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中山歷史典故

中山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03:09:16

❶ 中山陵的相關故事

民國時期的祭祀與拜謁儀式 1943年10月,為突顯出中山陵的國家宗廟定位,反擊日偽政權對中山陵的非法佔有及操弄謁陵活動,由考試院長戴季陶在重慶北碚溫泉主持召開禮制討論會,制定了新的更具復古色彩的「國父陵」祭祀與拜謁儀式:
一、典禮開始。二、全體肅立。三、主祭者就位。四、陪祭者與祭者依次就位。五、奏樂。六、上香。七、行三鞠躬禮。八、行初獻禮:主祭者獻花,行一鞠躬禮。九、行亞獻禮:主祭者獻茗,行一鞠躬禮。十、行終獻禮:祭者獻爵,行二鞠躬禮。十一、恭讀祭告文。十二、行三鞠躬禮。十三、奏樂。十四、禮成。
抗戰勝利後,1945年8月27日,國民黨軍隊一抵達南京,立即奔赴中山陵祭告。海陸空軍將領159人、新六軍前進指揮所52人,「瞻仰國父遺容,恭行三鞠躬禮,並繞棺一周」。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正式還都,在中山陵前舉行紀念孫中山建立廣州革命政府25周年典禮。中山陵飄揚著國民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文武大員及各界人士5000多人在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帶領下,完成了歷史上登峰造極的一次謁陵儀式,參加謁陵的人們發出共同心聲:「國父,我們回來了!」
1946年10月10日是還都後第一個「雙十節」,即民國時期的國慶節。這一天,前來謁陵的各界遊人特別多,竟然超過了10萬,是民國時期謁陵遊人最多一次。由於人太多,拱衛處事先估計不足,以致靈堂處花盆10餘只被踏破,拱衛處士兵因人多擁擠,不得已將陵門關閉,不料擁擠的遊人竟將鐵門鑰匙折斷,靈堂及碑亭中的金字也有多處被擦脫金箔。
陵墓不是游樂場,本該是庄嚴肅靜的所在。且不論這天鬧哄哄的「嘉年華」有沒有對總理在天之靈多有打擾。對於中山陵修建的本身,其實國民黨內就有很強烈的反對聲音,其出發點除了經濟上的考慮之外,還有把孫中山先生與封建皇帝進行本質區分的深遠考量。比如馮玉祥將軍,就有一首《過中山墓口占》詩;
北有頤和園,南建中山墓。
氣象何崇閡,縻款亦無數。
中山本偉大,徒惹世俗詬。
可憐國民血,嗟嗟院會部! 解放軍保護中山陵 1949年4月24日凌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和第三野戰軍渡過長江進入南京,當時,南京的國民黨軍隊都已撤退,解放軍先頭部隊入城後,向前追擊,他們發現陵園內還有一支國民黨部隊,但這支部隊不是國民黨的正規部隊,而是守衛孫中山陵陵寢的衛隊。解放軍上級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認為對這支守衛中山陵的拱衛部隊,應該區別於參加內戰的國民黨軍隊。隨即,第二野戰軍第105師派某團政委劉志誠率領一批戰士進入陵園,到達陵園之後,他們與范良等拱衛處負責人談判,雙方一致決定:人民解放軍分別進駐中山陵和明孝陵、靈谷寺、紫金山天文台。拱衛大隊接受解放軍的改編,繼續擔任中山陵的守衛工作。從此,中山陵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當天上午,該團政委劉志誠召集拱衛處幹部講話,說明共產黨對孫中山是一貫尊敬的,解放軍將會嚴格保護孫中山的陵墓,囑咐拱衛處官兵照常安心工作,維護孫中山陵園的正常秩序。然後,劉志誠等解放軍負責人由范良引導登上中山陵,檢查了中山陵祭堂、碑亭、陵門等處的情況,發現沒有什麼損壞。當時,拱衛大隊的菜金已經無法維持,還缺少糧食,當劉志誠聽說了這一情況後,立即與上級聯系,幫他們解決了暫時的困難。
25日又召集全體留守人員講話。1949年4月27日,再召開拱衛處全體班長以上幹部開會,說明怎樣在新形勢下開展工作,並囑咐將所有武器彈葯即日起造冊送劉政委轉呈上級,決定各隊暫時不使用的武器一律交存處部。與此同時,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親筆書寫了一條「保護中山陵」的手令,派人送到中山陵,陳毅的這條手令用鏡框裝起來,放置在陵堂里。
1949年11月12日是新中國成立後迎來的第一個孫中山誕辰紀念日,這一天,南京市軍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在中山陵舉行了隆重的謁陵儀式。參加謁陵的有市軍管會、市政府、中共南京市委的代表及各界人士共 500多人。軍管會主任粟裕、副市長柯慶施、中共南京市委副書記唐亮和各民主黨派代表、文化界代表李方訓、吳貽芳、徐養秋、陳中凡以及人民解放軍代表、工人代表、學生代表等,於 1時30分到達靈堂,整齊地站立在孫中山坐像前。謁陵典禮在新中國國歌聲中開始,粟裕主任向孫中山遺像獻花後發表了簡短的演說。隨後,謁陵人員進入墓室,繞孫中山墓壙一圈,謁陵儀式在 12時結束。
以後,每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和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江蘇省、南京市各界人士都要來中山陵舉行謁陵儀式,從未間斷。 周恩來保護中山陵 1960年12月21日,周恩來陪同柬埔寨貴賓晉謁中山陵。當時中山陵的森林被大量砍伐,周總理一行途經太平門時,看到沿途採伐的大批木材堆集在路邊待運,他說:「中國那麼大,難道這點木材就不能供應嗎 ?」第二天,採伐工人全部撤出,有關部門也不再向陵園索取木材。1968年6月,周總理又親自指示,將孫中山銅像安放到中山陵廣場前的石座上,並在銅像前豎起一塊毛澤東語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周恩來總理以自己的威望和才智,在動亂的歲月里,保護了中山陵園的許多重要文物古跡。

