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猜謎語食慾

猜謎語食慾

發布時間: 2021-03-13 06:18:21

A. 紅口袋,綠口袋,有人害怕有人愛 .謎底是什麼

謎底是:辣椒。

解釋分析:此題為一題謎語題,謎面是「紅口袋,綠口袋,有人害怕有人愛」,而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辣椒,辣椒有紅色的也有綠色的,而辣椒裡麵包著辣椒籽,所以說紅口袋,綠口袋,對於喜歡吃辣的人來說就很愛好,而對於不喜歡吃辣的人來說則很害怕,所以說「有人害怕有人愛」,所以謎底就是「辣椒」。

(1)猜謎語食慾擴展閱讀:

謎語歷史

最早的謎語,先由民間集體創作,口傳心授,當初並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沒有反映出來;這樣就形成了長期流傳在不識字的勞動人民口頭上的民間謎語;另外主要是在上層社會和文人中流傳的文字謎,由書面傳播。

到了歷史的今天,這一古老的傳統文化又獲得新的生命。全國各地的猜謎活動蓬勃發展,各地的文化館、俱樂部都成立了群眾性的燈謎組織,不少地區還成立了燈謎愛好者協會。燈謎的內容和形式也有了很大的創新,燈謎真正成為了紮根群眾的艷麗花朵。

B. 一校分成兩院落,兩個院里學生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猜謎語

整天看電視,會使孩子感到疲勞。不僅是視力疲勞,大腦也會疲勞。電視屏幕以高速度給人們提供大量的信息,這樣孩子們的小腦袋被大量輸入的信息占據,有益的信息就會遭到疲勞的大腦排擠。另外,電視節目中也有一些不適合兒童心理和理解力的內容,加上五彩斑斕的商品廣告,這些都可能會強化孩子的物質欲。

整天看電視,使孩子時時處於被動地接受的狀態,就難以體會真實的世界,變得被動和缺少想像力。上學的孩子看電視入了迷,就難以體會到讀、寫、做等有益活動的樂趣,影響孩子的學業。學齡前兒童看電視的時間太多,會妨礙他們玩耍,對培養孩子的想像、表達、交友、手眼配合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十分有害的。
因為現在電視里的很多節目內容不適合小學生觀看;

看電視對眼睛不好容易患近視;

看電視會影響學習成績

每天看電視平均3小時以上的人,就可患上電視綜合征。有關研究表明大約有50種疾病與看電視有關,主要的有以下幾種:

斑疹

電視熒屏表面存有大量靜電荷,其聚積的灰塵借光束的傳遞射擊人們的面部,如不及時清洗面部,就會生出難看的斑疹。

電視孤獨症

3-7歲兒童看電視時間長,會養成一種非常孤獨與難以和人溝通的性格,這是一種心理疾病。

感冒

因坐電視機前時間多,戶外活動時間少,缺乏陽光浴,呼吸不到新鮮空氣,使人血液運行不暢,軀體活動不靈,不能適應室內外環境,機體抗病免疫力降低,所以很容易患感冒。

肥胖症

看電視使人體力消耗減少,皮下脂肪堆積;看電視時還會不限制地吃高能量的零食;另外電視中的食品廣告有增進食慾的作用等。

乾眼病

長時間盯著熒屏,會使眼球充血,更會使眼球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失調,同時還會出現眼球乾燥;還會引起視覺障礙,造成植物神經紊亂。

腸胃病

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會使胃功能紊亂。據統計,有40%以上看電視在3小時以上的人,都有胃下垂、潰瘍等症狀。

心血管疾病

在觀看刺激性強的節目後會使血壓增高或心臟病發作等。

電視腿

看電視久坐使下肢血液迴流受阻,產生脹、麻、疼等症狀;因靜脈血管壁薄,易受壓,導致血流受阻,促進血凝過程,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形成電視腿。

尾骨病

長時間坐在電視熒屏前,會出現程度不一的尾骨部疼痛症狀,有時向臀部和大腿放射,叫「電視性尾骨病」。

看電視容易使小孩早熟。

電視是視覺的東西,太多現成的圖象信息強加到小孩的大腦里,會抑制小孩的想像力和思維能力,使人懶惰,減少思考。聰明的小孩,他的想像力是很好的。

另外,現在的電視節目素質低下,知識性低下。

所以建議兒童,特別是小學生要少看電視。 因為小學生在電視上會學到一些不該說的話,學到一些兒童不宜的動作。有時看恐怖片,甚至睡不著覺,學到,就會到處說,周圍的人會覺得他(她)很臟,不和他(她)做朋友。他們會買東西,做一些不該做的動作,傷人、說粗話。這個欄目可以討論,看電視的小朋友。
我覺得不應該多看電視,因為多看電視對眼睛沒有好處。像那些同學一樣,小小年紀就戴上了眼鏡,我可不願意。另一個原因是我們現在處於學習知識階段,大部分時間用於學習,看電視也浪費時間
因為會影響學習效率,每天晚上不停的看電視,也就會陶醉在電視節目里。學習的時候,一想到可以看電視,就不想學習了,以後每到學習時,也就不想學習了。這樣一天又一天,也就會厭煩學習。

