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昨夢錄寓意

昨夢錄寓意

發布時間: 2021-03-10 18:14:48

㈠ 歷史上名字帶康的比較出名的人物

康泰
三國時東吳人。曾和朱應出使扶南等國,途中經歷和傳聞一百多個國家,為中國早期遠行海外的旅行家之一,著有《吳時外國傳》。

康僧會
三國時高僧。世居於竺,隨父經商,乃移居交趾。十餘歲雙親並亡,遂出家。他通天文、讖緯這學,尤嫻經律。他通天文、讖緯之學,尤嫻經律。247年到三國·吳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市),孫權為之建塔,因有佛寺,就是江南第一寺「建初寺」(現在的南京大報恩寺)。江蘇、上海(現在上海龍華寺、靜安寺等也是康僧會創立)一帶亦始興佛法,是江南佛學的創始人。形成江南佛教中心。
古金陵大報恩寺(前身為建初寺)是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為紀念其生母所建。工程自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始建,十萬民工,歷時19年基本建成,耗費白銀248.5萬兩。宣德皇帝欽命鄭和參與工程建設,並主持了落成大典。古金陵大報恩寺是皇家寺廟,所有建築皆依皇家規制,其鼎盛時期范圍達「九里十三步」,曾與靈谷寺、天界寺並稱金陵三大寺,是明清時期百寺之首,當時掌管全國佛教事務的專門機構「僧錄司」也設於此。金陵大報恩寺是明初刻經、印經中心,是義學講壇。在明清佛教界地位崇高。 古報恩寺內五彩琉璃塔高約78米,九層八面,琉璃塔因塔體全部用白石和五色琉璃瓷磚砌成而得名。琉璃塔以五色蓮台為基座,塔體自下而上逐層縮小,每層的覆瓦、拱門均用赤、橙、綠、白、青五色琉璃貼面。拱門用五色琉璃構件拼接而成,上有飛天、雷神、獅子、白象、花卉等圖案,造型生動,製作精美。塔頂有黃金製成的寶頂,下面有9級「相輪」,之下為「承盤」。塔頂和每層飛檐下都垂懸金鈴鳴鐸(風鈴)152隻,金鈴聞風而鳴,禪意陣陣。塔身內置有146盞長明燈,由百名少年童子,日夜輪值管燈,使之晝夜長明不熄,每日耗油五十一斤之多,白天光亮耀日,入夜如火龍懸掛,華燈耀月,數十里外可見。古金陵大報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負盛名的標志性建築,永樂皇帝賜封該塔為「第一塔」。明散文家張岱稱之為「永樂之大窯器,中國之大古董」。被西方人譽為「中世紀七大奇觀」之一。1856年,金陵大報恩寺和琉璃塔毀於太平天國戰火。

康絢
字長明,南朝·梁華山藍田人。初仕北齊,後任梁朝司州刺史衛尉卿,以寬厚之德著稱。其先祖出自康居國人,據《梁書·康絢傳》記載,西域的這一支康氏,他們的王子來到中國,在河西郡落腳待詔,後來就定居河西,並且子孫世代繁衍。

康子元
唐代經學大師,會稽(今屬浙江省紹興)人,字右昌,號毓奇。唐開元四年(731)丙辰年科進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宗正太卿。舉賢能治《易經》、《老莊》之學。形成帝王「受命不於天,於其人」,「是為公是,非為公非,蹈道必賞,違善必罰」,主張改革弊政,創立新制之改革思想。成為歷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冊。後因,上疏安史隱患不納,遂請旨入閩觀風,居建寧府建陽縣,現有遺跡子元公墓在建陽。為入閩康氏始祖。

康昆侖
西域康國人,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善彈《道調涼州》、《羽調錄要》等曲,有「長安第一手」之稱。

康日知
唐代靈州(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西南)人,至檢校尚書左僕射,封會稽郡王。其子康志睦,勇武善馳射,累遷大將軍,因功加檢校尚書左僕射,封會稽郡公。

康澄
五代後唐明宗李嗣源時任大理少卿曾上疏言時事:為國家者有不足懼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懼,天象變見不足懼,小人訛言不足懼,山崩川竭不足懼,水旱蟲蝗不足懼也;賢士藏匿深可畏,四民遷業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恥道消深可畏,毀譽亂真深可畏,直言不聞深可畏也。」識者皆多澄言切中時病。若從榮之變,任圜、安重誨等之死,可謂上下相徇,而毀譽亂真之敝矣。然澄之言,豈止一時之病,凡為國者,可不戒哉!系康子元後裔。為入莆(福建莆田)康氏始祖。

