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惠州的典故

惠州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3 01:58:24

㈠ 為什麼惠州被稱為鵝城啊

惠州古稱「鵝城」,最早見於北宋紹聖年間蘇軾在惠州所作的《上樑文》,其中有二句曰:「鵝城萬室,錯居二水之間。」南宋王象之所撰的《輿地紀勝》中也曰:「仙人乘木鵝至此,古稱鵝嶺,在羅浮西北(「西北」應是「東南」之誤),即惠陽也。」但蘇軾和王象之都沒有說明「仙人」的名字和「乘木鵝至此」的時間。據惠州以前老者說,惠州古稱「鵝城」的傳說,是從南北朝謝靈運「夢游羅浮」典故中演變而來。
謝靈運,南朝劉宋陽夏人,是當時著名的山水詩人。宋文帝時,謝靈運為臨川內史,因行為放縱,為有司所劾,流徒廣州。不久,又因謀反罪在廣州被誅。謝靈運流廣州期間,有一天夜夢羅浮,明旦感而作《羅浮山賦》,其中最後幾句曰:「發潛夢於永夜,若愬波而乘桴;越扶嶼之細漲,上增龍之合流;鼓蘭枻而水宿,杖桂策以山游。」也就說,謝靈運(傳說中的仙人)按照夢境的啟示乘著一隻二頭豎起的小木船(傳說中的木鵝)從廣州出發,游完羅浮後至增江(今屬增城)與龍江(東江古稱)交匯處,再朔龍江而上,來到古惠州。那時古惠州城區江、湖連成一片,水天茫茫,謝靈運只能在小船里過夜;第二天謝靈運爬上一個小山(今鵝嶺)遊玩,並在那裡升天了(實則在廣州被誅,後人諱說其人其事),留 下的那隻木鵝變為一塊陸地。入隋後,隋文帝在這塊木鵝變成的陸地設立循州(惠州)總管府,開創了惠州成為州(府)治的歷史。
清初我國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水語》中曰:「惠州城中亦無井,民皆汲東江以飲,堪輿家謂惠稱鵝城,乃飛鵝之地,不可穿井以傷鵝背,致人民不安,此甚妄也。然惠州府與歸善縣城地皆咸,不可以井,僅郡廨有一井,可汲而飲雲。」 雖然隋唐惠州府、縣兩城無井的原因,古代的「鵝背」之說和屈大均的「地咸」之說皆妄,而實際是城區四面緊靠江湖,一般居民不需打井汲水。但這段記述至少可以說明「鵝城」的傳說早在隋、唐兩朝已在民間流傳;當時惠州郡城內只有循州總管府前鑿有一井(俗稱「隋井」,位於今城區中山公園內)供官府飲用,居民只飲用江、湖之水的情況也大慨可信。
入隋後隋文帝在廣東設立廣州、循州(惠州)兩個總管府。 廣州古稱「羊城」,傳說是東周末年,有五位仙人騎著口含谷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廣州古稱),仙人把谷穗贈給州人,祝州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後隱去,五隻羊化為石羊,此後廣州遂稱「羊城」。惠州的「鵝城」傳說和廣州的「羊城」傳說異曲同工,美麗動人,千古傳頌。

㈡ 惠州有個地方叫「佛祖坳」,請問為什麼叫做佛祖坳有什麼典故嗎

去那裡轉轉問問當地人就知道了

㈢ 關於惠州西湖的故事

知友有專業回答:
http://..com/link?url=__YmXlEF5Y7dC_wW3G56bJXfhCsDzWsHJ5jXwPJpA_

㈣ 惠州泗洲塔的故事是什麼

惠州泗州塔明洪武十年重建後又經多次修葺,整個塔身,分為10層,高68米,底層南面辟一拱門,2-10層各有一門,塔內有磚砌塔心柱,每層內外壁均有少量碑刻或壁龕,內奉石雕佛像;塔形呈八角形錐狀,塔角布以石龍首,龍首口內銜環。因為保存得較完好,泗洲塔更顯得雄偉庄嚴。
1997年又有青煙從塔上浮出成為遠近奇觀,實屬不可思議。此古建築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資料來源 網路

