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貽散沙典故

貽散沙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4 22:30:14

『壹』 莫貽散沙潮什麼意思

知識青年從軍歌》的背景,來自於1944年國民黨中央發動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關於這場運動,人們現在最熟悉的是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句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十萬知識青年,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放下書包走上戰場,這其中,有多少離父別母的憂傷,有多少血肉橫飛的慘烈,有多少長眠異國的悲痛,我們都已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當他們在走上戰場的那一刻,他們沒有回頭。

知識青年從軍歌創作於抗戰末期,(《團長》發生的年代是41年末 很顯然是個BUG),在1944年國民政府發起的口號為「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青年軍運動中作為徵兵歌曲被廣為傳唱。

本歌曲詞曲作者不詳,因為本歌曲最早出自駐緬遠征軍新編第一軍,據信歌詞源自一名在印度藍姆加基地訓練的戰士時做的詩,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對這首歌曲頗為贊賞。鑒於駐緬遠征軍的文化程度在當時國軍中是最高的,這一說法顯然是可信的。自抗戰六十周年紀念日之後,這首歌在進入公眾的視線,但多被誤認為新一軍軍歌。歌曲文辭華麗,,典故豐富的歌詞內容,幾乎每句歌詞都有詩詞典故,讀起來琅琅上口,很有感染力,廣泛應用歷史典故,極富中國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使聽者頓覺血脈賁張,既喚起聽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又激起了聽眾建功軍中,光耀門楣的渴望。

除了典故之外,這首歌還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浪漫主義文化,文學美感非常強烈:從「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的詩句豪情,到「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的反攻憧憬,再到「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的勝利想像,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足見此歌詞深厚的古文功底。

《知識青年從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載復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

《旗正飄飄》是另一首歌,作曲是非常有名的黃自,韋瀚章作詞,成曲於1932年,此曲當年大長城影片公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為插曲。

《旗正飄飄》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挽沉淪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報,不殺敵人恨不消,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另:知識青年從軍歌歌詞註解
此歌作於抗日戰爭後期,國民政府組建青年軍時。世事久矣,後曾被誤為中國遠征軍軍歌。詞曲作者未考。網上多僅錄全詞,未見注釋,然其詞文質彬彬,今日之作者難望其項背,讀者亦不易解讀。 邊讀邊試注如下,收獲良多,感慨良多!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①,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②!
男兒應是重危行③,豈讓儒冠誤此生④?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⑤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⑥,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⑦。

① 終軍,姓終名軍,字子雲,漢武帝時人。漢書有傳言: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 下。」然終為南越所害,亡時年僅二十餘,時人稱為「終童」。終軍是濟南人,現在濟南有終軍廣場。南越國都番禺(今廣州市),為南越郡龍川令趙佗所建,佗亦漢人,籍在河北。
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稱曹大家(gū)者,皆漢之史家。超為抄書小吏時,曾望立功異域以取侯封,故投筆嘆息:安能久事筆墨乎?明帝永平
十六年,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餘城,凡經略西域三十餘年,封爵定遠侯。
③ 語出《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危,高峻也。孔子原意當為表現君子精神的言行,所處為開明盛世,可盡情表現,但幫無道時,說 話要小心,但
卻不能做君子不該做的事,也就是說無論何時行事一定要端。歌出之時,逢國家急難,意欲鼓勵青年表現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
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第一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諸如「百無一用是書生」等不過讀書人之牢騷,此處引用當為激將。
⑤羽檄,雞毛信也,常指通報戰事的急信。鮑照詩《代出薊北門行》的第一句「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最後一句「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聯想。
⑥仿《木蘭辭》「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句(整篇詩作的敘述亦仿《木蘭辭》),仍用班超投筆從戎典。
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正是知識青年從軍時的號召。多數人認為語出蔣中正的講演,亦有人言出自某詩人(想不起姓什名誰)。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昴月①,力挽長矢射天狼②。
採石一載復金陵③,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④!

① 古人劃天上星象為二十八宿(xiù)觀測日月五星(太陽、月亮和水、金、火、木、土等五顆「行星」)的運行。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鬥牛之
間。」即二十八宿坐標法。太白,金星也,偶會穿過昴宿,也會與月亮靠近。雖然天象演變,但活用氣沖鬥牛或氣沖牛斗的比喻,太白星竟是咱們吹進 了昴宿和月亮,豪邁之情昂
揚!多數引用此歌者皆曰:氣吹太白入昂月,大約昴、昂二字太像,也怪不得別個,豕亥誤人,以訛傳訛。
②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最後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主侵掠,射天狼當指平定外患。
③ 應指宋金採石磯大戰。紹興末年,南宋軍隊由文臣虞允文指揮,在採石磯大敗金軍,使金軍未能如願渡江南侵滅亡宋廷。「復金陵」指收復故都,此處實指憑此役迅 速收復國
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果然在1944年10月2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知識青年從軍徵集辦法》等法規後,不到一年抗日戰爭勝利。
④推想軍艦和飛機向東北方向日本推進的景象,憧憬中國的反攻。不過此幕只有「攻克柏林」上演了歐洲版,國民政府也好、共產黨也好均未上演這出解恨之快劇,只在自己的土地上表演了受降。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①!

