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典故對局

典故對局

發布時間: 2021-03-05 14:29:56

⑴ 尋求與棋子有關的典故

圍棋典故之淝水之戰

距今1600多年的晉朝時代,爆發了一場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淝水之戰。東晉以八萬人馬,打敗了號稱百萬人馬的前秦八十萬大軍。
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風呼嘯,大地嗚咽,東晉京城一片驚慌。前秦的首領符堅憑借自己統一北方後的廣袤天地,使得前秦的力量空前強大,北方各少數民族也臣服於他,此時的符堅是雄兵百萬,戰將千員。於是發兵百萬攻打東晉,要掃平江南。東晉的皇帝晉孝武帝司馬曜,急招宰相謝安進宮商討御敵大計。謝安從容啟奏道:符堅傾國出師後方空虛,戰線過長,兵力分散,軍需糧草接應困難,內部又分離不團結。臣早將淮北流散之民遷往淮南,堅壁清野斷其供給。另其勢難立足。晉孝武帝大喜,令其統領八萬人馬抗擊秦軍。

謝安在大軍壓境之際一如既往,照樣下棋,彈琴,飲酒,作詩,閉口不談大戰之事。領軍大將謝玄是他的侄兒,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萬分,急到謝安的帳中詢問叔叔的破敵計劃。謝安只是隨便說了句「到時再說吧」,就什麼都不說了。謝玄回去後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問,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謝石(謝安的弟弟),輔國將軍謝琰(謝安的兒子)一同去看望謝安。

三人進得府來,謝安就知三人是為大戰之事而來。然而謝安卻閉口不談御敵之事。謝安從從容容,好象沒事一樣。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東山別墅遊山玩水。山林間,小溪旁擺下了棋盤,謝安與兄弟和子侄輪流下棋,開始了車輪大戰。謝玄暗自著急,但又不敢問。謝石是謝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掛一個大都督的名,有謝玄在,也就什麼都不問了。謝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雲流水,下得瀟灑自如,得心應手。而謝石、謝琰和謝玄這些人,一個個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裡掂記著戰事,棋下的前後矛盾,不是昏招敗招,就是漏招臭棋。一個個就都敗下陣去。直到日落西山謝安才盡興而歸。

三人深受謝安的感染,知道謝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後,各司其職,各練其兵,兵民們一看,也是人不慌,國不亂。軍民上下,嚴陣以待。

在前秦兵馬攻打下壽陽城後,令五萬人馬住守洛澗。秦軍主將符融得到晉兵缺糧的消息後,馬上請符堅火速出兵,以免晉軍退走。符堅得到消息馬上把大軍留在河南項城,自領輕騎八千,星夜馳往壽陽。大都督謝石和先鋒都督謝玄得知秦軍人馬未齊後,謝玄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澗。領兵的將劉牢之奮勇當先大破敵軍,斃敵一萬五千人,大獲全勝。洛澗大捷,謝石命全軍水路齊進,八萬精兵聲勢浩大。秦軍大敗人心恐慌,壽陽城上符堅驚慌失措,看哪兒都是晉軍,看著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晉兵。問為什麼有這么多晉軍?這就是成語「草木皆兵」的由來。隨後在淝水兩軍的大決戰中,晉軍徹底打敗了秦軍,獲得了淝水之戰的決定勝利。

消息傳到晉朝,謝安正在和賓客下棋,家人送上謝石謝玄的手書,他略瞟了一眼,心裡已知裡面要說之事,就隨手把它放在旁邊,好象沒這回事一樣,繼續下棋。客人問信里說些什麼,謝安若無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輩已經破敵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後,謝安高興地手舞足蹈,轉身過門時,一腳踢在門坎上,把木屐的齒都碰斷.

圍棋典故大全

http://www.bywq.com/bbs/viewthread.php?tid=1572
1、 堯造圍棋

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晉 張華《博物志》

2、 舉棋不定

衛獻公自夷儀使與寧喜言,寧喜許之。大叔文子聞之,曰:「嗚呼,……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3、 弈秋

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為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歟?曰非然也。(《孟子.離婁下》)

4、 弈棋

以智力求者。譬如弈棋,進退取與,攻劫收放,在我者也。(《尹文子》)

5、 竹下圍棋

漢宮內,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戶竹下圍棋。勝者終年有福,負者終年疾病。取絲縷就北斗星求長命,乃免。(晉 干寶《搜神記》)

6、 杜陵善棋

杜陵杜夫子善弈棋,為天下第一。人或譏其費日。夫子曰:「精其理者,足以大裨聖教。」(晉 葛洪《西京雜記》)

7、 圍棋之戲

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乃為之上者,遠棋疏張,置以會圍,因而成多,得道之勝。中者則務相絕遮,以爭便求利。下者守邊隅,趨作罫,以自生於小地。然亦必不如。察薛公之言,上計雲取吳、楚,並齊、魯,及燕、趙者,此廣道地之謂。其中計雲取吳、楚,並韓、魏,塞成皋,據敖侖,此趨遮要爭利者也。更始帝將相,不能防衛,而令罫中死棋皆生。(漢 桓譚《新論》)

8、 巢毀卵破

十三年,融對孫權使,有訕謗之言,坐棄世。三子年八歲,時方弈棋,融被收,端坐不起。左右曰:「而父見執,不起何也?」三子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者乎?」遂俱見殺。(晉 陳壽《三國志.魏書.崔琰傳》)

9、 任城王圍棋食棗中毒

魏文帝忌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後合共圍棋,並噉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後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後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劉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10、 棋局縱橫十七道

