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岐伯山典故

岐伯山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6 15:20:15

⑴ 梁山伯的軍師——無(吳)用出自哪個典故

天機星智抄多星吳用
吳用,表字學究襲,道號加亮先生。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
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⑵ 關於黃帝、禹的歷史典故

龍去鼎湖抄
典出《史記·封襲禪書》:「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涘,龍涘拔,墮,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涘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後因以「龍去鼎湖」謂帝王去世。
炎黃子孫
在有關大量的神話傳說故事中,本領最大、發明最多的人是黃帝。傳說他發明了車、船、鍋、鏡子,製造了弩。又傳說黃帝讓倉頡創造文字,伶倫製作樂律,大撓制定甲子,岐伯寫了醫書。
據說,黃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陝西。黃帝族最後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後到達今山東地區。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領。九黎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今山東、河南和安徽一帶。相傳炎帝族和九黎族為了爭奪黃河流域一塊肥沃的土地,發生了一次戰爭。炎帝族戰敗,向黃帝族求援。黃、炎兩族合並。
根據以上的神話傳說,可以看到,黃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個部落,逐步以黃帝族為主,相互融合,黃帝就成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共同祖先。後來,各族都認為是黃帝的後代,稱為「炎黃子孫」。
禹寸陶分
三過家門而不入
河圖洛書

