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段干木典故

段干木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1 02:23:04

1. 東周列國里哪些典故是比較重要的

司馬遷

荊柯刺殺秦王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置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干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2. 史記故事《卧薪嘗膽 》原文

《卧薪嘗膽》原文:

勾踐之圍會稽也,嚼然嘆曰:「各終於此乎?」種曰:「湯系夏台,文王囚麥里,晉重斗奔翟,齊小白奔苦,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速不為福乎?」

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志會稽之恥邪?」

身白操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賓客,贓貧弔死,與百姓同其勞。

譯文:

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中,他長嘆道:「我在這里完了嗎?」文種說:「商場曾被關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是里,晉文公重斗(曾遭攙言)出奔翟國,齊桓公小白避亂到苔國,他們最終建立了霸業,由此看來,(憂患)為什麼就不能轉化為福呢?」

天王赦免越王後,越王勾踐返回國土,於是親身經歷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膽放在座位旁,坐處卧處抬頭就看到苦膽,吃飯也嘗苦膽,常自語:「你忘了會稽失敗的恥辱了嗎?」

他親自去耕種,他夫人親自織布,吃飯不放肉,不穿有兩種以上文彩的衣服,放下身架禮待賢士,厚待賓客,救濟貧窮的人家,慰問死者的家人,與百姓一樣勞苦。

3. 干木泄柳的故事請予以講解

段干木復姓段干,名木,魏國安邑(今運城市安邑鎮)人,其數名好友先後為將,唯段干木清高隱居。魏文侯弟魏成子,極力推薦段干木。

魏文侯月夜登門拜請段干木。他尊從「不為臣不見諸侯」的古訓,越牆逃避。文侯求賢若渴,每過段干木家門,扶軾致敬,以示其誠,終於感動了段干木,得以相見。

魯穆公去看泄柳,泄柳緊關大門堅決不見,魯穆公只能悻悻而歸。

(3)段干木典故擴展閱讀:

孟子是個做事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的人。在回答弟子公孫丑關於孟子為什麼不去主動拜見諸侯時,孟子首先說,這是古已有之的規矩。

不是諸侯王的大臣,自然不去拜見諸侯(因為彼此沒有領導與被領導的工作關系)。但是,孟子接著又說:像段干木和泄柳兩個人為了不見魏國和魯國的國君。

一個跳牆而逃,一個閉門謝客,他們都做得過分啦,那怎麼做才是恰如其分,既不失禮又不栽面,孟子說陽貨與孔子相見是個典型案例。

4. 《史記》故事。(最好是別人不知道的)

網開三面
發 音 wǎng kāi sān miàn
釋 義 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採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出 處 《史記·殷本紀》:「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
古時候,商國 的 首領 商 湯 有 一天 到 野外 去 玩,看見 一個 人 張著 四面 網 在 捕鳥。捕鳥人 祝願 說:」 願 天上 飛下來 的 鳥,地下 飛上來 的 鳥 都 能 進入 我的 網里 來。」 商 湯 聽見 後 對 捕鳥人 說:」 你 這樣 做 太 殘忍 了,鳥兒 都 要 給 你 捉光了。」 他 叫 捕鳥人 把 網 撤掉 三面,只 留 一面。商 湯 祝願 說:」 鳥兒 啊!你們 願意 往左 飛 就 往左 飛,願意 往右 飛,就 往右 飛,實在 不想 活 了,就 進入 我的 網里 來 吧。」
諸侯 聽到 這件 事 後 說:」 商 湯 是 一位 仁慈的 王 啊!」 於是 有 四十多個 部落 來
歸順 他。最後,商 湯 率領 各 部落 的 隊伍 滅了 夏朝,成了 商朝 的 第一個 皇帝。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置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干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卧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卧薪嘗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卧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卧薪」之說。 「卧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卧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嘗膽」,雖有「卧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卧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卧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卧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卧薪嘗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卧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卧薪」之說。 「卧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卧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嘗膽」,雖有「卧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卧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卧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史記》人物小故事系列
劉邦記仇
漢高祖劉邦向以豁達大度、虛懷若谷、知人善任而著稱於世。
劉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劉伯早年亡故。
當初劉邦身為平民時,終日游手好閑,貪杯好色,結交了一群地痞混混兒。劉邦時常帶這些人到大嫂家吃飯。大嫂非常討厭這個小叔子。
一次,小叔子又帶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前來蹭飯,大嫂就故意用勺子把鍋邊颳得很響,假裝羹湯吃完了。劉邦的那些哥們兒因而都離去了。劉邦偷偷去查看,發現鍋里原來還有羹湯,從此就怨恨上了大嫂。
等到劉邦終於做了皇帝,分封眾兄弟親族,卻唯獨不封大哥的兒子,太上皇詢問原因,這位開國之君振振有詞地道:「我並不是忘記封他,因為他的母親太不像個長輩了。」太上皇一再講情,劉邦才封大哥之子為「羹頡」侯(頡,就是『刮』的意思)。

