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消的歷史典故

消的歷史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8 18:21:10

Ⅰ 龐煖的歷史典故

也就是說,在前3世紀初,龐煖已經成年並受到武靈王的重視。武靈王是一個招攬人才很開明的人,以個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名將名臣匯集趙國。但是沙丘一亂,人心四散,樓緩、樂毅、富丁、劇辛紛紛離棄,這也是趙國人才任用沒有形成一種良性制度的體現。依據龐煖論兵的史料,基本可以確定他的出生時間約在前320 年左右,他可能比後來出現的趙奢、廉頗、藺相如、樂乘等人都要年長。

Ⅱ 求16個歷史典故,不要太長!

1 刻舟求劍, 孟母三遷(孟母為了兒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
2 十面埋伏 (韓信用計包圍項羽的部隊),
3 霸王別姬 (項羽和虞姬話別,虞姬自殺),
4 烏江自刎 (項羽失敗後部逃跑了,自殺),
5 一字千金 (呂不韋為了給他的書呂氏春秋做廣告,說只要改動一個字就有千金賞賜),
6 夜郎自大 (野狼國王問漢使者,夜郎與漢誰大。形容人無知,自大)
7 杞人憂天 杞人整天憂慮天會不會塌下來
8 岳母刺字 岳飛他媽給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4個字
9 蕭規曹隨 漢丞相蕭何定下的規矩在蕭何去世後被繼任的曹參繼續使用
10 草船借箭 諸葛亮騙曹操10萬只箭使用的計策。
11 圖窮匕見 荊軻刺殺秦始皇時發生的事
12 孟姜女哭長城
13 烽火戲諸侯 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了烽火台,戲弄了諸侯
14 二桃殺三士 齊相國晏子用2隻桃子挑起3個猛士的競爭,讓他們自相殘殺。
15 圍魏救趙 孫臏為了給趙國解圍,直接攻打魏國的首都大梁,迫使魏軍回援。
16 焚書坑儒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下令焚毀書籍(除了一些醫學用書外)、坑殺術士(就是當時的讀書人。大部分是詆毀秦政的儒生,且為六國之後

Ⅲ 太子米的歷史典故

相傳唐明皇登基後,想吃一種味道好、吃了又長生不老的米。太監就奉上天津的小站米,
並且向皇上討好說:
小站米、天下稀,
顆顆粒粒般般齊,
萬歲如若不相信,
吃了一碗還想吃!
唐明皇吃了一碗就不想吃。這一下把太監們嚇壞了。連忙跪在地上磕頭說:「奴才們打聽到湖南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米,它是紅色的,皇上吃了一定洪福齊天。於是又編了一首歌謠向唐明皇唱道:
紅毛粘兩頭尖,
一人吃兩人添,
紅毛粘紅又尖,
聖上吃了壽齊天!
唐明皇吃了一碗不僅搖頭,還指著主管太監罵到:「你這個奴才接連欺騙了我兩次,限你三天之內弄到我一餐能吃三碗的米,否則打斷你的狗腿,砍掉你的腦袋!」這一罵,把個太監總管嚇得戰戰兢兢。為了保全性命,所有太監就到長安城內外到處打聽哪裡有比小站、紅毛粘還要好的米。太監們象無頭蒼蠅到處亂撞,那總管太監忽然在鼓樓前看到一個瘋道人披頭散發地敲著木魚反復唱到:
牛跡山,牛跡米,天下無有比。
紅毛粘,小站米,見了把頭低。
牛跡山,在哪裡,我不告訴你。
總管太監一聽,覺得很蹊蹺。這瘋道人莫非是假裝的,他怎麼知道我在打聽天下的好米呢?便上前問到:「你這老道,既然口口聲聲說牛跡米好,又怎麼不告訴牛跡山在哪裡呢?」那瘋道人不慌不忙的說:「看來你想嘗嘗這牛跡米,如果你是真心,就得先答應我一個條件。」
「如果這米不好,我願坐穿牢底;如果它比天下米都好,你就替我在這山上修幾幢九丈九尺九寸高的九真玄女宮。」
總管太監一聽,便說:「這有何難。你說它在哪裡吧!
那道人說:「我知道你是皇宮里的總管太監,皇上限你三天之期,我說了,你就是騎千里烏龍駒也會誤了時辰,你的性命就難保。你回去啟奏皇上,叫他的九太子隨貧道一同去,保證皇上明天就能吃到這牛跡米」。
當天,那九太子九隨著道人騰雲駕霧到了牛跡山。他命太監坐在一個小山岡上等候,自去取米。第二天,唐明皇吃飯時不等山珍海味上桌,就連扒了三大碗,還連聲稱贊:「好米、好米,真是天下無有比!」
自那以後,牛跡山旁的那個小山崗就叫太子崗。牛跡米就叫太子米了。

