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詩赤壁的典故

詩赤壁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9 01:25:42

Ⅰ 從古至今關於赤壁的典故詩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中呂·賣花聲 張可久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
傷心秦漢,生民塗炭,
讀書人一聲長嘆!

赤壁歌送別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
周瑜於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江夏贈韋南陵冰 李白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君為張掖近酒泉,
我竄三色九千里。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寧期此地忽相遇,
驚喜茫如墮煙霧。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長句。
昨日綉衣傾綠尊,病如桃李竟何言。昔騎天子大宛馬,
今乘款段諸侯門。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雲,四望青天解人悶。人悶還心悶,
苦辛長苦辛。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後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頭陀雲月多僧氣,
山水何曾稱人意。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
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
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齊安郡晚秋 杜牧

柳岸風來影漸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雲容水態還堪賞,嘯志歌懷亦自如。
雨暗殘燈棋散後,酒醒孤枕雁來初。
可憐赤壁爭雄渡,唯有蓑翁坐釣魚。

夕次舊吳 駱賓王 詳細內容 到網路里查

維舟背楚服,振策下吳畿。盛德弘三讓,雄圖枕九圍。
黃池通霸跡,赤壁暢戎威。文物俄遷謝,英靈有盛衰。
行嘆鴟夷沒,遽惜湛盧飛。地古煙塵暗,年深館宇稀。
山川四望是,人事一朝非。懸劍空留信,亡珠尚識機。
鄭風遙可托,關月眇難依。西北雲逾滯,東南氣轉微。
徒懷伯通隱,多謝買臣歸。唯有荒台露,薄暮濕征衣。

贈王二十四 杜甫
往往雖相見,飄飄愧此身。不關輕紱冕,俱是避風塵。
一別星橋夜,三移斗柄春。敗亡非赤壁,奔走為黃巾。
子去何瀟灑,余藏異隱淪。書成無過雁,衣故有懸鶉。
恐懼行裝數,伶俜卧疾頻。曉鶯工迸淚,秋月解傷神。
會面嗟黧黑,含凄話苦辛。接輿還入楚,王粲不歸秦。
錦里殘丹灶,花溪得釣綸。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誰親。
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鴛鴻不易狎,龍虎未宜馴。
客則掛冠至,交非傾蓋新。由來意氣合,直取性情真。
浪跡同生死,無心恥賤貧。偶然存蔗芋,幸各對松筠。
粗飯依他日,窮愁怪此辰。女長裁褐穩,男大卷書勻。
漰口江如練,蠶崖雪似銀。名園當翠巘,野棹沒青蘋。
屢喜王侯宅,時邀江海人。追隨不覺晚,款曲動彌旬。
但使芝蘭秀,何煩棟宇鄰。山陽無俗物,鄭驛正留賓。
出入並鞍馬,光輝參席珍。重遊先主廟,更歷少城闉。
石鏡通幽魄,琴台隱絳唇。送終惟糞土,結愛獨荊榛。
置酒高林下,觀棋積水濱。區區甘累趼,稍稍息勞筋。
網聚粘圓鯽,絲繁煮細蒓。長歌敲柳癭,小睡憑藤輪。
農月須知課,田家敢忘勤。浮生難去食,良會惜清晨。
列國兵戈暗,今王德教淳。要聞除猰貐,休作畫麒麟。
洗眼看輕薄,虛懷任屈伸。莫令膠漆地,萬古重雷陳。

過南嶽入洞庭湖 杜甫
洪波忽爭道,岸轉異江湖。鄂渚分雲樹,衡山引舳艫。
翠牙穿裛槳,碧節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更無。
壤童犁雨雪,漁屋架泥塗。欹側風帆滿,微冥水驛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蒼梧。帝子留遺恨,曹公屈壯圖。
聖朝光御極,殘孽駐艱虞。才淑隨廝養,名賢隱鍛爐。
邵平元入漢,張翰後歸吳。莫怪啼痕數,危檣逐夜烏。

投寄韋右丞 羅隱

赤壁徵文聘,中台拜郄詵。官資參令仆,曹署轄星辰。
襆被從誰起,持綱自此新。舉朝明典教,封納詔書頻。
禁樹曾摛藻,台烏舊避塵。便應酬倚注,何處話窮鱗。

Ⅱ 《赤壁》這首詩是三國時期什麼歷史故事

肯定是赤壁之戰啊!不過可惜的是這是演義上的事情。因為在曹植的《銅雀台賦》中並沒有說江東二喬的事情。孔明用計激周瑜時把銅雀台賦中的「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改成了「攬二橋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以此激怒周瑜,堅定他作戰的決心。在原詩中,蝃蝀就是虹,二橋指從銅雀台出發鏈接金虎台和玉龍台的兩座橋。古代『喬』和『橋』是一回事。剛好周瑜和孫策的妻子姓喬。所以很容易產生錯覺。
另外,對於赤壁之戰也是眾說紛紜,但是《赤壁》這首詩肯定是和赤壁之戰有關。有可能是作者聽了說書先生的才這樣說。在唐代的時候已經有相關的這些劇本了。只不過後來的羅貫中加以整理和潤色罷了。
關於赤壁之戰的信息你可以查查網路,很好找的。另外,《三國演義》中的這首詩只不過是為了劇情的需要。和歷史並無太大關系。