康福
五代蔚州(今山西省靈丘)人,仕後唐、晉二朝,皆有政績,所轄之地歲稔倉盈、牛馬遍野。後晉時官至宰相,賜輸忠守正翊亮功臣、加開府儀同三司。

康再遇
北宋大將,曾為宋太祖立下了開國戰功,位居開國功臣之列,遂加官進爵,門庭榮耀,康氏自此顯達當朝。

康與之
南宋著名學者.字伯可,一字叔聞,號退軒,滑州(今河南省滑縣東)人。曾上書「中興十策」,表現出其渴望公平合理的烏托邦思想。著有《昨夢錄》等。

康進之
元代戲曲家。棣州(今山東省惠民)人,現存其雜劇《李逵負荊》一種。

康茂才
明朝開國大將。康茂才本來是元廷駐應天城的水軍元帥,朱元璋攻破應天城的時候,康茂才率部投降並願意歸附紅巾軍,朱元璋就讓康茂才做了紅巾軍的水軍頭領。以後,康茂才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佔了浙東以後,曾派康茂才做那裡的都水營田使,專門負責修築河堤,興建水利工程,恢復農業生產,供給部隊軍需。俗語說得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朱元璋對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業業地為朱元璋效力。無論打仗還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幹得十分出色,立下了許多功勞。

康大和
公元(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於福建莆田崇福里礪山村(今莆田秀嶼區月塘鄉前康村)。
康大和於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闈,入京應試,得中二甲進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遷升侍講學士,嘉靖四十年(1561),晉升南京工部尚書。明朝皇帝稱贊大和為「一代儒宗」。他是嘉靖、隆慶、永樂三朝元老,學問淵博,治學嚴謹,他為官清正、勤政愛民,為人「朴實敦厚,不事表舉」。其道德文章,為世人所推崇。年輕時被林貞、肅俊所賞識和器重。在學館時他曾書寫「學林」二字於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機。他還常說:「庭機吾所不及也」。可見他為官為人很謙虛的,致仕歸鄉後,與致仕居家的工部尚書林雲同諸儒,結社賦詩,風雅一時。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二人應興化郡守呂一靜之邀,續修《興化府志》,為總裁。後與林雲同等續修《郡志》。除總纂《興化府志》(萬曆甲戌志)外,有《礪峰集》、《續莆陽文獻》傳世。

康海
明代文學家。字德涵(1475-1540),號對山、滸西山人、沜東漁夫。陝西省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等。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被誅,康海受牽連而免職。歸鄉里後,以山水聲伎自娛。他是「前七子」之一,所作 雜劇、散曲、詩文集多種。作品主要有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詩文集《對山集》等。