戚夫人的悲劇
劉邦駕崩,其正妻呂太後執掌朝廷大權。
呂太後平時最恨的人,就是劉邦的寵妃戚夫人與其子趙王如意。劉邦一死,呂後馬上下令把戚夫人囚禁起來。
又從趙王封地急召如意回京。
新即位的天子孝惠皇帝是呂後的親兒子。惠帝非常仁慈,知道母後惱恨如意,就親自接回如意,寸步不離地保護他。但終究還是被呂後找機會毒死了。

如意被害後,呂後隨即派人去囚禁所,砍斷了戚夫人的手腳,挖去她的雙眼,熏聾耳朵,又灌下啞葯,扔到豬圈裡,稱她做「人豬」。
幾天以後,呂後叫來兒子孝惠皇帝欣賞「人豬」,惠帝驚問是什麼東西,回說這就是戚夫人,惠帝當即大哭起來,從此病倒,一年多不能起床,並對太後說:「這不是人乾的事情,我作為太後的兒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

呂太後之刻毒、殘忍可謂極矣!
但正所謂萬事皆有因,呂後之深恨戚夫人亦然。高祖劉邦生前,戚夫人最受寵幸,常隨在劉邦左右,而呂後年老色衰,倍受冷落。當時以立孝惠皇帝為太子,但戚夫人恃寵生妄,在劉邦面前終日啼哭,要求讓自己的兒子如意取代惠帝做太子,劉邦好幾次險些廢掉大兒子,靠著大臣們力諫,和張良的計策才未能施行。
當此之際,戚夫人可有過後顧之憂嗎?

女人太過熱衷權勢富貴,這本身即悲劇之始吧。

可愛的孔子
大思想家孔子,為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避艱辛,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奔走游說。
一日來到衛國,寄住在一個名叫蘧伯玉的家中。衛國君主靈公,有個叫南子的美貌夫人,仰慕孔子,想要見他,就派人對孔子說:「各國的君子,凡是想和我們國君交朋友的,一定會拜見我們南子夫人,我們南子夫人也想見見您。」孔子辭謝客套一番,不得已就跟來人去了。
南子夫人坐在葛布帷帳中等待。孔子進門後就叩頭行禮,美貌絕倫的南子夫人也在帳中盈盈回拜,行動時,所戴環佩玉器發出叮當撞擊的清脆響聲,此情此景,令謹尊禮法的孔聖人也不免心中怦然。
事後,孔子再見到弟子們就有些訕訕的,自己解釋說:「我本來就不願意見她,既然迫不得已見了,就得還她以禮嘛。」
子路不愛聽,孔子急得發誓:「我假若不對的話,上天一定厭棄我!上天一定厭棄我!」
一天,孔子來到鄭國,和弟子們走散了。孔子一個人站在城郭東門,鄭國有一個人看見了孔子,就對孔子的學生子貢說;「東門有一個人,他的額頭像唐堯,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鄭國國卿子產,可是腰部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狼狽不堪,沒精打採的樣子,像一條喪家狗。」
子貢與孔子見面後,就把原話如實轉述了一遍,孔子大笑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對,他說我像喪家狗,對極了!對極了!」
一次,孔子路過一個叫蒲的地方,正遇上公叔氏占據蒲地反叛衛國。因為孔子與衛國相親,蒲人便扣留了孔子。
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身材高大,才勇兼備,和蒲人打鬥在一處,蒲人害怕了,就對孔子說:「如果你發誓不到衛國去,我們就放你們走。」孔子馬上發了誓,並和蒲人訂立了盟約,蒲人這才放他們出城。
孔子出了城卻直奔衛國,子貢說;「與人訂了盟約也可以違背嗎?」孔子從容笑曰:「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在神那裡是不算數的。」

