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我懂點典故

我懂點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6 19:38:48

A. 給一些成語典故故事的文言文,帶有譯文和道理的

1.掩耳盜鈴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鍾者②。欲負而走③,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④,鍾況然有音⑤。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⑥。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譯文】智伯消滅范氏的時候,有個人趁機偷了一口鍾,准備背著它逃跑。但是,這口鍾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後再背。
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鍾就"咣"地發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鍾聲,來把鍾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
害怕別人聽到鍾的聲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了,這就太胡塗了。

2.請君入瓮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周興》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興與丘神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鞠之。
俊臣與興方推事對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與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來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伏罪。

【譯 文】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 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 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 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 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 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 么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 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 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 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 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 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 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3.高山流水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4.唇亡齒寒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僖公五年》

原文(《左傳•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庄乎,其愛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為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啟,寇不可玩,一之為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者,其虞、虢之謂也。」

5.望梅止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譯文:有一次,曹操率領部隊行軍時一時沒有找到水源,士兵們都乾渴難忍。於是曹操傳下命令說:「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結滿枝頭,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了這話,都流出口水,靠這種辦法,使部隊堅持走到前邊有水源的地方。

6.盲人摸象
出 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洪進禪師》

原文:
《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 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譯文:
從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只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齒。他就說:「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蘿卜。」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凈瞎說,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嘟嚷:「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只不過是一根草繩。」
拔苗助長《孟子•公孫丑上》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譯文:
古時候宋國有個人,嫌禾苗長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點,回家還誇口說:「今天我幫助苗長了!」他兒子聽說後,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長的人實在很少啊。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急於求成,一心只想讓莊稼按自己的意願快長高,結果落得一個相反的下場。

7學弈 <孟子>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唯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天鵝)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譯文:
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人。讓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聚精會神,認真聽弈秋的教導;另一人雖然也聽講,可是心裡卻想著天上有天鵝飛過,怎樣拿弓箭去射它,這個人雖然和那個專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學習,成績卻不如那個人。是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回答說:不是這樣的。

做事要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才能成功。

8截竿進城《笑林》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堅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人扛著根又粗又長的毛竹進城。到了城門口,他把毛竹豎起來拿,被城門卡住了,他把毛竹橫著拿,又被兩邊的城牆卡住了。他折騰了半天,累得氣喘吁吁,還是進不了城。旁邊有個老頭兒邊看邊樂:「你可真是個大草包!腦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這一大把年紀,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怎麼不請教請教我呢?」賣毛竹的人連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頭兒捋(lǚ)著白鬍子說:「這事兒簡單。你把毛竹鋸為兩段,不就進去了嗎?」「毛竹鋸斷了就不頂用了。」「那總比你卡在城外強吧!」賣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鋸子,把毛竹鋸斷,拿進城去了。
告訴我們我們要多動腦,不要讓頭腦僵化了。

9入木三分
《書斷•王羲之》
原文:
「晉王羲之,字逸少,曠子也。七歲善書,十二見前代《筆說》於其父枕中, 竊而讀之。父曰:『爾何來竊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爾看《用筆法》, 父見其小,恐不能秘之。』語羲之曰:『待爾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請,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兒之幼令也。父喜,遂與之。不盈期月,書便大進。衛夫 人見,語太常王策曰:『此兒必見《用筆訣》,近見其書,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譯文:
晉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曠的兒子。七歲就擅長書法,十二歲時在父親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筆說》,就偷來讀。父親(發現後)問:「你為什麼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說:「你看《筆說》。」父親見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對王羲之說:「等你長大成人後,我再傳授給你。」王羲之誠懇的請求父親:「現在就給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會埋沒幼年的才華。」父親很高興,於是就給了他。不到一個月,書法便大有長進。衛夫人見了後,對擔任太常官的王策說:「羲之一定是看了《筆說》,最近看他的書法,已有了老成穩重的風格。」淚流滿面地說:「這孩子一定會比我還有名。」晉帝時,朝廷在北郊舉行祭祀大典,更換祝版時,工人削去他的字,滲入木板三分。

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10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
【古文】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諮祭酒。逖居京口,糾合驍健,言於睿曰:「晉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逖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傑,必有望風響應者矣!」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廩,布三千匹,不給鎧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餘家渡江,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餘人而後進。
譯文
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形容人很勤奮

11杯弓蛇影《感事》
【原文】杯弓蛇影①
嘗②有親客③,久闊④不復來。廣⑤問其故,答曰:「前在坐,蒙⑥賜酒,方欲飲,見杯中有蛇,意甚惡之⑦,既飲而疾⑧。」
於時⑨河南⑩聽事(11)壁上有角(12),漆畫作蛇(13)。廣意(14)杯中蛇即角影也。復置酒於前處,謂客曰:「酒中復有所見不(15)?」答曰「所見如初。」廣乃告其所以(16),客豁然意解(17),沈痾(18)頓愈。
【翻譯】 樂廣有一位親密的朋友,分別很久不見再來了。問到原因時,友人告訴說:「前些日子他來你家做客,承蒙你的厚意,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時候,彷彿看見杯中有一條"小蛇"在晃動。心裡雖然十分厭惡它,可還是喝了那杯酒。回到家裡,就身得重病。」當時河南聽事堂的牆壁上掛著一張角弓。樂廣心想,杯中所謂的"小蛇"無疑是角弓的影子了。於是,他便在原來的地方再次請那位朋友飲酒。問道:「今天的杯中還能看到'小蛇'嗎?」朋友回答說:「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樣。」樂廣指著牆壁上的角弓,向他說明了原因,客人恍然大悟,積久難愈的重病一下子全好了。
在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問一個為什麼,都要通過調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實的真相,求得正確解決的方法.
12按圖索驥
《漢書•梅福傳》
[原文]
伯樂《相馬經》有「隆顙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語②。其子執《馬經》以求馬,出見大蟾蜍③,謂其父曰:「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御也④。」
[譯文]
伯樂《相馬經》中有「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馬蹄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之類的話。他的兒子,拿著父親寫的《相馬經》,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不像疊起來的酒葯餅子。」父親知道兒子愚笨,不生氣反而笑道:「這馬喜歡跳,不好駕馭。」