康女
明代人,因「三賢」聞名。據傳,其父年老無子,勸父納妾生子;母病,嘗糞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康元積
公元(1559-1613),字日空,號函三,明萬曆辛丑(1600)年進士,任太常寺博士達13年,改任吏科給事時未到任即病逝。光緒《湖南通志》、李元度《南嶽志》、《衡山縣志》中,對他均有簡略的記述,衡岳一帶,則頗為流傳他的故事。其一是:他向明神宗朱翊鈞上《保泰疏》,以「持盈保泰」為宗旨直言時弊,指責朝政,對皇帝和宰相都進行了辛辣的批評,更提出了頗為切合實際的建議。其次隨理學名家王家沐讀書,在王家沐父子死後為他們建「會靈精舍」,每年春秋在此舉行祭禮,兼作教育族中子弟的講學場所。會靈精舍成為繼文定書院而後的由南嶽籍的人手建的又一所書院。在南嶽還留傳一句順口溜就是 「康家祠堂祭得怪,先祭王夫子,後祭康保泰。」康保泰是因為上保泰疏而得來的尊稱。而此處的王夫子,即是王宗沐、王斗溟父子。康元積是王宗沐的門人。王斗溟萬曆甲午(1594)任湖廣左參政,主持鄉試,又為康元積座師。康元積同時受王氏父子兩代的知遇而尊師之情愈重了。第二則是他奉旨封藩回衡山時,發現黃堡驛馬差事使衡山百姓疲於奔命,他致函湖南司道予以裁撤。一舉革了為害衡民的弊政。在上述流傳的故事中,康元積表現出政治、大膽、尊師重道,關心桑梓疾苦。官雖不大,能量卻不小。
《保泰疏》寫於萬曆36年(1608)正月,屢經奏進,直到萬曆40年初方得到當時皇帝和宰相的重視。宰相趙煥讀了《保泰疏》後,嘆為「天下第一人」。明神宗則將康元積由太常寺博士這類閑職改任為吏科給事,進入台省供職。但康元積未等發揮他的才幹而匆匆謝世。《保泰疏》是以中國古代《易》理作為根據,從正月之卦象為「泰」一點,對它的內涵與外延,進行闡釋,結合當時的政治、軍事、社會各方面情況,反復曲盡的分析、申述,以動帝聽。它通篇充滿了宋、明理學的光澤,正如鄒元標在《康元積墓誌銘》中說的:「其文精、暢、奧、邃,置古名臣奏議中,當為心折。」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敢於對皇帝和宰相直言指責。他指責皇帝不能正確對待江西參政姜士昌、御史宋燾和咸寧知縣滿朝薦等人的正言,偏聽妄信而又不理朝政。「致使天下之大,悠悠泛泛,如無舵之舟;大小之政,日趨於頹靡而滿失其初;大小之官,日習於苟且而盡忘其故。」吏部則鬻官賣爵,「吏胥雜流,輒旦夕而得官。」戶部則財困糧空,「太倉無二年儲。」兵部則貪功好大,將疲兵惰,「或剝軍以養寇,或弄兵以修隙。」工部則搞皇親國戚的樓殿營建,對河道、農田基本建設卻馬虎了事。禮部則造成了「民競於偷,士習於躁,縉紳竟於門戶,文章竟於纖靡」的社會風尚。洋洋萬余言,劉部都批評到了,切中時弊,無外乎引起了神宗和宰相們的震動。他在裁革黃堡驛馬的例差致湖南司道書中更大聲疾呼,「衡山地瘠民窮」,驛馬官差所造成的重擔,雖「剜卻百姓心頭之肉」,也難以解決。這種血淚控訴,使湖南當道官員們不得不勉從其請,裁撤了這項吃人的官差,為衡岳人民稍舒困境。衡山人民曾為此立碑記。
康元積20歲左右受業於王宗沐,難以胡安國的學術思想對他也有影響,加上家學淵源(他祖父康三泉是著名理學家鄒東廓的門人),因而在理學領域涉獵甚深。他專治《春秋》,又旁及諸子百家,佛道內典,著有《麟經約言》、《南嶽筆記》等。他原籍江西安福,因在南嶽讀書,加上祖父康三泉於嘉靖21至31年,十年中兩次來南嶽講學,南嶽又山明水秀,為宋代胡安國、朱熹、張栻,明代湛甘泉、羅洪先、鄒東廓等講授理學的勝地,諸多淵源,使他決定寄籍南嶽。南嶽會靈精舍側有保泰祠,就是康元積的子孫們祭祀之所。

康濤
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畫家,工山水花卉,亦善書。為雍正、乾隆年間畫家,以人物畫著稱,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傳統,用筆工整,形象靜逸。所畫《華清出浴圖》,以楊貴妃出浴為題。圖中楊貴妃的雲鬢松挽,身披羅紗。兩個小宮女端著香露,跟隨其後。
康有為
廣東省南海人,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聯合會試舉人上書朝廷,「公車上書」,要求變法,後依靠光緒帝發動「戊戌變法」,遭慈禧鎮壓。逃亡日本。民國6年(1917年)7月和張勛擁清朝廢帝溥儀復辟,十二天後失敗。著作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孟子微》、《春秋筆修大義微言考》、《孟了微》、《春秋筆修大義微言考》、《大同書》、《中庸注》等,頗受近代學術界的重視。