棋局縱橫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子各一百五十枚。(魏 邯鄲淳《藝經》)

11、 王粲復局

王粲觀人圍棋,局壞,粲為復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為之。用相比較,不誤一道。其疆記默識如此。(晉 陳壽《三國志.魏書.王粲傳》)

12、 諸葛亮著棋處

棋盤崖在寶慶府城南五里,相傳武侯宴兵著棋於此。有石盤廣六尺,棋痕尚存。(清 《寶慶府志》)

13、 費禕軍中圍棋

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延熙七年,魏軍次於興勢,假禕節,率眾往御之。光祿大夫來敏至禕許別,別求共圍棋。於時羽檄交馳,人馬擐甲,嚴駕已訖。禕與敏留意對戲,色無厭倦。敏曰:「向聊觀試君耳。君信可人。必能辦賊者也。」禕至,敵遂退。封成鄉侯。(晉 陳壽《三國志.蜀書.費禕傳》)

14、 孫策詔呂范對局

策從容獨與范棋,范曰:「今將軍事業日大,士眾日盛,范在遠,聞綱紀猶有不整者,范願蹔領都督,佐將軍部分之。」(晉 陳壽《三國志.吳書.陸遜傳》)

15、 棋聖之謂

棋之無比者,則謂之棋聖。故嚴子卿、馬綏明於今有棋聖之名焉。(明 董斯張《廣博物志》)

16、 阮籍弈棋聞母喪

阮籍性至孝,母終,正與人圍棋,對者求止,籍留與決賭。既而飲酒二斗,舉聲一號,吐血數升(唐 房玄齡《晉書.阮籍傳》)

17、 謝安圍棋賭墅

時苻堅強盛,疆場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建昌縣公。堅後率眾,號百萬,次於淮肥。京師震恐。加安征討大都督。玄入問計,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復言,乃令張玄重請。安遂命駕出山墅。親朋畢集,方與玄圍棋賭別墅。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安顧謂其甥羊曇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渉。至夜乃還,指授將帥,各當其任。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雲:「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資流通如此。(唐 房玄齡《晉書.謝安傳》)

18、 圍棋稱手談

王中郎以圍棋為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劉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19、 王質觀棋爛柯

信安郡石室山,晉時樵者王質,伐木入山,見二童子下棋,與質一物,如棗核,食之不覺飢,以所持斧置坐而觀,局未終,童子指謂之曰:「汝斧爛柯矣!」質歸故里,已及百歲、無復當時之人。(梁 任昉《述異記》)

20、 羊玄保以棋得官,以廉見寵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也。入為黃門侍郎。善弈棋,品第三。文帝亦好弈,與賭郡,玄保戲勝,以補宣城太守。歷丹陽尹、會稽太守、太常、吳郡太守。文帝以玄保廉素寡慾,故頻授名郡。為政雖無殊績,而去後常必見思,不營財利,產業儉薄。文帝嘗曰:「人仕宦非唯須才,亦須運命。每有好官缺,我未嘗不先憶羊玄保。」(唐 李延壽《南史.羊玄保傳》)

21、 宋明帝圍棋甚拙

明帝好圍棋,甚拙,去格七、八道,物議共欺為第三品。與第一品王抗圍棋,依品賭戲。抗每饒借之,曰:「皇帝飛棋,臣抗不能斷。」帝終不覺,以為信然,好之愈篤。虞願又曰:「堯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也。」雖數忤旨,而蒙賞賜,猶異餘人。(梁 蕭子顯《南齊書.虞願傳》)

22、 王彧死前爭劫,神色不變

王彧字景文,名與明帝諱同,故以字行。上遣使送葯賜景文死。敕至之夜,景文正與客棋。扣函看,復還封置局下,神色怡然不變。方與客棋思行爭劫竟,斂子內奩畢,徐謂客曰:「奉敕見賜以死。」方以敕示客。酌謂客曰:「此酒不可相勸。」自仰而飲之。(唐 李延壽《南史.王彧傳》)

23、 齊高帝弈棋

齊太祖高皇帝諱道成,肊紹伯,小字斗將,姓蕭氏。博學,善屬文,工草隸書,弈棋第二品。性寬,常與直合將軍周覆,給事中褚思庄共棋,累局不倦。覆乃抑上手,不許易行,其弘厚如此。(唐 李延壽《南史.齊高帝紀》)

24、 蕭齊諸國手

蕭惠基,善隸書及弈棋。當時能棋人琅玡王抗第一品,吳郡褚思庄、會稽夏赤松第二品。赤松思速,善於大行。思庄戲遲巧與斗棋。宋文帝時,羊玄保為會稽,帝遣思庄入東與玄保戲,因置局圖,還於帝前覆之。齊高帝使思庄與王抗交賭,自食時至日暮,一局始竟。上倦,遣還省,至五更方決。抗睡於局後寢,思庄達旦不寐。時或雲:「思庄所以品第致高,緣其用思深久,人不能對。」抗、思庄並至給事中。永明中,敕使抗品棋,竟陵王子良使惠基掌其事。(唐 李延壽《南史.蕭思話傳》)

25、 沈憲方圓可施

沈憲字彥章吳興武康人也。少有干局,除駕部郎。宋明帝與憲棋,謂憲曰:「卿,廣州剌史才也。」補烏程令,甚著政繢。太守褚淵嘆之曰:「此人方圓可施。」(梁 蕭子顯《南齊書.沈憲傳》)