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

B. 成語典故(包括典故、出處)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范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卧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鴻遍野
解釋: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游離失所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於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說: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凄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飢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安步當車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
曰:「蜀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 正以自虞。」
釋義 表示慢慢地走,當作坐車
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進宮來。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 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 「顏蜀,走過來!」 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 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 怎麼行呢?」 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 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 玉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 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 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 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 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 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本)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 卑鄙了!」 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 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 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 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 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 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 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 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 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 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 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 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 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白鬍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 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安然無羔
解釋: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負責處理。趙威後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後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再出兵。趙威後捨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裡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威後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後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安如泰山
解釋:
安穩的像泰山一樣。形容十分穩固,不可動搖。
這個成語來源於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關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bi)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但劉濞執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於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公元前154年,劉濞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餘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枚乘因寫了《上書諫吳王》,具有遠見卓知而名聲大振。
後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徵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於途中。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C. 求10篇簡短的歷史典故

1、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總結:這篇寓言寫了匡衡少年時讀書的兩件事,一件是鑿壁偷光,一件是借書苦讀。它贊揚了匡衡勇於戰勝艱苦的條件,勤奮的讀書的精神;為我們樹立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2、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總結:置之死地而後生,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3、三遷之教: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總結:環境的重要性,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4、畫蛇添足

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總結:這篇寓言告訴人們,凡做一件事情,必須有具體的要求和明確的目標,要以清醒堅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勝利沖昏頭腦。被勝利沖昏頭腦的人,往往為盲目樂觀所蔽,而招致失敗。

5、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總結:不是非要滔滔不絕才能顯出自己的本事,平時不露聲色是為長遠觀察問題,蓄積力量,不但能夠正確地預見未來,更能夠掌握適當時機。

6、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 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總結:由此可見,一個集體起內訌,容易讓敵人有機可趁;惟有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對抗外敵。才會讓敵人無機可乘。就是說,團結好了,才能一致對外,才不會被別人欺負。

7、紙上談兵

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總結: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8、東施效顰

美女西施因病而皺著眉頭,鄰居醜女見了覺得很美,就學西施也皺起眉頭,結果顯得更丑。後人稱這個醜女為東施。

總結: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會適得其反

9、守株待兔

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

總結: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10、濫竽充數

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的合奏。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對此感到很高興,拿數百人的口糧來供養他。齊宣王去世。齊湣王繼承王位,他喜歡聽一個一個的演奏,南郭處士聽後便逃走了

總結:弄虛作假是經不住時間的考驗,終究會露出馬腳的,一個人如果像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那樣,沒有真本事,只靠裝樣子嚇喝人,在別人還不了解真相的時候,能夠矇混一陣子,但是總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D. 關於成語的50個典故及出處和意思

典故:完璧歸趙: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

含義: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典故:負荊請罪: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

含義: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請求對方的寬恕

典故:怒發沖冠: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含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氣憤到極點

典故:刎頸之交:出處:《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含義: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
《孔雀東南飛》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處:《詩經·小雅·天保》

含義: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頭一樣的長。

《詠荊軻》

典故:雄發指危冠:出處:司馬遷《史記。刺客列傳》中荊軻刺秦王

含義:怒發沖掉了帽子

典故:圖窮事自至:出處《戰國策。燕策》上說,荊軻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獻燕國督亢地圖為名,預先把匕首卷在圖里。獻圖時,地圖展到最後露出了匕首。

含義:圖窮匕首現

《讀山海經》作者:陶淵明

傳說:精衛填海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出處:《山海經 北山經》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於東海。死後化為鳥名精衛,唱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

含義:用來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報,也比喻不畏艱難,努力奮斗
典故:死當結草。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愛妾殺掉,他的兒子魏顆沒有聽父親的話,把父親的這個愛妾嫁了出去,這個愛妾的已故父親,為了報答魏顆,在一次戰爭中。他接草絆倒了敵人救了魏顆

含義:死後也要報恩。

《六國論》作者:蘇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處:《史記》:「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含義: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竇娥冤》作者:關漢卿

典故:萇弘化碧,出處:萇弘:周朝的賢人,後蒙冤為人所殺,傳說血化為碧玉。

含義:舊時比喻有冤獄

典故:望帝啼鵑。出處: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為蜀治水有功,後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凄切。後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含義:舊時比喻有冤獄

典故:飛霜六月:出處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

戰國時,皺衍對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卻聽信讒言把他囚禁,他入獄時仰天大哭,正當夏天,竟然下起霜來,後用「六月飛雪」來比喻冤獄。

含義:舊時比喻有冤屈

《漁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處:《後漢書》。竇憲打敗侵邊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記功而歸。後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敵制勝,未取勝就說燕然未勒。

含義:抗敵大功還未告成。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作者:辛棄疾

典故: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出處:仲謀,孫權的字,孫權在京口建立政權。

含義:無處尋找英雄孫仲謀了。

典故:「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處:劉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權,當年為了恢復中原大舉進兵。

典故: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出處:《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指劉裕當年為了恢復中原,大舉北伐,勝利後在此建立政權。

含義:指精銳的部隊。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宋文帝劉義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師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樣的功績,只落得自己北望而倉皇失措。封狼居胥:漢朝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還。南朝宋文帝劉義隆北伐失敗,作者藉此事詠當時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興元年,張凌北伐,在符離兵敗的事。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詞下,一片神鴉社鼓

含義:佛狸:後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擊敗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宮,即後來的佛狸詞

典故: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廉頗被免職後,跑到魏國,趙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體情況,廉頗之仇郭開賄賂使者,使者看到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趙使回來報告王說:「廉頗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老,遂不用。

含義:廉坡老了,飯量還好嗎?表示到了晚年還要為國出力

《揚州慢》作者:姜夔

典故:春風十里。 出處:杜牧《贈別》 「春風十里揚州路」

含義:指先前揚州繁華的街道

典故:《黍離》之悲也

出處:《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磨,中心搖搖。」舊說周平王東遷以後,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悲嘆宮室宗廟毀壞,長滿禾黍,觸景傷情,而作《黍離》之詩。

含義:哀傷亡國之辭。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傷感之情。

典故:豆蔻詞工,青樓夢好:出處《揚州慢》 「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

含義:豆蔻:杜牧《贈別》:「豆蔻梢頭二月初」。形容少女美麗;青樓,妓院,杜牧在揚州常和名妓來往,寫有「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典故:「腳著謝公屐」,出處:《南史·謝靈運傳》記載:謝靈運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謝公指南朝宋詩人謝靈運。

含義:謝靈運穿的那種木屐。

傳說:「空中聞天雞」出處:古代傳說,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樹桃都,每當太陽初升,照到此樹,天雞就叫起來,天下的雞也叫起來。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處:《醉翁亭記》:「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含義:原是作者自說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於欣賞山裡的風景。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沁園春·雪》作者:毛澤東

典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出處:《漢書·匈奴傳》「南有大汗,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