㈡ 我要一些文言文 越多越好(帶有翻譯)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誇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麼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麼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寓意: 說話辦事要說實話,辦實事,不要違背了事物的客觀規律,自己先說服不了自己。
楚人學舟
楚人有習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師之是聽。於是小試洲渚之間,所向莫不如意,遂以為盡操舟之術。遂遮謝舟師,椎鼓徑進,亟犯大險,乃四顧膽落,墜槳失柁。
楚地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在)開始(的時候)折返、旋轉、快、慢,完全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身手),所做的沒有不得心應手的,便以為學全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擊鼓(古人大概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吧)快進,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險,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江)舵失去操控。
寓意: 楚人學舟告訴人們工作、學習不能淺嘗輒止(或學習、工作不能自滿,或學習、工作應該不斷進取)。淺嘗輒止:稍微嘗試一下就停止了。
吳起待客
昔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友,就留他吃飯。老友說:「好啊。」吳起說:「(我在家裡)等待您一起進餐。」老友到了傍晚還沒有來,吳起不吃飯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吳起)派人去找老友,老友來了,才同他一起進餐。吳起不吃飯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緣由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啟示:待人處事要講信用,只有講信用才能贏得威信,贏得別人的尊敬。
買櫝還珠
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此可謂善賣櫝矣,未可謂善鬻珠也。
楚國有一個(商)人把他的珍珠賣給鄭國的人,(珍珠)是用木蘭樹的木製的盒子裝,用桂椒來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點綴其上,用美玉點飾,用翠鳥的羽毛裝飾(盒子)。鄭國的人買這個盒子卻還給商人珍珠。這可以說是善於賣盒子了,卻不能說善於賣珍珠。
寓意: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鄭公伐胡
昔者鄭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娛其意。因問於群臣:'吾欲用兵,誰可伐者?'大夫關其思對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國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聞之,以鄭為親己,遂不備鄭。鄭人襲胡,取之。
從前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反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國的君主以使他快意。就問大臣們說:"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誰?"關其思回答說:"可以攻打胡國。"鄭武公大怒就把關其思殺了,並且說:"胡國,是我們兄弟之國,你說攻打它,什麼居心?"胡國君主聽到這件事,就認為鄭國君主是自己的親人而不防備他,鄭國就趁機偷襲胡國,佔領了它。
投筆從戎
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意譯: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後來,班超出使西域,終於立了功被封了侯。
趙人患鼠
趙人患鼠,乞貓於中山。中山人予之貓,善撲鼠及雞。月余,鼠盡而雞亦盡。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為什麼)去諸?」其父曰:「是非若(你)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無雞。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都是指牆,『墉』指高牆),毀傷吾器用,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無雞者,弗食雞則已耳,去(距離)飢寒猶遠。若之何而去夫貓也!」
有個趙國人非常擔憂老鼠,他向中山人討了一隻貓,中山國的人給了他貓。貓善於捕捉老鼠和雞。一個月多了,老鼠被貓吃了但是雞也被貓吃了。他的兒子十分擔憂,告訴他的父親說:「為什麼不讓它離開呢?」他的父親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擔心的是老鼠,不是沒有雞。有了老鼠,它就偷竊我的糧食,毀壞我的衣服,洞穿我的牆壁,破壞我的器具,我將會挨餓受凍。壞處不是比沒有雞更大么?如果沒有雞的話,不吃雞就完了,距離挨餓受凍還遠著呢。你為何趕走那隻貓呢?」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凡事有利亦有弊。我們要全面權衡。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yuān chú ),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lǐ)泉不飲。於是鴟(chī)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 (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惠施做了魏國的國相,莊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訴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鶵,你知道嗎?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拾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發出『嚇』 的怒斥聲。現在你也想用你的魏國國相來『嚇』我?」
昨夢錄·穴中人語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否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xǐ,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綉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老人帶領楊氏進入山中的那個大洞穴。裡面雞犬之聲悅耳,是一個許多居民聚居的很大的群落。來到一戶人家,老人對主人說:「這個人想到你們這里居住,能不能容留他?」回答道:「您老人家肯把他帶到這里來,那他一定是個賢者。我這里舉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這些東西,都不屬於私人物品,和眾人共有,所以可以共同相處。您真的要來,能夠讓您享受的只有柴、米、魚、肉,這些都不缺少。只是按人口分給土地,用來耕種或者養蠶,不可以從別人那裡取得食物罷了。」楊氏道謝並聽從安排。又告誡說:「你如果來得晚一些的話,洞口就要封閉了。」到了晚上,楊氏和老人一起出來。