①此段更是想像與豪情並生,顧不得用典,不過其中高昂之漢民族之精神溢於言表,與反清復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當屬一脈,與今日和氣、和諧、和平、共和之類的低調全然不同。

『貳』 請告訴我一下古詩的典故

1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此後軍威大振,曹操也更加雄心勃勃。這年七月,曹操胸懷統一北方之志,統領大軍出盧龍寨,日夜抄道疾進,遠征烏桓。大軍一到柳城,即大敗烏桓騎兵,殺死了單於蹋頓。袁紹的兒子袁尚、袁熙從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孫康處。曹操手下的大將知道了這件事後,勸曹操乘勝出擊,拿下平州,剿滅袁氏兄弟。曹操深知公孫康與二袁不和,如果急著去進攻平州,那麼他們肯定會合夥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時間,他們一定會自相殘殺。於是不顧眾大將的建議,下令收兵。沒幾天,公孫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頭顱送了過來。這樣曹操北征烏桓、統一北方的大業算是完成了。
中秋剛過,曹操便令班師回朝。大軍經過十多天的艱難跋涉,終於走出了滿目荒涼的柳城,來到了河北昌黎。這里東臨碣石,西鄰滄海。曹操屹立山巔,眺望大海。這時夕陽西下,碧海金光;遠處的島嶼若隱若現,近處的海浪又滾滾向前……
眼見如此壯麗的景色,曹操不禁又詩興大發,脫口吟道: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
返回軍營之後,曹操仍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他想:北方的袁紹、蹋頓雖然已討平,南方的孫權、劉備卻仍然各雄踞一方。祖國的統一大業尚未實現。這時的曹操已是五十三歲的人了,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祖國大業的使命仍在召喚著他。想著想著他激情難耐,豪情又起,大踏步跨至案前,揮筆寫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是說,好馬雖然老了呆在馬棚里,可是它還有賓士千里的志向 ;有雄心壯志的人雖到了晚年,但雄心壯志並不減退 。

2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為周公。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唯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留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是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曹操《短歌行》一詩的最後說:「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原文是:「然我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說的是周公為了招攬天下人才,一次沐浴要三次握著頭發,一餐飯要三次把飯粒從嘴裡吐出來,他擔憂的是因自己接待賢士遲慢而失掉了人才。詩人用這一典故,以周公殷勤待賢、禮賢下士之氣度來勉勵自己。

3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語見《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紀·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宋史·卷四七一·奸臣傳一·安敦傳》:「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跡,過趙高指鹿為馬。」
三國時,魏國政權由曹氏漸入司馬氏手中。司馬懿殺曹爽;其子司馬師廢曹芳,另立曹髦為帝;司馬師之弟司馬昭益專橫跋扈,自為相國,獨擅朝政,恣意妄為,盡屠曹氏中人,逼曹髦封之為晉公,加九錫。昭佯辭不受,謀篡帝位。曹髦召近臣共商對策時,憤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吾不能坐受其辱,誓與卿等共討之。」後曹髦為司馬昭所殺。
亦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今人多列為歇後語。喻人所共知之陰謀或野心。

4 天是山海經里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斗。而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來贊頌刑天的精神。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晉·陶淵明《讀<山梅經>》

[意思]刑天揮舞著盾牌和大斧,它勇猛的鬥志因此永遠不衰。
[解讀]贊揚刑天的勇猛,表現出陶淵明隱士性格的另一個方面——魯迅稱之為「金剛怒目」,即對當時現實的極為不滿。刑天:神獸。

5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馮異傳》。

公元25年秋天,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政權。接著,劉秀就把屠刀指向赤眉起義軍。公元26年春天,長安斷糧,樊崇領導的幾十萬赤眉軍不得不向西轉攻城邑,但遭到占據天水郡的隗囂的阻擊,只得又回到長安來。這時,長安已被劉秀部將鄧禹占據。經過激戰,赤眉軍打敗了鄧禹,9月又重新佔領長安。這年冬天,赤眉軍的糧食供應仍然極端困難,不得已於12月引兵東進。劉秀一面派大將馮異率軍西進,在華陰(現在陝西華陰東南)阻擊赤眉軍;一面在新安(現在河南澠池東)、宜陽(現在河南宜陽西)屯駐重兵,截斷赤眉軍東歸的道路。馮異率領西路軍,在華陰、湖縣一線,同赤眉軍相持了60多天。多次被赤眉軍打敗的鄧禹,這時率部到達湖縣,同馮異的部隊會合。鄧禹妄想取勝,派部將鄧弘搶先進攻赤眉軍,又被赤眉軍打得落花流水。鄧禹、馮異親率主力救援,在回溪(現在河南宜陽西北)又被赤眉軍打得大敗。鄧禹只帶著24騎逃回宜陽;馮異拋棄了戰馬,只帶著幾個人爬上回溪阪,逃回營寨。