26、 梁武帝誤殺榼頭師

沙門杯渡入,梁武帝召之,方弈棋呼殺,閽者誤聽殺之。浮休子雲:「梁有榼頭師,高行神異,武帝敬之。常令中使召至,陛奏榼頭師至,帝方棋,欲殺子一段,應聲曰:『煞!』中使人遽出斬之。帝棋罷命師入,中使曰:『向者陛下令殺,已法之矣!師臨死曰:『我無罪,前生為沙彌,誤鋤殺一蚓,帝時為蚓,今此報也。』」(梁 沈約《俗說》)

27、 柳惲品棋

柳惲字文暢,立性貞素,少工篇什。為詩雲,「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琅玡王融見而嗟賞,因書齋壁及所執白團扇。歷平越中郎將、廣州剌史、秘書監、右衛將軍,再為吳興旺發達太守,為政清靜,人吏懷之。梁武帝好弈棋,使惲品定棋譜,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第其優劣,為《棋品》三卷,惲為第二焉。(唐 李延壽《南史.柳元景傳》)

28、 梁簡文帝著《棋品》

太宗簡文皇帝諱綱,字世贊,昭明太子母弟也。天監五年,封晉安王。中大通三年,被徵入朝,未至,而昭明太子謂左右曰:「我夢與晉安王對弈擾道,我以班劍授之,王還,當有此右加乎。」著《棋經》五卷。(唐 李延壽《南史.梁簡文帝紀》)

29、 范寧勝江南上品

始孝文時,有范寧兒者善圍棋,曾與李彪使齊。齊令江南上品王抗與寧兒,制勝而還。(唐 李延壽《北史.魏.蔣少游傳》)

30、 圍棋雅戲

《家語》曰:「君子不博。」為其兼行惡道故也。《論語》雲:「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然則聖人不用博弈為教,但以學者不可常精,時有疲倦,則儻為之,猶勝飽食昏睡,兀然端坐耳。至如吳太子以為無益,命韋昭論之,王甬、葛洪、陶侃之徒,不許目觀手執,此並勤篤之志也。能爾為佳。古為大博則六箸,小博則舉世無雙焭,今無曉者。比世所行,一焭十二棋,數術淺短,不足可翫。圍棋有手談、坐隱之目,頗為雅戲。但令人躭憒,廢喪實多,不可常也。(北齊 顏子推《顏氏家訓》)

31、 棋局一十九道

「今有棋局方一十九道,問用棋幾何?答曰:『三百六十一。』術曰:『置一十九道,自相乘之,即得。』」(北周 甄鸞《孫子算經》)

32、 李泌七歲因棋賦詩

泌至,帝方與燕國公張說觀弈,因使說試其能。說請賦「方圓動靜」,泌逡巡曰:「願聞其略。」說因曰:「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聘材,靜若得意。」說因賀帝得奇童。

33、 鄧艾開蜀勢

玄宗南狩,百司奔赴行在,翰林善圍棋者王積薪從焉。蜀道隘狹,每行旅止息中道之郵亭,人舍多為尊官有力者所見占。積薪無所入,因沿溪深遠,寓宿於山中孤老之家。但有婦姑,止給水火。才瞑,婦姑皆闔戶而休。積薪棲於檐下,夜闌不寐。忽聞窒內姑謂婦曰:「良宵無以為適,與子圍棋一賭可乎?」婦曰:「諾。」積薪私心奇之。況堂內素無燈燭,又婦姑各處東西室。積薪乃附耳門扉,俄聞婦曰:「起東五南九置子矣。」姑應曰:「東五南十二置子矣。」婦又曰:「起西八南十置矣。」姑又應曰:「西九南十置子矣。」每置一子,皆良久思維。夜將盡四更,積薪一一密記其下,止三十六。忽聞姑曰:「子已敗矣,吾止勝九枰耳。」婦亦甘焉。積薪遲明具衣冠請問。孤姥曰:「爾可率己之意而按局置子焉。」積薪即出橐中局,盡平生之秘妙而布子。未及十數,孤姥顧謂婦曰:「是子可教以常勢耳!」婦乃指示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其意甚略。積薪即更求其說,孤老笑曰:「止此已無敵於人間矣。」積薪虔謝而別。行十數步,再詣則已失向之室閭矣。自是積薪之藝,絕無其倫。即布所記婦姑對敵之勢,罄竭心力,較其九枰之勝,終不得也。因名《鄧艾開蜀勢》,至今棋圖有焉,而世人終莫得而解矣。(唐 薛用弱《集異記》)

34、 杜牧棋詩

「玉子紋楸一路饒,偏宜檐竹雨蕭蕭。羸形暗去春泉長,猛勢橫來野火燒。守道還如周伏柱。鏖兵不愧霍嫖姚。得年七十更萬日,與子同於局著消。」右杜牧之贈國手王逢詩。或雲:「此真贈國手詩也。」棋貪必敗,怯又無功。羸形暗去,則不貪也;猛勢橫來,則不怯也。周伏柱以喻不貪,霍嫖姚以喻不怯。故曰:「高棋詩也。」牧之嘗雲:「棋於貪勇之際,所得多矣。」七十更萬日者,牧之是年四十二、三,得至七十,猶有萬日。(宋 馬永卿《【娕+頁】真子》)

