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典故
Ⅰ 名人讀書小故事(50字)
1.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Ⅱ 1914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代表怒砸茅台的典故
1915年的時候,北洋政府參加萬國博覽會,當時是打著一個"茅台公司"名義的名義,但是在參展的過程中,因為是一種土瓦罐包裝的白酒,所以外國人根本就是不屑一顧,反而是一些包裝比較精美的白酒得到了眾人的青睞。
當時的官員看著十分著急,想著把自己國家赫赫有名的茅台酒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最終不能空手而歸啊。但是無奈因為包裝實在是太差,導致外人對茅台酒不屑一顧。如何才能引起眾人的注意呢?
當時眾人抓耳撓腮還是想不到一個好的方法,這個時候忽然一個官員情急之中將土瓦罐包裝的白酒茅台向地上摔去,瞬間瓦罐被擲碎!這個時候灑在地上的白酒馬上散發出濃厚的酒香,漸漸擴散至整個會場。
在萬國博覽會參觀的人們聞到了這種別致的酒香,尋到源頭發現竟然是中國人帶到這里的茅台酒,而酒香撲鼻讓眾人陶醉,茅台酒頓時驚倒四座,就這樣,茅台酒進入到萬國博覽會眾人的眼中。
此事廣為流轉,但真實性也遭到大家的質疑。
盡管茅台酒在上世紀80年代就曾有「巴拿馬金獎」的宣傳,但在其產品包裝上出現這種說法的時間卻非常晚,且前期產品包裝的說法與「金獎」之說有明顯差異——
1954年,其酒瓶背標上的廣告語寫著「解放前曾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這顯然不是金獎。
1982年,茅台酒背標文字改稱「貴州茅台酒為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早已享譽國際,曾於公元1915年在巴拿馬賽會評為世界名酒第二位」。
Ⅲ 1914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中國代表怒砸茅台的典故
中國政府館正式開幕後,巴拿馬博覽會逐步進入高潮。各國展品經其本國代表詳細介紹、演示,觀眾反復比較、交流,突出者漸獲公論。當時,以農業產品為主力的中國展品,一開始是沒有多少特別吸引力的,每日參觀者不是很多。茅台酒更是裝在一種深褐色的陶罐中,不僅包裝本身就較為簡陋土氣,而且又是陳列在農業館,雜列在棉、麻、大豆、食油等產品中,根本一點也不起眼。
因茅台酒有在南洋勸業會獲獎的歷史,很受中國代表團推重。怕這樣有競爭力的展品被埋沒在農業館,於是有代表提出將茅台酒移入食品加工館陳列,以方便突出其位置。搬動時,一位代表不慎失手,一瓶茅台酒從展架上掉下來摔碎了(此即後來傳為佳話的《怒擲酒瓶》故事來源)。陶罐一破,茅台酒酒香四溢。中國赴賽監督陳琪等人在南洋勸業會評獎時就品嘗過茅台酒,在舊金山中華會館的宴請中,喝的也是茅台酒,知道茅台酒醬香馥郁,且有空杯留香的特點。見此不免靈機一動,於是建議不必換館陳列,只需取一瓶茅台酒,分置於數個空酒瓶中,並去掉蓋子,敞開酒瓶口,旁邊再放上幾只酒杯。正好利用農展館展品氣味不濃,閑人不多的特點,任茅台酒揮灑香氣,隨專業人士品嘗。
