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醉酒的典故

醉酒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48:31

㈠ 貴妃醉酒的典故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今陝西省華陰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㈡ 劉伶醉酒的典故是什麼

那劉伶何許人也?劉伶乃魏晉時期第一酒徒,嗜酒如命,據《晉書

㈢ 鍾魁醉酒有什麼典故

鍾馗是中國民間傳說中驅鬼逐邪之神。
傳說他是唐初終南山人,生得豹頭環眼,鐵專面虯鬢,相貌屬奇醜;然而他卻是一個才華橫溢、滿腹經綸的風流人物。他平素為人剛直、不懼邪祟。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長安應試,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譽稱「奇才」,取為貢士之首。可是殿試時,奸相盧杞竟以貌取人,迭進讒言,使鍾馗落選。鍾馗一怒之下,撞殿柱而死,震驚朝野。德宗下昭封鍾馗為「驅魔大神」,遍行天下「斬妖驅邪」;並用狀元官職殯葬。傳說唐明皇睡夢中見一小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繞殿而奔,這時有一大鬼捉住小鬼並把他吃了。大鬼相貌奇醜無比,頭戴破紗帽,身穿藍袍、角帶、足踏朝靴,自稱是終南山落第進士,因科舉不中,撞死於階前。他對唐明皇說:「誓與陛下除盡天下之妖孽。」唐明驚醒後得病。病癒後下詔畫師吳道子按照夢境繪成《鍾馗捉鬼圖》批告天下以祛邪魅佑平安。吳道子揮筆而就,原來吳道子也做了個同樣的夢,所以「恍若有睹」,因而一蹴而就。

㈣ 李白醉酒得罪高力士的典故叫什麼

高力士為李白脫鞋

一天,渤海國使者呈入番書,文字非草非隸非篆,跡異形奇回體答變,滿朝大臣,均不能識。玄宗怒道:「堂堂天朝,濟濟多官,如何一紙番書,竟無人能識其一字!不知書中是何言語,怎生批答?可不被小邦恥笑耶!」眾皆汗顏,正為難間,玄宗想到李白,即召入宮,李白卻識得番文,宣誦如流。玄宗大悅,即命李白亦用番字,草一副詔。李白欲藉此機會奚落高力士,乞請高力士為他脫靴。玄宗笑諾,遂傳入高力士。高力士一直是玄宗身邊最親近之人,官封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渤海郡公,權勢熏天,怎肯受此窘辱,只因玄宗有旨,不便違慢,沒奈何忍氣吞聲,遵旨而行。李白非常欣慰,遂草就答書,遣歸番使。

㈤ 王粲登樓、劉伶醉酒的典故

全劇四折一楔子。劇情是:三國時,王粲之父與蔡邕指腹為親,定下兒女婚事。王粲奉母命進京拜見蔡邕,求取功名。蔡邕得知王粲雖有才學,但恃才矜傲,令人難以容忍,於是在酒席間故意怠慢,王粲負氣離去。蔡邕暗中又讓曹植贈銀,將他推薦給荊州劉表。劉表見王粲其貌不揚而且性情傲慢,也不願任用,於是王粲流落荊州,常到好友許達的樓中飲酒,思鄉流淚。重陽節,二人又聚,王粲借醉意寫詩作賦,抒發心中苦悶。此時王粲所寫的萬言長策經曹植、蔡邕轉送,被帝王看中,封他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王粲終於如願。蔡邕與曹植此時才將真情告訴王粲,並讓他與蔡女成親。《王粲登樓》全名《醉思鄉王粲登樓》,現存版本有:清雍正三年(1725)何煌校脈望館藏《古名家雜劇》本、《元明雜劇》本、《元曲選》戊集本、《酹江集》本、《古今名劇選》卷一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世說新語 任誕第二十三》劉伶醉酒。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 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㈥ 貴妃醉酒的典故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楊貴妃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6)醉酒的典故擴展閱讀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單折戲,取材於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為認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

根據梅派藝術研究家、戲曲評論家許姬傳的研究,《貴妃醉酒》來源於明末傳奇《磨塵鑒》。也有學者認為是源自清初傳奇《長生殿》,《長生殿》第十八出《夜怨》的唱詞與排場,雖與《醉酒》不同,但基本情節類似。

《貴妃醉酒》經由路三寶到梅蘭芳和於連泉,形成了幾種完全不同的演法。第一種是梅蘭芳創造的青衣梅派演法,早期梅蘭芳演出該劇還是按照路三寶的方式,只不過廢除了踩蹺;程硯秋早年拜在梅蘭芳門下,也演出此劇,基本上是梅蘭芳的演法,而後來出現的四小名旦之一張君秋學習的就是梅蘭芳晚期的演法。

第二種是於連泉創造的花旦筱派演法,在於連泉去世之後,他的弟子、甘肅京劇團的陳永玲曾演出此劇,依然保留了踩蹺的傳統方式(1985,青海電視台),在陳永玲去世後,筱派絕響。此外還有荀慧生的荀派演法,有1922年百代公司、1930年大中華公司唱片存世,不過沒有留下相應的影視資料,也沒有弟子繼承,據說荀派的版本是「醉中見美」。

早期的《貴妃醉酒》表演上有很多色情成分,格調低俗。原劇大肆渲染楊貴妃情慾無處排解,借著酒醉與宦官們猥褻調情。這亦是京劇等「舊劇」為「新文化運動」諸氏所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1914年在北京首次演出該劇,直到1955年被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成電影的過程中,梅蘭芳堅持從人物情感變化入手,從美學角度糾正了它的非藝術傾向,也摒棄了劇中惡俗的成分。經過了梅蘭芳「改良」的《貴妃醉酒》,重新被定義為是「一出暴露宮廷里被壓迫女性的內心感情的舞蹈好戲」。

㈦ 醉酒飽德的成語典故

(1)《詩·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飽以德。」又序:「既醉,太平也。醉酒內飽德,人有士容君子之行焉。」後用為酬謝主人宴飲之辭。
(2)《太平廣記》卷四九二引 唐 無名氏《靈應傳》:「妾以寓止郊園,綿歷多祀,醉酒飽德,蒙惠誠深。」亦省作「 醉德 」。
(3) 清 顧炎武《與歸庄手札》:「醉德無何,忽雲改歲,兄今其脫然愈乎?」
(4)到了~之後,各學師引了五位生童上二堂稟謝。(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二回)

㈧ 劉伶醉酒典故是什麼

在一個村裡,有這么個酒店,門口掛著一個酒幌,上邊寫著:「喝上三碗醉三年,不醉三年不要錢。」這個賣酒的是誰呢,口氣這么大?他的名字叫杜康。

說來也怪,有一個非常愛喝酒的人,他名字叫劉伶。這一天,他從酒店門前路過,一看那酒幌就來氣了,心想:什麼好酒,一醉醉三年,我進去看看。

他剛剛進屋,杜康急忙迎上前來問道:「喝酒來啦?」劉伶氣乎乎地說:「廢話,不喝酒難道上你這來喝茶?」杜康笑呵呵地說:「火氣還不小,你喝多少?」劉伶冷著臉說:「先來三碗嘗嘗。」杜康一聽,說:「客官,喝三碗可要醉三年呢,還是少來點吧!」