35、 顧師言鎮神頭勢

大中中,日本國王子來朝,獻寶器音樂。上設百戲珍饌以禮焉。王子善圍棋,上敕顧師言待詔為對手。王子出楸玉局,冷暖玉棋子。雲:「本國之東三萬里,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台,台上有手談池。池中生玉棋子,不由制度,自然黑白分焉,冬溫夏冷,故謂之冷暖玉。又產如楸玉,狀類楸木,琢之為棋局,光潔可鑒。」及師言與之敵手,至三十三下,勝負未決。師言懼辱君命,而汘手凝思,方敢落指,則謂之鎮神頭,乃是解兩征勢也。王子瞪目縮臂,已伏不勝。回語鴻臚曰:「待詔第幾手耶?」鴻臚詭對曰:「第三手也。」師言實第一國手矣。王子曰:「願見第一。」對曰:「王子勝第三,方得見第二;勝第二,方得見第一。今欲躁見第一,其可得乎?」王子掩局而吁曰:「小國之一,不如大國之三,信矣。」今好事者尚有顧師言三十三鎮神頭圖。(唐 蘇鶚《杜陽雜編》)

36、 唐僖宗夢吞棋經

唐僖宗自普王即位,素不曉棋。一日,夢人以棋經三卷,焚而使吞之。及覺,命待詔觀棋,凡所指畫,皆出人意。(明 陳耀文《天中記》)

37、 白鸚鵡

韓偓、姚洎俱為翰林學士,從昭宗幸岐。偓每與兩敕使會棋,兩使不勝,洎即以手壞之。偓呼為「白鸚鵡」。若洎不在,兩使將輸,必大呼曰:「白鸚鵡!」洎應聲至。(明 陳繼儒《珍珠船》)

38、 治國如弈

嗚呼,作器者,無良材而有良匠;治國者,無能臣而有能君。蓋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國譬之於弈,知其用而置得其處者勝,不知其用而置非其處者敗。敗者臨棋注目,終日而勞心,使善弈者視焉,為之易置其處則勝矣。勝者所用,敗者之棋也;興國所用,亡國之臣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周臣傳》)

39、 儼諫後主弈棋

儼貶舒州副使,俄召還。後主初嗣位,數與嬖倖弈棋。儼入見,作色投局於地。後主大駭,詰之曰:「汝欲效魏徵耶?」儼曰:「臣非魏徵,則陛下亦非太宗矣。」後主為罷弈。(宋 陸游《南唐書》)

40、 僧可隆觀棋詩

僧可隆,善詩。高從誨閱其卷,有觀棋局雲:「萬般思後行,一失廢前功。」從海謂可隆曰:「吾師此詩,必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繤容,與桑維翰同學,少負志氣,多恐維翰。維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猶在場屋,頻年敗衄,皆維翰所挫也。因削發為僧,其句實感前事而露意焉。」(宋 佚名《天定錄》)

41、 宋太宗妙語對諫弈

太宗喜弈棋。諫臣有乞編竄棋待詔賈玄於南州者,且言:「玄每進新圖妙勢,悅惑明主,而萬機聽斷,大致壅遏,復恐坐馳睿襟,神氣郁滯。」上謂言者曰:「朕非不知,聊避六宮之惑耳。卿等不須上言。」(宋 釋文瑩《湘山野錄》)

42、 握中一子

太宗時,待詔賈玄待上棋,太宗饒三子,玄常輸一路。太宗知其挾詐。乃曰:「此局汝復輸,我當榜汝。」既而滿局不生不死。太宗曰:「汝亦詐也。更圍一局,汝勝賜汝緋,不勝投汝於泥中。」既而不勝不負。太宗曰:「我饒汝子,今而局平,是汝不勝也。」命左右投之水。乃呼曰:「臣握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賜以緋衣。(宋 王安石《荊公詩注》)

43、 棋說十要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蒲田縣人。善弈棋,太宗屢召對弈,因作《棋說》以獻。大抵謂:「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捨為急。仁則能全,義則能守,禮則能變,智則能兼,信則能克。君子知斯五者,庶幾可以言棋矣。」因舉十要以明義,太宗覽而稱善。慎修風度醞藉,博渉文史,多讀道書,善清談。有集五卷。(元 托克托《宋史.潘慎修傳》)

44、 郭贄忘收棋局,後登公輔

郭贄初為布衣時,肄業京師皇建院。一日方與僧對弈,外傳南衙大王至。以太宗龍潛日,嘗判開封府,故有南衙之稱。忘收棋局。太宗從容問所與弈者,僧以郭對。太宗命召至,郭不敢隱,即前拜謁。太宗詢其行卷。適有詩軸在案間,即取以呈。首篇有觀草書詩雲:「高低草木芳爭發,多少龍蛇眼未開。」太宗大加稱賞,即載以後乘。不閱月而太宗登極,遂以隨龍恩命官,不十數年,位登公輔。(宋 何薳《春渚紀聞》)

45、 法遠因棋說法

法遠住浮山。歐陽文忠公聞遠奇逸,造其室,未有以異也。與客棋,遠坐其旁,公遽收局,請因棋說法。遠即令撾鼓升坐曰:「若論此事,如兩家著棋相似。何謂也?敵手知音,當機不讓。若是綴五饒三,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底。只解閉門作活,不能奪角沖關,硬節與虎口齊張,局破後徒勞綽斡。所以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行則往往黏,心粗則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仙。贏局輸籌即不問,且道黑白未分時,一著落在甚麼處?」良久曰:「從來十九路,迷悟幾多人。」文忠公嘉嘆久之。(明 《潛確類書》)

