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杭州的典故

杭州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7 04:03:32

A. 杭州西湖十大景點都有什麼典故

斷橋殘雪

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斷橋位於白堤東端,南宋時又名寶佑橋,也稱段家橋。橋為1921年重建。橋畔有「雲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斷橋殘雪一般指冬日雪後,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是,陰面仍有殘雪似銀,從高處眺望,橋似斷非斷。佇立橋頭,放眼四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是欣賞西湖雪景之佳地。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位於西湖西南角,東接蘇堤,南北分別毗鄰小南湖和西里湖。據記載,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流經此處注入西湖。因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飄落溪中,故名「花港」。南宋內侍盧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蒔花養魚,構築園林,漸成規模。花港觀魚的史稱,源出南宋宮廷畫師馬遠所作西湖山水畫的畫題。清代,康熙南巡至杭州時,曾手書花港觀魚景名,並在賞魚池畔立碑建亭。

雷峰夕照

雷峰塔與白娘子的故事,流傳深廣。故事中的雷峰塔就位於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宋吳越王錢弘俶因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原擬建高十三層寶塔,由財力不濟,擬改七層,峻工時只造了五層。結構為磚石內心,外建木構樓廊,內壁嵌有刻著《華嚴經》的條石,塔下供奉金銅十六羅漢像。建築雄偉壯觀,為藏經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後人改稱「雷峰塔」。

蘇堤春曉

北宋元佑五年(1090),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以湖泥築成長堤,後世稱蘇堤,全長2.8公里,堤上建有六橋,自南而北依次是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沿堤栽有楊柳、芙蓉、碧桃、海棠等40多個品種。蘇堤風光旖旎,晴、雨、陰、雪各有情趣, 四時美景也不同, 尤以春天清晨賞景最佳,綠楊拂岸,艷桃灼灼,曉日照堤,春色如畫, 故有「蘇堤春曉」之美名。

南屏晚鍾

凈慈寺,位於西湖南岸南屏山慧日峰下,吳越始建,稱「永明禪院」,飽經滄桑。寺內有宗鏡堂、慧日閣、濟祖殿、運木井等古跡,山門前有放生池。1986年重建,為歇山頂三重檐兩層建築,上層懸大梵鍾,下層為凈慈寺地藏殿。大梵鍾高3米,口徑2.3米,重10餘噸。凈慈寺晚鍾鳴響,回聲在山間、林樾悠揚飄盪,悠揚的鍾聲重新回盪,使人們想到明人聶大年的《南屏晚鍾》詩:「柳昏花暝暮雲在,隱隱初傳一兩聲。禪榻屢驚僧入定,旅窗偏逗客含情。」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位於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臨外湖。唐代建有望湖亭,明代又增龍王祠,清康熙年間定名平湖秋月,為西湖十景之一。宋王洧《平湖秋月》詩雲:「萬頃寒光一夕鋪,水輪行處片雲無,鷲峰遙度西風冷,桂子紛紛點玉壺。」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故在湖畔立碑,題名「平湖秋月」。「湖天一碧樓」聯曰: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麴院風荷

麴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北角,素以湖景、荷景著稱,為西湖十景之一。

據記載,宋代洪春橋畔有一處官家釀酒作坊,坊內與金沙澗相通的池塘種滿了荷花,每逢夏日熏風吹拂,荷香與酒香四溢,令人陶醉,人們稱之為「麴院荷風」。清代,酒坊關閉,康熙游湖時御書西湖十景碑,便將「曲」字改成為「曲」,易「荷風」為「風荷」,「麴院風荷」的景名便由此沿用至今。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位於西湖中部偏南,與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稱「湖中三島」,猶如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蓬萊三島,故又稱小瀛洲。

小瀛洲北宋時已成為湖上賞月佳處。明萬曆年間,取疏浚西湖的葑泥在島的四周繞灘築堤,形成湖中之湖。清雍正年間,在堤島之間,南北貫以曲橋,東西連以土堤,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園林特色。總面積約7公頃,水面佔60%。俯瞰整個小瀛洲猶如一個碩大的「田」字

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御碑亭景點,在洪春橋畔。雙峰即南高峰、北高峰,分別位於西湖之西南、西北。南高峰海拔256.9米,北高峰海拔355米。兩峰遙相對峙,綿延相距十餘里。

張岱《西湖十景 兩(雙)峰插雲》: 一峰一高人,兩人相與語。 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

此景本是湖中遙望之景,清初為了立碑才移到陸上去的。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自然風光異常優美,峰勢高峻磅礴,晴雨晨昏不同,尤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彩雲、白雲或濃或淡,忽纏忽遮,是雲是山,一片朦朧。如一幅壯觀的水墨淋漓而濃淡有致的山水畫卷展現在面前。 故名「兩峰插雲」。清康熙皇帝游此,改為「雙峰插雲」。

柳浪聞鶯

位於西湖東南岸,清波門處。南宋時為帝王御花園,稱聚景園。元代回族巨商阿老丁,在杭州興建清真寺,死後葬此,俗稱回回墳。清代恢復柳浪聞鶯舊景。柳型各具特色:柳絲飄動似貴妃醉酒,稱「醉柳」;枝葉繁茂如獅頭,稱「獅柳」;遠眺象少女浣紗,稱「浣紗柳」等。有柳洲之名。其間黃鶯飛舞,競相啼鳴,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西湖

西湖三面環山一面臨城,面積五點六五平方公里。那一泓脈脈含情,明凈鮮活的泉水,就涵藏在這連綿起伏,若隱若現的層戀疊嶂之中;鼎足而立的湖中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墩環碧,就像三顆綠色的寶石,巧妙地鑲嵌在這碧玉似的鏡面上,而蘇堤、白堤則像兩條飄逸在這鏡面上的緞帶。水映山色,使山色更加秀媚;山襯水態,使水態愈顯柔情。這山與水美妙和諧的結合,使遊人有置身畫圖中的感受。

西湖不僅有如畫的自然風光可供游賞,更有數不清的古跡名勝足供尋訪。湖畔名城杭州,唐時已稱"東南名郡",五代的吳越國和南宋王朝均在此建都,其紫禁城就在西湖南岸鳳凰山麓。沿湖數不清的寶塔古剎、優美園林、樓台軒榭、碑刻摩崖,更為秀麗的西湖增添了膾炙人口的人文景觀。

「水光灧瀲晴方好,山色空濛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濃抹總相宜。」西湖,是一首詩,是一幅天然的圖畫,是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鍾、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使遊人目迷心醉,流連忘返。

新西湖十景是一九八五年經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西湖美不僅是自然美的翹楚,更是人工美和倫理美的和諧統一。這里有數不清的古跡名勝和現代建築。靈隱寺、飛來峰、六和塔、岳王廟、中山公園、西泠印社;浙江省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胡慶余堂中葯博物館、、浙江革命烈士紀念館、杭州革命烈士紀念館、蘇東坡紀念館、章太炎紀念館、龔自珍紀念館、吳昌碩紀念室、李叔同紀念室、馬一浮紀念館、黃賓虹紀念館、潘天壽紀念館、於謙墓、張蒼水墓、放鶴亭和林和靖墓、西泠橋和慕才亭、秋瑾墓、蓋叫天墓、文瀾閣等錯落有致地散落其間,使神化丹青的西湖,更得世人的欣慕和敬仰。

杭州還建有許多主題公園如:杭州樂園、未來世界、宋城、杭州花圃、江南名石苑、太子灣公園、湖濱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等,供遊人休閑憩息,愉悅心身。

玉泉

在西湖西北面青芝塢口,是西湖三大名泉之一。南齊建元年間(479一482),僧人曇超在此築寺,後晉天福三年(938)建凈空院,南宋改寺名為玉泉凈空寺,清康熙又改為清漣寺,因寺內有玉泉,人稱玉泉寺。

玉泉水碧綠如玉,水量豐富。詩人白居易作詩贊詠:「湛湛玉泉色,悠悠浮雲身。閑心對定水,清凈兩無塵。」南宋時,玉泉觀魚為西湖勝景,常盛不衰,清代「西湖十八景」有「玉泉魚躍」一景。現舊寺已不復存在,在原址修建成一座庭院幽深、觀景觀魚兩相宜的公園茶室。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書「魚樂國」匾額仍懸在池畔的廊檐下。池中蓄養的各色青魚、鯉魚回遊嘬食,悠悠自樂,遊人憑欄投餌,莫不欣喜忘情,正合楹聯所題「魚樂人亦樂,泉清心共清」的意趣。

寶石山

寶石山位於西湖之北,與葛嶺一起成為西湖的北屏。這里的山岩呈赭紅色,岩體中有許多閃閃發亮的紅色小石子,當朝陽或落日紅光灑沐之時,分外耀目,彷彿數不清的寶石在熠熠生輝。寶石山因此而得名,新西湖十景之一「寶石流霞」的出處就在於此。

登上葛嶺、寶石山,則南望平湖,水波盪漾;北瞰萬畝平疇,樓宇鱗次櫛比;東則街衢商埠,充滿活力;西有青嶂千疊,遙接晴空。位於寶石山東面的保俶塔巍然挺秀,好似窈窕的「美人」佇立山巔。保俶塔建於北宋初年,原為九級磚木結構,與六和塔、雷峰塔並無太大差異。現在的磚砌實心式樣,是一九三三年重建時仿自清代原樣,雖不能登臨了,卻以其漂亮的外形和所處的顯要位置而成為引人矚目的西湖勝景標志物。

葛嶺,因相傳東晉煉丹家葛洪曾在嶺上修道煉丹而得名。葛嶺之巔的初陽台,傳為葛洪煉丹之所。每當清晨日出之際,霞光萬道,不可捉摸。據說,初陽台上還能在每年農歷十月初一日見到日月並升奇景。清雍正《西湖志》描述說,旭日初升時,山鳥群起,遙望霞氣,互相照耀,傳是日月並升。由於初陽台日月並升奇景只有十月初一前後能見到,而每年此時杭州已是深秋時節,天氣多雲翳,故很少能有親眼目睹的機會。這一奇景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尚有待驗證。

龍井

龍井,位於西湖西面竹茂林密的風篁嶺上,舊傳此井與江海相通,必有神龍居住,因名「龍井」。

龍井是一個半圓形泉池,清冽的泉水就從泉後壁的山岩間涓涓流出,雖大旱亦不枯竭。龍井泉還有一奇特之處,就是當你用小棒攪動泉水時,水面上就會出現一條蠕動的分水線,彷彿游龍一般,這種現象在雨天時更為明顯。據說這是因為地面水和地下泉水相互沖撞,兩種水質因比重和流速的差異形成的。這一奇異的自然現象,給龍井平添了幾分佳趣。

龍井不僅風景幽雅,更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龍井茶葉」蜚聲國內外。清明前後的龍井山上,那一行行整齊排列的茶樹中經常會出現採茶姑娘腰系茶簍的倩影,遊人問茶,憑添無窮的野趣和雅韻。

斷橋,今位於白堤東端。在西湖古今諸多大小橋梁中,她的名氣最大。據說,早在唐朝,斷橋就已建成,時人張祜《題杭州孤山寺》詩中就有「斷橋」一詞。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談》有一段評說西湖勝景的妙語:「西湖之勝,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有幾人哉!」地處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見。
一旦銀妝素裹,便會營造出與常時,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勝況。

今日斷橋,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獨孔環洞石橋,長八點八米,寬八點六米,單孔凈跨六點一米,年前曾經大修,但古樸淡雅的風貌基本未變。橋東堍有康熙御題景碑亭,亭側建水榭,題額「雲水光中」,青瓦朱欄,飛檐翹角,與橋,亭構成西湖東北隅一幅古典風格的畫圖。

明畫家李流芳《西湖臥遊圖題跋 --斷橋春望》稱 :「往時至湖上,從斷橋一望魂銷欲死。還謂所知,湖之瀲灧熹微,大約如晨光之著樹,明月之入廬。蓋山水映發,他處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觀之,斷橋觀瞻,可得湖山之神髓,豈獨殘雪!