5. 段干木泄柳什麼意思

意思是:交往規則以禮為主,真誠是禮的基礎。

出自:孟子、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公元前250—150]《孟子》。

原文:孟子曰:「古者不為臣不見。段干木窬垣而辟之,泄柳閉門而不納,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見矣。陽貨欲見孔子而惡 無禮,大夫有賜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瞰孔 子之亡也,而饋孔子蒸豚。

釋義:孟子說:「古時候,不是諸侯的臣下,不去謁見諸侯。段干木越牆躲避(魏文侯的來訪),泄柳關門不接待(魯穆公),這么做都太過分了。如果主動來見,這樣也是可以見見的。陽貨想要孔子來見他,又怕被說成不懂禮數。

(按禮節規定,)大夫贈賜禮物給士,(士因故)不能在家接受禮物,(事後)就應該前往大夫家拜謝。陽貨探聽到孔子不在家時,給孔子送去一隻蒸熟的小豬;

(5)段干木典故擴展閱讀:

原句歷史故事

公孫丑問孟子:文人學士是不是就不要跟執政當局去接觸?

孟子回答:要看具體情況。他說:「古代有這樣的習慣:不是臣屬,就不見君王。從前魏文侯去訪問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牆躲開了;魯穆公去看望賢人泄柳,泄柳關著大門不出來相見。這都未免過分,必要時還是應當見的。

當年陽虎(春秋時魯國執政者季孫氏的總管)想讓孔子去見他,但是自己放不下架子,不肯先去拜訪孔子,竟然耍個花招:打聽得孔子不在家,派人給送去了一隻蒸豚(有人說是火腿)。

按禮節,大夫或相當於大夫的貴官對士有所饋贈,士如果不在家,沒有親自拜受,事後就必須親自去向饋贈者答謝。

孔子知道這是陽虎的花招,便也打聽得陽虎不在家才去答謝。如果陽虎不擺架子,不耍花招,孔子是不會象段干木、泄柳那樣拒不接見陽貨的。當然,向權貴獻媚、曲意奉迎是可恥的。正如曾子所說:『脅肩諂笑,病於夏畦』……」

這句話出自《孟子·滕文公》所載孟子和他的學生公孫丑的一次談話。曾子說 「脅肩諂笑,病於夏畦。」(曾子名參,春秋時魯國人,孔子弟子之一。參看「三省吾身」) 夏畦,是說夏天在田間勞動。

夏天烈日當空,在田間勞動當然很辛苦。但「脅肩諂笑」的卑劣姿態,在正直不阿的人看來,卻比夏畦還要難受,所以叫做「病於夏畦」。

6. 馬陵之戰/桂陵之戰分別是什麼典故

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都來自於圍魏救趙。

1、桂陵之戰

魏國在戰國初期因魏文侯的改革而變得強大起來,因而引起了其他諸侯的戒備。公元前356年,趙成侯在平陸(今山東汶上)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以示好,並與燕文公在阿(今河北南陽北50里)會盟。由此,魏國開始有被諸國聯合進攻的可能,因此魏國欲找機會突破,以解除這個危機。

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長垣),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

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6)段干木典故擴展閱讀:

1、桂陵之戰影響

桂陵之戰並沒有擊潰魏軍主力,齊國也沒有正式進攻魏國首都大梁,趙國首都邯鄲仍為魏國所佔領。

公元前352年(周顯王十七年),魏惠王調用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

公元前351年(周顯王十八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大約在此時齊國將龐涓釋放,使其回魏國再度為將。