Ⅳ 關於歷史典故

寒食節起源,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專他國長達屬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Ⅳ 張奮的歷史典故

時歲災旱,祈雨不應,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飢匱,今復久旱,秋稼未立,陽氣垂盡,歲月迫促。夫國以民為本,民以谷為命,政之急務,憂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職過任,夙夜憂懼,章奏不能敘心,願對中常侍疏奏。」即時引見,復口陳時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陽獄,錄囚徒,收洛陽令陳歆,即大雨三日。
奮在位清白,無他異績。九年,以病罷。在家上疏曰:「聖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禮樂。《五經》同歸,而禮樂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又曰:'揖讓而化天下者,禮樂之謂也。'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孔子謂子夏曰:'禮以修外,樂以制內,丘已矣夫!'又曰:'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厝其手足。'臣以為漢當製作禮樂,是以先帝聖德,數下詔書,愍傷崩缺,而眾儒不達,議多駁異。臣累世台輔,而大典未定,私竊惟憂,不忘寢食。臣犬馬齒盡,誠冀先死見禮樂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復上疏曰:「漢當改作禮樂,圖書著明。王者化定製禮,功成作樂。謹條禮樂異議三事,願下有司,以時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禪告成,而禮樂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詔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猶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為制,誠無所疑。久執謙謙,令大漢之業不以時成,非所以章顯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為後世法。」帝雖善之,猶未施行。其冬,復以病罷。明年,卒於家。
子甫嗣,官至津城門候。甫卒,子吉嗣。永初三年,吉卒,無子,國除。自昭帝封安世,至吉,傳國八世,經歷篡亂,二百年間未嘗譴黜,封者莫與為此。

Ⅵ 哀家梨的歷史典故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雲:『君得哀家梨,版當復烝食不?」』桓南郡:桓玄權。嗔:發怒,生氣。哀家梨:劉孝標註:「舊語:秣陵有哀仲家梨甚美,大如升,入口消釋。」烝:同「蒸」。後比喻說話或文章流暢爽利,聽者閱者感到「如食哀家梨」。也用「哀梨蒸食」比喻不知好歹,把好東西胡亂地糟蹋了。
東漢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孫權聽從諸葛亮建議遷都秣陵,改秣陵為建業。傳說漢朝時秣陵有一個叫哀仲的人,他家裡種出來的梨子個頭很大並且味道鮮美,又脆又嫩,入口而化,被當時人稱為「哀家梨」。在唐朝之後的古典小說《幽夢影》中有一段用哀家梨來作形容的話語是這樣寫的,「今舉集中之言,有快若並州之剪,有爽若哀家之梨,有雅若鈞天之奏」,可見哀家梨名聲之大。由於哀家梨名氣大,當時的人們常以能夠吃到哀家的梨為榮耀。有些附庸風雅的人,為了炫耀自己的家財和能耐就想盡辦法得到哀家梨。但是他們得到了哀家梨後卻用蒸籠蒸熟了來吃。梨子本來是生吃才能吃出脆嫩味美的,何況又是以脆嫩和鮮美著名的哀家梨。因此人們就用哀梨蒸食來比喻不懂得某個東西的長處,稀里糊塗地糟蹋東西。

Ⅶ 歷史典故把它簡單的抄下來

《歷史典故(珍藏版明信片)》以中國古典文學、神話中的典故為內容。既有三國故事"甘露寺"、"華容道",也有神話傳說"八"、"天河仙牛"、既有成語故事"聞雞起舞"、"三元及第",也有表現民族英雄薛仁貴、岳飛精神的"征東圖"、"忠賢圖",傳達了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之魅力。