B. 杭州西湖的傳說故事

西湖來源傳說: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回上找到了一塊白玉答,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裡,哪裡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

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2)杭州的典故擴展閱讀: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西湖自古以來便流傳著許多民間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和《蘇小小》。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等情節與西湖十景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傳說中梁祝的愛情故事發生在西湖邊的萬松書院。

C. 杭州有什麼典故

白娘子和許仙的傳說
關於西湖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像「斷橋殘雪」中的斷橋,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和許仙邂逅之處。雷峰塔亦出於此
西湖的橋與古典愛情傳說
西湖麗山秀水,風花雪月,自古即是談情說愛的勝場,與纏綿韻事相關聯的橋可舉出多處。
譬如斷橋,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
又如西泠橋,古稱《蘇小小結同心處》。相傳南齊歌妓蘇小小,富才華,頗自重,一次乘車出遊,在白堤上遇到青年才子阮郁,兩人一見傾心。蘇小小口佔一絕雲:「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迫於時勢身世,蘇小小終難與阮郁諧秦晉之好,積憂成疾,病歿後葬於西泠橋畔,墓亭就叫「慕才亭」。
再如長橋,早先橋長百步,為名副其實的湖上勝景之一。南宋時這里發生過一樁殉情悲劇:青年女子陶師兒與書生王宣教相愛,她的後母挑撥離間橫加阻撓。陶、王坐船夜遊西湖,在長橋下荷花深處雙雙投水以死相抗,杭城人聞之無不唏噓,有人作歌謠哀悼,長橋從此又名「雙投橋」。
石香爐的傳說
有一年,山東巧匠魯班,帶著他的小妹,到杭州來。他們在錢塘門邊租兩間鋪面,掛出「山東魯氏,鐵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剛剛掛出,上門來拜師傅的便把門檻都踏斷了魯班挑挑揀揀,把一百八十個心靈手巧的年輕後生,收留下來做徒弟。魯班哥妹的手藝巧極了,真是鬼斧神工:鑿成的石狗會管門,雕出的木貓會捉老鼠。一百八十個徒弟經他們一指點,個個都成了高手。
一天,魯班哥妹正在細心給徒弟們教生活,忽然一陣黑風刮過,頓時天上烏雲亂翻,原來有一個黑魚精到人間來作祟啦,黑魚精一頭鑽到西湖中央,杭州一個三百六十丈的深潭潭。它在深潭潭裡吹吹氣,杭州滿城魚腥臭;它在深潭潭裡噴噴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這一天,湖邊的楊柳折斷了,花朵凋謝了,大水不斷往上漲
魯班哥妹帶著一百八十個徒弟,一齊爬上了寶石山。他們朝山下望望,只見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裡,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頭上。湖中央,轉著一個老大老大的漩渦,漩渦當中翹起一隻很闊很闊的魚嘴巴,魚嘴巴越翹越高,慢慢地露出整個大魚頭,魚頭往上一挺,驀地飛起一朵烏雲,升到天上。烏雲飄呀飄呀,飄到寶石頂上,慢慢落下來,裡面鑽出一個又黑又丑的後生。
黑後生滾動圓鼓鼓的斗雞眼珠,朝魯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當?」
魯妹說:「你問姑娘啥行當,姑娘是個巧工匠。」
黑後生把魯妹從頭看到腳說:「對了,對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彎彎眉,想必能綾羅綢緞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魯妹搖搖頭。黑後生魯妹從腳看到頭:「對了,對了!我看你苗條的身材纖巧的手,想必有描龍綉鳳好針線。走,跟我去綉錦被。」 魯妹搖搖頭。 黑後生猜來猜去猜不著,心裡想一想,眯起眼睛說:「漂亮的大姑娘,不會裁剪不要緊,不會刺綉不要緊,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樂得享清福哩。」說著,伸手來拉魯妹。魯班一榔頭隔開他的手,喝聲:「滾開點!」黑後生仍舊咧開大嘴,嘻皮笑臉:「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頭!大姑娘嫁了我,什麼都好講;大姑娘不嫁我,再漲大水漫山崗!」魯妹心裡想:倘若再漲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兒轉了兩轉,辦法便有了,對黑後生說:「嫁你不急,讓阿哥替我辦樣嫁妝。」
黑後生一聽開心了:「好姑娘,我答應,你打算辦樣啥嫁妝呢?」
魯妹說:「高高山上高高岩,我要叫阿哥把它鑿成一隻大香爐。」
黑後生高興得拍大腿:「好好好!天上黑魚王,落凡立廟堂。有個你陪嫁的石香爐,正好拿它來收供養!」魯妹拉過阿哥商量了一陣。魯班對黑後生說:「東是水,西是水,怎麼辦呢?你先把大水落下去,我才好動手。」
黑後生張開闊嘴巴一吸,滿城的大水竟飛了起來,倒灌進他的肚皮里去啦。 魯班指指山上的一塊懸崖問黑後生:「你看,你看,把這座山劈下來鑿只香爐怎麼樣?」 黑後生說:「好哩,好哩。大舅子,你快鑿,鑿得越大越風光!」
魯班說:「香爐高,香爐大,重重的石香爐你怎麼搬呢?」 黑後生說:「喏喏喏,只要我抬抬腳,身後就會刮黑風;小小的石香爐算得了什麼,就是一座山我也吸得動!」 逃難在四周山上的人都回家去了,魯班他們便爬上那倒掛著的懸崖。魯班掄起大榔頭,在懸崖上砸下第一錘:他一百八十個徒弟,跟著砸了一百八十錘。「轟隆」一聲,懸崖翻下來了。
從此以後,西湖邊的寶石山上便留下了一堵峭壁。懸崖真大呀,這邊望望白洋洋,那邊望望洋洋白,怎麼把它鑿成滾圓滾圓的石香爐呢?魯班朝湖心的深潭潭瞄瞄,估好大小,就捏根長繩子,站在懸崖當中,叫妹妹拉緊繩子的另一頭,「啪嗒啪嗒」繞著自已跑了一周,魯妹的腳印子便在懸崖上畫了一個圓圈圈。魯班先鑿了大樣,一百八十個徒弟按著樣子鑿。鑿一天,又一天,一共鑿了七七四十九天,懸崖不見啦,變成一隻頂大頂大石香爐。圓鼓鼓的香爐底下,有三隻倒豎葫蘆形的尖腳;尖腳上,都有個三面透光的圓洞洞。大石香爐鑿成了,魯班朝黑後生說:「你看,你看,我妹妹的嫁妝已辦好,現在就請你搬下湖!」
黑後生要領新娘子。魯班說:「別忙,別忙,你先把嫁妝搬去擺起來,再打發花轎來抬。」黑後生高興死了,一個轉身就往山下跑,他捲起的旋風,竟把那麼大的一個石香爐咕碌碌吸在後面滾。黑後生跑呀跑呀,跑到湖中央,變成黑魚,鑽進深潭潭;石香爐滾呀滾呀,滾到湖中央,在深潭潭旁邊的斜面一滑,「拍得」一下子倒覆過來,把深潭潭罩得嚴嚴實實,不留一絲縫隙。黑魚精被罩在石香爐下面,悶得透不過氣來;往上頂頂,石香爐動不動;想刮一陣風,又轉不開身子,沒辦法,只好死命往下鑽。它越往下鑽,石香爐就越往下陷`……
黑魚精終於悶死在湖底了,石香爐也陷在湖底的爛泥里,只在湖面一露出三隻葫蘆形的腳。
從此,西湖留下一個奇妙的景緻:每年中秋節夜裡,人們劃船到湖中央去,在爐腳上那三面透光的圓洞洞里點燭火;燭光映在湖裡,就現出了好幾個月影。後來這地方便叫「三潭印月」。事,撩撥著遊人的情懷,使得西湖更加令人難忘。

