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倒騎驢的寓意
㈠ 張果老倒騎驢不見畜生的臉是什麼意思
版本很多,這是一個:
張果老,本名張果,史傳生於南北朝後期,仙逝於唐開元年間,《唐書》里有記載。他少時家貧,赴濉溪拜師學習釀酒。在學釀過程中,大病一場,病癒還願,在龍脊山的大方寺出家。因偷食寺內老僧的仙參而成仙,驢喝了參湯則成了「神驢」。怕老僧追趕,張果老索性倒騎毛驢望後而逃,從此游遍四海成為八仙之一。
還有一個版本:
張果老沒有別的能耐,只能騎一頭驢子,但從他倒騎驢中可以看出其平和的心態。那就是張果老看到的都是不及自己快的,以此調節自己的心態,比如說有的人連驢子都騎不上,只有走路而已。如果說正著騎,那麼看到的都是比自己快的人,心中就會自嘆不如,當然也就不會有平和的心態。
還有人說,張果老倒騎驢是不看畜生面。
㈡ 張果老為什麼倒騎驢
教育世人不要光看前面的花花世界有時後面的也很精彩。做什麼事不要只想當下,要往長久考慮。
張果老是唐朝(618-907年)人,本名張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相傳他久隱山西中條山。往來晉汾間。唐武則天時已數百歲。則天曾遣使,欲召見之,即佯死。後人復見其居恆州山中。
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萬里。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藏於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師,演出種種法術,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以後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中條山去。因為他經常手中拿著竹子做的一種說唱用具,所以後世人們就把他看作是"道情"(中國的一種傳統說唱藝術)的祖師,相傳於北宋時期聚仙會時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列入八仙。
(2)張果老倒騎驢的寓意擴展閱讀:
1、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一,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張果老(張果),本為甘肅兩當的道人,他姓張名果,號通玄先生,受武則天和玄宗徵召,御賜邢州五峰山(今邢台張果老山)。
2、張果老神話,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生平又見於《大唐新語》卷10,《新唐書·張果傳》基本取材於此。盛行於唐代,拓展和完善於宋元。大約生活在七世紀至八世紀中期,生平不詳。他著有《神仙得道靈葯經》、《丹砂訣》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等。
㈢ 為什麼張果老在「八仙過海」時倒騎驢
其實張果老倒騎驢最初應該是從人物形象上塑造來考慮的
八仙最初的含義
是體現社會各階層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皆可修道成仙的理念
例如荷仙姑代表女性 曹國舅代表貴族 鐵拐李代表賤民
而張果老代表的是老人
最初的創作者可能經過了仔細的生活觀察
首先老人通常腿腳不便
出行時常騎毛驢代步
其次舊時實際生活中的老人時常會倒騎毛驢
因為這是老人的生活經驗的總結
由於老人靈活性不高
所以出於慣性很難在驢被上坐穩
而倒騎的好處在於
如果由於慣性前傾
老人可以用手撐一把
如果由於慣性後仰
那就可以直接躺驢的頸背上了
反之因為後仰可能就要摔下驢子了
所以張果老倒騎驢的形象是作者經過細致的生活觀察而產生的
通過抓住老人倒騎驢的顯著特點
使得這個仙家老者的形象普遍被接受並流傳直今
為了敷衍這個典故,民間有個故事:
