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傷詠中的典故

傷詠中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5 17:54:06

『壹』 一觴一詠的典故是什麼

宋 辛棄疾 《水龍吟·盤園》詞:「一花一草,一觴一詠,風流杖履,野內馬塵埃,扶搖下視,蒼容然如許。」
清 戴名世 《陳某詩序》:「 陳君 時時與樵夫漁父野老相狎,一觴一詠,悠然自得。」

以上兩個「一觴一詠」都是指飲酒賦詩的。

『貳』 一觴一詠成語典故

是沒有故事或者說沒有典故的,只是因晉·王羲之《蘭亭集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句話中有「
一觴一詠」這個詞,現今人們把它固定下來成為成語

『叄』 祝英台近晚春中通過那三個典故渲染了傷春傷別的意境。

寶釵分,就是分釵贈別。這是一種傳統習俗,情人分手時用女方頭上的金釵掰為內兩股,雙方各容持一股,既作為紀念品,又作為將來重新見面團圓的信物。宋以前就有這種習俗,詩文中屢見描寫,如唐白居易《長恨歌》有雲:「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南宋時此風尤盛行。
「桃葉渡」也是表離別的典故。桃葉渡,為渡口名,在今江蘇南京市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東晉王獻之有妾名桃葉,曾在這里渡河,王獻之作《桃葉歌》相送,該渡口因此得名。這里用以借指情人分別之地。
南浦,南朝江淹《別賦》中有「送君南浦,傷如之何」的句子,後世因用以泛指分別之地。「煙柳暗南浦」句,用一「暗」字,既扣合題目「晚春」,又對當年分別時的環境氛圍進行烘染,暗示了今天感傷情緒的來源

『肆』 <折桂枝詠史>中有什麼典故

阿魯威(元) 〈折桂枝詠史〉
問人間誰是英雄
有釃酒江東,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專赤壁東風屬
更驚起南陽卧龍,便成名八陣圖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講的是名人故事。
曹公:曹操。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是說赤壁之戰」
卧龍是諸葛亮。
三分天下就是三國演義了。

呵呵。我憑自己的能力回答的哦。。

『伍』 李商隱詩的典故

1.無題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賈氏窺簾韓掾少:韓壽,晉人,司空賈充的僚屬,充每在家聚會,賈女從窗格中偷窺,見其貌美而愛之,與私通,充發覺後乃以妻壽。

2.李商隱詩〈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典故
「莊周夢蝶」語出《莊子*齊物論》,後多以「莊周夢蝶」比喻夢幻迷離,往事追憶,或夢中佳趣。李白《古風》雲:「莊周夢蝴蝶,蝴蝶為莊周,一體更變易,萬事良悠悠。」
追求自由境界的超然哲人莊子。某日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忽上忽下的翩翩飛舞,真是愉悅暢快無比,竟不知道這是在夢境中。突然驚覺,原來莊周還是莊周。可是尚在回憶中的莊子還在懷疑:究竟是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莊子與蝴蝶即「萬物與我為一」。事物雖名稱不同,卻存在同一的「道」。這與佛學中的「佛我合一」思想很類似。
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 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系迷茫。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於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
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泄出來 。