古詩杜牧的《赤壁》的賞析

賞析:

詩篇的開頭借一件古物興起對前朝人、事、物的慨嘆。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把硝煙彌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藝術特色:

從藝術上看,詩人杜牧在前兩句用了以假作真的虛托手法,這就好比寫當朝的人或事而假借於前朝的人或事來寫;還有詩中運用了以小見大這種表現手法,詩的後兩句寫戰爭的勝負時,通過大小喬這兩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運來表達設想中東吳敗亡的結局,真可謂以小見大,別出心裁。

(3)詩赤壁的典故擴展閱讀: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過自己又磨又洗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作者簡介: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大杜「。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

Ⅳ 赤壁一詩中用典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一、譯詩:
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
我把它仔細磨洗,認出是三國的遺跡。
倘若當年,東風不將周瑜助,
那麼銅雀高台春光深,
深鎖住,江東二喬,淪為曹公妾。
二、鑒賞:
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於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戰的風雲人物,後二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Ⅳ 杜牧的詩《赤壁》中的三國典故 至少兩個

火燒赤壁,曹操的銅雀台,江東二喬

Ⅵ 杜牧的詩《赤壁》中的三國典故

杜牧《赤壁》賞析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注釋】
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嘉魚縣東長江南岸。當年曹操渡江攻吳,在赤壁被周瑜打敗。這首詩感慨當年獲勝是由於正好碰上了一陣東風,否則曹操完全有可能勝利。
折戟:折斷了的戟,之戰爭留下來的殘舊兵器。
鐵未銷:鐵還沒有完全爛掉。
將:拿。
認前朝:認識到是前朝得遺物,同時也包含著要認識前朝的經驗教訓的意思。
不與:不給。
周郎:周瑜。當時很年輕,所以稱周郎。
銅雀:台名,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曹操所建,供歌舞宴遊的場所。上有樓,曹操置妻妾於其上。樓頂立有高丈五的銅雀,故名。
二喬:喬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古詩今譯】
一把折斷了的兵器沉沒在泥沙之中還沒有腐爛銷盡,撿起來磨洗一番,仍可隱約看見歷史上的戰火和刀光劍影。倘若當年天不作美,沒有東風相助,周瑜怎麼能火燒曹操八十萬水軍而大獲全勝呢?恐怕就連大喬和小喬兩位東吳美女也將被曹操深鎖銅雀樓,春恨無限了。
【賞析】
杜牧(公元803-約852),字牧之,唐京兆萬年(即今屬陝西省西安市)人。唐文宗大和二年進士,歷任監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地刺使,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等官。晚年居長安城南樊川別墅,後世因稱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和李商隱是同時代人,都有著強烈的政治理想。杜牧比李商隱的遭遇稍微好一些,但由於秉性剛直,屢受排擠,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縱情聲色,過著放盪不羈的生活。
杜牧的詩、賦、古文都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大,他的詩風格俊爽清麗,獨樹一幟,尤其長於七言律詩和絕句。作品有《樊川文集》。
本篇是一首詠史之作。詩人借古戰場遺物——沉沙的「折戟」——詠嘆歷史,抒發現實情懷,感概曹操兵敗赤壁實則天不作美。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詩作開篇以一件古戰場遺物來興起對前朝英雄人物和戰事結果的慨嘆。在赤壁大戰中遺留下來的一把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江底泥沙之中,經歷了六百多年水土侵蝕,盡然沒有腐爛銷蝕掉,經過一番「磨洗」,原來是赤壁戰役中留下的遺物,著難免不引起是人的弔古傷懷之情。周瑜藉助東風之勢打敗曹操八十萬水兵的刀光劍影彷彿就在詩人的眼前閃現。這應該是詩人抒發感概之源。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是詩人的議論,也是一種假設,如果天不作美,沒有東風相助,那麼周瑜就不會戰敗曹操,「二喬」就會成為曹操的戰利品,深鎖銅雀樓,供曹操享用。換言之,就是說當時從軍事實力方面看,周瑜根本就不是曹操的敵手,之所以勝了曹操,那是因為老天作美,為周瑜提供了風向之便。是對周瑜的嘲諷,也是藉以抒發個人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感慨。
敘事、描寫、議論、抒情熔於一爐是本篇的一大特點。