❷ 「不懂就要問」是出自於哪個典故

「不懂就要問」講述的是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中大膽提問老師,不怕被批評,最終得到了老師的解答的故事。

《不懂就要問》是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3課的課文,課文借用這件故事告訴我們:要勇敢提出問題。只有敢於提出問題,才有可能解決問題。

詳細故事:

孫中山小時候在私塾讀書。那時侯上課,先生念,學生跟著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樣。學生讀熟了,先生就讓他們一個一個地背誦。至於書里的意思,先生從來不講。

一天,孫中山來到學校,照例把書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學的功課。先生聽了,連連點頭。接著,先生在孫中山的書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孫中山念一句。孫中山會讀了,就回到座位上練習背誦。

孫中山讀了幾遍,就背下來了。可是,書里說的是什麼意思,他一點兒也不懂。孫中山想,這樣糊里糊塗地背,有什麼用呢?於是,他壯著膽子站起來,問:「先生,您剛才讓我背的這段書是什麼意思?請您給我講講吧!」

這一問,把正在搖頭晃腦高聲念書的同學們嚇呆了,課堂里霎時變得鴉雀無聲。

先生拿著戒尺,走到孫中山跟前,厲聲問道:「你會背了嗎?」

「會背了。」孫中山說著,就把那段書一字不漏地背了出來。

先生收起戒尺,擺擺手讓孫中山坐下,說:「我原想,書中的道理,你們長大了自然會知道的。現在你們既然想聽,我就講講吧!」

先生講得很詳細,大家聽得很認真。

後來,有個同學問孫中山:「你向先生提出問題,不怕挨打嗎?」

孫中山笑了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中山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不懂就要問」給我們的啟示:知識是無限的,每個人都會有不懂的地方,而不懂就要問,這是獲得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捷徑;不能因為怕挨打,因為面子不懂裝懂,不能讓心中的疑問永遠成為疑問;只有時時問,我們才能做好學問。