含義:天所寵愛的人

典故:風流人物:出處:《沁園春·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出處: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含義:對一個時代有影響的人

典故:風騷:出處:《沁園春·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出處:《國風》《離騷》

含義:原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這里指文學才華。

典故:接輿髡首,桑扈蠃行

出處:《涉江》「接輿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輿,春秋時楚國的隱士,即《論語》里的「楚狂接輿」,因為對當時社會不滿,剪去頭發,表示堅決不與統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隱士,即《莊子》里的子桑戶,

含義:接輿剪去頭發,桑扈裸體走路。他們的異常行為表示不與統治者合作。

傳說:鸞鳥鳳皇:比喻賢士遠離,小人竊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時吳國大臣伍子胥因勸夫差殺勾踐,夫差不應,後令伍子胥自殺。

《垓下之圍》作者:司馬遷

典故:四面楚歌。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義:比喻孤立無援,四面受敵的處境。

典故:無臉見江東父老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

含義:表示說話人自卑困窘。
《毛遂自薦》作者:司馬遷

典故:毛遂自薦。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門下有毛遂者,前,自贊於平原君曰:『遂聞君將合從於楚,約與食客門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願君即以遂備員而行矣。』」

含義: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典故:脫穎而出。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含義:錐尖透過布囊顯露出來。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就能表現自己。

《雷電頌》作者:郭沫若

傳說:湘夫人:傳說堯的女兒,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後成為湘水神稱湘夫人

傳說:湘妃竹,斑竹,又稱淚竹。出處:傳說舜南巡時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間哭泣,眼淚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點,所以稱斑竹、淚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達夫

典故: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出處:《淮南子·說山》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含義:以小見大,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揚州慢》作者:杜牧

傳說:廿四橋的明月

出處:《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指揚州,傳說城裡有二十四座橋,因有24位美女吹簫於橋上而得名。「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蘇軾

典故:三國周郎赤壁。出處:《資治通鑒》公元208年,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擊敗曹操。

含義:周郎,即周瑜

《阿房宮賦》作者:杜牧

典故: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出處:《阿房宮賦》「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含義:獨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陳涉、吳廣起義;函谷舉指劉邦谷公元前206年率軍先入咸陽,推翻秦朝統治,並派兵守函谷關。楚人一炬指項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陽,並焚燒秦的宮殿,大火三月不滅。
《過華清宮》作者杜牧

傳說:一騎紅塵妃子笑:妃子:楊貴妃

傳說: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宮廷中著名的樂舞

《無題》

傳說:青鳥殷情為探看:蓬山,蓬萊山的簡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青鳥,神話中西王母飼養的三足鳥,它能傳遞信息,所以用它來指代使者。

《鴻門宴》作者:司馬遷

典故:鴻門宴:出處:《史記。項羽列傳》,項羽設宴招待劉邦,意在謀殺劉邦,結果劉邦在張良的幫助下,逃出了鴻門

含義:喻指暗藏殺機的善待。
湘娥啼竹素女愁,出自《李平箜篌引》
傳說舜帝死於蒼梧之野,娥皇、女嬰追從到洞庭湖,南向痛苦,淚灑竹枝成斑點,因而湘江一代有斑竹。
典故:後庭花,出自《泊秦淮》
《玉樹後庭花》,南後主陳叔寶作,後主為亡國之君,後人以《玉樹後庭花》為亡國之音。
成語:門庭若市:出處:《戰國策·齊策·鄒忌諷齊王納諫》:「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含義: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很多,非常熱鬧。

《醉翁亭記》作者:歐陽修

成語:水落石出:出處:《醉翁亭記》:「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後赤壁賦》蘇軾:「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義: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成語:望洋興嘆 出處:《莊子·秋水》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含義:望洋,仰視樣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夠或缺乏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成語:貽笑大方。出處:《莊子·秋水》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含義:大方,指知識淵博,學有專長的人。表示知識短淺,見笑於人。

《勸學》作者:荀況,《荀子》

成語: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出處:《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含義:靛青從藍中取得,顏色卻比藍色更深

成語: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出處:《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含義:沒有日常積累就不能有成果

成語: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出處:《荀子·勸學》:「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含義:一直堅持不鬆懈,就會取得成就

E. 歷史典故10條

1.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西京雜記》卷二
【釋義】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
【近義詞】鑿壁偷光
【押韻詞】舳艫相繼、捨身取義、安心樂意、英英玉立、河山帶礪、率性任意、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義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舉例】因效匡衡鑿壁之義,於牆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書房壁》

2.老淚縱橫(老淚縱橫)
【出處】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泣不成聲」連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同韻詞】電照風行、心和氣平、兵無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橫行、事無二成、少年老誠、一氣呵成、便宜施行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並訴說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3.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憑空捏造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
【押韻詞】眠花卧柳、齊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靂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鮐背蒼耈、紅燈綠酒、一介不苟、引領翹首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循環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於無形體的道

4.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優先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押韻詞】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負才、助邊輸財、土木形骸、手到拈來、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計斗負才、惠然肯來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著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閎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同韻詞】冥漠之都、雨歇雲收、與羊謀羞、養尊處優、一壑一丘、歸正首丘、帷幕不修、黃干黑廋、皮裡春秋、無妄之憂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7.堅貞不屈(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同韻詞】批吭搗虛、穴處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駒、乘隙搗虛、溫恭自虛、投刃皆虛、華屋丘墟、窮大失居、丟卒保車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8.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同韻詞】東游西逛、後來者居上、一瓶不響,半瓶晃盪、詳略得當、打翻身仗、層巒迭嶂、門戶開放、一石激起千層浪、狂濤駭浪、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里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多時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詞】地廣人稀
【同韻詞】霧興雲涌、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順(名正言順)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說話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理直氣壯
【相反詞】理屈詞窮
【押韻詞】出內之吝、情至意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礪世摩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民保於信、言之過甚、高談弘論、黃中內潤、單傳心印、......
【燈謎】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後,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11.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落選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一敗塗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同韻詞】先我著鞭、缺吃少穿、瀝膽披肝、春滿人間、陳舊不堪、鵬摶九天、窺見一斑、瓮盡杯乾、粲然可觀、瀝血披肝、......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12.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同韻詞】學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計多端、沸反連天、陰凝冰堅、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間、伯仲之間、......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釋義】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裡,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陷害人
【結構】復句式
【近義詞】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韻詞】擇善固執、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魚秉直、一資半職、一口不能著兩匙、詞正理直、船到橋門自會直、半文不值、設官分職、......
【年代】古代
【燈謎】往井下人滾石頭
【邂逅語】推人下井還要滾石頭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誌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14.勵精圖治(勵精圖治)
【出處】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 《漢書·魏相傳》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宋史·神宗紀贊》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統治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雄才大略
【相反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同韻詞】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窮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適、逆天行事、前塵影事、曠職僨事、少不經事、......
【年代】古代
【燈謎】醫學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假借太後命令欲殺魏相,漢宣帝先發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5.樂極生悲(樂極生悲)
【典故】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史記·滑稽列傳》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就生災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反義詞】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同韻詞】暴戾恣睢、長傲飾非、治亂扶危、蕙折蘭摧、鳳皇於蜚、招事惹非、大雪紛飛、雙宿雙飛、早出暮歸、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謎語】笑死人;江州司馬青衫濕
歇後語】新媳婦流淚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很小就繼承了王位,他一味貪圖玩樂,在都城臨淄建造「稷下」宮,讓能言善辯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國侵略齊國,淳於髡憑口才請來趙國救兵解圍。齊威王擺酒慶功,淳於髡趁機給他講樂極生悲的道理,幫他成為明君

