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權謀的典故

權謀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10 01:20:46

Ⅰ 古代有一個不與無知者爭論長短的典故

現實社會的人際關系即:有勢則從,無勢則去。利豐則聚,利盡則散。
有時間多讀《天下無謀之謀秘卷八書》。將社會,人性揭露的太深刻了。
《天下無謀之秘卷八書(套裝共8冊)》在古代涉及權術謀略的古籍中,挑選出八本最具有指導性和謀略價值的,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統的注釋,引經據典,讀來令人豁然開朗。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從這些書中,讀者不僅能很好地重溫歷史,更能以史為鑒,指導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場上、人際交往上更好地解決難題。
《羅織經(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來俊臣、萬國俊所撰的《羅織經》,是一部專講羅織罪名、角謀鬥智的書籍。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它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類有始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寫,赤裸裸的施惡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權謀厚黑。
《小人經"壞人哲學"》:《小人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馮道可作者馮道可稱得上是官場上一個真正獨一無二的奇跡。由於作者特殊的經歷和小人視角,此書便來得有些分量,用曾國蕃的話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權謀術(處世絕學)》:權謀術是應用於人際關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運用得好,權謀術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為一門藝術,令人賞心悅目,擊節贊賞。無論在政治、外交、軍事,乃至最為普通的人際交往中,權謀術其實無處不在。權謀術在我國只是一種應用技術,而很少有人從理論上系統地加以研究和總結。作為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權謀術著作,這部書的參考價值是無可懷疑的。現代作者史半山對這部書加以注釋,並附以相應歷史典故、人物簡介,並加以闡發,既充實了內容,又增強了可讀性。

Ⅱ 幾個歷史典故的管理啟示

施氏與孟氏
——管理都是有「背景」的
魯國一戶姓施的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兒子好學儒家仁義之術;另一個兒子愛好軍事。好學儒術的那個兒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說齊王:齊王採納了他的意見,叫他做了兒子們的老師。愛好軍事的那個兒子到了楚國,用他的法家主張去游說楚王。楚王很高興,叫他擔任軍事長官。他們賺的錢,使家庭很快富裕起來了,他們顯赫的爵位,使親屬們也覺得榮耀異常。
施家的鄰居姓孟,也有兩個兒子,他們所學的也和施氏兄弟相同,卻總為貧窮所困擾;孟家很羨慕十分富裕的施家,因而向施家請教取得地位和富貴的方法:施家的兩個兒子把經過如實地告訴了他們。
於是,孟家好學儒術的那個兒子跑到秦國,用儒術游說秦王。秦王說:「現在各國諸侯都靠實力進行斗爭,所追求的無非是兵力、糧食而已。如果用仁義來治理我的國家,這是走向滅亡的道路。」於是,閹割了他,再把他趕走。
孟家的另一個兒子到了衛國,用權術去游說衛王。衛王說:「我們衛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對於大國我們恭敬地侍奉它,對於小國我們好好地安撫它,這才是求得安全的好辦法。如果依靠兵力和權謀,那我們的國家很快就要滅亡了。但我如果好生生地送你回去,你一定再跑到別的國家去宣傳你的主張,給我們帶來很重的禍患!」於是,便砍斷了他的腳,再把他押送回魯國。
做什麼事情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順勢者昌盛,逆勢者敗亡。學習別人的經驗時,要務必弄清:別人當時為什麼要這么做,前因後果是什麼,絕不能割斷歷史與環境。

成語典故,引申為用計謀殺人,二什麼士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盡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丑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1]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Ⅳ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精彩的權術斗爭故事

據史書記載,三皇五帝時,大家還都比較謙讓,都是選有賢德的內人來掌權,而且互容相都沒什麼意見。從啟繼位建立夏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建立了。從此以後到今天,圍繞權力之爭綿延四千年,權術之爭精彩紛呈琳琅滿目無奇不有讓人目不暇接拍案叫絕扼腕慨嘆。越是時局動盪,權術斗爭越是激烈。
夏商周的每一次改朝換代,東周春秋時,各個諸侯開始崛起,並互相垂涎。著名的吳越之爭(卧薪嘗膽),田氏代齊等。戰國時三國分晉、連橫合縱。趙高指鹿為馬,劉項楚漢相爭。漢初三傑不同下場,呂雉的更年期.......一直到現在的打老虎。太多了。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明朝的文官之爭。圍繞三楊、嚴嵩、徐階的官場斗爭。精彩之極。