Ⅷ 中國古代歷史典故

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沒有東南西北,也沒有前後左右。就在這樣的世界中,誕生了一位偉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盤古。
巨人盤古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當他睜開朦朧的睡眼時,眼前除了黑暗還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雞蛋」緊緊包裹著身子,他感到渾身燥熱不堪,呼吸非常困難。天哪!這該死的地方!
盤古不能想像可以在這種環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於是他拔下自己一顆牙齒,把它變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掄起來用力向周圍劈砍。
「嘩啦啦啦……」一陣巨響過後,「雞蛋」中一股清新的氣體散發開來,飄飄揚揚升到高處,變成天空;另外一些渾濁的東西緩緩下沉,變成大地。從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變而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覺得神清氣爽。
天空高遠,大地遼闊。但盤古沒有被勝利沖昏頭腦,他擔心天地會重新合在一起,於是叉開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頭顱,頂住天空,然後施展法術,身體在一天之內變化九次。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丈,天空就隨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經過一萬八千多年的努力,盤古變成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變得厚實無比。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的身體長得有90000里那麼長了。
盤古仍不罷休,繼續施展法術,不知又過了多少年,天終於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這時,盤古已耗盡全身力氣,他緩緩睜開雙眼,滿懷深情地望瞭望自己親手開辟的天地。
啊!太偉大了,自己竟然創造出這樣一個嶄新的世界!從此,天地間的萬物再也不會生活在黑暗中了。
盤古長長地吐出一口氣,慢慢地躺在地上,閉上沉重的眼皮,與世長辭了。
偉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遺體並沒有消失:
盤古臨死前,他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春風和天空的雲霧;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盤古的左眼變成太陽,照耀大地;右眼變成浩潔的月亮,給夜晚帶來光明;千萬縷頭發變成顆顆星星,點綴美麗的夜空;鮮血變成江河湖海,奔騰不息;肌肉變成千里沃野,供萬物生存;骨骼變成樹木花草,供人們欣賞;筋脈變成了道路;牙齒變成石頭和金屬,供人們使用;精髓變成明亮的珍珠,供人們收藏;汗水變成雨露,滋潤禾苗;呼出的空氣變成輕風和白雲,匯成美麗的人間風光;盤古倒下時,他的頭化作了東岳泰山(在山東),他的腳化作了西嶽華山(在陝西),他的左臂化作南嶽衡山(在湖南),他的右臂化作北嶽恆山(在山西),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嶽嵩山(在河南)。傳說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盤古生前完成開天闢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目前,另有網路小說,名為《盤古開天》,作者為戰龍。

Ⅸ 中國歷史典故100條

1、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坐觀成敗

漢武帝晚年,對佞臣江充非常寵愛。江充非常歹毒,總想鏟除異己,被他殺戮的無辜之人竟多達數萬。

有一次,漢武帝到甘泉視察,江充居然對太子不懷好意,想誣告東宮中埋有詛咒皇帝的木人,借機害死太子。太子實在不能忍受,率領軍隊把江充殺了。

江充的同黨急忙向漢武帝稟告,並說太子要起兵造反,把皇帝趕下台去。武帝信以為真,派丞相劉屈統領軍隊,去捉拿太子。太子見丞相帶兵來捉他,就進行抵抗。雙方打了好幾天,最後,太子吃了敗仗,逃到湖縣,終於被人殺死。

太子發兵對抗丞相時,沒有打出公然造反的旗號,用的是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鎮守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中,給他兵符,要他發兵對抗丞相。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動人馬相助,而是緊閉營寨不出,坐觀事態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的雙方誰能獲勝。

漢武帝抱病回京,了解了任安拜受兵符一事後,覺得任安沒有發兵,只是假意接受兵符,而沒有幫助太子之意,就沒有治他的罪。

可是,任安手下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曾經遭到任安鞭打,懷恨在心,就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說:「太子是想要我的精銳軍隊。」這一下,任安坐觀太子與皇帝成敗的態度,便昭然若揭。

漢武帝勃然大怒,說道:「任安的資歷相當老,可是他老奸巨猾,眼見戰爭發生,卻腳踏兩只船,想依附得勝的一方。這說明他懷有二心。如此姦猾之人,焉能留在朝中!」

於是,武帝傳下旨意,將任安捉住殺掉。

3、逐鹿中原

楚漢戰爭時期,漢王劉邦封部將韓信為齊王,對他非常寵信。韓信的謀士蒯通看到韓信的力量已經很大,就勸韓信背叛劉邦,帶領軍隊與劉邦、項羽共爭天下,那時天下三分之勢可以實現。可是,韓信覺得劉邦對他不錯,不忍心背叛漢王。