劉伶氣乎乎地說:「喝死我願意,喝酒我給錢,該你啥事?」杜康一聽,說:「好樣的,你喝三碗吧,你喝完三碗你就走,我三年以後再去你家要錢。」說完就端給了劉伶三碗酒。劉伶也沒管那套,端起來「咕嘟咕嘟」地一揚脖就喝進肚去了,喝完把碗一扔。

杜康說:「快回家吧,等三年以後我去要酒錢。」劉伶看了看杜康,一轉身真就回家了。

回到家裡,劉伶一頭倒在了炕上。媳婦一見這樣,就問:「怎麼了,鬧病啦?」劉伶說:「沒有,我喝了杜康三碗酒,就覺著有點困。」說完話,他就躺在炕上睡過去了,一直睡了多少天也沒醒過來。

轉眼過了三年。這一天,杜康背著錢搭子找上門來說:「這是劉伶家嗎?」劉伶媳婦見外邊有人說話,說道:「是呀,快到屋裡坐。」杜康進屋一看劉伶還睡著呢,便來到炕邊推了推劉伶,說:「兄弟起來吧,三年都過去了,我要錢來了。」

劉伶躺在炕上蒙蒙朧朧地說:「什麼?三年,真到三年了嗎?」他媳婦說:「那還有假,三年都多啦。」劉伶這才爬起來翻身說道:「好酒,果然是好酒。」杜康接過話來說:「既然是好酒,那就給錢吧。」

劉伶聽見說話人是杜康,急忙拉住他的手說:「哎呀,我的好兄弟,你的酒太好了,我還得喝。」杜康說:「算了吧,三年前喝的酒你還沒給錢呢。」劉伶這才想起,急忙拿出錢來,如數還清了酒帳。

杜康收完了錢以後,說:「這回行了,你說吧,這次你要喝多少都行。」劉伶說:「好,來吧!」

他這回可就喝開了,你看他左一碗,右一碗,一口氣一連喝了一百零八碗。他媳婦一看,哎呀,這不是完了嗎?她知道這酒真就一碗醉一年那,這一百零八碗就得醉一百零八年呢,可抓瞎了,這可怎麼辦那?

這時候杜康說話了:「嫂子,我看你也和他一樣,多喝點和他一塊睡吧,要不然將來姑娘兒子們都死在你前邊,那可就沒人管你啦。」劉伶媳婦一聽也對,喝就喝吧,她也喝了幾十碗,不一會,兩口子就全都睡著了。

杜康一見兩口子都睡過去了,便找來了他們的姑娘兒子商量說:「你們二老這一睡就得一百零八年,將來你們都要死在他們前邊,不如趁著現在,你們就把他們老兩口子埋了,也省得以後麻煩。至於一百多年後,我想會有人來救他們的。」

孩子們一聽這也是個理,就和杜康一起,把父母雙雙埋進地里,還立下了一個墓碑。上面寫著:劉伶之墓。

轉眼一百多年過去了。這一天,杜康蹓蹓躂躂地來到了劉伶的墳上,拿鍬把土挖開,打開棺材,推了推劉伶說:「兄弟,快起來吧,又該還賬了。」

睡在棺材裡的劉伶,這一下睡了一百多年,酒勁也真過了,聽見有人喊,急忙翻身起來一看是杜康,就說:「兄弟,這回可不給你錢了,這一百零八年就這么快?」杜康說:「果真是一百零八年了。」劉伶說:「算了吧,你唬人。」說著話一看,哎我怎麼還在棺材裡呢?再一看老婆也在棺材裡。這時候,他老婆也醒過來了。

兩口子爬出來以後,杜康說:「你們回去打聽打聽,要是夠了一百零八年,你們就拿錢給我;要是不夠,你們就不用給錢。去吧。」劉伶一想也對,就和媳婦回家了。

來到家裡一看,早已面目皆非,院里出來了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劉伶見出來人了,走上前去深施一禮說:「老先生,這可是劉伶的家嗎?」老人說:「是啊,是劉伶的家,他是我的祖太爺,早已經死了一百多年了,我這還是小時候聽我爺爺說的呢。」

劉伶一聽完了,心想這可去找誰要錢呢,怎麼和孩子們張嘴呢?最後就跟媳婦合計說:「算了吧,咱們的重孫子都比咱們老了,這個家咱怎麼呆?酒錢咱又還不上,乾脆咱們倆還回去就真死了吧。」媳婦一看也沒有法,只好走這一條道了,又來到了墳上。

夫妻二人也沒啥可戀心的事,雙雙撞在石碑上。本來應該什麼也不知道了,可劉伶卻見著有人在他後背拍了一掌。回頭一看是杜康,劉伶說:「我們兩口子還不起你的酒錢,雙雙都撞死了,怎麼你還不算完?」

這時杜康哈哈地笑著說:「你兩口子回頭看看就明白了。」劉伶回頭一看,哎喲,原來他和他媳婦二人的屍體都躺在了墓碑下。

杜康引著劉伶和他媳婦飄飄遙遙地腳踏祥雲走了。從這以後,杜康就成了酒神,被造酒人供奉為師祖。而劉伶呢,也變成了品酒大師,所以民間才流傳著這么一句佳話,就是「杜康造酒劉伶醉」。

(8)醉酒的典故擴展閱讀:

劉伶(生卒年不詳,一說約221年-約300年),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並稱為「竹林七賢」 。

在「竹林七賢」中,劉伶是社會地位最低的一位,他身高六尺(不到一米五 ),容貌醜陋。放肆情志,常以身處宇宙調和萬物為意,從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故漠不關心,只與阮籍、嵇康相交甚厚,遇上時便有說有笑,非常投機,攜手共游山水,對於有沒有家產根本不介意。

作為竹林七賢中的一員, 劉伶嗜酒如命,常常坐著鹿車,帶一壺酒,使人扛著鍬跟著,說:「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還曾發出「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的酒後豪言。

劉伶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晉朝建立後參與對策,提倡無為而治。同輩的人都因考核優秀而升遷,惟獨劉伶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派特使徵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而劉伶不願做官,聽說朝廷特使已到村口,趕緊把自己灌得酩酊大醉,然後脫光衣衫,朝村口裸奔而去。朝廷特使看到劉伶後深覺其乃一酒瘋子於是作罷。劉伶最終一生不再出仕,老死家中。

㈨ 中國十大醉酒典故有哪些

1、十大酒局之第十:醉打金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醉打金枝的故事講的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在家宴後,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昇平公主的故事。