Ⅳ 求《十面埋伏》的歷史典故

「十面埋伏」是四復面八方廣布伏制兵的意思,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這場戰爭。

漢高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使者命韓信、彭越與自己在固陵會師,聯合追擊項羽。此後的作戰形勢,基本上構成了對項羽軍「十面埋伏」的戰略包圍。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五、六十萬漢軍重重包圍,項羽十萬楚軍節節敗退,退至距彭城東南八十公里的垓下時,就寸步難行了。

通過三年多的楚漢相爭,漢王劉邦終於取得了軍事上的絕對優勢。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十面埋伏」的戰爭就這樣展開了。

Ⅵ 合縱連橫的典故

戰國中後期,七雄爭霸,出現了秦齊兩大強國遙相對峙的局面。為了爭取在兼並戰爭中獲勝,齊國和秦國都展開了爭取鄰國,孤立敵國的斗爭,而魏、趙、韓、楚等國內部也分成聯秦抗齊和聯齊抗秦兩派。各國之間的相互結約聯盟不斷變更,既沒有穩固的朋友,也沒有世代的仇敵。這種錯綜復雜變化多端的結約活動,被稱為「合縱」與「連橫」。從地域上來看,當時那些弱國是以「三晉」(韓、趙、魏)為主,北連燕,南連楚為「合縱」;東連齊或西連秦為「連橫」。合縱可以對齊,也可以對秦,從策略上講,是「合眾弱以攻一強」,是阻止強國進行兼並的策略;連橫是「事一強以攻眾弱」,是強國迫使弱國幫助它進行兼並的策略。隨著兼並戰爭的開展,兼並統一已成定局,但由誰統一呢?非秦即齊。縱橫戰略中的得失在統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兼並統一的戰爭舞台上,在合縱、連橫的戰略中,一批游士和食客取得了發言表現的機會。他們講究權變,積極為各國君主出謀劃策。他們的學說適於合縱的為縱說,便於連橫的為橫說,歷史上把這些人叫做縱橫家。張儀、公孫衍、蘇秦是縱橫家的代表人物。

張儀是魏國貴族的後代。他求見過魏惠王,魏惠王沒有用他。他就帶著妻子到楚國去求見楚威王,楚威王也沒有見他。他只好投在令尹昭陽的門下,做個門客。

有一天,令尹昭陽大會賓客,把楚國的無價之寶「和氏壁」給大家傳看。大家看了都很驚奇。贊嘆不已。傳來傳去,「和氏壁」忽然不翼而飛。這天正好窮困潦倒的張儀也在場,昭陽懷疑是他偷的,叫手下的人把他打得遍體傷痕,奄奄一息。回到家後,張儀便要妻子看看他的舌頭是否還在。他說,只要舌頭還在就不怕,還可以靠三寸不爛之舌游說謀取官職。公元前329年,張儀入秦,擔任了大良造的職務。他極力慫恿秦國攻魏。同年秦出兵攻佔魏國的曲沃、平周兩地。這使其他各國受到威脅,為了聯合對付秦國,在山東各國中出現了由公孫衍倡導的合縱策略。

公孫衍魏國人,曾做秦相,後因張儀的排擠,就跑到魏國去了。公元前319年魏國用公孫衍為相。次年,公孫衍發起合縱,聯合東方各國,對抗秦國,因而出現了「五國伐秦」之舉。此次攻秦,有魏、趙、韓、燕、楚五國參加,推舉楚懷王為縱長。但楚、燕兩國並沒出兵,只有韓、趙、魏三國和秦交戰,結果在公元前317年的修魚之戰中,三國聯軍被秦打敗,傷亡八萬餘人。第一次「合縱」以失敗告終。

秦國的強盛,使其他各國感到了危機。於是齊楚結盟,加強了齊國與秦國爭雄的力量。秦國派張儀前往楚國,離間齊楚。張儀到楚國後,首先收買了舊貴族靳尚等人,然後去見楚懷王。