16.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出處】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詩經·小雅·天保》
【釋義】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於祝人長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祝人長壽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壽比南山、極壽無疆
【同韻詞】規圓矩方、挖肉補瘡、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惹禍招殃、濟世經邦、灌米湯、銳不可當、瘞玉埋香、鼓旗相當、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謎語】最大的壽
【成語故事】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描寫農奴的生活圖景,農奴們一年忙到頭,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他們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過著鶯歌燕舞的生活。他們每年都要搞年終宴會,殺豬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萬壽無疆」

17.萬死不辭(萬死不辭)
【典故】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
【釋義】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用法】作謂語;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視死如歸、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韻詞】麤衣惡食、聰明正直、攬名責實、絆腳石、紇字不識、麤袍糲食、燕岱之石、牡丹雖好,也得綠葉扶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權,驕橫跋扈,為自己修築宮殿,准備篡位。忠臣王允擔心漢室江山,他問自家歌妓貂禪能否幫他的忙。貂禪說她為大人做事萬死不辭,於是王允將貂禪許配給呂布後,又進獻給董卓,借呂布的手殺了董卓

18.七情六慾
【典故】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禮記·禮運》
【解釋】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人的感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五情六欲
【反義詞】四大皆空
【同韻詞】群分類聚、穿文鑿句、拂衣而去、言來語去、井井有序、搓綿扯絮、春秋積序、一替一句、千條萬緒、設心積慮、......
【年代】近代
【成語故事】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而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慾望;佛教認為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處】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史記·張丞相列傳》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用法】作謂語、狀語;形容口吃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支支吾吾
【相反詞】油嘴滑舌
【同韻詞】猛志常在、飛土逐害、布衣韋帶、優勝劣汰、沉著痛快、意出言外、赤誠相待、吃糠咽菜、萬般無奈、胡孫入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漢朝初年,汾陽侯周昌跟隨劉邦打天下,劉邦寵愛戚姬,想廢太子立戚姬生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周昌不顧個人安危上殿晉見,結結巴巴不知說什麼為好,就是阻止劉邦廢太子。劉邦非常感動,再也不提廢太子之事

20.兩袖清風(兩袖清風)
【出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同韻詞】戰兢兢、一個蘿卜一個坑、虎口餘生、聲價倍增、一路風清、口口聲聲、遠來和尚好看經、濟弱扶傾、畫龍點睛、身微言輕、......
【燈謎】馬蹄服
【歇後語】胳膊彎里打涼扇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御史於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於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21.空前絕後(空前絕後)
【出處】顧(顧愷之,晉代畫家)冠於前,張(張僧繇,南朝梁代畫家)絕於後,而道子(吳道子,唐代畫家)乃兼有之。 宋·趙佶《宣和畫譜》
【解釋】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極不尋常的盛況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絕無僅有、亘古未有、史無前例
【相反詞】比比皆是
【同韻詞】男女老幼、與天地同壽、黃干黑瘦、無出其右、積素累舊、異姓骨肉、一蹴而就、無疆之壽、循循善誘、東挪西湊、......
【謎語】木屐;無始無終
【邂逅語】馬蹬子釘掌;女同志穿涼鞋
【成語故事】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人物神態逼真,形象生動。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善於畫山水人物,傳說他畫龍點睛。唐朝畫家吳道子集繪畫與書法於一身,讓人叫絕。後人說顧愷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成就後人莫及,吳道子則是空前絕後

22.曲高和寡
【出處】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結構】復句式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同韻詞】尻輪神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筆成雅、不變之法、束兵秣馬、半真半假、臨崖失馬、避世金馬、......
【年代】古代
【謎語】一鉤新月伴新主
【邂逅語】毛驢嗓門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23.如雷貫耳(如雷貫耳)
【出處】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
【解釋】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客套話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名滿天下、聞名遐爾、如雷灌耳
【反義詞】無名小卒
【同韻詞】......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董卓利用實力把持朝政,圖謀篡位,司徒王允和養女貂禪商定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禪許給呂布,然後獻給董卓,呂布見貂禪被董卓霸佔,心裡十分氣憤與無奈,貂禪表示呂布名聲如雷貫耳,願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傷(救死扶傷)
【典故】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釋義】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用法】作定語、賓語、分句;指醫生的職責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治病救人
【相反詞】落井下石
【押韻詞】桂子飄香、死而不僵、鴻案相庄、綱挈目張、歧路他鄉、以柔制剛、剜肉成瘡、直接了當、捉賊捉臟、魚米之鄉、......
【年代】古代
【燈謎】醫生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被漢武帝打入大牢,被處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來信要他「慎於接物,推賢進士」。任安也因事下獄當斬,司馬遷給他寫信,敘述自己是怎樣忍受痛苦活下來。他當時為李陵辯護,說他英勇善戰,使敵人無暇救死扶傷

25.集思廣益(集思廣益)
【出處】國家所以設立衙署,蓋欲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清·昭槤《嘯亭雜錄·錢南園》
【解釋】指集中眾人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博採有益的意見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群策群力、廣開言路
【反義詞】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押韻詞】出何典記、小本經濟、指天畫地、寸長尺技、上氣不接下氣、春回大地、張筵設戲、啼天哭地、陽煦山立、難兄難弟、......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蜀國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並不居功自傲,經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有部下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這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有益的建議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南朝宋·鮑照《苦熱行》
【釋義】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含血噴人、指桑罵槐、惡語中傷
【相反詞】光明正大、直截了當
【押韻詞】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強將猛、稱錘落井、多快好省、大夢方醒、大煞風景、飄萍斷梗、忠心耿耿、返躬內省
【成語故事】古代傳說水中怪物蜮,形狀像鱉,只有三條腿,嘴裡有一條像弓的橫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經過時就噴射沙子,被噴之人就會生病,非常痛苦,嚴重的直到死亡。由於它很壞,人們一旦見了一般都是想辦法避開