茅台酒酒香主要是由酒中的代謝產物產生。敞開的茅台酒在酒及其香充分暴露,更為濃郁。此舉果然非常奏效,博覽會會場里的參觀者們紛紛尋香而來。更有好奇者順手拿起酒杯,爭相倒酒品嘗,一致「咂」「咂」交口叫絕。農展館里因之一時人頭躦涌,熱鬧非凡,很快產生了轟動效應。
中國展品以農產品為重頭,故大部分陳列於農業館中。茅台酒以酒香為媒,產生轟動,吸引了大量看客,不僅自身為公眾所認識,成了眾多展品中的明星,而且為中國整個農業展品招徠了眾多的參觀者,大大增強了人們對中國展品的認識和了解的機會。如今,新包裝的茅台酒在包裝盒裡增加了兩個酒杯的創意,也是受此啟發。除有裝飾和實用價值外,更含有紀念巴拿馬世博會的文化意義。
時至五月,博覽會開始醞釀並成立展品高級評審委員會。美國是大會東道主,按國際慣例,由美國派人出任高級評審委員會的會長和副會長。秘書長經公推,分別由美國、澳大利亞、阿根廷、荷蘭、日本、古巴、烏拉圭、中國代表出任。經高級評審委員會協商提名,又組織成立了展品評審團。展品評審團由來自世界各國科學、藝術、工商界代表500餘人組成,並根據其專長,以展品門類為范疇,分成若干評審組。中國共有16人參加展品評審團,涉及參展的大部分展品門類。
根據此次博覽會參展產品的實際情況,經與會各國代表的充分討論,高級評審委員會決定,展品評比共設立六個獎項,包括沒有獎牌的鼓勵獎分為四個等級。即:(甲)大獎章(GrandPrize)、(乙)榮譽勛章(MedalofHon-or)、(丁)金質獎章(GoldMedal),以上三個獎項均為一等獎;(戊)銀質獎章(SilverMedal),為二等獎;(己)銅質獎章(BronzeMedal),為三等獎;(丙)鼓勵獎(HonorableMedal)。
在整個巴拿馬博覽會期間,共評出25527個獲獎產品,其中實發獎章20344塊,獎狀25527張。中國展品獲獎章1218枚,其中大獎章62枚,榮譽勛章54枚,金質獎章250枚,為各國獲獎之冠。在博覽會所設的6個獎項4個等級中,酒類金獎僅為5項。由於茅台酒在農業館展出的過程中,已經通過「酒香為媒」的轟動效應,成為博覽會上的明星,故不必再由評審團進行評比,而直接由高級評審委員會授予榮譽勛章金獎。享有「世界名酒」(WorldFamousLiquor)的美譽。稍後於1916年,同樣是為了慶祝巴拿馬運河通航,美國南加州又在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聖迭戈召開了一次「巴拿馬加州萬國博覽會」。由於「中國名酒風味獨特,又以冰晶而顯其長,受到西方各界人士的青睞。」茅台酒又再次榮獲「金獎」,並與法國科涅克白蘭地、英國蘇格蘭威士忌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
其實,除茅台酒之外,據有關資料記載,貴州在此次巴拿馬博覽會上還有一樣產品榮獲金獎,那就是在文藝館展出的科技教學儀器乘方積木。這件展品的獲獎,由於不具茅台酒那種轟動效應,貴州又屬中國最偏遠的地區之一,並不受重視,倒是真正經過專家認真地篩選,優勝劣汰,嚴格把關,通過幾輪評審,最後才一舉奪魁的。另外,在教育館展出的貴州小學教育也榮獲四等「獎詞」的嘉獎,至於獲獎的是不是黔北沙灘的耕讀書院倒還有待考證。這說明偏僻的貴州其實很早就已經走出了國門,只不過我們沒有重視,沒有繼續努力,這些前人的成就反倒漸漸給淹沒了。所以我們今天紀念茅台酒巴拿馬博覽會上榮獲金獎90周年,更還有一層弘揚貴州歷史成就的重大意義。
Ⅳ 請您們幫我找香蕉的詩句、典故和資料。急急!
香蕉?