D. 杭州的山水歷史人文典故文化軼事

東坡肉
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的時候,治理了西湖,替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
西湖治理後,四周的田地就不怕澇也不愁旱了,這一年又風調雨順,杭州四鄉的莊稼得了個大豐收。老百姓感謝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好處,到過年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東坡收下很多豬肉,叫人把它切成方塊,燒得紅紅的,然後再按治理西湖的民工花名冊,每家一塊,將肉分送給他們過年。
太平的年頭,家家戶戶過得好快活,這辰光又見蘇東坡差人送肉來,大家更高興:老的笑,小的跳,人人都有誇蘇東坡是個賢明的父母官,把他送來的豬肉叫做「東坡肉」。
那時,杭州有家大菜館,菜館老闆見人們都誇說「東坡肉」,就和廚師商量,把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掛出牌子,也取名為「東坡肉」。
這只新菜一出,那家菜館的生意就興隆極了,從早到晚顧客不斷,每天殺十頭大豬還不夠賣呢,別的菜館老闆看得眼紅,也學著做起來,一時間,不論大小菜館,家家都有「東坡肉」了。後來,經過同得公認,就把「東坡肉「定為杭州的第一道名菜。
蘇東坡為人正直,不畏權勢,朝廷中的那班*臣本來就很恨他。這時見他得到老百姓的愛戴,心裡更不舒服。他們當中有一個御史,就喬裝打扮,到杭州來找岔子,存心要陷害蘇東坡。
那御史到杭州的頭一天,在一家館里吃午飯。堂倌遞上菜單,請他點菜。他接到菜單一看,頭一樣就是「東坡肉」!他皺起眉頭,想了一想,不覺高興得拍著桌子大叫:「我就要這頭一道菜!」
他吃過「東坡肉」,覺得味道倒真是不錯,向堂倌一打聽,知道「東坡肉」是同行公認的第一道名菜,於是,他就把杭州所有的菜館的菜單都收集起來,興沖沖地回京去了。
御史回到京城,馬上就去見皇帝。他說:「皇上呀,蘇東坡在杭州做刺史,貪贓枉法,把惡事都做絕啦!老百姓恨不得要吃他的肉。」
皇帝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可有什麼證據嗎?」
御史就把那一大迭油膩的菜單呈了上去。皇帝本來就是個糊塗蛋,他一看菜單,就不分青紅皂白,立刻傳下聖旨,將蘇東坡掉職,遠遠地發配到海南去充軍。
蘇東坡被調職充軍後,杭州的老百姓忘不了他的好處,仍然象過去一樣贊揚他。就這樣,「東坡肉」也一代一代地傳下來,直到今天,還是杭州的一道名菜。
飛來峰
傳說四川峨眉山上,從前有一座會飛的小山峰。它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西;飛到哪裡,就在那裡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
那時,西湖靈隱寺里有一個和尚,因為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的清規,所以人們都叫他瘋和尚。有一天,瘋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飛山將飛落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他擔心山落下來會壓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進村莊,挨家挨戶地告訴說:「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飛到這村莊上來了,大家趕快搬場呀,遲了就來不及啦!」
老頭兒聽了直搖頭:「瘋和尚,你又來尋開心了,山是頂重的東西,誰見過會飛的山呀!」
當家人聽了嘆口氣:「我們窮佃戶往哪裡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來,壓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夥子聽了哼鼻子:「別編謊話嚇人啦!山壓下來就拿肩膀頂著,我們不怕!」
小伢兒們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後面,指手劃腳看熱鬧。
瘋和尚這家進那家出,全村百十戶人家都關照過了。他說得嘴唇破、唾沫干,卻沒有人信他的話,更沒有一家人准備搬場的。
太陽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瘋和尚急得團團轉。這時,他忽地聽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嗩吶的聲音,趕緊順著聲音奔過去。一看,好呀,原來有一家結婚,人進人出,熱鬧極了。瘋和尚搔搔頭皮想一想,就推開眾人,鑽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搶出大門往村外飛跑。
新娘子頭上的紅披巾還沒有揭掉,忽然糊里糊塗地叫人背著飛跑,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嚇得哇哇叫。瘋和尚搶新娘子,這還了得!人們抓門閂的抓門閂,掄扁擔的掄扁擔,揮鋤頭的揮鋤頭,舉釘耙的舉釘耙,沒命地追趕上來。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瘋和尚!」
「前面快快攔住呀,別放他跑了!」
這一下,把全要都哄動了。也不管是親戚不是親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來。只有村東一家財主沒有動,倒反站在門前看熱鬧,講風涼話:
「出家人搶新媳婦,真是件新鮮事,嘻嘻!」 瘋和尚背著新娘子,一個勁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幾里路,還未追上他。等到太陽當頭,瘋和尚站住腳,不跑啦。他從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搖著扇了扇風涼。人們趕到他跟前,剛要揪住打他,卻不料一霎時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大風颳得呼呼地響。突然「轟隆」一聲,人們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來一看,已經風停雲散,太陽剛照在頭頂上了,卻見一座山峰剛剛落在他們的村莊上。人們這才明白過來:瘋和尚搶新娘子,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莊被壓在山底下,大家都無家可歸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頓腳,哇哇大哭起來。瘋和尚說:「哭什麼!你們不知道,村裡的財主已被壓死在山下了,今後你們各人種自己的田,還怕蓋不起房子!」
人們被說得高興起來,歡歡喜喜地正想散去,瘋和尚又講話了:「別走別走,大夥聽我說,這座山峰既然能從別處飛來,也就會從這兒飛走;飛到別的地方,以會害死許多人命脈。我們在山上鑿它五百尊石羅漢,就能把山鎮住,不讓它再飛往別處害人,你們看好不好?」
大家聽了,一齊說好,馬上就動起手來,錘的錘,鑿的鑿,「丁丁當當」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羅漢就鑿全了,山上山下布滿石龕佛像。只鑿了羅漢的身軀,卻來不及鑿出眉毛眼睛。瘋和尚說:「我有辦法,讓我來!」他不用錘了用鑿,只用他長長的手指甲到石羅漢臉上去劃。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羅漢統統都安上了眉眼。
從此,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飛到別處去,永遠留在靈隱寺前面啦!因為它是從別處飛來的,所以就叫做「飛來峰」
風荷御酒坊
風荷御酒坊 麴院風荷,南宋時曾是宮廷制曲作坊。2003年設南宋酒文化陳列,用壁畫、場景復原等手法生動地展示南宋御酒製作流程、宮廷酒宴、民問酒肆、賽酒會等內容。不但可了解南宋酒文化內涵,且可品嘗南宋名酒。
杭州人文景觀
西湖美景,不僅有陽春里夾岸相擁的桃柳,夏日裡接天連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後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西湖不僅擅山水之勝,林壑之美,她更因眾多的人文景觀而增色生輝。自古以來,西湖就和英雄的名字聯系在一起。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飛、於謙、張蒼水,清末革命家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等,都埋骨西子湖畔。他們的光輝業績,一直為人民所傳頌。他們的英名和浩然正氣,將長留在西湖的青山綠水之間。
自唐宋以來,西湖就和詩人、畫家結下不解之緣,詩人白居易、蘇東坡、林和靖、柳永┅┅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白居易、蘇東坡的這些名篇,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漫步在綠柳籠煙、桃花灼灼的蘇、白兩堤之上,默誦白居易、蘇東坡當年吟詠西湖的名句時,自然會追念起他們治理西湖的功績。正是他們,給西湖開拓了至今叫人流連忘返的詩一般的境界。名聞遐邇的"西湖十景",散布在西湖四周的山山水水、茂林修竹之間。"十景"的名目來源於南宋宮廷畫家馬遠等人西湖畫卷的題名,後來經過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題字勒石,一直流傳到現在。近代大畫家吳昌碩,現代大畫家黃賓虹、潘天壽等,都描繪過西湖的仙姿麗質。西湖正是由於有古今詩人、畫家的題詠和描繪而更負盛名。
西湖的名字也和燦爛的文化聯系在一起。這里的許多古代石窟造像、碑刻和建築,是我國古代人民的藝術瑰寶、珍貴遺產。飛來峰上的200多尊崖石刻,是五代至宋、元時期的作品,線條流暢,栩栩如生。慈雲嶺的後晉造像和煙霞洞的五代造像,神情飄逸,雄渾自然。它們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西泠印社珍藏的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杭州碑林的南宋石經,都是古代著名碑刻。六和塔、白塔、保叔塔、靈隱寺和梵天寺經幢等建築和雕塑藝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知慧的結晶。孤山南麓的文瀾閣,是我國珍藏《四庫全書》的七大書閣之一。
清代以來,杭州僅存十個城門,每個城門各有特點,用杭州話說起來,便是:北關門(武林門)外魚擔兒;壩子門(艮山門)外絲籃兒(附近多織綢的機坊);正陽門(鳳山門)外跑馬兒;螺螄門(清泰門)外鹽擔兒;草橋門(望江門)外菜擔兒;候潮門外酒壇兒(紹興運來的酒由此進城);清波門外柴擔兒;涌金門外劃船兒;錢塘門外香籃兒(經此到昭慶寺、靈隱、天竺燒香);太平門外糞擔兒(農民運糞由此進出)。
李泌於唐代大歷年間到杭州任刺史時,為了解決居民飲水問題,他在人口稠密的錢塘門、涌金門一帶開鑿6井,採用"開陰竇"(即埋設瓦管、竹筒)的方法,將西湖水引入城內,對歷史上杭州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李泌開的六井現大都有湮沒,僅相國井遺址在解放街井亭橋西。其餘五口是:西井(原在相國井之西),方井(俗稱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龜井(原在龍翔橋西),小方井 (俗稱六眼井,原在錢塘門內,即今小車橋一帶)。
康熙題匾
康熙皇帝下南,來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處遊山玩水,吟詩題字,自稱是個風流皇帝。
一天,他要到靈隱來耍子了。
靈隱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驚又喜,連忙撞鍾擊鼓,把全寺三百多個和尚都召集攏來。和尚們披起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裡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大家跟著老和尚,趕到三里路外的石蓮亭,把康熙皇帝接到靈隱來。
老和尚陪著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後、山上山下轉遊了一遍。康熙皇帝見靈隱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長滿綠蔭蔭的樹,地下開遍紅艷艷的花,真是一個好地方哩!他心裡一高興,就吩咐在寺里擺下酒席。