F. 十個含歷史典故的成語含解釋

1.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西京雜記》卷二
【釋義】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
【近義詞】鑿壁偷光
【押韻詞】舳艫相繼、捨身取義、安心樂意、英英玉立、河山帶礪、率性任意、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義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裡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舉例】因效匡衡鑿壁之義,於牆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書房壁》

2.老淚縱橫(老淚縱橫)
【出處】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泣不成聲」連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同韻詞】電照風行、心和氣平、兵無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橫行、事無二成、少年老誠、一氣呵成、便宜施行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並訴說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說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嘆

3.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憑空捏造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
【押韻詞】眠花卧柳、齊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靂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鮐背蒼耈、紅燈綠酒、一介不苟、引領翹首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循環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於無形體的道

4.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範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雲:『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系。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優先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押韻詞】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負才、助邊輸財、土木形骸、手到拈來、杞梓之才、朴斲之材、計斗負才、惠然肯來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溫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著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閎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同韻詞】冥漠之都、雨歇雲收、與羊謀羞、養尊處優、一壑一丘、歸正首丘、帷幕不修、黃干黑廋、皮裡春秋、無妄之憂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7.堅貞不屈(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修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同韻詞】批吭搗虛、穴處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駒、乘隙搗虛、溫恭自虛、投刃皆虛、華屋丘墟、窮大失居、丟卒保車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8.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瓮,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同韻詞】東游西逛、後來者居上、一瓶不響,半瓶晃盪、詳略得當、打翻身仗、層巒迭嶂、門戶開放、一石激起千層浪、狂濤駭浪、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里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說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說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說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多時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詞】地廣人稀
【同韻詞】霧興雲涌、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說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說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10.名正言順(名正言順)
【典故】《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
【釋義】名:名分,名義;順:合理、順當。原指名分正當,說話合理。後多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用於說話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理直氣壯
【相反詞】理屈詞窮
【押韻詞】出內之吝、情至意盡、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礪世摩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民保於信、言之過甚、高談弘論、黃中內潤、單傳心印、......
【燈謎】闖王登基改國號
【成語故事】孔子因不滿魯定公沉迷酒色,帶領學生來到衛國,因衛靈公言而無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帶領其他學生離開衛國。衛出公繼位後,讓子路去請孔子來衛國輔政。孔子說:「只有名義正當,說話合理,才能幹成大事。」

11.名落孫山(名落孫山)
【典故】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范公偁《過庭錄》
【釋義】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指落選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一敗塗地
【相反詞】名列前茅
【同韻詞】先我著鞭、缺吃少穿、瀝膽披肝、春滿人間、陳舊不堪、鵬摶九天、窺見一斑、瓮盡杯乾、粲然可觀、瀝血披肝、......
【謎語】寫中文
【成語故事】宋朝蘇州滑稽才子孫山與朋友去蘇州參加鄉試。考完以後,孫山考中但是最後一名。朋友沒考中留在省城。孫山回到鄉里接受鄉親的祝賀。朋友的父親來打聽兒子的情況,他作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來回答朋友的父親

12.孟母三遷(孟母三遷)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同韻詞】學如登山、千古奇冤、坐卧不安、鬼計多端、沸反連天、陰凝冰堅、一夫得道,九族升天、衣弊履穿、呼吸之間、伯仲之間、......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思想家

13.落井下石
【典故】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釋義】看見人要掉進陷井裡,不伸手救他,反而推他下去,又扔下石頭。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陷害人
【結構】復句式
【近義詞】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相反詞】助人為樂、雪中送炭、相濡以沫
【同韻詞】擇善固執、安弱守雌、君仁臣直、史魚秉直、一資半職、一口不能著兩匙、詞正理直、船到橋門自會直、半文不值、設官分職、......
【年代】古代
【燈謎】往井下人滾石頭
【邂逅語】推人下井還要滾石頭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御史大夫柳宗元因為過失而被貶至柳州刺史,他在柳州憂郁不得志而死。文學家韓愈見好友被小人進讒言而替他打抱不平,為他寫墓誌銘深刻揭露那幫落井下石的人,同時也提醒世人要警惕那些平時指天發誓掏心窩的人

14.勵精圖治(勵精圖治)
【出處】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 《漢書·魏相傳》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宋史·神宗紀贊》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用法】作主語、謂語、賓語;用於統治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雄才大略
【相反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同韻詞】朝三暮四、百金之士、枯槁之士、窮巷陋室、操戈同室、悠然自適、逆天行事、前塵影事、曠職僨事、少不經事、......
【年代】古代
【燈謎】醫學
【成語故事】公元前68年,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劉詢採取措施削弱霍氏權力。霍氏假借太後命令欲殺魏相,漢宣帝先發制人將霍氏滿門抄斬,從此親自處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

15.樂極生悲(樂極生悲)
【典故】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史記·滑稽列傳》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淮南子·道應訓》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高興到極點就生災
【結構】緊縮式
【近義詞】否極泰來、物極必反
【反義詞】樂而忘返、樂不可支
【同韻詞】暴戾恣睢、長傲飾非、治亂扶危、蕙折蘭摧、鳳皇於蜚、招事惹非、大雪紛飛、雙宿雙飛、早出暮歸、物是人非、......
【年代】古代
【謎語】笑死人;江州司馬青衫濕
【歇後語】新媳婦流淚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威王很小就繼承了王位,他一味貪圖玩樂,在都城臨淄建造「稷下」宮,讓能言善辯的人陪他聊天。一次楚國侵略齊國,淳於髡憑口才請來趙國救兵解圍。齊威王擺酒慶功,淳於髡趁機給他講樂極生悲的道理,幫他成為明君

16.萬壽無疆(萬壽無疆)
【出處】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詩經·小雅·天保》
【釋義】疆:界限。萬年長壽,永遠生存。用於祝人長壽。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祝人長壽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壽比南山、極壽無疆
【同韻詞】規圓矩方、挖肉補瘡、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惹禍招殃、濟世經邦、灌米湯、銳不可當、瘞玉埋香、鼓旗相當、自是不彰、......
【年代】古代
【謎語】最大的壽
【成語故事】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描寫農奴的生活圖景,農奴們一年忙到頭,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而他們的主人們每天都是過著鶯歌燕舞的生活。他們每年都要搞年終宴會,殺豬宰羊,登上父夜堂,端起酒杯互相祝福「萬壽無疆」