2、馬陵之戰影響

齊國在桂陵之戰,以及在隨後的馬陵之戰中的大獲全勝, 並援救了趙韓兩國,使得其威望上升,挾戰勝之威,齊國力量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強大國家,稱霸東方。

魏國被迫對齊國俯首稱臣,並且在徐州與齊公相王,是為齊威王。不過稱王之舉也招來南方霸主楚國的記恨,楚國馬上出兵佔領徐州,齊國連連戰敗,被迫乞和。

魏國在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遭受重創後,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又被秦國乘虛而入,從此喪失了獨霸中原的能力,於是開始尋求組建聯盟以共同抗擊齊國、秦國的夾擊,開啟了合縱連橫的時代。

7. 史記中有哪些著名歷史人物和著名歷史事件

荊柯刺殺秦王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置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干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指鹿為馬
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紙上談兵
出自《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軍與趙軍在長平對陣,那時趙奢已死,藺相如也已病危,趙王派廉頗率兵攻打秦軍,秦軍幾次打敗趙軍,趙軍堅守營壘不出戰。秦軍屢次挑戰。廉頗置之不理。趙王聽信秦軍間諜散布的謠言。秦軍間諜說:「秦軍所厭惡忌諱的,就是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來做將軍。」趙王因此就以趙括為將軍,取代了廉頗。藺相如說:「大王只憑名聲來任用趙括,就好像用膠把調弦的柱粘死再去彈瑟那樣不知變通。趙括只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得靈活應變。」趙王不聽,還是命趙括為將。
趙括從小就學習兵法,談論軍事,以為天下沒人能抵得過他。他曾與父親趙奢談論用兵之事,趙奢也難不倒他,可是並不說他好。趙括的母親問趙奢這是什麼緣故,趙奢說:「用兵打仗是關乎生死的事,然而他卻把這事說得那麼容易。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將也就罷了,要是 一定讓他為將,使趙軍失敗的一定就是他呀」。等到趙括將要起程的時候,他母親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可以讓他做將軍。」趙王說:「為什麼?」回答說:「當初我侍奉他父親,那時他是將軍,由他親自捧著飲食侍候吃喝的人數以十計,被他當做朋友看待的數以百計,大王和王族們賞賜的東西全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現在趙括一下子做了將軍,就面向東接受朝見,軍吏沒有一個敢抬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金帛,都帶回家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適的田地房產,可買的就買下來。大王認為他哪裡像他父親?父子二人的心地不同,希望大王不要派他領兵。」趙王說:「您就把這事放下別管了,我已經決定了。」趙括的母親接著說:「您一定要派他領兵,如果他有不稱職的情況,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代替廉頗之後,把原有的規章制度全都改變了,把原來的軍吏也撤換了。秦將白起聽到了這些情況,便調遣奇兵,假裝敗逃,又去截斷趙軍運糧的道路,把趙軍分割成兩半,趙軍士卒離心。過了四十多天,趙軍飢餓,趙括出動精兵親自與秦軍搏鬥,秦軍射死趙括。趙括軍隊戰敗,幾十萬大軍於是投降秦軍,秦軍把他們全部活埋了。趙國前後損失共四十五萬人。第二年,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有一年多,趙國幾乎不能保全,全靠楚國、魏國軍隊來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鄲的包圍。趙王也由於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於沒有株連她。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這個比喻可謂恰如其分。值得一提的是,戰國時期並沒有紙張,所以"紙上談兵"一詞應為後人所創,但趙括這個例子比較典型,所以被當做此詞的典故來應用.