且說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動不動對丈夫和公婆發脾氣。一般說來,中國傳統社會里媳婦見了公婆是要行大禮的,但公主是皇帝女兒,是君,公婆雖是長輩也是臣,所以那時郭子儀夫婦反過來要向公主下跪。

郭曖對此十分不滿,公婆尚且向公主行禮,自己豈非矮了兩輩下去?平日在頤指氣使的公主面前他倒也不敢有所造次。這天,郭曖心裡不爽,在家宴上多喝了幾杯。當即要求昇平公主應該遵守婦道,給郭子儀夫婦行下跪禮,結果被昇平公主嚴詞拒絕並遭到當面訓斥。此時,這酒是壯膽葯,這酒是忘情水,喝高了的郭曖借著酒勁,也不顧昔日情分,把公主拖回卧室飽以一頓老拳,打的公主滿臉開桃花。這可不得了,公主立即回到娘家皇宮大院里找自己的爹爹代宗皇帝去哭訴。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

這個郭曖為天下所有懼內男人出了口惡氣。俗話說,小夫妻打架不記仇。盡管這場家庭糾紛鬧騰的動靜兒挺大,結果卻皆大歡喜,郭曖和昇平公主的感情從此反而加深不少,天天共效於飛。這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有不少世人稱贊的事跡流傳下來。仔細思量,要不是那場家庭酒局,要不是那頓老拳,怎會有這樣歡天喜地的大結局?我們要堅決反對家庭暴力,但有時也不得不承認拳頭的教育作用啊。所以建議袞袞諸公,家中若有河東獅吼,不妨領貴夫人去老舍茶館看場京戲《打金枝》,當然,不要忘了掂瓶二鍋頭壯行。

2、十大酒局之第九: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歷來被公推為中國傳統四大美人圖之一。在此次酒局中,楊貴妃美中見醉,醉中見美,與太監宮女們演了一出好戲。這是十大酒局中唯一的美人酒局,而且是唯一以女子為主角的酒局,所以不可不選。

卻說這天傍晚,皇宮院內涼風習習,皓月當空。唐玄宗與楊貴妃本來相約在百花亭品酒賞花,屆時玄宗卻沒有赴約,而是移駕到西宮與梅妃共度良宵。良辰美景奈何天,雖然景色撩人慾醉,楊貴妃也只好在花前月下悶悶獨飲,喝了一會不覺沉醉,邊飲邊舞,嘴裡念叨著「李二郎你枉為人君,說話不算數……」 萬般春情,此時竟難自排遣,加以酒入愁腸,立時便醉。一時春情萌動不能自持,竟至忘乎所以,面對高力士等一干太監宮女,楊貴妃頻頻作出種種求歡猥褻狀,倦極才怏怏回宮。

《貴妃醉酒》是出著名的京戲。據說《貴妃醉酒》最早的版本是崑曲。原曲目中楊貴妃大醉後自賞懷春,輕解羅衣,春光乍瀉。當然高力士們不解這種風情,倒也無傷大雅。後來梅蘭芳同志親自出手,以霹靂手段對這部作品做了「去污化處理」,所有少兒不宜內容統統被切掉了。於是,《貴妃醉酒》也就從當初的三級片變成了今日8歲以上孩童也可觀賞的正劇。

3、十大酒局之第八:杜康美酒醉劉伶

象楊貴妃一樣,西晉劉伶在酒後也經常失態,但與楊貴妃不同的是,劉伶的酒後失態不是酒後亂性,似乎是刻意而為,以示其雅緻高格,與眾不同。劉伶每次大醉後,喜歡在大道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衣被,以地為床第。他是當時的名士,名氣太大了,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時人不但不斥責他這種有違傳統的做法,反而稱贊他這種行為是名士風流,是「率真」,「瀟灑」,「有個性」的表現。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酒量好,詩文更好。他經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中之塊壘」,可謂意氣風發。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酒醉後渾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當時的名酒。曹操有詩雲:「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酒在當時已是天下最好的美酒。這「杜康美酒醉劉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兩人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這個故事裡,劉伶慕名來到杜康的酒館,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釀美酒,一醉就是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後,河南的汝陽杜康與伊川杜康兀自為誰是正宗杜康打個不亦樂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那裡,這里且按下不表。

4、十大酒局之第七:東晉新亭會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家大族紛紛舉家南遣,渡江而南的佔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閑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家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么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這里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了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王導及時打消了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嘆國破家亡的詩詞歌賦里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 「新亭會」、 「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這次新亭酒會對東晉政權的建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北方士人是組成東晉司馬睿政權的重要力量,此次酒會上王導打消了眾士人的萎靡頹廢之態。後來,眾士人團結起來,使東晉政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快建立起來。名相王導也被時人稱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5、十大酒局之第六:北宋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容登大寶,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後,趙匡胤卻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擔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後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年的做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了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了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了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在歷史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範例,或者說是反面教材。若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宋朝遠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於奴隸社會的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後終於導致了宋朝的滅亡。可見,生存權都保證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後果,都起始於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所以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在大路眼裡,由於它的負面作用,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它進入前五的。

6、十大酒局之第五:乾隆千叟宴

千叟宴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響力比現在的春節團拜會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慣例,每五十年才舉辦一次千叟宴。 1722年康熙帝在陽春園宴請全國七十歲以上老人兩千四百一十七人。後來雍正、乾隆兩朝也舉辦過類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盪,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飽學鴻儒,當眾吟詩聯句,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句被史官記錄入史。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說已有141歲。當時乾隆和紀曉嵐還為這位老人做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多一個春秋。」根據上聯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堪稱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廚精心製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後,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7、十大酒局之第四:三國江東群英會

同學們還記得中學課本里學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一文吧?

卻說周瑜在帳中正與眾將議事,聞蔣干來訪。當即命眾將依計行事。蔣干打扮得象個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來」。一見面,蔣干問道:「公瑾別來無恙!」 這一句既是問候,又道出蔣干與周瑜原有一番舊誼。周瑜直接了當:「子翼辛苦,難道是為曹操做說客嗎?」蔣干立刻裝作很「愕然」,說:「你我分別那麼久,我特來和你來敘舊,怎麼能說是當說客呢?」周瑜笑著說:「雖然比不上師曠那麼聰慧,但聞弦歌而知雅意啊。」蔣干裝作很惱怒的樣子,說:「閣下待故人若此,我當告退!」蔣干心說,老同學了你還跟我來這一套,於是他裝作很有性格的樣子,轉身就要走,被周瑜攔住。