芭蕉科(Musaceae)芭蕉屬(Musa)植物,又指其果實,熱帶地區廣泛栽培食用。香蕉味香、富於營養,終年可收獲,在溫帶地區也很受重視。植株為大型草本,從根狀莖發出,由葉鞘下部形成高3~6公尺(10~20尺)的假桿;葉長圓形至橢圓形,有的長達3~3.5公尺(10~11.5尺),寬65公分(26寸),10~20枚簇生莖頂。穗狀花序大,由假桿頂端抽出,花多數,淡黃色;果序彎垂,結果10~20串,約50~150個。植株結果後枯死,由根狀莖長出的吸根繼續繁殖,每一根株可活多年。
香蕉樹 香蕉樹
破土而出的較弱根出條被修剪去除,留下較強壯的生長成能結果的植株。栽培品種數百個,世界各地因同品種異名而出現一些混亂。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也許最重要的種類就是普通香蕉(M. sapientum, 聖者香蕉),該種有多個品種,最常種的是「大米歇爾」 (Gros Michel)。食用香蕉的記載很早就見於希臘文、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著作。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時就見過香蕉。發現美洲後,香蕉從加那利群島引入新大陸,先在伊斯帕尼奧拉(Hispaniola)島栽培,不久擴展到其他島嶼和大陸。栽培面積不斷擴大,在許多地區成為主食。19世紀香蕉出現於美國的市場上。 香蕉喜濕熱氣候,在土層深、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里生長旺盛。在類似牙買加南部的半乾旱地區灌溉栽培也已成功。可用吸根和假鱗莖分株栽培;第一次收獲需10~15個月,之後幾乎連續採收。
編輯本段主要生產基地
世界主要生產基地有中美洲和西印度群島的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墨西哥、巴拿馬、多明尼加、瓜德羅普(Guadeloupe)、牙買加和馬提尼克(Martinique),南美的巴西、哥倫比亞和厄瓜多,非洲的加那利群島、衣索比亞、喀麥隆、幾內亞和奈及利亞,中國的台灣島、海南島。 兩根香蕉
香蕉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原產亞洲東南部,中國 海南、台灣、廣東、廣西、福建、四川、雲南、貴州等也均有栽培,以台灣、廣東最多。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經處理脫澀後,洗凈鮮用。中國栽培的有甘蕉,粉蕉兩個品種。甘蕉果形短而稍圓,粉蕉果形小而微彎。其果肉香甜,除供生食外,還可製作多種加工品。 香蕉是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歐洲人因它能解除憂郁而稱它為「快樂水果」,而且香蕉還是女孩子們鍾愛的減肥佳果。香蕉又被稱為「智慧之果」,傳說是因為佛祖釋迦牟尼吃了香蕉而獲得智慧。香蕉營養高、熱量低,含有稱為「智慧之鹽」的磷,又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鉀、維生素A和C,同時膳食纖維也多,是相當好的營養食品.
編輯本段香蕉的品種
在4種類型的香蕉中,作為香蕉的主栽品種都不少。有人統計,全世界香蕉品種約有300多個,中國台灣省有80個,大陸諸省區有30餘個。中國以栽培香牙蕉類為最普遍,也有小面積栽培大蕉、粉蕉和龍牙蕉。
大種高把
大種高把香蕉屬高幹型香牙蕉,又稱青身高把、高把香牙蕉,福建稱高種天寶蕉,為廣東省東莞市的優良品種。植株高大健壯,假莖高260~360厘米,假莖莖部周長85~95厘米;葉片長大,葉鞘距較疏,葉背主脈披白粉;果穗長75~85厘米,果梳數9~11梳,果指長19.5~20厘米;果肉柔滑、味甜而香,可溶性固形物20%~30%;在一般情況下單株正造產量為20~25千克,最高可達60千克。該品種產量高、品質好、耐旱和耐寒能力都較強,受寒害後恢復生長快,但易受風害。
高腳頓地雷
高腳頓地雷屬高幹型香牙蕉,為廣東省高州市優良品種之一。在樹上沒有熟的香蕉(15張)植株最高大,假莖高300~400厘米,周長70~80厘米,假莖下粗上細明顯;葉片窄長,葉柄細長,葉色淡黃綠色,葉鞘距疏;果穗中等長大,果梳及果指數均較少但單果長且重;果指長20~24厘米,單果重15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為20%~22%,品質中等;在一般栽培條件下單株產量達25~30千克,高產者可達70千克。該品種果形長大、產量高,品質也較好,但對肥、水、溫的要求較高,在珠江三角洲經濟性狀表現不甚理想,抗風能力極差、受霜凍後恢復能力低,也易感染香蕉束頂病。