⑶ 誰能幫我注釋一下這段話里的疑難詞,包括人名,地名,還有典故大體寫了什麼急急急  臣等誠歡誠

出自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首二 進表》。《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項重大工程。工程項目竣工時,項目負責人提交了工作總結報告——《進<四庫全書>表》。《進<四庫全書>表》不僅回顧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前後經過,也概述了中國歷代圖書管理。《進<四庫全書>表》文辭雅馴,用典繁多,余不揣譾陋,羅陳札記於後以就正有道。
這段話,內容太豐富了。一點一點的來吧。
臣等誠歡誠忭27),稽首頓首28)上言29):竊惟神霄30)九野31),太清32)耀東壁33)之星;懸圃34)三成35),上帝36)擴西昆37)之府。文章有象,翠媯38)遂吐其天苞39);繪畫成形,白阜40)肇41)圖其地絡42)。書傳蒼頡43),初征雨粟44)之祥;籙授黃神45),始貯靈蘭46)之典。洞庭秘簡47),稽大禹48)所深藏;柱下49)叢編,付老聃50)以世守。秦操金策,聖籍雖焚;漢理珠囊,遺經51)故在。儒生密寶,維孔鮒52)之承家53);謁者54)旁求,見陳農55)之奉使。蝌文56)以後,篇章自是滋多;麟閣57)所儲,條目於焉漸備。杖吹藜火58),夜讎59)《別錄》60)之編;衣染爐香,坐校《中經》61)之簿。王仲寶62)區其流別63),定新志之九條64);阮孝緒65)撮其叢殘66),括舊傳之五部67)。勘書妙畫,世摹展氏之圖卷68);幔卷飛仙,史載隋宮之跡。唐武德69)訖乎天寶70),鈿軸71)彌增;宋景祐72)繼以淳熙73),牙簽74)再錄。南征俘玉75),元遷三館76)之幮77)。北極營都78),明運十艘之櫝79)。
札記:
27)誠歡誠忭,非常歡喜,非常歡悅。
28)稽首、頓首,古時一種跪拜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賈公彥 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頓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九拜原是祭祀鬼神時的禮節,後來演變為君臣、長幼、尊卑之間的禮節。
29)上言,進呈言辭。
30)神霄,道教謂九天中之最高者。《宋史?方技傳下?林靈素》:「既見,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其治曰府。』」
31)九野,猶九天。《呂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湯問》:「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張湛 註:「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32)太清,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
33)東壁,星宿名,即壁宿(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顆,即飛馬座γ和仙女座α星)。因在天門之東,故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 《晉書?天文志上》:「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
34)懸圃,也稱玄圃,傳說在昆侖山頂,有金台、玉樓,為神仙所居。語出《楚辭?天問》:「昆侖懸圃,其凥安在?」王逸 註:「昆侖,山名也,其巔曰縣圃,乃上通於天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昆侖、懸圃,非經義所載,然其文辭麗雅,為詞賦之宗。」
35)三成,三重,三層,指昆侖山。《爾雅?釋丘》:「三成為昆崘丘。」郭璞 註:「昆崘山三重,故以名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三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
36)上帝,天帝。
37)西昆,本指西方之昆侖山。相傳其為古帝王儲藏圖書之所。見《穆天子傳》二。《文苑英華》五六四唐上官儀《為朝臣賀涼州瑞石表》:「歷選皇猶,稽河圖於東序;詳觀帝籙,披冊府於西昆。」
38)翠媯(guī),水名。傳說黃帝於此受圖籙,後因用為典故。《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河圖挺佐輔》:「﹝黃帝﹞乃召天老而問焉:『余夢見兩龍,挺白圖,以授余於河之都。』天老曰:『河出龍圖,雒出龜書……天其授帝圖乎?』黃帝乃祓齋七日,至於翠媯之川。大鱸魚折溜而至,乃與天老迎之。五色畢具。魚泛白圖,蘭葉朱文,以授黃帝,名曰録圖。」
39)天苞,謂河圖。《水經注?洛水》引《春秋說題辭》:「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地符。」《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孔穎達 疏引《春秋緯》:「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40)白阜,傳說中古代地圖發明人之一。《太平御覽》卷三十六「地部一」引《春秋元命苞》:「神農世,恠義生白阜,圖地形,脈水道。」(白阜為神農圖畫地形,通水道之脈,使不壅塞也。)
41)肇,開始。
42)地絡,土地的脈絡。
42)蒼頡,又作「倉頡」,傳說中的創造文字之神。《世本》:「黃帝使蒼頡作書。」張注引漢《蒼頡廟碑》雲:「蒼頡天生,德於大聖,四目靈光。」《太平御覽》引《春秋孔演圖》:「倉頡四目,是曰並明」。又引《書斷》雲:「頡首有四目,通於神明。」「(蒼頡)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像,采乎眾形,合而為字,是曰古文。」《水經注?洛水》引《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淮南子?泰族訓》:「蒼頡之始作書,以辯治百官,領袖萬物。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遠。」又《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43)雨粟,天降粟米如雨。《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45)黃神,黃帝。籙,圖籙,符命。黃帝授籙之傳說,見注38)。又,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一百二:「《河圖》曰:『黃龍負鱗甲成字,以授黃帝。帝令侍臣寫之,以示天下。』」
46)靈蘭,傳說為黃帝藏書室名。《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47)洞庭秘簡,似乎指大禹所得「金簡玉字」一事。明?楊慎《古今風謠》:「禹得金簡玉字書,藏洞庭包山湖。」(《詩紀前集》三)
按:《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張守節 正義引 唐 李泰 《括地誌》:「《吳越春秋》雲:『禹案黃帝中經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登衡山,血白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夢見綉衣男子自稱玄夷倉水使者,卻倚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齊於黃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發石。」禹乃登宛委之山,發石,乃得金簡玉字,以水泉之脈。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見底,謂之禹穴。』」又,南朝?劉宋?盛洪之《荊州記》曰:「南嶽周回數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夢玄夷使者,遂獲金簡玉字之書。」
48)大禹,對夏禹的美稱。《書?大禹謨》:「日若稽古大禹。」孔 傳:「禹稱大,大其功。」夏禹,夏代第一個君主,姓姒,鯀之子,傳說他曾領導人民治平洪水。《左傳?昭公元年》:「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
49)柱下,相傳老子曾為周柱下史,後以「柱下」為老子或老子《道德經》的代稱。《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李賢 註:「柱下,老子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
50)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曾任周朝管理圖書的官員(即柱下史),後退隱。留有《老子》一書(亦稱《道德經》)。