破釜沉舟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8. 桂陵之戰有哪些典故

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是戰國中期齊、魏兩個諸侯國之間的兩場著名戰爭。當時齊國的傑出軍事家孫臏,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孫武「避實而擊虛」、「攻其所必救」、「致人而不致於人」、「示形動敵」的作戰指導思想,採取「圍魏救趙」、「批亢搗虛」、「減灶誘敵」等高明戰術,在桂陵和馬陵地區,先後擊敗實力強大的魏國軍隊。這兩場戰爭對於結束魏國在中原地區的霸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對戰國時期戰略格局的變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後,任用李悝、吳起、西門豹、段干木等人,進行各方面的改革。在政治上,基本廢除了世襲的祿位制度,推行因功授祿的政策,建立起比較清明、健全的官僚體制。在經濟上,改變了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井田舊制,「盡地力之效」,抽「什一之稅」,創制「平糴法」,興修水利,鼓勵開荒,促進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和農業生產的發展。在軍事上,加強軍隊建設,推行「武卒」選拔制度,重視軍事訓練,提高部隊的戰鬥力。通過這些改革,魏國迅速成為戰國初期最為強盛的國家。魏惠王即位以後,繼承文侯、武侯的霸業,繼續積極向外擴張。魏國的勃興和稱霸,直接損害了楚、齊、秦等其他大國的利益,引起這些國家的普遍恐懼和忌恨,其中尤以齊、魏之間的矛盾最為尖銳。

齊國自西周以來一直是東方地區的大國。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即位後,任用鄒忌為相,改革吏治,強化中央集權,進行國防建設,國勢日漸壯大。面臨魏國向東擴張的威脅,它積極利用趙、韓諸國與魏國之間的矛盾沖突,展開了對魏國的激烈斗爭。

桂陵之戰(公元前353年)就是在這樣的復雜背景下發生。當時,趙國為了擺脫魏國的控制,進而達到兼並土地,擴張勢力的目的,趙成侯於公元前356年在平陸(今山東汶上)和齊威王、宋桓侯相會結好,同時又和燕文公在阿(今河北高陽北50里)相會。趙國向依附於魏國的衛國發動戰爭,迫使衛國屈服稱臣。於是魏國便藉口保護衛國,出兵包圍了趙國國都邯鄲,強行攻打。趙與齊有同盟關系,鑒於邯鄲局勢危急,遂於前353年遣使向齊國求援。齊威王聞報後,遂召集文武大臣進行商議。丞相鄒忌反對出兵救趙,而齊將段干朋則認為,不救趙既會失去趙國的信任,又會給齊國自身造成麻煩,因而主張救趙。但他同時又指出,以當時的戰略形勢來考慮,如果立即出兵前赴邯鄲,趙國既不會遭到損失,魏軍也不會消耗實力,對於齊國的長遠戰略利益來說是弊大於利。因此,他主張實施使魏與趙相互削弱,而後「承魏之弊」的戰略方針。具體地說,就是先派出少量兵力南攻襄陵,以牽制和疲憊魏國。待魏軍攻破邯鄲,魏、趙雙方均師勞兵疲之際,再予以正面的攻擊。段干朋這一謀略顯然有一石三鳥的用意。第一,南攻襄陵,牽制魏軍,使其陷於兩面作戰的窘境;第二,向趙表示了援助的姿態,信守盟約,維持在平陸相會時所建立的兩國友好關系,幫助趙國堅定其抗魏的決心;第三,讓魏、趙繼續互相攻伐,最後導致趙國遭受重創、魏國實力削弱的結果,從而為齊國戰勝魏國和日後控制趙國創造有利的條件。

段干朋的這番謀劃,完全符合齊國統治集團的根本利益,因此為齊威王欣然採納。齊威王決定以部分軍隊聯合宋、衛,南攻襄陵,主力暫時按兵不動,靜觀事態的發展,准備伺機出動,以求一舉成功。

當時,魏國的擴張也引起楚國的敵視。因此,楚宣王便乘魏國出兵攻趙、後方空虛的時候,派遣將軍景舍率領部隊向魏國南部的睢、涉地區進攻。而西邊的秦國也不甘寂寞,先後發兵攻打魏的少梁、安邑等要地。這樣,魏國實際上已處於四面作戰的困難境地。幸虧它的實力十分雄厚,主將龐涓又決心破趙,不為其他戰場的局勢所動搖,因而一直勉力維持著邯鄲方面的攻勢。