2 、這樣長期看電視,眼睛會近視,對眼睛也會有傷害。如果你坐遠一點看電視,你看不清楚就會使勁眯著眼睛看,眼睛也會受到傷害。

3 、而且現在電視里都是愛情連續劇,很少的節目會對我們小學生有意義。而晚上的黃金時間幾乎都是電影武打片,也幾乎沒有對小學生有意義的節目。

C. 春節的特點是什麼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生機勃勃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春節又叫陰歷年、農歷新年、農歷年、舊歷年,俗稱「過年、大年、過大年」。陰歷是根據月亮陰晴圓缺的規律來制定的;而陽歷是根據地球繞太陽的運轉周期指定的。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來改為夏歷正月初一(即農歷正月初一),被視為農歷年的開始,即為歲首。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而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廿三、廿四的祭灶,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結束,有些地方甚至到整個正月,均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人們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滿、蒙古、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節是東亞許多國家和地區慶祝新年的主要節日。越南語稱為「T?t Nguyên ?án」(節元旦)、日語稱為「正月」(註:日本節日「正月」類似於中國的元旦也即1月1日。)(明治維新後改稱舊正月)、韓語稱為「??」(此乃固有詞,即新年之意)。現在春節除了在中國、朝鮮半島、越南、日本等地之外,在蒙古、寮國、緬甸、柬埔寨、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也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春節」一詞已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節日,位居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首。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據《爾雅》記載,堯舜時稱年為「載」,夏代稱年為「歲」,商代稱年為「祀」,直到周代才稱為「年」。

D. 春節的文章佳句

除夕之夜

除夕之夜是多麼美麗,多麼精彩。今年也不例外,街上到處都是張燈結綵,好一派過年的景象。除夕之夜像一股團圓風把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吹在了一起。總之,它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夜晚。

這天,我們一家很早就吃過晚飯,起身到街上觀夜景。哇!街上的人真多呀!簡直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來到了正街,只見兩旁的樹枝上都掛滿了彩燈,五顏六色的燈使我眼前一片璀璨。樹幹上還纏著五光十色的晶條,如同一條條美麗的小蛇盤繞樹幹上。再看才開張的富安百貨,門前更是光芒四射。彩燈復線形掛起,中間還穿插著大紅燈籠,燈亮籠紅,把富安百貨打扮得如同一位光彩照人的新娘。和它相鄰的躍華超市也不示弱。超市門前的彩燈垂直而下,像一簾彩色的瀑布從高空中傾斜下來。尤其是超市的屋檐下,那一串串、一行行,冰糖葫蘆似的紅燈籠,格外引人注目。又瞧馬路對面年深已久的立丹百貨也是星光燦爛,門前的燈火就像彩色的浪花閃爍不定,又像大海的波浪一起一伏。除夕之夜真是燈火輝煌啊!

我們信步來到即將開放的電影院門前的一個小廣場上。廣場正中有一個美麗的音樂噴泉。那噴泉中間有一個大理石做的大球,一個巨型花瓶將它托起。突然音樂響起,從花瓶里冒出許許多多的水來,球靠水的浮力不停地滾動起來,像一名不知疲倦的搖滾明星。與此同時,四周的水也一下子冒出來,沖上了天空。這無數的水柱匯聚成一個大大的禮花,在空中綻開,許多的小水珠從空中散落下來,紛紛飄灑在圍觀人群的臉上、手上……人群中爆發出一陣陣歡叫聲。啊!美麗的噴泉,給除夕之夜增添了一份喜慶。

回眸向街中望去,轉盤才叫美中美呢!轉盤中間有一個特別特別大的燈籠,高足有五、六米。寬足有七、八米。燈籠中間是空的,裡面有燈,外面也有燈。現在正值除夕之夜,所有的燈都亮了。放出耀眼的光芒,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特別是外面那一道道彩燈就像爬山虎的葉子,一順朝下,鋪得那麼均勻,形成了一塊巨大的燈肩,批扶於街中心。燈肩外面掛者無數的小燈籠。最外面掛者古代各式各樣的銅錢兒。轉盤的周圍也是美麗多資的。左邊是用黃色的燈一上一下紮成的金字塔,塔前還掛著一些紅燈籠。右邊是用各種顏色的燈和帶子紮成的金孔雀。孔雀羽毛上的彩燈忽明忽暗,夜色之中宛如一把五彩灑金的大扇子在抖動,真是美不勝收。前、後兩面都是用「喜」字串聯成的弧線形的垂幕。幕前掛著一長串紅燈籠,彷彿一條從天而降的神龍,十分威武。

站在街的盡頭,我放眼望去,滿目都是彩燈,滿目都是紅燈籠,照得大街小巷的每一個角落都那麼亮堂,那麼紅艷。這不正預示著我們來年的生活更加紅紅火火嗎?