聃,《正字通》俗耼字。《說文》:「耼,耳曼也。從耳冉聲。」段註:「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膚』,『曼<耳錄>』之『曼』。《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記索隱》、《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游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謚曰耼。』淺人妄改者也。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
51)遺經,流傳下來的經書。
52)孔鮒,又名甲,字子魚,孔子九世孫。秦末儒生。「獨樂先王之道,講習不倦」(《孔叢子?獨治》)。秦始皇欲焚書,孔鮒先得知於陳餘,與其弟子襄將儒家典籍「藏之祖堂舊壁中」(《孔氏祖庭廣記》)。陳勝起義後,孔鮒「為陳王涉博士」(《史記?孔子世家》)。後因政見不合,以目疾辭退。死於陳下。相傳《孔叢子》為其所作,論集孔子、孔伋、孔穿、孔謙、孔鮒等人言行事跡,凡二十一篇。因《漢書?藝文志》未載,又其內容多與《偽孔傳》、《家語》大致相同,故後世學者多疑為偽托之作。
53)承家,繼承家業。
54)謁(yè)者,官名。春秋戰國時已有,為國君或卿大夫侍從官員,掌接待賓客,或奉命出使,朝會負責保衛。《國語?齊語四》:「謁者以告,公遽見之。」漢沿置,《漢書?百官公卿表》謂謁者掌儐贊受事。陳農為漢成帝時謁者,曾奉命收集天下佚書。
55)陳農,西漢時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後因以借指搜求佚書之人。
56)蝌文,即蝌蚪文,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
57)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三輔黃圖?閣》:「 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
58)藜火,晉?王嘉《拾遺記?後漢》載:西漢劉向校書天祿閣,夜默誦,有老父杖藜以進,吹杖端,燭燃火明。取洪範五行之文、天文輿圖之牒以授焉。向請問姓名,雲「太乙之精」。
59)讎(chóu),校對。《韻會》:「讎,挍也。謂兩本相覆挍如仇讎也。」 左思《魏都賦》:「讎挍篆籀。」註:「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60)《別錄》,中國第一部目錄學著作,西漢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題《七略別錄》,亦有稱《別傳》、《書錄奏序》、《七略》等。原書二十卷,唐末已佚,現有清代洪頤煊、馬國翰、姚振宗、嚴可均等人輯佚本。相較而言,姚本(見《快閣師石山房叢書》)最善,雖出較晚,但博採眾長,後來居上。姚氏獨具特識,輯錄全文八篇;《輯略》增補三十餘條,立說精確,尤發前人所未發;取捨比較精當,配隸斟酌盡善;所輯多達一百八十一條,旁采之博,超越前者;篇首敘文,論述詳明;小注、案語,考訂精核。
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史學家和目錄學家。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一生經歷了西漢昭、宣、元、成四帝,曾任諫大夫、宗正、光祿大夫、中壘校尉等職。著作有《尚書洪範五行傳》、《五經通義》、《五經要義》、《世說》、《列女傳》、《列仙傳》、《新序》、《說苑》等,多佚。原有集,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劉中壘集》。
劉向《別錄》的問世,在當時為學人提供了一部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的圖書目錄,從而提高了目錄學的地位和作用,最終使目錄學成為讀書治學之門徑。對於後世,則成為歷代編纂各種圖書目錄的範例。如梁代阮孝緒的《七錄》,唐代元行沖等編的《群書四部錄》,毋煚的《古今書錄》,宋代王堯臣、歐陽修等編的《崇文總目》,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直至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無一不遵循劉向《別錄》所開創的敘錄體內容提要的體例。故史稱劉向為中國目錄學之祖。
61)中經,秘府所藏經籍。漢代有「中五經」之稱。(見《漢書?劉向傳》)三國?魏?鄭默將宮中所藏經籍整理編目,稱「中經」。晉荀勖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後稱為《中經新簿》。(見《隋書?經籍志》:「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默,始制《中經》,秘書監荀勖,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冢書。大凡四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又《晉書?荀勗傳》:「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勗撰次之,以為中經,列在秘書。」)
《中經新簿》,晉代皇家書目。晉荀勖據魏鄭默《中經》編輯而成。共十四卷。該書分書籍為甲部(六藝)、乙部(諸子)、丙部(史書)、丁部(詩賦、文集),是中國第一部把圖書分成四部的圖書分類目錄。該目錄共收書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已亡佚。《隋書?經籍志》評論該書,「但錄題及言,盛以緗素,至於作者之意,無所論辨」,這是該書的缺點。
62)王仲寶,即王儉(字仲寶),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謚文憲,南朝齊文學家、目錄學家。南朝文章,以用事為貴,數典為工,王儉是當時風氣的推動者之一,《南史?王諶簡傳》說:「王儉嘗集才學之士,總校虛實,類物隸之,謂之隸事,自此始也。」自此以後,齊梁文翰,率以富博為長。不過,王儉本人的多數文章用典還不算太繁瑣。他的文章大多是討論禮制的議論文,純用散體,少見駢偶。王儉在目錄學上很有貢獻,他依劉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對舊例頗有突破。又寫定《宋元微四年四部書目》,現均不傳。今存《王文憲集》,系明人張溥所輯。
63)流別,本指水的分支。引申為文章或學術的流派。《晉書?摯虞傳》:「﹝摯虞﹞又撰古文章,類聚區分為三十卷,名曰《流別集》,各為之論,辭理愜當,為世所重。」唐?劉知幾《史通?書志》:「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漢》定其流別,編為《藝文志》,論其妄載,事等上篇。」
64)九條,《隋書?經籍志》:「元徽元年(473年),秘書丞王儉又造目錄,大凡一萬五千七百四卷。儉又別撰《七志》:一曰《經典志》,紀六藝、小學、史記、雜傳;二曰《諸子志》,紀古今諸子;三曰《文翰志》,紀詩賦;四曰《軍書志》,紀兵書;五曰《陰陽志》,紀陰陽圖緯;六曰《術藝志》,紀方技;七曰《圖譜志》,紀地域及圖書。其道佛附見,合九條。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於書名之下,每立一傳,而又作《九篇條例》,編乎首卷之中。文義淺近,未為典則。」
65)阮孝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南朝齊、梁時期目錄學家。梁普通年間(520—527年),他博採宋、齊以來公私圖書記錄,仿《七略》分類法,把當時四萬余卷圖書分為「經典」、「記傳」、「子兵」、「文集」、「術伎」、「佛法」、「仙道」七個部類,撰成《七錄》一書。《七錄?序》稱:「總括群書四萬余卷,皆討論研核,標判宗旨。」《隋書?經籍志》雲:「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割析辭義,淺薄不經。」
66)叢殘,瑣碎零亂的。
67)舊傳五部,《隋書?經籍志》:「梁有秘書監任昉、殷鈞《四部目錄》,又《文德殿目錄》。其術數之書,更為一部,使奉朝請祖恆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錄》。」
68)展氏之圖卷,似乎指展子虔的畫作。展子虔,隋代畫家。尤擅長山水畫,《宣和畫譜》稱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其山水畫山水、人物比例十分相稱,改變了過去「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那種不協調的空間關系,把山水畫的發展推向到一個新的階段。展子虔是從六朝到初唐過渡時期的繼往開來的重要畫家。唐代畫壇曾以「顧(愷之)、陸(探微)、董(伯仁)、展(子虔)」並稱。據有關文獻記載,他作品很多,有《長安車馬人物圖》、《弋獵圖》、《朱買臣覆水圖》、《法華變相圖卷》、《南郊圖》、《雜宮苑圖》、《仙山樓閣圖》、《游春圖》等。現僅存宋徽宗(趙佶)題作展子虔所作《游春圖》,但可能是中唐畫家臨摹本。

