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與產物
Ⅰ 與「和」有關的典故
在字典上,「和」字有和諧、和睦、相安無事、平息爭端等釋義。象徵企盼和平,也有與人合作、團結攜作的含義。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說了一個「將相和」的故事。話說澠池之會結束,趙王回國,封廉相如為上卿,位置在廉頗之上,廉頗就不高興了。對人說:「我做為趙國的大將,攻城野戰,出生入死,立了汗馬功勞。可藺相如光靠耍嘴皮子,地位反而在我之上!他本來出身微賤,我在他下手,覺得受不了。」又公然說:「如果再碰上藺相如,一定要當面羞辱他一番。」藺相如聽到這話,不肯再同廉頗會面。上朝時候,常常託病請假,不願跟廉頗爭位次的先後。
後來,藺相如出門,遠遠望見廉頗的車駕來了,趕忙吩咐車夫迴避他。於是藺相如的手下人都對他說:「我們離開家人,來侍奉您,是仰慕您富有正義,英勇不屈。現在您職位與廉將軍相當,卻處處避讓,不敢與他理論,就是平常人也覺得羞恥,何況您身為將相啊!我們這些人沒有才能,對您幫助不大,請讓我們回去吧。」
藺相如連忙挽留他們,說:「各位看廉將軍比秦王哪個厲害?」大家都說,比不上秦王。藺相如說:「請想一下,秦王威勢那麼厲害,我卻敢在朝廷上當眾呵斥他,使秦國滿朝文武都蒙受羞恥。我雖然不中用,難道還會怕廉將軍嗎?我想到的是,強秦不敢出兵侵略趙國,就是有我和廉將軍在的緣故。現在兩虎相鬥,必有一傷。那時秦國再來侵略,國家大事一定不堪設想。我對廉將軍忍辱退讓。是先顧到國家的事情,後考慮私人的仇怨啊!」
廉頗聽到這話,非常感動。立刻解衣露膊,背著荊杖,請門客引導,到藺相如府上請罪。說:「我是個沒見識的糊塗人。不知道您竟對我這樣胸懷博大啊。」結果兩個人從此變成誓同生死的好朋友。
Ⅱ 歷史典故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
寓言故事與典故區別:
1、典故,必須是現代以前的;寓言故事則古代、現代虛構故事都可以。
2.
典故,無論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還是古代人講的寓言、故事、神話傳說、著名的詞句,都可以算「歷史典故」,歷史典故的范疇大;寓言故事必須是虛構的故事,真實發生的事情不能算,但古代、現代虛構故事都可以,范疇小。
3、寓言故事,用假託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它是指為啟發講理而編造的故事(有的還是具備一定根據的)。
4、典故,只是具備一種描述、形容的作用,在功能上不一定要有積極的寓意,並不需要給人啟發。寓言故事是指為啟發講理而編造的故事(有的還是具備一定根據的),必須講一個道理或者教訓。
寓言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寓言的故事情節設置的好壞關繫到寓言的未來。中國歷來有些著名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古希臘《伊索寓言》中的名篇《農夫和蛇》在世界范圍類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其成功之處在於故事的可讀性很強,無論人們的文化水準高低,都能在簡練明晰的故事中悟出道理。
典故原指舊制、舊例,也是漢代掌管禮樂制度等史實者的官名。後來一種常見的意義是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後漢書.東平憲王蒼傳》:「親屈至尊,降禮下臣,每賜宴見,輒興席改容,中宮親拜,事過典故。」
Ⅲ 成語和典故在語言發展上和語言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成語、寓言故事是歷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個歷史時代產物,它的內容十分豐富,蘊藏著十分豐富的知識和道理。漢語是世界上古老而又發達的語言之一。漢語有豐富的詞彙和各種形式的固定語片語,成語就是其中一種,並長期被廣泛地使用。
成語是歷史文化和智慧的凝聚,是各個歷史時代的產物。對於成語的解釋有很多種。成語、寓言故事大都是從古代寓言、故事、俗語、古詩文、歷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產生的。 成語、寓言故事不僅是歷史文化的凝聚,而且也是漢民族智慧的結晶。
Ⅳ 中國有哪些最著名的產物和典故
有名的物產:煤炭、稀土、陶瓷、人參、鹿茸、茶葉、絲綢、有色金屬、礦石等等太多了,
Ⅳ 中國有哪些最有名的物產和典故
一、物產:
瓷器和絲綢。中國的英文發音就是」瓷器「的意思。絲綢專就不用說了,絲綢之路就屬可以看出來,絲綢有多麼出名了
二、典故:
1、完璧歸趙: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含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2、典故:負荊請罪: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含義: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請求對方的寬恕
3、典故:怒發沖冠: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含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氣憤到極點
4、典故:刎頸之交: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含義: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孔雀東南飛》