㈤ 關於惠州西湖的傳說

1、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頭裹藍巾、懷揣青銅寶鏡的仙女 下凡來到人間,她從東江上游沿江漂流而下,到惠州時,被眼前秀麗的風光所吸引,於是住了下來,與當 地人民一起耕作,使惠州百姓安居樂業,五穀豐登。

此事驚動了仙界,由於海龍王的妄奏,玉皇大帝便派 了天兵天將把仙女抓回天庭。仙女依依不捨離開惠州。

途中,她為使惠州農耕有水,且留美景於人間,便 把自己心愛的青銅寶鏡投於東江之畔。寶鏡碎成五塊,變成了五個湖。而其乘騎的那隻仙鶴則化成西湖之 濱的「飛鵝嶺」 ,形成西湖今天這湖山相映的人間美景。

2、離惠州西湖平湖門不遠,走過一條鋪滿碎石的小橋,穿過一道圓形拱門,便來到紅棉水榭。如今,紅棉水榭已無亭台樓閣,但數株紅棉樹依然挺立。

每當日暖春明,紅棉樹萬花競開,如晴空火蓋;風吹花落,爭染綠波,如流紅逐水,實為惠州西湖別開一景,遂有「紅棉春醉」之說。前人贊頌:「雲水空濛草樹妍,湖山幽賞晚晴天。繞亭花放紅於火,萬綠叢中看木棉。」

棉水榭所在位置便是平湖上的紅棉島。北宋年間,惠州太守陳偁在這個圓形的小島上建起了一座亭子,名曰「湖光亭」,因形狀似船又稱「船亭」。清光緒年間,廣東水師提督方耀與惠州知府張聯桂聯合在這座圓形的小島上建起了新亭,名曰「水榭」。

據張友仁編撰的《惠州西湖志》記載:明清時紅棉水榭有兩株高大的木棉樹,蒼古奇麗,每逢盛夏,紅棉「萬花怒放,紅艷逼空」,蔚為壯觀。

古來文人雅士游惠州西湖,都會從明月灣劃船到此坐亭中賞月,留下「數株霜樹綴木棉,水榭裝成似畫船。豪飲將軍宴清客,此間風月不論錢」的品評。

(5)惠州的典故擴展閱讀

惠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地處廣東省東南部惠州市惠城中心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組成,總面積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3.13平方公里,是以素雅幽深的山水為特徵、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休閑和觀光為主要功能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其山川秀邃、幽勝曲折、浮洲四起、青山似黛,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隱現於樹木蔥蘢之中,景域妙在天成,有「薴蘿西子」之美譽,並有「大中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並杭州」的史載。歷代以蘇東坡為代表的400多位文人墨客曾踏足惠州,為西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

近代孫中山、周恩來等領導人在惠州從事過革命運動,在西湖留下了光輝的足跡。這些歷史古跡和革命勝跡與西湖的青山秀水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惠州西湖在東漢時期是荒野之地,東晉在湖邊建有龍興寺,唐朝改名為開元寺,唐中宗年間,位於西山上的泗洲塔建成。北宋張昭遠居於惠州的舍人巷時,將湖命名為郎官湖。同朝代余靖作下的「重山復嶺,隱映岩谷,長溪帶蟠,湖光相照」之句則是描述西湖最早的佳句之一。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惠州的知州陳稱對西湖進行了治理,稱築了平湖堤、拱北橋,以及點翠洲上的孤嶼亭、湖光亭等建築,並養魚灌田,西湖也因此而被稱為豐湖。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蘇軾被朝廷貶至惠州安置,攜妻妾王朝雲和兒子蘇過在惠州度過了三年,期間時常游覽西湖,寫下了許多詠吟西湖山水的詩詞

他在紹聖二年(1095年)寫下的《江月五首》是最早以惠州西湖為主題的詩,當中更有「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的名句。同月,他在《贈曇秀》詩中,將豐湖稱作西湖,是「西湖」這一名稱最早的來源。惠州西湖也因此在蘇軾詩詞的傳播下得以揚名。