E. 怎樣提高孩子記憶力

一、共情:抄記憶力是孩子學習的基礎能襲力,記憶力不好的確對學習成績的影響很大。
二、具體化:您可以舉例說明下孩子記憶力不好的具體表現嗎?
三、探討問題的成因,並具體分析:
a 孩子的圖像記憶能力沒有充分開發:大腦的圖像記憶能力是抽象記憶的100萬倍,沒有圖像記憶習慣就會很吃虧。
解決:有意識培養孩子圖像記憶能力。讓孩子首先學會輕松將任何需要記憶的內容轉化成圖像的方法技巧,然後後養成隨時快速轉化的習慣,從而逐步提升孩子的記憶能力。
b 孩子被貼上了「記性不好」的負面標簽:孩子從小被大人無意識的評價為記憶力不好,而從自己也在潛意識的認為自己記不住東西,消極的暗示會不斷導致孩子記不住東西。
解決:撕掉負面「標簽」,改變大人對孩子記憶力的負面評價習慣,給孩子的記憶力給予積極正面的暗示,不斷強化孩子對自己記憶力的自信心。
c 孩子缺乏科學系統的記憶力訓練:大腦的潛能是非常大的,關於科學使用大腦、科學訓練大腦的課程越來越多。自家孩子有沒經過訓練,自然相比較會顯得差。
解決:參加優勝派的全腦記憶訓練課程,在科學、專業、系統的課程里,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F. 春節社會習俗變遷及思考

1,年前的准備

十二月十六日:尾牙。訪談中,取得老者的描述:「本地有『初二、十六牙』的說法。每個月的農歷初二、十六兩天是頭家(即僱主)給伙計(即僱工)改善伙食的日子。十二月十六就是一年的最後一個『牙日』。頭家除了給伙計工錢,請伙計吃頓飯之外,還要決定是否繼續留用。有些話不方便直接講,於是頭家照樣包紅包、請吃飯,但是用擺放筷子來暗示。如果筷子頭沖里就說明這個人還可以留下來,如果筷子沖外放,那明年這個人就識趣不要再來了。」當然,隨著社會的變遷,老人所描繪的場景今天已經不存在了。

十二月廿日:「清船」或「清沌」 。過年之前掃除晦氣、棄舊迎新的習俗,小溪鎮在這一天進行,閩南其他地區清船的時間不一,但內容基本一致。在這一天,主婦會帶著孩子清掃家裡的所有角落,除了平時打掃的地方,還要搬動傢具,清理衛生死角;刷洗傢具、地板、窗戶,用特製的長掃帚清掃天花板,把積了一年的灰塵和積垢清洗干凈。今天這一活動仍然保持了下來,但筆者在訪談中得知:「以前,清掃完畢後每家每戶會在廳堂掛上祖宗像,在春節期間擺放清水、茶酒和鮮果供奉,到正月廿日以後方才撤去。」現在很少有人家在廳堂里長時間供奉祖先,十二月二十日這一天僅僅是徹底清掃衛生的日子了。這時,平和縣城已被節日的氣氛籠罩住,各單位門前掛著「歡度春節」的橫幅,街邊巷尾和過年有關的商品越來越多,火紅的春聯,鮮艷的衣服,小孩子們放寒假了,大人上班也漸漸鬆散,准備過年了。

十二月廿四日:送神(灶神)上天。民間傳說在人間監督了一年的灶神在今天回天庭復命,所以家家戶戶會擺堂,供上香燭、清茶送神上天,祈禱灶神上天庭時多報好事。供品主要有糖果、餅干、紅橘(取吉祥之意)、發粿 、蘿卜 等。今天,活動和祭品沒有太大變化。

節日准備過程中,除了衛生、祭祀以外,自然少不了食物,現在縣城裡的居民大多直接從市場購買魚肉等食物,已不同於傳統的做法了,而正像歌謠中所說的,准備節日食品在過去是春節的主要活動內容之一。這里將變遷之前的節日習俗記錄如下:

十二月廿五日:戽塘魚。人們將池塘里的魚全部捕出,作為年貨改善生活。常見的有鰱魚、草魚、鯉魚等。

十二月廿六日:阪子圩。這天當家人去趕集,初步購置年貨和禮物,比如春聯、甘蔗 、孩子的新衣服等。平和縣有這樣的民謠:「孫吵要鞭炮,老某要黑裙,媳婦要花粉」 ,形容當家人的家事繁多。