之後周瑜大擺筵席,並禁止在席間談論曹操與東吳軍旅之事。周瑜曰:「吾自領軍以來,滴酒不飲;今日見了故人,又無疑忌,當飲一醉。」說罷,大笑暢飲。座上觥籌交錯。接著周瑜領蔣干參觀了東吳軍營的精兵強將。周瑜裝醉大笑道:「想周瑜與子翼同學業時,不曾望有今日。」蔣干說:「以老兄高才,實不為過。」瑜拉著蔣乾的手說:「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言罷大笑。蔣乾麵如土色。飲至天晚,點上燈燭,周瑜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歇罷,滿座歡笑。

蔣干被老同學今日的NB哄哄和功成名就刺激的夠嗆,倒也絲毫不敢提及游說周瑜投降曹操的事。這時他忽然擔心起來,責備自己當時怎麼在曹丞相面前把話說的那麼滿,現在回去怎麼也得有個交代呀。管不了那麼多了,總得有點收獲回去。於是他劍走偏鋒,就有了晚上偷聽、盜書等宵小行為。後來曹操果然中計,斬了水軍首領蔡瑁、張允。

說到底蔣干原本想拉老同學下水,想踩著老同學的肩膀在曹操麾下步步高升,沒想到反過來讓老同學周瑜給自己放了把鴿子。商場里還有個說法就是「殺熟」,你總是老同學長老同學短的掛在嘴上,OK,看在多年的情份上,今天我不滅你一道也說不過去。於是乎,一個勸降不成,便試圖以雞鳴狗盜之術盜取敵方機密。另一個則將計就計請君入瓮。這赤壁之戰,蔣干也算為東吳立了件大功。

本來長相有點仙風道骨的蔣干,後來在戲里成了鼻樑上貼了塊白膏葯的角色,人也變得鼠里鼠氣的。這一切,都是讓他那個老同學害的。反過來,他的老同學周瑜,在酒局中表現出非凡的氣魄、風度和智謀,這次群英會酒局,也就成為千古佳話。

8、十大酒局之第三:青梅煮酒論英雄

青梅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里最為精彩的內容之一,曹操劉備二人此次雙龍會,自然也足以在古代十大酒局中名列三甲。

劉備歸附曹操後,每日在許昌的府邸里種菜,以為韜晦。用張飛這個粗人的話講,就是「行小人事」。劉備乃當時豪傑,雖手下將不過關張,兵不過三千(當時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里說劉備「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與劉邦類似,天生就有領袖氣概。劉備和劉邦一樣,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將兵之才,而是領袖群倫的將將之才。曹操何等人物,遍識天下英雄,當然對劉備有很透徹的了解。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豐滿,劉備將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對手。

這場酒局,遠不是那種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歡聚,分明是一場政治試探和政治表態的會面。一見面曹操就問劉備:「你在家做的好事!」 劉備當時已經暗受衣帶詔,當即嚇得面如土色。接著曹操拉著著劉備的手走到後院,說:「玄德學圃不易。」劉備才放下心來。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劉備每天做些什麼他當然清清楚楚。這兩位,一個暗地裡參加了反曹地下組織,另一個則派人每天監視對方行蹤,都是權謀機變之輩。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時,天邊黑雲壓城,忽卷忽舒,有若龍隱龍現。曹操說: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曹操實乃不世出的絕頂人物,這一番話,看似描述龍之變化,目的是說「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顯然,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詠志。當然他也下了一個套,試探在劉備眼裡,什麼人能縱橫四海,比得上我曹操。劉備接連指出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和劉璋等地方豪強,都被曹操一一否決。劉備這個回答應該給滿分,因為當時是個人都會如此回答。這樣曹操也就認為劉備見識一般,和常人無異。接著曹操給出了當世英雄的標准,他說,「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 ,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劉備繼續裝傻,問:「誰能當之?」 曹操指了指劉備,後指了下自己,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當時天雨將至,雷聲大作。劉備裝作受了驚嚇的樣子,筷子掉到了地上:「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丈夫亦畏雷乎?」劉備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內心的驚惶,巧妙的掩飾過去了。

此次酒局堪稱雙龍聚會。從曹操的「說破英雄驚殺人」到劉備「隨機應變信如神」 ,可謂步步玄機。曹操的睥睨群雄之態,雄霸天下之志表露無疑。而劉備隨機應變,進退自如,也表現出了一世豪傑所應有的機巧和城府。這一場政治交心,雙方都是贏家。

9、十大酒局之第二:漢初鴻門宴

話說項羽不喜劉邦先佔關中,又聽說劉邦欲在關中稱王後,更是大怒。謀士范增識見不凡,他對項羽說,劉邦早年在山東一帶時,「貪於財貨,好美姬」,活脫脫一暴發戶的形象,不足為慮。而目前在關中,劉邦「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范增認為劉邦已有「天子氣」,宜早下手把他除掉,否則後患無窮。

在張良和項庄的暗地斡旋下,項羽沒有立即攻打劉邦,而是擺下了一桌酒席宴請劉邦。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鴻門宴。這是另一場雙龍會,但參與者卻比煮酒論英雄那場酒局要多,發生的年代也要早四百年。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之間的強強對話,一時風雲際會,楚漢群雄龍驤虎步,聚於新豐鴻門。

這鴻門宴簡直是一部高潮迭起、扣人心弦的現代電影。太史公就是這部電影的編劇。他的《史記》在細節方面的描述十分精彩,從項羽和劉邦的出場、退場,到席間各種人物的對話、神情、動作,甚至坐位的朝向,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整個鴻門宴的過程,跌宕起伏,險象環生,劉邦屢屢處於危局,卻次次能化險為夷。歷史上對鴻門宴向有三起三落之說。

第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接連暗示項羽下令殺劉邦,氣氛極為緊張。結果「項王默然不應」。二起是范增見原定計劃無法執行,於是叫項庄舞劍助興,伺機刺殺劉邦,空氣再一次緊張起來。三起是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這樊噲簡直就是一巨靈神模樣,樊噲闖帳要比戲里的春草闖堂可要生猛太多。樊噲後來說了番慷慨激昂的話,對項羽予以斥責,說的項羽「未有以應」。這時情節發展到高潮,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有三起,必有三落。劉邦的絕處逢生,全在這三落之中。一落是項庄舞劍,本來意在沛公,不想項伯出面與之對舞,救了劉邦。二落是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為「壯士」,這個時候項羽還「英雄識英雄,猛將愛猛將」呢。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後心裡慚愧,還給樊噲賜了坐。三落是劉邦以「如廁」為名而逃席而遠遁。

如果歷史真是一場戲,如果大路是這場戲的導演,大路寧願在這場酒局的結尾處安排虞姬和戚夫人二人表演雙姝對舞,必然美不勝收。然而,成王敗寇這種政治博弈向來凶險無比,再美的歌舞昇平也不過是假象而已。