17.萬死不辭(萬死不辭)
【典故】但有使令,萬死不辭!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回
【釋義】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用法】作謂語;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結構】偏正式
【近義詞】視死如歸、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反義詞】貪生怕死、畏首畏尾
【押韻詞】麤衣惡食、聰明正直、攬名責實、絆腳石、紇字不識、麤袍糲食、燕岱之石、牡丹雖好,也得綠葉扶持、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浣衣菲食、......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末年,董卓掌握朝中大權,驕橫跋扈,為自己修築宮殿,准備篡位。忠臣王允擔心漢室江山,他問自家歌妓貂禪能否幫他的忙。貂禪說她為大人做事萬死不辭,於是王允將貂禪許配給呂布後,又進獻給董卓,借呂布的手殺了董卓

18.七情六慾
【典故】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禮記·禮運》
【解釋】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欲等。
【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人的感情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五情六欲
【反義詞】四大皆空
【同韻詞】群分類聚、穿文鑿句、拂衣而去、言來語去、井井有序、搓綿扯絮、春秋積序、一替一句、千條萬緒、設心積慮、......
【年代】近代
【成語故事】七情按《禮記》的觀點指喜、怒、哀、懼、愛、惡、欲;而按佛教的說法則是喜、怒、憂、懼、愛、憎、欲。六欲按《呂氏春秋》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慾望;佛教認為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

19.期期艾艾
【出處】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史記·張丞相列傳》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用法】作謂語、狀語;形容口吃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支支吾吾
【相反詞】油嘴滑舌
【同韻詞】猛志常在、飛土逐害、布衣韋帶、優勝劣汰、沉著痛快、意出言外、赤誠相待、吃糠咽菜、萬般無奈、胡孫入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漢朝初年,汾陽侯周昌跟隨劉邦打天下,劉邦寵愛戚姬,想廢太子立戚姬生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周昌不顧個人安危上殿晉見,結結巴巴不知說什麼為好,就是阻止劉邦廢太子。劉邦非常感動,再也不提廢太子之事

20.兩袖清風(兩袖清風)
【出處】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為官清廉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潔身自好、一貧如洗、廉潔奉公
【反義詞】貪得無厭、貪贓枉法
【同韻詞】戰兢兢、一個蘿卜一個坑、虎口餘生、聲價倍增、一路風清、口口聲聲、遠來和尚好看經、濟弱扶傾、畫龍點睛、身微言輕、......
【燈謎】馬蹄服
【歇後語】胳膊彎里打涼扇
【成語故事】明朝監察御史於謙為官十分清廉,從不收受老百姓的財物,而當時的官場十分腐敗。於謙在任巡撫期間回京什麼也沒有帶,特帶《入京》詩一首:「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21.空前絕後(空前絕後)
【出處】顧(顧愷之,晉代畫家)冠於前,張(張僧繇,南朝梁代畫家)絕於後,而道子(吳道子,唐代畫家)乃兼有之。 宋·趙佶《宣和畫譜》
【解釋】從前沒有過,今後也不會再有。誇張性地形容獨一無二。
【用法】作謂語、定語;形容極不尋常的盛況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絕無僅有、亘古未有、史無前例
【相反詞】比比皆是
【同韻詞】男女老幼、與天地同壽、黃干黑瘦、無出其右、積素累舊、異姓骨肉、一蹴而就、無疆之壽、循循善誘、東挪西湊、......
【謎語】木屐;無始無終
【邂逅語】馬蹬子釘掌;女同志穿涼鞋
【成語故事】晉朝大畫家顧愷之所畫人物神態逼真,形象生動。南朝梁代畫家張僧繇善於畫山水人物,傳說他畫龍點睛。唐朝畫家吳道子集繪畫與書法於一身,讓人叫絕。後人說顧愷之的成就超越前人,張僧繇的成就後人莫及,吳道子則是空前絕後

22.曲高和寡
【出處】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用法】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諷刺意味
【結構】復句式
【近義詞】陽春白雪
【反義詞】下里巴人
【同韻詞】尻輪神馬、一定之法、披袍擐甲、舞文玩法、涉筆成雅、不變之法、束兵秣馬、半真半假、臨崖失馬、避世金馬、......
【年代】古代
【謎語】一鉤新月伴新主
【邂逅語】毛驢嗓門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23.如雷貫耳(如雷貫耳)
【出處】久聞先生大名,如雷貫耳。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
【解釋】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里。形容人的名聲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客套話
【結構】動賓式
【相近詞】名滿天下、聞名遐爾、如雷灌耳
【反義詞】無名小卒
【同韻詞】......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東漢時期,董卓利用實力把持朝政,圖謀篡位,司徒王允和養女貂禪商定要利用呂布殺了董卓。王允先把貂禪許給呂布,然後獻給董卓,呂布見貂禪被董卓霸佔,心裡十分氣憤與無奈,貂禪表示呂布名聲如雷貫耳,願意跟他共度一生

24.救死扶傷(救死扶傷)
【典故】與單於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半當,虜救死扶傷不給。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釋義】扶:扶助,照料。搶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顧受傷的人。現形容醫務工作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用法】作定語、賓語、分句;指醫生的職責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治病救人
【相反詞】落井下石
【押韻詞】桂子飄香、死而不僵、鴻案相庄、綱挈目張、歧路他鄉、以柔制剛、剜肉成瘡、直接了當、捉賊捉臟、魚米之鄉、......
【年代】古代
【燈謎】醫生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史學家司馬遷因李陵事件被漢武帝打入大牢,被處以腐刑。他的朋友任安來信要他「慎於接物,推賢進士」。任安也因事下獄當斬,司馬遷給他寫信,敘述自己是怎樣忍受痛苦活下來。他當時為李陵辯護,說他英勇善戰,使敵人無暇救死扶傷

25.集思廣益(集思廣益)
【出處】國家所以設立衙署,蓋欲諸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視,難以挾私,賢者亦集思廣議,以濟其事。 清·昭槤《嘯亭雜錄·錢南園》
【解釋】指集中眾人智能,廣泛進行議論。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博採有益的意見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群策群力、廣開言路
【反義詞】一意孤行、獨斷專行
【押韻詞】出何典記、小本經濟、指天畫地、寸長尺技、上氣不接下氣、春回大地、張筵設戲、啼天哭地、陽煦山立、難兄難弟、......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劉禪繼位,蜀國的大小政事都由丞相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在朝野的威望很高,但他並不居功自傲,經常注意聽取部下的意見。有部下反對他這樣做,他認為這是為了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廣泛地聽取有益的建議