Ⅶ 杜牧赤壁中的典故!!急

《赤壁》這首詩是詩人經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著名的古戰場,有感於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

發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戰,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役。

其結果是孫、劉聯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帥周瑜,乃是這次戰役中的頭號風雲人物。詩人觀賞了古戰場的遺物,對赤壁之戰發表了獨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7)詩赤壁的典故擴展閱讀: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意為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在這里,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

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凈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後兩句久為人們所傳誦的佳句,意為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里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

在赤壁戰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戰勝了數量上遠遠超過己方的敵人,而其能用火攻則是因為在決戰的時刻,恰好颳起了強勁的東風,所以詩人評論這次戰爭成敗的原因,只選擇當時的勝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勝的因素—東風來寫,而且因為這次勝利的關鍵,最後不能不歸到東風,所以又將東風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

Ⅷ 關於赤壁的典故

赤壁之戰
戰爭日期 208年七月 - 208年十一月
地點 烏林(今湖北蒲圻西北)
結果 孫權,劉備盟軍勝利

作戰各方
曹操 劉備,孫權
指揮官
曹操 周瑜、程普、劉備
兵力
約160,000 約50,000
傷亡
不詳 不詳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備。其一,在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其二,派遣張遼、於禁、樂進駐兵許都附近,以備不測;其三,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其四,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其五,鏟除了數次戲侮及反對自己的孔融,以維護自己的權威。

七月秋,曹操親領大軍十餘萬南下荊州,用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的話來說是「乘破袁紹之勢以下荊、吳」。企圖一舉消滅劉表和江東的孫權,統一天下。正當曹操疾趨宛、葉之時,八月間劉表病逝。九月,其次子劉琮在新野(今屬河南省)不戰而降於曹軍。荊州水軍數以千計的蒙沖、斗艦,悉歸曹操所有,至此曹軍水戰實力大增。依附劉表屯兵樊城(今湖北襄樊)的劉備,聞訊後率部南撤。

當時江陵(今湖北江陵)貯有劉表的大量糧草、兵器等,因此劉備一方面由樊城向江陵撤退,另一方面命關羽帶領水軍經漢水到江陵會合。九月,曹軍親率精騎五千,包括親兵虎豹騎,追擊劉備,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當陽東北)擊潰劉備軍後佔領江陵。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賈詡勸說曹操先利用荊州的資源、休養軍民、穩定新佔地,可是曹操並沒有理會他的建議。曹軍的作戰部署大體是:以趙儼為章陵(郡治在今湖北棗陽東南)太守兼都監護軍,於禁、張郃、朱靈、李典、張遼、馮楷等七軍,統一指揮他們在漢水、淮水之間的行動。荊州方面,曹操以曹仁和夏侯淵駐守江陵,以曹洪駐守襄陽,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沿漢水南向夏口。曹操親率一部連同新附荊州之眾順江而下,攻打東吳。

當曹操南下時,孫權派魯肅出使荊州,吊劉表喪,兼說劉備同心御曹。魯肅與劉備相遇於當陽,後劉備用其計折向東南漢水方向撤退,和自漢水東下的關羽水軍會合,並與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所部一萬餘人聯軍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漢口),圖謀聯合孫權抗擊曹操。劉備遣諸葛亮隨肅往東吳共謀抗曹之計。

諸葛亮到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孫權已接到曹操威脅的書信,信上說:「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孫權不願以「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曹操,又顧慮孫劉聯軍不能與曹操相匹敵。孫權部下以魯肅為代表的主戰派和張昭為首的主和派也展開了激烈爭辯。諸葛亮為孫權分析敵我雙方的利弊:「豫州(劉備)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他指出(一)曹操勞師遠征,士卒疲憊;(二)北人「不習水戰」;(三)荊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諸葛亮的結論是如果孫劉聯合,定可取勝。

魯肅又用激將法進言,說服了孫權,同時勸孫權立即把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東北)召回。周瑜支持諸葛亮和魯肅的意見,先後分析曹軍的弱點,指出:第一,曹軍疲憊不堪;第二,「又今盛寒,馬無藁草」第三,加之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編輯]

兵敗烏林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黃准備了十艘蒙沖斗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帷幕偽裝,上插與曹操約定的旗號。

時值隆冬,多刮北風,但按氣象規律,幾天嚴寒日過後,以常見有少暖之日,風向亦或變為東風,南風。據說,十一月十二日甲子日(合公元208年12月7日)這一天,晴空風暖,傍晚南風起,及至午夜風急,黃蓋以准備的船艦出發,順風駛向曹船。到了江的中心,黃蓋手鋸火把,使眾兵齊聲大叫:「降焉!」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