⑵ 什麼叫成語典故

1、成語典故就是一個成語的來歷。
如:愛屋及烏
à i w ū j í w ū 烏:烏鴉。《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後用「愛屋及烏」比喻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喜愛和他有關系的人或事物。
如:殃及池魚
yāng jí chí yú從前,有個地方,城門下面有個池塘,一群魚兒在里邊快樂地游著。突然,城門著了火,一條魚兒看見了大叫說:「不好了,城門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魚兒都不以為然,認為城門失火,離池塘很遠,用不著大驚小怪。除了那條魚兒之外,其它魚都沒有逃走。這時,人們拿著裝水的東西來池塘取水救火。過一會,火補撲滅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幹了,滿池的魚都遭了殃。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火——水——魚是有聯系的,池塘的水能滅城門的火,這是直接聯系,魚兒與城門失火則是間接聯系,它是通過池水這個中間環節而發生聯系的。比喻無端受禍。
2、指有典故來源的成語,不包括沒有典故來愈的成語。
如:東施效顰
來源於:《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3、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成語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語出處: 唐·柳完元《臨江之麋》:「麋出門,見外犬在道甚眾,走欲與為戲。外犬見而喜且怒,共殺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安步當車ān bù dàng chē
成語典故: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
不二法門bù èr fǎ mén
成語典故: 不二:指不是兩極端;法門:佧行入道的門徑。原為佛家語,意為直接入道,不可言傳的法門。後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
成語出處: 《維摩詰經·入不二法門品》:「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成語例句: 歷觀戰史,水戰用火攻,是顛撲不破的不二法門。(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語典故: 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不做見不得人的事。
成語出處: 唐·駱賓王《螢火賦》:「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語例句: 知縣生平暗室不欺,既讀孔、孟之書,怎敢行盜跖之事?(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三)
匕鬯不驚bǐchàngbù jīng
成語典故: 匕:古代的一種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物。形容軍紀嚴明,所到之處,百姓安居,宗廟祭祀,照常進行。
成語出處: 《周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成語例句: 贛、寧之亂,坐鎮上游,匕鬯不驚,指揮若定。(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三十六回)
筆大如椽bǐ dà rú chuán
成語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語出處: 《晉書·王珣傳》:「珣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曰:『此當有大手筆事。』」
成語例句: 詞清若玉,筆大如椽。(清·陶曾佑《論小說之勢力及其影響》)
筆下生花bǐxiàshēnghuā
成語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寫作的詩文極佳。
成語出處: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下》:「李太白少時夢所用之筆頭上生花,後天才贍逸,名聞天下。」
成語例句: 晚唐詩人杜牧才氣過人,筆下生花,創作了許多詩文佳品,尤以《阿房宮賦》傳誦千古。
不蔓不枝bù màn bù zhī
成語典故: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要,不拖泥帶水。
成語出處: 宋·周敦頤《愛蓮說》:「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成語例句: 做下去,年深日久之後,先生就不再刪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書有筆,不蔓不枝」之類。(魯迅《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
赤子之心chì zǐ zhī xīn
成語典故: 赤子:初生的嬰兒。比喻人心地純潔善良。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成語例句: 堯、舜、禹、湯、周、孔,時刻以救民濟世為心,所謂赤子之心,原不過是「不忍」二字。(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低唱淺斟dì chàng qiǎn zhēn
成語典故: 低唱:輕柔地歌唱;斟:喝酒。聽人輕柔地歌唱,並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在的神態。
成語出處: 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黨太尉家故妓……,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焚骨揚灰fén gǔ yáng huī
成語典故: 燒掉屍骨,揚棄骨灰。形容非常仇視。
成語出處: 《梁書·侯景傳》:「曝屍於建康市,百姓爭取屠膾啖食,焚骨揚灰。」
焚膏繼晷fén gāo jì guǐ
成語典故: 膏:油脂,指燈燭;繼:繼續,接替;晷:日光。點上油燈,接續日光。形容勤奮地工作或讀書。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
成語例句: 相傳文人目多眚,歸咎讀書,焚膏繼晷,以致損明。(清·張潮《虞初新志·三儂贅人廣自序》)
噤若寒蟬jìn ruò hán chán
成語典故: 噤:閉口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成語出處: 《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成語例句: 他的話完了,台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噤若寒蟬、面面相覷。(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俗不可耐sú bù kě nài
成語典故: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沂水秀才》:「一美人置白金一鋌,可三四兩許,秀才掇內袖中。美人取巾握手笑出曰:『俗不可耐。』」
懸崖勒馬xuán yá lè mǎ
成語典故: 懸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馬:收住韁繩,使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邊上勒住馬。比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清醒回頭。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書生懸崖勒馬,可謂大智矣。」
成語例句: 您鑄成大錯在前,已經對不起天地祖宗,趕快懸崖勒馬吧!(華而實《漢衣冠》三)
朝三暮四zhāo sān mù sì
成語典故: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後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成語出處: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成語例句: 釐定規則:怎樣服役,怎樣納糧,怎樣磕頭,怎樣頌聖。而且這規則是不象現在那樣朝三暮四的。(魯迅《墳·燈下漫筆》)
作威作福zuò wēi zuò fú
成語典故: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成語出處: 《尚書·洪範》:「惟闢作福,惟闢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語例句: 姜三膘子一輩子是作威作福,花天酒地。(曲波《林海雪原》二)
作繭自縛zuò jiǎn zì fù
成語典故: 蠶吐絲作繭,把自己裹在裡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結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詩:「燭蛾誰救護,蠶繭自纏縈。」宋·陸游《劍南詩稿·書嘆》:「人生如春蠶,作繭自纏裹。」
成語例句: 我們需要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但不可過於繁瑣,弄得作繭自縛,捆住自己的手腳。
重蹈覆轍chóng dǎo fù zhé
成語典故: 蹈:踏;覆:翻;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成語出處: 《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成語例句: 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重熙累洽chóng xī lěi qià
成語典故: 熙:光明;洽:諧和。指國家接連幾代太平安樂。
成語出處: 漢·班固《東都賦》:「至乎永平之際,重熙而累洽。」張銑註:『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繼之,故曰重熙累洽。」
砥柱中流dǐ zhù zhōng liú
成語典故: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成語出處: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斷章取義àn zhāng qǔ yì
成語典故: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成語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成語例句: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對酒當歌ì jiǔ dāng gē
成語典故: 對著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成語出處: 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成語例句: 盡都是把手為話,對酒當歌,鄭州浪漢委實多。(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
阿諛諂媚ē yú chǎn mèi
成語典故: 阿諛:迎合別人的意思,向人討好;諂媚:巴結,奉承。說話做事迎合別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討好。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裴晉公義還原配》:「只是這幫阿諛諂媚的,要博相國歡喜,自然重價購買。」
墮甑不顧ò zèng bù gù
成語典故: 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成語出處: 《後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奉天承運fèng tiān chéng yùn
成語典故: 奉:遵照;奉天:遵從天意,指皇帝受命於天;承運:繼承新生的氣運。指君權神授。封建帝王詔書開頭的套語。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太祖奉天二字,千古獨見。故神訓中雲:皇帝所執大圭上鏤『奉天法祖』四字,臣下誥敕命中,必首雲『奉天承運皇帝』。」
婦人之仁fù rén zhī rén
成語典故: 仕:仁慈。婦女的軟心腸。舊指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
成語出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成語例句: 吳王有婦人之仁,而無丈夫之決。(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
甘之如飴gān zhī rú yí
成語典故: 甘:甜;飴:麥芽糖漿。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成語出處: 宋·文天祥《正氣歌》詩:「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成語例句: 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自然罵得人下不了台,而張曜甘之如飴。(高陽《清宮外史》上冊)
甘瓜苦蒂gān guā kǔ dì
成語典故: 甜瓜的蒂是苦的。比喻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成語出處: 清·翟灝《通俗編·草木》:「甘瓜蒂苦,天下無全美也。」
邯鄲學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語典故: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成語出處: 《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成語例句: 寫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樣會像邯鄲學步一樣,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
含英咀華hán yīng jǔ huá
成語典故: 咀:細嚼,引伸為體味;英、華:這里指精華。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沈浸濃郁,含英咀華。」
成語例句: 短小、精煉、深刻的文章,值得人們含英咀華。