26.含沙射影
【典故】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發熱,劇者至死。 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二含沙射流影,吹蠱痛行暉。 南朝宋·鮑照《苦熱行》
【釋義】傳說一種叫蜮的動物,在水中含沙噴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擊或陷害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說話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含血噴人、指桑罵槐、惡語中傷
【相反詞】光明正大、直截了當
【押韻詞】狡焉思逞、坑灰未冷、兵強將猛、稱錘落井、多快好省、大夢方醒、大煞風景、飄萍斷梗、忠心耿耿、返躬內省
【成語故事】古代傳說水中怪物蜮,形狀像鱉,只有三條腿,嘴裡有一條像弓的橫肉,看到岸上或水上人或人影經過時就噴射沙子,被噴之人就會生病,非常痛苦,嚴重的直到死亡。由於它很壞,人們一旦見了一般都是想辦法避開

27.畫蛇添足(畫蛇添足)
【典故】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戰國策·齊策二》將軍功績已成,威聲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進,倘不如意,正如『畫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一百十回。
【解釋】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多餘的事
【結構】連動式
【相近詞】徒勞無功、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反義詞】畫龍點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
【同韻詞】大簡車徒、懋遷有無、烏舅金奴、煙波釣徒、華冠麗服、社鼠城狐、修飾邊幅、一民同俗、雄飛雌伏、老牛舐犢
【成語故事】楚國有個專管祭祀的官員,春祭以後倒一杯酒給手下人,因人多酒少不夠分,就想出誰先畫好蛇就喝酒的辦法,有一個人第一個把蛇畫好了,見其他人還沒有畫完,就在已畫好的蛇上加了兩只腳,讓人啼笑皆非

28.後生可畏(後生可畏)
【出處】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論語·子罕》
【解釋】後生:年輕人,後輩;畏:敬畏。年輕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過前輩。
【用法】作謂語、賓語、分句;稱贊年輕人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少年老成
【反義詞】少不更事、乳臭未乾
【同韻詞】摧折惡類、好施小惠、虧於一簣、截轅杜轡、風通道會、不進則退、木朽形穢、楛耕傷稼,楛耘失歲、阿尊事貴、倚姣作媚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時遇到幾個小孩在遊玩,他問其中一個不玩的小孩,小孩說瘋玩會有傷害的。小孩築城擋住了孔子的車,孔子問為什麼不讓車,小孩說從來都是車避讓城堡沒有城堡讓車的,孔子聽後嘆息道:「真是後生可畏!」

29.禍起蕭牆(禍起蕭牆)
【典故】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論語·季氏》
【釋義】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指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內亂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同室操戈、蕭牆之禍、尺布斗粟
【反義詞】敵國外患、兵臨城下、大軍壓境
【同韻詞】拘俗守常、龍飛鳳翔、紛紛洋洋、狐埋狐揚、龍戰玄黃、騎鶴上揚、愁多夜長、問道於盲、平平常常、動靜有常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內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恐怕要禍起蕭牆了。」

30.害群之馬(害群之馬)
【出處】夫為天下者,亦奚以異乎牧馬者哉?亦去其害馬者而已矣。 《莊子·徐無鬼》
【解釋】危害馬群的劣馬。比喻危害社會或集體的人。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危害集體的人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城狐社鼠、殘渣餘孽
【相反詞】仁人志士、謙謙君子
【押韻詞】強不凌弱,眾不暴寡、舞文枉法、形孤影寡、添磚加瓦、雍容爾雅、熟羊胛、富商大賈、強不犯弱,眾不暴寡、片鱗碎甲、虛舟飄瓦
【成語故事】傳說黃帝軒轅氏去且茨山找神仙大隗討教治理天下的良方,在半途中遇到一個牧馬的孩子,黃帝向他問路,孩子告訴大隗的住處。黃帝問孩子如何治理天下,孩子說:「治理天下就和放馬一樣,只要那去其害馬就可以了。」黃帝頓悟其中道理

G. 幫我找幾個典故+事例

你應該知道這個吧: 戰國時期,齊國的國王非常喜歡聽吹竽合奏,好吃懶做的南郭先回生想辦法混進答了樂隊,他不懂裝懂、搖頭晃腦,裝出一幅行家的樣子。不久老國王死後,新國王喜歡聽吹竽獨奏,南郭先生這下心虛了,害怕會露餡就連夜逃出了皇宮!

H. 求20個成語的 典故及翻譯 短點的..

①南轅北轍:
典故:一個人要乘車到楚國去,由於選擇了相反的方向又不聽別人的勸告,只能離楚國越來越遠了。
意思: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首先看準方向,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有利條件;如果方向錯了,那麼有利條件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
②守株待兔:
典故。: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
意思: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③刻舟求劍:
典故: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
意思: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④亡羊補牢
典故:羊因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
意思: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⑤拔苗助長:
典故:有個宋國人嫌自己的莊稼長得慢,就將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裡,對家人說:「今天累壞了,我幫助莊稼長高啦!」他兒子趕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死了!
意思: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⑥濫竽充數:
典故:齊宣王讓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處士請求給齊宣王吹竽,宣王很高興。官府給他的待遇和那幾百人一樣。齊宣王死後,他的兒子齊閔王繼位。齊閔王也喜歡聽吹竽,但他喜歡讓他們一個一個地吹聽獨奏,南郭處士只好逃走了。
意思: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I. 帶典故的故事

(1)乞漿見女

唐代詩人崔護到京城參加進士考試,結果沒有考中。於是,他在城中借了間房子,刻苦攻讀,准備第二年再考。

到了清明時分,人們紛紛去郊外踏青。崔護也暫時忘了考試落榜的不快,興致勃勃地往城南遊覽。崔護一邊走,一邊欣賞沿途的美景。他遊玩了大半天,覺得口乾舌燥,看到附近花木叢中有一幢房子,就上前敲門,想討杯水喝。

可是等了很久,卻沒有人開門。崔護心中不免很失望,正想離開,只見一個年輕的姑娘打開了門,瞧了崔護一眼,問:「你是誰呀!干嗎敲我家的門?」

崔護拱手說:「我是來長安應試的舉子,名叫崔護。今天偶出踏青,口渴了,想討杯水喝。」 姑娘見崔護長得一表人材,舉止彬彬有禮,便利索地搬了張椅子,請崔護坐下休息,然後端來一杯清茶遞給崔護。