魏文侯守信
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
魏文侯跟虞人(管山林的官員)約定一起會獵。當天與群臣喝酒喝得很高興,天上卻下起雨來。文侯准備出門,左右的臣子說:「今天喝酒喝得那麼高興,天又下雨,您要往哪兒去呢?」文侯說:「我跟虞人約好了會獵,雖然玩得高興,怎能不去會面赴約呢?」於是就去了。親自取消了約會。
啟迪:做人應該守信用,一諾千金,無論對什麼人什麼事,不可言而無信。
峨眉山行紀
此諸山之後,既西域雪山,崔嵬刻削,凡數十百峰。初日照之,如爛銀晃耀曙光中。此雪自古至今未嘗消也。山綿延入天竺諸蕃,相去不知幾千里,望之但如在幾案間。瑰奇勝絕之觀真冠平生矣。
在這些山的後面,就是西域邊疆的雪山.陡峭險峻如鬼魅雕刻一般,所有成百的山峰,當太陽升起陽光照在它們的時候,白茫茫的大雪發出亮光,像發光的因子在曙光中閃閃發亮.這山峰上的雪從古代的時候就沒有消失融化過.山的余脈淵深到天竺等各個地方,一去不知道有幾千里,遠遠望去就好像在一個個桌子間.是此生見過的瑰麗奇怪堪稱一絕的山。
出裘發粟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於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以與飢寒。令所睹於途者,無問其鄉;所睹於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景公在位當政時,曾連續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著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邊的台階上。晏子入宮拜見(景公),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雪下了三天但天氣卻不寒冷。」晏子說:「天真的不冷嗎?」景公笑了笑。晏子說:「晏嬰我聽說古代賢明的君王自己飽了卻知道別人餓著,自己暖了卻知道別人凍著,自己安逸了卻能知道別人正在辛勞。可惜現在您卻不知道啊!」 景公說:「好!寡人我聽從教誨了。」於是拿出裘衣與糧食,發放給那些受飢寒煎熬的人們。孔子聞之曰:「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智犬破案
去杭州百里許,有一古剎,香火頗旺。一夕,有盜牆而入。犬吠,僧覺。盜劈僧首,立仆。遂越貨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見之,訝甚。乃詣官府訴之,其犬亦從。途徑一酒肆,見五六酒徒狂飲。犬佇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躍如肆,嚙一徒不置。僧疑為盜,縛而送官。吏審之,果然。蓋犬有智也。
離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已座古老是寺廟,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個盜賊翻牆進入(寺廟)。狗大叫不止,一名僧人發現了盜賊。盜賊將和尚砍倒在地,於是就帶著貨物逃走了。幾天後,有兩個小和尚進入看見了屍首,非常驚訝。於是到官府告狀,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經過一個酒館,看見5、6個酒鬼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進,僧人責怪那隻狗。突然狗跳近酒館,咬住其中的一個酒鬼不放。和尚懷疑他是盜賊,綁起來送到官府。官吏審問後,果然就是他。原來狗也很聰明。
楚人貽笑
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斗歸,一 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若見我不 "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 ,紿雲:"不見."嘿然大喜,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楚國有一個人,家境貧寒,窮困潦倒。他讀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蟬時,掩蔽過的樹葉,可以用來隱沒人身,便真的去尋找. 他跑到一棵樹下抬頭仰望,居然發現一片隱蔽著螳螂的樹葉,就伸手摘下來.不料失手,那片樹葉竟飄落地下,和許多落葉混在一起,再也無法辨認.於是,他索性將落葉全部掃起, 收了足足有幾斗。抱回家後,他一片一片地輪番拿來遮住自己的眼睛,問他妻子:"你還能看見我嗎 "開始 ,妻子一直說:"能看見."後來,因為折騰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煩,便哄他說:"看不見了."這人一聽大喜,急忙將選出的樹葉揣在懷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鬧市,他舉著樹葉,旁苦無人,當面拿別人的東西.結果被官府差吏當場抓住,扭送縣衙。
簡子涕泣
昔者周舍事趙簡子,立趙簡子之門三日三夜。簡子使人出,問之曰「夫子將何以令我?」周舍曰:「願為諤諤之臣,墨筆操牘,隨君之後,司君之過而書之。日有記也,月有效也,歲有得也。」簡子悅之,與處。居無幾何而周舍死,簡子厚葬之。三年之後,與諸大夫飲,酒酣,簡子泣。諸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自知也。」簡之曰:「大夫反,無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眾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諤諤。昔紂昏昏而亡,武王諤諤而昌。自周舍之死後,吾未嘗聞吾過也。故人君不聞其非,及聞而不改者亡,吾國其幾於亡矣,是以泣也。」
從前,周捨去侍奉趙簡子,站在趙簡子的門口三天三夜。簡子派人出去問周舍:「先生將用什麼來指教我?」周舍回答說:「希望作為直言諍諫的臣子,帶著筆墨紙硯,跟在你的後面,待你有錯的地方就把它記下來,每天有記錄,一個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後就有收益了。」簡子聽了這話很高興,就讓他和自己在一起。住了沒多長時間周舍就死了,趙簡子厚葬了他。三年之後,趙簡子與大夫們飲酒,酒酣之時,簡子哭了,大夫們起來准備離開時說:「臣等有死罪自己卻不知道啊。」趙簡子說:「大夫們回來入席,你們沒罪。從前,我的朋友周舍曾經說過:『一百張羊皮,還不如一塊狐狸腋下的皮。』大家百依百順,不如周舍的直言諍諫。過去紂王昏庸拒諫導致滅亡,武王善於納諫得以興旺。從周舍死後,我不曾聽到(有人說)我的過錯啊,所以人君聽不到(有人說)自己的過錯,等到聽到(有人說)自己的過錯卻不能改正就要滅亡了,我們國家大概快要滅亡了吧,我是為此而流淚啊。」
趙威後問齊使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說,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齊襄王派遣使者問候趙威後,還沒有打開書信,趙威後問使者:「今年收成還可以吧?百姓安樂嗎?你們大王無恙吧?」使者有點不高興,說:「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後問好,您不先問我們大王狀況卻打聽年成、百姓的狀況,這有點先卑後尊吧?」趙威後回答說:「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沒有年成,百姓憑什麼繁衍生息?如果沒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稱尊?豈有舍本問末的道理?」