公元27年正月,赤眉軍在崤底(現在河南洛寧西北)被馮異打敗,遭到重大損失。剩下的起義軍折向東南,不料在宜陽又陷入劉秀重兵的包圍。赤眉軍經過艱苦的戰斗,始終不能突圍。樊崇等人在糧盡力竭的情況下,投降了劉秀。戰斗結束後,劉秀下了一道詔書,名叫《勞馮異詔》。其中有這樣幾句,「開始在回溪遭受挫折,最後在澠池一帶獲勝。這就是所謂在日出的東方吃了敗仗,在日落的西邊卻得到了勝利。」(原文是:「始雖垂翅回溪,終能奮翼澠池。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後來,人們引用「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個成語,來比喻在這里失敗了,在那邊卻得到了勝利

6 語出《史記·高祖本紀》。這一典故說的是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後,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麼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麼會失敗?」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佔城池與戰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意思是說,張良坐在軍帳中運用計謀,就能決定千里之外戰斗的勝利。這說明張良心計多,善用腦,善用兵。

7 此文出自《羽林郎》羽林郎,漢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衛軍軍官。詩中描寫的卻是一位賣酒的胡姬,義正辭嚴而又委婉得體地拒絕了一位權貴家豪奴的調戲,在《陌上桑》之後,又譜寫了一曲反抗強暴凌辱的贊歌。題為《羽林郎》可能是以樂府舊題詠新事。
全文為:
羽林郎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馮名子都。依倚將軍勢,調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獨當壚。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

一鬟五百萬,兩鬟千萬余。不意金吾子,娉婷過我廬。

銀鞍何煜,翠蓋空踟躕。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

就我求珍餚,金盤膾鯉魚。貽我青銅鏡,結我紅羅裾。

不惜紅羅裂,何論輕賤軀!男兒愛後婦,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多謝金吾子,私愛徒區區

後八句寫胡姬柔中有剛、義不容辱的嚴辭拒絕。胡姬面對倚權仗勢的豪奴調戲,既不怯懦,也不急躁,而是有理有節,以柔克剛。她首先從容地說道:「君不崐惜下紅羅前來結好,妾何能計較這輕微低賤之軀呢!」彷彿將一口答應,實則是欲抑先揚,欲擒故縱。下文隨即轉折:「但是,你們男人總是喜新厭舊,愛娶新婦;而我們女子卻是看重舊情,忠於前夫的。」
「人生有新故,貴賤不相逾。」語氣較上婉而彌厲:「既然女子在人生中堅持從一而終,決不以新易故,又豈能棄賤攀貴而超越門第等級呢!」真是綿里藏針,有理有節!言外之意,恰如左思《詠史》中「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表現了胡姬樸素的階級意識和風棱厲節,何等義正辭句,「多謝」,一語雙關,表面是感謝,骨子卻含「謝絕」。「私愛」,即單相思。「區區」,意謂拳拳之心,懇摯之意。這結束語更耐人尋味:「我非常感謝官人您這番好意,讓您白白地為我付出這般殷勤厚愛的單崐相思,真是對不起!」態度堅決而辭氣和婉,語含嘲諷而不失禮貌。弄得這位不可一世的「金吾子」,除了哭笑不得的尷尬窘態,狼狽而逃的可恥下場,還能會怎麼樣呢?讀者在報以喜劇性的笑聲中,大可作「言盡意不盡」的種種遐想……。

又不是搜不到,我真是無聊了才回答這么多...= =

『叄』 中國古代的一些著名的典故,比如雙鯉,武陵人等,要給出解釋啊

1、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2、:「武陵人」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武陵漁人,後比喻隱居的人。