他說,如果楚懷王與齊國斷交,秦王就獻出商於一帶600里的土地給楚國。楚懷王不聽屈原等忠臣的勸告,貪圖便宜和齊國斷交。齊楚聯盟就這樣被破壞了。齊王一怒之下,反而和秦國聯合。共同對付楚國。當楚懷王派人向秦國討取土地的時候,秦國拒絕不給,張儀翻臉不認帳,說獻給楚國的是6里地,不是600里。楚懷王受了侮辱,於公元前312年發兵攻秦,兵敗丹陽,秦軍進而佔領楚國的漢中郡。楚失漢中,再集軍隊反攻,一直打到秦國的藍田。但因孤軍深入,秦軍一反擊,,楚軍大敗而回。秦國取得漢中,貫通了關中和巴蜀的聯系,免除了楚國對秦本土的威脅。因此,張儀的連橫政策,對秦國的強大和以後成就統一全中國大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楚國為秦國擊敗後,能與秦抗衡的就是東方的齊國了。西秦、東齊兩國的強大,對其他國家都有威脅,在這樣的政精形勢下,公孫衍之後的合縱者蘇秦,開始活動手政治舞台,得到了東方各國的支持。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最初蘇秦企圖游說秦惠王促成連橫,兼並諸侯,吞食天下。他十次上書,不被採用,只好窮困潦倒地回到家中。結果「妻不下*任,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戰國策·秦策》)蘇泰「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磨。」(同上)

當讀書累了想睡的時候,就拿錐子自刺大腿,鮮血一直流到腳上。此後出山,主張合縱,得到六國重用。他的政治活動主要在齊閔王時期。公元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宣王大舉攻燕,險些亡燕。燕昭王即位,力圖報仇,廣招人才。這時蘇秦到了燕國,得到燕昭王重用,成為燕昭王的親信。蘇秦為燕昭王定的策略是:「大者使齊勿謀燕,次可以惡齊趙之交。」公元前 300年左右,蘇秦去齊搞反間活動,在齊國的五年中,蘇秦做到了使齊沒有謀燕。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稷侯魏冉到齊國來,約齊同時稱帝,秦為西帝,齊為東帝。眼見齊秦聯合,齊國將更加強大,對燕國不利。於是燕昭王第二次派蘇秦去齊,繼續在暗中從事反間活動。

蘇秦到齊國後,還不斷奔波於齊、趙、韓、魏等國之間,積極組織合縱攻齊或攻秦。他的策略是使齊「西勞於宋,南疲於楚」,從而牽制齊的力量,防止齊國吞並燕國。因此,蘇秦極力慫恿、引誘齊國攻宋。因為攻宋對燕國有利。宋處齊國南面,燕在齊國北面,攻來必不能顧及燕。再說楚、魏與來交界,齊攻宋,勢必與楚、魏發生矛盾。還有秦是保護宋的,攻宋又必然得罪秦。這樣就使齊處於四面樹敵的位置。

對於齊國來說,蘇秦的用心是很險惡的。為了解除齊秦聯盟,蘇秦又勸告齊閔王主動放棄帝號,用以孤立秦國,拉攏各國反秦,以便乘機滅宋。齊閔王採取了蘇秦的主張,廢除帝號,由蘇秦發動合縱,於是齊國聯合韓、趙、魏、燕共同伐秦,同時不放鬆攻宋。但五國同床異夢,軍隊逗留在榮陽、成皋一帶並不西進。特別是齊國又犯了一個大錯誤,它不僅不真心攻秦,反而私下裡和秦國勾結,乘各國准備攻秦之時大舉攻宋。聯盟瓦解。公元前286年,宋國內亂,齊國滅宋,軍事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卻引起了各國的震動。韓、趙、魏、楚等國嚴重不安,背離齊國,倒向秦國。公元前285年,秦國派兵越過韓、魏,進攻齊國河東地區,攻取齊國九個城,設立為九縣。第二年,秦、韓、趙、魏等國聯軍向齊大舉進攻,在濟西大敗齊軍。由於齊閔王對蘇秦的信任,所以對燕國毫無防備,齊國在西線失敗後,燕昭王乘機派大將樂毅率領軍隊從齊國北部攻打齊國。齊國大敗,幾乎亡國。至此,蘇秦的弱燕勝強齊的策略幾經周折,終於成功了。此時,蘇秦在齊為燕反間的**也完全暴露,齊閔王用車裂之刑把他處死。此後,齊國雖然打敗燕國,恢復國土。但從此一蹶不振,齊、秦兩國對峙的局面結束了。齊國的削弱,為秦國完成全國統一事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曾「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強盛之極、最有條件統一中國的齊國,也從此失去了這一時機。