十二月廿七日:殺公豬。商品經濟不發達時,往往幾戶人家合養一頭豬,到這一天殺豬,每家平分豬肉,春節所需的豬肉便有著落。現在,主婦會在這一天趕集購辦春節時需要的食物。

此外,城鄉之間親朋的感情、禮物、文化交流主要在這段時間進行。鄉下的親朋在拜年時會送一些家禽、農產品(冬筍、楊桃、甘蔗等)及自製的食品(如米粿、年糕等)作為禮物;而城鎮的居民則用年畫、掛歷、毛巾、茶葉等物品回饋。一來一往時,聊家常,說年景,相互之間的感情得到表達和交流。在平和縣,這樣的習慣一直沒有太多變化。

十二月廿八日:趕尾圩。在以前,這便是這一年的最後一次集市,人們會把春節期間該用到的物品買齊,比如油、鹽、菜、肉等,正常的供應會在正月初五之後才陸續恢復。訪談中得到老者的說法:「正月初五之前,只有急用的像鞭炮、香燭這些商品出售。連葯店也只會開一個小縫!有一年初幾碰到家裡半夜有人生病,敲半天門大夫都不出來,急死人。東西也比平時貴很多,有時甚至貴出幾十倍。」現今雖然不存在商品短缺的問題,商店從正月初三開始陸續營業,不過營業時間縮短而已,但人們還是習慣在廿八這一天把不易腐壞的食物購買齊全,給自家貼上新春聯,到理發店整理妝容,並且准備好第二天要製作食品所需要的配料。

另外,平和縣還一個習俗,即欠債的人會在農歷廿七、廿八,自覺還債,如果沒法還清,要與債主再商議來年還債的時間。無能力還債的人,到了大年三十年關到親戚或朋友家躲債。

十二月廿九日:殺雞鴨。春節期間較為重要的食品在這天必須准備停當。包括雞、鴨、五香雜菜、自灌香腸、炸棗(傳統的自製節日食品)等。雞與鴨是不可或缺的食物,老人說:「解放前由於衛生條件、養殖技術所限,雞鴨很難養活,但是再窮的人家也會想辦法湊足一整隻『雞』,人們常常會用成活率較高的鵝來代替雞。」今天,食品豐富,人們只需去商場采購了。

到了大年廿九,外出工作、求學的遊子大多已經回到縣城。過去住在老房子的人家會在院子里和過道里支起大鍋燒熱水,設起流水線准備過節食品。有人操刀殺家禽,儲雞血和鴨血;把殺完的雞、鴨在熱水裡泡過以後,人們一邊圍坐著拔鴨毛,一邊說自己一年來的故事;有人接著給雞鴨開膛剖肚,把內臟取出來清洗干凈;還有人煮雞鴨、抹食鹽,冷卻後掛在通風處保鮮;還有人准備需要用的蔬菜、肉食、海鮮等食物。家人團聚不僅僅是除夕夜圍爐時的吃喝,在家務勞動中的分工配合更能體現閩南人對生活的態度,以及教育子女的觀點。隨著住在獨門獨戶院子里的人漸少,單元房成為人們的主要住所;市場也越來越活躍,年前家人集體勞動的場景也很少見。主婦會從市場買回來殺畢、洗凈或者烹煮好的過節食物,對於小家庭而言,這種方式更為干凈、省事,遠歸的家人可以圍坐喝茶、談天說地,當然也很少體會到兒時一起勞動拌嘴的樂趣了。
春節前的最後幾天,人們在期待的熱情和勞動的疲憊中度過。

2、節日的儀式與活動

十二月三十日:過年。准備了十餘天,終於到了大年三十。因為閩南人對說話的「彩頭」與禁忌 很是重視,因此,年夜飯前,大人總會一邊給小孩洗澡,一邊再三叮囑小孩不能亂講話,不能罵人,要說好話;大人在春節期間也很少罵孩子了。
詢問老者得知:「以前在年三十會有一個祭祖的儀式,或者去祠堂,或者就在家中祖宗像前祭拜,全家按長幼給祖宗行禮。一方面表示對祖先的尊敬,不要忘本,希望祖先有靈佑護晚輩;另外,我們小時候關於禮節、長幼秩序、待人接物的觀念就在這樣的儀式中得到教育和鞏固。」現在,在平和縣城有人家在團年之前會到土地廟里祭拜、放鞭炮 、燒紙錢等,然而祭祖的景象已經較少見了。