劉邦打敗項羽後,當上了皇帝。可是,他開始猜忌韓信了。有一次,劉邦帶兵出征後,呂後假傳聖旨,將韓信抓起來,說韓信想篡奪帝位,准備將他殺死。韓信見到劉邦、呂後這樣無情無義,後悔地說道:「我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這個下場!」

劉邦打了勝仗回來後,聽別人講述韓信的遺言,就將蒯通抓來,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說自己無罪。

劉邦問他:「你當初唆使韓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備殺了你,這不是很合理嗎?你還有什麼話可說?」

蒯通一點兒也不害怕,從容不迫地說:「狗都知道對自己的主人要忠誠,我那時是韓信手下的謀士,當然要忠於韓信,為他考慮。再者說,那時候秦朝失去了政權,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誰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對手因為力量不夠才會失敗,你要願意殺就殺吧!反正你是勝利者。」

劉邦聽完蒯通的話後,覺得這個人就是膽子大,對自己並不構成威脅,就把他放了。

4、畫地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個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來賣柴。在南門,正趕上文王車駕路過。由於市井道窄,將柴擔換肩時不知塌了一頭,翻轉扁擔時把守門的軍士王相耳門上打了一下,當即就打死了,被拿住來見文王。文王說:「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

命在南門地上畫個圈做牢房,豎了根木頭做獄吏,將武吉關了起來。三天後,大夫散宜生路過南門,見武吉悲聲痛哭,問他:「殺人償命,理所當然。你為什麼要哭呢?」武吉說:「小人母親七十歲了,她只有我一個孩子,小人也沒有妻子,母老孤身,怕要被餓死了!」

散宜生入城進殿來見文王,說:「不如先放武吉回家,等他辦完贍養母親的後事,再來抵償王相之命。不知如何?」文王准了,就讓武吉回家去了。 「畫地為牢」比喻只許在指定的范圍內活動。

5、振臂一呼

西漢時,漢朝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第二年秋天,漢將李陵帶領五千步兵北上。他的軍隊走了很長時間,在一處開闊的地方,與匈奴單於率領的三萬騎兵相遇。盡管敵強我弱,但李陵及其部下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匈奴單於見漢軍非常驍勇,於是向北撤退。李陵率眾追趕,殲敵兩千多人。

單於十分生氣,又調來八萬騎兵,與李陵的部隊作戰。單於發現漢軍沒有後援部隊,就打算把他們全部消滅。李陵見勢不妙,只得撤退。單於率領部隊追擊。李陵率領部將英勇反抗,殺死了很多敵軍士兵。單於覺得李陵太英勇了,恐怕自己吃敗仗,就想收兵。

可是在這個時候,漢軍中的一個小頭目投降匈奴,泄露了軍事秘密,說漢兵只剩下三千多人,而且受傷、得病的人非常多。單於覺得漢軍可以很快消滅,打消了原來的主意,下令對漢軍進行全線進攻。漢軍吃了敗仗,屍體堆滿了原野,血流成河。剩餘的漢軍已不足百人,且以傷者、病者居多。

李陵不肯服輸,揮動著手臂,高聲呼喊道:「快殺敵啊!」在李陵的號召下,眾士兵無論有傷無傷,全都舉起手中的兵器,向匈奴沖殺過去。匈奴兵見漢軍這樣英勇,驚得心驚膽戰,紛紛向後退去。

後來,這支漢軍部隊還是被匈奴消滅,李陵萬般無奈,只得投降匈奴。

Ⅹ 10個以上的歷史典故(帶歷史人物的)

三顧茅廬 人物:劉備,諸葛亮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前後三次,終於感動了諸葛亮出山相助。

鴻門宴 人物:劉邦,項羽
秦末漢初,項羽率軍至函谷關。駐扎新豐鴻門,准備討伐劉邦。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不聽,第二天項羽在鴻門設宴,劉邦赴宴,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完壁歸趙 人物:趙惠文王,秦昭王,藺相如
趙惠文王得到和氏壁,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派藺相如帶璧去秦國,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並威脅秦王劃城齋戒,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在秦王齋戒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返回趙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指鹿為馬 人物:趙高
秦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秦二世胡亥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樂不思蜀 人物:劉禪,司馬昭
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卧薪嘗膽 人物:勾踐,夫差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攻伐越國。越敗吳勝,夫差將越王勾踐,王後以及越國大臣帶回吳國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為夫差嘗糞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最終打敗吳國。

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行軍的速度很慢。曹操心裡很是著急。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士兵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