『陸』 傷春詩的意象及典故

這個你能認真看完的話,應該會受益匪淺。

嫣紅奼紫盡迷人,自古吟哦喜贊春。
若遇牢騷失意客,風花雨柳亦傷神。
確實,觸景生情,情由心生。風和日麗、群芳爭艷的春天也不盡是贊聲一片。自古傷春者不泛其人。因時因物而情苦感傷之句,歷歷可數。試於網上相關名句及評論搜舉如下:
春風:①、「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唐•李白《春思》
此句描寫的是獨守春閨的婦人將一腔幽怨發泄到無知無覺吹動其羅幃的春風上。此句看似無理,實是有情。此婦的相思之苦、想念之深由此呼之欲出。
②、「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王之渙《涼州詞》
此句旨在描寫戍邊戰士的思鄉情結,於豁達中暗含譏諷。反襯出因春風不度的「怨」之聲。更強化了戰士們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重大而「怨」之無奈。正合了《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之意境。
春雨:「京國多年情盡改,忽聽春雨憶江南。」——元•虞集《聽雨》
此句意為詩人雖在京城住了多年,不再像當年那樣那樣對故鄉有強烈的思念,但思鄉之情一直郁結在心頭,那一陣淅淅瀝瀝的春雨,不由得勾起了作者對江南春色的思戀。
春花:「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此句借眼前春花凋落引發的傷春之意,襯出目睹燕歸時的思友之情。
春色:「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宋•王安石《春夜》
此句將詩人煩惱憂重及孤寂黯然之情表達於春色擾亂了他的清夢之時,很好的表達出了詩人在翰林院值夜時憂國憂民的情懷。(史載其妻曾為他買妾,卻被拒絕,宋時高官如王安石這樣獨守一妻者極為罕見。則這首詩的主旨就絕對不是思人了,「春色惱人」、夜眠不得的緣由,也不再是詩中常見的兒女私情,而是為國為民的憂慮煩惱。)
春水:「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此句以自問自答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在被俘兩年後對故國的不絕追思和亡國的無奈苦楚。
愁,是一種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實擬虛,把難見的情變作了可視的物,使人可以切實感受。相傳他作此詞後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復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後立即就賜酒將他毒死。
春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
此二句先描寫了國破城殘,草木荒蕪的春城敗象,後虛擬了花、鳥的傷慟驚沐感受。形象的表達了詩人憂國思家的強烈情緒。詩的這前四句,都統在「望」字中。詩人俯仰瞻視,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由滿城到花鳥。感情則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在景與情的變化中,彷彿可見詩人由翹首望景,逐步地轉入了低頭沉思,自然地過渡到後半部分——想望親人。
春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
此句用看似哀傷的語調,表達了對戀人思之切、念之深、情之堅。作者移情於物,表現情思的纏綿沉痛,是全詩最精彩的部分,堪稱千古絕唱。這種忠貞的感情,無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對愛情,對友情,對工作,對事業都是最需要的,因此,頷聯也是全詩主旨的拔高點。
節氣:「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愁斷魂。」——唐•杜牧《清明》
此句形象的表達了清明時節人們對逝者的哀慟思念。寫詩人行在掃墓的途中,心中的孤獨與思親的惆悵糾結,導致失魂落魄。
從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作詩須應時應情。基於心中的真實感受,而賦予於外物之情感。心悲則物哀,情傷則景殤。如「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亦可變為「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鑒賞傷春類詩詞
一、傷春類古詩詞的特徵
1、詩眼詞眼多為「傷春」「惜春」「愁」等。如「一片飛花減卻春,風吹萬點正愁人」(杜甫《曲江二首》)、「早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正芊芊」(韋庄《長安清明》)、「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辛棄疾《摸魚兒》)、「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李清照《點絳唇》)等等。
2、多選「落花」「 落紅」「飛花」「殘花」「東風」「暮雨」「流水」「夕陽」「燕子」等為意象。如「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張籍《涼州詞》)、「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春興》)、「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淚眼問花花不語,落紅飛過鞦韆去」(歐陽修《蝶戀花》)等等。這些意象常構成百花凋零、春光不在、傷感凄涼的意境。
3、作者多為婉約風格的詞人或人生有失意際遇的詩人。李清照是這類詞最典型的創作者,她早期以《如夢令》為代表,傷春之時還表現出悠閑風雅的生活情調,後期因夫死孤寂,所作詞傷感失意、悲苦凄婉情調更濃,以《點絳唇》《浣溪沙》等為代表。晏殊、晏幾道父子繼承五代婉約詞風,其創作的《浣溪沙》《蝶戀花》多是傷春感時之作。辛棄疾、杜甫也有此類詩詞作品,不過多與國事、身世相關,辛棄疾的《摸魚兒》、杜甫的《傷春五首》均是代表。
4、詞牌以《浣溪沙》《蝶戀花》為代表,詩題以《春興》《傷春》居多。
二、傷春真意
1、傷春多為戀春惜時,或慨嘆光陰易逝、人生苦短。