5、典故:命如南山石。出處:《詩經·小雅·天保》
含義: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頭一樣的長。
Ⅵ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物產和典故
1、狗不理包子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庄(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
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
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2、貴州茅台酒
相傳有一年除夕,茅台鎮這個地方突然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鎮上住有一李姓青年,他見一位衣衫襤褸的老婦僵卧門口,將其背進屋生火取暖,以自釀米酒款待老人,又將床鋪讓給老婦安寢,自己躺在爐邊地上。
朦朧中聽到奇妙琴聲,天邊飄來一位仙女,身披五彩羽紗,手捧熠熠閃光的酒杯,站立面前,遂將杯中酒傾向地面,頓時空中彌漫了濃郁的酒香,眼前出現了一道閃爍的銀河。
這青年一覺醒來,屋裡爐火很旺,水、飯尚溫,床上被褥整齊,似無人睡過一般,推門一看,風、雪俱停,一條晶瑩的小河從家門口淌過,河面上飄著陣陣酒香。此後,當地人就用仙女賜予的河水釀酒,用「飛天」圖案作茅台酒的商標至今不變。
3、北京烤鴨
烤鴨最早創始於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南京。宮廷廚將此鴨烹制菜餚,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皇府取名為「烤鴨」。
朱元璋死後,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並遷都北京,這樣,烤鴨枝術也隨著帶到北京。
4、孔明燈
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5、粽子
據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
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說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並告訴他以後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
區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民,鄉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製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Ⅶ 中國典故和產物
我的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錢
Ⅷ 中國有名的物產和典故
1、粽子
(1)介紹:
粽子用作祭祀,並不自祭祀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靈。東晉范注《祠制》說:"仲夏薦角黍。"說明當時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靈的習俗。
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謂『角』,是指古代祭祀時最高級的供品為牛,粽子的形狀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種黃黏米。
用穀物製成的『角黍』代表『陽』;包角黍用的『菰葉』(粽葉)為『陰』,陰陽結合,有驅邪納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2)典故:
據唐沈亞之《屈原外傳》記載,屈原投江後,人們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裝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
到了東漢建武年間(公年22-55年),長沙有個各叫區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見了三閭大夫屈原顯靈,說到祭祀食物被蛟龍竊走,並告訴他以後再投,須裹上蓼葉,再纏上五色線,這些東西,蛟龍害怕,就不會吃了。
區回把這次奇遇告訴了鄉民,鄉民們便按屈原吩咐精心製作粽子。這個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2、孔明燈
(1)介紹: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
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2)典故:
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3、北京烤鴨
(1)介紹:
北京烤鴨是風味獨特的中國傳統菜,其特點是外焦里嫩,肥而不膩,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現已被公認為國際名菜。
(2)典故:
烤鴨最早創始於南京。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都南京。宮廷廚將此鴨烹制菜餚,採用炭火烘烤,使鴨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被皇府取名為「烤鴨」。