㈥ 蘇軾在惠州的故事,最好是作文寫歷史故事

北宋紹聖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對新法的蘇軾便以「譏訕先朝」的罪名被貶到惠州。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寧遠軍節度副使的身份南來,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癘之地,誰知下車伊始,一看山川風物,美不勝收,不禁高聲贊美「海山蔥蘢氣佳哉」!於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辭長作嶺南人」。一住就住了三年,寫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詩詞和數十篇散文序跋。後來因為他寫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鍾」的詩句,傳到章恬耳里,章認為他的貶謫生活太閑適了,這才再貶到海南儋縣。
蘇東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間,所謂「東坡居惠,勇於為義」,他見惠州駐軍無固定營房,雜居市內,對考百姓有干擾,建議建兵營三百座。他對西湖的建設頗為熱心:為了修築「蘇堤」和「六如亭」,連身上的犀帶也捐獻了;還捐出大內賞賜的錢和黃金,資助道士鄧守安建築東新橋,資助和尚希固建築西新橋和大堤。更難得的是,他親自與建築民工為伍,巡視施工進度,監督施工開支。因此到西橋竣工之日,他與全城父老共同慶祝,盡情歡宴了三日。他常常月夜遊豐湖,登合江樓、入逍遙堂,過豐樂橋,踏遍西湖山水,以至「達曉乃歸」,游興是極酣的。他月流連於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賞塔影平湖,寫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瀾」的名句,這「玉塔微瀾」成為西湖十景乏一。
蘇東坡左惠州,也有一段傷心事,就是他的愛妾王朝雲在這里病死。朝雲是浙江錢塘人,字子霞,為人聰敏,有見地,是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里的歌姬,不識字,後已粗通文墨,學書,「粗有楷法」。東坡被貶時,姬妾相繼離去,只有她隨東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死時只三十四歲。她死後,東坡與樓霞寺僧葬她於寺旁的松林間。傳說朝雲死後,東坡每晚仍夢見朝雲回家給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總是濕漉漉的,問她何故,朝雲說因要涉水過湖所致。東坡夢醒後,於是在平湖與豐湖之間構築起一道新堤,讓朝雲晚上不用涉水回家,這成了蘇堤的來歷。
東坡在西湖三年,廣泛地接觸了各個階層的群眾。由於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許多建築物留有紀念他的名字,如蘇公橋(西新橋)、遲蘇寺、東坡亭、東坡祠、蘇堤、……甚至東坡肉,東坡扣肉、東坡酒家等。

㈦ 惠州為什麼又叫鵝城呢

惠州又叫鵝城是因為有座山叫鵝嶺,以此作為惠州的象徵。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卧於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與惠州人之自豪。

惠州

1、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之一,舊稱惠陽地區(簡稱惠陽),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稱。

2、惠州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惠州市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也是著名僑鄉。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城區、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千米,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223.6千米,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3、惠州是廣東省歷史名城。1990年出土的一窩近30個恐龍蛋化石,證明7000萬年前,這里已是陸地沼澤地帶。迄今為止,全市考古發現山崗遺址、古窟址等古遺址28處,年代最久遠的是三棟瓦窯嶺春秋遺址,其出土文物說明,在新石器晚期到青銅器時代,即有先民在這土地上繁衍、生息。

4、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

㈧ 蘇東坡在惠州的故事,誰有告訴我!!!拜託各位!!

北宋紹聖元年(1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對新法的蘇軾便以「譏訕先朝」的罪名被貶到惠州。同年十月二日,他以寧遠軍節度副使的身份南來,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癘之地,誰知下車伊始,一看山川風物,美不勝收,於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

蘇東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間,見惠州駐軍無固定營房,雜居市內,對考百姓有干擾,建議建兵營三百座。他對西湖的建設頗為熱心,為了修築「蘇堤」和「六如亭」,連身上的犀帶也捐獻了,還捐出大內賞賜的錢和黃金,資助道士鄧守安建築東新橋,資助和尚希固建築西新橋和大堤。

更難得的是,他親自與建築民工為伍,巡視施工進度,監督施工開支。因此到西橋竣工之日,他與全城父老共同慶祝,盡情歡宴了三日。他常常月夜遊豐湖,登合江樓、入逍遙堂,過豐樂橋,踏遍西湖山水,游興是極酣的。他月流連於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賞塔影平湖。