10、十大酒局之第一: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

冠軍酒局讓政治走開,讓殺伐走開,讓一切不痛快消失,讓所有快樂降臨。這就是大路為什麼評選盛唐飲中八仙長安酒會為第一名的原因。

當年讀杜甫的詩,最喜歡的一首就是《飲中八仙歌》。為什麼在杜甫那麼多的詩里獨獨最喜歡這一首?原因只有兩個字:熱鬧。這首詩十分熱鬧而有趣,把「飲中八仙」描繪的姿態各異,活靈活現。古人說「二士共談,必說妙法」,這「飲中八仙」齊聚,會是怎樣的一種盛況?我們只能從杜甫的詩里來揣摩體會了。這「飲中八仙」分別是詩人賀知章、汝陽王李琎、左相李適之、美少年崔宗之、素食主義者蘇晉、詩仙李白、書法家張旭、辯論高手焦遂等八人。

雖然歷史上沒有這「飲中八仙」齊聚一堂的明確記載,但盛唐時各種酒會盛行一時,參與者甚眾。這「飲中八仙」,都是當時的名人,或同朝為官,或詩文相交,或意氣相投,我們知道,名人一向喜歡扎堆,他們八個聚在一次酒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所以,大路堅信他們必聚在一起飲過酒,而且還不只一次,當然參與者可能還有些其他人。這種聚會,可能在白天,也可能在夜晚;可能在秋雨綿綿中舉杯把盞,也可能在春雷陣陣里開懷痛飲。總之,如果你不能證明他們沒在一起過,那你就要相信大路的說法,曾經有過這么一次瀟灑快活的神仙酒局,杜甫用詩把這種場面記錄下來並傳於後世。

㈩ 典故李太白醉酒下蠻書

故事出自 明清小說-警世通言(第9卷)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也叫李太白醉草嚇蠻書

堪羨當年李謫仙,吟詩斗酒有連篇。蟠胸錦綉欺時彥,落筆風雲邁古賢。知

書草和番威遠塞,詞歌傾國媚新弦。莫言才子風流盡,明月長懸採石邊。古

話說唐玄宗皇帝朝,有個才子,姓李,名白,字太白,乃西梁武昭興聖皇帝李軿九世孫,西川錦州人也。其母夢長庚入懷而生,那長庚星又名太白星,所以名字俱用之。那李白生得姿容美秀,骨格清奇,有飄然出世之表。十歲時,便精通書史,出口成章,人都誇他錦心綉口,又說他是神仙降生,以此又呼為李謫仙。有杜工部贈詩為證:「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聲名從此大,汩沒一朝伸。文采承殊渥,流傳必絕倫。」主

李白又自稱青蓮居士。一生好酒,不求仕進,志欲遨遊四海,看盡天下名山,嘗遍天下美酒。先登峨眉,次居雲夢,復隱於徂徠山竹溪,與孔巢父等六人,日夕酣飲,號為竹溪六逸。有人說湖州烏程酒甚佳,白不遠千里而往,到酒肆中,開懷暢飲,旁若無人。時有迦葉司馬經過,聞白狂歌之聲,遣從者問其何人。白隨口答詩四句:「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逃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後身。」迦葉司馬大驚,問道:「莫非蜀中李謫仙么?聞名久矣!」遂請相見,留飲十日,厚有所贈,臨別,問道:「以青蓮高才,取青紫如拾芥,何不游長安應舉?」李白道:「目今朝政紊亂,公道全無,請托者登高第,納賄者獲科名。非此二者,雖有孔孟之賢,晁董之才,無由自達。白所以流連詩酒,免受盲試官之氣耳。」迦葉司馬道:「雖則如此,足下誰人不知?一到長安,必有人薦拔。」齋

李白從其言,乃游長安。一日到紫極宮遊玩,遇了翰林學士賀知章,通姓道名,彼此相慕。知章遂邀李白於酒肆中,解下金貂,當酒同飲。至夜不舍,遂留李白於家中下榻,結為兄弟。次日,李白將行李搬至賀內翰宅,每日談詩飲酒,賓主甚是相得。齋

時光荏苒,不覺試期已迫。賀內翰道:「今春南省試官,正是楊貴妃兄楊國忠太師,監視官乃太尉高力士,二人都是愛財之人。賢弟卻無金銀買囑他,便有沖天學問,見不得聖天子。此二人與下官皆有相識,下官寫一封札子去,預先囑托,或者看薄面一二。」李白雖則才大氣高,遇了這等時勢,況且內翰高情,不好違阻。賀內翰寫了柬帖,投與楊太師、高力士。二人接開看了,冷笑道:「賀內翰受了李白金銀,卻寫封空書在我這里討白人情。到那日專記,如有李白名字卷子,不問好歹,即時批落。」時值三月三日,大開南省,會天下才人,盡呈卷子。李白才思有餘,一筆揮就,第一個交卷。楊國忠見卷子上有李白名字,也不看文字,亂筆塗抹道:「這樣書生,只好與我磨墨。」高力士道:「磨墨也不中,只好與我著襪脫靴。」喝令將李白推搶出去。正是:不願文章中天下,只願文章中試官!古

李白被試官屈批卷子,怨氣沖天,回至內翰宅中,立誓:「久後吾若得志,定教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與我脫靴,方才滿願。」賀內翰勸白:「且休煩惱,權在舍下安歇。待三年,再開試場,別換試官,必然登第。」終日共李白飲酒賦詩。知

日往月來,不覺一載。忽一日,有番使齎國書到。朝廷差使命急宣賀內翰陪接番使,在館驛安下。次日,閣門舍人接得番使國書一道。玄宗敕宣翰林學士,拆開番書,全然不識一字,拜伏金階啟奏:「此書皆是鳥獸之跡,臣等學識淺短,不識一字。」天子聞奏,將與南省試官楊國忠開讀。楊國忠開看,雙目如盲,亦不曉得。天子宣問滿朝文武,並無一人曉得,不知書上有何吉凶言語。龍顏大怒,喝罵朝臣:「枉有許多文武,並無一個飽學之士與朕分憂。此書識不得,將何回答發落番使?卻被番邦笑恥,欺侮南朝,必動干戈,來侵邊界,如之奈何!敕限三日,若無人識此番書,一概停俸;六日無人,一概停職;九日無人,一概問罪。別選賢良,共扶社稷。」聖旨一出,諸官默默無言,再無一人敢奏。天子轉添煩惱。齋

賀內翰朝散回家,將此事述於李白。白微微冷笑:「可惜我李某去年不曾及第為官,不得與天子分憂。」賀內翰大驚道:「想必賢弟博學多能,辨識番書,下官當於駕前保奏。」次日,賀知章入朝,越班奏道:「臣啟陛下,臣家有一秀才,姓李名白,博學多能,要辨番書,非此人不可。」天子准奏,即遣使命,齎詔前去內翰宅中,宣取李白。李白告天使道:「臣乃遠方布衣,無才無識,今朝中有許多官僚,都是飽學之儒,何必問及草莽?臣不敢奉詔,恐得罪於朝貴。」說這句「恐得罪於朝貴」,隱隱刺著楊、高二人,使命回奏。天子初問賀知章:「李白不肯奉詔,其意雲何?」知章奏道:「臣知李白文章蓋世,學問驚人。只為去年試場中,被試官屈批了卷子,羞搶出門,今日教他白衣入朝,有愧於心。乞陛下賜以恩典,遣一位大臣再往,必然奉詔。」玄宗道:「依卿所奏。欽賜李白進士及第,著紫袍金帶、紗帽象簡見駕。就煩卿自往迎取,卿不可辭!」古