1. 楊柳。它源於《詩經·小雅·採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與「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至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
2. 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見於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後,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
4. 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酒在排解愁緒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
二、思鄉類意象(或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1. 月亮。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如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特別是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從良好的祝願出發,寫兄弟之情。意境豁達開朗,意味深長,用深邃無底而又美妙無空的自然境界體會人生。
2. 鴻雁: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奮力飛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和羈旅傷感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元代《西廂記》結尾崔鶯鶯長亭送別時唱的「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絕唱。
3. 蒓羹鱸膾。典出《晉書·張翰傳》。傳說晉朝的張翰當時在洛陽做官,因見秋風起,思家鄉的美味「蒓羹鱸膾」,便毅然棄官歸鄉,從此引出了「蒓鱸之思」這個表達思鄉之情的成語。後來文人以「蒓羹鱸膾」「蒓鱸秋思」借指思鄉之情。如曾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長馬星野先生的《呈南懷瑾先生謝贈鮮味》詩:「拜賜蒓鱸鄉味長,雁山甌海土生香。眼前點點思親淚,欲試魚生未忍嘗。」使多少人灑下思鄉思親行行熱淚。
4. 雙鯉。鯉魚代指書信,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再有古時人們多以鯉魚形狀的函套藏書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詩文中以鯉魚代指書信。如:宋人晏幾道《蝶戀花》詞:「蝶去鶯飛無處問,隔水高樓,望斷雙魚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
此外,還有行為類意象,如「搗衣」,也表達對親人的牽掛。月下搗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遊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主題的傳統意象之一。如唐代李白《子夜吳歌》之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三、愁苦類意象(或表達憂愁、悲傷心情,或渲染凄冷、悲涼氣氛)
1. 梧桐。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是凄涼悲傷的象徵。如宋代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元人徐再思《雙調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都以梧桐葉落來寫凄苦愁思。
2. 芭蕉。在詩文中常與孤獨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系。宋詞有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
3. 流水。水在我國古代詩歌里和綿綿的愁絲連在一起,多傳達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感傷與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雲》:「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宋代歐陽修《踏莎行》:「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秦觀《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4. 猿猴。古詩詞中常常藉助於猿啼表達一種悲傷的感情。如: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趙嘏《憶山陽》:「可憐時節堪歸去,花落猿啼又一年。」
5. 杜鵑鳥。古代神話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唐代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宋代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等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另外,斜陽(夕陽、落日),也多傳達凄涼失落、蒼茫沉鬱之情。如唐代李商隱《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四、抒懷類意象(或托物顯示高潔的品質,或抒發感慨)
1. 菊花。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有人稱贊它堅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寄託他那玉潔冰清、超凡脫俗的品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寫了很多詠菊詩,將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與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聯系在一起,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宋人鄭思肖《寒菊》中「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宋人范成大《重陽後菊花二首》中「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毛澤東《採桑子· 重陽》里有「戰地黃花分外香」句,把菊花置於一個戰爭環境,「分外香」三個字凸現了毛澤東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 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後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後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著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願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來寫自己不願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
3. 松柏。《論語·子罕》中說:「歲寒,然後知松柏後凋也。」作者贊揚松柏的耐寒,來歌頌堅貞不屈的人格,形象鮮明,意境高遠,啟迪了後世文人無盡的詩情畫意。三國人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高潔的品質。唐人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貴,李白寫詩規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唐人劉禹錫《將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辭李相公》詩中的「後來富貴已凋落,歲寒松柏猶依然」,也以松柏來象徵孤直堅強的品格。
4. 竹。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的品格,贏得古今詩人的喜愛和稱頌。白居易《養竹記》中,以竹喻人生,曉以樹德修身處世之道:「竹似賢,何哉?竹本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體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者。竹節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為庭實焉。」張九齡的《和黃門盧侍御詠竹》詩言簡意賅地贊美道:「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蘇軾的《於潛僧綠筠軒》有詠竹名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將竹視為名士風度的最高標識。鄭板橋一生詠竹畫竹,留下了很多詠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贊美了立於岩石之中的翠竹堅定頑強、不屈不撓的風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稟性。
5. 黍離。「黍離」常用來表示對國家今盛昔衰的痛惜傷感之情。典出《詩經·王風·黍離》。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古都,悲嘆宮廷宗廟毀壞,長滿禾黍,就作了《黍離》這首詩寄託悲思。後世遂以「黍離」之思用作昔盛今衰等亡國之悲。如姜夔《揚州慢》中有:「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6. 冰雪、草木。古代詩歌中,常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襯荒涼,以抒發盛衰興亡的感慨。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張孝祥《念奴嬌》中的名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懷坦白和光明磊落。草木類的例子更多,如:姜夔《揚州慢》:「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了。杜甫《蜀相》:「階前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一代賢相及其業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黃鸝白白發出這婉轉美妙的叫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五、愛情類意象(用以表達愛戀、相思之情)
1. 紅豆。傳說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疆,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紅豆又稱「相思子」,常用以象徵愛情或相思。如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於南國的紅豆,抒發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
2. 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採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
3.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六、戰爭類意象(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表達對和平的嚮往)
1. 投筆。《後漢書》載:班超家境貧寒,靠為官府抄寫文書來生活。他曾投筆感嘆,要效法傅介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後來「投筆」就指棄文從武。如辛棄疾《水調歌頭》:「莫學班超投筆,縱得封侯萬里,憔悴老邊州。」
2. 長城。《南史·檀道濟傳》記載,檀道濟是南朝宋的大將,權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後來宋文帝借機殺他時,檀道濟大怒道:「乃壞汝萬里長城!」很顯然是指宋文帝殺害將領,瓦解自己的軍隊。後來就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如陸游的《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3. 樓蘭。《漢書》載,樓蘭國王貪財,多次殺害前往西域的漢使。後來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計斬樓蘭王,為國立功。以後詩人就常用「樓蘭」代指邊境之敵,用「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如王昌齡《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疆域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4. 柳營。指軍營。《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漢文帝時,漢軍分扎霸上、棘門、細柳以備匈奴,細柳營主將為周亞夫。周亞夫細柳軍營紀律嚴明,軍容整齊,連文帝及隨從也得經周亞夫許可,才可入營,文帝極為贊賞周亞夫治軍有方。後代多以「柳營」稱紀律嚴明的軍營。
5. 請纓。漢武帝派年輕的近臣終軍到南越勸說南越王朝。終軍說:「請給一根長纓,我一定把南越王抓來。」後以其喻殺敵報國。岳飛《滿江紅·遙望中原》:「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6. 羌笛。唐代邊塞詩中經常提到,如王之渙《涼州曲》:「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軍置酒宴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范仲淹《漁家傲》:「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發出的凄切之音,常讓征夫愴然淚下。
七、閑適類意象(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1. 五柳。陶淵明《五柳先生傳》載:宅邊有五柳樹,因以號為焉。後來「五柳」就成了隱者的代稱。如王維的《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負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 東籬。陶淵明《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後來多用「東籬」表現辭官歸隱後的田園生活或嫻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3. 三徑。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句子,後來「三徑」就用來指代隱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與元八卜鄰先有是贈》:「明月好同三徑夜,綠楊宜作兩家春。」
以上介紹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見寓意。其實,不少意象是有著豐富多樣的寓意。如:蟬,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如駱賓王《在獄詠蟬》的「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的「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的「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的「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而寒蟬則是悲涼的同義詞。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三國人曹植的 「寒蟬鳴我側」(《贈白馬王彪》)詩句也表達同樣的情思。