蘇東坡左惠州,也有一段傷心事,就是他的愛妾王朝雲在這里病死。朝雲是浙江錢塘人,字子霞,為人聰敏,有見地,是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里的歌姬,不識字,後已粗通文墨,學書。蘇東坡被貶時,姬妾相繼離去,只有她隨東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死時只三十四歲。她死後,蘇東坡與樓霞寺僧葬她於寺旁的松林間。

傳說朝雲死後,蘇東坡每晚仍夢見朝雲回家給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總是濕漉漉的,問她何故,朝雲說因要涉水過湖所致。蘇東坡夢醒後,於是在平湖與豐湖之間構築起一道新堤,讓朝雲晚上不用涉水回家,這成了蘇堤的來歷。

蘇東坡在西湖三年,廣泛地接觸了各個階層的群眾。由於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許多建築物留有紀念他的名字,如蘇公橋(西新橋)、遲蘇寺、東坡亭、東坡祠、蘇堤、甚至東坡肉,東坡扣肉、東坡酒家等。

(8)惠州的典故擴展閱讀

在惠州居住期間,蘇軾寫就了無數傳世佳篇,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家居俗務,也記寫了惠州的山水風物和人文世情。

所作詩文非常接地氣,題材非常世俗化、生活化,如《食荔枝》、《江月五首》、《記游松風亭》等。而在侍妾朝雲逝去的日子裡,蘇軾不勝哀傷除寫了《朝雲墓誌銘》、《惠州薦朝雲疏》,還寫了《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題棲禪院》等許多詩、詞、文章來悼念這位紅顏知己。

《食荔枝》原文: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譯文: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與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詩詞賞析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二句最為膾炙人口,解詩者多以為東坡先生在此贊美嶺南風物,從而抒發對嶺南的留戀之情,其實這是東坡先生滿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贊歌。

蘇東坡因仕途坎坷曾經想避世遁俗,又因戀戀不忘國運民生終於沒能做到歸隱山林。在嶺南時,東坡先生的內心正處於這種出世與入世兩難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這種兩難心境的形象描述。

《西江月·梅花》原文: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麵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譯文:

玉潔冰清的風骨是自然的,哪裡會去理會那些瘴霧,它自有一種仙人的風度。海上之仙人時不時派遣來探視芬芳的花叢,那倒掛著綠羽裝點的鳳兒。

它的素色面容施鉛粉還怕弄臟,就算雨雪洗去妝色也不會褪去那朱唇樣的紅色。高尚的情操已經追隨向曉雲的天空,就不會想到與梨花有同一種夢想。

詩詞賞析

這首詞明為詠梅,暗為悼亡,是蘇軾為悼念毅然隨自己貶謫嶺南惠州的侍妾朝雲而作。詞中所描寫的惠州梅花,實為朝雲美麗的姿容和高潔的人品的化身。

詞的上闋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起首兩句,突兀而起,說惠州的梅花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是因這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致。

接下來兩句說它的仙姿艷態,引起了海仙的羨愛,海仙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這個使者,原來是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鳥(狀如幺鳳)。以上數句,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塵脫俗的風韻。

下闋追寫梅花的形貌。「素麵常嫌粉涴」,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於用鉛粉來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它的自然美容。嶺南的梅花,花葉四周皆紅,即使梅花謝了(洗妝),而梅葉仍有紅色(不褪唇紅),稱得上是絢麗多姿,大可游目騁情。面對著這種美景的東坡,卻另有懷抱:「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東坡慨嘆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雲而成空無,已不再夢見梅花,不像王昌齡夢見梨花雲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句中「梨花」即「梨花雲」,「雲」字承前「曉雲」而來。曉與朝疊韻同義,這句里的「曉雲」,可以認為是朝雲的代稱,透露出這首詞的主旨所在。

這一首悼亡詞是借詠梅來抒發自己的哀傷之情的,寫的是梅花,而且是惠州特產的梅花,卻能很自然地綰合到朝雲身上來。

上闋的前兩句,贊賞惠州梅花的不畏瘴霧,實質上則是懷念朝雲對自己的深情。下闋的前兩句,結合蘇軾《殢人嬌·贈朝雲》一詞看,明顯也是寫朝雲。再結合末兩句來看,哀悼朝雲的用意,更加明朗。