皇帝擺下酒席,可熱鬧啦!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一時把這個佛門凈地,竟變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拈著山羊鬍須,一手捧著酒盞,又灌黃湯又吟詩。
老和尚早聽說過康熙皇帝喜歡吟詩題字。這時見他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便去找跟隨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大人老爺呀,我想求皇上給山寺題一塊匾額,你們看能不能?」
杭州知府說:「好哩,好哩,如果皇上給你靈隱寺題了匾額,就連我整個杭州府都沾光啦!」
錢塘縣官也接上來:「皇上酒興正濃呢。你這辰光去求他題匾,我看一定會答應的。」
老和尚心裡落了實,就壯壯膽子,走到康熙皇帝面前跪下磕頭:
「皇上呀,看在靈隱寺大菩薩的佛面,替山寺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
老和尚這一求,正好搔著康熙皇帝的癢處。他點了點頭,抓起筆刷刷幾下,就寫起一個歪歪斜斜的「雨」字。這辰光,他已經喝醉了,手腕有點發顫,落筆又忒快了些,這個「雨」字竟佔了大半張紙!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下面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呢!現在只剩下這小半張紙的地位,隨你怎樣也擺不下了。重新寫一張吧,那多麼丟臉呀!康熙皇帝一隻手抓著筆,一隻手不住在拈他那撮山羊須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圍在旁邊的官兒們,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誰也不敢明說,只有站在旁邊干著急。還好,有個大學士名叫高江村的,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寫了「雲林」兩個字,再裝作磨墨,挨近康熙皇帝身邊,偷偷地攤開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這兩個字真是救命王菩薩呢!不覺酒了醒一半,便稀里湖塗地寫下「雲林禪寺」四個大字。寫完,把手一揚,將毛筆拋出老遠。
老和尚過來張張,不對呀!「靈隱寺」怎麼寫成「雲林禪寺」呢?他也不看看風色,就結結巴巴在問:
「我們這里叫做『靈隱寺』,不叫『雲林寺』呀!是不是皇上寫錯啦?」
康熙皇帝聽了,把眼睛一瞪,喝聲:「多嘴!」老和尚哪裡還敢再開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邊了。康熙皇帝回過頭來,問官兒們:
「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你們說說,把它叫做『雲林寺』對不對?」
「對呀,對呀,皇上聖明!」
……
聽官兒們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樂得哈哈大笑,便吩咐把匾額雕起來掛上。
皇帝一句話,官兒們就忙了。他們一面叫人將靈隱寺原來的匾額換下來,一面找來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寫的「雲林禪寺」四個大字雕在紅木上,貼金底,黑漆字,二龍戲珠鑲邊,當場掛到山門上。
從此以後,靈隱寺就掛著名不副實的「雲林禪寺」的匾額。但是,杭州的老百姓並不賣他的帳,盡管「雲林禪寺」這塊匾額一直掛了三百年,大家還仍舊叫它「靈隱寺」。
錢江大橋
橫貫錢塘江南北,是連接滬杭甬、浙贛鐵路的交通要道。1934年8月8日開始動工興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這是我國第一座自己設計、自己建築的現代化大橋。由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主持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用雙層大橋。正橋15墩、16孔,下層鐵路橋長1322.1米,單線行車;上層公路橋長1453米、寬6.1米。建國後曾多次維修。在六和塔上俯瞰錢江大橋,大橋如江上飛虹,壯麗景觀,歷歷在目
宋嫂魚
從前,在西湖斷橋邊,有一間孤單單的茅屋。男主人宋五哥早已去世,只留下他的妻子宋五嫂和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弟弟。
宋五嫂年紀輕輕,長得俊秀,丈夫死後,鄉親們常勸她改嫁,她生怕小叔無人照顧,都婉言回絕了。宋五嫂總是記往丈夫臨死時的話,一定要把小叔撫養長大。平時,她待小叔象親弟弟一樣,有好吃的總讓小叔先吃;做不起新衣,便把丈夫留下的舊衣裳縫縫補補,讓小叔穿得暖暖和和的。小叔對嫂嫂也很好,處處都幫上一手。
宋五嫂十分勤勞,每天天不亮,便帶著小叔,劃著舊漁船,到西湖裡捕捕魚,捉捉蝦。捕來魚蝦,便換點米換點鹽,過著苦日子。
有一次,小叔因為年紀小,經不起湖上風吃雨打,忽然病了,而且病得很厲害,這可把宋五嫂急壞了。里外只她一個人,又要捕魚,又要請醫,又要煎葯,真忙得換不過氣來。多虧得宋五嫂精心護理,小叔的病終於慢慢地好了起來。但小叔病後身體很虛弱,胃口一點不開。
有一天,宋五嫂打來一網好魚。她將一條鮮龍活跳的草魚,養在水缸里。把剩下的魚,拿到市上去賣。一路走一路想,怎樣變個法兒,能把家裡的那條新鮮草魚燒得好吃點,也好讓小叔開開胃口。她想起小時候聽老年人說過,糖醋可以開胃,便打起用糖醋燒魚的主意來。
宋五嫂賣了魚,在街上買來配料,回到家裡,一邊燒水,一邊對小叔說:「今天嫂嫂要做碗好菜給你嘗嘗哩!」
小叔好象猜到了宋五嫂的心思,說:「嫂嫂,我這兩天一聞腥氣就惡心,魚我是不要吃的!」
宋五嫂說:「今天我用個特別的燒法,等會你一吃就知道啦。」
宋五嫂等水一開,將養在水缸里的一條草魚,活殺活剖洗干凈,在滾水裡一氽,放在碗里。又取出自己做的藕粉,配上糖醋,燒成羹料,澆在熟魚上。然後,將這熱氣騰騰的一碗魚,送到小叔跟前。她拿筷子夾一塊蘸上糖醋羹,給小叔吃。小叔一聞今天的魚不但沒有一點腥氣,而且很香。一嘗,有點甜,有點酸,又特別鮮嫩。他搶過筷子,接過魚碗,說:「嫂嫂,這魚真好吃,這魚真好吃!」開始還一筷一筷地吃,後來就大塊大塊地往嘴巴里送啦。
這樣一連幾天,宋五嫂每天都把打來的活草魚留下一條,燒醋魚給小叔吃。小叔胃口大開,身體也很快好了起來,又幫著宋五嫂去打西湖魚了。
附近的漁家,聽說宋五嫂的小叔吃了她燒的醋魚,胃口馬上好啦,身體也健旺啦,都來向宋五嫂討教辦法,回去也燒這種魚吃。因為這個菜是宋五嫂愛惜小叔,第一個燒出來的,人們就叫它為「宋嫂魚」。
宋五嫂看到大家都喜歡吃醋魚,就積了些錢,和小叔商量商量,在茅屋裡開個小店鋪,賣起醋魚來了。果然,你來我往,生意很好。「斷橋宋嫂魚」,一時傳為美談。
這一年春天,南宋皇帝乘龍船在西湖上遊玩作樂。忽然一陣暖風吹過,從斷橋那邊飄來一股似甜帶酸的香味兒。皇帝從來沒有聞到過這種香味,心裡好怪,忙問左右道:「這是什麼香味兒呀?」
許多人都回答不出,其中有一個本地的官兒說:「皇上,這是斷橋邊赫赫有名的宋五嫂賣醋魚的香味兒哩!」
皇帝一聽動了心,忙說:「好,既然這樣有名,寡人倒要去結識結識她。」
那皇帝趁著一時高興,脫下龍袍,換上便服,帶著太監坐小船一路來到斷橋邊。一上岸,抬頭見宋五嫂穿著一身粗藍布衣衫,一幅漁家婦女的打扮,滿面春風地在店堂里招待顧客。
皇帝一見連聲贊「妙」,忙走上去說:「聽說醋魚的味道很美,不料你宋五嫂的相貌更美。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宋五嫂見來都不善,便放下臉不答理他。那皇帝本來不想露出身份,現在見宋五嫂這樣,心裡急了,便顛三倒四地說:「美人兒呀,這又何必呢!何必呢……呃!何必在這里燒魚呢!……不配,不配,嗯!還是跟寡人進宮去才配呵。」
「寡人」兩字一脫口,宋五嫂便知道站在前面的人便是那個昏君了,心裡更加生氣,但又不好得罪他,只得轉彎抹角地說:「宮里是有福之人住的,我是個打魚的人,沒有這份福氣,一離開茅屋必定生病。我老早就打定主意要在這兒住一世了。」
皇帝見宋五嫂口齒活絡,確實也不大好對付,便笑著改口說:「也罷!現在就帶你上龍船去燒碗醋魚,讓寡人嘗嘗新吧。今後你的美名,恐怕連斷橋也要壓斷啦!」
宋五嫂見皇帝竟有這樣的死皮賴臉,禁不住兩道柳眉豎了起來,說:「龍船難載我賣魚婦,你皇上也不要走這斷橋路!豈不見金兵一來,河山已經破碎,你皇上還是多去想想中原的父老吧。」
這都是實在話,而皇帝卻認定是宋五嫂在有意挖苦他,頓時怒容滿臉,罵聲:「好一個放肆的刁婦!」便急急匆匆地和太監下了小船,回到龍船里去了。
宋五嫂見皇帝氣呼呼地一走,知道凶多吉少,便趕緊收拾一些東西,帶了小叔,從後門溜出,跨上小船,雙槳一盪,遠走高飛啦。等皇帝派兵趕來捉人時,宋五嫂早已無影無蹤了。
從此,宋五嫂和她的小叔改姓換名,隱落在別的小村子裡,再不露面。來斷橋邊想吃「宋嫂魚」的人們,見茅屋破漏,鑊灶倒坍,只得敗興而回。
後來,孤山一帶學過燒「宋嫂魚」手藝的漁家,有的人也看宋五嫂的樣,開小店鋪賣醋魚,但他們怕沖犯皇帝,不敢說是「宋嫂魚」,只掛個「西湖醋魚」的菜牌。人們一吃這種「西湖醋魚」,味道和「宋嫂魚」一樣好,就都來光顧。
不久,許多菜館也做起這道菜來,而且越做越好,「西湖醋魚」就這樣出了名。
直到現在,「樓外樓菜館」的「西湖醋魚」,因為選料和加工特別講究,在杭州最享有盛名。
吳山第一泉
很早以前,杭州沒有一口井.。那辰光,這一帶地方雨水非常調勻,家家戶戶都不缺用水。
不料有一年,天氣忽然變了:晴空萬里無雲,接連幾個月不落一滴雨。曬得西湖水干,田地裂縫,連人吃的水也難找到。官府怕百姓鬧事,便請來許多和尚道士,築壇做法事;又硬叫大家去叩頭跪拜。
那時,有個老頭兒也被趕來了;可是,他偏偏不肯下跪。當官的見了很生氣,就把他抓起來,安上「違抗官府」的罪名,要殺他的頭。老頭兒一點也不慌張,反而仰天大笑,說:
「我活了八十歲,死了不值什麼!可惜杭州人就不會有水吃啦,連你們也得一同渴死!如果給我三天時間,我一定能尋到水源。」
當官的聽老頭兒這么講,心想:難道真有這等事!給他尋尋看也好:尋到了,一切作罷;尋不到,再殺他的頭也不遲。便答應了。
老頭兒回到家裡,把他五十歲的兒子叫來,說:「快去縛一頂竹轎來給我坐!」
「阿爸,阿爸,你坐轎子做啥呀?」
「我老啦,走不動了,坐上竹轎子,我要到外面去尋水源!」 兒子把竹轎子縛好了。老頭兒拐進菜園,把他二十歲的孫子叫來,說:「快去拿兩根竹杠子來抬我走!」
「爺爺,爺爺,你要抬到哪裡去呀?」
「站得高,望得遠,你和你阿爸,抬我到城牆上去轉轉!」
孫子把竹杠子拿來了。
兒孫倆抬著老頭兒,在杭州城牆上面繞圈子。一日繞三圈,三日繞九圈。繞呀繞呀,竹轎子繞了三日;看呀看呀,老頭兒看了九圈。他發現在城隍山腳下,有一股煙不象煙、霧不象霧的東西,不斷地往上冒,不斷地往上升,升到天上結成一朵白閃閃的雲朵兒,對他兒孫說:
「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就是龍脈呀,有一條龍在地底下呼氣呢。」
老頭兒找來許多人,在城隍山腳下挖井。挖呀挖呀,挖下去三丈三尺深,可是,井底下一滴水也沒有!當官的看看井裡乾乾的,不容分說,就把老頭兒殺了!
兒孫倆大哭了一場,把老頭兒的屍體埋了。孫子含著眼淚,攙扶他阿爸,仍舊爬到城牆上去繞圈子。繞呀繞呀,又繞了三日;看呀看呀,又看了九圈。他們看到城隍山腳下挖過井的地方,那股煙霧更濃了,天上那朵白閃閃的雲朵兒也更大了。阿爸指著雲朵兒,對他兒子說:
「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真是龍脈呢,*爺找地方沒有錯嘛!」
他們又找來許多人,在城隍山腳下挖過井的地方繼續往下挖。挖呀挖呀,又挖下去三丈三尺深,但是,井底下還是沒有一滴水!官府知道了這回事,就不問青紅皂白,把老頭兒的兒子也殺了。孫子大哭了一場,把阿爸的屍體埋在爺爺的墳堆旁邊。剩下他獨個人,孤凄凄的,還是爬到城牆上去,跟爺爺和阿爸一樣繞圈子。繞呀繞呀,再繞了三日;看呀看呀,再看了九圈。他看到地下那股煙霧越冒越濃,天上那朵白閃閃的雲朵兒也越結越大了。孫子指著雲朵兒,對自己說:「那白雲底下冒煙霧的地方一定是龍脈,爺爺、阿爸,你們死得好冤枉啊!」
他再去找來許多人,仍舊在城隍山腳下那挖過井的老地方,接連往下挖。挖呀挖呀,再挖下三丈三尺深,挖到下面全是鼓鼓突突的岩石,再也挖不動了。
孫子在九丈九尺深的井底下,東摸摸是乾的,西摸摸是乾的,一摸摸著一塊圓鼓鼓的大岩石,象是龍的眼睛。他把心一橫,大聲喊道:
「龍呀,龍呀,你為啥不睜眼哪!天上不下雨,地下不放水,你叫大家怎麼過日子,今天我跟你拚啦!」就一頭向圓鼓鼓的岩石撞過去。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岩石裂開一條縫,縫里汩汩地冒出水來,一會兒,就把九丈九尺深的水井灌得滿滿的。
清洌洌的井水,把孫子托上井口;可是,他已經死了。老百姓大哭了一場,把孫子的屍體埋在他爺爺和阿爸的墳旁。
自從有了這口水井,人們就不愁沒有水吃了。後來,大家照樣到處去挖井,漸漸地,杭州的水井就越挖越多。不過後來挖出的水井,總沒有比最早挖的那口更大、更深的。因此,人們就把它叫做「吳山第一泉」,還把城隍山腳下的那條巷叫做「大井巷」。