『肆』 自古紅顏多禍水的出處以及典故

紅顏與禍水
「紅顏」是兩個宛約柔軟的字眼,伊人出落得端莊可愛,容顏嬌好如那二月里的枝頭豆蔻,仲夏夜的盈盈滿月,臨水踏波的仙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香霧雲鬢濕,清輝玉臂寒」;「解舞腰肢嬌又軟」等都是形容紅顏超群的外貌。
杜甫的詩《暮秋憶枉裴道州手札》:「憶子初尉永嘉去,紅顏白面花映肉」;曹植的《靜思賦》:「天何美女之爛妖,紅顏曄而流光。」其中的「紅顏」二字都是指美麗女子的容顏,後來逐漸演變成美麗女子之代稱。
秀色可佐餐,「英雄難過美人關」,愛美本是人之天性。且不論帝王的三宮六院,佳麗三千,就說封建時期的士子階層,尋美獵艷也蔚為時尚。
可是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里,有一個成語早已根深蒂固。它讓所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貌在歷史興衰,王朝更迭面前承擔了過重的罪名,抹殺了那些紅顏所有的艷麗色彩,而唯只剩下禍害的名聲,警示著歷代帝王將相及其他的男人們。
這個成語,就是「紅顏禍水」。
《辭海》里給「禍水」下的定義是「禍人敗事的女子」。
「紅顏禍水」,自古就有的一種說法,大致是指美女貽誤國家的意思。應當說,類似的言詞,在我們的文化傳統中絕不鮮見,各種各樣的文字多有述說,可以說屢見不鮮,源遠流長。
中國十大紅顏禍水:
夏代:妹喜。傳說夏朝最後一代天子的妃子。嫁給桀之後,縱情聲色,恣意享受。酒池肉林,裸身嬉戲。據說妹喜愛聽「裂帛」之聲,桀馬上命令各地每天進貢絲綢一百匹,讓人輪流撕開來給妹喜聽。如此浪費民脂民膏,當時很多老百姓被逼得家破人亡,走投無路。由於桀專寵妹喜、不理朝政,很快他的夏朝就被小部落商給滅掉了。
商代:妲己。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具體的事實約有:第一,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 第二,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婦大腹便便,為了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
周朝:褒姒。也就是「烽火戲諸侯」中的那個從來不笑的美女。《東周列國志》把她的身世說得很神奇,但是實際上估計也就是「褒」部落的一個美少女,出於政治原因被獻給了周幽王。
春秋:西施。從某個角度說,西施是「英雄」,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也就是從吳國的立場來看,西施就是處心積慮的「紅顏禍水」了。夫差的滅亡和她還是有一些關系的,夫差沒有最後滅亡越國,西施的枕頭風就有巨大作用了。
西漢:呂雉。就是劉邦的老婆,呂後。她在世的時候壓制劉家,扶植呂家,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另外,呂後手段也太過歹毒,從她對待劉邦的小妾——戚夫人上可以看出來。據說呂後等劉邦一死就把戚夫人手腳全剁掉,挖出眼睛,刺聾雙耳,割掉舌頭,扔到廁所里做「人彘」。
三國:貂蟬。性質同西施差不多。雖然董卓是借她的力除掉的,但是她當然也是一個處心積慮破壞人家家庭和睦、政局穩定的一股禍水。
晉朝:賈南風。賈南風應該是10大「紅顏禍水」中長得最丑的一個了。史載,賈後個子很矬,臉色青黑,眉後有一疵,其丑無比。賈後雖然很醜,但是奇妒無比。有一次她聽說某妃子懷孕了,居然挺著長戟當飛鏢把人家捅死了!同時,這個賈後也內行不修,寵愛「美男子」,搞得短暫的晉朝烏煙瘴氣。這還不算,她對政敵也是心狠手辣,頻繁利用軍閥之間的矛盾拉了這個滅了那個,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
唐代:楊玉環。楊玉環的美麗,估計是誰都不能抗拒的。而由於她的美麗,「春霄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不但如此,「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樣,唐玄宗怎麼能治理好國家?最後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而衰,和楊玉環的受寵不無關系。從這個角度看,楊貴妃當然是「紅顏禍水」了。
明朝:客氏。客氏是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乳母,她的搭檔就是臭名昭著的——魏忠賢!客氏是河北農婦,18歲就被選進宮給小皇子做奶娘。後來客氏憑借著小皇子——小皇帝對自己的感情,一步步掌握了後宮。客氏同魏忠賢在皇宮搞起了「對食」(也就是太監和宮女的夫妻關系,但是這時候客氏已經有一個「太監丈夫」了,所以客魏對食恐有「破鞋」之嫌)。倆人密切配合,一內一外,牢牢控制小皇帝,把國家弄得烏煙瘴氣。
清朝:慈禧。慈禧西太後是所有「紅顏禍水」中為害最為主動也最為嚴重的一個了。由於這個女人的自私和無知,中國起碼落後了西方50年。