⑷ 雙飛蝶與梁山伯與祝英台有什麼典故

梁山伯
死後,
祝英台
被爹娘
逼嫁
,在送嫁的路上經過梁山伯的墓,於是她脫去嫁衣,只剩白色喪衣。這時,墓蓋裂開,祝英台跳進去後,墳墓上就飛出兩只白蝶。就這樣啦!

⑸ 車牌號豫v57525是河南哪個城市的

截至2020年,抄我國沒有豫襲v的車牌,豫是河南省的車牌代碼,河南省沒有豫v的車牌。

河南省(豫)分地區車牌代號如下:

豫A 鄭州市,豫B 開封市,豫C 洛陽市,豫D 平頂山市,豫E 安陽市,豫F 鶴壁市,豫G 新鄉市;

豫H 焦作市,豫J 濮陽市,豫K 許昌市,豫L 漯河市,豫M 三門峽市,豫N 商丘市,豫P 周口市;

豫Q 駐馬店市,豫R 南陽市,豫S 信陽市,豫U 濟源市。



(5)岐伯山典故擴展閱讀

車牌號代表該車所在地的地市一級代碼,規律一般是這樣的,A是省會,B是該省第二大城市,C是該省第三大城市,依此類推。

車牌號的第一個是漢字:代表該車戶口所在省的簡稱:如四川就是川,北京就是京,重慶就是渝上海就是滬,第二個是英文:代表該車所在地的地市一級代碼,規律一般是這樣的,A是省會,B是該省第二大城市,C是該省第三大城市。

