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為師典故

為師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8 13:40:48

❶ 尊重老師的歷史典故

1.孔子與他的弟子

子貢,孔子傑出弟子。後棄官從商,成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歷來公認他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聖人孔子溘然長逝。孔子死後,眾弟子皆服喪三年,相訣而去,獨有子貢結廬墓旁,守墓六年,足見師徒情深,尊師之誠,實屬中華尊師孝道楷模第一人。後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間,立碑一座,題為「子貢廬墓處」。因子貢為孔墓所植為楷樹,後世便以「楷模」一詞來紀念這位聖徒。

❷ 求拜師的典故

師文,春秋時鄭國一位傑出的音樂大師,曾從師於師襄。他是鄭國宮廷音樂樂師的優秀代表人物。
師文聽說魯國出了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師襄,欽佩極了,於是就離開鄭國去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弟子。師文苦苦哀求道:「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決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師文的誠意和決心感動,收下了這個弟子。
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弦定音,可是他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說:「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弦,我所嚮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宣洩我內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鍾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鍾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涌。
師襄興奮異常,稱贊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相媲美呀!」
《呂氏春秋·審分覽》記載:師文彈二十五弦琴時,整天彈得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語:「我效於子效於不窮也」,說明師文有極其豐富的音樂內心世界。師文學習音樂的態度非常嚴肅,據說他學琴三年不成,老師誤認為他笨拙,讓他回家。師文卻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他說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於心,外不應於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這便亦是成語「得心應手」的由來,他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演奏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

❸ 有沒有關於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的典故

有的,親

❹ 能者為師成語典故

【釋義】:有才能的人就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去當別人的老師。
【出處】:《禮記·學記》:「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事例】:「老聞,你只管講,~嘛。」———— 池莉《霍亂之亂七》
【用法】:作賓語;指人謙虛。

❺ 關於拜師的典故

師文,春秋時鄭國一位傑出的音樂大師,曾從師於師襄。他是鄭國宮廷音樂樂師的優秀代表人物。
師文聽說魯國出了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師襄,欽佩極了,於是就離開鄭國去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弟子。師文苦苦哀求道:「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決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師文的誠意和決心感動,收下了這個弟子。
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弦定音,可是他學了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說:「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家了。」
師文放下琴,嘆了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弦,我所嚮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宣洩我內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准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鍾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盪,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鍾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涌。
師襄興奮異常,稱贊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了!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相媲美呀!」
《呂氏春秋·審分覽》記載:師文彈二十五弦琴時,整天彈得如痴如醉,甚至拜倒在琴的面前喃喃自語:「我效於子效於不窮也」,說明師文有極其豐富的音樂內心世界。師文學習音樂的態度非常嚴肅,據說他學琴三年不成,老師誤認為他笨拙,讓他回家。師文卻講了一段富有哲理的話,他說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內不得於心,外不應於器,故不敢發手而動弦。這便亦是成語「得心應手」的由來,他成為我國古代音樂演奏的一項重要美學原則。
《三字經》「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孩子小時應特別注重三個方面:親近良師親近益友,學習應對,即學習禮貌懂規矩。《三字經》告訴我們應從這三方面著手開始一個孩子的學習。春秋時鄭國有個樂師叫師文,聽說魯國出了個了不起的音樂大師叫師襄。於是師文就遠遠地跑到魯國去拜師襄為師。誰知這個師襄眼界很高輕易不招弟子一再回絕。師文當然一再堅持希望拜他為師,終於感動了師襄收他為徒。但過去了兩三年師襄突然發現師文彈琴很怪,為什麼怪呢?師文很勤奮經常在那彈奏練琴,按理說這沒什麼不好。但師襄發現師文都是彈幾個樂章彈幾個片斷,從來不演奏整篇樂曲。師襄覺得很納悶「你跟我那麼親近,學了兩三年居然連完整的曲子都不會彈,看樣子你是沒什麼天分啊。得了你回去吧,不要在這浪費時間了。師文怎麼回答?「老師,我並不是不會彈完整的曲子,而是我知道如果我一旦能演奏完整的曲子,您就會認為我滿師了,就要讓我走了,就不會再有機會親近老師了,所以我故意不彈。」師襄一聽:「哦,你這學生還有這個心事,你彈一個來聽聽。」師文馬上就演奏了一曲,非常完整。師襄終於認識到這是怎樣的一個學生。破格同意師文慢點出師,你願跟著我還是跟著我。師文就接著親近他的老師,細細琢磨老師的技巧。師徒兩人後來都成了齊名的一代音樂大師。這就是一個親近老師的故事
張良拜師-禮尚典故
張良是西漢高祖劉邦的軍師,他的祖先是韓國人。在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有一次,因刺殺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張良在下邳閑暇無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橋上散步,碰到一個老人,穿著粗布短衣,走到張良旁邊,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橋下。然後回過頭來沖著張良說:「孩子!下橋去給我把鞋子拾上來!」張良聽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個老人,就強忍著怒氣,到橋下把鞋拾了上來。那老人竟又命令說:「把鞋子給我穿上!」張良一想,既然已經給他拾來了鞋子,不如就給他穿上吧,於是就跪在地上給他穿鞋。那老人把腳伸著,讓張良給他穿好後,就笑嘻嘻地走了。張良一直用驚奇的目光注視著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是能培養成才的。5天以後的早上,天一亮,就到這里來同我會面!」張良跪下來說:「是。」第五天天剛亮,張良到了下邳橋上。不料那老人已經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就生氣地說:「和老人約會,怎麼遲到了?以後的第五天早上再來相會!」說完就離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雞一叫,張良就趕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裡了,見了張良又生氣地說:「怎麼又掉在我後面了?過了五天再早點來!」說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張良沒到半夜就趕到橋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來了,他高興地說:「這樣才好。」然後他拿出一本書來,指著說道:「認真研讀這本書,就能做帝王的老師了!過十年,天下形勢有變,你就會發跡了。以後13年,你就會在濟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兒有塊黃石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時,張良拿出那本書來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輔佐周武王伐紂的姜太公的兵書)!張良十分珍愛它,經常熟讀,反復地學習、研究。