賀知章領旨回家,請李白開讀,備述天子惓惓求賢之意。李白穿了御賜袍服,望闕拜謝,遂騎馬隨賀內翰入朝。玄宗於御座專待李白,李白至金階拜舞,山呼謝恩,躬身而立。天子一見李白,如貧得寶,如暗得燈,如飢得食,如旱得雲,開金口,動玉音,道:「今有番國齎書,無人能曉,特宣卿至,為朕分憂。」白躬身奏道:「臣因學淺,被太師批卷不中,高太尉將臣推搶出門。今有番書,何不令試官回答,卻乃久滯番官在此?臣是批黜秀才,不能稱試官之意,怎能稱皇上之意?」天子道:「朕自知卿,卿其勿辭!」遂命侍臣捧番書賜李白觀看。李白看了一遍,微微冷笑,對御座前將唐音譯出,宣讀如流。番書雲:「渤海國大可毒書達唐朝官家。自你佔了高麗,與俺國逼近,邊兵屢屢侵犯吾界,想出自官家之意。俺如今不可耐者,差官來講和,可將高麗一百七十六城,讓與俺國,俺有好物事相送。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柵城之鼓,扶餘之鹿,捴頡之豕,率賓之馬,沃州之綿,湄沱河之鯽,九都之李,樂游之梨,你官家都有分。若還不肯,俺起兵來廝殺,且看那家勝敗!」齋

眾官聽得讀罷番書,不覺失驚,面面相覷,盡稱「難得」。天子聽了番書,龍情不悅,沉吟良久,方問兩班文武:「今被番家要興兵搶占高麗,有何策可以應敵?」兩班文武,如泥塑木雕,無人敢應。賀知章啟奏道:「自太宗皇帝三征高麗,不知殺了多少生靈,不能取勝,府庫為之虛耗。天幸蓋蘇文死了,其子男生兄弟爭權,為我鄉導。高宗皇帝遣老將李帟、薛仁貴統百萬雄兵,大小百戰,方才殄滅。今承平日久,無將無兵,倘干戈復動,難保必勝。兵邊禍結,不知何時而止?願吾皇聖鑒!」天子道:「似此如何回答他?」知章道:「陛下試問李白,必然善於辭命。」天子乃召白問之。李白奏道:「臣啟陛下,此事不勞聖慮,來日宣番使入朝,臣當面回答番書,與他一般字跡,書中言語,羞辱番家,須要番國可毒拱手來降。」天子問:「可毒何人也?」李白奏道:「渤海風俗,稱其王曰可毒,猶回紇稱可汗,吐番稱贊普,六詔稱詔,訶陵稱悉莫威,各從其俗。」天子見其應對不窮,聖心大悅,即日拜為翰林學士。遂設宴於金鸞殿,宮商迭奏,琴瑟喧闐,嬪妃進酒,彩女傳杯。御音傳示:「李卿,可開懷暢飲,休拘禮法。」李白盡量而飲,不覺酒濃身軟。天子令內官扶於殿側安寢。知

次日五鼓,天子升殿。凈鞭三下響,文武兩班齊。李白宿酲猶未醒,內官催促進朝。百官朝見已畢,天子召李白上殿,見其面尚帶酒容,兩眼兀自有朦朧之意。天子分付內侍,教御廚中造三分醒酒酸魚羹來。須臾,內侍將金盤捧到魚羹一碗。天子見羹氣太熱,御手取牙箸調之良久,賜與李學士。李白跪而食之,頓覺爽快。是時百官見天子恩幸李白,且驚且喜,驚者怪其破格,喜者喜其得人。惟楊國忠、高力士愀然有不樂之色。聖旨宣番使入朝,番使山呼見聖已畢。李白紫衣紗帽,飄飄然有神仙凌雲之態,手捧番書立於左側柱下,朗聲而讀,一字無差,番使大駭。李白道:「小邦失禮,聖上洪度如天,置而不較,有詔批答,汝宜靜聽!」番官戰戰兢兢,跪於階下。天子命設七寶床於御座之傍,取於闐白玉硯,象管兔毫筆,獨草龍香墨,五色金花箋,排列停當,賜李白近御榻前,坐錦墩草詔。李白奏道:「臣靴不凈,有污前席,望皇上寬恩,賜臣脫靴結襪而登。」天子准奏,命一小內侍:「與李學士脫靴。」李白又奏道:「臣有一言,乞陛下赦臣狂妄,臣方敢奏。」天子道:「任卿失言,朕亦不罪。」李白奏道:「臣前入試春闈,被楊太師批落,高太尉趕逐,今日見二人押班,臣之神氣不旺。乞玉音分付楊國忠與臣捧硯磨墨,高力士與臣脫靴結襪,臣意氣始得自豪。舉筆草詔,口代天言,方可不辱群命。」天子用人之際,恐拂其意,只得傳旨,教楊國忠捧硯,高力士脫靴。二人心裡暗暗自揣,前日科場中輕薄了他,「這樣書生,只好與我磨墨脫靴。」今日恃了天子一時寵幸,就來還話,報復前仇。出於無奈,不敢違背聖旨,正是敢怒而不敢言。常言道:冤家不可結,結了無休歇。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知

李白此時昂昂得意,珣襪登褥,坐於錦墩。楊國忠磨得墨濃,捧硯侍立。論來爵位不同,怎麼李學士坐了,楊太師到侍立?因李白口代天言,天子寵以殊禮;楊太師奉旨磨墨,不曾賜坐,只得侍立。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字畫齊整,並無差落,獻於龍案之上。天子看了大驚,都是照樣番書,一字不識。傳與百官看了,各各駭然。天子命李白誦之。李白就御座前朗誦一遍:「大唐開元皇帝詔諭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敵,蛇龍不鬥。本朝應運開天,撫有四海,將勇卒精,甲堅兵銳。頡利背盟而被擒,弄贊鑄鵝而納誓;新羅奏織錦之頌,天竺致能言之鳥,波斯獻捕鼠之蛇,拂飀進曳馬之狗;白鸚鵡來自訶陵,夜光珠貢於林邑;骨利干有名馬之納,泥婆羅有良酢之獻。無非畏威懷德,買靜求安。高麗拒命,天討再加,傳世九百,一朝殄滅,豈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鑒與!況爾海外小邦,高麗附國,比之中國,不過一郡,士馬芻糧,萬分不及。若螳怒是逞,鵝驕不遜,天兵一下,千里流血,君同頡利之俘,國為高麗之續。方今聖度汪洋,恕爾狂悖,急宜悔禍,勤修歲事,毋取誅■,為四夷笑。爾其三思哉!故諭。」齋