朱元璋死後,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奪取了帝位,並遷都北京,這樣,烤鴨枝術也隨著帶到北京。
4、大紅袍
(1)介紹:
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其外形條索緊結,色澤綠褐鮮潤,沖泡後湯色橙黃明亮,葉片紅綠相間。品質最突出之處是香氣馥郁有蘭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韻」明顯。
除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暑、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具有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
(2)典故: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舉子丁顯上京赴考,路過武夷山時突然得病,腹痛難忍,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葉泡與他喝,病痛即止。
考中狀元之後,前來致謝和尚,問及茶葉出處,得知後脫下大紅袍繞茶叢三圈,將其披在茶樹上,故得「大紅袍」之名。狀元用錫罐裝取大紅袍帶回京城。
狀元回朝後,恰遇皇後得病,百醫無效,便取出那罐茶葉獻上,皇後飲後身體漸康,皇上大喜,賜紅袍一件,命狀元親自前往九龍窠(讀 kē)披在茶樹上以示龍恩,同時派人看管,採制茶葉悉數進貢,不得私匿。
從此,武夷岩茶大紅袍就成為專供皇家享受的貢茶,大紅袍的盛名也被世人傳開。傳說每年朝廷派來的官吏身穿大紅袍,解袍掛在貢茶的樹上,因此被稱為大紅袍。
5、狗不理包子
(1)介紹:
狗不理包子是一道由麵粉、豬肉等材料製作而成的小吃,始創於公元1858年(清朝咸豐年間),為「天津三絕」之首,是中華老字型大小之一。
狗不理包子的面、餡選料精細,製作工藝嚴格,外形美觀,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於15個褶。
(2)典故:
狗不理」創始於1858年。清咸豐年間,河北武清縣楊村(現天津市武清區)有個年輕人,名叫高貴友,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故取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按照北方習俗,此名飽含著淳樸摯愛的親情)。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來吃包子,生意十分興隆,名聲很快就響了起來。
由於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
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Ⅸ 長江有哪些物產和典故
長江物產資源
物產資源
長江流域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主要有五大資源。
1.水土資源 全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36%。1995年流域人口平均佔有水量約2300餘立方米,高於全國平均值。全流域共有土地面積180萬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46億畝,約佔全國的24.3%,其中水田2.01億畝,水旱比為5.8:4.2。
2.能源資源 長江流域水能資源居世界大河之首,可能開發的水能資源1.97億kw,約佔全國的53.4%,全部開發後相當於年產原煤5.6t。本流域的煤炭資源相對較少,探明保有儲量約佔全國的7.7%5油在流域內的儲量更少,累計地質儲量約佔全國的2.4%。
3.礦產資源 長江流域礦產資源保有儲量佔全國儲量50%以上的有約30種其中鈦、釩、汞、磷等礦產儲量佔全國的80%一90%以上;銅、鎢、錳 銻、鉍等礦產儲量佔全國的50%以上;鐵、鉛、鋅、鉬、金、銀等礦產 量佔全國的30%以上。
4.森林資源 全流域有林地約7億畝,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岷江、大渡河、嘉陵 江等河的上游。
5.旅遊資源 長江流域山河壯麗、風光明媚、文化古跡眾多,還有馳名中外風景旅遊區、革命聖地和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
典故:
投鞭斷流
據北魏.崔鴻《前秦錄》載,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前秦苻堅統一北方後,決心調集百萬大軍,乘勢一舉消滅東晉,統一全中國。苻堅召集群臣商議,但大臣們多不贊成,其中有一位名叫石越的下屬勸阻說:「從星象來看,今年不適合南進。何況晉據著長江的險固,其君王又深獲人民擁戴。我們不如暫時固守國力,生產整軍,等晉內部松動,再伺機攻伐。」苻堅很不以為然地說:「星象之事,不盡可信。至於長江,春秋時的吳王夫差和三國時的吳主孫皓,他們都據有長江天險,最後仍不免滅亡。現在朕有近百萬大軍,光是把馬鞭投進長江,就足以截斷江流,還怕甚麼天險?」苻堅不顧大臣們反對,執意出兵伐晉,親自率領八十萬大軍,逼臨淝水,准備攻打東晉。東晉派大將謝玄、謝石帶領八萬精兵抗敵。苻堅輕敵,想憑藉優勢快攻,卻遭到晉軍頑犟抵抗,並在「淝水」被晉軍打敗,前秦從此一蹶不振。後來「投鞭斷流」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軍旅眾多,兵力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