近義詞:不恥下問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自】:《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示例】:閣下既~,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

❸ 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江邊小廟叫什麼名字,裡面供奉的誰,有什麼典故啊

廣東省中山市東鳳鎮江邊小廟叫天後宮。裡面供奉的是天後娘娘,還有各路神仙。有時間的話過去看看也不錯,環境優美,景色怡人。

❹ 通常稱徐達為中山王,而徐家又是世襲罔替的定國公,這中間是什麼典故

徐達,洪武初累官中書右丞相,封魏國公,追封中山王。

徐達有4子3女。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幼子徐增壽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時給他通風報信,死在建文帝的劍下,後被明成祖追封為定國公。

❺ 西安古城牆有什麼典故沒比如名人的一些事情,名

1、西門: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

2、北門:明代構築城牆時建造的北門,正式名稱為安遠門。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城,這一帶戰爭激烈,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

3、玉祥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酉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1928年開通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取名玉祥門。

4、中山門:1927年初,在馮玉祥將軍倡議下開辟的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得名。中山門並列兩個門洞,馮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後來時局變化,馮將軍再未率師回西安。

5、東門:東門在建造明城牆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將士們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清代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在東門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❻ 問:孫中山先生的對聯——願乘風破萬里浪;甘面璧讀十年書。。。用的是哪倆個典故

乘風破浪
【出 處】 《宋史·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典 故】 南北朝時,有位年青人名叫宗愨,字元干。他自小就跟著父親和叔叔舞刀弄槍,練拳習武,年紀不大,卻練得一身好武藝。 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結婚的日子,家裡賓客盈門,熱鬧非凡。有十幾個盜賊也乘機冒充客人,混了進來。 正當前面客廳里人來人往,喝酒道賀之際,這伙盜賊卻已潛入宗家的庫房搶劫起來。有個家僕去庫房拿東西,發現了盜賊,大聲驚叫著奔進客廳。 一時間,客廳里的人都被驚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宗愨鎮定自若,拔出佩劍,直奔庫房,盜賊一見來了人,揮舞著刀槍威嚇宗愨,不許他靠前。 宗愨面無懼色,舉劍直刺盜賊,家人也吶喊助威。盜賊見勢不妙,丟下搶得的財物,趕緊脫身逃跑了。 賓客見盜賊被趕走,紛紛稱贊宗愨機敏勇敢、少年有為。問他長大後干什麼?他昂起頭,大聲地說:「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干一番偉大的事業。」 果然,幾年以後,當林邑王范陽邁侵擾邊境,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前往討伐時,宗愨自告奮勇地請求參戰,被皇帝任命為振武將軍。 一次,檀和之進兵包圍了區粟城裡林邑王的守將范扶龍,命宗愨去阻擊林邑王派來增援的兵力。 宗愨設計,先把部隊埋伏在援兵的必經之路,等援兵一進入埋伏圈,伏軍立即出擊,把援兵打得個落花流水。 就這樣,宗愨果然替國家打了不少勝仗,立下許多戰功,被封為洮陽候。實現了他少年時的志向。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達摩面壁:
相傳達摩在嵩山西麓五乳峰的中峰上部、離絕頂不遠的一孔天然石洞中面壁九年。他就在這個石洞里,面對石壁,端端正正的坐在那裡,兩腿曲盤,兩手作彌陀印,雙目下視,五心朝天入定。開定後,他就站起身來,作一些徑行活動,鍛煉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後,又是坐禪入定。就這樣進行了長達九年的修性坐禪。