E. 杭州菜的歷史典故

做個美食家,除明白味之外,還得講究色香,更需異悟其「意境」。杭州為文化之邦,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每一名菜必有歷史淵源,所謂『一菜一典「,不論是來自民間百姓,還是來自乾隆皇帝。作為食客的你不妨了解一二作為飯桌上的談資。龍井蝦仁: 一天,乾隆微服私訪,在杭州茶農家喝到一杯龍井新茶,深感清香可口,趁人不備,暗抓了些茶葉離去。後來在市內餐館用膳,叫店伙計用此泡茶。
店伙計看到乾隆內著的龍袍外露一角,急忙告訴店主。店主正值烹調蝦仁,驚慌竟把店伙計手中的茶葉當作蔥末撒到鍋內。想不到這道茶葉蝦仁色澤雅麗,滋味獨特,吃得乾隆點頭稱好。此後,這道菜餚便成了杭州名菜而流傳至令。西湖醋魚: 相傳古時有寧氏兄弟,滿腹文章,隱居在西子湖畔以打魚為生。當地惡棍趙大官人見寧嫂姿色動人慾霸佔,施計打死其夫。宋弟為報兄仇向官府告狀,結果落得一頓棒打。宋嫂勸叔外逃,行前特意用糖、醋燒制了一條西湖裡的鯤魚為他餞行,勉勵他「苦甜毋忘百姓辛酸之處」。
後來小叔得了功名,在一次宴會上介然吃到甜中帶酸的特製魚菜,終於找到了改名陷遁的嫂嫂。於是,他就辭去了官職,重新過起捕魚為生的漁家生活。烹制「西湖醋魚」一般選用西湖鯤魚作原料,烹制前餓養兩天,使其排凈腸內雜物,除去泥土氣。烹制後魚肉嫩美,帶有蟹肉味。宋嫂魚羹:宋高宗禪位後,常來西湖玩賞。一日,泊舟蘇堤,偶起鱸魚之思,即命制魚羹品嘗,果然味美,便賜銀百文。消息傳開,縉紳豪貴紛紛下顧,宋嫂遂成巨富。「宋嫂魚羹」以鮮鱸魚肉加火腿絲、筍絲、香菇絲、鮮嫩潤滑,有「賽蟹羹」之說。
東坡肉: 蘇東坡喜食豬肉,元豐三年貶官黃州時,曾逗趣寫下《豬肉詩》一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元右四年,蘇軾為杭州地方官時,築堤建橋,疏通西湖。百姓為了感謝這位太守,抬豬肉,挑火酒來慰勞。蘇軾叫家人把豬肉切成方塊用他的烹調方法連酒一起燒制,分給民工。民工吃後都感到此肉酥香味美,就把它稱為:「東坡肉」。

F. 杭州的歷史故事

1、杭州烏龜洞遺址古人類化石的發現證實五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杭州這片土地上生活,蕭山跨湖橋遺址的發掘證實了早在8000年前就有現代人類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前的餘杭良渚文化被譽為「文明的曙光」。杭州夏商周屬「揚州之域」。

2、秦統一六國後,在靈隱山麓設縣治,稱錢唐,屬會稽郡。《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這是史籍最早記載「錢唐」之名。當時還是隨江潮出沒的海灘,西湖尚未形成。

3、西漢承秦制,杭州仍稱錢唐。新莽時一度改錢唐為泉亭縣;到了東漢,復置錢唐縣,屬吳郡。這時杭州農田水利興修初具規模,並從寶石山至萬松嶺修築了第一條海塘,西湖開始與海隔斷,成為內湖。

4、三國、兩晉、杭州屬吳郡,歸古揚州。東晉咸和元年(326年),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飛來峰下建了靈隱寺,是西湖最古的叢林建築。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升錢唐縣為臨江郡。陳禎明元年(587年),又置錢唐郡,轄錢唐、於潛、富陽、新城、桐廬,屬吳州。

5、隋王朝建立後,於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並桐廬入錢唐縣,下轄錢唐、餘杭、富陽、鹽官、於潛、武康六縣。州治初在餘杭,次年遷錢唐。開皇十一年,在鳳凰山依山築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這是最早的杭州城。

6、唐代,置杭州郡,旋改餘杭郡,治所在錢唐。因避國號諱,於武德四年(621年)改「錢唐」為「錢塘」。太宗時屬江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名餘杭郡,屬江南東道。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杭州,歸浙江西道節度,州治一度在錢塘,轄錢塘、鹽官、富陽、新城、餘杭、臨安、於潛、唐山八縣。

(6)杭州的典故擴展閱讀: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杭州府,合並錢塘、仁和兩縣為杭縣,仍為省會所在地。民國3年(1914)設道制,置錢塘道,道尹駐杭縣。

原杭州府所轄各縣歸錢塘道管轄。民國16年(1927)廢道制,析出杭縣城區設杭州市,直屬浙江省;,郊區仍為杭縣,舊屬諸縣直屬於省。

從此,杭州確立為市的建制,市區分為八個區。1909-1914年,滬杭、杭甬鐵路相繼建成;全長1453米的錢塘江大橋於1937年竣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無條件收回拱宸橋日租界。

G. 杭州西湖名稱由來,有什麼典故

名稱的由來:

1、湖泊位於杭州城的西部,和西施沒有任何關系。

2、其實,在唐朝之前,西湖還曾有過很多名字,如武林水、明聖湖、瀲灧湖、金牛湖、龍川、西陵湖、錢塘湖、上湖等十幾個名稱,西子湖的雅稱是從蘇軾的那首詩廣為流傳之後才出現的。

西湖由來的典故:

傳說天上金童玉女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撿到了一塊玉石,經過了好多年的打磨,成了一顆具有神奇魔力的明珠,明珠的光澤照耀能形成綠洲和讓鮮花綻放。

天庭的王母娘娘知道後派天兵天將去搶這顆明珠,爭搶的過程中明珠落到了人間,就變成了美麗的西湖。這個神奇的傳說,讓西湖之美更顯神秘。

(7)杭州的典故擴展閱讀:

關於西湖的故事

1、白娘子與許仙

我國四大古典傳奇之的《白蛇傳》中,許仙與白蛇娘娘相識在此,同舟回城;後又在這里邂逅重逢,言歸於好,演繹成《斷橋相會》這出許多劇種作為保留劇目的摺子戲。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

2、蝦龍圩

三墩有一個地方,叫蝦龍圩。這「龍」 有的人認為寫錯,應該是「籠」,說是只有龍蝦,沒有蝦龍。那「蝦籠」是捕捉河蝦的竹籠,這一帶以前家家戶戶都編織蝦籠。其實兩種叫法都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當年朱元璋下江南,一天,行至三墩蝦龍圩村。謀臣劉伯溫極目四望,不由得失聲贊嘆:「好一處風水寶地!」但得知此村名為「蝦龍圩」後,他擔心百姓尚待安撫卻要亂賊作祟,朱元璋下令要在村中開鑿河道,名義上消除水患,意為砍斷「王龍」背脊。

又下令在距村二里的河墩東西兩側,分別建造兩座石橋,西邊一座叫文星橋,東邊一座叫武星橋,以徹底破掉風水。

橋造好了,劉伯溫一看又不好,蝦龍就是蝦之龍,也就是「龍蝦」。「龍蝦」要順河水遊走跑掉,這么說皇帝的「龍位」要保不住。於是他讓村民砍下竹子,劈成竹絲,編成葫蘆樣的籠子,在籠子里放入一些麥麩作為誘餌,將它放入河裡一試,果然蝦兒都乖乖地束手就檎。

3、金蓮寺

明朝年間的一天清晨,在杭城運河邊的船埠碼頭,有一個道人模樣的人在等候轎夫,准備坐轎趕路。正好這時有兩個轎夫抬著一頂空轎迎面過來,那道人模樣的人便揮手叫轎夫停下,說服兩轎夫先上路後講價說不會虧待他們後便離開了船埠碼頭。

他們一路經松木場,過西溪花塢,再過西、東兩穆塢,一直抬到十里橫山的大嶺上。坐轎人休息片刻後繼續上路,並指著右邊的山間小徑要轎夫往上抬。轎夫花了近兩個時辰在高山險道上卻抬著非常輕松,如履平地一般。就這樣一直抬到山頂,在一廟宇前停下,道人就進了廟宇。

他們久久不見道人出來便進屋去找人要工錢,奇怪的是廟宇內空無—人,卻見堂前坐著一尊神像,手握寶劍,氣勢威武,兩轎夫只好自認晦氣便出了廟宇准備下山。正當他們走到轎前,卻看到轎椅上放著兩個紅包,發現裡面裝的錢數竟比他們預想的多了10倍。

再說這廟宇就是真武廟,廟內這神像就是真武聖帝,這次是聖帝菩薩化作凡人,從武當山回老家。民間盛傳這聖帝菩薩很靈驗,有求必應,因此上老焦山進香朝拜者眾多。後來,一批信徒怕山髙路遠不方便朝拜,因此有意要將聖帝菩薩請到龍門坎村附近來供奉。

