入主中原後,仍然喜愛生魚片。女真族完顏王室統治下的中國北部,與漢族趙宋王室統治下的中國南部,在吃生魚片這一風俗習慣上不存在巨大的差異。

(五)元明余韻

蒙古鐵騎滅亡金和南宋後,生魚片也出現在元宮里。蒙族太醫忽思慧的《飲膳正要·聚珍異饌》篇,著錄了他經手過的,幾代元朝皇帝食用過的菜譜,其中一道菜就是魚膾。這道菜是生鯉魚片,調料為加芥末爆炒過的姜絲、蔥絲、蘿卜絲和香菜絲,經胭脂著色,用鹽、醋提味。《飲膳正要》的《食物相反》、《食物中毒》、《魚品》諸篇,也都論及魚膾,說明元宮里還有其它沒有列入《聚珍異饌》篇的魚膾菜。在民間,吃生魚片的習俗繼續存在。畫家倪雲林的《雲林堂飲食制度集》中,介紹了用生魚片拌涼面的吃法,頗具創意。魚膾也見於雜劇、散曲、小令等諸多形式的元曲里。關漢卿的雜劇《望江亭中秋切膾旦》,全劇以譚記兒喬扮漁婦,為楊衙內切膾,趁機盜走皇家信物為中心。這出雜劇為近代京劇《望江亭》和川劇《譚記兒》的原本。在涉及魚膾的小令里,劉可久的《南呂·閱金經·湖上書事》,描繪了作者與斫膾的風塵婦女調笑的情景,寫得生動活潑、別有趣味:「玉手銀絲膾,翠裙金縷紗,席上相逢可喜煞。插!一枝菋莉花。題詩罷,醉眠沽酒家」。

到了明朝,白話小說的創作空前繁榮。在施耐庵的《水滸》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都有魚膾的描述。《水滸》第二回「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里,形容附馬王晉卿生日宴會的奢侈排場時,用上了魚膾:「水晶壺內,盡都是紫府瓊漿;琥珀杯中,滿泛著瑤池玉液。玳瑁盤堆仙桃異果,玻璃碾供熊掌駝蹄。鱗鱗膾切銀絲,細細茶烹玉蕊」。《三國演義》第十四卷「魏王宮左慈擲杯」中描寫了曹操大會眾臣的宴會上,左慈從水池中釣出鱸魚的故事:

少頃,庖官進魚膾。慈曰:「此膾得松江鱸魚做之尤美」。操曰:「千里之隔,安能取之?」慈曰:「易爾」。教取釣竿來,於堂下忽有一池水,慈持竿,頃刻釣數十尾大鱸魚放在殿上。操曰:「吾池中原有此魚」。慈曰:「大王何相欺也?天下鱸魚只兩腮,惟有松江鱸魚有四腮,此可辨也」。眾官視之,果是四腮也。

「左慈釣鱸」與上述「介象釣鯔」的故事情節幾乎完全相同,兩者分別源出干寶的《搜神記》與葛洪的《神仙傳》。干寶與葛洪同是東晉初期人,為什麼會出現「一個故事,兩種表述」的情形,原因不明。南北朝時,兩種版本同時流行,東晉顧愷之《吳王斫膾圖》畫中的情節與葛洪同一版本;劉宋范曄《後漢書·左慈傳》中的故事,則與干寶的版本類似。後來,「左慈釣鱸」的故事編入《三國演義》之中,使其廣為流傳,而很少還有人知道「介象釣鯔」的故事。

在馮夢龍的短篇小說集《喻世明言》第九卷《裴晉公義還原配》篇,以及凌濛初的短篇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收錄的《宋公明鬧元宵》雜劇里,也都提到了魚膾。

但在明朝,魚膾流行的程度已經大為降低。上列小說里有關魚膾的故事,全部都是前朝舊事重提。施耐庵等人在寫作《水滸》、《三國演義》與《喻世明言》時,都有民間流傳的話本為依據。人們不知道小說里的魚膾,是原始話本的遺存,還是作者當時生活的環境中社會風俗的反映。即使這些描述確實反映了明代的飲食習慣,魚膾在明人小說中出現的頻度也遠遠低於在唐宋詞詩中出現的頻度。在其它明代長篇小說如《金瓶梅》、《西遊記》、《封神演義》及短篇小說集如《醒世恆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驚奇》里,都沒有見到魚膾。筆者在明人小說中搜羅到的涉及魚膾的故事的數量,還不如單獨一本唐人筆記《酉陽雜俎》中的多。魚膾在明代的衰微,還可從金齏玉膾的命運得到印證。上面曾提到金齏玉膾-香柔花拌生鱸魚片是東南地方的名菜,但到明末,當地人已經不知道香柔花是何物。李曄在《紫桃軒雜綴》里介紹《斫膾書》時,曾對書中所說的「香柔花」是什麼提出疑問。李曄是浙江嘉興人,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長期在江南水鄉任職與生活。像他這樣的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都不知道香柔花,可見金齏玉膾已經從其發源地的菜單中消失。一葉落而知秋,金齏玉膾被人遺忘,正是魚膾凋零的標幟。