㈨ 惠州有哪些名人 惠州歷史名人

葉挺(1896~1946),字希夷。中國著名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 1896年出生於廣東惠陽縣。 1911年,15歲的葉挺在惠州府立中等專業學校讀書時,就毅然剪掉辮子,義無反顧地響應孫中山反對清王朝封建統治的斗爭。 1912年,葉挺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後進入保定軍官學校。1919年,葉挺投身孫中山領導的三民主主義革命,參加了粵軍,同年參加了中國國民黨。後升任少校參謀、-警衛團營長。在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時,他率部和全團官兵一起守衛-,英勇反擊數倍於已的叛軍,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離險境。 1924年,葉挺辭掉軍......

廖仲愷(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陽縣)人,生於美國舊金山華僑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廣東省歸善縣(惠陽縣)鴨仔埗鄉窯前村(現惠州市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辦幸福村)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國民黨左派領袖。名恩煦,字仲愷。惠陽陳江鎮鴨仔步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0的摯友。擅長詩詞、書法。1893年父親在舊金山病故後回國。生平1877年廖仲愷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旅美華工家庭。 1893年回......[詳細]

陳楠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屬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小金口)人,以箍桶為業。自雲「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復命篇」。從毗陵禪師薛道光學習太乙刀圭金丹法訣,後又得景霄大雷琅書於黎姆山神人(陳泥丸曾醉酒自言是雷部辛判官弟子,應從雷部判官辛漢臣處授得雷法),遂入道。金丹派前幾代傳人皆專主內丹-,至陳楠時兼行雷法,被紫陰派創始人白玉蟾曾師事陳楠,學內丹及雷法,並隨之雲游各地。宋徽宗政和年間擢舉道錄院事,後歸隱羅浮山。不數年,定居長沙,開創南宗「清修派」。為南宗-傳人,「南五祖」之四。先師事薛道光(薛式),自雲「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復命篇」。陳楠後得到黎姆山神人所傳......[詳細]

廖承志 (1908~1983)

廖仲愷(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廣東歸善(今惠陽縣)人,生於美國舊金山華僑家庭,近代民主革命家。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我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廣東省歸善縣(惠陽縣)鴨仔埗鄉窯前村(現惠州市仲愷高新區陳江街道辦幸福村)人,我國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活動家、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國民黨左派領袖。名恩煦,字仲愷。惠陽陳江鎮鴨仔步人。1877年4月23日出生於美國舊金山。國民黨左派的光輝旗幟,中國0的摯友。擅長詩詞、書法。1893年父親在舊金山病故後回國。生平1877年廖仲愷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旅美華工家庭。

鄧演達 (1895~1931)
鄧演達(1895~1931),字擇生,廣東惠陽人。其父為清末秀才,曾任儋縣知事,畢生從事教育工作,同情孫中山的民主革命,與鄧鏗友誼甚篤。鄧演達幼年隨父學習,深受影響。宣統元年(1909)考入廣東陸軍小學第四期,在校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時,與陸軍小學同學參加姚雨平領導的革命軍,並隨軍北伐。民國元年(1912)入廣東陸軍速成學校學習。1914 年入武昌陸軍第二預備學校學習。1916 年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9 年2月以優秀的成績畢業,被派到徐樹錚的西北邊防軍當見習軍官。1920 年初,應鄧鏗之邀到福建漳州,加入粵軍,任第一師憲兵連長、督戰隊......[詳細]

懷迪 [唐]
懷迪,生卒年不詳,唐代循州(今惠州)人。初受法於羅浮南樓寺,廣習經說,深通教義。因往來梵僧常游羅浮,漸通梵文。長安年間,被召至京中參與翻譯《大寶積經》。是經49卷,欠譯26卷。懷迪與僧深亮等人負責證義,並訂正舊譯之誤。事畢仍返羅浮,乞准於卓錫泉畔建中閣院。神龍元年(705),印度僧極量駐廣州光孝寺,與懷迪等合譯《楞嚴經》10卷。由極量提供梵語原本並口譯經義,然後由彌迦釋伽口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房融記錄,最後由懷迪作文字修飾,「輯綴文理」。近代學者評其所譯「辭藻豐美,筆調優美,引人入勝。文字組織嚴整,說理精妙,令人愛不忍釋。可以當一部哲學心理指導書。」《......[詳細]