Ⅶ 想學習權謀,請推薦一些權謀,智謀,之類的書,謝謝

《天下無謀之秘卷八書(套裝共8冊)》在古代涉及權術謀略的古籍中,挑選出八本最具有指導性和謀略價值的,進行了全面的整理,系統的注釋,引經據典,讀來令人豁然開朗。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從這些書中,讀者不僅能很好地重溫歷史,更能以史為鑒,指導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商場上、人際交往上更好地解決難題。
《羅織經(最奇特的典籍)》:唐朝酷吏來俊臣、萬國俊所撰的《羅織經》,是一部專講羅織罪名、角謀鬥智的書籍。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它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一次必然的孽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類有始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由酷吏所寫,赤裸裸的施惡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集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何以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權謀厚黑。
《小人經"壞人哲學"》:《小人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評述小人「智慧」的專著。作者馮道可作者馮道可稱得上是官場上一個真正獨一無二的奇跡。由於作者特殊的經歷和小人視角,此書便來得有些分量,用曾國蕃的話說:「一部《小人經》,道盡小人之秘技,人生之榮枯,它使小人汗顏,君子驚悚……」《小人經》提供給人們的只是審視小人的一個獨特的視角,至於如何定義小人、如何防範小人、並最終戰勝小人,讀者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權謀術(處世絕學)》:權謀術是應用於人際關系中的一些策略和手段,如果運用得好,權謀術就是智慧,甚至可以成為一門藝術,令人賞心悅目,擊節贊賞。無論在政治、外交、軍事,乃至最為普通的人際交往中,權謀術其實無處不在。權謀術在我國只是一種應用技術,而很少有人從理論上系統地加以研究和總結。作為中國古代為數不多的權謀術著作,這部書的參考價值是無可懷疑的。現代作者史半山對這部書加以注釋,並附以相應歷史典故、人物簡介,並加以闡發,既充實了內容,又增強了可讀性。
《守弱學(人生勝經)》:世上存在著強弱之分,有強者,但更多的是弱者。難道弱者便永遠處於弱勢,強者便可恆強嗎?人的一生為何有時處於強勢有時又處於弱勢?強弱之勢又是如何轉化的?著名古籍整理專家馬樹全先生,便根據西晉名臣杜預有關強弱之「勢」的散見論述,整理編著了這一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守弱學》。內容豐富,意義深刻,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情節性、生動性、可讀性等特點。
《韜晦書(最具功效的學問)》:韜晦術是中國歷代智謀人士的枕箱秘笈,是他們求生存、謀發跡的法寶。盡管人們對它心悅誠服,細加揣摩,並在政治爭斗、官場角逐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斷運用,卻沒有人把它付諸筆端,寫成一部專著,大有「君子遠庖廚」的意味。這是因為封建歷史中講究的是「代聖人立言」,韜晦術因此有了「陰謀」的嫌疑。鑒此,楊慎生前把這部凝聚其心血的重要著作不收入自己文集的苦心, 就不難理解了。
《止學(勝敗榮辱書)》:千萬不要小瞧一個「止」字,它關乎每一個人的勝敗榮辱:對於大人物來說,一個「止」決定了其平凡與偉大;對於一個平凡人來說,它決定了他的成與敗;對於賭徒來說,它決定了輸與贏……「止」之奧妙,存乎一心。
《解厄鑒(趨利避害書)》:遭逢厄運,自陷困境是人生的常態,抱怨和逃避是毫無出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解厄脫困,化不利為有利,化災厄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這本書不僅立足於「解厄」,它更關注人們致厄的根源。晏殊在書中深刻而具體地剖析了人性的種種弱點,提出了解厄當治本的主張。這是晏殊的高明之處,亦是此書的特殊之處,可以說,這是一部古代歷史上唯一的系統論述和解析「人性的弱點」的專著,可謂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仕經(做官學)》:在中國古代社會,除了戰亂和改朝換代這樣大的社會動盪外,表面上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波譎雲詭、變動迭出的就要數官場了。做官的人一方面要努力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即所謂建功立業,拜將入相,另一方面更要盡量保全自身,以固榮寵,其中自有諸多的學問和策略。

