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蟬寓意愛情

蟬寓意愛情

發布時間: 2021-03-06 10:10:34

A. 蟬在古代有什麼寓意

蟬在古代象抄征著聖潔、純真和清高。《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認為蟬在最後脫殼成為成蟲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濁水之中,等脫殼化為蟬時,飛到高高的樹上,只飲露水和樹汁,因為把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蟬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從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如將玉蟬放於死者口中,成語中稱作「蟬形玉含」,寓精神不死,再生復活。而把蟬佩於身上表示高潔。因此,玉蟬既是生人的佩飾,也是死者的葬玉。

(1)蟬寓意愛情擴展閱讀:

蟬的生命歷程象徵著重生,也代表著對生活的無限執著和對信念的奮不顧身,所以在古代葬禮中,人們會把玉蟬放入逝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

對蟬,中國古代文人似乎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在他們眼中,蟬性情高潔,不食人間煙火,且有出土蛻變重生等特徵,而這些,都與文人們所追求的潔身自好、尋找新生的樸素願望相符。蟬的形象,由此也變得愈發神秘而富於人文色彩。

B. 蟬的寓意是什麼

蟬在中國古代象徵復活和永生,這個象徵意義來自於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蟲,後來成為地上的蟬蛹,最後變成飛蟲。蟬的幼蟲形象始見於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銅器上,從周朝後期到漢代的葬禮中,人們總把一個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由於人們認為蟬以露水為生,因此它又是純潔的象徵。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莫過於是它的鳴聲。它為詩人墨客們所歌頌,並以詠蟬聲來抒發高潔的情懷,更有甚者是有的人還用小巧玲瓏的籠裝養著蟬來置於房中聽其聲,以得歡心。的確,從百花齊放的春天,到綠葉凋零的秋天,蟬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輕快而舒暢的調子,不用任何中、西樂器伴奏,為人們高唱一曲又一曲輕快的蟬歌,為大自然增添了濃厚的情意,難怪乎人們稱它為「昆蟲音樂家」、「大自然的歌手」。

C. 蟬有象徵意義么是什麼

有象徵意義,象徵高潔的品格。

以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蟬》為例。此詩先是描寫蟬的境遇,後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來,直抒胸臆,感情強烈,最後卻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蟬身上,首尾圓融,意脈連貫。全詩以蟬起,以蟬結,章法緊密,對蟬的刻畫與詩人的情意婉轉表達到了渾然交融與統一,是托物詠懷的佳作。詩人借蟬棲高飲露的個性來表現自己高潔的品格,可謂借物詠懷的典型。

作品原文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

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白費其聲。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是一貧如洗全家水一樣清。

(3)蟬寓意愛情擴展閱讀: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首聯以蟬的生活習性起興。「高」以蟬棲高樹暗喻自己的清高;蟬的「難飽」又與作者身世感受暗合。由「難飽」而引出「聲」來,所以哀中又有「恨」。但這樣的鳴聲卻是徒勞,並不能使它擺脫難飽的困境。

這是說,作者由於為人清高,所以生活清貧,雖然向有力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這樣結合作者自己的感受來詠物,看似把物的本來面貌歪曲,因為蟬本來沒有「難飽」和「恨」。

作者這樣說,看似不真實了,但詠物詩的真實,是作者感情的真實。作者確實有這種感受,借蟬來寫,只要「高」和「聲」是和蟬符合的,作者可以寫出他對「高」和「聲」的獨特感受來,可以寫「居高聲自遠」(虞世南《詠蟬》),也可以寫「本以高難飽」,這兩者對兩位不同的作者都是真實的。

頷聯「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進一步地描摹了蟬的鳴聲。從「恨費聲」里引出「五更疏欲斷」,用「一樹碧無情」來作襯托,把不得志的感情推進一步,達到了抒情的頂點。

蟬的鳴聲到五更天亮時,已經稀疏得快要斷絕了,可是一樹的葉子還是那樣碧綠,並不為它的「疏欲斷」而悲傷憔悴,顯得那樣冷酷無情。這里體現了詠物詩的另一特色,即無理得妙。蟬聲的「疏欲斷」,與樹葉的綠和碧兩者本無關涉,可是作者卻怪樹的無動於衷。

