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淝水之戰典故

淝水之戰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20 02:52:56

⑴ 淝水之戰三個典故

淝水之戰以少勝多
自古以來,為將者最大的榮耀就是能夠打出一場精彩的以少勝多的戰役,然而這樣的戰役卻是極少的,畢竟在硬實力大大落後的情況下,想要用少量的兵力擊敗遠多於己方的敵軍,困難程度可想而知,甚至這種戰役不是你做好了所有的准備就能贏的,還要看上天幫不幫你,對手腦不腦殘。
上面已經說了以少勝多的不易,那麼淝水之戰為什麼能夠做到以少勝多,打出這么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呢?要知道當時前秦可是有著80多萬的軍士,而東晉只有8萬精兵,相差何其之多,無腦一擁而上前秦幾乎不可能輸。但是前秦還是輸了,一戰輸掉了國本,瞬間分崩離析,那麼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當時東晉主戰派將士意志足夠堅決,雖然兵少,到那時大多都是精銳,作戰能力很強,而且指揮出色,准確抓住前秦的弱點果斷出擊,而且南方人水性比較好,比較適應水戰,有著淝水的天險,比較容易發揮自己的作戰能力。然而其實真正決定戰局的還是前秦自己的失誤。
第一,當時才是前秦統一北方之後沒多少年,雖然表面上是統一了,但是經過連年的征戰,國家的物資儲備就不足,內部的統治也還不穩定,這個時候不應該忙於作戰,如果能夠穩個十幾二十年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再去攻打東晉,那麼無論東晉戰術多好都很難贏。再來苻堅用人不當,戰略部署不恰當,長途戰線太長,糧草運送麻煩,容易被偷襲,雖然總兵力遠遠超過東晉,但是真正能和東晉正面打的其實也沒有多少,就算稍多也多的有限,不足以形成碾壓。
淝水之戰的啟示
根據史書記載,前秦苻堅總共糾集了步兵騎兵超過百萬人,其中光是先鋒軍就有25萬人,可以舒適縱觀古今中外的戰爭史都少有這么大規模的,但是最後這百萬人竟然被東晉區區八萬人給擊潰了,這是什麼回事呢?這場淝水之戰又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
首先從政治上來看,當時前秦其實是諸多民族諸多勢力的一個幾何體,苻堅雖然算是一統的北方,但只是軍事上的簡單統一,在政治上很多氏族的豪強並沒有真的臣服於他,就連王猛臨死之前都曾經說過他最大的敵人不是東晉而是歸降前秦的鮮卑等民族的貴族,這群人手裡還有不少兵力,萬一反叛很麻煩。但是苻堅沒有在意,不想著先安穩國內,其實當時只要苻堅多等上十幾年,休養生息,完全可以很輕松的拿下東晉,所以說淝水之戰苻堅的失敗告訴我們穩定的政治和民心的支持是戰爭勝利的一大保障。
其次從經濟上來看,當時前秦剛剛結束一統北方的戰爭沒有多久,各方面的儲備都不是很完善,經濟實力並不強,而東晉在之前進行過幾次經濟改革,人民富強,國庫充足,所以在經濟上也是東晉更占上風,而且自古以來戰爭的勝敗都和經濟實力相掛鉤,少有經濟實力不如反而能贏的(南宋什麼的就不要說了)。
同時在軍事布置上最關鍵的一個啟示就是驕兵必敗,苻堅太過驕傲,太相信自己手下的百萬大軍,所以在戰略戰術的部署上都遠遠不如東晉,結果被東晉找到機會成就了這兒一場輝煌的勝利

⑵ 淝水之戰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當時。氐族占據了陝西關中一帶,以長安為都城,建立了前秦政權。357年,苻堅自稱為大秦天王,他採取一系列改革政治和發展經濟、文化的措施,使前秦的國力很快強盛起來。隨後,苻堅又將前燕、前涼、代國一一消滅,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佔有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這樣,就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382年。苻堅大會群臣,商討對東晉用兵之事。許多文武官員都不同意出兵,無奈苻堅一意孤行,並於第二年親自率領前秦軍隊大舉攻晉。