結果到了老焦山下小山上歇腳後就再也背不起來。就這樣百姓們於是就地建起廟宇。從此,老焦山上的真武廟就移至龍門坎附近的山上。

H. 杭州有哪些有歷史典故的景點

杭州自秦朝抄設縣治以來已有襲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常識地理篇。

I. 杭州有些什麼傳說

金牛出水

西湖自古有「金牛湖」之稱,源自西湖一則美麗的神話。相傳在漢代,西湖底有金牛潛伏,逢湖水乾涸,牛即涌現,吐水將湖填滿。地方官吏為討皇帝歡心,命百姓抽干湖水,水干之時果見金牛,官吏們爭先恐後下湖捉牛,金牛昂首怒吼,張嘴吐水,頃刻官吏們全被淹沒了!從那以後,西湖水不再乾涸,金牛也不再出現。

八 卦 田

爬上玉皇山半山腰的紫來洞,往下望去,就可以望見山下有塊八卦田。八卦田齊齊整整八隻角,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種著八種不同的莊稼。一年四季,八種莊稼呈現出八種不同的顏色。在八丘田當中,有個圓圓 的土墩,那就是半陰半陽的一個太極圖。 傳說,這八卦田是南宋年間開辟的「籍田」。

那年,南宋那個沒出息的皇帝丟掉了汴梁京城,帶著一大群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逃到了杭州。他們看看 西湖這塊地方風景好,便留下來,在鳳凰山腳下建造起 宮殿和花苑,仍舊是吃、喝、玩、樂,過著豪華糜爛的生活。 杭州的老百姓,見皇帝這樣昏庸無道,都大為不滿,街頭巷尾議論紛紛。風聲一傳兩傳,傳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怕老百姓要作亂,心裡有點慌,便召集文武百官來商量。 文武百官商量來商量去,一時想不出一個應付的辦 法。後來,有個文官想出一個主意來,他說:「皇上呀,百姓的風言風語,無非是怨宮廷里生活 過得太舒服。只要皇上開辟一塊籍田,說是親自領頭耕種呢,老百姓知道後,就會心服口服了。」 皇帝聽聽有道理,立刻發下一道聖旨說: 「寡人深知民間疾苦,甚為不安。今後開辟籍田躬耕,當與庶民共嘗甘苦……」

沒幾天工夫,在玉皇山下,果然開出來一塊籍田。 籍田四周,齊齊整整地打下八個大樁,豎起八根粗柱 子,柱子與柱子之間,圍起一道厚厚的牛皮帷幕。規定皇帝在裡面耕田種地,平民百姓不許觀看。過了一些日子,籍田開好了。裡面共有八丘田,種著稻、麥、黍、稷、豆……八樣莊稼。在八丘田當中, 留著圓圓的一個土墩。

老百姓知道皇帝也和他們同樣耕田種地,議論也就慢慢少了下去。 到了莊稼該要鋤草澆肥的季節,皇帝又要出宮來「躬耕籍田」。照例先出告示,貼滿天下,然後在那八根粗柱子上,又張起了牛皮帷幕,方圓十里路上,都有御林軍把住,不準老百姓走近一步。 當時,有個種莊稼的老漢,他不相信皇帝真的會親自耕田種地,這天他半夜三更起來,乘著天黑,悄悄避過御林軍,三步一跌,五步一跤,爬上玉皇山,躲在半山腰上的紫來洞里。

等呀,等呀,慢慢地,天亮了,太陽升起來了,那老漢朝山下望望,老百姓都下田幹活啦,可是在這牛皮 帷幕之中還是空空的沒有一個人。一直等到太陽升到三竹竿高啦,才見有群人從皇宮里出來,到了玉皇山旁, 走進牛皮帷幕里去了。不久,他看到有人鋤草啦。老漢 再睜大眼睛仔細一看,原來只是幾個太監在那兒鋤草,而皇帝和妃子們卻坐在中間的土墩上飲酒取樂哩!老漢見了憋著一肚皮悶氣,好容易耐到天黑,仍舊悄悄地摸下山來。

第二天,他就把自己親眼看到的情形講給人們聽。從此,一傳十,十傳百,一下子全城老百 姓都知道了。 皇帝見到自己的把戲已經被人戳穿,後來索性也不再去「躬耕籍田」了。但這一塊齊齊整整的「八卦田」,卻一直保留了下來。

鳳 凰 山

很久很久以前,在西湖南邊的一座山腳下面,住著兄妹倆,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父母臨死時留給他們三畝祖田,一間破草房。兄妹倆起五更落半夜地耕種著這塊田,總想多打點糧食。可是秋天穀子剛熟,財主就收租來了。交了租子,剩下的就沒多少啦。沒法想,兄妹倆只好喝湯吃粥,過著苦日子。

這一年大年三十,是個風雪天。有錢的財主家,滿桌擺的雞鴨魚肉。春生家呢,只剩一小盅米啦。秋姑煮了一碗稀粥,給哥哥吃。春生說:「我不餓,妹妹你喝了吧!」秋姑說:「我不餓,哥哥你喝吧!」 兄妹倆你推我讓,誰也不肯喝。

這時候,鵝毛大雪漫天飛舞,北風「呼啦啦」地吼得怕人。風雪裡來了個求乞的老婆婆。她頭發斑白,衣衫襤褸,拄著一根拐杖,一步一顛地邊走邊叫喚:「北風天哪,白雪地喲!善心的人啊,可憐可憐我老太婆,救救我吧!」這沙啞的聲音傳進了破草房,兄妹倆聽得清清楚楚的。秋姑說:「哥哥,你聽多可憐哪!」春生說:「妹妹,我們叫她到裡面來躲躲風雪吧。」說著,急忙開門出去,把這老婆婆扶進屋。秋姑忙著給她撣落身上的雪花,春生端起那碗稀粥給她喝。老婆婆就這樣平平靜靜地在他們家裡宿了一夜。

第二天,雪停了,天也晴了,老婆婆起身告別。臨走時,老婆婆拿出一塊白綾送給秋姑,說道:「姑娘,用你靈巧的雙手,把這塊白綾綉好吧,你們這樣勤勞善良,一定會得到幸福的。」秋姑接過來一看,只見那白綾上淡淡地描著一隻風凰。於是,秋姑白天黑夜地綉著這幅白綾。她用紅色的絲線綉鳳頭,用黑色的絲線綉鳳眼,用金色的絲線綉鳳翼,用五彩的絲線綉鳳尾。綉呀綉的,綉花針刺破了她的手指,鮮血染在白綾上,她就在血上綉出火紅的太陽和朵朵雲彩來。她從立春綉到立夏,終於把這鳳凰綉好啦。這幅鳳凰圖真美呀,那鳳凰仰著頭,朝著天上火紅的太陽,五色斑斕,鮮艷奪目,就象活的一樣。兄妹倆把它掛在屋子裡。越看越高興,越看越喜愛。

晚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秋姑半夜醒來,見屋子裡一片金光,仔細一看,那鳳凰竟從圖上飛了下來。她就把哥哥叫醒,兄妹倆靜靜地看著。只見鳳凰在屋子裡走了幾個圈子,又回到那幅白綾上去,金光隨著也消失啦。 第二天早晨,秋姑起來掃地,在地上撿到一隻金鳳凰蛋。兄妹倆就把它賣去,買了幾畝田和一頭黃牛。

俗話說:好事傳千里。這鳳凰圖的事象一陣鳳似地傳到了縣官的耳朵里。縣官心想:這圖上的鳳凰能生金蛋,真是一件奇珍異寶了,我一定要把它弄到手!於是,他就把春生傳來,說道:「老爺抬舉你,願意出三百兩銀子,買下你的鳳凰圖。」春生回答道:「鳳凰圖是我妹妹費了很多心血才綉成的,我們不賣!」縣官聽了,臉一沉,把驚堂木一拍,大聲喝道:「呸!那是皇上的寶物,窮人家哪能綉得出這等寶 圖!」不由分說,就加了個「盜竊國寶」的罪名,把春生關進在牢里。又命令衙役到春生家去搶來了鳳凰圖。

鳳凰圖一到手,縣官真是得意極啦。他左看看,好呵,右看看,好呵,連飯也忘記吃啦,樂得呵呵大笑。這天晚上,他坐在太師椅上,守候鳳凰下金蛋哩。到了深夜,突然,鳳凰圖射出了耀眼的光芒,照得滿屋子金光閃亮,那鳳凰果然從圖上下來了。他以為鳳凰要生蛋,忙蹲下身子去看,哪知鳳凰氣勢洶洶地向他撲來,沒頭沒腦地亂啄,痛得他在地上亂滾亂喊:「來人哪!救命呀!」 衙役們聞聲趕來,鳳凰早就「嘩」的一聲,沖出窗戶朝山上飛去。衙役把縣官從地上扶起來,只見他滿臉鮮血,左眼也被啄瞎了。

縣官吃了這次虧,還不死心。他想:那姑娘既能綉出這幅鳳凰圖,一定還能再綉第二幅。於是,他就把秋姑傳去,對她說,如果能再綉幅鳳凰圖,他就把春生放出來。秋姑為了救出哥哥,就答應了。她從縣官那裡拿來那塊白綾,一針一針地綉了三個月,那色彩絢麗的鳳凰又綉好了,可是,留下一對鳳眼沒有綉。她對縣官說,要先放了她哥哥,然後再給鳳凰綉眼。

縣官叫衙役把春生放出來。秋姑見了哥哥,便一針綉成了鳳眼。這鳳凰有了眼睛,就展開翅膀飛了下來, 馱著兄妹倆朝著他們住的山上飛去,一轉眼工夫,就不見啦。後來,人們就把鳳凰飛去的這座山,叫做「鳳凰山」。

靈隱寺康熙題匾

康熙皇帝下江南,來到了杭州。他在西湖四周到處遊山玩水,吟詩題字,自稱是個風雅的皇帝。

一天,他要到靈隱來耍子了。靈隱寺里的老和尚得知消息,真是又驚又喜,連忙撞鍾擊鼓,把全寺三百多個和尚都召集攏來。和尚們披起嶄新的袈裟,頭頂檀香,手敲法器,嘴裡念著「南無阿彌陀佛」,大家跟著老和尚,趕到一里路外的石蓮亭把康熙皇帝接到靈隱來。

老和尚陪著康熙皇帝,在寺前寺後、山上山下遊玩一番。康熙皇帝見到靈隱有高高的山峰,清清的泉水,山上長滿綠蔭蔭的樹,地下開遍紅艷艷的花,真是一個好地方呵!他心裡一高興,就吩咐人在寺里擺酒用膳,想多耍子一會兒。皇帝擺下酒席可熱鬧啦!吹的吹,彈的彈,唱的唱,一時間,把這個佛門凈地,竟然變成了帝王之家!康熙皇帝一手拈著山羊鬍須,一手捧著酒盞,又灌黃湯又吟詩。