㈢ 陶淵明對後世的影響

影響

一、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人們將他稱作「田園詩人」。他最著名的作品為《桃花源記》,描述了一個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會,和諧美好且沒有戰亂,自食其力的社會。使得桃花源與烏托邦齊名,都代表了一個美好的幻想。

二、陶淵明詩歌表現出蔑視權貴、遺世獨立的氣節,朴實自然的詩風,對後世詩歌的創作影響大而深遠。

個性分明,情感真摯,平淡質朴,不大用典,簡潔含蓄,「質而實綺,臞而實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觀寫意,雜有儒、道各家思想。除了傳統儒家思想外,也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陶詩「通篇渾厚,難以句摘」,不致力於錘煉,寫來天真自然。

三、陶淵明的詩在南北朝時影響不大。劉勰著《文心雕龍》,對陶淵明隻字未提。鍾嶸《詩品》雖列之為中品,卻推之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後世對陶詩評價甚高,唐宋以後對陶詩更推崇備至。認為其詩「其源出於應璩」。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推崇備至:「其文章不群,詞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文選》收錄陶淵明的詩文十餘首,是作品被收錄較多的作者。

四、陶淵明的田園隱逸詩,對唐宋詩人有很大的影響。杜甫詩雲:「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

宋代詩人蘇東坡對陶潛有很高的評價:「淵明詩初看似散緩,熟看有奇句。……大率才高意遠,則所寓得其妙,造語精到之至,遂能如此。似大匠運斤,不見斧鑿之痕。」又雲:「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蘇東坡更作《和陶止酒》、《和陶連雨獨飲二首》,《和陶勸農五首》、《和陶九日閑居》、《和陶擬古九首》、《和陶雜詩十一首》、《和陶贈羊長吏》、《和陶停雲四首》、《和陶形贈影》、《和陶影答形》、《和陶劉柴桑》、《和陶酬劉柴桑》、《和陶郭主簿》等109篇和陶詩,可見陶淵明對蘇東坡影響之深。

且唐代山水田園派代表性詩人孟浩然非常崇拜陶潛,風格與其極為相似。

五、元代戲曲家馬致遠,因仰慕陶淵明而自號「東籬」,後人輯散曲集為《東籬樂府》。

(3)昨夢錄寓意擴展閱讀:

一、簡介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 ,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二、思想

陶淵明在青年時期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有著「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的入世抱負。

三十歲時陶淵明先後入了桓玄(晉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勤王的僚屬,但是後來桓玄篡晉,他又加入了劉裕討伐桓玄的義軍幕府(公元404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他意識到了劉裕也非真心匡復晉室,遂急流勇退以明哲保身,辭去彭澤令以避覆滅之禍,作《歸去來兮辭》。

以明志(見《歸去來兮辭》第一段最後一句為「撫孤松而盤桓」,第二段最後一句為「樂夫天命復奚疑」,各綴最後一字成桓疑)。 公元420年劉裕篡晉後,在貧困躬耕中隱居的陶淵明,以隱喻手法寫下了《桃花源記》

表達對此事最大的譴責,「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感嘆暴秦雖然酷虐,此時尤過於秦亂,所以聞者皆嘆惋,在《桃花源詩》首即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點明其意。

進入劉宋之後,陶淵明貧病加劇,江州刺史檀道濟去勸他棄隱出仕,但是他不受饋贈,不為所動,就是不放棄他隱居求志、不食周粟的風范(因為陶淵明的曾祖父、祖父、父親及自身俱在東晉為官,如同張良其家五世相韓,之後一生為韓報仇)。

正如他詩作:「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他的後半生,正實踐著他入劉宋後所改的名—潛,一生遂潛龍勿用了!