為了抵抗前秦大軍的進犯,東晉謝石、謝玄等率兵8萬抵抗。他們首先出奇兵,在洛澗(安徽懷遠縣境)大破前秦的先頭部隊。前秦兵士大潰敗。士卒在搶渡淮水時淹死15000人。前秦軍隊退到淝水西岸,而晉軍進駐淝水東岸,兩軍隔河對峙,准備進行決戰。苻堅和他的弟弟苻融登上壽陽(今安徽壽縣)城樓眺望,看到晉軍旗幟鮮明,陣容嚴整。又向北遠遠望去,見八公山上密密層層的草木,看上去好像都是人形,以為全都是晉兵,心裡不免有些緊張與害怕。苻堅對苻融說道:「誰說他們人馬少啊?這些也是勁敵呀。」急忙下令前秦軍隊,嚴守淝水西岸,不許出擊。

淝水之戰最終東晉勝利而告結束。從此以後,北方陷人混戰狀態,而東晉則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域。

⑶ 淝水之戰中的謝安有什麼典故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麼程度!
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後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投鞭斷流
東晉時,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與南方東晉王朝南北對峙,分庭抗禮。苻堅欲率百萬步騎兵南下,一舉滅除東晉。苻堅集群臣商議,眾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衛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見,今年不宜南下。況東晉有長江天險為阻,其君又深獲民望。故不可輕舉妄動,盲目輕進。不如固守國力,修整軍備,俟其內變,乘機攻伐。 」苻堅不以為然,反大言不慚曰: 「星象之事,未可盡信。至於長江,春秋時吳王夫差與三國時吳主孫皓,皆擁長江之險,終不免於亡。朕今有近百萬大軍,兵多將廣,人多勢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豈懼天險?」遂罔顧諫言,立意伐晉,親率大軍,兵臨淝水,自西而東,列隊甚長。東晉遣大將謝玄、謝石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晉軍頑抗,淝水一戰,竟為東晉所敗,自此一蹶不振。
原指將所有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斷水流。後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常用詞語
東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向南的大路上,煙塵滾滾,步兵、騎兵,再加上車輛、馬匹、輜重,隊伍浩浩盪盪,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長。過了一個月,苻堅主力到達項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從東到西一萬多里長的戰線上,前秦水陸兩路進軍,向江南逼近。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著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裡,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輕的時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有人推舉他做官,他上任一個多月,就不想幹了。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上述三種按說都可以,我覺得還是東山再起較為恰當。

⑷ 淝水之戰成語典故

秦兵逼肥水而陳,晉兵不得渡。謝玄遣使謂陽平公融曰:「君懸軍深入,而置陳逼水,此乃持久之計,非欲速戰者也。若移陳少卻,使晉兵得渡,以決勝負,不亦善乎!」秦諸將皆曰:「我眾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萬全。」堅曰:「但引兵少卻,使之半渡,我以鐵騎蹙而殺之,蔑不勝矣!」融亦以為然,遂麾兵使卻。秦兵遂退,不可復止。謝玄、謝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擊之。融馳騎略陳,欲以帥退者,馬倒,為晉兵所殺,秦兵遂潰。玄等乘勝追擊,至於青岡;秦兵大敗,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聞風聲鶴唳,皆以為晉兵且至,晝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卻,朱序在陳後呼曰:「秦兵敗矣!」眾遂大奔。序因與張天錫、徐元喜皆來奔。獲秦王堅所乘雲母車。復取壽陽,執其淮南太守郭褒。 前秦的軍隊緊逼淝水而布陣,東晉的軍隊無法渡過。謝玄派使者對陽平公苻融說:「您孤軍深入,然而卻緊逼淝水部署軍陣,這是長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戰的辦法。如果能移動兵陣稍微後撤,讓晉朝的軍隊得以渡河,以決勝負,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嗎!」前秦眾將領都說:「我眾敵寡,不如遏制他們,使他們不能上岸,這樣可以萬無一失。」苻堅說:「只帶領兵眾稍微後撤一點,讓他們渡河渡到一半,我們再出動鐵甲騎兵奮起攻殺,沒有不勝的道理!」苻融也認為可以,於是就揮舞戰旗,指揮兵眾後退。前秦的軍隊一退就不可收拾。謝玄、謝琰、桓伊等率領軍隊渡過河攻擊他們。苻融馳馬巡視軍陣,
想來率領退逃的兵眾,結果戰馬倒地,苻融被東晉的士兵殺掉,前秦的軍隊於是就崩潰了。謝玄等乘勝追擊,一直追到青岡,前秦的軍隊大敗,自相踐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聽到刮風的聲音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是東晉的軍隊將要來到,晝夜不敢停歇,慌不擇路,風餐露宿,凍餓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當初,前秦的軍隊稍微後撤時,朱序在軍陣後面高聲呼喊:「秦軍失敗了!」兵眾們聽到後就狂奔亂逃。朱序乘機與張天錫、徐元喜都來投奔東晉。繳獲了前秦王苻堅所乘坐的裝飾著雲母的車乘。又攻取了壽陽,抓獲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謝安得驛書,知秦兵已敗,時方與客圍棋,攝書置床上,了無喜色,圍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不覺屐齒之折。
謝安接到了驛站傳遞的書信,知道前秦的軍隊已經失敗,當時他正與客人玩圍棋,拿著信放到了床上,毫無高興的樣子,繼續下棋。客人問他是什麼事,他慢條斯理地回答說:「小孩子們已經最終攻破了寇賊。」下完棋以後,他返回屋裡,過門檻時,高興得竟然連屐齒被折斷都沒有發覺。

