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詠懷樂的典故

詠懷樂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9 02:34:21

㈠ 詠懷二首其一李賀是用典還是借古抒懷

是懷古抒懷 但是用了司馬相如的典故 要是不知道《封禪書》是理解不了這首詩的

司馬相如才智過人,有著遠大的抱負,但是當權者不重視人才。他在世時才氣縱橫,漢梁王與漢武帝把他當成斷殘的草梗棄置不用,而他去世以後,漢武帝才把他遺留下來的那篇《封禪書》奉為至寶,躬行實踐,登泰山而祭天,至梁父而祭地。儀式和場面庄嚴肅穆,顯示出《封禪書》的價值。作者詞斟句酌,用最簡單的筆墨從各個側面充分而准確地反映了司馬相如生前的落寞和死後的虛榮。以此隱自己,抒發自己的怨憤之情。(李賀當時考進士落第了)

㈡ 古代音樂典故(20分哦)

逸士胸懷鴻鵠之志――《平沙落雁》

據說《平沙落雁》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古琴曲,現存的琴譜就達五十餘種。與其他名曲不同,《平沙落雁》的背後,並無膾炙人口的掌故。

《平沙落雁》最早的版本載於明代崇禎七年(1634)刊印的《古音正宗》。《古音正宗》這樣解題《平沙落雁》:

「蓋取其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通體節奏凡三起三落。初彈似鴻雁來賓,極雲霄之縹緲,序雁行以和鳴,倏隱倏顯,若往若來。其欲落也,回環顧盼,空際盤旋;其將落也。息聲斜掠,繞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應,三五成群,飛鳴宿食,得所適情:子母隨而雌雄讓,亦能品焉。」

按說崇禎七年的時代,正是明朝飽受內憂外患困擾的時代。朱明王朝王祚將盡,天下有識之士無不憂心忡忡。此時刊印《古音正宗》,也許作者另有深意。上面的解題文字意趣昂然,並無半點憂天憫地的情緒在內。也許「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也」兩句,正是中心點題之句,以示儒家倡導的「貧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

逸士即隱士,指隱居山林的讀書人。孔子雲,「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易》曰:「天地閉,賢人隱。」從現實急流中退卻下來的文人,在山林、田園中找到了最後的棲身之所。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說法。中國歷代文人及其作品,受中國隱逸文化影響甚深。逸士雖「處江湖之遠」,但社會影響力有時並不弱於「居廟堂之高」者。

最早的隱士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商朝的伊尹曾隱於市肆,周朝的姜尚曾隱於山野。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隱士層出不窮。漢代以後,隱士的身份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一般指那些不與朝廷合作而又具有一定文化影響力的人。三國魏晉時代是隱逸最盛行的時代,士人「以高隱為貴」,諸葛亮、陸機、王猛、謝安等歷史名臣都曾有過隱逸的經歷。

真正的隱士應該「只釣鱸魚不釣名」,但是,漸漸地,自魏晉以降,隱逸卻有極端化、世俗化的傾向。隱士中的一些人,他們不但「釣名」,而且「釣利」。他們把隱逸做為獲取名譽和功利的手段。也有的當權者,為獲得禮賢下士的名聲,刻意逢迎隱逸山林的士人,有的甚至不惜以「假隱」充「高隱」。

《晉書·列傳第六十九》記載,隆安二年(399年),東晉權臣桓玄(桓溫之子)發動叛亂,把持了東晉朝政。自魏晉以來歷代都有隱士,偏偏當時卻一個也沒有。桓玄覺得很沒面子。為獲得禮賢下士的名聲,他趕緊派人找來了西晉著名隱士皇甫謐的六世孫皇甫希之。先讓皇甫希之隱居山林,由桓玄資助各種費用。然後桓玄下召將皇甫希之徵為著作郎,但又指使皇甫希之故意推辭不接受,然後桓玄下召封皇甫希之為「高士」。此事傳為舉世笑談,時人戲稱這種隱士為「充隱」。

另一個極端的例子,見於唐代劉肅編的《大唐新語·隱逸》。唐時的盧藏用考中進士後,特地隱居終南山中,但他身在山林,心在朝堂。與當時的朝士交往密切,後果以高士名被召入仕,授官左拾遺,時人稱之為「隨駕隱士」。另一個隱士司馬承禎嘗被召,將還山,盧藏用指著終南山曰:「此中大有嘉處。」 司馬承禎慢慢道:「以在下看,這是仕官的捷徑啊。」這就是人們所稱的「終南捷徑」。此時隱逸已成為一條做官捷徑了。