在清代文獻里,乃然有魚膾的記載,康熙十八年與十九年(1679,1680年)夏天,高士奇在西苑無逸殿旁值班,隨時准備應對皇帝的咨詢。他在此期間寫作的《西苑侍直》詩里有:「沾恩饌給銀絲膾,宣敕人乘青翰舟」,可知清宮御廚中有生魚片供應。生活在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四朝的名醫王士雄(1808-1868年)在所著《隨息居飲食譜》里也對魚膾進行了論述,王士雄活動的地域在江浙一帶,反映這一地區還有人吃生魚片。事實上,直到今天,中國北方滿族和赫哲族的一些村落,以及中國南方某些漢族聚居區,乃遺留吃生魚片的習俗。生魚片在中國至今沒有斷絕,但已經不是主流飲食的組成部分。在大多數海內外華人的意識里,生魚片是日本料理,屬於異國風味,和中國菜餚毫無關系。

『玖』 漳州雲頂溫泉和將軍山公園的歷史和典故、、或者介紹一下、

漳州雲頂溫泉大酒店簡介
漳州雲頂溫泉酒店座擁於風景秀麗、環境優雅的雲霄縣將軍山公園,酒店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集客房、會議、餐飲、娛樂為一體的商務溫泉度假酒店,為您創造舒適典雅的環境和氛圍。酒店擁有147間(套)豪華客房,每間客房內均有「美人湯」碳酸氫鈉天然溫泉。中、西、日式餐廳讓您品嘗各種不同風味的美食。室內外溫泉水世界,室內溫泉spa,室外spa水療池、兒童戲水池、五位池、冰水池、熱水池等一系列特色溫泉,讓你完美享受各種不同的泡湯樂趣。茶吧、酒吧、ktv是你放鬆心情的最佳去處。容納10-1000人的各類會議室,滿足您從小型會議到大型接待的不同需求。
漳州雲頂溫泉大酒店設施與服務
酒店服務 商務中心,行政酒廊
餐飲設施 雲景中餐廳,主營粵菜;
日安西餐廳,提供各式自助餐級散點;
京都日本料理餐廳,提供以日式鐵板燒為主的各式日本料理;
雲端天籟大堂吧,提供各式洋酒、飲料、點心。
康體娛樂 健身 游泳 棋牌 ktv 美容美發 夜總會 雲頂國際會所 SPA館 室外游泳池 親子同樂溫泉水世界
會議設施 酒店各類會議室可承辦不同規模的各種會議
相關條款
付款方式:前台支付( 現金)。
房費包含酒店服務費,不包括酒店其他費用、稅收及客人額外要求的費用。
通常酒店的入住時間為14:00,離店時間為正午12:00。如提前入住或推遲離店,均需酌情加收一定費用。
將軍山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雲霄縣城西郊,為閩南歷史文化名山,海拔425.9米,主峰挺拔、環山面海、襟帶漳江,因唐「開漳始祖」——歸德將軍陳政暨夫人司空氏合葬於此而得名。
據史料記載,陳政是福建陳氏後裔引以為榮的入閩肇基始祖,其祖籍在山西河東運城一帶,後移遷至河南光州固始縣浮光山陳集鄉。公元669年,唐左郎將陳政奉旨率87姓氏將士連軍眷逾萬人戍閩平「獠亂」,在漳江流域生息繁衍,族裔遍布閩、粵兩省,並逐步打開通往台灣和海外的渠道。陳政將軍滿門忠烈,一家六代墓園皆在雲霄,故雲霄史稱「開漳祖地」,將軍山也成為海外僑胞、港澳台胞及眾多開漳後裔拜謁尋根之祖地。
雲霄山水秀,最美將軍山。
將軍山公園大門和門前的華表。「將軍山公園」牌匾由原中央軍委
副主席劉華清所題。
「歸德樓」——陳政稱「歸德將軍」
「開漳始祖」陳政和兒子——「開漳聖王」陳元光石像
「開漳始祖」陳政墓園墓道牌坊,牌匾由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所題
墓園牌坊背面,福建籍開國上將楊成武將軍題詞:功在千秋
唐高宗御碑和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先生題寫的「御碑樓」牌匾
陳政率將士及家眷入閩姓氏表
祭祀享堂內外梁架分別懸掛著國民黨元老陳立夫手書「開漳元勛」
和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沖題寫的「開漳先哲」牌匾。
唐開漳歸德將軍陳武烈墓,墓體平面呈橢圓龜背形,通道之外築擋土
護牆,以各式紅色花紋磚雕組成須彌座與墳壙牆。墓前下置3層平台,有一
對高冠博帶的文臣和仗劍怒目的武將石雕立像分侍兩側,對望而立。
享堂前石馬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