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白雉的典故

白雉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9 05:59:49

1. 白帝託孤的歷史典故是什麼

公元222年蜀軍猇亭大敗,劉備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打擊,心情抑鬱。退回白帝城後,劉備一病不起。病情一天比一天嚴重。於是召諸葛亮來到白帝,託付後事。

太子劉禪年幼,蜀漢形勢尚不穩定,這些都讓劉備放心不下。他叮囑諸葛亮:如果太子成器,就好好輔佐太子,定能成就國家;如果太子實在不行,請自代劉禪為帝。以拯救國家。諸葛亮動情地表示: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223年(蜀漢章武三年),劉備在自帝城永安宮病逝,享年63歲。之後劉禪即位,是為蜀後主,改元建興。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無巨細,皆出於亮。日後輔政,諸葛亮不負先主。這確是歷史上君臣相知的一段佳話。

2. 呂蒙白衣渡江的典故

白衣渡江江陵一戰,呂蒙採取偽裝偷渡的奇襲戰法,又攻心為上,兵不血刃,奪取江陵,堪稱獨具特色的偷渡破襲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筆,史稱「白衣渡江」。這次奇襲戰是戰略戰術上的一次勝利,自古南方立國者,皆以長江為天險,而荊州居於長江上游,順流直下即可攻吳,對於東吳來說荊州不得,如芒刺在背,無法立國,荊州落入東吳之手,則日後進可攻退可守。在此之前,蜀國士氣大盛,劉備的漢中勝利,關羽的水淹七軍,都極大的鼓舞了光復漢朝的心理。而吳國要是沒有行動的話,蜀國、魏國的虎視眈眈勢必都將帶來吳國的滅亡。呂蒙殺了關羽,打擊了蜀漢的士氣,從此真正實現三國鼎立。而後劉備的夷陵之敗,更是使得蜀國實力大減。呂蒙的白衣渡江,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長江上游的蜀國對於吳國的巨大威脅,並且獲得了東吳全據長江對抗中原的要地,荊州。而後東吳在君主昏庸、蜀漢滅亡的情況下仍然獨自對抗強大的西晉十餘年,與呂蒙奪回荊州都密不可分。雖然此戰吳蜀聯盟出現裂痕,然蜀漢欲獨抗曹魏,無異於以卵擊石,終將聯合東吳。後來諸葛亮掌權即派鄧芝前去修善關系,聯合東吳,共抗曹魏,就可知,奪荊州之舉並未破壞東吳立足之本,站定了腳跟的同時取得向中原進發的資本,實乃上策。東吳集團中的有識之士,一直都有關於全占荊州的主張。甘寧:「南荊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誠是國之西勢也。」魯肅:「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但是呂蒙也說過:「若不據荊州之要地奮起而為,只觀天下之變,以後我們這些老將都老了,死了,東吳的功業如何能守住,如何去談統一中國,成就大業?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被關羽打得喘不過氣來,一面盡全力阻擋關羽,一面派人「許(諾)割江南以封(孫)權」,叫孫權起兵襲擊關羽的後方來減輕曹魏的壓力。呂蒙秘密向孫權建議,說如果現在命令征虜將軍孫皎守南郡,潘璋駐守白帝,蔣欽率領流動部隊一萬人沿長江上下活動,哪裡出現敵人,就在哪裡消滅,而呂蒙本人在上游據守襄陽,這樣,「何憂於操?何賴於羽?」還說:關羽為人自負、實力雄厚,對我們並不是真心相待。現在關羽之所以未立即向東進攻我們,是因為您聖賢英明,我和其他將領們還沒死。如今,不在我們強壯時解除這一後患,一旦我們都死去,那時再欲和他較量是一定會失敗的。孫權仔細考慮了一下,決定攻打荊州。呂蒙來到陸口,發現關羽雖然去征討樊城,卻留下很多軍隊防守,急促之間也不能有什麼新的突破。呂蒙就對孫權建議,說要用一個還沒有什麼知名度的人來接替自己,讓關羽不再擔心東吳而放鬆戒備,並且推薦了陸遜,說他「才堪負重,而未有遠名,非羽所忌」。孫權同意了呂蒙的建議,而陸遜一到陸口就寫信給關羽,全方位地歌頌了關羽的功德(稱其功美),同時一再地表示自己很年輕,沒有經驗,願意再為兩方的和平友好繼續努力,並且還希望關羽能夠多多關心和支持自己(為盡忠自托之意)。關羽果然上當,對東吳不再存有戒心(羽意大安,無復所嫌),便逐漸把東線的軍隊北調趕赴樊城前線。得到消息的呂蒙來到潯陽,把精銳士卒都埋伏在船艙里。在甲板上搖櫓、揚帆的船工一律穿上普通衣服而不帶甲胄(使白衣搖櫓),把自己裝扮成商人(作商賈人服),沿著長江向江陵進發,沿途關羽的巡哨都沒有引起警覺,反而所有的崗哨包括站崗的軍士都被「盡收縛之」。由此可見,關羽對呂蒙如此巨大的軍事行動竟一無所知。等關羽得到消息已經太晚了,最終關羽敗走麥城。