春天是美好的,可愛的,但又是短暫的。人生的春天又何嘗不是這樣,它清純、絢麗,富有朝氣,但又很容易失去,正所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所以,當春殘花落的時候,人很容易產生傷感之情,而人生有失意際遇的詩人感受更為真切,由此留下了許許多多千古傳頌的傷春、惜春、留春、嘆春詩句。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花在風雨的摧殘下凋謝了,詞人憐惜地說「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滿懷的惜春、戀春之情溢於言表。晏殊、晏幾道父子創作了許多傷春惜花的詞作。晏幾道《鷓胡天》「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拼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耐朱顏不耐秋」以少女愛蓮惜花表達青春易逝,好景不長的深情。「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晏殊的《浣溪沙》)花的凋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詩人藉此表達對美好事物的流連,對時光流失的惆悵和無奈。李清照的《好事近》、王駕的《晴雨》、黃庭堅的《清平樂》、王安國的《清平樂》、朱淑真的《謁金門》、王詵的《蝶戀花》等都是傷春、傷懷,嘆年華流失之作。
2、借傷春表達憂憤憂思及愛國情懷。
人生有失意的詩人,常常借美好事物的失去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感或不幸遭遇。看到嬌艷的花兒隨風飄落,落入泥沼、溝渠,看到殘紅遍地,滿目凄慘的景象,他們就藉此表達年華虛度,事業無成的感慨,或寄寓懷才不遇,報國無門之情。李商隱《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這是一首專詠落花的詩。末聯寫花為裝點春天而開,卻落得飄零沾衣的結局,表達了素懷壯志,不見用於世的凄婉和感慨。全詩洋溢著傷春惜花之感,情思如痴,委婉動人。《紅樓夢》中《葬花吟》「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戀……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爾今死去儂收葬,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落盡,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是惜春、嘆春之作,但更是林黛玉感嘆自己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曹雪芹藉以塑造這一藝術形象,表現其性格的重要作品。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休去憑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出。」上片傷春,表面上是就春而發,實際上是就南宋的政治形勢而言,也寄寓了作者光陰虛擲,事業無成的感慨。下片詠懷,詩人借惜春、怨春之感,聯系身世,表達愛國憂思之心。杜甫的傷春詩更多地聯系國事衰亡,戰亂紛繁,抒發憂國憂民的情懷。如《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首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的《傷春五首》都是這樣的作品。
3、借惜春抒發離愁相思之情
這種類型的詞多為閨怨詞。晏殊《玉樓春》「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出。」首聯和頷聯描寫了時間是楊柳依依的春天,點出離愁,後幾句以極其深切的離愁,抒發相思的無盡與永恆。晏幾道《臨江仙》「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作品懷念曾經與自己相識、相知的一位女子。「去年春恨」說明由春天地失去產生的惆悵之情由來已久,同樣是殘春時節,同樣惱人的情思又湧上心頭。「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是一種極其凄美的意境,我們彷彿看到,孤獨的詞人,久久地站立在庭中,對著飄零的片片落英,黯然神傷。明月猶在,佳人難尋,詩人在寂寞中苦苦思戀。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熏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在古典詩詞中,梅花,柳枝,青草經常與離思相結合,「梅殘」說明離愁之深,「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一句承李後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之意境,極為形象地寫出離愁之纏綿無窮。「春山」已在「盡處」,而「行人更在春山外」,極寫「行人」之遙不可及,從而突現出離愁之切、之濃、之無可奈何。歐陽修的《蝶戀花》、李清照的《武陵春》、《點絳唇》、趙鼎的《蝶戀花》等都寫了由春產生的離愁和相思之情。
三、傷春手法
1、以景襯情,情景交融。傷春類詩詞要麼以百花凋零、春光消逝的破敗景象襯托惜春傷感之情,如「樹頭樹底覓殘紅,一片西飛一片東」 (王建《宮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要麼以樂景寫哀情,如杜甫傷春詩中「春光日自濃」「花開滿故枝」極寫春意正濃,但「西京疲百戰,北闕任群凶」「牢落官軍遠,蕭條萬事危」的國勢讓詩人無心去欣賞,更反襯出一種憂慮與憤懣。楊萬里「准擬今春樂事濃,依然枉卻一東風。年年不帶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傷春》)則是以樂景寫愁情病苦。
2、對比。王駕《雨晴》中「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全無葉底花」以雨前雨後情景的對比,寫花落春逝,暗寓惜春傷春的情懷。
3、比喻。秦觀《浣溪沙》中「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將「飛花」比作夢境,將「細雨」比作愁緒,以抽象事物喻具體景象,形象生動地傳遞出落花飄飛、細雨如絲的景象中詩人因春逝而生淡淡哀愁的詩情畫意。
4、設問。晏殊《浣溪沙》中「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以設問引出後面因春逝的自然規律不可抗拒而「無可奈何」,油生惋惜和惆悵。
總之,由「春」引發的悲情、傷感成了詩人歌詠的主題之一,它關涉到人生感悟、思戀情懷、事業際遇等各方面,只要把握了傷春類詩詞的特點,抓住典型意象,從思想與手法等方面入手,就不難進行較為准確、深入、透徹的鑒賞。