士人的隱逸,根據其價值取向,大致可分為儒之隱和道之隱。前者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天下有治則進,天下無道則隱。儒之隱者大都抱有「兼濟天下」的抱負。而道之隱則無任何功利目的,通過遁世來使心靈獲得最徹底的明澈和寧靜。對於那些既有從政經歷又有隱逸經歷的人來說,其隱逸分為仕前隱和仕後隱,即先隱後仕和先仕後隱。《平沙落雁》所表現的「逸士心胸」中的逸士,雖身處隱逸之地,猶胸懷「鴻鵠之志」,應屬於儒之隱和仕前隱。

真正做到徹底的隱逸,談何容易。自古以來,象陶淵明、謝靈運一樣純正的逸士少之又少。古代大多數的逸士,或為世情所困,或因言獲罪,最終歸隱山林,潛居幽廬,也許不過是為世人做出的一種姿態而已。他們表面上超脫,但內心裡也許從未平靜過。

從這個角度來看,《平沙落雁》的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對懷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勵志,和對因言獲罪而退隱山林者的慰藉。

㈢ 我想找一些較短的古詩,要有典故的,感覺好我會追加懸賞...

《紅樓夢》里每一首詩都有典故

還有很多比如: 可嘆
唐·李商隱
幸會東城宴未回,年華憂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宮入,趙後樓中赤鳳來。
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中就有「八斗才」這一典故,比喻才學出眾的人。典出宋《釋常談·八斗之才》:南朝謝靈運以斗量才,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一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㈣ 急求詠懷古詩,全篇的,古代的!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詠懷(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㈤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典故有哪些 謝謝了。

堯舜典故、驪山與安史之亂相關。

㈥ 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中運用的所有典故有哪些

1、稷與契:傳說中舜帝的兩個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種植五穀;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2、堯舜君:此以堯舜比唐玄宗
3、巢與由:巢父、許由都是堯時的隱士
4、蚩尤:傳說中黃帝時的諸侯。黃帝與蚩尤作戰,蚩尤作大霧以迷惑對方。這里以蚩尤代指大霧。
5、瑤池:傳說中西王母與周穆王宴會的地方。此指驪山溫泉。
6、衛、霍:指漢代大將衛青、霍去病,都是漢武帝的親戚。這里喻指楊貴妃的從兄、權臣楊國忠。
7、天柱:古代神話說,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撐,叫天柱。恐觸天柱折:形容冰水洶涌,彷彿共工頭觸不周山,使人有天崩地塌之感。表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心。

㈦ 阮籍的典故是什麼

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出自《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版路,車跡權所窮,輒慟哭而返.」阮籍藉此宣洩對現實不滿的苦悶心情.作者認為這種行為是消極的,不打算仿效.這是反面用典,表達了作者不甘沉淪,力求振作自強,具有自慰自勉之意.「猖狂」與今義有所不同,今指狂妄放肆,氣勢洶洶.這里指狂放,不拘禮節.
阮籍是竹林七賢之一.所謂竹林七賢是七個魏晉時期的文人名士的總稱.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常游於竹林,縱酒酣飲,弈棋賦詩,無拘無束,史稱「竹林七賢」.七人中, 阮籍、嵇康名氣最大,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他們的行為都怪誕得很.嵇康服葯,阮籍喝酒.阮籍不受世俗禮教的束縛,表現出怪誕的行為.他好喝酒,附近有美婦人當街賣酒,他經常去喝,醉了就在美婦人旁邊倒卧;他不屑遵循「男女有別」,嫂子回娘家,他為嫂子餞行並送她上路.對旁人閑話、非議,阮籍說:「孔孟禮教,與我何干?」我們現在說青白眼、青睞、垂青等,都來自阮籍的故事.阮籍見一般的凡夫俗子,以白眼對之;他喜歡和佩服的人來了,就用青眼相對.是真名士自風流,阮籍是真正的性情中人,超凡脫俗.

㈧ 詠懷古跡其五中頸聯用了蕭何和曹參等典故有何用意

這個用了下可以炒菜等典故有什麼用意做事,通過這個內容的描寫,結果風景。

㈨ 樂不思蜀的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