3. 楚國士白善的典故

白善,春秋時期任楚將軍,楚白公勝的族人。楚惠王初即位,白公勝密謀叛亂,一面築城練兵,聯絡白善同反。白善知悉白公圖謀後,說:「跟隨族主擾亂國家是對國君不忠,違背族主揭露他的陰謀是對宗族不仁。」於是辭職離去,不參與叛亂,回到家鄉澧陽,築圃灌園,種植葯草為生。當地百姓稱的園圃為「白善將軍葯圃」。

4. 《伍子胥一夜白頭》的典故出自哪裡

「一夜白頭」肯定是誇張,即使在瞬間體內的絡氨酸酶全部失活,已經長出的頭發是不會變白的。由於內在或外界的原因,體內的絡氨酸酶失活後絡氨酸無法正常合成,會出現白頭,但要不少天。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一種平衡,人若能抵抗住外界的喧擾而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真實也是一種養生平衡。
「伍子胥一夜愁白頭」

歷史故事春秋後期的楚國號稱強楚,國君楚平王寵信奸臣,殘害忠良,殺害了老忠臣太師伍奢及長子伍尚,伍奢的次子伍子胥文武雙全,智勇兼備,為報父兄之仇逃離楚國,誰料楚平王畫圖下令,到處捉拿伍子胥。伍子胥到宋、鄭兩國不能存身,又奔吳國,過陳國到昭關,昭關在兩山對峙之間,地勢險要,又有重兵把守,傳說伍子胥為了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專家分析過度恐慌、憂慮、精神過度疲勞等,這些可使毛發供應營養的血管發生痙攣收縮,使毛乳頭製造黑色素的功能發生障礙,或雖然產生黑色素,但輸入毛乾的渠道受阻,亦可在短期內出現大量白發,過度精神緊張或憂愁,甚至導致一夜青絲變白發。平衡提示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沒有身體疾病和病症,還應具備完善的生活、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欲求身心健康,人不管身處亂世或盛世,都要鎮靜、從容,形動時仍要保持神靜,「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伍子胥生於周靈王13年(公元前559年),死於公元前484。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謀略家。名員,字子胥。封於申地,故又稱申胥。伍子胥的父親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伍子胥本為楚國人,能知天文、曉地理,有治國安邦之策;能布陣調兵,披堅執銳,有指揮雄兵百萬之才。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伍子胥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為楚平王所殺,正在襄樊駐守的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傾覆楚國,以報殺親之仇。入吳後,幫助吳王闔閭奪取王位,在三四年的時間里就使吳成為東南地區一強國。

周敬王八年(前512),伍子胥在6年的時間里,與孫武等輔佐闔閭統領大軍,在柏舉(湖北麻城東北)將楚軍主力擊敗,並長驅直入楚都郢(今荊州江陵西北),終成破楚之功。闔閭死後,吳王夫差繼位。周敬王二十六年,吳、越夫椒之戰,越慘敗於吳國,夫差急於圖霸中原,欲允越求和之時,伍子胥預見到兩國不能共存之勢,又洞察越王勾踐圖謀東山再起之心,力諫應乘勢滅越。夫差不採,坐視越國自大。伍子胥知道吳必為越所滅,為避禍而將兒子寄養到齊國鮑氏,反遭太宰伯嚭誣陷,被逼自殺。死後僅十年,越滅吳,終如其所言。