原產於亞洲東南部熱帶、亞熱帶地區。 香蕉(6張)中國是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古老國家之一,目前國外主栽的香蕉品種大多由中國傳去。香蕉分布在東、西、南半球南北緯度30°以內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國家有130個,以中美洲產量最多,其次是亞洲。中國香蕉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雲南和海南,貴州、四川、重慶也有少量栽培。廣東以湛江、茂名、中山、東莞、廣州、潮州為主產區;廣西以靈山、浦北、玉林、南寧、欽州為主產區,福建主要集中在漳浦、平和、南靖、長泰、詔安、華安、雲霄、龍海、廈門、南安、莆田和仙游等縣(市、區),台灣的香蕉以高雄、屏東為主栽區,其次是台中和台東等地。
Ⅳ 夏日絕句中,李清照為何如此懷念項羽
夏日絕句中,李清照如此懷念項羽的原因:十分崇敬項羽的誓死不版過烏江的英雄情權懷,李清照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操。
《夏日絕句》是宋代詞人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是一首借古諷今、抒發悲憤的懷古詩。詩的前兩句,語出驚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當作人傑」,為國建功立業,報效朝廷;「死」也應該做「鬼雄」,方才不愧於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深深的愛國之情噴湧出來,震撼人心。最後兩句,詩人通過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全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卻連用三個典故,可謂字字珠璣,字里行間透出一股正氣。
夏日絕句
作者: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Ⅵ 好望角,太平洋,麥哲倫海峽名字的來歷
「好望角」的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但最初卻稱「風暴角」。它是位於非洲西南端的非常著名的岬角。
好望角是世界航線上著名的風浪區,經常有船隻在此遇上風暴沉沒。
1486年葡萄牙著名探險家巴陀羅姆·迪亞士奉葡萄牙王若奧二世之命,率探險隊沿非洲西岸南航,尋找通往東方的航路,首次到達非洲南端,在那裡遇到特大風暴。他乘坐的三桅帆船在驚濤駭浪中幾乎沉沒,最後漂到無名岬島靠岸,並被迫返航。迪亞士就將其稱做「風暴角」。回國後,迪亞士向國王匯報了到達「風暴角」的情況,國王認為這樣的命名會挫傷航海家探險的積極性,不利於進一步探險通往印度的航路,所以他於1487年將「風暴角」改為「好望角」(CapeofGoodHope)。現在,好望角的名字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典故流傳世界。
參考資料: http://goeway.nease.net/wsyl/dm-hwj.htm
太平洋——「和平之洋」
公元1513年9月26日,西班牙探險家巴斯科·巴爾沃亞從巴拿馬海岸見到此洋,命名為「南海」。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受西班牙國王委託,率領船隊尋找通過東方的航線。經過四個多月的艱難航程,越過狂風惡浪的大西洋,穿過麥哲倫海峽,他們進入了新的大洋。時值當時天氣晴朗,風平浪靜,與前段航行截然不同,因此麥哲倫便把這個叫做「南海」的大洋改稱為「和平之洋」,漢譯為「太平洋」。
參考資料:http://www.hnfms.com.cn/dili/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89