『柒』 詠史懷古詩常用的歷史典故主要有哪些

懷古詠史詩,主要是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表達感慨興衰、寄託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的詩歌.
用典抒情,即在詩歌中援引史實,使用典故來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語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跡故事,藉以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以抒發某種思想與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詩詞情意顯得含蓄,達到字少意豐的效果.借古諷今是詠史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詠嘆史實,憑弔古跡來達到感慨盛衰、托古諷今的目的.詠史懷古詩常用的歷史典故主要有哪些?晚唐詠史詩喜寫開元、天寶舊事,如唐玄宗、楊貴妃.以小見大,諷喻隋唐是晚唐詠史詩的一個基本特點.詩家懷古詠史,大致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的思考,詩人自己並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意識到項羽的失敗是歷史的必然:「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
另一種情況是把史實與現實扭結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抨擊社會現實,如宋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
還有一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就是這么一首以古諷今的傑出之作.詠史懷古詩所抒發的主要情感有哪些1)懷人傷己①對比失落型 ②同病相憐型(2)以古映今 ①古盛今衰,興滄桑之感 ②借古諷今,敲警世之鍾 ③懷古傷今,抒家國之嘆

『捌』 高啟《秋柳》是一首詠物抒懷的絕句,詩中借用晉代典故、抒發感時傷事情懷的詩句是()

高啟《秋柳》是一首詠物抒懷的絕句。詩中借用晉代典故,抒發感時傷事情懷的版詩句是
此時愁殺桓司權馬,暮雨秋風滿漢南。
「此時愁殺桓司馬」,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東晉大司馬桓溫北伐時經過金城見到自己年輕時栽下的小柳樹,已經長得很高大,十分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便「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暮雨秋風滿漢南」是景中含情,抒發歲月無情、年華易逝的感慨。全詩情辭凄惋,用典精當,給讀者以深沉的滄桑感。

『玖』 駱賓王《在獄詠蟬》中"來對白頭吟"的"白頭吟"用了哪一位的典故

b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路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三、四兩句,一句說蟬,一句說自己,用「不堪」和「來對」構成流水對,把物我聯系在一起。詩人幾次諷諫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消逝,頭上增添了星星白發。在獄中看到這高唱的秋蟬,還是兩鬢烏玄,兩兩對照,不禁自傷老大,同時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時代,也何嘗不如秋蟬的高唱,而今一事無成,甚至入獄。就在這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的方法,把這份凄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達了出來。同時,白頭吟又是樂府曲名。相傳西漢時司馬相如對卓文君愛情不專後,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其詩雲:「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見《西京雜記》)這里,詩人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政者辜負了詩人對國家一片忠愛之忱。「白頭吟」三字於此起了雙關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層。十字之中,什麼悲呀愁呀這一類明點的字眼一個不用,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之美。

『拾』 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典故有哪些 謝謝了。

堯舜典故、驪山與安史之亂相關。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