⑶ 只有對方的存在才能體現出我的價值這句話用什麼成語或典故

棋逢對手
解釋:逢:相遇。下棋遇到對手。比喻爭斗的雙方本領不相上下。
出自:《晉書·謝安傳》:「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唐·杜荀鶴《觀棋》詩:「有時逢敵手,對局到深更。」

⑷ 有關范西屏的圍棋典故,越多越好啊呵呵

范西屏(1709—1769) 名世勛。海寧郭店人.幼聰穎,3歲時見其父與人弈,常在旁牙牙指畫。後拜名棋手山陰俞長侯為師,潛心鑽研,13歲即嶄露頭角,16歲隨師游松江,屢勝名家,成為國手。20餘歲游京師,與各地名手較量,戰無不勝,名馳全國。被棋壇推崇為「棋聖」。他弈棋出神入化,落子敏捷,靈活多變。人評論稱:「布局投子,初似草草,絕不經意,及一著落枰中,瓦礫蟲沙盡變為風雲雷電,而全局遂獲大勝。」袁枚曾為其作墓誌銘,稱:「西屏之於弈,可謂聖矣。」當時,唯有同鄉同學施定庵可以匹敵。其為人介朴,畢生從事弈棋授徒,弈以外,雖誘以千金,不動。「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著有《桃花泉弈譜》2卷,總結前人經驗,推陳出新。為清代棋譜中權威之作,流傳頗廣。另著有《二子譜》等。

海內棋聖范西屏

范西屏(又作西坪)是四大家中的佼佼者,在袁枚的《范西屏墓誌銘》和畢沉《秋學對弈歌序》等詩文中,對他的生平都有較詳細的記載。

范西屏名世勛,浙江海寧人,生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范西屏的父親是個棋迷,直下到家道敗落仍未盡興。可惜棋藝始終不高,只把這一嗜好傳給了兒子,范西屏三歲時,看父親與人對弈,便在一旁呀呀說話,指手畫腳了。

父親見兒子與己同好,甚是歡喜,唯恐兒子和自己一樣不成氣候,當下帶兒子拜鄉里名手郭唐鎮和張良臣為師,棋藝日見長進。了久兩位老師的棋力都不及他了。父親又送他拜山陰著名棋手俞長侯為師,俞長侯棋居三品。有這位名師指點,范西屏長進更快,十二歲時就與俞長侯齊名了。三年後,西屏竟已受先與先生下了。他與先生下了十局,先生完全不能招架學生的凌厲攻勢,均敗在學生手下。從此,俞長侯不再和他下棋。他十六歲時,便成為聞名天下的國手。

范西屏學成時,正值雍正、乾隆年間。他和俞長侯同住松江,受到棋藝家錢長澤的盛情招待。十餘年後,范西屏再訪松江,幫助錢長澤,"晨夕參研"成《殘局類選》。

范西屏出名之時,天下太平,大官們多閑聊無事,他們爭著拿銀子請強手與范西屏較量,以此為樂。當時棋林高手梁魏今、程蘭如、韓學之、黃及侶都紛紛敗在范西屏手中。棋手胡兆麟,人稱"胡鐵頭",棋力甚兇猛,也常是范西屏手下敗將。