年夜飯對中國人來說相當重要,在閩南地區也不例外。不同於北方地區的合家包餃子,平和縣有其他的習慣與講究。從前「祭祖完畢撤走供台和供品以後,放過鞭炮,家家戶戶都會准備一個嶄新的紅泥火爐,用木炭生起紅旺的爐火,全家人團坐在桌邊吃飯,又團圓溫暖,又表達財氣旺的願望。飯桌上,再窮的人家也會想辦法湊足十二道菜,前一天做的五香雜菜、香腸都會上桌,雞更是不可或缺的一味。有條件的家庭在拼盤上有講究:雞頭、雞尾、雞翅、雞爪都不能缺,其他部位的肉也要整齊碼放,就像一隻完整的雞放在盤里。而窮人會用鴨肉或鵝肉擺成整隻家禽的形狀,加上從鄰居家借來的雞頭拼成一隻雞,稱作『湊雞頭』。他們常常要為保存雞頭費盡心思,借來的雞頭在每一餐圍爐之後都要放在腌菜缸里,有客人來時才重新拿出來擺放。」

現在,擺火爐的習慣已經不見了。以目前的生活水平,也不用「湊雞頭」了。但是,飯前放鞭炮,飯桌上拼盤保持雞鴨原來形狀的習慣保留了下來。小孩和成年男子到室外燃放一掛鞭炮,說明開始圍爐。主婦在開飯前盛出一整碗米飯,留待第二天食用;或者會故意多做米飯,年夜飯時吃不完,這都是「春飯」、「年年有餘」的意思。全家人團坐在飯桌前吃喝說笑,小孩在這一天被允許喝一點酒,敬酒時互相祝願,長輩對晚輩提新一年的要求,氣氛很是熱烈。本縣近海,血蚶是很重要的一道菜。蚶洗凈後用剛燒開的水燙過,半熟便可食用。 「以前,蚶殼很少扔掉,而是放在門後、地上,俗稱『蚶殼錢』,走路時踢到蚶殼有來年賺大錢的好兆頭。吃完年夜飯後,全家人圍坐在廳堂,由老人講家事、傳家譜,老人一般會給兒孫講祖上艱苦創業、行善積德的故事。飯後,小孩到外頭群聚放鞭炮玩耍。而大人則圍坐在桌旁,品茗談天,『守歲』 至凌晨,祝願父母長壽。」調查者聽過自家的一個故事:祖上家裡窮,作佃戶租地主的田。端午節地主來家裡收租,當家的連忙給地主端上粽子和紅糖,請地主食用,求地主暫時緩債。自家的孩子在廚房裡用粽子蘸鹽吃,地主看見了,誤以為孩子吃的是白糖,佃戶故意怠慢自己,於是地主大怒,逼債更緊。當家的交完租,教育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不當佃戶受人壓迫。後輩果然發奮圖強,到他的子輩就把沒落地主的田地買過來。這樣的故事傳承下來,提醒孩子珍惜現在的生活,又鼓勵晚輩繼續奮斗。

然而,隨著大眾傳播的普及,舊習俗受到現代娛樂方式沖擊漸漸衰落。除夕夜合家聊天、長輩傳家譜的慣例如今已被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所代替,人們吃完年夜飯便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晚會,家族內文化傳承活動的機會變得很少。老者感慨:「我講的過節習慣,你父親那輩人都不一定經歷過,可能會有一點印象。你們就更不知道春節該怎麼過了,吃的玩的也不一定非等到春節,平時都有。可能就是回家休息一下,看看親人。現在不講傳統禮節、家族傳統,這些習慣也越來越淡了。」

到了午夜十二點,平和縣城裡鞭炮、煙花大作,把整個夜空照得白晝一般。新的一年在煙霧繚繞和隆隆的鞭炮聲中到來,守歲的人也陸陸續續休息去了。由於平和縣沒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這一習俗也延續至今。

正月初一:舊俗規定這一天應該早起。特別是當家人,需要在寅時至卯時(凌晨3點至7點)「進頭香」,即敬天、敬神、敬祖宗,祝願新的一年合家平安、萬事如意,過後大放爆竹迎接新年的第一天。因為大年三十人們熬夜看電視,初一早起、「進頭香」的風俗也漸漸變成午夜臨睡前進香,早晨睡覺。老人對這種現象頗為不滿,「現在的人好命,過去哪能一覺睡到初一中午,都要早起進頭香。起的早這一年才勤快,賺大錢。」

早飯時,舊俗規定要吃「長年菜」,即將整株青菜用鹽水清煮素食。人們認為初一早晨素食會保佑一年出門不會淋到雨。今天這個習慣仍然沿襲下來。

飯後,大人小孩穿著新衣服,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常會得到「紅包」(壓歲錢)。長輩給紅包時祝願小孩身體健康,聽話,學習進步等;小孩收下紅包除了道謝之外,也會說一些祝願的話。雖然沒有規定,但在給、受紅包的兩家互相之間得保持平衡,也就是說收下紅包的家長要給對方子女相近數額的紅包。因此,紅包的數額不一定,具體看給、受兩家的經濟水平,但數額一定要是雙數。另外,也有參加工作或事業有成的晚輩給老者紅包的習俗。現在仍然保留了下來,只是對象和范圍都有所變化。