他們沿海岸繼續向南航行抵達南美洲最南端,然後從東而西穿過一條曲曲折折、長達100多千米的海峽——後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麥哲倫海峽
Ⅶ 玉石的故事
完璧歸趙的故事
趙國有一塊美玉,叫「何氏璧」。秦王聽說後想得到它,就派使者到趙國說想用城池換璧。秦王素來貪婪,趙王知道他只是想將何氏璧騙到手,但忌憚秦國的強大也不敢直接拒絕,以免惹起戰端。
正當他為難的時候,藺相如站了出來並聲稱自己有辦法——要麼換回城池,要麼將何氏璧完整地帶回趙國。到了秦國,秦王果然只對璧感興趣,對讓出城池一事隻字不提。
並在一次會面時想以武力奪璧,藺相如誓死不從,他抓著何氏璧准備撞牆來威脅秦王:要麼用出土地城池換璧;要麼他就撞牆壁碎人亡,秦王什麼都得不到還會因背信棄義而遭人唾罵!秦王雖愛美玉但並不昏庸,不願用土地交換,就值得讓藺相如帶著何氏璧返回了趙國。
(7)巴拿馬典故擴展閱讀
古代玉器
在距近的八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中國的先民認識和珍視玉石的美與堅實,將其磨之為兵,琢之以佩,史前民用玉方式已經延至到美身、祭祀、瑞符、殮葬等生活的諸多方面。
距今5500—4000年的遼寧紅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山東半島的大汶口文化乃至山東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器,首先是作為巫覡祀神,溝通天地人的媒介。
圓形中空的玉壁,是先民升天通靈的祭器,外方內圓的玉琮作為禮地之器,與天圓地方的原始宇宙觀念相關,象徵著天地、神靈、祖先的法力。紅山文化中的玉龍、雲形玉佩,是部落圖騰和首領權利的標志物。玉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Ⅷ 切·格瓦拉的軼事典故
玻利維亞日記記述了游擊隊在玻利維亞革命活動。第一篇日記寫於年11月7日,是格瓦拉到來之後在農場寫的,最後一篇寫於1967年10月7日, 是他被擒的前一天。日記敘述了游擊隊怎樣開始運作以及被政府軍發現,解釋格瓦拉怎樣決定劃分二個縱隊但隨後無法重建聯系,並且描述他們的整體失敗。它記錄了格瓦拉和玻利維亞共產黨之間的不和導致格瓦拉游擊隊士兵比最初期望少。玻利維亞日記由Ramparts雜志迅速及未加修飾地翻譯後在世界上流通。他的革命摰友,前任古巴最高領導人卡斯特羅亦曾介入翻譯。 遇害內幕40年前的10月9日,拉美游擊戰士、古巴革命領導人切·格瓦拉在玻利維亞被捕後遇害。在他遇難40周年紀念之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一名前特工對外披露了切·格瓦拉被處死的內幕。據英國《獨立報》報道,67歲的費利克斯·羅德里格斯是在美國城市邁阿密流亡的古巴人。在美國策劃豬灣事件和越南戰爭期間,他曾長期為美國中央情報局工作。他是美國中情局當年捕格瓦拉行動小組的領導人。1967年10月8日,因遭人告密,切·格瓦拉和他的50名戰友在玻利維亞一個小鎮附近被捕。在切·格瓦拉被俘期間,羅德里格斯的任務是負責確保格瓦拉活著,並將他押送到巴拿馬受審。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羅德里格斯表示:「他訪問過莫斯科也拜訪過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我是從那時候開始記得他的。但當年那個穿著制服英姿勃發的人,在我親眼見到他時卻落魄得像一個乞丐。他衣衫襤褸,腳上的靴子也不見蹤影,一雙皮鞋勉強遮住他的光腳。即使只是把他看成一個普通人,我也會為他感到難過。」
羅德里格斯回憶說,被捕之初,切·格瓦拉表現得很愉快,甚至同意人們在他被帶出藏身之地時和他合影。被捕後,切·格瓦拉被關押在附近一個村莊的學校里。羅德里格斯表示,當年美國曾希望把切·格瓦拉活著送到巴拿馬做進一步審訊,但是遭到玻利維亞最高軍事當局的否決。他回憶了當時如何從玻利維亞最高軍事指揮部那裡接到處死切·格瓦拉命令的過程。「當我接到電話時,他們給我的密碼是『500、600』。當時我們之間有一套簡單的密碼『500』指的是切·格瓦拉,『600』意味著死,『700』意味著活。因為電話里有很多噪音,我又問了一遍,他們證實,命令是500和600。」