當時能與范西屏抗衡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四大家之一的施襄夏。不過,據各種史料記載來看,施襄夏思路不如范西屏敏捷靈活,兩人對弈,施襄夏常鎖眉沉思,半天下不了一子,范西屏卻輕松得很,似乎全不把棋局放在心上,甚至應子之後便去睡覺。有一回對局,范西屏全局危急,觀棋的人,都認為他毫無得勝希望了,必輸無疑。范西屏仍不以為然,隔了一會兒,他打一劫,果然柳暗花明,七十二路棋死而復生,觀棋者無不驚嘆。

范西屏和施襄夏本是同鄉,年齡又相仿,未出名前,兩人常在一起下棋。後來他們相繼成為國手,便分道揚鐮,各奔前程,相聚時便不多了。據《國弈初刊·序》引胡敬夫的話,范、施雍正未,乾隆初曾在京師對弈十局,可惜這十局棋的記錄現已無處找尋。以後,乾隆四年時,范、施二人受當湖(又名平湖)張永年邀請,前往授弈。張永年請二位名手對局以為示範,范、施二人就此下了著名的"當湖十局,。原本十三局,現存十一局,"當湖十局"下得諒心動魄,是范西屏、施襄夏一生中最精妙的傑作,也是我國古代對局中登峰造極之局。同代棋手對其評價很高。錢保塘說:"昔抱朴子言,善圍棋者,世謂之棋聖。若兩先生者,真無愧棋聖之名。雖寥寥十局,妙絕千古。"鄧元穗認為這十局是棋中"至當"。

在當湖,范、施除對弈外,主要是教張永年和他的兒子張世仁、張世昌下棋。張氏父於都能文工弈,棋達三品,有"三張"之稱、范、施教其間,與三張受子對局,後選出了精彩的二十八局,刻成《三張弈譜》一書。

范西屏和施襄夏棋力遠在眾多棋手之上,能與他們對子者寥若晨星,一般棋手者如張氏父子,受子後方可開局。當時受棋者從二子到十一子不等。凡讓子者,均稱指導棋,是當時培養後進的一種較為實際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范、施二人都親自面授了不少門徒,為發展圍棋事業做了很大貢獻。

范西屏棋名已聞達四海,他的學生畢沅曾寫了一首長詩《秋學對弈歌》,其中有這樣一句:"君今海內推棋聖"。那時,范西屏還不到四十歲。

范西屏晚年客居揚州,當時,揚州是圍棋的中心之一。范西屏居此期間,學生卞文恆攜來施襄夏的新著《弈理指歸》,向范西屏請教。(卞也是施的學生),范據書中棋局,參以新意,寫成棋譜二卷。揚州鹽運史高恆,為了附冀名彰,特以官署古井"桃花泉"名之,並用署中公款代印此書。這就是《桃花泉弈譜》。范西屏在揚州還寫了其它圍棋著作。

范西屏晚年並未完全放棄圍棋實踐,《墨余錄》記載:嘉慶初年,范西屏前往上海。當時上海最優秀的棋手是倪克讓,其次是宮加錄等人。倪克讓不屑與他人對弈,富加錄等人則在豫園設棋局與四方棋手下棋賭錢。范西屏一日來到豫園,見有人對弈便站下了。看了一會見客方將輸,便給他出主意,旁邊人不高興了,對范說:"這是賭博,旁觀者不能多話。你既然會下棋,為什麼不自己來決一勝負呢?"范西屏笑了笑,從懷里取出一大錠銀子,對歡人說:"這就是我的賭注。"看到這么多銀子,所有的人都眼紅了,紛紛爭著要和范對弈。范接著說:"我下棋於不怕別人說話,你們可以合在一起和我對局。"棋沒下到一半,對手們已經手足無措,一籌莫展了。於是有人趕緊去報告富加錄。富加錄趕到,范西屏坦然自若,先受先三子與他下了一局,富加錄輸了。范西屏再讓,富加錄還是輸了。大家傻了眼。不得不去搬來最後的援兵倪克讓。倪克讓聞風而至,一見面,二活沒說,伸手弄亂了棋盤,告訴眾人;"這是范先生,你們哪是他的對手!"這消息很快就傳開了,上海的富豪們紛紛請他教棋。范西屏在西倉橋潘家受先四子與倪克讓下了棋,觀棋者把對局情況記錄下來,編成《四子譜》一書。

范西屏卒年不詳,大文學家袁玫曾寫過一篇《范西屏墓誌銘》,其中卒年、歲數和葬處均未說明,只寫了"以某月日卒,葬"。袁玫亡故於1797年,事實上此後史料上還有范赴滬對弈一事的詳細記載。估計袁玫寫墓誌銘時,范西屏並未去世,是所謂"生吊生祭",當然這是推測而已。

范西屏為人耿直朴實,他不求下棋之外的生財之道。有了錢財,也將一半分給同鄉中的困難人家。袁玫對他的為人盛贊不已,說:"余不嗜弈而嗜西屏"。他認為那些"尊官文儒"都不及范西屏人品高尚。

范西屏的棋風,前人有不少總結。棋手李步青曾對任渭南說:"君等於弈只一面,余尚有兩面,若西屏先生則四面受敵者也。"這是說范西屏全局觀念特別強。李松石在《受子譜·序》中談得更為詳細,他說:范西屏"能以棄為取,以屈為伸,失西隅補以東隅,屈於此即伸於彼,時時轉換,每出意表,蓋局中之妙。"范西屏不很注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更多地從全局著眼。具體手法就是"時時轉換,每出意表"。這種手法不少棋手都有領教,評價甚高。施襄夏說:"范西屏以遒勁勝者也。"鄧元穗說:"西屏奇妙高遠,如神龍變化,莫測首尾"。"西屏崇山峻嶺,抱負高奇。"畢沉在《秋堂對弈歌》中,也這樣描述了范西屏的棋風:"淮陰將兵信指揮,矩鹿破楚操神機。鏖戰昆陰雷雨擊,虎豹股粟瓦尾飛。烏道偏師方折挫,餘子紛紛盡袒左。忽訝奇兵天上下,當食不食全局破。"