爭辯
後人為伍子胥「鞭屍三百」說正名
伍子胥一生出將入相,成就了一個國家,兩代君王。太史公司馬遷於《史記》中為其立傳。可是,在浩瀚的歷史長卷中,廣為流傳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等經典故事外,就是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的不忠不義的話柄。但歷史上,又對伍子胥鞭屍三百的說法存在爭議。

一、鞭屍說。《史記·吳太伯世家》雲:「子胥、伯嚭鞭平王之屍,以報父仇。」《史記·伍子胥列傳》曰:「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二、鞭墳說。此說首先見於《呂氏春秋·首時》的記載,說伍子胥「親射王宮,鞭荊平之墳三百。」《穀梁傳·定公四年》則說他「撻平王之墓」。《淮南子·泰族訓》和《越絕書·荊平王內傳》也都說伍子胥鞭墳。

三、否定說。近代也有人完全推翻「鞭屍」和「鞭墳」兩說。其主要理由是:《春秋》等記載春秋時期史事最早又最有權威的典籍,都沒有提到過這件事。《左傳》僅記載楚平王殺伍奢一家的事,屈原也稱贊並自擬於伍子胥。而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郢都,正是孔子在世的時代。孔子最容不得亂臣賊子,伍子胥引吳入室,掘墓鞭屍,可謂罪大惡極,但孔子言論卻隻字未提。

伍場村小學校長伍修榮說:「伍子胥鞭屍三百的說法,那是對伍子胥的污衊。」

柳如梅老人,今年76歲,監利縣文化館退休職工。柳如梅老人研究伍子胥已經有近40年了,著有《伍子胥民間故事集》。他在接受中央電視台《孫子兵法》欄目組采訪時稱,伍子胥是監利人沒有任何爭議。盡管他仇恨楚平王,但一個聰明的伍子胥雄才偉略,是不可能去鞭屍三百的。

武漢大學歷史學教授羅運環認為,鞭屍的說法可能性不大。從時間上,鞭屍的說法要晚,而且文字簡略,都是一些傳聞。明末顧炎武和清代學者梁玉繩也非常反對伍子胥鞭屍這一說法。梁玉繩認為,伍子胥挖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那麼在位的楚昭王也可以挖伍子胥的祖墳。當時的伍子胥是不能不想到這點的。

5. 白澤的傳說典故

東晉葛洪《抱朴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雲笈七簽·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帝乃作祝邪之文以祝之。」 有人認為白澤就是獨角獸,但是此說不見於任何古籍之中。
《白澤圖》曰:羊有一角當頂上,龍也,殺之震死。
據說白澤全身是寶,有令人起死回生的療效,同時,傳聞用白澤毛發所做白澤筆,有還原古畫之效。
徐來《想像中的動物》(新星出版社)也有記載。 號稱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雞毛蒜皮;透過去,曉未來。不過能說人言,曾應黃帝所求作鬼神圖鑒(內有萬一千五百二十種)。(又說作《白澤精怪圖》)
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

6. 越裳獻白雉,聖化被羌酋反映了周朝的什麼

越裳獻白雉,聖化被羌酋反映了周朝的強大,強盛。

周公輔佐成王,實行了文王的仁政,天下太平,各國進獻貢品,越裳經過多次輾轉翻譯來獻白雉,拿著禮品說:「我們的國君身處外國,近來沒有疾風暴雨,猜想大概是因為中國有聖人吧,所以派了臣來。」這時,周公接受了他們的禮品,供奉在文王的廟里。

後面一句值得應該是少數民族被周朝的強大所臣服,也就是被聖化。

7. 鳳凰的傳說典故

一、鳳育九雛

「九雛」出自《晉書·帝紀第八·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紀》:「(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後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九雛」的具體類別名稱以及形象並未提及。之後隨著各種宗教信仰與民間傳說不斷演繹融合,九雛的說法不斷豐富,未有定論。