10年過去了,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100多人響應。沛公劉邦率領了幾千人馬,在下邳的西面攻佔了一些地方,張良就歸附於他,成為他的部屬。從此張良根據《太公兵法》經常向沛公獻計獻策,沛公認為很好,常常採用他的計謀,後來成了劉邦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師。劉邦稱帝後,封他為留侯。
張良始終不忘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後,他隨從劉邦經過濟北時,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見有塊黃石,並把它取回,稱之為「黃石公」,作為珍寶供奉起來,按時祭祀。張良死後,家屬把這塊黃石和他葬在一起。
求採納。。

❻ 有關老師的典故

桃李天下: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名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師說》

❼ 關於老師的典故

西席
據《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漢明帝是光武帝劉秀的繼承人,他當太子時就拜桓榮為老師,登上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請桓榮坐向東的位子,並替桓榮擺好桌案和手杖,親自手拿經書聽桓榮講解經文。他為何讓老師「向東」坐呢?原來,漢代室內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東方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東」的座次,明帝這樣安排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由於皇帝安排老師坐西席,於是人們就把家庭教師,甚至所有老師尊稱為西席了。

桃李天下: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❽ 有關古代 !! 尊師重教的典故

有關古代尊師重教的典故有《程門立雪》、《子貢尊師》、《陸佃千里求師》、《魏照尊師》、《李世民教子尊師》、《張良拜師》等。

1、程門立雪

據《宋史·楊時傳》記載,楊時小時候聰明伶俐,人稱神童。他考中進士後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攻讀經書、寫作教學,後來拜著名理學家程頤為師。

北宋時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和學友游酢,因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為求得正確答案,就一起去程頤家請教。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他們行至半途,就下起雪來了。趕到程頤家時,適逢程頤坐在火爐旁閉目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老師,就恭恭敬敬地立在門外等候。

過了良久,程頤醒來,從窗口發現了站在風雪中的楊時和游酢,他們渾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程頤急忙起身迎他倆進屋。後來,楊時學到了程門理學的真諦,世稱「龜山先生」,被後人推崇為「程學正宗」。「程門立雪」的典故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影響久遠。

2、子貢尊師

相傳,孔子有七十二個有名的弟子,子貢便是其中之一。子貢尊師的故事,也很感人。一次,魯國大夫在別人面前貶低孔子,抬高子貢。子貢聽說後非常氣憤,他當即以房子打比方,說老師的圍牆高幾丈,屋內富麗堂皇,不是一般人能看得到的;而自己不過是只有肩高的圍牆,一眼就可望盡。他還把老師比做太陽和月亮,說老師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孔子死後,子貢悲痛萬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

3、陸佃千里求師

古時學校很少,求師困難,求名師更為不易。陸佃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決定到外地拜師求學。當他得知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學家王安石正在江南講學,便決心去拜師。為了拜師,他穿著草鞋,背著鋪蓋,長途跋涉,跑了千里路程。一天下午,來到一條河邊,當時沒有渡船,只得把行李頂在頭上涉水過河。

當他走到河心,突遇山洪暴發,巨大的洪流將他捲走,幸好被一位好心的艄公救了上來。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王安石,當他跨進王安石的家門時,已精疲力竭了。王安石看到這位不遠千里前來求學的有志青年後,十分喜愛,決心把全部知識傳授給他。在王安石的精心教導下,陸佃學習非常刻苦,博覽群書,知識面很是廣泛。

(8)為師典故擴展閱讀

尊師重道,漢語成語,指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出自范曄《後漢書·孔僖傳》。

尊師重道,注重師德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古往今來,代代相傳。它從另一個側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尊師重道是指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重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特徵。我國傳統上把學問知識分為「道」、「經」、「術」三個層次。「道」是最高的學問。「經」是對「道」的闡述。「術」是實踐「道」的手段和方法。古代所有學派都把「道」作為最大的學問,最終的追求目標。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

中國政府決定從1985年起每年9月10日為教師節。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從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以保障教師的合法權利,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

參考資料:端木賜_網路、尊師重道_網路、陸佃_網路

❾ 古代師生之間的著名典故,越多越好

程門立雪來

「程門立雪」這源則成語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師,誠懇求學。

這個成語來源於《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程顥、程頤兄弟倆都是宋代極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已的學問,毅然放棄了高官厚祿,跑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虛心求教。後來程顥死,他自己也有40多歲,但仍然立志求學,刻苦鑽研,又跑到洛陽去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於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到程家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游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