魏國以主力攻趙,兩軍相持一年有餘。當邯鄲形勢危在旦夕,趙、魏兩國均已非常疲憊之時,齊威王認為出兵與魏軍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就正式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統率齊軍主力救援趙國。

田忌計劃直奔邯鄲,同魏軍主力交戰,以解救趙圍。孫臏不贊成田忌的這種硬碰硬硬的戰法,提出了「批亢搗虛」、「疾走大梁」的正確策略。他說:要解開亂成一團的絲線,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要排解別人的聚毆,自己不能直接參加進去打。派兵解圍的道理也復如此,不能以硬碰硬,而應該採取「批亢搗虛」的辦法,就是撇開強點,攻擊弱點,避實擊虛,沖其要害,使敵人感到形勢不利,出現後顧之憂,自然也就解圍了。孫臏進而分析道:現在魏、趙相攻經年,魏軍的精銳部隊悉在趙國,留守國內的都是一些老弱殘兵。根據這一情況,他建議田忌,應該迅速向魏國的都城大梁進軍,切斷魏國的交通要道,攻擊它防備空虛的地方。他認為,這樣一來,魏軍必然被迫回師自救,齊軍就可以一舉而解邯鄲之圍,同時又能使魏軍疲憊於路,便於最終擊敗它。

田忌採納了孫臏「批亢搗虛」的建議,率齊軍主力向魏都大梁攻擊前進。大梁,是魏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魏軍得到齊軍大梁挺進的消息,不得不以少數兵力繼續圍攻邯鄲,而由龐涓率主力急忙回救大梁。這時,齊軍已將桂陵(今山東菏澤東北一帶)作為預定的作戰區域,准備迎擊魏軍於歸途。魏軍由於長期攻趙,兵力消耗很大。加以長途跋涉,士卒疲憊不堪,面對佔有先機之利、以逸待勞、士氣旺盛的齊軍的截擊,頓時陷入了被動挨打的困境,遭受到一次沉重的打擊。其時,它所佔領的趙國土地,也就得而復失了。

戰國中期,魏國的實力要勝過齊國一籌,其軍隊也比齊軍強大,所以荀子說過:「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然而,齊軍終究在桂陵之戰中重創了魏軍。原因無他,就是齊國戰略方針的正確和孫臏作戰指揮藝術的高明。在戰略上,齊國適宜地表示了救趙的意向,從而使趙國堅定了抵抗魏軍的決心,拖往了魏軍;及時對次要的襄陵方向實施佯攻,使魏軍陷入多線作戰的被動處境;正確把握住魏、趙雙方精疲力竭的有利時機,果斷出擊。在作戰指導方面,孫臏正確地分析了敵我情勢,選擇適宜的作戰方向,進攻既是敵人要害部位、又是防務空虛的國都大梁,迫使魏軍回師救援,然後以逸待勞,乘隙打了一個漂亮的阻擊戰,一舉而勝之,自始至終都牢牢掌握住主動權。另外,主將田忌虛心聽取意見,從善如流,也為孫臏實施高明作戰指導,奪取勝利提供了必要的前提。至於魏軍的失敗,也在於戰略上未能掌握諸侯列國的動向,長期頓兵堅城,造成將士疲憊,後方空虛,加上作戰指導上消極被動,讓對手牽著鼻子走,在桂陵之戰中被打得潰不成軍。

齊、魏馬陵之戰發生在公元前342年。這一年,在桂陵之戰中遭到嚴重失利的魏軍,又向它弱小的兄弟之邦——韓國發起了進攻。韓國自然不是魏國的對手,危急中遣使奉書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一如當年那樣,召集大臣商議此事。鄒忌依然充當了反對派,不主張出兵,而田忌則主張發兵救韓。齊威王徵求孫臏的意見,孫臏便侃侃而談地講了自己的看法:既不同意不救,也不贊成早救,而是主張「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弊」。即首先向韓表示必定出兵相救,促使韓國竭力抗魏。當韓處於危亡之際,再發兵救援,從而「尊名」、「重利」一舉兩得。他的這一策略為齊威王所接受。