⑸ 淝水之戰的戰役典故

當苻堅決定南侵東晉時,遭朝中大臣勸諫,指出東晉由漢族人建立,受國人擁戴;而且有長江天險,不易攻下,但苻堅卻不屑地回應:「我坐擁百萬大軍,只要我一聲令下,所有士兵把他們的鞭投入區區長江,足可把江水斷流,長江天險還有什麼好怕的?」後人以「投鞭斷流」形容軍隊陣容鼎盛,或實力強大的機構人才輩出等。
出處:「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典出《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 前秦的先頭部隊在洛澗附近被晉軍偷襲,被擊敗得潰不成軍,不但令秦兵士氣受挫,亦令一向驕傲的苻堅信心動搖。他得知晉軍正向壽陽前進,便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觀察晉軍動靜。他看見對岸的晉兵,排列整齊,戰船密布,心中覺得晉兵訓練有素。再望向北面的八公山,山上長滿無數草木,北風吹過,草木晃動,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即時大驚地跟苻融說道:「晉兵是一支多麼強大的對手,你怎麼說他們是弱旅?」後來,人們以「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經過敏及疑神疑鬼。
出處:語本《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前秦苻堅的軍隊在淝水一戰中大敗,苻融戰死;苻堅中箭,率領余兵拚命逃回北方。當他們聽到風吹過的聲音及飛鶴的鳴叫,都以為是晉兵仍在後窮追不舍,於是他們日夜逃跑,飢寒交迫,結果當他們回到北方時,百萬大軍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後人便以「風聲鶴唳」形容人在受過刺激後,心靈變得脆弱不堪,一旦風吹草動都會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處境。
出處: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淝水之戰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
出處: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公元383年八月,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這個消息傳到建康,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著了慌。晉朝軍民都不願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裡,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謝安是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吟詩談文。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乾的人。但是他寧願隱居在東山,不願做官。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謝安不出來做官,叫百姓怎麼辦?」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他才重新出來做官。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所以後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東山再起」。
出處:典出《晉書·卷七十九·謝安傳》。

⑹ 「投鞭斷流」、「草木皆兵」、「風聲鶴唳」等歷史典故出自於古代安徽什麼戰役

是:淝水之戰

投鞭斷流:

秦王苻堅企圖征服南方的東晉王朝。他在全國大規模徵兵,當有了80萬大軍時,他得意地說:「東晉很快就會被我征服了。」可是,許多大臣都認為進攻東晉的時機還不成熟。

大臣石越勸苻堅說:「雖然我們現在兵多將廣,但晉軍有長江天險可守,我們未必能取勝。」苻堅傲慢地笑道:「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

苻堅不聽勸告,進攻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被晉軍徹底打敗了。

草木皆兵:

淝水之戰中晉軍洛澗大捷,大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謝玄一面命令劉牢之繼續援救硤石,一面親自指揮大軍,乘勝前進,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於是,把人馬駐扎在八公山邊,和駐扎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蒙的一片。苻堅在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一座座的營帳排列得整整齊齊,手持刀槍的晉兵來往巡邏,陣容嚴整威武。

再往遠處看,對面八公山上,隱隱約約不知道有多少晉兵。其實,八公山上並沒有晉兵,不過是苻堅心虛眼花,把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作是晉兵了。

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風聲鶴唳:

淝水之戰中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

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

(6)淝水之戰典故擴展閱讀:

戰役背景: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涼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

前秦壽光三年(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 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 ,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北並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並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

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死後七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太元元年(376年),孝武帝司馬矅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