面對這道命令,羅德里格斯與玻利維亞軍方的一名上校發生了爭執。但當時這名上校回答說:「費利克斯,我們很感激你們所做的一切。但這是來自我的總統和總司令的命令。我希望你以人格擔保,在下午兩點把切的屍體給我帶回來。你們要對他怎麼下手都行,因為我們了解他對你們國家造成的危害。」多年以來,羅德里格斯一直記得自己向切·格瓦拉宣布他將被處死時的情形。「我走進他的房間,站在他面前對他說『格瓦拉指揮官,很抱歉,我已經盡力了。但這是玻利維亞最高指揮官下的命令』。他完全明白我說的是什麼;他的臉變得像一張白紙。我從來沒見過哪個人像他當時那麼沮喪。但他說『這樣也好,我根本就不該被活捉』。當時是玻利維亞時間下午1點,我們離開了他關押的房間。在1點10分到1點20分之間,我聽到了槍聲。」在切·格瓦拉死後,玻利維亞政府軍指示行刑者砍下他的雙手用以驗證身份。之後,他的遺體又被送到了附近一所城市的醫院向外界展示。最後,切·格瓦拉的遺體與多具屍體一起被秘密埋葬在一個軍用飛機場里。 切·格瓦拉那張由攝影師阿爾貝托·科爾達拍攝的、戴著貝雷帽的照片,無疑是20世紀最著名的人像照片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有革命性最有戰斗性的頭像」。因為這已經成為一個標志,標新立異,追求反叛和真誠的文化符號。他的精神很偉大,為了自己的信念去反抗、斗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終生都在追求,他富有著冒險與浪漫,做著世界上99%的人都做不到的事。而搖滾音樂的精髓是叛逆,是前衛,搖滾試圖用音樂的形式改變人們對自我的認知,這與格瓦拉所做的事在某種意義上有著相似之處:都有著自己的理念而且堅定不移的去實行。都相信自己本身對外界的影響,都崇尚冒險與前衛, 由此,搖滾開始崇拜格瓦拉。
大家都把搖滾作為一種革命,所以一些人敬佩他的精神,所以就這么跟風似的流傳了下來.搖滾的精髓表現在精神上,這就是搖滾和流行音樂的區別。流行音樂只是空有個軀殼。搖滾對它的愛好者來說不只是一種音樂,還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一種精神。所以格瓦拉和搖滾的關系就在於此。所謂搖滾精神,就是打碎的精神,並不帶有符號意義,它就是它,就是叛逆本身。「腐爛的是世界,而腐爛的我將與它同入地獄。格瓦拉是這種反叛精神的最傑出代表,這種帶點天真幼稚卻又決不妥協的性格,無疑完美的體現了搖滾精神的精髓,即對現實生活反叛的勇氣,毫不遲疑站到強大對手對立面的膽量,在今天的表現則是格瓦拉肖像的廣泛流行。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會被全世界的左翼青年奉若神明。不僅僅因為他的思想,還有他那種吸引所有熱血青年的搖滾精神。
Ⅸ 誰能告知茅台酒「一摔成名」的典故
1915年,巴拿馬舉抄行國際品酒會,很襲多國家都送酒參展,當時品酒會上酒中珍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當時的中國政府也派代表攜國酒茅台參展,雖然茅台酒質量上乘,但由於首次參展且裝潢簡朴,因此在參展會上遭到冷遇。西方評酒專家對中國美酒不屑一顧。 就在評酒會的最後一天,中國代表眼看茅台酒在評獎方面無望,心中很不服氣,情急之中突生一計。他提著酒走到展廳最熱鬧的地方,裝作失手,將酒瓶摔破在地,頓時濃香四溢,招來不少看客。中國代表乘機讓人們品嘗美酒,不一會兒便成為一大新聞而傳遍了整個會場。人人都爭著到茅台酒陳列處搶購,認為中國酒比起「白蘭地」、「香檳」來更具特色。 茅台酒的香氣當然也驚動了評酒專家,他們不得不對中國名酒刮目相看。中國代表捧著名酒獎牌勝利而歸。 茅台酒就這么一摔,就摔出了中國名酒的風采,讓世人矚目
Ⅹ 中國古代最好的五種酒哪個時期哪個地方有何出名的典故
茅台: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從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96年榮獲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茅台酒系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 重要原因。釀制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 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 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 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 杯。」