正月初二:閩南多數地區都有「女婿日」的習俗,即已婚婦女帶著夫婿、孩子回娘家拜年。當地有民謠:「有孝女初二三,不孝女月半擔」,即孝順的女兒正月初二、初三就帶著夫婿回娘家做客,給父母拜年;不孝的女兒到正月十五才回娘家。結婚頭一兩年的女兒回娘家必須准備8樣禮物:雞、鴨、豬肉、香腸、紅柑、發糕、煙、酒。丈母娘把「女婿」送來的禮物收一大部分,雞、鴨要切一半給女婿帶回。岳家擺一桌酒菜請新女婿,請客時對座位順序和菜餚都有所規定,新女婿和女兒在初二這一天要坐「大位」(重要的位置),桌上要有雞肉、雞頭。做客時,女婿、女兒要給父母紅包。如果是結婚若干年且生有小孩的女兒在正月初二、初三照樣要回娘家。早上女兒全家到岳家做客,帶些禮品(不是很嚴格),丈人也會設宴款待女婿一家,但沒有座位次序的要求;女兒、女婿給父母紅包;丈人有紅包給外孫,到黃昏時回家。而不同家庭之間在這一天一般很少串門,以免打擾其他人的團圓氣氛。今天,這一習俗也仍然保持著。

正月初三這一天俗稱「赤狗日」,即不吉利的日子。人們很少做客,也不喜歡有客人來。睡醒後在家裡拿起好幾天沒動過的掃帚掃地,在蘆溪鄉還有把掃帚和垃圾一起丟掉的風俗,有「送窮日」之說。關於這一天,沒有太多的習俗規定,其實經過十幾天的醞釀准備和新年兩天的狂歡高潮,人們從腸胃到精神都需要有時間休息和放鬆,也逐漸需要從節日的氣氛中過渡到工作和日常生活當中。

到了正月初四又得早起,人們接回在天上休息了十天的灶神,供品和拜祭過程都沒有多大變化。

初五日俗稱「隔開」,日常的生活勞作開始步入正軌,農戶開始准備春耕。

接下來幾天民俗上沒有具體的規定,訪談中得知:「解放後到七十年代以前,在正月里會有猜燈謎、說書、球類比賽等文體活動,都是民間舉辦的。大、中專學生假期返鄉也會組織一些文化活動,比如話劇公演之類的,傳播文明思想。這樣的活動在近十幾年慢慢沒有了。這幾年,人們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看電視、上網等,對具體的人和人之間的交往不是很熱心。

不過現在在農村,仍然保留著舉行座談會的習慣。參加座談會的大多是外出創業有成、學業有成的本鄉人。在會上,由主持人表彰努力拚搏的先進者,有一定財資的人也會捐資公益事業,像修橋、修祠堂這一類,回報鄉親。這些座談會的主要是為了鼓勵鄉民繼續發奮,創造更加進步文明的生活。」

初九日是「天公生日」,各家各戶都准備好年糕、水果、清茶祭拜。舊俗規定,祭拜應當在凌晨四五點鍾進行,供桌上擺放有鮮果、鮮花、炸棗、素菜、清茶等供品,主婦分三次將茶斟滿,祭拜完畢後燒紙錢祭天,放鞭炮以示儀式的結束。整個過程大致要有半個小時。但是現在人們更容易接受初九凌晨拜完天公再睡覺的習慣,午夜祭拜天公時燃放的鞭炮很集中,大家心照不宣地將熱鬧的時段調整在一起,過後安心睡覺。

初九過後,在外地工作、學習的人們要陸續回到崗位上,縣城居民也漸漸安心進入日常生活。但傳統的年還沒有過完,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閩南稱為「過小年」。

訪談得到的信息:「以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各姓祠堂都會張燈結綵,由新婚或添了男丁的家庭負責在祖祠內點燈。」平和縣城裡已經很少見這樣的做法,反而可以見到比除夕夜豐富得多的娛樂活動。家家戶戶門口高懸紅燈籠,縣城有舞龍、舞獅、龍藝等活動。舞龍、舞獅與常見的龍獅隊沒有多大差別,這里不贅言。龍獅隊伍會進到巷子里每家每戶門前表演,每到一戶,民眾都放鞭炮迎接,並給龍獅隊的小夥子「紅包」。