傳說張果老是隱居在中條山的一個道士,常騎毛驢出遊,日行數萬里。休息時,他將毛驢折起,藏於箱中,騎驢時再用水噴之,復又變成毛驢。據說八仙中的韓湘子是個玩仙,有一次他到黃山,被黃山的奇異美景所吸引,樂而忘歸,在黃山住了下來。一年一度的八仙聚會日子到了,七仙到齊,惟獨不見韓湘子。張果老掐指一算,就知道韓湘子在黃山,於是駕仙驢找到了韓湘子,硬逼他回仙界。張果老騎驢前面走,韓湘子跟在後面。張果老也戀黃山景色,又怕韓湘子溜掉,於是,乾脆磨轉身腰,倒騎驢子,相傳倒騎驢子就是從那時開始的。
還有一個敷衍的故事是這樣的:
古時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魯班;他用一夜時間,在趙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橋。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被當地百姓很快傳向四面八方,而且越傳越遠,一直傳到了天上,被仙人張果老聽說了、好奇的張果老不相信魯班有如此大的本領,他就騎上毛驢直奔趙州郊河而來,想看個究竟。半路上,張果老又碰見柴王爺推車、趙匡胤拉車,於是,邀他二人同去趙州。
三人來到趙州郊河畔,仔細一看,心中不由的暗暗驚嘆,你看哪,趙州猶如蒼龍飛架,新月出雲,又似長虹飲澗,玉環半沉,太妙了。三人贊嘆道:「魯班造橋果然名不虛傳,真是天下奇工啊!」
這時,好動心計的張果老,拍了一下柴王爺的肩膀,悄悄地說:「咱們這次來不能白跑一趟,應該考驗、考驗魯班,不讓他由此產生驕傲情緒」。
柴王爺和趙匡胤一聽,非常贊同,連聲說:「好主意,好注意!」說話之間,魯班前三位仙人迎面而來,連忙招呼道:「歡迎三位貴客光臨!多多指教!」
張果老問道:「魯班先生,聽說你造的這座橋不錯,而名揚天下,能讓我騎上毛驢過一趟嗎?」
魯班聽了,毫不在意地說;「自從這座橋建成以後,千軍萬馬都過得去,你這小小的毛驢不在話下。」
張果老接著說:「如果,我騎毛驢能平安走一進,我從
此以後倒騎毛驢。」再說「如果,你建的大橋經不住我走一趟,請你遠走高飛,不要在此逞能,體稱天下匠師。」
魯班苦笑著說:『好吧,答應你的條件。」於是,揚揚手讓張果老過橋。
這時,柴王爺和趙匡胤也拍著胸脯問道:「你看我們倆個呢?」
魯班用目光掃了他二人一眼,滿不在乎地說:「大車小輛從早到晚在橋上過,就憑你們這輛破獨輪車,還能把大橋軋壞?太可笑了!」於是又讓二位過橋。
三位仙人見魯班如此傲氣,很不是滋味,心想:「好你個魯班,竟如此目中無人,今天考驗你,是考對了,非讓你嘗一嘗我們三位的厲害不可。」
眨眼間,三人走上橋,張果老轉身一施法術,聚來星辰日月,順手裝進身上的褡褳里。柴王爺和趙匡胤施用法術聚來了五嶽名山,輕輕地放在了獨輪車上。由於載重猛增,小毛驢被壓的呼呼呼味直端粗氣,小車被壓的吱嚀吱嚀直響。三人還沒有走上橋頂,大橋就經受不住了,開始搖晃起來,魯班一看,情況不妙!急忙跳下河去,舉起一隻手,用盡全身力氣托住橋身,大橋才轉危為安紋絲不動了。
三人平安地走過趙州橋,張果老過橋後,向魯班當面認輸,從此以後倒騎毛驢。
另有一個故事為:
張果老原先在朝為官,攢了不少銀錢。後來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頭,落人笑話,便辭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營子邊兒齊,老遠看見一個姑娘,苗條條的,在地里揀棉花。就跟人家搭起腔來:
「誰家的地,哪個種的花?哪家的姑娘揀棉花?」
姑娘聽有人問話,答道:「張家的地,我媽種的花。張家的姑娘來摘花!」
張果老又說:「你摘花,為的啥?不怕花殼把手扎?」
姑娘說:「摘棉花,為紡紗。莊稼人的手不怕扎!」
張果老見這姑娘怪大方,就越說越難聽了,他說:
「黃花女,傻丫頭,
聽話不會聽來由,
看你才貌怪出眾,
有心把你來搭救,
只有你肯順從我,
榮華富貴有享頭。
丫環使女由你用,
一輩子不把棉花揪!」
那姑娘也不是好惹的,馬上放了一串連珠炮:
「花花頭,不知羞,
說話不怕風吹口。
榮華富貴你去享,
張家小女不在乎。
我父名叫張果老,
也在做官受奉祿。
我娘本是李氏女,
並沒見她享點福。」
張果老一聽,失格,姑娘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他一時恨不得往地縫里鑽,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趕緊轉身到深山修煉去了。後來他改邪歸正,得道成了仙。張果老雖沒回老家,可自己做錯的那事總擱在心上。他感到沒臉見人,從那兒起,騎毛驢就脊樑朝前。