老和尚早聽說過康熙皇帝喜歡吟詩題字。這時見他那搖頭晃腦的樣子,便悄悄地跑過去找個跟隨康熙皇帝的地方官商量道:「大人老爺呀,我想求求皇上給我們山寺題一塊匾額,你看能不能呀?」

杭州知府聽了聽,點點頭說:「才好哩,如果皇上給靈隱寺題了匾額,連我杭州府也都沾了光啦!」

錢塘縣官也接上來說:「皇上酒興正濃呢,你這辰光去求他題匾,我看一定能答應。」

老和尚心裡落了實,就壯壯膽子,走至康熙皇帝面前跪下去磕頭,說道:「皇上呀,看在靈隱寺大菩薩的面上,替山寺題塊匾額,也讓我們風光風光吧!」

老和尚這一請求,正好搔著了康熙皇帝的癢處。他點了點頭,忙吩咐手下人擺好紙筆,抓起筆「刷刷」幾下,就寫起一個歪歪斜斜的「雨」字。這辰光,他差不多快喝醉啦,手腕有點發顫,落筆又太快了些。這個「雨」字竟佔了大半張紙!靈隱寺的「靈」字,按老寫法,在「雨」下面還有三個「口」和一個「巫」。現在只剩下這小半張紙的地位,隨你怎樣也擺不下了。重新寫一個吧,那多麼丟臉呀!康熙皇帝一隻手抓著筆,一隻手不住地拈他那撮山羊鬍須,可是一點辦法也沒有。圍在旁邊的官兒們,明知道康熙皇帝下不了台,但是誰也不敢明說,只有站在旁邊干著急。

還好,有個大學士名叫高江村的,都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先在自己手掌心寫了「雲林」兩個字,裝做去磨墨的樣子,挨近康熙皇帝身邊,偷偷地朝著康熙皇帝攤開手掌。康熙皇帝一看,哎呀,這兩個字真是救命王菩薩呢!歡喜得連酒也醒了一半,就連忙寫下了「雲林禪寺」四個大字。寫完,把手一揚,將毛筆拋出老遠。

老和尚過來張張,不對呀!「靈隱寺」怎麼寫成「雲林禪寺」呢?他也不看看風色,就結結巴巴地問:「我們這里叫做『靈隱寺』,不叫『雲林寺』呀!是不是皇上落筆錯啦?」

康熙皇帝聽了,把眼睛一瞪,喝聲:「放屁!」

老和尚哪裡還敢再開口,只好恭恭敬敬地立在旁邊了。

康熙皇帝回過頭來,問官兒們:「這地方天上有雲,地下有林,你們說說,把它叫做『雲林寺』好不好?」

「好呀,好呀,皇上聖明!」

聽官兒們七嘴八舌地奉承他,康熙皇帝樂得哈哈大笑,便吩咐快把匾額雕起來。

皇帝一句話,官兒們卻忙開啦。他們一面叫人將靈隱寺原來的匾額換下來,一面找來雕花匠,把康熙皇帝寫的「雲林禪寺」四個大字雕在紅木匾上,貼金底,黑漆字,邊上鑲了二龍戲珠,當場掛到山門上。

從此以後,靈隱寺就掛著稀奇古怪的「雲林禪寺」大匾額。但是,杭州的老百姓並不買他的帳,盡管「雲林禪寺」這塊匾額一直掛了三百年,大家卻仍然稱呼這兒為「靈隱寺」。

蘇堤六吊橋

北宋時候,著名詩人蘇東坡第一次來到杭州當地方官。他十分迷戀杭州的山水,覺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寫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句絕妙好詩。可是過了15年,蘇東坡再來杭州當太守時,發現西湖長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蕪蔓,就感慨上書,認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決定要學唐朝詩人白居易,疏浚西湖,為杭州人做件好事。

疏浚西湖的告示張貼出來了,可蘇東坡卻被一件事難住了:疏浚出來的葑草湖泥堆放在何處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既妨礙交通,又污染環境;如果挑運到遠處去,費工費事,何年何月才能將西湖疏浚好?愁得蘇東坡三天三夜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穩。第四天,他決定到西湖四周走走,看看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件事。

蘇東坡帶上隨從,騎馬先到北山棲霞嶺。一看這里是通靈隱、天竺要道,堆放葑泥,顯然不妥當。於是,想轉到南屏凈慈寺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口,正想上渡船,突然聽到柳林深處傳來一陣漁歌聲:
南山女,北山男,
隔岸相望訴情難。
天上鵲橋何時落?
沿湖要走三十三。

蘇東坡一聽,心中一陣高興:這不是在向我獻計獻策嗎?對,天上可架「鵲橋」,湖上難道不能修長堤?這樣,既解決了湖上葑泥堆放場所,又方便了南北兩岸交通,真是一舉兩得啊!

蘇東坡高興得喊了一聲:「好!再到湖對岸去看看。」這時,從柳林中飛出一條小船,船頭站著一個青年漁民,身打躬,手作揖,向蘇東坡說:「小民在此等候太守多時,快請上船吧!」

蘇東坡又驚又喜,問道:「你何以知道我要來湖邊?」那青年回答道:「聽說太守要疏浚西湖,自然要到湖邊來親自察看,因此特來恭候。」蘇東坡說:「好啊,那剛才的漁歌一定是你唱的了!」小青年笑笑說:「是啊,這就是我們西湖南北山小民的心願啊!」

蘇東坡乘上漁船,來到南山。柳林中又駛出一隻小船,飛揚起一陣清脆的歌聲:
南山女,北山男,
年齡大過二十三。
兩情相慕難訴說,
「牛郎織女」把堤盼。

蘇東坡聽了,哈哈大笑道:「唱得好,唱得好,南山女,北山男,讓我在湖上築一條長堤,成全你們的好姻緣吧!」

要在西湖上築堤的消息不脛而走,南北山漁民、農民和城裡市民都聞訊趕來,自願出工出力。蘇東坡說:「謝謝鄉親們啦,連年早澇成災,你們生活困難。我已申報朝廷,決定撥出一批大米,以工代賑。」鄉親們聽說有糧米可發,更加踴躍。人多力量大,從夏到秋,終於在北山到南山問築好了七段長堤,段與段間留了六處水道,只是由於銀錢不足,暫時未能造橋。湖北岸一個青年樵夫想出了個好主意,砍了一批樹木,拼成木板,造了六頂吊橋。平時吊橋拉起,讓里外湖的船隻往來通行,早晚把吊橋放下,讓兩岸鄉親通行。又在長堤兩邊種上桃樹和柳樹,一來保護堤岸,二來春天桃紅柳綠,為西湖添一美景。

後人為懷念蘇東坡浚湖築堤的政績,就將這條南北長堤稱為蘇堤。春日之晨,六橋煙柳籠紗,幾聲鶯啼,報道蘇堤春早,有民謠唱道:「西湖景緻六吊橋,一株楊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就此而得名。

龍井茶與虎跑泉的傳說

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杭州龍井獅峰山下,看鄉女採茶,以示體察民情。這天,乾隆皇帝看見幾個鄉女正在十多棵綠蔭蔭的茶蓬前採茶,心中一樂,也學著采了起來。剛采了一把,忽然太監來報:「太後有病,請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聽說太後娘娘有病,隨手將一把茶葉向袋內一放,日夜兼程趕回京城。其實太後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時肝火上升,雙眼紅腫,胃裡不適,並沒有大病。此時見皇兒來到,只覺一股清香傳來,便問帶來什麼好東西。皇帝也覺得奇怪,哪來的清香呢?他隨手一摸,啊,原來是杭州獅峰山的一把茶葉,幾天過後已經幹了,濃郁的香氣就是它散出來了。太後便想嘗嘗茶葉的味道,宮女將茶泡好,茶送到太後面前,果然清香撲鼻,太後喝了一口,雙眼頓時舒適多了,喝完了茶,紅腫消了,胃不脹了。太後高興地說:「杭州龍井的茶葉,真是靈丹妙葯。」乾隆皇帝見太後這么高興,立即傳令下去,將杭州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前那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每年採摘新茶,專門進貢太後。至今,杭州龍井村胡公廟前還保存著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遊者中有不少還專程去察訪一番,拍照留念。

龍井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虎跑泉素稱「杭州雙絕」。虎跑泉是怎樣來的呢?據說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過人,有一年二人來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現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訴他倆,這里吃水困難,要翻幾道嶺去挑水,兄弟倆說,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們包了,於是和尚收留了兄弟倆。有一年夏天,天旱無雨,小溪也乾涸了,吃水更困難了。一天,兄弟倆想起流浪過南嶽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將童子泉移來杭州就好了。兄弟倆決定要去衡山移來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腳下時就昏倒了,狂風暴雨發作,風停雨住過後,他倆醒來,只見眼前站著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聽了他倆的訴說後用柳枝一指,水灑在他倆身上,霎時,兄弟二人變成兩只斑斕老虎,小孩躍上虎背。老虎仰天長嘯一聲,帶著「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們夜裡作了一個夢,夢見大虎、二虎變成兩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萬朵,兩只老虎從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園里,前爪刨地,不一會就刨了一個深坑,突然狂風暴雨大作,雨停後,只見深坑裡湧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給他們帶來的泉水。為了紀念大虎和二虎,他們給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後來為了順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龍井茶,色香味絕佳,現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嘗到這「雙絕」佳飲。

斷橋的典故

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里,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遊人要到孤山去遊玩,都要經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常要爛斷,遊人十分不便。

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一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裡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老人,說是遠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一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裡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里有酒葯三顆,可幫助你們釀得好酒。」說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葯,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葯放在釀酒缸里,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為了感謝白發老人,積蓄了一筆錢,准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一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一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么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啦,老人也跌進了湖裡。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老人立於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啦。

鄉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後來,因為「段」、「斷」同音,使被稱為斷橋

西湖明珠

傳說古時候,在天河東邊的石窟里,住著一條雪白的玉龍,在天河西邊的大樹林里,住著下只彩色的金鳳。

玉龍和金鳳是鄰居,每天早晨他們一個鑽出石窟,一個飛出樹林,打個照面就忙著各做各的事了,有一天,他倆一個在天空飛,一個在天河游,飛呀,游呀,不知不覺就來到一個仙島上,在島上他們發現了一塊亮閃閃的石頭。金鳳很喜歡,就對玉龍說:「玉龍玉龍,你看這塊石頭多好看呀!」 玉龍也很喜歡 ,就對金鳳說:「金鳳金鳳,我們把它琢磨成一顆珠子吧?」