Ⅷ 中國十大醉酒典故有哪些

1、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講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在家宴後,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昇平公主的故事。

且說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脾氣。一般說來,中國傳統社會里媳婦見了公婆是要行大禮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兒,是君,公婆雖是長輩也是臣,所以那時郭子儀夫婦反過來要向公主下跪。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禮,自己豈非矮了兩輩下去?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這天,郭曖心裡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昇平公主應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果被昇平公主嚴詞拒絕並遭到當面訓斥。此時,這酒是壯膽葯,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曖借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宮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盡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果卻皆大歡喜,郭曖和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於飛。這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贊的事跡流傳下來。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局?我們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2、十大酒局之第九: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歷來被公推為中國傳統四大美人圖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楊貴妃美中見醉,醉中見美,與太監宮女們演了一出好戲。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選。

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習習,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慾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不覺沉醉,邊飲邊舞,嘴裡念叨著「李二郎你枉為人君,說話不算數……」 萬般春情,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立時便醉。一時春情萌動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求歡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

《貴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戲。據說《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崑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後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瀉。當然高力士們不解這種風情,倒也無傷大雅。後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容統統被切掉了。於是,《貴妃醉酒》也就從當初的三級片變成了今日8歲以上孩童也可觀賞的正劇。

3、十大酒局之第八:杜康美酒醉劉伶

象楊貴妃一樣,西晉劉伶在酒後也經常失態,但與楊貴妃不同的是,劉伶的酒後失態不是酒後亂性,似乎是刻意而為,以示其雅緻高格,與眾不同。劉伶每次大醉後,喜歡在大道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衣被,以地為床第。他是當時的名士,名氣太大了,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時人不但不斥責他這種有違傳統的做法,反而稱贊他這種行為是名士風流,是「率真」,「瀟灑」,「有個性」的表現。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酒量好,詩文更好。他經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中之塊壘」,可謂意氣風發。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酒醉後渾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當時的名酒。曹操有詩雲:「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酒在當時已是天下最好的美酒。這「杜康美酒醉劉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兩人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這個故事裡,劉伶慕名來到杜康的酒館,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釀美酒,一醉就是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後,河南的汝陽杜康與伊川杜康兀自為誰是正宗杜康打個不亦樂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那裡,這里且按下不表。

4、十大酒局之第七:東晉新亭會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遣,渡江而南的佔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閑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么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這里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王導及時打消了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嘆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里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 「新亭會」、 「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這次新亭酒會對東晉政權的建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北方士人是組成東晉司馬睿政權的重要力量,此次酒會上王導打消了眾士人的萎靡頹廢之態。後來,眾士人團結起來,使東晉政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快建立起來。名相王導也被時人稱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5、十大酒局之第六:北宋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容登大寶,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後,趙匡胤卻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擔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後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年的做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了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在歷史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範例,或者說是反面教材。若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宋朝遠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於奴隸社會的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後終於導致了宋朝的滅亡。可見,生存權都保證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後果,都起始於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所以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在大路眼裡,由於它的負面作用,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它進入前五的。

6、十大酒局之第五: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響力比現在的春節團拜會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慣例,每五十年才舉辦一次千叟宴。 1722年康熙帝在陽春園宴請全國七十歲以上老人兩千四百一十七人。後來雍正、乾隆兩朝也舉辦過類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盪,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飽學鴻儒,當眾吟詩聯句,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被史官記錄入史。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說已有141歲。當時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做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廚精心製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7、十大酒局之第四:三國江東群英會

同學們還記得中學課本里學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一文吧?