其實張果老本來只是一個文學人物
這些故事大都是講故事的人為了當時的環境敷衍、編造出來的
有的甚至可能是張冠李戴,
比如故事2、故事3就有明顯的編造痕跡。
一般認為故事一比較符合文學原貌。
㈣ 八仙中張果老為什麼倒騎驢
八仙最初的含義 是體現社會各階層不論男女老少富貴貧賤皆可修道成仙的理念 例如荷仙姑代表女性 曹國舅代表貴族 鐵拐李代表賤民 而張果老代表的是老人 最初的創作者可能經過了仔細的生活觀察 首先老人通常腿腳不便 出行時常騎毛驢代步 其次舊時實際生活中的老人時常會倒騎毛驢 因為這是老人的生活經驗的總結 由於老人靈活性不高 所以出於慣性很難在驢被上坐穩 而倒騎的好處在於 如果由於慣性前傾 老人可以用手撐一把 如果由於慣性後仰 那就可以直接躺驢的頸背上了 反之因為後仰可能就要摔下驢子了 所以張果老倒騎驢的形象是作者經過細致的生活觀察而產生的 通過抓住老人倒騎驢的顯著特點使得這個仙家老者的形象普遍被接受並流傳直今
㈤ 張果老倒騎驢是怎麼回事呢快點回答。。。
龍脊山自然風景區坐落在濉溪縣東北的新蔡鎮,新蔡鎮王莊北,有三山錯落懷抱小山,民謠「三山夾一山,不出皇帝出神仙」。張果老即出生於此。張果老,本名張果,史傳生於南北朝後期,仙逝於唐開元年間,《唐書》里有記載。他少時家貧,赴濉溪拜師學習釀酒。在學釀過程中,大病一場,病癒還願,在龍脊山的大方寺出家。因偷食寺內老僧的仙參而成仙,驢喝了參湯則成了「神驢」。怕老僧追趕,張果老索性倒騎毛驢望後而逃,從此游遍四海成為八仙之一。現龍脊山自然風景區內有當地政府在2002年建立的「張果老倒騎驢」石雕。龍脊山的大方寺始建於東漢末年,是一座類似於平房的佛寺,相傳自佛教傳入中國,就建了這座寺廟。 古時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魯班;他用一夜時間,在趙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橋。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被當地百姓很快傳向四面八方,而且越傳越遠,一直傳到了天上,被仙人張果老聽說了、好奇的張果老不相信魯班有如此大的本領,他就騎上毛驢直奔趙州郊河而來,想看個究竟。半路上,張果老又碰見柴王爺推車、趙匡胤拉車,於是,邀他二人同去趙州。 三人來到趙州郊河畔,仔細一看,心中不由的暗暗驚嘆,你看哪,趙州猶如蒼龍飛架,新月出雲,又似長虹飲澗,玉環半沉,太妙了。三人贊嘆道:「魯班造橋果然名不虛傳,真是天下奇工啊!」 這時,好動心計的張果老,拍了一下柴王爺的肩膀,悄悄地說:「咱們這次來不能白跑一趟,應該考驗、考驗魯班,不讓他由此產生驕傲情緒」。 張果老問道:「魯班先生,聽說你造的這座橋不錯,而名揚天下,能讓我騎上毛驢過一趟嗎?」 魯班聽了,毫不在意地說;「自從這座橋建成以後,千軍萬馬都過得去,你這小小的毛驢不在話下。」 張果老接著說:「如果,我騎毛驢能平安走一進,我從 此以後倒騎毛驢。」再說「如果,你建的大橋經不住我走一趟,請你遠走高飛,不要在此逞能,體稱天下匠師。」 魯班苦笑著說:『好吧,答應你的條件。」於是,揚揚手讓張果老過橋。 這時,柴王爺和趙匡胤也拍著胸脯問道:「你看我們倆個呢?」 魯班用目光掃了他二人一眼,滿不在乎地說:「大車小輛從早到晚在橋上過,就憑你們這輛破獨輪車,還能把大橋軋壞?太可笑了!」於是又讓二位過橋。 三位仙人見魯班如此傲氣,很不是滋味,心想:「好你個魯班,竟如此目中無人,今天考驗你,是考對了,非讓你嘗一嘗我們三位的厲害不可。」 眨眼間,三人走上橋,張果老轉身一施法術,聚來星辰日月,順手裝進身上的褡褳里。柴王爺和趙匡胤施用法術聚來了五嶽名山,輕輕地放在了獨輪車上。由於載重猛增,小毛驢被壓的呼呼呼味直端粗氣,小車被壓的吱嚀吱嚀直響。三人還沒有走上橋頂,大橋就經受不住了,開始搖晃起來,魯班一看,情況不妙!急忙跳下河去,舉起一隻手,用盡全身力氣托住橋身,大橋才轉危為安紋絲不動了。 三人平安地走過趙州橋,張果老過橋後,向魯班當面認輸,從此以後倒騎毛驢。
㈥ 張果老為何倒騎驢