杜康酒:是中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 史載:杜康牧羊於空桑澗(今汝陽縣杜康村),「余粥棄於桑,郁積成香,竟有奇味,杜康嘗而甘美,遂得釀酒之秘」,從此以釀酒為業。杜康被周平王封為「酒 仙」,杜康酒被封為「宮廷御酒」,杜康造酒之處被封為「杜康仙庄」。因而才有魏武帝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感嘆,唐代詩聖杜甫「杜酒頻勞勸,張梨不 外求」的自豪,宋代理學家邵雍「吃一輩子杜康酒,醉樂陶陶」的絕唱。
古井貢:古井牌古井貢酒是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酒廠的產品。
亳州曾稱亳縣,古稱譙陵、譙城,是曹操、華佗的故鄉,漢代釀有酒品聞名著稱。據《魏武集》載:曹操向漢獻帝上表獻過「九醞酒法」,說:「臣縣故令南陽 郭芝,有九醞春酒……今僅上獻。」「貢酒」因而得名。據《亳州志》載:現在釀酒取水用的古井,是南北朝梁代大通四年(532)的遺跡,井水清澈透明,甘甜 爽口,以其釀酒尤佳,故名「古井貢酒」宋代時亳州釀酒業很發達,熙寧年間的酒課達「十萬貫以上」。明代初期,懷姓商人在減店集建「公興糟坊」以釀「減酒」 聞名於世。清代,亳州釀有眾多酒品,《亳州志》載:「酒品,高粱酒俗曰大麴酒,其高者曰干酒;明流酒又名希熬,相傳陳希夷先生始造故名;小葯酒,用葯曲蒸 成,惟夏月飲之可以祛暑;福珍酒,其色紅,其味甜;老酒,其香味彷彿紹興酒;三白酒,色白味甜,糯米釀成;竹葉青、狀元紅、佛手露,皆高粱酒之染色者」, 可見亳州釀酒業發達。1925年,城內有54家糟坊,以「三盛、在源永糟坊」著稱。1948年剩有18家糟坊。1952年「公興糟坊」停業,1958年改 為公社小酒廠,釀制代用品酒。第二年改建為古井酒廠,1960年投產此酒。
古井貢酒以本地優質高粱作原料,以大麥、小麥、豌豆制曲,沿用陳年老發酵池,繼承了混蒸、連續發酵工藝,並運用現代釀酒方法,加以改進,博採眾長,形成自己的獨特工藝,釀出了風格獨特的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酒液清澈如水晶,香醇如幽蘭,酒味醇和,濃郁甘潤,粘稠掛杯,余香悠長,經久不絕。酒度分為38度、55度、60度三種。
瀘州老窖:瀘州牌、麥穗牌瀘州老窖特曲又稱瀘州老窖大麴酒,是四川省滬州老窖酒廠的產品。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地區出土陶制飲酒角杯,系秦漢時期器物,可見秦漢已有釀酒。蜀漢建興三年 (225)諸葛亮出兵江陽忠山時,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營溝頭龍泉水釀酒,其制曲釀酒之技流傳至今。宋代酒業較為興盛,熙寧年間酒課為「一萬貫以下」, 據《宋史》載瀘州等地釀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謂之小酒。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大酒系燒酒。詩人墨客留有贊酒詩文,黃庭堅曰: 「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唐庚曰:「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楊慎曰:「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後何人共醉狂」,又 曰:「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張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元代泰定元 年(1324)已釀大麴酒。明代萬曆十三年(1586)瀘州大麴酒工藝初步成型。《瀘縣志》載:「酒,以高粱釀制者,曰白燒。以高粱、小麥合釀者,曰大 曲。」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前後,「舒聚源糟坊」開業。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個酒窖,其大麴酒膾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 坊」改號為「溫永盛糟房」,有大麴酒窖10個,其中6個建於1650年左右,4個建於1750年左右。清末白燒酒糟戶達600餘家,「民國以來減至三百餘 家矣。大麴糟戶十餘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溫永盛、天成生為有名。