這戶人家的庭院中種著不少桃樹,桃花盛開,那姑娘倚在一棵桃樹下,羞怯地注視著崔護。在桃花的映襯下,姑娘美麗的俏臉更顯得撫媚動人。崔護見了,頓生愛慕之心,與姑娘拉起了家常,向她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心。

姑娘沒正面回答他,但從她那含情脈脈的眼神中,崔護知道姑娘也很喜歡自己。不知不覺,太陽快下山了,崔護見時光不早,便告別姑娘,動身回城。這以後,崔護忙於讀書應考,沒有再去。直到第二年清明節,他又去尋訪自己心愛的姑娘。

他來到姑娘家的庭院前,不料鐵鎖把門,不見人影。他非常失望,就在門上題了一首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並在最後署上崔護之名,戀戀不舍地離去。

那麼,這一天姑娘哪兒去了呢?原來,清明那天,姑娘跟她父親到親戚家去了。幾天後,姑娘回到家中,看到了崔護的題詩,才知道崔護來訪不遇。她感到再也見不到崔護了,不由失聲痛哭。一連幾天,她卧床不起,茶飯不思,精神恍惚,最後竟昏死過去。

過了幾天,崔護又到南郊尋訪。他剛來到姑娘家的門外,就聽到門內有老人的哭聲,不由非常驚異,忙上前敲門。一個老翁出來開門,問清他就是崔護,便把自己女兒因為思念他而死去的消息說了。

崔護悲慟欲絕,請求再見姑娘一面。老翁同意了,崔護便來到姑娘房中,哭著說:「姑娘,崔護來遲了!來遲了!」

他抱起姑娘的頭,枕在自己的臂上,眼淚落到姑娘的臉上。突然,姑娘慢慢醒了過來。原來,她只是暫時昏迷,並未真正死去。崔護和老翁都喜出望外,老翁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崔護。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後來,「乞漿見女」這一典故,用來指艷遇或遇艷之人,又表示未遇的惆悵和感嘆;而用「人面桃花」來形容女子的美麗。

(2)春蚓秋蛇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蕭)子雲近世擅名匯表,然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梁朝的蕭子雲,自幼喜歡書法。他的書法雖出於近世,卻獨具一格,因而是聞名於長江一帶。

但當時有人卻有不同看法,認為蕭子雲的書法「僅得成法,無丈夫氣,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意思是:只能說他會寫字,他的字沒有骨氣,每行字都象春天的蚯蚓,每個字都象秋天蜷曲的蛇。)

後人用「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言其字象春天的蚯蚓和秋天的蛇的行跡一樣,彎彎曲曲的。

(3)白衣送酒

典出南朝·宋·檀道鸞《續晉陽秋》:陶潛嘗九月九日無酒,宅邊菊叢中,摘菊盈把,坐其側久,望見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後歸。」我國古代許多著名的大詩人都喜歡喝酒,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也不例外。

他曾在自傳體散文《五柳先生傳》里說自己生性最愛好飲酒。但隱居山鄉,家境貧困,不是常常都有酒喝的。親朋故舊知道他的嗜好,有時便備辦了酒菜請他去享用。他呢,只要一去,便要一醉方休。盡興之後,便立即向主人告辭。

他性格中的灑脫豪放,也可略見一斑。

有一年的九九重陽節,菊花盛開,南山清晰可辨,秋風吹拂,飛鳥翩然。這么美好的佳節,本是喝酒的好日子,但這天陶淵明家中一滴酒也沒有。他只好無聊地坐在房屋外的菊花從中,有意無意地一把把摘取菊花,以此來消磨時光。

正在百無聊賴之時,陶淵明遠遠望見一個穿白衣服的人向他走來。走近一看,此人手裡還抱了一大壇酒。原來,這個白衣人是刺史王弘家的僕役。他受主人的差遣,給陶淵明送來一壇酒。陶淵明真是喜出望外,他連忙向白衣人表示對朋友王弘的謝意,收下了這壇酒。

白衣使者剛走,陶淵明便迫不及待地打開壇蓋,陣陣酒香向他襲來,他立即開始喝了起來,一杯又一杯,直到喝得酩酊大醉,方才心滿意足地回到屋裡。

後人用「白衣送酒」形容贈酒、飲酒。或詠重陽風物。

(4)坦腹東床

典出《晉書·王羲之傳》: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於導,導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晉王羲之,字逸少,山陰人,他很聰明,不但文章好,字也很好,十三歲時,已有名氣。在拜謁周凱以後,他的名氣更大了,因為當時周凱的聲譽很高,士人們只要得到他稱譽一句,身價就會很高。

當時太尉郗鑒,有一個女兒,不但美慧而且很有才學,一時找不到適合足以匹配的世家子弟。後來,想起了王家,郗太尉就派一個門生先到王府去觀察,看看是否有適當的人。那位門人到了王府,向家長王敦說明來意,王敦叫他自己到東廂去觀察。

王氏子弟,個個生得眉清目秀,都是一表人才,他們聽說郗家遣人前來相親,不禁都緊張起來,大家裝模作樣,態度都不很自然;只有一個青年,袒露著肚子,盤坐在東邊的床上吃東西,意態自如,旁若無人的樣子。

那位相親的門生把這情形回去告訴了郗太尉,郗太尉說:「那位毫無矯揉造作,意態自如坦腹東床的青年,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於是就把女兒許配給那個人;那位佳婿就是王羲之。

由於郗鑒擇婿的故事,後來人們凡是稱謂女婿,就叫坦腹東床,也有人稱「東床快婿」,這句話含贊美的意思。

(5)一鼓作氣

曹劌(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大夫(今山東省東平縣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庄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於民後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於此。

戰後,庄公問曹劌為何直到齊軍第三次擊鼓進軍時才要下令出擊,曹劌說:「打仗主要靠士氣,而擊鼓就是為了鼓舞士氣。

第一次擊鼓進攻,士氣旺盛;第二次再擊鼓進攻,士氣就已經衰落了;待到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已消失殆盡了。而我軍正是一鼓作氣,勇氣十足,當然就把對方打敗了。」

J. 一葦渡江唐生智我懂,可愛民如子湯恩伯是啥典故

一葦渡江唐生智我懂,可愛民如子湯恩伯是啥典故

這些全是反話,用來諷刺國民黨的高層。
愛民如子湯恩伯 —湯恩伯當年炸開花園口,淹死上萬人。36天丟37城,10萬部下被河南百姓繳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