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古代羊寓意

古代羊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3-12 04:04:28

⑴ 在東西方神話里「羊」都有著怎樣的寓意

羊是代表「吉祥」的瑞獸,也是家庭財富的象徵。

1、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羊,祥也。」由於「羊」「祥」同義,「吉羊」即「吉祥」,所以那時人們習慣將「大吉羊」的吉語刻鑄在器物上,配以羊紋圖像,以求生活吉祥、事事如意。

當時人們不僅生活中為求吉祥,會在日常使用的銅器上鑄刻「吉羊」銘文和羊形圖案,死後為求安詳,也會在建造墳墓時,將羊頭圖像安置在門額中央,如河南洛陽燒溝漢壁畫墓的墓門就塑有正視的羊頭,一雙大角左右下卷,構圖規整;羊頭下側繪神虎食女魃壁畫,用以求安詳和驅邪祟。

2、古代家庭越富裕,自然畜養的家畜家禽也就越多。漢代人事死如事生,為模擬生時家中畜養的羊,就在墓葬里隨葬陶塑的羊模型。這種肖形的陶羊,在西漢和東漢時的墳墓中都有出土,一般人的墓里放置的數量不多。

但是在皇帝陵墓的從葬坑中,放置有成群的陶羊,如西漢景帝的陵墓——陽陵的一些從葬坑已經發掘,可以看到成群的陶羊,從形貌可以分出綿羊和山羊,而且各有雌雄之分,造型真實生動。有些漢魏時期的墓葬,不放置陶羊而是在壁畫中繪出牧羊的畫面,同樣是顯示墓主人擁有財富的象徵。