卻說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干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干打扮得象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干問道:「公瑾別來無恙!」 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干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周瑜直接了當:「子翼辛苦,難道是為曹操做說客嗎?」蔣干立刻裝作很「愕然」,說:「你我分別那麼久,我特來和你來敘舊,怎麼能說是當說客呢?」周瑜笑著說:「雖然比不上師曠那麼聰慧,但聞弦歌而知雅意啊。」蔣干裝作很惱怒的樣子,說:「閣下待故人若此,我當告退!」蔣干心說,老同學了你還跟我來這一套,於是他裝作很有性格的樣子,轉身就要走,被周瑜攔住。

之後周瑜大擺筵席,並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說罷,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接著周瑜領蔣干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周瑜裝醉大笑道:「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時,不曾望有今日。」蔣干說:「以老兄高才,實不為過。」瑜拉著蔣乾的手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乾麵如土色。飲至天晚,點上燈燭,周瑜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蔣干被老同學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游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這時他忽然擔心起來,責備自己當時怎麼在曹丞相面前把話說的那麼滿,現在回去怎麼也得有個交代呀。管不了那麼多了,總得有點收獲回去。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

說到底蔣干原本想拉老同學下水,想踩著老同學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沒想到反過來讓老同學周瑜給自己放了把鴿子。商場里還有個說法就是「殺熟」,你總是老同學長老同學短的掛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滅你一道也說不過去。於是乎,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瓮。這赤壁之戰,蔣干也算為東吳立了件大功。

本來長相有點仙風道骨的蔣干,後來在戲里成了鼻樑上貼了塊白膏葯的角色,人也變得鼠里鼠氣的。這一切,都是讓他那個老同學害的。反過來,他的老同學周瑜,在酒局中表現出非凡的氣魄、風度和智謀,這次群英會酒局,也就成為千古佳話。

8、十大酒局之第三:青梅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里最為精彩的內容之一,曹操劉備二人此次雙龍會,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劉備歸附曹操後,每日在許昌的府邸里種菜,以為韜晦。用張飛這個粗人的話講,就是「行小人事」。劉備乃當時豪傑,雖手下將不過關張,兵不過三千(當時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里說劉備「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與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袖氣概。劉備和劉邦一樣,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將兵之才,而是領袖群倫的將將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識天下英雄,當然對劉備有很透徹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豐滿,劉備將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對手。

這場酒局,遠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歡聚,分明是一場政治試探和政治表態的會面。一見面曹操就問劉備:「你在家做的好事!」 劉備當時已經暗受衣帶詔,當即嚇得面如土色。接著曹操拉著著劉備的手走到後院,說:「玄德學圃不易。」劉備才放下心來。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劉備每天做些什麼他當然清清楚楚。這兩位,一個暗地裡參加了反曹地下組織,另一個則派人每天監視對方行蹤,都是權謀機變之輩。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時,天邊黑雲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曹操說: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曹操實乃不世出的絕頂人物,這一番話,看似描述龍之變化,目的是說「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顯然,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詠志。當然他也下了一個套,試探在劉備眼裡,什麼人能縱橫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劉備接連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和劉璋等地方豪強,都被曹操一一否決。劉備這個回答應該給滿分,因為當時是個人都會如此回答。這樣曹操也就認為劉備見識一般,和常人無異。接著曹操給出了當世英雄的標准,他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備繼續裝傻,問:「誰能當之?」 曹操指了指劉備,後指了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裝作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心的驚惶,巧妙的掩飾過去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 ,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機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9、十大酒局之第二:漢初鴻門宴

話說項羽不喜劉邦先佔關中,又聽說劉邦欲在關中稱王後,更是大怒。謀士范增識見不凡,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年在山東一帶時,「貪於財貨,好美姬」,活脫脫一暴發戶的形象,不足為慮。而目前在關中,劉邦「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范增認為劉邦已有「天子氣」,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則後患無窮。

在張良和項庄的暗地斡旋下,項羽沒有立即攻打劉邦,而是擺下了一桌酒席宴請劉邦。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這是另一場雙龍會,但參與者卻比煮酒論英雄那場酒局要多,發生的年代也要早四百年。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強強對話,一時風雲際會,楚漢群雄龍驤虎步,聚於新豐鴻門。

這鴻門宴簡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現代電影。太史公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史記》在細節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從項羽和劉邦的出場、退場,到席間各種人物的對話、神情、動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個鴻門宴的過程,跌宕起伏,險象環生,劉邦屢屢處於危局,卻次次能化險為夷。歷史上對鴻門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說。