韓國得到齊國答應救援的承諾,上下人心振奮,竭盡全力抵抗魏軍進攻,但結果仍然是五戰皆敗,只好再次向齊求救。齊威王抓住魏、韓兩軍皆疲的時機,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率領齊軍直趨大梁。孫臏在齊軍中的角色,一如桂陵之戰時那樣:充任軍師,居中調度。

魏國眼見攻韓勝利在望,又是齊國從中作梗,其惱怒憤懣之情自不必說,遂決定放過韓國,轉兵指向齊軍,目的是想好好教訓一下齊國,省得它日後再同自己搗亂。

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雄師10萬之眾,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回齊軍一決勝負。這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尾隨而來,一場鏖戰是不可避免了。仗該怎麼打?孫臏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針對魏兵強悍善戰,素來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正確判斷魏軍一定會驕傲輕敵,急於求戰,輕兵冒進。根據這一分析,孫臏認為,戰勝貌似強大的魏軍完全是有把握的。其方法不是別的,就是要巧妙利用敵人的輕敵心理,示形誤敵,誘其深入,爾後出其不意地給以的致命打擊。他的想法,得到主將田忌的完全贊同。於是,在認真研究了戰場的地形條件之後,定下減灶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

戰爭完全按照齊軍的預定計劃進行。齊軍與魏軍剛一接觸,就立即佯敗後撤。為了誘使魏軍進行追擊,齊軍按孫臏預先的部署,施展了「減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萬人煮飯用的灶,第二天減少為5萬灶,第三天又減少為3萬灶,造成在魏軍的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龐涓雖然曾與孫臏受業於同一位老師——鬼穀子先生,可他的水平卻要與孫臏相差一大截。接連3天追下來以後,龐涓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灶,便不禁得意忘形起來,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他竟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著一部分輕裝精銳的騎兵,晝夜兼程地追趕起來。

孫臏根據魏軍的行動,判斷魏軍將在日落後進至馬陵(今山東郯城一帶)。馬陵一帶道路狹窄,樹木茂盛,地勢險阻,實在是打伏擊戰的絕好處。孫臏就利用這一有利地形,選擇齊軍中1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在提前埋伏於道路兩側,規定到夜裡以火光為號,一齊放箭,並讓人把路旁一棵大樹的皮剝掉,在上面書寫了「龐涓死於此樹之下」的字樣。

龐涓的騎兵,果真於孫臏預計的時間進入齊軍的預先設伏區域。龐涓見剝皮的樹幹上寫著字,因為看不清楚,就叫人點起火把來照明。字還沒有讀完,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四散潰逃。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前後殲敵10萬餘人,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馬陵之戰以魏軍的慘敗而告終結。

馬陵之戰是我國歷史上一場典型的「示假隱真」、欺敵誤敵、設伏聚殲的成功戰例。齊軍取得作戰勝利,除了把握救韓時機得當,將帥之間密切合作,正確預測戰場和作戰時間外,善於「示形」、巧設埋伏乃是關鍵性的因素。所謂的「減灶」是這場戰爭中「示形」的主要方式。它實際上就是孫子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以利動之,以卒待之」等「詭道」原則的實戰體現。

桂陵、馬陵之戰對齊國和魏國產生了完全不同影響。這兩場戰爭從根本上削弱了魏國的軍事實力,從此就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喪失了在中原的霸權;而齊國則挾戰勝之威,力量迅速地發展壯大,成為當時東方數一數二的強大諸侯國。