『伍』 有令不行 出自哪個歷史典故

有令不行,出自哪個歷史的典故,這個歷史學習好的人趕緊告訴他吧。

『陸』 知識青年從軍歌中的典故

《知識青年從軍歌》的背景,來自於1944年國民黨中央發動的知識青年從軍運動。關於這場運動,人們現在最熟悉的是抗日戰爭期間的一句口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十萬知識青年,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放下書包走上戰場,這其中,有多少離父別母的憂傷,有多少血肉橫飛的慘烈,有多少長眠異國的悲痛,我們都已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當他們在走上戰場的那一刻,他們沒有回頭。

知識青年從軍歌創作於抗戰末期,(《團長》發生的年代是41年末 很顯然是個BUG),在1944年國民政府發起的口號為「十萬青年十萬軍,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青年軍運動中作為徵兵歌曲被廣為傳唱。

本歌曲詞曲作者不詳,因為本歌曲最早出自駐緬遠征軍新編第一軍,據信歌詞源自一名在印度藍姆加基地訓練的戰士時做的詩,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將軍對這首歌曲頗為贊賞。鑒於駐緬遠征軍的文化程度在當時國軍中是最高的,這一說法顯然是可信的。自抗戰六十周年紀念日之後,這首歌在進入公眾的視線,但多被誤認為新一軍軍歌。歌曲文辭華麗,,典故豐富的歌詞內容,幾乎每句歌詞都有詩詞典故,讀起來琅琅上口,很有感染力,廣泛應用歷史典故,極富中國特色,使一名矢志精忠,投筆從戎的熱血青年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使聽者頓覺血脈賁張,既喚起聽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又激起了聽眾建功軍中,光耀門楣的渴望。

除了典故之外,這首歌還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浪漫主義文化,文學美感非常強烈:從「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的詩句豪情,到「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的反攻憧憬,再到「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的勝利想像,無一不令人嘆為觀止,足見此歌詞深厚的古文功底。

《知識青年從軍歌》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長矢射天狼。
採石一載復金陵,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

《旗正飄飄》是另一首歌,作曲是非常有名的黃自,韋瀚章作詞,成曲於1932年,此曲當年大長城影片公司的有聲故事片《還我山河》採用為插曲。

《旗正飄飄》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快奮起莫作老病夫,快團結莫貽散沙嘲,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國亡家破禍在眉梢,挽沉淪全仗吾同胞,天仇怎不報,不殺敵人恨不消,
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快團結,團結團結,奮起團結,奮起團結。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槍在肩刀在腰,熱血似狂潮,
旗正飄飄,馬正蕭蕭,好男兒好男兒好男兒報國在今朝.