天子聞之大喜,再命李白對番官面宣一通,然後用寶入函。李白仍叫高太尉著靴,方才下殿,喚番官聽詔。李白重讀一遍,讀得聲韻鏗鏘,番使不敢則聲,面如土色,不免山呼拜舞辭朝。賀內翰送出都門,番官私問道:「適才讀詔者何人?」內翰道:「姓李名白,官拜翰林學士。」番使道:「多大的官,使太師捧硯,太尉脫靴?」內翰道:「太師大臣,太尉親臣,不過人間之極貴。那李學士乃天上神仙下降,贊助天朝,更有何人可及!」番使點頭而別,歸至本國,與國王述之。國王看了國書,大驚,與國人商議,天朝有神仙贊助,如何敵得,寫了降表,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此是後話。齋

話分兩頭,卻說天子深敬李白,欲重加官職。李白啟奏:「臣不願受職,願得逍遙散誕,供奉御前,如漢東方朔故事。」天子道:「卿既不受職,朕所有黃金白璧,奇珍異寶,惟卿所好。」李白奏道:「臣不願受金玉,願得從陛下游幸,日飲美酒三千觴,足矣!」天子知李白清高,不忍相強。從此時時賜宴,留宿於金鸞殿中,訪以政事,恩幸日隆。一日,李白乘馬游長安街,忽聽得鑼鼓齊鳴,見一簇刀斧手,擁著一輛囚車行來。白停驂問之,乃是並州解到失機將官,今押赴東市處斬。那囚車中,囚著個美丈夫,生得甚是英偉,叩其姓名,聲如洪鍾,答道:「姓郭名子儀。」李白相他容貌非凡,他日必為國家柱石,遂喝住刀斧手:「待我親往駕前保奏。」眾人知是李謫仙學士,御手調羹的,誰敢不依。李白當時回馬,直叩宮門,求見天子,討了一道赦敕,親往東市開讀,打開囚車,放出子儀,許他帶罪立功。子儀拜謝李白活命之恩,異日銜環結草,不敢忘報。此事閣過不題。齋

是時,宮中最重木芍葯,是揚州貢來的。如今叫做牡丹花,唐時謂之木芍葯。宮中種得四本,開出四樣顏色。那四樣?大紅、深紫、淺紅、通白。玄宗天子移植於沉香亭前,與楊貴妃娘娘賞玩,詔梨園子弟奏樂。天子道:「對妃子,賞名花,新花安用舊曲?」遽命梨園長李龜年召李學士入宮。有內侍說道:「李學士往長安市上酒肆中去了。」龜年不往九街,不走三市,一徑尋到長安市去。只聽得一個大酒樓上,有人歌雲:「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李龜年道:「這歌的不是李學士是誰?」大踏步上樓梯來,只見李白獨佔一個小小座頭,桌上花瓶內供一枝碧桃花,獨自對花而酌,已吃得酩酊大醉,手執巨觥,兀自不放。龜年上前道:「聖上在沉香亭宣召學士,快去!」眾酒客聞得有聖旨,一時驚駭,都站起來閑看。李白全然不理,張開醉眼,向龜年念一句陶淵明的詩,道是:「我醉欲眠君且去。」念了這句詩,就瞑然欲睡。李龜年也有三分主意,向樓窗往下一招,七八個從者,一齊上樓,不由分說,手忙腳亂,抬李學士到於門前,上了玉花驄,眾人左扶右持,龜年策馬在後相隨,直跑到五鳳樓前。天子又遣內侍來催促了,敕賜走馬入宮。龜年遂不扶李白下馬,同內侍幫扶,直至後宮,過了興慶池,來到沉香亭。天子見李白在馬上雙眸緊閉,兀自未醒,命內侍鋪紫氍毹於亭側,扶白下馬少卧。親往省視,見白口流涎沫,天子親以龍袖拭之。貴妃奏道:「妾聞冷水沃面,可以解酲。」乃命內侍汲興慶池水,使宮女含而噴之。白夢中驚醒,見御駕,大驚,俯伏道:「臣該萬死!臣乃酒中之仙,幸陛下恕臣!」天子御手攙起道:「今日同妃子賞名花,不可無新詞,所以召卿,可作《清平調》三章。」齋

李龜年取金花箋授白,白帶醉一揮,立成三首。其一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其二曰:「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其三曰:「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桿。」天子覽詞,稱美不已:「似此天才,豈不壓倒翰林院許多學士。」即命龜年按調而歌,梨園眾子弟絲竹並進,天子自吹玉笛以和之。歌畢,貴妃斂綉巾,再拜稱謝。天子道:「莫謝朕,可謝學士也!」貴妃持玻璃七寶杯,親酌西涼葡萄酒,命宮女賜李學士飲。天子敕賜李白遍游內苑,令內侍以美酒隨後,恣其酣飲。自是宮中內宴,李白每每被召,連貴妃亦愛而重之。主

高力士深恨脫靴之事,無可奈何。一日,貴妃重吟前所制《清平調》三首,倚欄嘆羨。高力士見四下無人,乘間奏道:「奴婢初意娘娘聞李白此詞,怨入骨髓,何反拳拳如是?」貴妃道:「有何可怨?」力士奏道:「『可憐飛燕倚新妝』,那飛燕姓趙,乃西漢成帝之後。則今畫圖中,畫著一個武士,手托金盤,盤中有一女子,舉袖而舞,那個便是趙飛燕。生得腰肢細軟,行步輕盈,若人手執花枝顫顫然,成帝龐幸無比。誰知飛燕私與燕赤鳳相通,匿於復壁之中,成帝入宮,聞壁衣內有人咳嗽聲,搜得赤鳳殺之。欲廢趙後,賴其妹合德力救而止,遂終身不入正宮。今日李白以飛燕比娘娘,此乃謗毀之語,娘娘何不熟思?」原來貴妃那時以胡人安祿山為養子,出入宮禁,與之私通,滿宮皆知,只瞞得玄宗一人。高力士說飛燕一事,正刺其心。貴妃於是心下懷恨,每於天子前說李白輕狂使酒,無人臣之禮。天子見貴妃不樂李白,遂不召他內宴,亦不留宿殿中。李白情知被高力士中傷,天子存疏遠之意,屢次告辭求去,天子不允。乃益縱酒自廢,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友,時人呼為飲中八仙。古