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系,以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⑺ 淝水之戰的典故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383年淝水(今中國安徽瓦埠湖一帶) 淝水之戰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它確定了南北朝時期長期分裂的格局。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url]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公元383年8月,符堅親率步兵60萬、騎兵27萬、羽林郎(禁衛軍)3萬,共90萬大軍從長安南下,同時,符堅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師7萬從巴蜀順流東下,向建康進軍。近百萬行軍隊伍「前後千里,旗鼓相望。東西萬里,水陸齊進。」符堅驕狂地宣稱:「以吾之眾旅,投鞭於江,足斷其流。」這就是著名典故「投鞭斷流」的來歷。 東晉王朝在強敵壓境,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以丞相謝安為首的主戰派決意奮起抵禦。經謝安舉薦,晉帝任命謝安之弟謝石為征討大都督,謝安之侄謝玄為先鋒,率領經過7年訓練,有較強戰鬥力的「北府兵」8萬沿淮河西上,迎擊秦軍主力。派胡彬率領水軍5千增援戰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又任名恆沖為江州刺史,率10萬晉軍控制長江中游,阻止秦巴蜀軍順江東下。 10月18日,符堅之弟符融率秦前鋒部隊攻佔了壽陽,俘虜晉軍守將徐元喜。與此同時,秦軍慕容垂部攻佔了鄖城(今湖北鄖縣)。奉命率水軍馳援壽陽的胡彬在半路上得知壽陽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硤石(今安徽鳳台西南),等待與謝石、謝玄的大軍會合。苻融又率軍攻打硤石。苻融部將梁成率兵5萬進攻洛澗(在今安徽淮南東),截斷淮河交通,阻斷了胡彬的退路。胡彬困守硤石,糧草用盡,難以支撐,寫信向謝石告急,但送信的晉兵被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裡。苻融立刻向苻堅報告了晉軍兵少,糧草缺乏的情況,建議迅速起兵,以防晉軍逃遁。苻堅得報,把大軍留在項城,親率8千騎兵疾趨壽陽。 符堅一到壽陽,立即派原東晉襄陽守將朱序到晉軍大營去勸降。朱序到晉營後,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謝石提供了秦軍的情況。他說:「秦軍雖有百萬之眾,但還在進軍中,如果兵力集中起來,晉軍將難以抵禦。現在情況不同,應趁秦軍沒能全部抵達的時機,迅速發動進攻,只要能擊敗其前鋒部隊,挫其銳氣,就能擊破秦百萬大軍。」謝石起初認為秦軍兵強大,打算堅守不戰,待敵疲憊再伺機反攻。聽了朱序的話後,認為很有道理,便改變了作戰方針,決定轉守為攻,主動出擊。 11月,謝玄派譴勇將劉牢之率精兵5千奔襲洛澗,揭開了淝水大戰的序幕。秦將梁成率部5萬在洛澗邊上列陣迎擊。劉牢之分兵一部迂迴到秦軍陣後,斷其歸路;自己率兵強渡洛水,猛攻秦陣。秦軍驚慌失措,勉強抵擋一陣,就土崩瓦解,主將梁成和其弟梁雲戰死,官兵爭先恐後渡過淮河逃命,1.5萬餘人喪生。洛澗大捷,極大鼓舞了晉軍的士氣。謝石揮軍水陸並進,直抵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壽縣南)東岸,在八公山邊紮下大營,與壽陽的秦軍隔岸對峙。苻堅站在壽陽城樓上,一眼望去,只見對岸晉軍布陣整齊,將士精銳。連八公山上的草木,他也感到類似人形,誤認為是晉兵,頗為驚慌,對苻融說:「此亦勁敵,何謂弱也?」這就是著名的典故「草木皆兵」的來歷。

