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宏圖的典故

宏圖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1 02:35:22

❶ 古代關於能說會道的故事

晉朝時,有一個叫謝尚的人,從小就很懂事.
謝尚八歲的時候,他父親謝鯤當上了太守.太守是地位很高的地方長官,權勢很大.因此,不少人都來奉承巴結謝尚的父親,家中的賓客來往不絕.
有一次,謝鯤領著謝尚去會見客人.客人們見這個小孩長的很聰明可愛,就向他提出一個個問題來考他.小謝尚對答如流,誰也難不倒他,客人們不住嘴地稱贊他.
謝尚對人們的贊揚心理有數.他知道有些人是出於真心;有些人是出於應酬場面,隨聲附和;而更多人則是為了向父親討好,而過高地贊揚自己.
謝尚很看不慣庸俗地吹捧他的人,就想找個機會反駁這些人一下.
正巧,有一次,謝尚家舉行宴會,賓客滿座.有個客人看到謝尚在座,對謝鯤獻殷勤說:「到底是有其父必其子.咱們太守有謀略,公子也年少聰明.謝公子真是一座之中的顏回啊!」
顏回是古代有名的聰明少年,是孔夫子最得意的學生.謝尚覺得自己比不上顏回,那個人的誇獎也太過分了.於是,立即站起來反駁他說:「滿座上的人,沒有一個比的上孔夫子的,哪裡來的顏回?」
言外之意是,顏回那樣賢能的人,是孔夫子教育出來的.現在,你們這幫成年人中沒有一個向孔夫子那樣有學問,怎麼能培養出向顏回那樣有學識的學生來呢?
謝道韞
謝道韞身出名門,系東晉安西將軍謝奕之女.王謝世家,在魏晉南北朝那是響當當的字型大小.即使在門閥林立的東晉,王謝兩門也自視極高,婚嫁除了入宮攀龍附鳳以外,都只在兩族之內進行.他們兩家在晉朝消亡之後仍是風光不減,直到梁武帝時大梟雄侯景向兩族求婚被拒絕遂視此為平生恨事,最後造反時順便將王謝兩族徹底誅絕.王謝的數代風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劉禹錫的一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讓後人懷詠.
謝道韞還是個小MM的時候就相當了得.一次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何句最佳?」,謝道韞答道,」詩經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雲,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謝安大贊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這一贊,謝安何等樣人,不說他在淝水之戰中的鎮定氣度,也不說他權謀機變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歸隱的澹泊心態,只說後世的詩仙李太白向來眼高於頂,有著天子呼來不上來的狂氣,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這個東山不出的謝安石.其時天下號稱名士的何止千萬,能得謝安一贊幾乎可以藉此榮耀終身.另一則故事就更經典了,一次冬日謝氏家族聚會,正趕上大雪鵝毛般片片落下,謝安於溫酒賞雪之餘,雅興大發,問在座的謝氏後輩,飄飄大雪何所似?謝道韞的堂哥謝明介面:「撒鹽空中差可擬.」(這位老兄空中撒鹽何故,難道想人工降雪?:)).謝道韞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風起.」簡單一句,謝道韞的詩情才氣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謝安大聲稱善,誇獎道韞敏慧過人.

❷ 曹操短歌行中的典故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於《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這種傳說當然是太誇張了。不過這個典故用在這里卻是突出地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也是通過比喻極有說服力地表現了人才越多越好,決不會有「人滿之患」。所以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士,故天下歸心。」(亦見《詩比興箋》)這些話是很有助於說明本詩的背景、主題以及最後各句之意的。

❸ 張良有哪些故事典故

1、運籌帷幄

劉邦稱帝後,曾問群臣自己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稱贊他是因為大仁大義。劉邦道:「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並認為,自己能任用張良、蕭何、韓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2、退隱黃袍山

相傳漢相張良助劉邦平定天下後,即尋其師黃石公居住的通城縣張師山。張良在張師山相距約50公里處訪得一風景宜人的黃袍山隱居下來,張良並修建了「良山道觀」,在道觀不遠處創辦了「伐桂書院」,以授當地孩子文字。

伐桂書院遺址位於湖北省通城縣黃袍山大堝山谷中,伐桂書院古石碑仍存。黃袍山後人為了紀念張良,為其修建了圮橋和石墓。

明清朝時期有一帝王訪此山,親書「圮直德眙」,以紀念這位漢朝時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現高掛於通城縣黃袍山大堝的黃庭堅故居「魯直第」的側堂之上。