卻說玄宗天子心下實是愛重李白,只為宮中不甚相得,所以疏了些兒。見李白屢次乞歸,無心戀闕,乃向李白道:「卿雅志高蹈,許卿暫還,不日再來相召。但卿有大功於朕,豈可白手還山?卿有所需,朕當一一給與。」李白奏道:「臣一無所需,但得杖頭有錢,日沾一醉足矣。」天子乃賜金牌一面,牌上御書:「敕賜李白為天下無憂學士,逍遙落托秀才,逢坊吃酒,遇庫支錢,府給千貫,縣給五百貫。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失敬者,以違詔論。」又賜黃金千兩,錦袍玉帶,金鞍龍馬,從者二十人。白叩頭謝恩。天子又賜金花二朵,御酒三杯,於駕前上馬出朝。百官俱給假,攜酒送行,自長安街直接到十里長亭,樽罍不絕。只有楊太師、高太尉二人懷恨不送。內中惟賀內翰等酒友七人,直送至百里之外,流連三日而別。李白集中有《還山別金門知己詩》,略雲:「恭承丹鳳詔,愬起煙蘿中。一朝去金馬,飄落成飛蓬。閑來東武吟,曲盡情未終。書此謝知己,扁舟尋釣翁。」古

李白錦衣紗帽,上馬登程,一路只稱錦衣公子。果然逢坊飲酒,遇庫支錢。不一日,回至錦州,與許氏夫人相見。官府聞李學士回家,都來拜賀,無日不醉。日往月來,不覺半載。一日白對許氏說,要出外遊玩山水。打扮做秀才模樣,身邊藏了御賜金牌,帶了一個小僕,騎一健驢,任意而行。府縣酒資,照牌供給。忽一日,行到華陰界上,聽得人言華陰縣知縣貪財害民,李白生計,要去治他。來到縣前,令小僕退去,獨自倒騎著驢子,於縣門首連打三回。那知縣在廳上取問公事,觀見了,連聲:「可惡,可惡!怎敢調戲父母官!」速令公吏人等拿至廳前取問。李白微微詐醉,連問不答。知縣令獄卒押入牢中,待他酒醒,著他好生供狀,來日決斷。獄卒將李白領入牢中,見了獄官,掀髯長笑。獄官道:「想此人是風顛的?」李白道:「也不風,也不顛。」獄官道:「既不風顛,好生供狀。你是何人?為何到此騎驢,搪突縣主?」李白道:「要我供狀,取紙筆來。」獄卒將紙筆置於案上,李白扯獄官在一邊說道:「讓開一步待我寫。」獄官笑道:「且看這風漢寫出甚麼來!」李白寫道:「供狀錦州人,姓李單名白。弱冠廣文章,揮毫神鬼泣。長安列八仙,竹溪稱六逸。曾草嚇蠻書,聲名播絕域。玉輦每趨陪,金鑾為寢室。啜羹御手調,流涎御袍拭。高太尉脫靴,楊太師磨墨。天子殿前尚容乘馬行,華陰縣里不許我騎驢入?請驗金牌,便知來歷。」寫畢,遞與獄官看了,獄官唬得魂驚魄散,低頭下拜道:「學士老爺,可憐小人蒙官發遣,身不由己,萬望海涵赦罪!」李白道:「不幹你事,只要你對知縣說,我奉金牌聖旨而來,所得何罪,拘我在此?」獄官拜謝了,即忙將供狀呈與知縣,並述有金牌聖旨。知縣此時如小兒初聞霹靂,無孔可鑽,只得同獄官到牢中參見李學士,叩頭哀告道:「小官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犯,乞賜憐憫!」在職諸官,聞知此事,都來拜求,請學士到廳上正面坐下,眾官庭參已畢。李白取出金牌,與眾官看,牌上寫道:「學士所到,文武官員軍民人等,有不敬者,以違詔論。」「汝等當得何罪?」眾官看罷聖旨,一齊低頭禮拜:「我等都該萬死。」李白見眾官苦苦哀求,笑道:「你等受國家爵祿,如何又去貪財害民?如若改過前非,方免汝罪。」眾官聽說,人人拱手,個個遵依,不敢再犯。就在廳上大排筵宴,管待學士飲酒三日方散。自是知縣洗心滌慮,遂為良牧。此事聞於他郡,都猜道朝廷差李學士出外私行觀風考政,無不化貪為廉,化殘為善。古

李白遍歷趙、魏、燕、晉、齊、梁、吳、楚,無不流連山水,極詩酒之趣。後因安祿山反叛,明皇車駕幸蜀,誅國忠於軍中,縊貴妃於佛寺。白避亂隱於廬山,永王秬時為東南節度使,陰有乘機自立之志,聞白大才,強逼下山,欲授偽職,李白不從,拘留於幕府。未幾,肅宗即位於靈武,拜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克復兩京。有人告永王秬謀叛,肅宗即遣子儀移兵討之。永王兵敗,李白方得脫身,逃至潯陽江口,被守江把總擒拿,把做叛黨,解到郭元帥軍前。子儀見是李學士,即喝退軍士,親解其縛,置於上位,納頭便拜道:「昔日長安東市,若非恩人相救,焉有今日?」即命治酒壓驚,連夜修本,奏上天子,為李白辨冤,且追敘其嚇蠻書之功,薦其才可以大用。此乃施恩而得報也。正是:兩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處不相逢。時楊國忠已死,高力士亦遠貶他方,玄宗皇帝自蜀迎歸為太上皇,亦對肅宗稱李白奇才。肅宗乃徵白為左拾遺。知

白嘆宦海沉迷,不得逍遙自在,辭而不受。別了郭子儀,遂泛舟游洞庭岳陽,再過金陵,泊舟於採石江邊。是夜,月明如晝。李白在江頭暢飲,忽聞天際樂聲嘹亮,漸近舟次,舟人都不聞,只有李白聽得。忽然江中風浪大作,有鯨魚數丈,奮鬣而起,仙童二人,手持旌節,到李白面前,口稱:「上帝奉迎星主還位。」舟人都驚倒。須臾蘇醒,只見李學士坐於鯨背,音樂前導,騰空而去。明日將此事告於當塗縣令李陽冰,陽冰具表奏聞,天子敕建李謫仙祠於採石山上,春秋二祭。主

到宋太平興國年間,有書生於月夜渡採石江,見錦帆西來,船頭上有白牌一面,寫「詩伯」二字。書生遂朗吟二句道:「誰人江上稱詩伯?錦綉文章借一觀!」舟中有人和雲:「夜靜不堪題絕句,恐驚星斗落江寒。」書生大驚,正欲傍舟相訪,那船泊於採石之下。舟中人紫衣紗帽,飄然若仙,徑投李謫仙祠中。書生隨後求之祠中,並無人跡,方知和詩者即李白也。至今人稱「酒仙」、「詩伯」,皆推李白為第一。雲:嚇蠻書草見天才,天子調羹親賜來。一自騎鯨天上去,江流採石有餘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