甘肅地區的魏晉時期磚墓中,就常繪有牧羊的圖像,因為都是畫在一塊磚的磚面上,畫幅很小,所以線條簡練,別具情趣,富有地域特色。

⑵ 中國古代四隻羊有什麼寓意

地支四個未土,未為羊,四方土局,八字燥而偏枯,喜金涵水潤,濕土培之,濕土用辰,不宜用丑,蓋因丑未沖刑故爾。

⑶ "羊"在古代有什麼意義

歷史淵源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羊伴隨中華民族步入文明,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漢字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使用最廣泛的文字之一。漢字的起源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文明緊密相關,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載體,漢字中隱含著極為豐富的信息,是記錄、反映、揭示中華民族上古文化發展過程最為有力的「原始記錄」。我國早期的文字猶如古文化的化石,記載著古文化和古人的觀念。漢字就像一副標本,傳承著中國的古代文化,羊文化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
漢代許慎釋"羊"字說:"美,甘也。從羊從大。"明末清初屈大均套用許慎的模式,在《廣東新語》中說:"東南少羊而多魚,邊海之民有不知羊味者,西北多羊而少魚,其民亦然。二者少而得兼,故字以'魚'、'羊'為'鮮'。"
"羊"、"祥"通假。西漢大儒董仲舒有雲:"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漢書·南越志》記:"尉佗之時,有五色羊,以為瑞。"[5]
舊時漢族民間有"送羊"的歲時風俗,"六月六日陰,牛羊貴如金。"又以為屬馬、狗、鼠者忌羊日,屬羊者忌鼠、牛、馬、狗日。
哈薩克、蒙古、塔吉克等民族流行"叼羊"的馬上游戲。在喜慶的日子裡,人們在幾百米外放一隻羊,騎手們分成幾隊准備搶奪
錫伯族民間有"搶羊骨頭"的婚俗,然後讓他們任選一杯,喝到酒的為大吉,接著要連飲三杯。之後,雙方兄弟姐妹搶羊骨頭。家庭和睦興旺。
新疆哈薩克放流行"羊頭敬客"的交際風俗。新友到來,吃飯時,宰羊招待。
廣州號稱羊城,源於美好的傳說:周夷王時,五個仙人騎著口銜六串谷穗的五隻羊降臨楚庭(廣州古名),將谷穗贈給人們,祝這里永無飢荒。仙人言畢隱去,羊化為石.如今,廣州市越秀山公園有五羊冊,其上矗立著一座高11米的石雕,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城市雕塑——五羊雕塑。
在明朝,民間就有這樣一個說法:「牛吃草,如澆;羊吃草,如燒」。意即牛吃了草,草還可以長起來,而羊吃草會把草根毀掉。
養生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人類文明發生的關鍵是發明植物的種植和動物的喂養。人類倘若不會種植植物和飼養動物,將永遠處於漁獵採集的原始階段,文明也就無從產生。從攫取性的漁獵生產過渡到生產性的農牧業生產,是人類社會的一次大革命。這次大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的變化,居住方式也開始由游徒過渡到定居,從而逐步告別從動物界遺留下來的本能的生產活動和居住方式。
「五羊銜谷」的神話相傳發生在我國開始進入文明社會不久,畜牧業已很發達的周朝。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離不開物質基礎,在我國首先是畜牧業發展,羊最早被馴化,從而解決了先民們飢餓和美餐問題。從吃魚到吃羊,是中華飲食文明進步的物質表現。因此,羊對炎黃祖先的活動、生活最重要。從漁獵時代的野生動物作為食物的主要來源,到懂得收養有了獵物的累積進入畜牧時期,食物有了積蓄。「畜」就是食物積「蓄」的開始,五畜成為養生食物的主食,其中以羊為主,因此「羊」就成了「養」生之「食」,「食」「羊」就構成「養」;「善」(古與膳相通)是口中有羊,「用膳」就是吃羊飽肚子,從「月」表明當時是以肉食為主食。
美德
羊天生麗質,象徵純潔珍貴。在中國,美的本義和審美意識,都是從吃起源的。「美」字所包含的最初的美意識,即味覺審美意識,是人類其它審美的先河。對味覺審美的崇拜,是人類審美活動的源泉。
「美」字起源另一說法是源於古人勞動或喜慶時,頭戴羊角載歌載舞之人。
善 在古人的觀念里,羊是美善的象徵。《詩經》中有一手首篇名為「羔羊」的詩,用羔羊比喻品德高尚的卿大夫。《說文》有「美與善同義」之說。
群 合群,是羊的一個重要特性。《詩經》有「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說文》徐鉉註:「羊性好群。」由此產生「群眾」,體現了中華民族注重群體的特徵。[6]
孝 羔羊似乎懂得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所以吃奶時是跪著的。羔羊的跪乳被人們賦予了「至孝」和「知禮」的意義。《春秋繁露》雲:「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法 古時「法」字為「灋」。據《說文》解釋:「平之如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意思是說,法要像一碗水端平似的,所以從「水」;「廌」是古代中傳說的一種獨角神羊,即獬豸,其性忠厚,見人斗,則以其角去觸那理虧的一方,因此右半邊用「廌」和「去」兩字。傳說中的獬豸是公平、公證執法和避除邪惡的象徵。
義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合乎正義或公益的舉動為「義」。羊給人美善的感受,羊為人們的生活或祭祀而犧牲,獬豸神羊公證執法,因此羊是有「義」之物。
樂 被稱為「八音之首」的羯鼓,是用羊皮為材料。原始人在勞動之餘,喜歡戴上羊角,邊歌邊舞。
「五音十二律」是我國早期的音樂系統理論。五音是依據牛、羊、雞、豬和馬「五畜」發出的聲音表示五聲音階,其中羊叫的聲音為「商」。
和 羊秉性溫和;合群要和;樂是「天地之和」。羊的意蘊:善良隨和,吉祥如意。「和」即不偏不倚、不過無不及,古人稱為大德。
吉祥如意
「羊」在古代與「祥」相通,「祥」也可寫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徵。古人年初在門上懸羊頭,交往中送羊,以羊作聘禮,都是取其吉祥之意。
傳說中羚羊晚上睡覺的時候,跟普通的牲口野獸不同,它會尋找一棵樹,看準了位置就奮力一跳,用它的角掛在樹杈上,這樣可以保證整個身體是懸空的,別的野獸夠不著它。
關於羚羊掛角的出處,最早見於《埤雅·釋獸》:羚羊夜眠以角懸樹,足不著地,不留痕跡,以防敵患。
宋·嚴宇《滄浪詩話·詩辨》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他還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來形容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空靈玄遠的詩境。
又:《景德傳燈錄》卷十六載義存禪師示眾語謂:「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你向什麼處捫摸?」
再:《景德傳燈錄》卷十七載道膺禪師示眾語謂:「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跡,氣亦不識。」
後人們將其理解為禪宗用語,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語」。