3、暗度陳倉

張良送劉邦到褒中。此處群山環抱,沿途都是懸崖峭壁,只有棧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別無他途。張良觀察地勢,建議劉邦待漢軍過後,全部燒毀入蜀的棧道,表示無東顧之意,以消除項羽的猜忌,同時也可防備他人的襲擊。

這樣,就可以乘機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展宏圖了。劉邦入漢中後,勵精圖治,積極休整。同年八月,劉邦用大將韓信之謀,避開雍王章邯的正面防禦,乘機從故道「暗渡陳倉」,從側面出其不意地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和翟王董翳,一舉平定三秦,奪取了關中寶地。

略定三秦,劉邦倚據富饒、形勝的關中地區,便可以與項羽逐鹿天下了。一個「明燒」,一個「暗渡」,張、韓攜手,珠聯璧合,成為歷史上的一段膾炙人口的佳話。

4、張良與道教

張良曾遇黃石公授書,讀後便能應機權變,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張良還以此修之於身,能煉氣絕粒,輕身羽化。與綺里季、東園公、甪里先生、夏黃公,為雲霞之交。後解形於世,葬龍首原。赤眉軍起義,有人發其墓,但見黃石枕,化而飛去,不見其屍形衣冠,得《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相傳張良登仙後,位為太玄童子,常從太上老君於太清之中。其八世孫張道陵亦得道。又據《巢縣志》記載,巢縣白雲山有子房洞。相傳為張良辟穀隱修之地,後人置祠,歲奉香火。又陳縣天授觀為奉祠之所,宋政和間封為「凌虛真人」。

5、黃石公授書張良

張良刺殺秦王未遂,被全國通緝,不得不隱姓埋名,逃亡到下邳,躲避風聲,一天,張良在沂水圯橋頭閑逛,看見一位穿著道家服裝的老者。

那老者看見張良走來,故意把自己腳上的鞋子掉到橋下,張良拿著鞋來到橋上,老者又伸出腳來讓張良為他穿上:張良再次強壓怒火,為老者穿了鞋。那位老者也沒有道謝,站起來一笑而去,張良心裡萬分驚訝,獃獃地望著老者的背影。

沒想到老者已經在此等候他了。老者大怒,對張良說:「你與老人約定,為什麼遲到,回去吧。五天以後早些來!」這樣又過了五天,到了約定的日子,雞一打鳴,張良就來到橋上,沒想到老者有先在橋上等他。

老者這次怒容滿面地斥責張良:你為什麼又遲到?以後一定要早些來。五天後,張良半夜就來到橋上,過了一會兒,他看見那位老者走過來了。這次,老者高興地說;「應苡如此!」然後拿出一部書,對張良說:「你熟讀這部書,就可以輔佐帝王,十年之後定會成功。十三年後你再來見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黃石。

天亮以後,張良拿出書一看,原來是《廣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讀此書,俯察天下大事,後來成為一個深明韜略、文武兼備的「智囊」。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舉兵反秦。此後,各地起義武裝風起雲涌。

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舉起了反秦大旗。後來因自感勢單力孤,難以立足,於是率眾准備投靠景駒,途中正好遇到劉邦率領義軍在下邳一帶活動。兩人一見傾心,張良屢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劉邦多能領會其義,並經常採納張良的建議。於是,張良改變了投靠景駒的打算,決定跟隨劉邦。

❹ 大展宏圖的成語典故

出處 唐·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啟中興之宏圖,當太平之昌歷。」

❺ 諸葛亮的經典典故舌戰群儒

1、【故事出處】舌戰群儒故事出自明代羅貫中所著章回小說《三國演義》。故事講述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啞口無言。

2、【故事背景】舌戰群儒是赤壁之戰的前奏,當時吳國的文臣主張吳王向曹操投降,吳王雖不欲戰但也不想降,諸葛亮是蜀國派去吳國說服吳王與蜀國聯盟共同抗曹的人,所以諸葛亮要舌戰群儒第一為了想吳王表明聯合的決心和好處,第二激起吳王不想投降的意願。
東漢末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較有實力的軍閥大都被他消滅了,惟獨劉備和孫權還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並這兩股勢力還比較難。於是曹操就派人拿著他的書信去東吳,想和孫權聯手消滅劉備。
孫權手下的謀士大都主張降曹自保,只有魯肅主張聯劉抗曹。但魯肅自知難以說服孫權和東吳的文臣,特意請諸葛亮來當說客。