陶潛《桃花源記》對現實有深刻批判。桃花源中人的生活,與外界並無太大分別,一樣是「往來耕作」,「屋舍儼然」,所不同的是,桃花源居民能和睦相處,「怡然自樂」。

桃花源中似乎沒有村社一類的基層組織,又因與世隔絕,外界一切機構組織都無由對之施用權力,人們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狀態中。文章寓意是,外界社會賴以支撐的社會制度,恰恰是人們不能幸福美滿生活的根源,一切政治、制度、機構都是多餘的,乃是破壞和平安寧的根源。

陶淵明曾經說過:「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千字文》中也有「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的格言


三、後世紀念

1、墓地

陶淵明墓,坐落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西南的面陽山南坡,北依漢陽峰,南為黃龍山,既滿足了他「居止次城邑,逍遙自閑止」的意願,又呈現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情致。

2、五柳廣場

位於重慶市酉陽桃花源二酉山五柳廣場,設置有一雕塑,重200噸,凈高9.9米,底座1.28米,總高度達11.18米,陶淵明雕像現身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桃花源景區景點之一,雕像是採用江西省星子縣的芝麻白花崗石為原材料,在當地加工而成,總耗材500噸,由江西省星子縣的工程技術人員負責對此進行安裝。

世界上最高的陶淵明雕像,比陶淵明故鄉江西省星子縣陶淵明雕像還高出1.28米,成為二酉山世外桃源文化主題公園的標志性景點。

3、紀念館

陶淵明紀念館位於江西省廬山西麓的九江縣城沙河街東北隅,佔地1600平方米,為紀念東晉詩人陶淵明而建立。1985年7月30日開館。館址原是陶靖節祠。祠的建築面積約250平方米,磚木結構,明清祠堂式建築風格,側配有廂房。正堂塑立了2米多高陶淵明身像,頭部扎漉酒巾,手握著一卷《山海經》。

兩壁鐫刻陶淵明四十一代孫、明邑庠生陶享所撰《陶靖節祠祀文》,又清翰林劉延琛所題書的匾額:「羲皇上人」、「望古遙集」。大門首有明嘉靖年間進士薛應旗為題書的「陶靖節祠」石匾,兩耳門分別通向菊圃和柳巷。



㈣ 配陰婚是什麼意思

冥婚又稱配骨、陰婚、鬼婚、靈婚,是指有死者參與的婚姻。是一種部分國家的民間習俗。

在中國,訂婚後的男女雙亡,或者訂婚前就已夭折的兒女,父母處於疼愛和思念的心情,要為他們完婚,就是冥婚。冥婚又分為「死人與死人」和「死人與活人」兩種。另外,過去認為祖墳中有一座孤墳會影響後代的昌盛,不吉利,所以要替死者舉辦冥婚。

從前在民間冥婚多出現在富戶,貧寒人家很少有冥婚,台灣早年鄉下也曾流行。近年來中國北方冥婚現象的繁盛,加上男多女少,女屍奇貨可居,發生多起盜竊女屍案和殺女賣屍案,多位女子成為冥婚習俗的受害者。

(4)昨夢錄寓意擴展閱讀:

歷史

冥婚在漢朝以前就有了。由於冥婚耗費社會上的人力、物力,毫無意義,曾予禁止。《周禮》雲:「禁遷葬與嫁殤者。」

宋代,冥婚最為盛行。據康譽之《昨夢錄》記載,凡未婚男、女死亡,其父母必托「鬼媒人」說親,然後進行占卦,卜中得到允婚後,就各替鬼魂做冥衣,舉行合婚祭,將男、女並骨合葬。

《元史·列女傳》載:「子弟死而無妻者,或求亡女骨合葬之。」《明史·列女傳》亦載:楊□死而其未婚妻殉;劉伯春卒,而其聘女亦如之,後皆迎柩合葬。

清代,這種婦女殉葬冥合的習俗,隨著貞節觀的加強,仍很盛行。直至晚清封建禮教受到西方精神文明的沖擊才逐漸消失。

明末清初的北京、天津等地仍有冥婚風俗的殘余現象,還有個別家庭辦死人與死人結婚的「喜事」,謂之「搭骨屍」,男、女兩家親家,謂之「骨屍親」。早年,這種「婚禮」的迎娶儀式多在夜間舉行,有時,人們正在安睡之際,忽被街巷裡的鼓樂吵醒,原來是「搭骨屍」的。

抬著一頂紙轎子,由單鼓、單號、單嗩吶吹奏前引。有的則不用這種形式,仍用八抬大轎,全份金燈執事,原來只娶一張女人的照片。三十年代以後,還有仿照「文明結婚」儀式,用西樂隊前導,後邊四個人抬著一個出殯用的影亭,內掛「新娘」照片。

㈤ 薪米魚肉新是什麼意思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枲,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忽攜金珠錦綉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翻譯:
老人帶領姓楊的人來到一個大的山洞,雞和狗都很開心的樣子,人民都在一起住.到了一個人家,老人對(這戶人家)說:"這個人想過去住,難夠容留他嗎?」回答說:"你既然願意帶他來到這個地方,那他一定是賢能的人.我們這里只要是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枲,麻)這類東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與眾人共亨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來,請不要攜帶金銀珠寶這些珍異的東西,(人們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魚肉,這里是不缺的.只打算給你一些地,用來耕地養蠶,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楊謝了他答應了.又告誡說:"你如果來晚了,山洞就封著了."將近夜晚,與老人一起出來.