⑷ 古代詩詞中各種動物的寓意

LZ,您好。 古代詩詞中各種動物的寓意如下,自己整理的,僅供參考: 1、雙鯉:代指書信(因古人常將書信結成雙鯉形或將書信夾在鯉魚形的木板中寄出,故以雙鯉魚為書信的代稱。簡稱為雙鯉); 例:在漢代昭明文選里蔡邕所作的「飲馬長城窟行「裡面有段「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裡面的鯉魚就是指一個完整的信件。 2、魚:指信封袋(因為在古代裝信的容器是用木頭刻成); 3、雁:一指思鄉;二指送信的動物郵差(因為每年冬天雁子會往南飛,所以古代人會利用它來送信,只是後來因為准確度不好,所以後來改用飛鴿傳書),因此,後世就用[魚雁往返]來代稱書信往來。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用也就普遍了。如「雲中不見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鴻雁幾時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等。《漢書·蘇武傳》載,匈奴單子欺騙漢使,稱蘇武已死,而漢使者故意說天子打獵時射下一隻北方飛來的鴻燕,腳上拴著帛書,是蘇武寫的。單於只好放了蘇武。後來就用「鴻雁」、「雁書」、「雁足」、「魚雁」等指書信。 4、羊:寓吉祥。 例:《詩經•召南》中就有「文王之政,德如羔羊」的說法。「羊」字古同祥字,寓吉祥。三羊喻「三陽」。三陽,卦爻之初九、九二、九三,陽氣盛極而陰衰微也。寓意祛盡邪佞,吉祥好運接踵而來。因此,羊被視為吉祥的象徵。 5、鳳凰涅磐:寓意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 6、蝴蝶:寓意吉祥美好、甜蜜、愛情; 7、燕子:因結伴飛行而成為愛情的象徵; 8、鷓鴣:思念、懷舊、哀愁。 鷓鴣的鳴聲讓人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表達哀愁之情。及「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9、駿馬:比喻志向; 10、杜鵑鳥:凄涼、哀傷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靈魂化為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徵了。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像,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哀怨、凄涼或思歸的情思。 11、蟬:寓意品行高潔。 古人以為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駱賓王《在獄詠蟬》:「無人信高潔。」李商隱《蟬》:「本以高難飽」,「我亦舉家清」。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凄楚。」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12、寒蟬:悲涼。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如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 13、鴛鴦:指恩愛的夫婦。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唐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14、烏鴉:衰敗荒涼之兆。 按照迷信的說法,烏鴉是一種不祥的鳥,它經常出沒在墳頭等荒涼之處。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衰敗荒涼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李商隱《隋宮》:「於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馬致遠小令《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15、蟋蟀:寓意懷念徵人等。 蟋蟀作為被吟詠的對象,最早見於《詩經·豳風·七月》。它對蟋蟀的活動規律觀察得相當細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時古人已經覺得蟋蟀的鳴聲同織機的聲音相仿,時令又屆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紡織,准備冬衣以至懷念徵人等聯系了起來。蟋蟀被直接喚為「促織」,在古詩十九首中就出現過:「明月皎皎光,促織鳴東壁。」姜夔《齊天樂》:「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寫出了一位緬懷遠人的女性聞蟋蟀聲後的惆悵。 16、猿啼:出現在詩歌中常常象徵著一種悲傷的感情。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中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李端《送客賦得巴江夜猿》:「巴水天邊路,啼猿傷客情。」他們都藉助於猿啼表達這種傷感的情緒。 17、螟蛉:指代養子。 《詩·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贏負之。」蜾贏(一種蜂)捕螟蛉為食,並以產卵管刺入螟蛉體內,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後負之置於蜂巢內,作蜾贏幼蟲的食料。古人錯以為蜾贏養螟蛉為子,因把作為螟蛉養子的代稱。 18、比翼鳥:寓意思愛夫妻。 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相傳舊中國時宋康王奪了隨從官韓憑的妻子,囚禁了韓憑。韓自殺,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遊玩時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結果撐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遺書說是與韓憑合葬,康王卻把他們分葬兩處。不久,兩座墳上各生一棵梓樹,十天就長得很粗大,兩棵樹的根和枝交錯在一起,樹上有鴛鴦一對,相向悲鳴。白居易的《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19、鹿:喻帝位 《漢書·蒯通傳》:「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顏師古注引張晏曰:「以鹿喻帝位。」後來用逐鹿比喻群雄並起,爭奪天下。魏徵《述懷》:「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20、雞肋: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有多大價值,沒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見於《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21、執牛耳:寓意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古代諸侯訂立盟約,要每人嘗一點牲血,主盟的人親自割牛耳取血,故用「執牛耳」指盟主。後來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左傳·哀公十七年》:「諸侯盟,誰執牛耳?」後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黃宗羲《姜山啟彭山詩稿序》:「太倉之執牛耳,海內無不受其牢籠。」(太倉,人名) 22、精衛:寓意堅持。 古代神話。炎帝的女兒在東南海淹死,化為精衛鳥,每天銜西山的木石來填東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後來用精衛填海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23、雞口牛後 《戰國策·韓策》:「寧為雞口,無為牛後。」比喻寧願在局面小的地方當家作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4、青鳥:信使。 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青鳥,一隻選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李商隱詩雲:「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在此已成為傳書的信使。 25、釣鰲:寓意遠大的抱負。 傳說古渤海東面有五座大山隨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隻大鰲頂住,山才固定不動。友伯國有一巨人舉起腳來跨出沒幾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釣去只六隻鰲,因此,有兩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後以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李白《贈薛校書》:「未誇觀海作,空郁釣鰲心。」