9. 簡要概括成語典故的內容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荊柯刺殺秦王

百發百中

一次,魏文侯召見外臣李克討論治國安邦之道,文侯對李克道:「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魏國尚不夠強大,想要設置國相幫我治理國家,用魏成子或翟璜,此二人你看如何?」李克答:「只要考察一下他們過去的舉止表現就可以確定了。看其平時喜歡親近哪些人;富裕時能給予別人什麼;顯貴時能舉薦什麼人;處於逆境時干什麼事;貧困時不要什麼。從這五個方面進行審察,心中就有數了。」魏文侯聽後高興地說:「聽了你的話,選誰為國相之事,可以確定了。」 李克告別文侯後,來到翟璜家裡,翟璜問:「聽說國君召見先生去選薦國相,最後選定誰做國相?」李克答:「魏成子。」翟璜憤然變色說:「我有哪一點不如魏成子?西河太守,為我所推薦;君王為鄴城之事憂愁,我又薦舉了西門豹前往治理;國君要討伐中山國,是我舉薦了樂羊子而取勝;攻克中山之後,無人守衛,是我舉薦了先生您去任職;世子缺少老師,也是我推薦了屈侯鮒。你說,哪一點我不如魏成子?」李克聽後義正辭嚴地反問:「當初把我推薦給國君,你難道不是為結黨營私以求做大官嗎?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雖享有俸祿千種,但9/10用於為國招賢,1/10用於個人生活。他從東方招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皆屬天下奇才,君尊為師,向他們學習治國之道;而你所推薦的五個人,君王只是當臣來用。由此可見,你怎能與魏成子相比呢?」翟璜聽了李克一席話,猛然醒悟,他恭敬地向李克行了兩個跪拜大禮說:「翟璜實在是無知,剛才說了不少錯話,願向您學習。」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軍大將章邯攻打趙國。趙軍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並被秦軍重重包圍。楚懷王於是封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率軍救援趙國。 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於是要求進軍決戰,解困趙國。但宋義卻希望秦趙兩軍交戰後待秦軍力竭之後才進攻。 但此時軍中糧草缺乏士卒困頓,而宋義仍舊飲酒自顧,項羽見此忍無可忍,進營帳殺了宋義,並聲稱他叛國反楚。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將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項羽在全軍渡黃河之後他下令把所有的船隻鑿沉,打破燒飯用的鍋,燒掉自己的營房,只帶三天干糧,以此表決一死戰,沒有一點後退的打算。 正是這樣已無退路的大軍到了巨鹿外圍,並包圍了秦軍和截斷秦軍外聯的通道。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而前來增援的其他各路諸侯卻都因膽怯,不敢近前。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卧薪嘗膽」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後,力圖雪恥,激勵自己,在屋內懸一苦膽出人、坐卧都要嘗嘗,使不忘受辱之苦。睡覺時不用床鋪和被褥,睡在木柴上面,使不忘亡國之痛。經過這樣多年的磨礪,終於使越國強盛起來,打敗了吳國。 但是,卧薪嘗膽的典故始於何時?據有關吳越史料的書籍,戰國時期的《左傳》中「定公」和「哀公」篇中,有越王勾踐和昊王夫差的詳細記載,而沒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記錄。另一戰國時的著作《國語》中,也無勾踐卧薪嘗膽之說。 至東漢期間,《越絕書》和《吳越春秋》著作中,只有在「勾踐歸國外傳」中,有勾踐「懸膽於戶,出人嘗之,不絕於口」之句,而無「卧薪」之說。 「卧薪嘗膽」作為成語,最早見於北宋大文豪蘇軾所著的《擬孫權答曹操書》游戲性的書信體裁文中,設想孫權在三國鼎立之時,曾經「卧薪嘗膽」,但這與勾踐毫無關系。到了南宋,呂祖謙在《左氏傳記》書中,曾有吳王夫差「坐薪嘗膽」,但只是「坐薪」,不是「卧薪」,只是「夫差」,不是「勾踐」。到了明代,張博在《春秋列國論》書中,也是「夫差即位,卧薪嘗膽」,雖有「卧薪嘗膽」,但亦是指夫差。後來,在真德秀的《戊辰四月上殿奏扎》,和黃震的《古今記要》、《黃氏日抄》兩書中,才開始有勾踐「卧薪嘗膽」之說。明末,梁辰魚所著《浣沙記》劇本中,將勾踐「卧薪嘗膽」作為傳奇,加以渲染。馮夢龍也在《東周列國志》中多次講到勾踐「卧薪嘗膽」之事。清初,吳乘權編的《綱鑒易知錄》,亦有「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卧薪嘗膽」之句。從此,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之故事,就愈傳愈廣,成為我國的成語典故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