張果老原先在朝為官,攢了不少銀錢。後來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頭,落人笑話,便辭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營子邊兒齊,老遠看見一個姑娘,苗條條的,在地里揀棉花。就跟人家搭起腔來:
「誰家的地,哪個種的花?哪家的姑娘揀棉花?」
姑娘聽有人問話,答道:「張家的地,我媽種的花。張家的姑娘來摘花!」
張果老又說:「你摘花,為的啥?不怕花殼把手扎?」
姑娘說:「摘棉花,為紡紗。莊稼人的手不怕扎!」
張果老見這姑娘怪大方,就越說越難聽了,他說:
「黃花女,傻丫頭,
聽話不會聽來由,
看你才貌怪出眾,
有心把你來搭救,
只有你肯順從我,
榮華富貴有享頭。
丫環使女由你用,
一輩子不把棉花揪!」
那姑娘也不是好惹的,馬上放了一串連珠炮:
「花花頭,不知羞,
說話不怕風吹口。
榮華富貴你去享,
張家小女不在乎。
我父名叫張果老,
也在做官受奉祿。
我娘本是李氏女,
並沒見她享點福。」
張果老一聽,失格,姑娘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他一時恨不得往地縫里鑽,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趕緊轉身到深山修煉去了。後來他改邪歸正,得道成了仙。張果老雖沒回老家,可自己做錯的那事總擱在心上。他感到沒臉見人,從那兒起,騎毛驢就脊樑朝前。
㈦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為什麼倒騎驢
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一。據張果老自稱,他是帝堯時代的侍中,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歲。而且還曾被中國第一女皇武則天以及唐玄宗多次召見,卻都被張果老以假死給避了過去。
而關於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也有差異。第一種傳說是:傳說張果老原先在朝為官,攢了不少銀錢。後來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頭,落人笑話,便辭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營子邊兒齊,老遠看見一個姑娘,苗條條的在地里撿棉花。就跟人家搭起腔來調戲姑娘,被姑娘搶白後,知道姑娘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時恨不得往地縫里鑽,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趕緊轉身到深山修煉去了。後來他改邪歸正,得道成了仙。張果老雖沒回老家,可自己做錯的那事總擱在心上。他感到沒臉見人,從那兒起,騎毛驢就脊樑朝前。
河北有首民歌小放牛,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歌詞大意是:趙州橋來什麼人修?玉石欄桿什麼人留?什麼人騎驢橋上過?什麼人推車軋了一道溝?趙州橋是魯班爺修,玉石欄桿聖人留。張果老騎驢橋上過,柴王爺推車軋了一道溝。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魯班,一夜之間,在趙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橋。仙人張果老聽說後,便騎上毛驢前來觀看,路上遇到柴王爺推車,趙匡胤拉車,於是三人一同來到郊河畔觀橋。看過趙州橋後,三人無不暗暗驚嘆魯班的精湛技藝。為考驗魯班,張果老與魯班打賭,如果他們三位能順利過橋,而橋不倒,從此便倒騎毛驢。三人走上橋時,張果老轉身施法,聚來日月星辰,裝入身上的褡褳里,柴王爺和趙匡胤也運用法術聚來了五嶽名山,悄悄放在了獨輪車上,由於載重猛增,三人還沒有走上橋頂,大橋就經受不住,開始搖晃起來。魯班見狀,急忙跳下河去,舉起一隻手,用盡全力托住橋身,大橋才轉危為安。張果老當面認輸,從此開始倒騎毛驢。而橋面上也留下了車輪印和毛驢的蹄印,以及柴王爺滑倒後留下的膝蓋印。在橋的拱頂東側底面,魯班用力托橋身時,還留下一隻大手印。