嵩山五乳峰中峰的上部,離峰頂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然石洞,這個石洞高約3米,深約有,米。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真是:『此地無盛夏,空山聽鳥鳴」。達摩來到這里,就把這個天然石洞作為他修性坐禪的地方。相傳:達摩在這個石洞里,整日面對石壁,盤膝靜坐。不說法,不持律,默然終日面壁,雙眼閉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見性」上下工夫,在思想深處「苦心練魔」。入定後,洞內靜若無人,飛鳥竟要在達摩的肩膀上築起巢穴來。什麼叫做「入定」呢? 「入定」是指坐禪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惡念、邪念、難念,外界的一切,對他都沒有干擾,這是形容高僧修禪的高度造詣。『『開定』』後,他就站起身來,活動一下四肢,鍛煉一下身體,待倦怠恢復後繼續坐禪。那時達摩的生活內容是:『『上班坐禪,睏倦打拳,飢餓吃飯」。就這樣,入定,開定,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整整面壁了l0年(或9年),後來成為佛教史上的美談。達摩在石洞裡面壁l0年,當他離開石洞的時候,坐禪對面的那塊石頭上,竟留下了他面壁姿態的形象,衣褶皺紋,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人們把這塊石頭稱為『『達摩面壁影石」,把這個天然石洞稱為「達摩面壁洞」。始至今日,遺址猶存。達摩面壁lo年的事跡,為歷代人民所敬佩。寺僧們將影石開鑿下來,放在寺內,瞻禮供養。明萬曆年間,人們在面壁洞外邊建立了一座雙柱單孔的石碑坊,前額刻『『默玄處」,後額刻「東來肇跡」。
傳說而已,怎樣說的都有,究竟面壁幾年就不要糾結了哈

望採納。。。

❼ 沈陽中山路188號是什麼地方 看起來像是民國時期的建築 有什麼歷史典故在裡面嗎

日本建築

❽ 中山國的宴坐百日典故,出自哪裡

樂羊,中山國人,戰國時魏國的大將。是樂毅先祖。

樂羊初為魏相國翟璜門客,中專山國君姬窟發兵犯魏,翟璜舉屬薦了樂羊。可是樂羊之子樂舒是中山王的將領,而且曾殺死了翟璜之子翟靖。但是翟璜深知樂羊為人,不計恩怨,力保樂羊為帥。

樂羊出兵後,由於敵強我弱,施了緩兵之計。消息傳來,朝中大嘩,群臣誣告樂羊通敵。中山國君又殺了他的兒子,煮成肉羹送給他。樂羊為表忠心,就吃下了肉羹。隨後大敗中山國。魏王重賞他,封在靈壽,但是認為他心地殘忍,沒有父子骨肉之情。

樂羊死後,葬於靈壽。
問題中的人物分別是:將領樂羊,君主魏文侯,征服的國家是中山國,典故出自《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甘茂對秦武王講的一段話中出現的。
原文:
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魏文侯令樂羊將而攻中山,三年而拔之。樂羊返而論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樂羊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❾ 孫中山先生的名字"中山"的由來有何典故

典故:孫中山先生原名孫文,字逸仙,幼名帝象。但後來最通行的卻是孫中山這一名字。1896年9月,孫中山流亡日本。日本青年宮崎滔天、平山周經過許多曲折,在日本橫濱中國革命志士陳少白的寓所見到了孫文。

他們被孫文先生的革命熱情、見識和抱負深深感動,決心幫助孫文。他們為孫文的安全擔憂,勸他暫時留駐日本。孫文同意後,官崎和平山就陪同孫文找旅館。他們繞過日比谷公園,路過中山侯爵府邸,來到對鶴館旅館,並由平山代筆為孫文登記。

當時,孫文不便公開姓名。填寫什麼姓名好呢?平山執筆躊躇一番,忽然想起剛才走過中山侯爵府時看見的那塊牌匾,於是就在旅客登記簿上寫下了「中山」兩字。但按日本習俗,中山只是個姓,還得有一個適當的名字才好,平山又躊躇起來了。