這看似毫無道理,但無理處正見出作者的真實感情。「疏欲斷」既是寫蟬,也是寄託自己的身世遭遇。就蟬說,責怪樹的無情是無理;就寄託身世遭遇說,責怪有力者本可以依託蔭庇而卻無情,是有理的。詠物詩既以抒情為主,所以這種無理在抒情上就成了有理了。

首聯和額聯寫蟬的哀告無助,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憤激卻運思高妙、耐人尋味,寓意十分明顯,寫蟬即是寫詩人自己的身世。「高難飽」,鳴「徒勞」,聲「欲斷」,樹「無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瞭然。

蟬棲高難飽,費聲鳴叫無人理會,純屬徒勞,這正是詩人清高自處,也是世情冷淡,無人相知的寫照。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己平。」頸聯隨之一轉,換了主題。拋開詠蟬,轉到自己身上。這一轉就打破了詠蟬的限制,擴大了詩的內容。要是局限在詠蟬上面,有的話就不好說了。詩人由蟬的命運聯想到了自身的不幸,回憶自己的仕宦生涯,流露出不盡的感慨。

「梗猶泛」這里用典,形容自己飄泊不定的宦遊生活。這種不安定的生活,使他懷念家鄉。「田園將蕪胡不歸」,更何況家鄉田園里的雜草和野地里的雜草已經連成一片了,作者思歸就更加迫切。此聯下句飽含了故園之思。

這兩句好象和上文的詠蟬無關,暗中還是有聯系的。「薄宦」同「高難飽」、「恨費聲」聯系,小官微祿,所以難飽費聲。經過這一轉折,上文詠蟬的抒情意味就更明白了。

尾聯「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又回到詠蟬上來,用擬人法寫蟬。「君」與「我」對舉,把詠物和抒情密切結合,而又呼應開頭,首尾圓合。蟬的難飽正與我也舉家清貧相應;蟬的鳴叫聲,又提醒我這個與蟬境遇相似的小官,想到「故園蕪已平」,不免勾起賦歸之念。

錢鍾書先生評論這首詩說:「蟬飢而哀鳴,樹則漠然無動,油然自綠也(油然自綠是對「碧」字的很好說明)。樹無情而人(『我』)有情,遂起同感。蟬棲樹上,卻恝置(猶淡忘)之;

蟬鳴非為『我』發,『我』卻謂其『相警』,是蟬於我亦『無情』,而我與之為有情也。錯綜細膩。」錢先生指出不僅樹無情而蟬亦無情,進一步說明詠蟬與抒情的錯綜關系。

D. 知了寓意什麼

知了即蟬

蟬在中國古代象徵復活和永生,這個象徵意義來自於它的生命專周期:它最初屬是幼蟲,後來成為地上的蟬蛹,最後變成飛蟲。蟬的幼蟲形象始見於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銅器上,從周朝後期到漢代的葬禮中,人們總把一個玉蟬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護和永生。由於人們認為蟬以露水為生,因此它又是純潔的象徵。
自古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的莫過於是它的鳴聲。它為詩人墨客們所歌頌,並以詠蟬聲來抒發高潔的情懷,更有甚者是有的人還用小巧玲瓏的籠裝養著蟬來置於房中聽其聲,以得歡心。的確,從百花齊放的春天,到綠葉凋零的秋天,蟬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輕快而舒暢的調子,不用任何中、西樂器伴奏,為人們高唱一曲又一曲輕快的蟬歌,為大自然增添了濃厚的情意,難怪乎人們稱它為「昆蟲音樂家」、「大自然的歌手」。

E. 金蟬的寓意

1、長生、再生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原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轉世,唐三藏由金蟬子轉世為真靈東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因此,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

2、取諧音,金蟬諧音「金錢」,寓意財源滾滾來,一般商人喜歡用這種說法。

3、是中國古代延續上千年的傳統說法,稱蟬有先知先覺的的含義,寓意知人所不知,覺人所不覺。

4、說蟬有「蛻變高鳴」的屬性,所以,有得中高第的說法。

5、取意「金蟬脫殼,存其形,完其勢」,表示:能避邪帶來好運氣、幸福。

(5)蟬寓意愛情擴展閱讀

金蟬具有高蛋白、高營養、純天然、無公害、純綠色等特點金蟬既為傳統的一道葯膳上品,也是我國一味常用中葯材,在我國各個地區,特別是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早有食用金蟬的習慣。