1952年以金川酒廠為主吸收未參加聯營的17戶酒坊成立四川省專賣公司國營第一曲酒廠。1955年將四個聯營酒社合並成立公私合營酒廠,其第一曲酒 廠改為地方國營酒廠。1960年兩廠合並為瀘州曲酒廠,1990年易為現廠名。1952年按瀘州老窖大麴產品內在風格上的細微差異進行分級,分為特曲、頭 曲、二曲、三曲,其品級最高的為特曲酒,也是出口的瀘州老窖大麴酒。
瀘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優質糯高粱,用小麥制曲,大麴有特殊的質量標准,釀造用水為龍泉井水和沱江水,釀造工藝是傳統的混蒸連續發酵法。蒸餾得酒 後,再用「麻壇」貯存一、二年,最後通過細致的評嘗和勾兌,達到固定的標准,方能出廠,保證了老窖特曲的品質和獨特風格。
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種。
華羅庚題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而今無憂,特曲是嘗;產自瀘州,甘洌芬芳。」
汾酒:杏花村的 釀酒史最少可以追溯到1500年以前。《北齊書》卷十一就有:帝在晉陽,手敕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的記載;北周詩人庚信曾寫過:「三 春竹葉酒,一曲鵾雞弦」的詩句,記載最早的竹葉青酒;唐詩人杜牧詩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宋朱翼中 《北山酒經》雲:「唐時汾州有乾釀酒」;宋竇革《酒譜》、宋張能臣《酒名記》、元宋伯仁《酒小史》等均有關於汾酒的記述。唐時,杏花村有72家酒作坊,清 代中葉增至二百二十餘家。
1875年汾陽王 姓鄉紳,在杏花村創立了「寶泉益」酒作坊,以產「老白汾」酒而聞名於世。1915年其兼並「德厚成」和「崇盛永」而易名為「義泉泳」。是年,「老白汾」在 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甲等金質大獎章。《並州新報》以「佳釀之譽,宇內交馳,為國貨吐一口不平之氣」醒題,向國人歡呼曰:「老白汾大放異彩於南北美洲,巴拿 馬賽一鳴驚人」。自此,老白汾酒譽馳中外,名震四海。1919年,「晉裕汾酒公司」草創且兼並「義泉泳」,年產量40餘噸,至1936年汾灑在國際兩度折 桂,解放前在國內六次奪魁。但由於戰亂不斷,終於在1947年全部停止生產。1948年汾陽解放後,重新組織恢復了生產。人民政府於1949年6月1日以 8000元的價格,購買原「晉裕汾酒公司」全部產業,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9月,第一批汾酒送至首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餐桌上。1949年汾酒 廠產量完成131.5噸,創利潤4000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4.5萬元。至1993年,國營杏花村汾酒廠發展為以酒類生產經營為主,集科、工、貿、商、 服務五位一體,進出口、內外銷同時並,多元化綜合經營的國營大型一檔企業,成為國內最大的名白酒生產基地之一。
1993年,成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公司,將原汾酒廠全部資產劃歸其所有。(集團)公司又拿出其中的高效益主體部分組建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 限公司,發行股票,上市經營,走上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道路。2002年4月2日,汾酒(集團)公司由山西省政府授權經營,正式注冊改制為山西杏花村汾酒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