楊起元 [明] (1547~1599)
楊起元(1547~1599),字貞復,號復所。明代歸善縣塔子湖(今屬惠州橋東)人。少聰穎,8歲能作誚鬼文;15歲被賊俘掠,從容賦詩得釋。隆慶元年(1567)中解元,萬曆五年(1577)成進士。歷任編修、國子監司業、司經局洗馬、國子監祭酒、南京禮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攝吏部、禮部尚書事。萬曆二十六年(1598)召為北京吏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因母卒未任,持喪歸鄉。次年9月在惠病逝。謚文懿。楊起元是明代名儒,尊羅汝芳為師,以理學著。曾任廣州禺山書院山長。治學「以明德、新民、止至善為宗,而要歸於孝、弟、慈」。認為善惡皆人之所有,百姓之惡亦有其根源,聖人之善也有......[詳細]

葉夢熊 [明] (1531~1597)
葉夢熊(1531~1597),字男兆,號龍塘,改龍潭,又號華雲。明代惠州府城萬石坊(今屬惠城區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當過福清縣令、戶部主事,後改山西道監察御史,曾因上諫朝廷反對蒙古韃靼部首領為其孫請封之事被貶為郃陽縣丞,以後轉為歸德推官,南京戶部主事,督江西鳳陽倉。歷任贛州知府,安慶知府。浙江副使,永平道兵備,山東布政使,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陝西、甘肅。最後,因戰功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贈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升兵部尚書,轉南京工部尚書,是惠州明代著名的三尚書之一。萬曆二十年(1592),寧夏總兵哱拜殺巡撫叛亂,並聯絡附近蒙古部起兵。......[詳細]

梅蟠 [宋]
梅蟠,生卒年不詳,字子升。宋代歸善縣(今惠城區)人。元豐八年(1085)舉進士,授迪功郎。多才博學,筆力豪放。《登第》詩雲:「滄海有風鵬翼健,青雲得路馬蹄輕。」不樂仕進,晚年居豐湖元妙觀,自號羅浮山人,常流連於惠州山水間,題詩逾千篇,人稱梅夫子。著有《羅浮山人詩集》。今有游羅浮山的《何仙姑祠》詩留傳:「昔聞謝自然,今祠何女仙。昌黎父不作,奇事相留傳。當其始生時,紫雲光燭天。煉服雲母丹,紅玉飛瓊煙。窈窕顏不老,霞披尚翩翩。琪花露含蕊,瑤水月在蓮。恍若坐深閨,真息長眇綿。左攜魏夫人,右挾夏嬋娟。不入天台路,永回龍漢年。」詩人唐庚謫惠時,與梅蟠友善,常互相唱和......[詳細]

鄭時齡 中國科學院院士
鄭時齡,建築學專家。1941年11月12日生於四川成都,原籍廣東惠陽。1981年同濟大學建築系碩士研究生畢業,1993年獲博士學位。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空間研究所教授。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法國建築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為美國建築師學會榮譽資深會員,2007年獲義大利羅馬大學名譽博士學位,同年獲義大利仁惠之星騎士勛章。曾任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同濟大學副校長、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總策劃師、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主題演繹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等。現任同濟大學......[詳細]

黃秉維 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秉維,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學家 1913年2月1日生於廣東惠陽縣。1934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0年12月8日逝世。 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1964年被羅馬尼亞科學院授予通訊院士。1979年被選為美國地理學會會員。1980年被英國皇家學會授予名譽通訊會員並擔任國際山地學會顧問。20世紀30年代修正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關於中國長江以北海岸屬上升性質的論點。編撰《中國地理》40年代主持中國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計劃水庫調查,長江三峽和黃河......[詳細]