金蟬,營養價值高,素有唐僧肉的美譽。由於金蟬的營養價值高和風格獨特的良好口感,以及對人體發揮的多種滋補葯效功能,民間早有把吃金蟬子比喻成可以讓人長生不老的「唐僧肉」。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唐僧」,原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又稱金蟬長老)轉世,唐三藏由金蟬子轉世為真靈東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因此,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

現代社會中,人們把營養豐富的「金蟬」擺上餐桌,並稱之為「唐僧肉」,這是對金蟬營養價值給予充分肯定再高不過的贊譽。

F. 蟬的意象的寓意

蟬,作為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弱小生命體,朝飲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專在蒼茫宇宙中顯屬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這一生命規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愛,蟬被帶入詩詞中成了較多的描寫對象。
一、顯示出時間的變化
蟬在白露到來時,必死無疑,給人無可奈何的傷悲之感。詩人常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凄冷的人生風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另有「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元稹《送盧戡詩》)「紅樹」、「蟬」、「夕陽」、「白頭」自然融為一體,落日相伴的蟬恰恰是白頭之人的真實寫照。加上離別之悲,是一種下降凝縮的力的運動。蟬的這一寄託,突出了詩人的主體感受,即天步悠長,人生如白馬過隙,倏忽即逝的悲劇意象,蟬的這種意象,詞微旨遠,妙不可言。
二、映射出悲涼的情調
秋天給人的審美感受是一種悲涼的情調,蟬極易渲染出一種蒼涼的氛圍,形成孤冷意象融入到別離遠游之中。
三、賦予蟬高格之形象
中國古代文人歷盡滄桑,諸如宦海浮沉,名利追逐,市朝傾軋,世態炎涼,難免滋生出往事如夢,命運坎坷的迷惘和感傷。詩人常通過蟬的描寫反映了自己失意之情,高格之情調。

G. 蟬 的思想感情

《蟬》 一詩表達了作者孤芳自賞,淡泊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鬱郁不得志的感情。

(7)蟬寓意愛情擴展閱讀:

原文:蟬

唐代:李商隱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譯文:你棲身高枝之上才難以飽腹,悲鳴傳恨無人理會白費其聲。

五更以後疏落之聲幾近斷絕,滿樹碧綠依然如故毫不動情。

我官職卑下像桃梗漂流不定,家園長期荒蕪雜草早已長平。

煩勞你的鳴叫讓我能夠警醒,我是一貧如洗全家水一樣清。

賞析:蟬本來就因棲息於高枝,難得一飽;它鳴叫不停,卻不受理睬,真是白白辛苦,怨恨無窮啊。「以」,因。古人誤以為蟬餐風飲露,所以說「高難飽」。「費聲」,指鳴聲頻頻。

就真實情況而言,蟬並非是因身在高處,不肯飛下來乞食而「難飽」;它的鳴叫聲中也沒有什麼恨意,這完全是詩人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是其身世之感的寄託。「高」,語義雙關,喻指人的品格高潔。

詩人自許清高,不肯屈就,結果只落得生活困頓,這不就是「高難飽」嗎?

他曾向令狐綯等當權者陳情,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可最終還是不被人理會,依舊無法擺脫仕途坎坷的困境,這難道不是一場「徒勞」嗎?在這里,蟬已經完全人格化了,詩人分明是借其表達自己艱難的身世和處境,所以紀昀說開頭兩句是「意在筆先」。

蟬徹夜悲鳴,叫到五更天,已是聲嘶力竭、稀稀落落,快要斷絕了。可是那些樹呢,依舊碧綠青翠,任憑蟬叫得如何凄苦動人,也是無動於衷,真是無情啊!

H. 蟬代表的含義

1、蟬在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來被視為 純潔、清高、通靈的象徵。

2、古人版認為蟬性高潔,《權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蟬在最後脫殼成為成蟲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濁水之中,等脫殼化為蟬時,飛到高高的樹上,只飲露水,可謂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3、蟬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從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I. 「知了」的寓意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象徵復活和永生,這個象徵意義來自於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蟲,後來成為地上的蟬蛹,最後變成飛蟲

J. 蟬代表的含義

1、蟬在來古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向來源被視為 純潔、清高、通靈的象徵。

2、古人認為蟬性高潔,《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說:「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蟬在最後脫殼成為成蟲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濁水之中,等脫殼化為蟬時,飛到高高的樹上,只飲露水,可謂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

3、蟬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從漢代以來,皆以蟬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