⑻ 淝水之戰的三個典故

1、投鞭斷流
典故: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
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松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什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准備攻打東晉。
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
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強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
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強大。
2、草木皆兵
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個成語,八字連同可以,只用後四字也行,是形容人在十分驚恐之時,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便緊張害怕得要命,常形容失敗者的恐懼心理。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即把風聲鳥叫聲也當成了敵人追趕的異常聲響,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敵人的軍隊,足見戰敗逃亡時驚嚇恐懼到了什麼程度!此語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東晉時,強秦一直想吞並晉王朝,秦王苻堅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去攻打晉國。
晉國派大將謝石、謝玄領八萬兵馬迎戰。
苻堅當然很傲慢,根本沒把力量懸殊的晉軍看在眼裡。
可是,誰料到先頭部隊的前鋒同晉軍首戰便被打敗,苻堅慌了手腳。
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線視察,他看到晉軍陣容嚴整,士氣高昂,連晉軍駐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綽綽像是滿山遍野的士兵呢!接著,在淝水決戰,秦軍被徹底擊潰,損失慘重,秦王苻堅自己受傷,弟弟苻融也陣亡了。
苻堅倉皇而逃,他聽到風聲鳥聲也以為是敵人追兵又到了。
後人根據這段史實,造出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成語。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
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
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
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
士兵死傷萬余。
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
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
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
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
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
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
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3、風聲鶴唳
典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
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
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
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
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
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於是,秦軍決定後退。
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
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
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
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
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4、踉踉蹌蹌
典故:淝水之戰晉軍收復壽陽,謝石和謝玄派飛馬往建康報捷。
當時謝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
他看完了謝石送來的捷報,不露聲色,隨手把捷報放在旁邊,照樣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來的戰報,忍不住問謝安:「戰況怎樣?」謝安慢吞吞地說:「孩子們到底把秦人打敗了。
」客人聽了,高興得不想再下棋,想趕快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別人,就告別走了。
謝安送走客人,回到內宅去,他的興奮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過門檻的時候,踉踉蹌蹌的,把腳上的木屐的齒也碰斷了。
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齒」的來歷。
淝水之戰是發生在東晉時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發生在公元383年(東晉太元八年)8月至12月。
這場戰爭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並給後人留下有意義的歷史掌故和歷史遺跡。
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授鞭斷流」等成語,一直膾炙人口。
(望採納~)

⑼ 淝水之戰有哪些典故

前秦皇帝苻堅雄心勃勃,總想滅亡東晉,統一天下。他在幾次跟東晉的小接觸中,打敗了晉軍,於是就驕傲起來,自以為天下無敵,不聽別人的忠告,終於向東晉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

出兵之前,苻堅召開軍事會議,宣布了要進攻東晉的決定。當時一些善於逢迎諂媚的大臣趕緊奉承說:「陛下出兵去打東晉,一定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勝利是可以預料的。」可是尚書左僕射權翼卻表示反對,他嚴肅地指出:「東晉雖說偏安江南,力量薄弱,可他們內外齊心,君臣和睦,還有謝安、桓沖這些有名的將領,都是智勇雙全之人。依我看,目前去攻打東晉,恐怕時機還不成熟。」太子左衛率石越也附和說:「權翼說得對,東晉還有寬闊浩瀚的長江作為天然屏障,我們切不可小看他們。」苻堅一聽,不由得火冒三丈,他怒氣沖沖地說:「長江有什麼了不起!我的軍隊這么多,只要我一聲令下,每個人把馬鞭子扔進長江,就能把江水截斷。那時候他們還拿什麼做屏障?」

苻堅不聽權翼、石越等人的勸告,一意要進攻東晉。他下令強迫征發各族人民補充兵力,徵集大量的軍用物資,在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八月,親自統率全國八十多萬軍隊,號稱百萬大軍,浩浩盪盪地向東南地區進發了。苻堅讓他的弟弟陽平公苻融帶步騎25萬為前鋒,又命羌族的將領姚萇為龍驤將軍,督益、梁州諸軍事。九月,苻堅親自從長安出發,領兵六十餘萬,騎27萬,前後千里相連,旗鼓相望。苻堅到達河南項城時,後續部隊還在陝西咸陽一帶,從水路走的部隊也是連綿萬里,運船萬艘。其聲勢之大,為歷史上所罕見。

面對前秦苻堅的大舉進攻,東晉群臣都很緊張,當時能用來御敵的軍隊不到十萬人,主要就是謝玄所統領的北府兵,雙方兵力相差太大。但這時東晉由文武全才的謝安擔任宰相,掌握軍政大權,還有桓沖與他通力合作,一起出謀劃策。在強敵壓境、生死存亡的關頭,原先勾心鬥角的東晉統治集團,在謝安的領導下空前地團結起來。他們決心抵抗前秦的進攻,並緊張地進行了軍事部署。謝安自任征討大都督,命令他的弟弟謝石負責指揮全軍;侄子謝玄擔任前鋒,帶領八萬兵馬阻擊秦軍;又派胡彬率領水軍五千,趕去增援淝水河邊的壽陽城(今安徽壽縣);同時他又把淮北人口南遷到淮南,實行堅壁清野,不讓敵人在當地取得補給。