總結:這四個字都是名詞,薪指柴火,米就是大米,魚就是水裡的魚,肉就是豬肉。並列結構。
如果覺得好請採納,你的肯定是我的動力。

㈥ 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 什麼意思

釋義:地是按照各家的人數分給他們土地,用來耕地養蠶,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出處:出自南宋康與之的《昨夢錄》。

原文節選:

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綉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白話譯文:

你真的要來,請不要攜帶金銀珠寶這些珍異的東西,所用的只有柴米魚肉,這里是不缺的。地是按照各家的人數分給他們土地,用來耕地養蠶,不能從別人那裡得到食物或白吃人家的。

姓楊的人道謝並且聽從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誡道:「你如果來晚了,山洞就封著了。」將近夜晚,姓楊的人與老人一起出來。

(6)昨夢錄寓意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康與之在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興十策」不為用。後依附秦檜,為秦門下十客之一,被擢為台郎,為士論所不齒。檜死後,編管欽州,復送新州牢城。後著作《昨夢錄》。

《昨夢錄》追述北宋軼聞,書名乃以生於滑台,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夢」為名。所記黃河卷掃事、竹牛角事、老君廟畫壁事、西北邊城貯猛火油事,可補當時史事之缺。清代四庫館臣以此書為「唐人小說之末流」,僅作存目,對其學術價值的評價不甚准確。


㈦ 《昨夢錄》中迫暮的暮是什麼意思

暮:傍晚。

㈧ 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人耳 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按照各家的人數來劃分土地,用來耕地養蠶,不能只從別人那裡得到食物或白吃別人家的東西。

這句話出自南宋·康與之《昨夢錄》中的《穴中人語》,原文較長,節選如下:

【原文節選】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 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kuàng,絮衣服的新絲綿)、麻枲(xǐ,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綉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白話譯文】

老人帶領楊氏來到一個大的山洞,裡面雞和狗閑庭信步,人們都居住在一起。到了其中一家,老人(對這戶人家)說:「這個人想來這里住,能收留他嗎?」(穴中人)回答說:「你既然帶他來到這個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賢能的人。我們這里只要是衣服、飲食、牛畜、絲纊、麻枲(枲,麻)這類東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與眾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

如果你真的來,請不要攜帶金銀珠寶這些珍異的東西,(人們日常)所用的只有柴米魚肉,這里是不缺的。土地按照各家的人數劃分,用來耕地養蠶,不能只從別人那裡得到食物或白吃別人家的東西。」楊氏道謝並且聽從了他的安排。(穴中人)又告誡道:「你如果來晚了,山洞就封上了。」將近夜晚,楊氏與老人一同出來。

(8)昨夢錄寓意擴展閱讀:

《穴中人語》是一部筆記小說,收錄在《昨夢錄》一卷,又名《退軒筆錄》,康與之撰。講述了楊氏三兄弟跟隨一位老人在一個洞穴中的所見所聞。

《昨夢錄》追述北宋軼聞,書名乃以生於滑台,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夢」為名。所記黃河卷掃事、竹牛角事、老君廟畫壁事、西北邊城貯猛火油事,可補當時史事之缺。清代四庫館臣以此書為「唐人小說之末流」,僅作存目,對其學術價值的評價不甚准確。

《穴中人語》作者康與之, 字伯可,一字叔聞,號退軒,滑州(今屬河南)人。南渡後居嘉禾(今浙江嘉興)。

高宗建炎初(1127年)上「中興十策」不為用。後依附秦檜,為秦門下十客之一,被擢為台郎。檜死後,編管欽州,復送新州牢城。

康與之的詞多應制之作,不免歪曲現實,粉飾太平。但音律嚴整,講求措詞。代表作為《卜運算元》、《玉樓春令》、《長相思》、《金菊對芙蓉》、《風流子》、《減字木蘭花》、《滿江紅》、《憶秦娥》、《昨夢錄》等。

㈨ "子來或遲"中"或"的意思

子來或遲 或:或許。

子來或遲出自:穴中人語

原文:

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纊(kuàng,絮衣服的新絲綿)、麻枲(xǐ,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綉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