第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連暗示項羽下令殺劉邦,氣氛極為緊張。結果「項王默然不應」。二起是范增見原定計劃無法執行,於是叫項庄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空氣再一次緊張起來。三起是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這樊噲簡直就是一巨靈神模樣,樊噲闖帳要比戲里的春草闖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噲後來說了番慷慨激昂的話,對項羽予以斥責,說的項羽「未有以應」。這時情節發展到高潮,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有三起,必有三落。劉邦的絕處逢生,全在這三落之中。一落是項庄舞劍,本來意在沛公,不想項伯出面與之對舞,救了劉邦。二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這個時候項羽還「英雄識英雄,猛將愛猛將」呢。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後心裡慚愧,還給樊噲賜了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而逃席而遠遁。

如果歷史真是一場戲,如果大路是這場戲的導演,大路寧願在這場酒局的結尾處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雙姝對舞,必然美不勝收。然而,成王敗寇這種政治博弈向來凶險無比,再美的歌舞昇平也不過是假象而已。

10、十大酒局之第一: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麼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當年讀杜甫的詩,最喜歡的一首就是《飲中八仙歌》。為什麼在杜甫那麼多的詩里獨獨最喜歡這一首?原因只有兩個字:熱鬧。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等八人。

雖然歷史上沒有這「飲中八仙」齊聚一堂的明確記載,但盛唐時各種酒會盛行一時,參與者甚眾。這「飲中八仙」,都是當時的名人,或同朝為官,或詩文相交,或意氣相投,我們知道,名人一向喜歡扎堆,他們八個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堅信他們必聚在一起飲過酒,而且還不只一次,當然參與者可能還有些其他人。這種聚會,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綿綿中舉杯把盞,也可能在春雷陣陣里開懷痛飲。總之,如果你不能證明他們沒在一起過,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說法,曾經有過這么一次瀟灑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詩把這種場面記錄下來並傳於後世。

Ⅸ 蘇秦張議、合縱連橫的典故

張儀和蘇秦是師兄弟,師父是鬼穀子 史書原文:
蘇秦(1)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2),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後負,念(3)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4)張儀(5)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6),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願?」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7)。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讓(8)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9)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10),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11)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12)。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13),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14)。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15)。」乃言趙王,發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16),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17),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18)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19)!」張儀既相秦,為文檄(20)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21)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22)城!」

(出自《史記·張儀列傳第十》)
解釋:
(1)蘇秦:東周洛陽人,向鬼谷先生求學。戰國時著名縱橫家。最初勸說秦惠王並吞天下,不被採納,後游說燕、趙、韓、魏、齊、楚合縱抗秦,佩六國相印,為縱約長,歸趙,趙封為武安君,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2)相約從(音縱)親:從親,除秦國以外南北各國合縱相親,相互支持,結為一體共同抗拒秦國。從,通「縱」。
(3)念:想。引申為考慮。
(4)微感:暗中勸說。微:暗暗地,悄悄地。
(5)張儀:魏國人,曾與蘇秦服事鬼谷先生,學習游說之術。是戰國時連橫家代表,擔任秦國相以後,十九年出將入相,游說六國服從秦國。
(6)今秦已當路:當路,指當權。
(7)上謁求見蘇秦:謁:名帖。上寫姓名、籍貫、官爵和拜見事項。
(8)數讓:數,屢次。讓:責備,責怪。
(9)寧:豈,難道。
(10)苦趙:困擾趙國。苦:困苦。引申為困擾。
(11)舍人:家臣。王公顯貴的侍從賓客或左右親近的人。
(12)吾殆弗如也:我大概比不上他呀。殆:大概,恐怕。
(13)能用秦柄者: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柄:權柄,權力。
(14)無因以進:沒有機會求得引薦。進:引薦。
(15)陰奉之:暗中侍奉張儀。
(16)客卿:在本國作官的外國人,以客禮待之,稱為客卿。
(17)賴子得顯:依靠你得到發達。顯:有名譽有地位。
(18)感怒:激怒。
(19)儀寧渠能乎:寧渠:難道,哪裡。《索隱》:「渠音距,古字少,假借耳。」
(20)文檄(音席):文書。檄:長兩尺的木簡,古代有徵召或宣告等事,寫在檄上傳發出去。
(21)若:汝也。你,你的。
(22)而:你。