另:知識青年從軍歌歌詞註解
此歌作於抗日戰爭後期,國民政府組建青年軍時。世事久矣,後曾被誤為中國遠征軍軍歌。詞曲作者未考。網上多僅錄全詞,未見注釋,然其詞文質彬彬,今日之作者難望其項背,讀者亦不易解讀。 邊讀邊試注如下,收獲良多,感慨良多!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①,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②!
男兒應是重危行③,豈讓儒冠誤此生④?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⑤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衿⑥,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⑦。

① 終軍,姓終名軍,字子雲,漢武帝時人。漢書有傳言:南越與漢和親,乃遣軍使南越,說其王,欲令入朝,比內諸侯。軍自請:「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 下。」然終為南越所害,亡時年僅二十餘,時人稱為「終童」。終軍是濟南人,現在濟南有終軍廣場。南越國都番禺(今廣州市),為南越郡龍川令趙佗所建,佗亦漢人,籍在河北。
②班超,姓班名超,字仲升。父班彪,兄班固,姊班昭,人稱曹大家(gū)者,皆漢之史家。超為抄書小吏時,曾望立功異域以取侯封,故投筆嘆息:安能久事筆墨乎?明帝永平
十六年,僅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安五十餘城,凡經略西域三十餘年,封爵定遠侯。
③ 語出《論語?憲問》「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危,高峻也。孔子原意當為表現君子精神的言行,所處為開明盛世,可盡情表現,但幫無道時,說 話要小心,但
卻不能做君子不該做的事,也就是說無論何時行事一定要端。歌出之時,逢國家急難,意欲鼓勵青年表現出古之士的高尚精神。
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第一句「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諸如「百無一用是書生」等不過讀書人之牢騷,此處引用當為激將。
⑤羽檄,雞毛信也,常指通報戰事的急信。鮑照詩《代出薊北門行》的第一句「羽檄起邊亭,烽火入咸陽。」最後一句「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殤。」不知道作者是否有此聯想。
⑥仿《木蘭辭》「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句(整篇詩作的敘述亦仿《木蘭辭》),仍用班超投筆從戎典。
⑦「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正是知識青年從軍時的號召。多數人認為語出蔣中正的講演,亦有人言出自某詩人(想不起姓什名誰)。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忍情輕斷思家念,慷慨捧出報國心。
昂然含笑赴沙場,大旗招展日無光,
氣吹太白入昴月①,力挽長矢射天狼②。
採石一載復金陵③,冀魯吉黑次第平,
破波樓船出遼海,蔽天鐵鳥撲東京④!

① 古人劃天上星象為二十八宿(xiù)觀測日月五星(太陽、月亮和水、金、火、木、土等五顆「行星」)的運行。蘇軾《前赤壁賦》:「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 徘徊於鬥牛之
間。」即二十八宿坐標法。太白,金星也,偶會穿過昴宿,也會與月亮靠近。雖然天象演變,但活用氣沖鬥牛或氣沖牛斗的比喻,太白星竟是咱們吹進 了昴宿和月亮,豪邁之情昂
揚!多數引用此歌者皆曰:氣吹太白入昂月,大約昴、昂二字太像,也怪不得別個,豕亥誤人,以訛傳訛。
②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最後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主侵掠,射天狼當指平定外患。
③ 應指宋金採石磯大戰。紹興末年,南宋軍隊由文臣虞允文指揮,在採石磯大敗金軍,使金軍未能如願渡江南侵滅亡宋廷。「復金陵」指收復故都,此處實指憑此役迅 速收復國
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果然在1944年10月2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布《知識青年從軍徵集辦法》等法規後,不到一年抗日戰爭勝利。
④推想軍艦和飛機向東北方向日本推進的景象,憧憬中國的反攻。不過此幕只有「攻克柏林」上演了歐洲版,國民政府也好、共產黨也好均未上演這出解恨之快劇,只在自己的土地上表演了受降。

一夜搗碎倭奴穴,太平洋水盡赤色,
富士山頭揚漢旗,櫻花樹下醉胡妾。
歸來夾道萬人看,朵朵鮮花擲馬前,
門楣生輝笑白發,閭里歡騰驕紅顏。
國史明標第一功,中華從此號長雄,
尚留餘威懲不義,要使環球人類同沐大漢風①!