龍藝是平和縣縣城特有的民間娛樂項目,費用一般都由縣里經濟情況較好的鄉、鎮負擔。「龍」的每一節用木版搭出底座和頂棚,底座上面放有竹椅,可供人坐;底座兩邊有木棍支出,用來扛在肩上;棚子上披著塑料薄膜。整條「龍身」都用塑料花、綵帶、彩燈加以裝飾。每一節有一個四、五歲小孩打扮成古代才子佳人的模樣端坐其中,他們手執小傘,濃妝淡抹。到了元宵夜七點多鍾,小夥子扛著龍藝在縣城的主要街道游歷,龍身上彩燈閃爍,孩子們裝扮精緻,每到一處,總有萬人空巷的景觀。在元宵夜的綿綿細雨中,馬路邊樹上的彩燈,龍身上的花燈,臨街的住戶燃放的煙花爆竹,五彩繽紛,龍藝將春節活動推向高潮。

近幾年,縣政府組織縣內的各企事業單位在各主要街道上擺攤設棚,舉行元宵燈謎活動。男女老少晚飯後結伴而出,從這個攤點逛到那個攤位,猜完謎再做游戲,邊看煙花邊聊天;而每個單位都會准備一些牙膏、洗發水、香皂、文具等獎品,送給優勝者。居民從前一陣的美食與忙亂中活動起來,到街上看人看景,收拾心緒,准備投入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正月廿日俗稱「天穿 」。「傳說女媧煉石補天就在這一天。民間吃甜餜、咸飯 來『補穿』。婦女們打扮一番,到田間地頭『走穿』,實際是踏青去了。」傳統春節活動也在今天正式結束,新一年的生活到來。

一個獨立的文化區域具有自身的物質和文化特點,但是它同時也是處於范圍更廣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中,仍然具有整個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徵。閩南地區作為一個文化區域,由於地域條件的影響,該地區長久以來形成的生活方式具有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特點。這些差別也明顯地反映在節日當中,具體表現為如上所述的節日活動安排,各種民間習俗和禁忌等;然而,在對待生活的基本態度上,閩南地區同樣體現出中華民族共同的特徵。比如,從上文的描述可以看出,在春節節日過程的後半段,有祭祀神佛、祭拜祖宗,家庭團圓、家庭教育,串門拜年,娛樂休閑等活動,這些活動以及其中包含的種種習俗和禁忌,體現出中華民族共有的期冀未來、趨吉避害、勤勞行善、家族團結等社會心理特點。但是,從上文的描述也不難看出,春節的整個過程面臨著變化,傳統節日的許多構成因素正在消解,並且從不同側面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二、節日文化與文化變遷

人類學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生物性差別不大,但文化卻相距甚遠。顯然,文化一直是處於一種恆常的變遷之中,變遷是所有的文化和社會制度中的一種永存的現象,文化變遷研究成為人們關心的一個主要課題。在社會物質各方面劇烈變化的今天,以往較少受到現代文明沖擊的地區及傳統文化,也進入了較為劇烈的變遷過程中。

1、文化變遷及其原因

對於文化變遷及其變遷原因,人類學、社會學的不同學派有不同的解釋,但他們大多同意,變遷既可能來自文化內部的發現、發明和長時期的變異,也可能來自外部的接觸、傳播和涵化。其中,美國社會學家威廉•費爾丁•奧格本認為大多數社會變革都是由物質文化的變革,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變革引發的;一旦物質文化發生變革,非物質文化的制度文化即價值觀、規范和意義、社會結構等也發生變化。而克萊德.M.伍茲則認為,變遷一般是由社會文化環境或自然環境的改變引起的,這里的社會文化環境指人、文化和社會;而自然環境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生態環境,包括天然的和人造的兩種。當環境的改變有利於新的思想模式和行為模式時,社會文化變遷的先決條件就具備了。文化是一個整體,文化系統中某一部分的變遷,通常會引起其他部分相應的變遷。物質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要求,會導致傳統文化日益捲入現代世界,並與傳統的社會、經濟和民間信仰日益疏遠。

閩南地區天然的自然環境變化不大,但是社會環境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本文認為,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是引起文化變遷的主要因素。具體而言,在閩南地區的春節過程中,作為生活基礎的自然環境和物產沒有太大變化,人們繼承了傳統觀念和節日習俗的整體框架,比如節日活動的時間安排和節日食物的組成,大部分生活觀念仍然能夠適應閩南地區物質環境的要求。另外,從文化認同的角度出發,人們不願意過大地破壞本地區長期習慣的生活方式,使自己都無法辨認,所以具有地方特色的禁忌和民間信仰也延續下來,至今仍在發揮作用。但是,在節日習俗的操作層面,一些不適應現代經濟方式和物質生產的習慣被人們放棄,比如「尾牙」的習俗、節日食物准備的安排等。由於與現代的時間安排沖突較大,傳統活動中一些比較嚴格、繁鎖的程序被人們減省或改裝,以適應逐漸加快的生活節奏和隨之普遍的速效心態,例如清晨「進頭香」和初九凌晨放鞭炮的習慣。現代因素並非完全取代傳統習慣,人們根據自身的社會生活需要對它們進行選擇,有時調整傳統行為習慣以適應現代生活,有時將現代技術增添到傳統操作中,文化便在這樣的互動中變化著。在這個變遷進程里,個人從傳統的生活方式進入更復雜,技術上更加先進,變化更加急速的生活方式。