出現號牌的原因也是為了查找每輛車方便,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隨時可以分清每一個車,有什麼事情也可以方便找到車主。

⑹ 古代醫者仁心的典故

1、針灸之祖——黃帝

黃帝是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與岐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

此書治療方法多用針刺,故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亦特別詳細。對俞穴和刺闔、刺禁等記錄較詳。

黃帝,《史記》中的五帝之首。傳黃帝姓公孫,居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又居姬水,後改為姬姓。國於有熊,亦稱有熊氏。

是中國宗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性人物,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為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從中國遠古傳說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成為漢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2、脈學倡導者——扁鵲

姓泰,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公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載有他的傳記病案。並推崇為脈學的倡導者。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司馬遷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歷史學家範文瀾也說:扁鵲「是切脈治病的創始人」。張仲景贊賞不絕地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

扁鵲善於運用多種方法去治療各種病症。他自說:「越人之為方,不等切脈、望色、聽聲、寫形,言病之所在。」

可以說,扁鵲奠定了傳統醫學診斷法的基礎。

司馬遷稱贊他說:「扁鵲言醫,為方者宗。守數精明,後世修(循)序,弗能易也。」

他用一生的時間,認真總結前人和民間經驗,結合自己的醫療實踐,在診斷、病理、治法上對醫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扁鵲的醫學經驗,在我國醫學史上佔有承前啟後的重要地位。因此,醫學界歷來把扁鵲尊為中國古代醫學的祖師,說他是「中國的醫聖」、「古代醫學的奠基者。」範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稱他是「總結經驗的第一人」。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3、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毫州)人。精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

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如醉腸洗滌,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葯」。人們稱他為「神醫」。

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

華佗高明之處,就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創立新的學說。

最突出的,應數麻醉術—酒服麻沸散的發明和體育療法「五禽之戲」的創造。

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葯品作為麻醉劑,在華佗之前就有人使用。華佗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發明了酒服麻沸散的麻醉術,正式用於醫學,從而大大提高了外科手術的技術和療效,並擴大了手術治療的范圍。

「五禽之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動作是模仿虎撲動前肢、鹿伸轉頭頸、熊伏倒站起、猿腳尖縱跳、鳥展翅飛翔等。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4、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漢末向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很多。

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他自小好學深思,「博通群書,潛樂道術。」後來,張仲景成為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聖,方中之祖。」

他是處在動亂的東漢末年,連年混戰,各地連續爆發瘟疫,張仲景目擊心傷。「感往昔之論喪,傷橫夭之莫救」。

於是,他發憤研究醫學,「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

相傳張仲景五十歲左右,曾在長沙做太守。他擇定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大開衙門,不問政事,讓有病的百姓進來。

為紀念張仲景,後來人們就把坐在葯鋪里給病人看病的醫生,通稱「坐堂」,那醫生就叫「坐堂醫生」。

張仲景收集了大量資料,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十六卷(又名《傷寒卒病論》)。

到了晉代,名醫王叔和加以整理。到了宋代,才漸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二書。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醫者仁心大愛無疆

5、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撲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

著有《肘後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全世界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焉;心雖勤而無獲矣」。這是晉代科學家葛洪在治學上的一句名言

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葯,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

他在醫學和制葯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

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內篇屬於道教的著作。

但其中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是著名的文論著作。

《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收錄的方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葯容易,價錢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後隨行,即使在缺醫少葯的山村、旅途,也可隨時用來救急。

葛洪治學嚴謹,幾十年如一日,自經史百家到短雜文章,共讀了近萬卷。他對苦讀常常流露出得意之情。

他說:「孜孜而勤之,夙夜以勉之,命盡日中而不釋,飢寒危困而不廢,豈以有求於世哉,誠樂之自然也」。

⑺ 梁山伯的軍師吳用與這句歇後語相關的典故

即《水滸傳》中所描繪的「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的梁山泊版。當年梁山好漢正權是憑水泊天險「嘯聚山林、築營紮寨、抗暴安良、殺富濟貧、替天行道」,演出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俠義故事,一部《水滸傳》名揚天下,水滸英雄舉世聞名