謝安是經驗豐富的良相,他知道在大敵逼近的這個關鍵時刻,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人心士氣,所以故意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外出遊玩,談笑風生,努力消除人們的緊張情緒。謝安對謝玄的北府兵寄予厚望,謝玄向他請示退兵之策,謝安只說:「我已經安排好了。」語氣非常冷靜,有信心。他又特地請謝玄下棋,平素謝安棋技不如謝玄,常為下手;現在謝玄因局勢危急,無心對弈,謝安卻反而聚精會神,步步緊逼,使謝玄難以取勝。謝安的鎮定自若,增強了謝玄抗敵取勝的信心。

前秦苻融率領的前鋒部隊,經過一個多月的日夜行軍,到達了淮河北岸的潁口(今安徽潁上正陽鎮),苻堅親自率領的主力軍,隨後也趕到了項城(今河南沈丘西南)。他求勝心切,不等其他各路人馬到齊,就命令苻融進攻壽陽。壽陽是個軍事重鎮,它的得失對於整個戰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時奉命增援壽陽的晉將胡彬還在半路上,壽陽的防守能力很弱,因此苻融很快便攻下了壽陽城,守將徐元喜等被俘。胡彬接到壽陽失守的消息,只好退守硤石山(今安徽壽縣西北)。

苻融攻下壽陽以後,一面繼續攻打硤石山,一面派部將梁成帶領五萬人馬,佔領軍事要地洛澗。梁成在那裡紮下了許多水寨,把謝玄帶領的八萬晉軍,阻擋在洛澗東邊。謝石、謝玄率領北府兵西進至距洛澗25里處駐扎,不敢貿然向前。

淝水之戰

⑽ 秦晉淝水之戰有怎樣的典故

370年,前秦苻堅統一了北方,只有南方的東晉與他對峙。383年,苻堅征調各族人民,組成87萬人的軍隊南下進攻東晉。

東晉得知前秦大軍南下,急忙派謝石、謝玄率精兵80000人,抗擊敵人。這時前秦的先遣部隊已到達離東晉國都不遠的洛澗,截斷了淮河交通,形勢十分危急。

謝石、謝玄派了5000輕騎兵偷襲洛澗的敵軍,大獲全勝,晉軍士氣大振,水陸並進直達淝水東岸布陣。

苻堅得知打了敗仗,急忙趕來督戰。他登上城樓,觀察淝水東岸的晉軍。只見對岸營帳林立,旌旗簇擁,軍營里還隱隱傳來陣陣鼓聲,苻堅心中一驚,忙轉身遠眺北方的八公山。

可是苻堅心裡還想著剛才晉軍軍容嚴整的景象,恍惚之時,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漫山遍野的敵旗、如林的戈戟。

苻堅心裡非常恐懼,不敢再抬眼看了,轉身對部下說:「晉軍有這么多人馬,分明是強敵,你們怎麼能說他們弱呢?」

這時,謝石、謝玄經過研究,覺得前秦軍隊雖然人數眾多,但都是從各族人民中強行征來的,人心不齊,而且前秦隊伍龐大,遠途行走,人困馬乏,晉軍應該採取速戰速決的戰術。

於是謝石、謝玄就發信給苻堅,要求秦軍從淝水岸邊後撤,留出空地來,讓晉軍渡過淝水,前來決戰。

苻堅心想:乘晉軍渡河之時,出兵襲擊,豈不正好?於是下令前秦軍隊後撤。不料前秦士兵民族眾多,都不願作戰,後面部隊聽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戰敗了,爭先恐後地逃跑,前秦軍隊頓時大亂。

晉軍乘機搶渡淝水,沖殺過來。前秦軍隊中又有人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

前秦士兵一聽,更加混亂。頃刻間,前秦幾十萬軍隊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苻堅在逃跑中,被追趕的晉軍一箭射中肩頭,他顧不得疼痛,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停下來歇口氣。

倉皇逃命的前秦官兵個個心驚膽戰。他們不敢從大路走,專揀雜草叢生的小路逃。夜間,聽到風的呼嘯聲和鶴鳴聲,都以為是晉軍的追殺聲。他們餓了就胡亂找點東西吃,累了就睡在田野里,當時正是冬季,凍死、餓死了許多官兵。

苻堅率領殘兵敗將逃回關中後,部將慕容垂等紛紛反叛。苻堅被姚萇所殺,前秦隨之瓦解。此後,北方先後建立了西秦、後涼、南涼、北涼、後燕、西涼等國,北方又陷入了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