但文化變遷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有關變遷的內容、方式取決於各種不同的情況,很難用某種理論簡單概括。因此,關於文化變遷的原因,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社會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傳統文化需要從其內部進行調整以適應物質技術環境的變化,需要與現代社會經濟、政治等各項社會制度的變化相協調。從這個意義上說,春節作為傳統社會精神層面的一部分,無法逃避變遷浪潮的沖刷。另外,隨著人口流動、現代交通的發展、大眾傳媒的交流傳播,各種現代社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接觸,進而發生互相取代、增添和同化。現代生活和傳統文化處於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中。

2、文化變遷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節日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時也體現出社會文化的特點。不論是一個地區的生活秩序,還是人們的行為特徵和社會心理,都可以在節日中表現出來。可以說,節日作為文化的載體,具有獨特的內在結構、文化特徵和社會功能,同時,也是人們生活方式。春節這個傳統節日就正經歷著「正在進行時」的變遷,新舊文化的共時存在對比,使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變遷的動態過程和不同文化因素在變遷中的時間規律性。

傳統的農業生產以「年」為周期,春節正是我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節日,在時間上處於承先啟後的農閑階段,人們在這個時段進行休息、消費和祭祀等活動。春節起到了調整生產生活、表達感情的作用。在傳統春節的節日過程中,人們主要以家庭和家族為單位,安排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及節日文化活動,家庭的休息、教育、娛樂功能得到更明顯的發揮。此外,傳統節日習俗中還包含著一系列傳承文化的活動和儀式,比如上文所描述的節日准備階段進行的祭祖、拜神、城鄉交流、集體勞動等活動,使得傳統文化和價值觀念(如重視親情、尊重勞動等),在帶有儀式性的節日活動中得到肯定和繼承,並在這個傳承的過程里將社會成員納入傳統文化之中。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現代化對傳統節日的沖擊,傳統節日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著改變,並且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這在調查地點表現得十分明顯。首先,以往家族交流的機會被現代大眾傳媒取代,在此過程中所進行的傳統文化教育也隨之減少;其次,隨著現代學校教育的普及,傳統觀念對社會成員的影響逐漸淡薄,人們對文化傳承的意識和行為也逐漸減弱;以上種種觀念的變化反映在實際行動中,便是節日習俗中傳統部分的日漸式微。觀念與實際行為的相互作用使得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比如重視家庭結構和秩序、向上進取的精神和為目標付出的決心等等,在循環中漸漸喪失。當然,本文在強調引起節日文化變遷的外部刺激(如: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現代交通發展,大眾傳媒普及,標准化教育普及等)的同時,也承認文化內部的發展導致變遷,以及文化變遷的內部整合與調適機制運行的過程。

然而,傳統休閑方式、生活方式的衰微和傳統文化的變遷,並不必然意味著人們對現代生活的適應。而是意味著,要麼先前存在的模式必須改變,要麼人們必須採納受到現代化影響較早的社區人群用較長時間所形成的新的生活模式。比如,調查地居民對同處於閩南文化區域內的廈門、漳州等市區居民生活方式的模仿,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的節日活動安排模式,以及表達感情和信仰的方式。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實際相伴而生的還有社會成員對文化生活空缺的不適應,以及在新的文化生活方式還未建立起來時,人們對休閑、消費方式的盲目選擇。比如春節期間縣城居民之間互動交流的形式明顯減少,人們不再熱衷於家庭交流和各種文體活動。而近三、四年來,春節期間大人們賭「六合彩」、小孩到網吧玩電腦游戲的現象不斷增多,這不能不讓我們重新思考傳統節日的社會功能,以及傳統文化變遷過程中產生的社會心理缺失。從節日文化的變遷反映出來的生活方式變遷讓我們意識到,由於舊有文化正在瓦解,新的更適應於地區和人群的文化尚未確立下來,這種文化上的斷層無法滿足社會、居民在現代社會的需要,尋求可行的替換制度顯得越來越必要。

傳統文化可能成為現代化的阻力,也可能成為現代化的動力,關鍵在於社會成員對待兩者的態度。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傳統文化引發的社會認同感以及對整個社會的凝聚作用,也即文化的內核部分,長期以來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提供動力,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引導以使其發揮功用。當社會處於轉型時期,需要重新解釋和轉換人們的生活方式,以適應物質、制度和文化的發展。認識社會中經濟基礎、政治制度和文化形態的變遷,科學地引導人們的生活方式,使整個社會系統平衡發展,這正是研究者面對文化變遷時需要反復思考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