⑸ 羊在古代文化里表示吉祥關好,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文化的發展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⑹ 羊的寓意是什麼急用

寓意:羊是代表「吉祥」的瑞獸,也是家庭財富的象徵。

1、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羊,祥也。」由於「羊」「祥」同義,「吉羊」即「吉祥」,所以那時人們習慣將「大吉羊」的吉語刻鑄在器物上,配以羊紋圖像,以求生活吉祥、事事如意。

當時人們不僅生活中為求吉祥,會在日常使用的銅器上鑄刻「吉羊」銘文和羊形圖案,死後為求安詳,也會在建造墳墓時,將羊頭圖像安置在門額中央,如河南洛陽燒溝漢壁畫墓的墓門就塑有正視的羊頭,一雙大角左右下卷,構圖規整;羊頭下側繪神虎食女魃壁畫,用以求安詳和驅邪祟。

2、古代家庭越富裕,自然畜養的家畜家禽也就越多。漢代人事死如事生,為模擬生時家中畜養的羊,就在墓葬里隨葬陶塑的羊模型。這種肖形的陶羊,在西漢和東漢時的墳墓中都有出土,一般人的墓里放置的數量不多。

但是在皇帝陵墓的從葬坑中,放置有成群的陶羊,如西漢景帝的陵墓——陽陵的一些從葬坑已經發掘,可以看到成群的陶羊,從形貌可以分出綿羊和山羊,而且各有雌雄之分,造型真實生動。有些漢魏時期的墓葬,不放置陶羊而是在壁畫中繪出牧羊的畫面,同樣是顯示墓主人擁有財富的象徵。

甘肅地區的魏晉時期磚墓中,就常繪有牧羊的圖像,因為都是畫在一塊磚的磚面上,畫幅很小,所以線條簡練,別具情趣,富有地域特色。

(6)古代羊寓意擴展閱讀:

羊一直是民間藝術喜用的題材之一,剪紙、泥塑都不乏成功的佳作,更以結合民間吉語「三陽開泰」而製作出變化多樣的三羊造型,流傳也最廣泛,是春節時人們裝飾居室常用的藝術品。

至遲在漢代,已經將十二時(十二辰)分別用世間禽獸(只有辰是用想像出的龍)形貌來表示。東漢王充在《論衡·物勢篇》里,清楚地記述了與十二時對應的獸,指明「未羊也」。在漢代流行的銅鏡背面的紋樣中,也常見十二時的圖像,都是寫實的獸形。

到南北朝時期,如山西太原北齊婁睿墓壁畫所繪十二時也還是寫實的獸形。但是到了隋代,十二時的圖像開始發生變化,隋墓中隨葬的十二時俑,被塑造成人體獸首的形貌,常是身穿袍服的人身坐姿,只是頭部塑成獸首。唐代墓中的十二時俑,沿襲著隋墓的傳統,也是袍服獸首的造型,但是從坐姿改成直立的姿態。