曾添養 [清] (1795~1854)
曾添養(約1795~1854),本名天養,因與洪秀全子名犯諱,改名添養。清代歸善縣人,生於廣西潯州(今桂平)。1844年,信從馮雲山拜上帝教,並熱心為之奔走,至1850年2月,經他動員而敬拜天父天兄者達400餘人。金田起義時,已年逾半百,親率家人參加太平軍,封御林侍衛。1853年太平軍定都天京(今南京)後,擢殿左一檢點。是年,隨胡以咣西征,連克安徽和州、池州、安慶等地。旋與賴漢英聯軍入贛,占彭澤、南康,圍攻南昌,並分軍盡運豐城、瑞州等地糧草。以濟圍攻南昌之友軍。隨後,連下饒州、樂平、桐城等地,因功升秋官又正丞相。10月,統大軍擊潰清署湖北總督張亮基的萬余......[詳細]

范汝增 [清] (1840~1867)
范汝增(1840~1867),清代歸善縣人。11歲參加太平軍,童子兵,後任李世賢部將。1860年封進天義,授討逆主將。10月,隨軍攻佔浙江嚴州,旋往安徽休寧,逼祁門曾國藩湘軍大營。次年3月,復隨軍奪婺源,克江西景德鎮,斬清總兵陳大富,斷祁門曾國藩湘軍糧道。5月,同黃呈忠等進取浙江江山,連下遂昌、松陽(今西屏)、宣平(今柳城)、處州(今麗水)、縉雲、嚴州。10月,占諸暨,克嵊縣。復分路進軍,率南路軍取新昌、奉化。12月合黃呈忠所率北路軍占寧波,布告安民,平定物價,維護治安,嚴禁鴉片,深得群眾擁護;並申明願與外國人和好相處,保持商務關系。1862年3月,晉封......[詳細]

江逢辰 [清] (1859~1900)
江逢辰(1859~1900),字雨人,又字孝通,號密庵。歸善縣(今惠城區)人。生有至性,聰穎好學,從梁鼎芬學於豐湖書院、廣雅書院。受梁舉薦,得張之洞賞識和周濟,與粱入為張的幕僚。曾任教於湖北尊經書院。光緒十一年(1885)中舉,光緒十八年中進士。任戶部主事。忠亮清節。甲午戰爭起,達官各自逃竄,江獨居職守,巋然不動,為國憂憤,以致咯血。光緒二十一年,任會試彌封官,掌管粵冊,有人送3000元求為通風露信,江不為動。性至孝。曾遵母命,力爭蘇祠不許為教會學校。母病乞假歸,「侍母疾,號泣露禱,形神俱瘁。」母喪,哀悲更甚。「蔬食益頹,冬不裘、夏不帳、哭無時、夜不睡」......[詳細]

葉春及 [明] (1532~1593)
葉春及(約1532~1593),字化甫,號絅齋。明代歸善縣人。嘉靖三十一年(1552)舉人,隆慶初授福清縣教諭,未赴任即上 書《端治本》、《糾官邪》、《安民生》等25篇論及時政的奏疏。在福清教導百姓以孝悌、忠信為先。不久,升遷惠安縣令。任三年,「民愛之如慈父」,並以歌贊之:「葉君為政,惟飲吾水,設施不煩,五風十雨」。因此得罪權貴,於是託病辭歸。剛好又命擢升賓州知州,惠安百姓乞望他留下,而妒忌者藏匿他的任命書,使他不能赴任。於是他竟自「掛冠歸」,受到彈劾,削籍為民。回鄉後歸隱羅浮山,築「逃庵」以居,讀書談道,著述不輟,萬曆十九年(1591)受薦,起為興國知......[詳細]

姚子庄 [清]
姚子庄,生卒年不詳,字六康,一字千子,號瞻子。明末清初歸善縣(今惠城區)人。道光《廣東通志》和乾隆《歸善縣志》有傳。崇禎六年(1633)舉人。孝順繼母,愛護幼弟。康熙中任江南石埭縣知縣,均徭役,置義塾12所;建普同塔葬僧人及無主枯骨;捐俸金及簪珥賑飢,救活數萬人。縣民蘇氏因-株連,子庄力為平反,釋其株連者30餘人。吳三桂兵變時,石埭鄰縣多寇。子庄練鄉勇,造兵器,捕流寇,縣城得以保全,士民祀其像於仙壇宮。任滿歸鄉,官橐蕭然,自茹蔬素。著述甚富,有《姚六康集》、《祖香廚荔書》、《西湖草》、《簡齋詩》、《行路吟》、《鶴陰詩選》、《陵陽唱和》、《金剛經註解》和《......[詳細]