3、【故事】魯肅引諸葛亮見了東吳的一群謀士,這些人並非泛泛之輩,個個都是有學問的人。東吳第一大謀士張昭首先發難說:聽說劉備到你家裡三趟,才把你請出山,以為有了你就如同魚得了水,想奪取荊襄九郡做根據地。但荊襄已被曹操得到,你還有什麼主意呢?
諸葛亮心裡想,如果不先難倒張昭,就沒辦法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了。諸葛亮說:劉備取荊襄這塊地盤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奪取同宗的基業,才被曹操撿了便宜。現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圖大計,等閑之輩哪懂得這個呢。國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實學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論道,碰上事兒,卻拿不出一個辦法來,只能為天下人恥笑。
一番話,說得張昭啞口無言.。之後,一個謀士問:曹操屯兵百萬,將列千員,你說不怕,吹牛吧你。諸葛亮答:劉備退守夏口,是等待時機,而東吳兵精糧足,還有長江天險可守,卻都勸孫權降曹,丟人吧你。
東吳的謀士一個接一個地向諸葛亮發難,先後有七人之多,都被諸葛亮反駁得啞口無言。

4、【賞析】諸葛亮舌戰群儒,其實是諸葛亮說服孫權抗擊曹操的一個序曲。
當時在東吳的陣營中,對於曹操的百萬雄兵壓境,文臣武將有兩派主張,即投降派和主戰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張昭、顧雍、虞翻、步騭、薛綜等,要說服吳侯孫權,不說服這些整天在孫權耳邊散布曹操威脅論、散布曹兵不可戰勝論,並吵嚷著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謀士是不行的。但要說服這些滿腹經綸的人物,也決非是一件易事。諸葛亮一步步取得論辯的勝利,源自他的博學多聞和為民天下的膽氣。

❻ 大顯身手的典故

[解釋]:顯:表露,表現;身手:指本領。 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
[發音]:dà xiǎn shēn shǒu
[出處]: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頃世亂離;衣冠之士;雖無身手;或聚徒眾;違棄素業;徼幸戰功。」
[例句]:現在,正是有志青年大顯身手的好機會。
[近義]:
大展宏圖 大展經綸 大顯神通 大有作為身手不凡
[反義]:
一籌莫展 小試鋒芒 無能為力 智盡力索束手無策 牛刀小試

❼ 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運用典故表現作者以古人自比希望有機會重被重用再展宏圖為國立功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❽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麼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彈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鍾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聽多時,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盪盪,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

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驚喜嘆息:「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為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8)宏圖的典故擴展閱讀

「高山流水」現常用來比喻知音或知己。

其他有關知己的典故

1、陸羽與皎然

陸羽與皎然的「緇素忘年之交」,就達到了的這個高度。在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途徑湖州,借宿於妙喜寺,有緣結識皎然,兩人相見恨晚。

當時皎然已四十多歲,茶道頂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他將年輕的陸羽引見給江南名士,帶他實地考察各地茶葉,後來還幫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經》。

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他請回湖州;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不顧自己已七十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圓寂了,後來陸羽病逝後也葬於此,其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長敘友情。

2、管仲和鮑叔牙

齊國人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交情很好的朋友。管仲年輕時日子過得很艱苦,還要照顧他的老母親,鮑叔牙知道後為了幫助他就找他一起做生意。

由於管仲沒錢,所以做生意的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分到的錢卻比鮑叔牙多很多。鮑叔牙的僕人看後為主人抱不平:「這個管仲做人怎麼這樣,做生意不願意出本錢,分錢的時候卻比我們主人拿得多。」鮑叔牙知道後對僕人說:「以後別再這么說了!管仲家境不好,還要贍養他的老母親,多分一點錢是應該的。」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參兵,去戰場上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不往前沖,而是躲在最後面,其他士兵們就譴責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縮頭烏龜!」每當這時鮑叔牙就會維護管仲:「管仲不是這樣的人,他並不是怕死,而是要留著命去照顧他的老母親啊。」管仲知道之後十分感激,說:「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親,但是了解我的人卻是鮑叔牙啊!」