二、鳳棲於梧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侍。

三、得鳳之象

相傳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

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南齊·謝兆《永明樂十首》:「彩鳳鳴朝陽,元鶴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載為全皇。」

四、吹簫引鳳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台,名叫鳳台。

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

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

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台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台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

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

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台翔雲而去。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把琴瑟和諧、鸞鳳和鳴詩化了。

五、鳳求凰

漢代還流傳一個故事:文學家司馬相如,少年家貧。有一次被一個叫卓王孫的富商邀去飲酒,無意中發現卓王孫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輕女兒,叫卓文君。相如一見鍾情,就彈起鳳凰琴,唱起「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表示愛慕之情。

卓文君聽了十分感動,於是連夜隨司馬相如私奔,後結成夫婦。「鳳求凰」一詞,從此用來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大概是由於這些優美動人的故事傳說,在裝飾紋樣上便出現了「吹笙舞鳳」、「吹簫引鳳」、「鸞鳳和鳴」、「鶴飛鳳舞」、「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圖案。

鳳紋形象已不再那麼神秘朦朧和似是而非了,鳳鳥圖案已成為一種清新、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逐漸發展為民族裝飾藝術的代表和象徵之一。

8. 李白 行路難 中借燕昭王的典故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和嚮往的句子

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彗折節無嫌猜。 劇辛、樂毅感恩分,輸肝剖膽效英才。
戰國時燕昭王為了使國家富強,尊郭隗為師,於易水邊築台置黃金其上,以招攬賢士。於是樂毅、鄒衍、劇辛紛紛來歸,為燕所用。燕昭王對於他們不僅言聽計從,而且屈己下士,折節相待。當鄒衍到燕時,昭王「擁彗先驅」,親自掃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塵飛揚,用衣袖擋住掃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終希望君臣之間能夠有一種比較推心置腹的關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張良、諸葛亮自比,是因為他們和君主之間的關系,比較符合自己的理想。

9. 青白眼的典故

阮籍對世俗禮教十分憎惡,對待母親卻十分孝順,但又與眾不同。他母親病死的時候,阮籍正在和別人下圍棋。對手得知他母親去世的消息,就勸他終止棋局。他卻非要把棋下完為止。
阮籍回到家中,一口氣喝下了兩斗酒,之後便放聲痛哭,吐血不止。服孝期間,阮籍日漸憔悴。裴楷前來吊喪,看見阮籍發如亂草,匍匐於地,一臉的醉意。於是,便自顧自走入靈堂,在靈前哭祭。
裴楷走的時候,沒有和阮籍打招呼。於是有人就問他:
「吊喪的人總是等主人開始哭泣後才行哭拜的祭禮,然而現在阮籍都不哭,你為什麼要哭?」
裴楷回答說:「阮籍厭惡名教禮法,而我卻不然,自然要遵守世俗的禮儀。」
第二天,嵇喜來吊喪的時候,阮籍不但不打招呼,反而白眼相加。嵇喜見阮籍蔑視自己,心中不悅,在亡者靈前拜了一拜就走了。
嵇喜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弟弟嵇康,認為阮籍太傲慢無禮。嵇康安慰他說:
「阮籍這個人就是這樣,看不起那些熱衷於功名利祿的人,凡是這種人,他都以白眼相對,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然後,嵇康便帶著一壇酒和一張琴,前往阮籍家中弔唁。阮籍看到嵇康來了,神色緩和了很多,以青眼相對。
嵇康看到阮籍骨瘦如柴,面色蠟黃,知道他是因為喪母之痛而哀傷過度,但卻並不忙著安慰他,只是和他對飲撫琴,以此來緩解阮籍心中的悲痛。
由於阮籍常常白眼相對,使遵從禮法的人十分厭惡他,幸虧他常用喝醉的辦法避開沖突,才得以善終。
後來,人們便用「青眼、垂青」表示對人的尊重或喜愛,用「白眼」表示對人的輕視或憎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