利賓 [明]
利賓,生卒年不詳,字用卿。歸善縣(今惠城區)人。明嘉靖元年(1522)舉人。任湖廣(今湖北)新化縣令,有宦官倚恃是後妃外戚強占民田,利賓不避權威,頂住壓力,將田歸還原主。擢刑科給事中,臨行時,送者塞道。走後,當地士民建生祠祀之。回到京城,即上四疏,名「正大紀以昭法守」、「戒溢渝以彰成憲」、「嚴察稽以修典禮」以及「禁僭惑以端士習」。得到皇帝的嘉譽並子採納。嘉靖十六年(1537)典南院試。十八年(1539)改南京江西道監察御史,時有權勢宦官奪民女為妾,利賓將其捉拿,按律法治罪。二十二年(1543)遷福建按察司僉事。二十六年(1547)擢貴州布政司右參議,凡私......[詳細]

羅仲霍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1881~1911)
羅仲霍 (1881~1911),名璋,號則君,白花鎮聯豐村人。其堂叔祖羅添,是太平天國時農民起義軍的將領。 仲霍幼年喪父,母楊氏,生有三子,仲霍居長,日常生計,靠母親幫人縫補衣服維持。仲霍幼時靠族人資助,在鄉間私塾就讀。他聰明過人,重師好義,深得老師賞識,悉心教誨,學業日進。仲霍興趣很廣,尤其愛好文學,擅長詩文,他的習作文筆生動,被譽為「神童」。 仲霍長大後,娶妻楊氏,生一子。其時母親年邁,貧病交加,家境清貧,無以為生。加之清軍鎮壓革命黨人起義,兵荒馬亂,鄉人紛紛逃離避難。光緒二十七年(1901)仲霍到南洋謀生,光緒二十九年(19......[詳細]

李學一 [明] (1534~?)
李學一(1534~?),字萬卿。明代歸善縣人。24歲中解元,隆慶二年(1568)進士。歷官庶吉士、刑部給事中、吏部給事中、轉左給事中、湖廣參議、貴州督學、轉廣西副憲、量移苑馬寺卿。學有家承,祖父李信曾任江西理問,「治獄有陰德」。父李鵬舉曾判梧州,署懷集、容縣,多善政,從理學名士薛侃講學於豐湖。學一得主考官吳桂芳指點,學識日見長進。讀書中秘時,文章得內閣學士、宰相李公最為器重。關心地方治安。父死歸喪,時惠州山寇、海寇並劇,地方官-消息,蒙蔽朝庭,民不聊生。遂上疏「言當事者掩飾彌縫,無為國家計者」,請責兩廣總督殷正茂剿寇。不久,寇被殲。時有議建府長樂,割惠之......[詳細]

李文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李文甫,字熾,號夷丘,東莞蘭鄉李屋村人(今屬博羅)。從小就喜歡讀書,後受進步思想影響,時列強侵華,清廷腐敗,李文甫乃與莫紀彭、林直勉、黃俠毅等秘密組織革命活動小組,到各地宣傳革命,提出「內爭國權,外御強敵」。1911年4月27日(農歷3月29日)黃花崗之役,李率敢死隊跟隨黃興攻打總督衙門,轉戰飛來廟、北較場等地,在戰斗中不幸足部中彈被俘。翌日,被押赴刑場,壯烈殉國,年僅22歲。父親李德在石龍西祿元(今中山西路)經營油燭店。不久,李文甫等在莞城創辦《東莞旬刊》,並組織「醒天夢劇社」,在莞城、石龍、廣州等地演出《熊飛起義》、《張家玉會師》等歷史劇,深受群眾歡......[詳細]

http://ren.bytravel.cn/Celebrity/index307.html

㈩ 廣東惠州為什麼被稱為鵝城

不要亂說話,才不是因為養鵝出名的咧,有典故的啦!是因為有座山叫鵝嶺,以此作為惠州的象徵。

傳說有一位仙人騎著木鵝從北方飛來,看見惠州山清水秀,便降落西湖中不願離去,木鵝化作一座山嶺卧於湖畔,因此,惠州城得名「鵝城」。從這個傳說,可以想見惠州風光之美,與惠州人之自豪。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