金鳳點頭答應,他倆就動工了。玉龍用爪子抓,金鳳用嘴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過去了,他倆真的把石頭琢成了一顆滾圓滾圓的珠子。金鳳高興地飛到仙山上銜來許多露珠,滴到珠子上;玉龍快活地游到天河裡汲來許多清水,噴到珠子上。滴呀,滴呀,噴呀,噴呀,慢慢地這顆 珠子就變得明光閃亮了。

從此以後,玉龍喜歡金鳳,金鳳也喜歡玉龍;玉龍和金鳳都喜歡他們的明珠,玉龍不願回天河東邊的石窟去了,金鳳也不願再回到天河西邊的那個樹林,他倆就往在天河中的仙島上,日夜守著自己的明珠。

這顆明珠真是一顆 寶珠,珠光照到哪裡,那裡的樹木常青,百花齊放,山明水秀,五穀豐收。

王母娘娘走出宮門,一下就看見這顆明珠的寶光,心裡非常羨慕,到半夜辰光, 她就派一個親信的天兵,乘玉龍和金鳳睡熟的時候,悄悄地把這顆 明珠拿走了。王母娘娘得到明珠,喜歡的不得了,連看也不捨得給人看一看,就藏到仙宮里頭,外面關起九重門,鎖上九道鎖。

玉龍和金鳳,一覺醒來,發現明珠不見了,他倆真著急呀!東尋尋,西尋尋,玉龍找遍了天河底下的每一個石窟,沒有找到;金鳳尋遍了仙山上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有尋著,他倆傷心極了,可還是日日夜夜地到處尋找,一心想把心愛的明珠找回來。

王母娘娘生日的那一天,四面八方的神仙都趕到仙宮來祝壽。王母娘娘擺下盛大的蟠桃會請眾神仙。神仙們喝著美酒,吃著蟠桃,祝賀王母娘娘: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王母娘娘一時高興,就對眾神仙說:「各位仙長,我請你們看一顆珍貴的明珠,這是天上難找,地下難尋的寶珠啊!」

說著,就從衣帶上解下九把鑰匙,打開九道鎖,走進九重門,從裡面取出那顆明珠,用金盤端著放在廳堂中間,明珠亮晶晶,光閃閃,神仙們看了都叫好。

這時,玉龍和金鳳正到處尋找他們的明珠,金鳳發現了明珠放出的亮光,就忙叫玉龍:「玉龍玉龍,快一來看那不是我們明珠放出來的亮嗎?」玉龍從天河裡鑽出頭來,一看:「是呀,一定是我們的那顆明珠,快把它找回來!」

玉龍和金鳳立刻朝著明珠的亮光長去,一直找到王母娘娘的仙宮里,那些神仙們正在伸頭探腦圍著明珠叫好,玉龍上前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金鳳也說:「這顆明珠是我們的!」 王母娘娘一聽火了,沖著玉龍,金鳳張口就罵:「胡說!我是玉皇大帝的親娘,天上的寶物都有是我的。」

玉龍和金鳳一聽也來了氣,一同向王母娘娘說:「這顆 明珠不是天上生的,也不是地下長的,是我倆辛辛苦苦,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琢磨出來的!」

王母娘娘一聽,又羞又急,伸手護住放著明珠的金盤, 喝叫天兵天將,把玉龍和金鳳趕出去。金鳳見王母娘娘不講理,撲過去就搶明珠;玉龍見王母娘娘不講理,也沖過去搶明珠。三雙手都抓住金盤,誰也不肯放鬆。你拉我扯,金盤一搖晃,明珠就滾下來,滾到階沿邊,從天上掉到地下去了。

玉龍和金鳳見明珠往下掉,急忙翻身跟下來保護。玉龍游著,金鳳飛著,他倆一會兒在前,一會兒在後,一會兒在左,一會兒在右,保護著這顆明珠,慢慢地慢慢地從天空降落到地面上。這顆明珠一到地上,立刻變成了清清的西湖,玉龍捨不得離開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雄偉的玉龍山一守護它;金鳳也捨不得自己的明珠,就變成一座青翠的鳳凰山來守護它。

從此鳳凰山和玉龍山就靜靜地站在西湖的旁邊。直到現在,杭州還流傳著兩句古老的歌謠:西湖明珠從天降,龍飛鳳舞到錢塘。

J. 關於杭州的山水歷史人文典故和文化軼事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人。南宋初抗金名將。其祖世代務農。家貧,力學,自幼喜讀《左傳》和孫武、吳起的兵書。後從軍,屢破金軍,以恢復中原為已任。歷官荊湖東路安撫都總,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等職。紹興十一年(1141),大敗金兀術,進軍至朱仙鎮(在今開封南四十五里),大河南北聞風響應。正要乘勝前進,收復北方失地之時,宋高宗趙構採用秦檜奸計,一日之內發十二道金牌迫其退兵。至臨安,以「莫須有」罪名為害。孝宗淳熙六年(1179)賜謚武穆。寧宗嘉定四年(1211),追封鄂王。

岳飛生活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時代,所作詩文,充滿抗金復國的堅強決心和激烈昂揚之感情,歷來為人所珍視。這些作品,大都散見其孫岳珂所撰《金陀粹編》中。其詞僅存三首,卻廣為傳誦。其傳詳見《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岳忠武王集》。

傳世名篇

五嶽祠盟記

【題解】

見《金陀粹編》卷十九。本文是作者行軍途中,題在五嶽祠(神祠名)壁間的誓詞(即盟記)。文辭慷慨,表露出作者高度的愛國思想和消滅敵人,恢復中原的意志。

【原文】

自中原板盪,夷狄交侵,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歷二百餘戰。雖未能遠入荒夷,洗盪剿穴,亦且快國仇之萬一。今又提一旅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鼓敗虜,恨未能使匹馬不回耳!

故且養兵休卒,蓄銳待敵。嗣當激勵士卒,功期再戰,北逾沙漠,蹀血虜廷,盡屠夷種。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朝廷無虞,主上奠枕:余之願也。

河朔岳飛題。

滿江紅

【題解】

見《全宋詞》。或題為「寫懷」。岳飛為宋朝抗金名將,一生轉戰沙場,屢建功勛,使金人聞風喪膽。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歲暮被主和派權臣秦檜誣陷殺害,年僅三十九歲。此詞為岳飛在戎馬征戰中所作,表現其一身忠義滿腔熱血之愛國激情。此詞表現了作者對敵人的無比痛恨,報仇雪恥的迫切心情以及收復中原失地的堅定意志,忠憤之氣,動人心魄,滿懷憤慨的愛國英雄形象躍然紙上,千載後讀之,猶凜凜有生氣。

【原文】

怒發沖冠,憑欄處、蕭蕭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小重山

【題解】

見《全宋詞》。紹興八年(1138)宋高宗向金屈辱求和,達成協議,岳飛及其他主戰派大臣多人,紛紛上書反對和議,此詞作於是年之秋。上片寫夢回故國,醒來已是三更,繞階徘徊,無比惆悵。下片慨嘆歲月如流,白首無成,抗金主張,不被採納,家鄉長久淪陷,歸期無望,表現對國家前途的隱憂以及壯志難酬的郁悶。

【原文】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於謙 (轉自China10k.com )

於謙(1398-1457),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頌聲滿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曆中,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

於謙詩:

岳忠武王祠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雲多。如何一別朱仙鎮,不見將軍奏凱歌。

詠煤炭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詠石灰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除夜宿太原寒甚

寄語天涯客,輕寒底用愁。春風來不遠,只在屋東頭。

張蒼水 張蒼水(1620-1664),名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浙江鄞縣人,明末著名的抗清英雄,愛國詩人。南明弘光元年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奉魯王監國,官至兵部尚書,據守浙江沿海。後與鄭成功合兵進攻南京。他率眾堅持抗清達十九年,清康熙三年(1664)兵敗,不久被判徒出賣,被害於杭州弼教坊。祠堂正廳塑有張蒼水像,高三米。四周牆上的八幅壁畫,描繪了張蒼水悲壯一生。

張蒼水祠位於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建築面積二百五十平方米,粉牆青瓦,為清代的江南民居風格。祠後為張蒼水墓。

抗清民族英雄張蒼水之所以被葬在西湖湖畔還有一段動人的真實故事,其墓碑上的「王先生墓」也是有淵源的。

西湖南屏山荔子峰麓,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張蒼水墓肅穆庄嚴,近年新修復的張蒼水先生祠典朴凝重。張蒼水,名煌言,浙江鄞縣人。明末民族危亡之際,他曾在東南沿海及長江下游地區英勇抗擊清兵,終因勢孤兵敗,又遭叛徒出賣而落入敵手。面對高官厚祿的利誘,這位錚錚鐵漢寧死不降,康熙三年(一六六*四)九月初七,在杭州弼教坊慷慨就義。此前三天,他的夫人和兒子已為清廷殺害,家破人亡,眼看英雄身後竟要拋屍曠野。這時,有西湖白蓮洲留錫庵僧人超直,又稱為石和尚,與蒼水是鄞縣同鄉,欽佩張蒼水的高風亮節,冒著殺身之險挺身而出,治棺木收殮了英雄遺骨,暫厝寶石山僧舍。隨即,又在鄞縣紀五昌、萬斯大等同鄉和杭州義友張仲嘉等人資助下,在南屏山北麓覓地為張蒼水建墳安葬,請曾與張蒼水一起在浙東搞清的戰友、堅不仕清的大學者黃宗羲撰寫了《張公墓誌銘》。

張蒼水遺骨的安葬是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建墳後,為避清廷耳目,稱之為「王先生葬處」。墓前僅草草立一碑石,石上題「王先生墓」。在此後清康熙、雍正兩朝的七十餘年中,墓名一直這樣稱呼。清官府固然不明底細,民間也僅有少數人知情。而且,墓的外觀也一直保持普通百姓墓葬的面貌,甚至常年埋沒蒿萊,荒僻難尋,以致若干年後,撰寫張蒼水墓誌銘的黃宗羲前來憑吊忠魂,到了南屏山下尋尋覓覓好長時間,才找到張墓,一灑追思戰友的潸潸熱淚。事後,他在《尋張司馬墓》一詩中寫道:「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還來酹晚鴉。」「夜台」意即墳墓,「不敢留真姓」正是指張墓「姓」王的嚴酷境遇。

「王先生墓」恢復原姓,是清乾隆初年的事。那時,滿清統治已相當穩固,政治迫害代之以籠絡人心。大約至遲不晚於乾隆八年(一七四三),杭州一位叫吳乾陽的道士,籌資重修張蒼水墓,辟築墓道,豎立神道碑,碑上刻由乾隆元年(一七三六)進士、著名學者鄞縣人全祖望撰寫的《明故權兵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學士鄞張公神道碑銘》,詳述張蒼水一生經歷,譽之為「啼鵑帶血歸南屏」。「王先生墓」的真相,這才大白天下,人們知悉後不勝唏噓而又快慰,張蒼水可能含笑九泉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