正在這時,孫文接過登記簿,在「中山」兩字下面添上了一個「樵」字,笑著對平山說:「我是中國的山樵。」這就是孫中山名字的由來。孫中山先生為自己起這個名字為了表明自己的革命決心。

(9)中山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孫中山的民族理念

在1890年代,孫中山同梁啟超、譚嗣同、張之洞等,俱以傳統的「華夷之辨」的民族觀來看待近代問題。至1900年代,以梁啟超為代表的在野知識界引入西方帶種族主義色彩的民族主義,倡導「民族主義救中國」,激盪「排滿」思潮。

1906年,孫中山對日人說出「中國革命目的在於滅滿興漢,中國建國在長城以內」這樣的話語,正是這股以「排滿」為核心內容的「民族主義救中國」思潮的產物。

至辛亥年前後,梁啟超、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觀念均有極大的進化。梁啟超於1905年首次提出「中華民族」一詞,與「排滿」思潮決裂。

孫因現實需要,雖然在辛亥前從未公開批評過「排滿」,但1912年元旦發布的《臨時大總統宣言書》,主張「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與梁啟超的意見已頗為相近。自此之後,保有「滿洲主權」也成為了孫中山不可動搖的一條底線。

❿ 中山陵的歷史故事

1943年10月,為突顯出中山陵的國家宗廟定位,反擊日偽政權對中山陵的非法佔有及操弄謁陵活動,由考試院長戴季陶在重慶北碚溫泉主持召開禮制討論會,制定了新的更具復古色彩的「國父陵」祭祀與拜謁儀式:

一、典禮開始。

二、全體肅立。

三、主祭者就位。

四、陪祭者與祭者依次就位。

五、奏樂。

六、上香。

七、行三鞠躬禮。

八、行初獻禮:主祭者獻花,行一鞠躬禮。

九、行亞獻禮:主祭者獻茗,行一鞠躬禮。

十、行終獻禮:祭者獻爵,行二鞠躬禮。

十一、恭讀祭告文。

十二、行三鞠躬禮。

十三、奏樂。

十四、禮成。

抗戰勝利後,1945年8月27日,國民黨軍隊一抵達南京,立即奔赴中山陵祭告。海陸空軍將領159人、新六軍前進指揮所52人,「瞻仰國父遺容,恭行三鞠躬禮,並繞棺一周」。

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正式還都,在中山陵前舉行紀念孫中山建立廣州革命政府25周年典禮。

中山陵飄揚著國民黨旗和中華民國國旗,文武大員及各界人士5000多人在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帶領下,完成了歷史上登峰造極的一次謁陵儀式。

(10)中山歷史典故擴展閱讀:

中山陵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鍾山東峰小茅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平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於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遵照孫先生遺願,靈樞暫厝於北平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鍾山修建陵墓。

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施工。1926年1月動工興建,1929年春主體工程完工。建成後呂彥直去世。

1929年4月23日,國民政府以何應欽為「總理奉安迎柩總指揮」。5月26日,靈柩由北平南移;5月28日抵達南京。停靈公祭至5月31日。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

為迎孫先生靈柩,從南京下關碼頭至中山陵修建了迎柩大道,名「中山路」(即今南京的中山北路、中山路和中山東路)。靈柩所過之處都以「中山」、「逸仙」命名,以示紀念。

中山陵祭堂整個墓區平面如鐸形,取「木鐸警世」之意。鍾頂為山下半月形廣場,廣場南端的鼎台(現改為中山先生的立像)為鍾紐,鍾錘就是半球形的墓室。

「鼎」在古代是權力的象徵,因此整個大鍾乃含「喚起民眾,以建民國」之意。陵坐北朝南,傍山而築,由南往北沿中軸線逐漸升高,依次為廣場、石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墓室。

墓道南端的三門石牌坊,上刻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石坊前廣場南端立有孫中山立像,石坊後是長375米、寬40米的墓道。前行為陵門,以青色的琉璃瓦為頂,門額上為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山陵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