在南岸的孫軍主力船隊乘機擂鼓前進;同時劉備也自蜀山向烏林進發。盟軍橫渡長江,大敗曹軍。曹操見敗局已無法挽救,當即自焚余船,引軍退走。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曹操沿華容小道(今湖北監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卻,加以瘟疫、飢餓,曹軍損失大半。幸得張遼,許諸等接應,才得脫險。至江陵城下,曹操恐後方不穩,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守江陵,滿寵駐當陽。
[編輯]

後果

赤壁戰前曹操的優勢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挾天子令諸侯」,諸侯自然在道義上難以爭鋒;第二,曹操以新勝之軍南下,其氣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數倍於孫、劉兩家。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優勢,孫劉聯軍的戰績更以輝煌。此戰,孫劉軍揚水戰之長,巧施火攻,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果斷、以少勝多的的著名戰例。赤壁戰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機會如此大規模南下荊州。曹操集團也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遣甘寧襲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率部進圍甘寧,周瑜率軍救援,大破曹仁軍。劉備回師夏口,欲溯漢江迂迴曹仁後方。次年,曹仁被迫撤退。孫權繼續與劉備聯盟,以抗拒曹操。劉備乘勢取得荊州大部,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長沙、桂陽(郡治在今湖南郴縣)、零陵(均在今湖南境)等四郡。稍後又奪得劉璋的益州。孫權據有江東,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的割據局面。
[編輯]

點評

在評論曹操兵敗赤壁,傳統的史學家強調其思想輕敵驕傲。如張作耀《曹操傳》說:「曹操其人極易激動,易被勝利沖昏頭腦」。

曹操沒有乘勝把劉備徹底擊潰。

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之則不以為然,他認為:「曹操當時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利,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

傳統的評論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

Rafe de Crespigny 認為烏林之戰實是一場小規模的遭遇戰。
[編輯]

傳說與演義

後代的文學家在以此次戰爭為題材而創作詩、文、小說時,又往往有意地滲入了誇張、附會的成分。

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是全書最重要、規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戰事。從第四十二回劉豫州敗走漢津口,魯肅來夏口吊劉表之喪開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舌戰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會蔣干中計」、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龐統巧授連環計」、第四十八回「鎖戰船北軍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壇諸葛祭風」、到第五十回「關雲長義釋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戰事。

《三國演義》則繪影繪聲地描寫了周瑜的營帳駐在今鄂州市之西山,孫、曹鏖兵之處在三江口。

傳說、演義,和歷史有較大的區別。
[編輯]

附錄
[編輯]

史料

主要的第一手史料是陳壽著《三國志》。

《三國志》之《魏書》、《蜀書》和《吳書》中有許多矛盾。

最近30年,考古發現開始補充正史記載。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的瓦硯一台,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一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
[編輯]

赤壁的位置

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鍾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目前討論的情況看,爭論的焦點是蒲圻說、嘉魚說與黃州說何者為是,其餘四說難以成立。

1.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里,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注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主是說。三種說法,蒲圻說較為可信,因為近年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出版了《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贊同上述觀點。
2. 嘉魚說: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為證。《水經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里。」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所首肯。
3. 黃州說:還有一說認為赤壁在今武漢以東地帶。唐朝杜牧和北宋蘇軾都把黃岡(古黃州)西北的赤鼻磯(今「東坡赤壁」)視為赤壁,因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烈火燒過一樣。蘇軾《前赤壁賦》稱:「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Ⅸ 赤壁之戰,哪些著名的典故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草船借箭:
後來演變成一條歇後語:周瑜打黃蓋 ——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用以比喻兩方面都願意的事情。
赤壁之戰:
長坂之戰–烏林之戰–江陵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
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進取荊州:
曹操經200年官渡之戰、207年北征烏桓,完成了統一北方的戰爭。
曹操至江陵後,立即採取安頓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
孫權增強聯劉抗曹取勝的信心,命周瑜和程普為左右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周瑜率精銳部隊三萬人,沿江而上至夏口,與劉備統軍兩萬多人會合,共同抗曹。
兵敗烏林:(火燒連營)
周瑜率領的軍隊在樊口與劉備回合。然後逆水而上,行至赤壁,與曹軍相遇。曹軍新編及新附荊州水軍,戰鬥力較弱,又遭瘟疫流行,以致初戰不利。曹操不得不把軍隊「引次江北」,把戰船靠到北岸烏林一側。周瑜則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雙相對峙。
北兵不慣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鐵索將戰船連鎖在一起,以減輕風浪顛簸。周瑜部將黃蓋建議採用火攻戰術以敗曹軍:「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周瑜採納了黃蓋的建議,並即決定讓黃蓋用詐降接近曹操戰船。……
曹軍官兵毫無戒備,「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離曹軍二里許,黃蓋遂令點燃柴草,同時發火,火烈風猛,船往如箭,燒盡北船,延及岸上各營。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供參考。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