⑻ 伊尹,「伊尹湯液」的典故

一、伊尹其人

伊尹是夏末商初之人。其事跡可見《尚書》《論語》《呂氏春秋》《列子》《楚辭》《孟子》等多種前秦古籍,《尚書·君奭》記載:「成湯既受命,時則有若伊尹,格於皇天。」《論語》曰:「大賢唯有伊尹。」《孟子》記載:「伊尹相湯以王於天下」,「伊尹聖之任者也。」由於後世多把伊尹比附聖賢,他的生平事跡甚至生卒地至今也有多種說法。他的故事大致是這樣:伊尹名伊,或摯,尹為官名。伊尹的出生便有一段傳奇的記載,《呂氏春秋·本味》說:「有侁氏女子採桑,得嬰兒於空之中,獻之其君。其君令烰人養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夢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東走,毋顧。明日,視臼出水,告其鄰,東走十里而顧,其邑盡為水,身因化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拋開神話的部分,伊尹出生在伊水之濱,洪水過後,成為孤兒。
伊尹自幼被庖人所養,長大了也就自然成為有侁氏的庖人。但他與一般庖人不同,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被時人稱為「賢」,後來連湯也知道了。「湯聞伊尹,使人請之有侁氏,有侁氏不可。」這是的商正在興盛之際,伊尹也願投明主。湯想了一個主意,「請取婦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為媵。」有侁氏國的國君就糊里糊塗地把一個人材作為陪嫁送給了湯。
後來伊尹輔佐湯打敗了夏桀,建立商,成為有商一代的開國元勛。湯在位29年後逝世了,伊尹又輔佐湯的第二個兒子外丙繼位,外丙即位三年便去世了,伊尹又立外丙的弟弟中壬為王,中壬即位四年後去世,伊尹便立湯的孫子太甲為王。太甲即位後,逐漸不守法度,昏庸暴虐,不仁不義,於是伊尹就把他流放到外地三年,而由伊尹親自代理朝政,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流放的過程中經過反思,十分悔恨,洗心革面。伊尹立即將其迎回朝,把權力一起交給他。重新即位的太甲果然以仁義行事,以誠意待人,諸侯們又重新擁護這位國君。這時的商代國力鼎盛,人民安居樂業,伊尹作了《太甲訓》三篇,歌頌太甲的功德。伊尹一生輔佐了4位商王,死後商王感念他為國家所做的貢獻,用天子之禮來厚葬他。《尚書》序稱伊尹撰有汝鳩、汝方、湯誓、咸有一德、伊訓、肆命、徂後、太甲等,今本已不全。

二、伊尹與醫葯的關系

根據學者考證,伊尹在商的身份除了在政權為相之外,更為重要的身份他還是一個巫師。[1]商是一個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國家大事小情皆要通過占卜,「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巫師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師,上古巫、史、醫合一,巫師本身多兼有醫的功能,如蜚聲遠近的巫彭、巫咸等皆以擅長醫術聞名,《說文》釋「尹」作「治也」。古文字學家康殷就指出:尹,「象手執針之狀,示以針刺療人疾病」;官名尹「同樣是醫療治調之意的引申·轉化」[2]。「伊尹」同時具有來自伊水的醫和相的意思,歸根結底,還是來自伊水的巫師。
在《漢書·藝文志》中託名伊尹的著作有屬於道家者流、小說者流、兵家者流等,而後世醫家都認為在醫家者流的經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中有《湯液經法》三十二卷,也是伊尹所著。玉函山房輯佚書有《伊尹書》一卷,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也有伊尹篇。
商代給後代留下的最大一筆遺產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產生就是由巫師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其中還有關於後代祭祀伊尹的內容,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黃尹」諸稱皆指伊尹。甲骨文記載的疾病約有二十多種,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蠱、齲等,還有疾年、雨疾、降疾等,雖然不能說與伊尹有直接關系,但伊尹肯定參與過類似占卜活動。