㈧ 張果老倒騎驢有什麼用意
果老騎驢張果老原來叫張果,之所以被人在姓名後加上一個「老」字,是因為他活得太長久了,歲數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大。
只知道,當初唐玄宗招張果老進宮時,對他倍加禮敬。張果老呢,也自稱自己「堯時丙子年生」,曾做過堯的侍中。唐玄宗問起他歷朝歷代人物事件,張果老沒有不知道的。
當時,宮中有個叫葉靜能的道士也很見多識廣,自已吹噓說天上、地下全都知道,因此在玄宗面前也十分得寵。有一次,唐玄宗就問他,張果老是什麼人。葉靜能回答說:「臣下知道,但是不敢說出來,如果說出臣下就會馬上死的,所以不敢說。如果陛下能免冠跣足救我,我才能活過來。」唐玄宗答應了他的要求,葉靜能就說:「張果老是天地還處在混沌時的白蝙蝠精變的,他的年紀比泰山還要大了。」
可是沒等他說完,他就七竅流血而亡。唐玄宗事先答應了葉靜能,就只得免冠跣足求張果老救活葉靜能。
張果老說,葉道士泄露天機,這是他應得的懲罰。經過唐玄宗再三請求,張果老才對著葉靜能噴出一口法水,這才使他死而復生。
唐玄宗見到張果老有些老態龍鍾。就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
張果老說:「我歲數太大,但是我的心力無限。如果我把這些稀疏的頭發拔去,不一會兒就可以長出新的來!」於是張果老就把他那些稀疏的鬢發拔去了,還敲掉了那些快要爛掉的牙齒。玄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張果老去休息。
一會兒,張果老回到殿上時,他已容顏一新,青鬢皓齒,像個朝氣蓬勃的青年。在場的達官貴人們都爭相拜偈,向他請教返老還童的秘訣,但都被他拒絕了。
張果老有一次,唐玄宗去打獵,捕獲一頭大鹿,這鹿與尋常的鹿相比,很有些不同。正當廚師要開刀宰鹿時,張果老看見了,他連忙阻止說:「這是一頭仙鹿,已經有一千多歲了。當初漢武帝外出狩獵時,我曾跟著他一起去,漢武帝那時也捕獲了此鹿,但是後來把它放生了。這次,我們還是把它放生吧。」
可是玄宗卻說:「天下這么大,鹿多的是,而且年代已經過了這么久了,你怎麼知道它就是你說的那頭鹿呢?」
張果老說:「當初漢武帝放生的時候,用一塊銅牌綁在它的左角上做了個標志,你們要是不信的話,就可以派人查查看。」
於是玄宗忙命人去檢查。發現果然有一個二寸大小的銅牌,只是字跡已經模糊不清了。
玄宗又問:「漢武帝狩獵是哪年呢?到現在已經有多少年了呀?」張果老張果老說:「至今有八百五十二年了。」唐玄宗就命史官去核對,果然准確無誤。
一天,張果老正在洞府中和兩個散仙下棋,忽然接到王母娘娘的請柬,讓他去瑤池赴蟠桃會。他就匆匆下完了這盤棋,倒騎上他的小毛驢上路了。
可是,當他騎著神驢,正在趕路的時候,忽然聞到一股奇香從人間傳上來。他抽動了兩下鼻子,就想下去看看,可是時間又不早了,只好又催驢繼續前行。這時,又是一陣微風吹來,又傳一股濃香,他又抽動了兩下鼻子,奇怪的是驢子也不走了。不知為什麼,張果老一聞到這股誘人的異香,就感到肚子十分飢餓,連去瑤池的興趣也沒了。他躊躇了一會兒,終於下了決心,撥轉驢頭,按下雲頭,變做普通的白鬍子老頭,順著香味,來到鎮江酒海街的一家小酒店的門前。
這個小酒店是個夫妻店。這天,兩口子正在發愁:原來,明天是中秋節,前幾天妻子上街買了一包硝,想明天去娘家時,帶給父親做鞭炮用。可是沒想到三天前,這包硝竟被丈夫當鹽腌了豬蹄了。直到今天早上,妻子找硝時才發現。
兩口子揭開鍋一看,這四個豬蹄膀不但腌得板扎,而且肉色紅潤鮮艷,比用鹽腌的還要好。可是他們卻不知該怎麼辦才好?吃吧,怕有毒,丟吧,又很捨不得。
「這樣吧,我們用清水泡泡,洗掉那些硝。然後再用旺火多煮會兒,拔拔毒,留著咱們自己吃吧。「妻子說完,就打來了水。
兩個人把蹄膀泡了又泡,洗了又洗,又加了蔥、姜、花椒、大料等,再次蓋起鍋子煮了起來。等到開鍋時,屋子裡就彌漫著一股特別的香味。兩口子正在納悶,忽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他們這才想起,早就過了開店門的時間了,他們還沒有開門。於是,當丈夫的便急忙走去開了店門。