另外,中國傳統的農歷,以干支紀年,今年為乙未年,「未羊也」,是羊年,所以也應預示著將是一個吉祥的年份。

⑺ 羊的象徵意義

羊象徵的是溫和,和平,善良的性格,也是安泰、祥和的象徵。

拓展資料

一、「羊」是象形字,「象頭角足尾之形」(《說文》)。上古人過的是游牧生活,而羊長得壯,繁殖得多,被視為是吉祥之物。不過,「祥」字是後來才有的,「吉羊」即是後來的「吉祥」,《說文》解釋「羊,祥也」。古人以象形之法造出「羊」字,又因之大展其用。在《漢字大字典》中,以「羊」為部首的漢字竟達200多個,充分說明其對先民生活的巨大影響。

而且,在不知不覺中,羊的影響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人王之渙《出塞詩》中有這樣的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何謂羌笛?即古代羌族人吹的笛子。「羌」在甲骨文中,上部是一對羊角,下部是個人,表示「羌」人是以牧羊為生的民族。

二、羊是安泰、祥和的象徵。古語有「三羊開泰」之說。考「三羊開泰」本應作「三陽開泰」,最早出自《易經》。《易經》以十一月為復卦,一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是吉利之象徵。對「三陽開泰」的另一種解釋為:11月冬至日的白晝最短,其後則白晝漸長。

古人認為,此乃陰氣漸去而陽氣始生,所以稱冬至一陽生,12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因此,舊時常用「三陽開泰」作為新年起始的祝願之辭。而「羊」與「陽」同音,久之便訛為「三羊開泰」。而且,後人還附會出「三隻大角羊聚立於一處」之特定造型,成為婦孺皆知、喜愛的吉祥之物。

⑻ 羊在古漢語中的意思

羊 yáng 羊字族本字。羊字族漢字多有「馴順」之意。其中令人矚目的「美」字,從羊從大,「羊」指除帝王以外的全體人民。 「羊」、「祥」通假。 「羊」在古代與「陽」通用。因此「三陽開泰」也作「三羊開泰」。

⑼ 綿羊象徵著什麼

綿羊可象徵安泰。

古語有「三羊開泰」之說。考「三羊開泰」本應作「三陽開泰」,最早出自《易經》。《易經》以十一月為復卦,一陽生於下;十二月為臨卦,二陽生於下;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指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是吉利之象徵。

對「三陽開泰」的另一種解釋為:11月冬至日的白晝最短,其後則白晝漸長。古人以為此乃陰氣漸去而陽氣始生,所以稱冬至一陽生,12月二陽生,正月三陽開泰。因此,舊時常用作新年起始的祝願之辭。而「羊」與「陽」同音,久之便訛為「三羊開泰」。

後人附會出「三隻大角羊聚立於一處」之特定造型,成為婦孺皆知的吉亨之象。

(9)古代羊寓意擴展閱讀:

羊,即祥也。古代宮廷中小車多稱羊車,即取意吉祥。人們常說的「三羊開泰」為吉祥話之一。古人把羊與祥通用,大吉羊即為大吉祥。

用羊作裝飾的圖案中就有吉利、祥瑞的意義。羊,在中國民俗中「吉祥」多被寫作「吉羊」。羊,儒雅溫和,溫柔多情,自古便為與中國先民朝夕相處之夥伴,深受人們喜愛。

古代中國甲骨文中「美」字,即呈頭頂大角之羊形,是美好的象徵。明清時期,民間傳說曾把青陽、紅陽、白陽,分別代表過去、現在和將來。

民間喜用的「三陽開泰」是一種吉祥語,它表示大地回春,萬象更新的意義。也是興旺發達,諸事順遂的稱頌,圖案以三隻羊(諧音「陽」)在溫暖的陽光下吃草來象徵。

南國有一座城市,得五羊之吉。相傳,羊是給廣州帶來吉祥的五穀之神。《太平御覽》引晉裴淵《廣州記》,載有五羊傳說。

至清初,五羊故事仍為當地人所津津樂道,屈大均《廣州新語》記,古時南海有五仙人,各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分別騎著不同顏色的羊,他們來到廣州,將六齣的谷穗贈給人們,並祝願永無飢荒。

隨後,五仙人騰空而去,五羊化為石。五個仙人五隻羊,帶來五穀豐登的祝福。廣州稱羊城,簡稱穗,均源於五羊傳說。如今,市內的越秀山公園矗立著五羊石雕,為廣州城標。

⑽ 請問大家現代或古代四隻羊的寓意

羊就是代指吉祥也有寫成「吉羊」。至於四個是中國文化慣用數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