三、伊尹配享先醫祠

《漢書·藝文志》中有《湯液經法》,醫家都認為此書為伊尹所撰。晉代皇甫謐就認為:「伊尹以亞聖之才,撰用《神農本草》以為湯液。……仲景論廣伊尹湯液為數十卷,用之多驗。」[3]南朝梁陶弘景在列數古代醫哲先賢時也不忘伊尹的功績:「昔神農氏之王天下也,畫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種,以省煞害之弊;宣葯療疾,以拯夭傷之命。此三道者,歷群聖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辭,幽贊人天;後稷、伊尹,播厥百穀,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揚輔導,恩流含氣。並歲逾三千,民到於今賴之。」[4]明李梴也歷代上古醫家聖賢中也記載:「伊尹殷時聖人。制《湯液本草》,後世多祖其法。」[5]
元代王好古撰有《湯液本草》一書,他堅信湯液就是伊尹所創立的:「神農嘗百草,立九候,以正陰陽之變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為萬世法,既簡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於神農,得立法之要,則不害為湯液。」[6]
歷代醫家皆對伊尹創制湯液的故事深信不移。元代起的三皇廟中,伊尹已列配享,與上古傳說的醫家進入醫家朝拜的殿堂。清代陸以湉記載了京師先醫廟的沿革情況,在先醫廟諸位名醫中,伊尹赫然在位:「京師先醫廟,始於明嘉靖間。(按:元貞元間建三皇廟,內祀三皇並歷代名醫十餘人,至是始定為先醫廟。)本朝因之,中奉伏羲,左神農,右黃帝,均南面,句芝、風後,東位西向,祝融、力牧,西位東向,東廡僦貸季、天師、岐伯、伯高、少師、太乙、雷公、伊尹、倉公淳於意、華佗、皇浦謐、巢元方、葯王韋慈藏、錢乙、劉宗素、李杲,皆西向,西廡鬼臾區、俞跗、少俞、桐君、馬師皇、神應王扁鵲、張機、王叔和、抱朴子葛洪、真人孫思邈、啟元子王冰、朱肱、張元素、朱彥修,皆東向,以北為上,歲以春冬仲月上甲,遣官致祭。」[7]
還有人將黃帝、神農和伊尹並稱為「三聖人」的說法:「隱醫醫之為道,由來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黃帝;辨百葯之味性,本乎神農;湯液則本乎伊尹。此三聖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贊天地之生育,其有功於萬世大矣。萬世之下,深於此道者,是亦聖人之徒也。賈誼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隱於醫卜。孰謂方技之士豈無豪傑者哉?」[8]
清代徐大椿則認為湯液並不是伊尹發明的,而是至商代伊尹時開始盛行而已:「《內經》中所載半夏秫米等數方是已,迨商而有伊尹湯液之說,大抵湯劑之法。至商而盛。非自伊尹始也。」[9]

四、《傷寒論》與《湯液經》

1985年,當代名醫姜春華在《中醫雜志》撰文指出《傷寒論》與《湯液經》的淵源關系。[10]依據除皇甫謐《針灸甲乙經·序》之外,還有一部敦煌石室唐寫卷子本的傳抄本——梁·陶弘景《用葯法要》。該書說:「諸名醫輩張璣……等,咸師式此《湯液經》法。」並細數了其中的大小青龍湯、大小白虎湯、大小朱烏湯、大小玄武湯、大小陽旦湯、陰旦湯等。其實關於《傷寒論》來源問題歷代醫家並不避諱,王好古曾說:「殷伊尹用《本草》為湯液,漢仲景廣《湯液》為大法,此醫家之正學,雖後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11]清代陳修園也指出:「明葯性者,始自神農,而伊尹配合而為湯液。仲景《傷寒》、《金匱》之方,即其遺書也。」[12]
伊尹的《湯液經》在宋代時民間還有殘存,如《普濟本事方》在大柴胡湯方的最後一味葯大黃後即以小字說明:「伊尹《湯液論》大柴胡同姜棗共八味,今監本無,脫之也。」[13]再如朱肱《類證活人書》在桂枝加葛根湯方後注中也說明:「伊尹《湯液論》桂枝湯中加葛根,今監本用麻黃誤矣。」[14]《陰證略例?伊尹湯液論例》也進一步指出:「朱奉議雲仲景瀉心湯比古湯液則少黃芩,後人脫落之。許學士亦雲伊尹《湯液論》大柴胡湯八味,今監本無大黃,只是七味,亦為脫落之也。以是知仲景方皆《湯液》也。」[15]

伊尹雖然不是最主要的醫葯行業神,但大多數民眾相信,湯液是由他發明的,湯液的發明提高了醫葯的療效,成為中醫葯學最主要的特色之一。

⑼ 岐伯山的伯的讀音

岐伯山它的伯
讀音是


望採納,謝謝

⑽ 鄭州岐柏山啥意思

黃帝的老師叫岐伯,《黃帝內經》里有黃帝與岐伯的對話,河南新密有個岐伯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