①此段更是想像與豪情並生,顧不得用典,不過其中高昂之漢民族之精神溢於言表,與反清復明,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當屬一脈,與今日和氣、和諧、和平、共和之類的低調全然不同。

『柒』 請問圍城中的典故有哪些

下面圍抄城中一段不是什麼典襲故,然讀之令人噴飯。
信上說什麼:「邇來觸緒善感,歡寡愁殷,懷抱劇有秋氣。每攬鏡自照,神寒形削,清濁非壽者相。竊恐我躬不閱,周女士或將貽誤終生。尚望大人垂體下情,善為解鈴,毋小不忍而成終天之恨。」他自以為這信措詞凄婉,打得動鐵石心腸。
誰知道父親快信來痛罵一頓:「吾不惜重資,命汝千里負笈,汝埋頭攻讀之不暇,而有餘閑照鏡耶?汝非婦人女子,何須置鏡?惟梨園子弟,身為丈夫而對鏡顧影,為世所賤。吾不圖汝甫離膝下,已濡染惡習,可嘆可恨!且父母在,不言老,汝不善體高堂念遠之情,以死相嚇,喪心不孝,於斯而極!當是汝校男女同學,汝睹色起意,見異思遷;汝拖詞悲秋,吾知汝實為懷春,難逃老夫洞鑒也。若執迷不悔,吾將停止寄款,命汝休學回家,明年與汝弟同時結婚。細思吾言,慎之切切!」

『捌』 求諸位告訴我幾個有關醫學的典故

1、中葯「劉復寄奴」:劉寄奴本來是制宋武帝劉裕的小名,為什麼又成了一味中葯名呢?原來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竄。第二天他又上山,卻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葯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葯,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里為誰搗葯?治什麼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采葯,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到:「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童子嚇得棄葯逃跑,寄奴便將其草葯和臼內搗成的葯漿一並拿回,用此葯給人治療,頗有奇效。後來,劉寄奴領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葯搗碎,敷在傷口,很快癒合,甚為靈驗。但士兵們都不知道叫什麼葯,只知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葯草,所以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葯,一直流傳到現在。
2、「相思子」: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征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半紅半黑,晶瑩鮮艷,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

『玖』 古代詩詞中揚雄一詞有何典故

揚雄、子雲:
據《漢書 揚雄傳》載,西漢文學家揚雄字子 雲,蜀郡成都人,西漢官吏、學者。少即好學博聞,「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不修廉 以微名當世」,終日閉門讀書著述,故不為當朝所重,久來升遷,並為此作《解嘲》,傳頌一時。作為古代 典型文人,揚雄遂成為後世常被詠 頌的人物,「揚子」、「揚雄」、「楊子雲」等因以多見於詩文中。
揚雄是西漢著名文學家,工於賦,然歷仕三朝,不得升遷。後 世詩文常以「子雲」喻指能文之士,或藉以抒發懷才不遇之嘆。

揚雄少年好學,口吃,博覽群書,長於辭賦。年四十餘,始游京師長安,以文見召,奏《甘泉》、《河東》等賦。成帝時任給事黃門郎。王莽時任大夫,校書天祿閣。揚雄是繼司馬相如之後西漢最著名的辭賦家。所謂「歇馬獨來尋故事,文章兩漢愧楊雄」。在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中「西蜀子雲亭」的西蜀子雲即為揚雄。
揚雄曾撰《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為最高范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以玄為中心思想,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唐•王維 《重酬苑郎中揚子解嘲徒自遣,馮唐已老復何論。」唐•張九齡《酬 五六寒朝見貽》:「賈生流寓,揚子寂寥時。」唐•杜甫《奉寄河南韋尹 丈人》:「謬慚知薊子,真怯笑揚雄。」唐•戴叔倫行路難》:「揚雄閉門空 讀書,門前碧草春離離。」唐•孟浩然《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永懷芸閣友,寂寞滯揚雲。」揚雄事另參「揚執戟」、「揚雄宅」、「投閣」 等。清•顧炎武《子德李子聞余在難特走燕中告急諸友人復馳至濟南省 視於其行也作詩贈之》:「祿位揚雄小,囊錢趙台輕。」
唐•崔 融《哭蔣詹事儼》:「不輕文舉少,深嘆子雲疲。」張說《酬崔光祿冬日述 懷贈答》:「才雄子雲筆,學廣仲舒帷。」唐•儲光羲《秋次霸亭寄申 大》:「無人薦子雲,太息竟誰辨。」唐 •韓愈《閑游二首》之二:「子雲只目守,奚事九衢塵。」又據《漢書揚雄 傳》記載,揚雄曾「校書天祿閣上後世詩文乃借「子雲閣」喻指宮中校 理書籍之處。唐•上官儀《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東望安 仁省,西臨子雲閣。」

『拾』 貽笑大方成語故事

貽笑大方 [yí xiào dà fāng]

【釋 義】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貶義
【出 處】清·李汝珍《鏡花緣》:「但愧知識短淺;誠恐貽笑大方;所以不敢冒昧進謁。」

【故事】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涌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涌,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欣然自喜,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里。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若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貽笑大方。」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