「呵呵,真香呀!」兩個常來的顧客一進門就抽動鼻子大聲叫起來,「怪不得你們不開門呢,原來你們在吃好東西那!」
店門一打開後,香味一下就飄到街上,左鄰右舍一聞到這股異香,也都紛紛跑來看過究竟。這下,妻子邊從鍋里撈出豬蹄膀,向眾人解釋道:「這蹄膀錯放了硝,不知能不能吃?也不知道怎麼會這么香。」
正在這時,張果老變化成一位白鬍子老頭走進店來。他分開眾人,一把搶過那盛著蹄膀的盤子,嘴裡大聲說道:「不管要多少錢,我全都要了。」
「這是硝肉,不能吃,吃了會出人命的。」妻子見張果老搶盤子,就著急地說。
張果老也不聽她的勸說,一手掏出一錠銀子來,另一隻手早已抓起蹄膀吃起來了。邊吃邊說:「我是聞到這奇異的香味特地趕來的,隨你說什麼,我是非吃不可!」
夫婦兩人見張果老絲毫不理會他倆的勸說,只好又給他拿來姜絲、香醋等調料,讓張果老醮著調料吃。張果老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豬蹄,一邊贊不絕口。一下就吃了三個蹄膀才停下來。這下,張果老吃飽了,就走出了店門,他哈哈大笑,倒騎著毛驢,一路唱著歌走了。人們見他倒騎著驢,才知道這老頭就是張果老。
張果老吃飽了硝肉後,就沒有時間去參加蟠桃會了。其實,此時,他對王母娘娘的蟠桃會已經沒有一點興致了,於是就打道回了自己的洞府。
張果老走後,夫妻倆和眾鄰人一起品嘗那剩餘的那隻蹄膀,都感覺從來沒有吃過這么好的東西。從此以後,他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做起硝肉來。每天都是顧客盈門,生意格外興隆。這樣,越傳越開,這夫妻店的硝肉就很快出了名。
後來,人們嫌「硝肉」名字不雅,就改成了「餚肉」。三百多年過去了,鎮江的餚肉越做越美,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到如今,「鎮江餚肉」已成為江蘇的名食。
再說,張果老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行萬里。每當他休息的時候,就將那隻毛驢,像折疊紙那樣折疊起來,裝進箱子里。需要用的時候,只要對著它噴出一口水,就還原成了毛驢。張果老的毛驢非同尋常,他騎毛驢的方法也很特別,是倒著騎。關於他的倒騎毛驢,還有一首打油詩揭示了其中奧妙: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張果老倒騎毛驢的形象,意在警示世人,人要時時回頭看已經發生過的事,以便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少犯錯誤。
㈨ 張果老倒騎驢過橋的故事
張果老原先在朝為官,攢了不少銀錢。後來他嫌做官不太容易,怕做不到頭,落人笑話,便辭官回老家。走啊走,走到老家的營子邊兒齊,老遠看見一個姑娘,苗條條的,在地里揀棉花。就跟人家搭起腔來:
「誰家的地,哪個種的花?哪家的姑娘揀棉花?」
姑娘聽有人問話,答道:「張家的地,我媽種的花。張家的姑娘來摘花!」
張果老又說:「你摘花,為的啥?不怕花殼把手扎?」
姑娘說:「摘棉花,為紡紗。莊稼人的手不怕扎!」
張果老見這姑娘怪大方,就越說越難聽了,他說:
「黃花女,傻丫頭,
聽話不會聽來由,
看你才貌怪出眾,
有心把你來搭救,
只有你肯順從我,
榮華富貴有享頭。
丫環使女由你用,
一輩子不把棉花揪!」
那姑娘也不是好惹的,馬上放了一串連珠炮:
「花花頭,不知羞,
說話不怕風吹口。
榮華富貴你去享,
張家小女不在乎。
我父名叫張果老,
也在做官受奉祿。
我娘本是李氏女,
並沒見她享點福。」
張果老一聽,失格,姑娘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他一時恨不得往地縫里鑽,也不好意思回家了,趕緊轉身到深山修煉去了。後來他改邪歸正,得道成了仙。張果老雖沒回老家,可自己做錯的那事總擱在心上。他感到沒臉見人,從那兒起,騎毛驢就脊樑朝前。
㈩ 張果老倒騎驢的故事
據說張果老平時倒騎一頭白毛驢,能日行萬里。他的毛驢一不吃草料,二不飲水。到夜晚拍一下驢頭,那咻咻喘氣的驢子就倒在地上變成一張紙驢,張果老將其折疊起來收好。第二天起來,掏出紙驢輕輕吹口氣,一頭活生生的驢子又站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