白話文:
蘇秦已經說服趙王而得以去與各國結締合縱相親的聯盟,但是他害怕秦國攻打各諸侯國,在盟約還沒結締之前就遭到破壞,又考慮到沒有合適的人可以派到秦國,於是暗中派人指引張儀說:「您當初和蘇秦交情很好,現在蘇秦已經當權,您為什麼不去結交他,以實現你的願望呢?」於是張儀前往趙國,呈上名帖,請求會見蘇秦。蘇秦告誡門下的人不許為張儀引見,又讓他好幾天不能離去。不久,蘇秦才接見了他。讓他坐在堂下,賜給他奴僕侍妾吃的飯菜,還屢次責備他說:「憑您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難道我不能推薦您讓您富貴嗎?只是您不值得錄用罷了。」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張儀投奔蘇秦,自認為都是老朋友了,從中可以得到好處,不料反而被羞辱,很憤怒。又考慮到諸侯中沒有一個值得他侍奉的,只有秦國能困擾趙國,於是就到秦國去。

不久,蘇秦對他的家臣說:「張儀是天下最有才能的人,我大概比不上他呀。現在,幸虧我比他先受重用,然而能夠掌握秦國權力的,只有張儀才行。但是他太貧窮,沒有機會求得引薦。我擔心他以小的利益為滿足而不能成就大的功業,所以特地把他召來羞辱他,以激勵他的意志,您替我暗中侍奉他。」蘇秦向趙王稟明這件事,發送金錢、財物和車馬,暗中派人跟隨張儀,和他投宿同一客棧,漸漸地接近他,並奉送車馬金錢,凡是他需要的,都供給他,卻不說明誰給的。張儀終於有機會拜見了秦惠王。惠王任用他作客卿,和他商議攻打諸侯的計劃。

蘇秦的家臣見任務完成了,要告辭離去。張儀說:「靠您的相助,我才得到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麼要離開呢?」家臣說:「我並不了解您,真正了解您的是蘇先生。蘇先生擔心秦國攻打趙國,破壞合縱聯盟。認為除了您沒有誰能掌握秦國的大權,所以激怒先生發憤的意志,派我暗中供您錢財,這全都是蘇先生的計謀。現在,先生已被重用,請讓我回去復命吧!」張儀說:「唉呀,這些權謀都是我學習過的術業,而我卻沒有察覺到,我沒有蘇先生高明啊!況且我剛剛被任用,又怎麼能圖謀攻打趙國呢?請替我感謝蘇先生,蘇先生當權的時代,我怎麼敢奢談攻趙呢?況且有蘇先生在位,我難道能擺脫他的掌握嗎?」張儀出任秦國宰相以後,寫信警告楚國宰相說:「當初我陪你喝酒,並沒有偷你的玉璧,你卻鞭打我。你現在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我可要偷你的城池呢!」

【研析】

蘇秦游說六國,張儀也游說六國;蘇秦主張合縱,張儀倡導連橫。他們都是以權變之術和雄辯家的姿態,為追求成功而將生死置之度外的人物。張儀成功的原因,首先在於他對當時的形勢有正確的認識,其次他游說各國,瓦解縱約,以不可抗拒的形勢進行說服。他善於掌握時局,對當時情勢,了如指掌,故而能為秦國逐步統一中國作出貢獻。

張儀投奔蘇秦,卻被拒之門外,又遭羞辱,怒而入秦,後又在蘇秦暗中的資助下,得以被秦惠王任用。成就了蘇秦激張儀入秦之歷史事件。張儀從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的過程,使故事情節曲折多變,故事組織得井然有序,無懈可擊。同時也表現了蘇秦慧眼識英雄,造就了一位戰國時代的風雲人物。

中國自古以來,因內向性格嫉妒之故,文人相輕之說甚囂塵上,然本文表現的卻是蘇秦與張儀惺惺相惜的美談,縱使蘇秦最先的動機出於私心,怕盟約未完成,而遭到秦國的攻擊,但他真心賞識張儀暗中相助,卻是不爭的事實。而張儀也回應願在蘇秦當權時,不敢奢談攻趙。兩位雖都是權謀家,但恪守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心—朋友之義,卻是一致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