一段時間後,齊國的國王死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沉迷於吃喝玩樂不問政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不久將面臨內亂,於是帶著小王子白隱藏到了莒國,而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隱藏到魯國。事情果然不出鮑叔牙所料,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發生了內亂。管仲為了讓就能夠順利坐上王位想殺死白,但是他在暗算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白並沒死。後來鮑叔牙和白先於管仲和糾回到齊國,白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白開始管理國事以後想要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再三推脫說:「管仲在各方面都比我出色,他更有資格當宰相。」白一聽有些不樂意:「管仲想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才對,怎麼能讓他來當宰相呢?」「這怎麼能怪他呢?糾是管仲的主人,他自然會效忠於糾,若是他的主人變成了您,他也一定會效忠於你的。」白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請管仲回齊國當宰相,而管仲在當上了宰相之後幫白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序。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廣於流傳之後,大家在稱贊朋友間有很好的交情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❾ 典故(明朝的)

紅巾起義,此起彼伏。 風起雲涌,群雄逐鹿。 明祖元璋,大展宏圖。 積草屯糧,兵勁城固。

後發制人,東盪西除。 各個擊破,降龍伏虎。 開基立業,建元洪武。 鳥盡弓藏,濫殺無辜。

錦衣橫行,如狼似虎。 生殺予奪,株連九族。 魏氏閹黨,飛揚跋扈。 一手遮天,政由己出。

招權納賄,藏垢納污。 孝子賢孫,城狐社鼠。 東廠西廠,殘民害物。 率獸食人,鷹犬塞途。

血雨腥風,道路以目。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 天災人禍,民不聊生。 官逼民反,李闖起兵。

均田免糧,旗幟鮮明。 轉戰千里,行蹤無定。 進退失據,險象環生。 一波三折,大功告成。

稱孤道寡,得意忘形。 追贓助餉,殺氣騰騰。 禍亂相尋,紅顏薄命。 沖冠一怒,開關降清。

腹背受敵,形格勢禁。 大順政權,短壽促命。 郡王成功,救危扶傾。 南征北戰,移師金門。

收復台灣,指揮若定。 金甌無缺,順天應人。 鄭和遠航,大張旗鼓。 宣威異域,舉世矚目。

舳艫千里,觀者如堵。 乘風破浪,風雨無阻。 飄洋過海,觀風察俗。 奇珍異寶,互通有無。

七下西洋,應付自如。 絕域殊方,心悅誠服。 霞客遠游,視險如夷。 風塵僕僕,穿荊度棘。

跋山涉水,樂此不疲。 尋幽探勝,甘之如飴。 溶洞石林,光怪陸離。 暗河伏流,有聲無跡。

溯流窮源,循名責實。 析微察異,世傳游記。

❿ 「季布一諾」出自什麼典故

「季布一諾」的成語故事(典故)出自《史記·季布欒列傳》:

秦末漢初楚國人季布,楚漢戰爭中做過項羽的大將,後來歸順西漢高祖劉邦,擔任河東太守,一生特別講信用,只要答應辦的事情就一定要辦到,從沒有失信於人。他以俠義聞名,重守諾言,因此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10)宏圖的典故擴展閱讀:

季布一諾典故給人的兩點啟示:

我們為人處世,與人交往,要講究誠信,即誠實守信。誠信待人往往可以使他人也成為講誠信的人,這是更高境界的誠信。

古人說:一諾千金,這是指季布,季布一諾千金,從此後人以此為交友的信條,說明只要有一個承諾,縱是粉身碎骨,生死不顧,也要履行自已的諾言。 當時楚下有一句話:黃金百兩,不如季布一諾,季布只要答應了的事,縱有太多的困難,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做到。

這代表了人生的信條,如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也不過是為了一個承諾,看過《俠客行》的朋友也知道,謝煙客的玄鐵令在江湖上何等珍貴,原因是因為謝煙客言出必行,誰得了他的玄鐵令,他就會為他做一件事,無論什麼事,這些當然有誇大的成份在內,但是古人崇尚諾言,古時對違反諾言,或是不履行承諾的人很是看不起,認為這些人不值一交,不足以共事,也不足以為謀。《老子》說,「夫輕諾必寡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