清代棋藝家李汝珍談到四大家時曾說:"此四子者,皆新奇獨造,高出往古。而范尤以出神入化,想人非非。"對范西屏如此高的評價並非偶然,他不僅汲取了前人的全部經驗,而且有所創見,有所發展。這從他寫的《桃花泉弈譜·序》中,可以看出,在這篇《序》里,他先談到下圍棋"實用心之事",他自己"自髫年愛習前賢之譜,罔不究心。"接著,他談到了明代棋壇的情況:"有明作者,皆渾而不舉,言先後,言虛實,言向背而已,"這是棋譜家的缺點,也是棋手的缺點。他又談到清朝初年的棋手:"國初弈樂園諸公冥心孤詣,直造單微,於先後之中生先後,虛實之中生虛實,向背之中生向背,各就英分所極,自成一家。堂堂正正,怪怪奇奇,突過前人。"然後,他又談到了他這一代棋手:"至三十年來,國手則不然,較大小於毫釐,決存亡於官冥。交易變易,時時存一片靈機;隔二隔三,處處用通盤打算。數至此,盡心至此,"范西屏認為,圍棋之所以這樣不斷向前發展,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其不坐困千古也"。這充分說明範西屏不迷信前人的創新精神。李松石還說過這么句話:"范於弈道,如將中之武穆公,不循古法,戰無不勝。"范西屏的可貴之處,還在於他並不認為圍棋發展到自己這幾就停止了。他認為圍棋的發展是無窮無盡的。他說:"以心制數數無窮頭,以數寫心心無盡日。勛生今之時,為今之弈,後此者又安知其不愈出愈奇?"可見這位圍棋大師的胸襟是很寬闊的,對圍棋事業的發展也是充滿信心的。

范西屏的《桃花泉弈譜》二卷,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價值最大的古譜之一,這本書,"戛戛獨造,不襲前賢",內容異常豐富、全面,精闢地記載了范西屏對於圍棋的獨特見解。此書則一出版,便轟動棋壇,風行一時,以後重刻版本很多,二百年來影響了無數棋手。

圍棋典故大全
http://www.xici.net/b845177/d59655693.htm
62、范西屏負棋寄驢

我朝弈師,以范西屏為最。范名世勛,海昌人,偶騎驢至揚州探親,路過一棋局,人與對枰,連負兩局。局中人責負錢。范曰:「我身邊適無錢,但有一驢可抵。」眾諾之,即牽驢去。初不知其何許人也。越月余日,而范復至,連勝兩局,眾議價以錢。范曰:「不須錢,即還我舊驢可矣!」蓋范前度適欲買舟他往。無地寄驢,故借棋局喂養,至是則加茁壯矣。於是眾始知其為范西屏也,相與爽然。(清)魏瑛《耕蘭雜錄》

63、弈藝

乾嘉時,朝貴盛行弈藝,以此四方善弈士,咸集京師,而以海寧范西屏世勛為巨擘。有先范得名者黃某,久游公卿間,稱國手,年辦倍長於范。及范入都,黃與角藝,卒死范手。於是慕范者未嘗不惜黃,而不知其中自有天焉。先是富春韓生館某部郎家,韓本善弈,而人莫知。一日,部郎邀黃弈,韓作壁上觀。局竟,謂部郎曰:「黃某弈雖名盛一時,而自我觀之,其於攻守之法,猶未盡然,誰謂無可敵者?」部郎乃復邀黃與韓對弈。黃見韓年少,意甚輕之。及布局,覺有異,即極力防拒,而輒為所窘。黃或乘間出奇,韓則信手以應,不費思索。竟三局,黃三北焉。遂推枰起曰:「今余適發隱疾,越日當與君決勝負耳。」嗣是黃名稍遜,而韓技亦有知者。有某王亦精此藝,聞韓名,召與弈。自辰至日中,連和二抨。末局韓負半子。蓋應召時,使者以王好勝為囑;韓欲博王歡,而又不隳己名,故於進退間,分毫不失如此。然其心力之【旬+力】,恰過常局數倍矣。時黃已偵知其故,韓出,即要於途曰:「今日願與君畢其所長。」韓苦辭,不可,乃勉與弈。及爭一角,韓反復凝思,卒不能應。黃以冷語迫之,韓神色頓異,遽噴血數升而絕。越後二十餘年,而黃為范乘,若相報復焉。相傳范甫垂髫,已精十訣,名聞江左。入都時,黃猶在。諸鉅公設彩,邀二人一爭其勝,局未分,亦以一角決上下。范見黃握子不落,日:「先生殆不欲戰乎?」黃忽色變曰:「孽也,天奪我矣!又何爭為?」方推枰起,遽倒地死。有知前事者,謂韓死而范生,約計數月既符,所爭局又與前無異,天奪之語,信非無自。爾後范名愈盛,無與爭者,惟同里施襄夏稱亞。嘉慶初,范曾來滬。時上海倪克讓,弈品居第一。次如富嘉祿等數人,皆精其技。惟倪不屑屑與人弈。富等則恆設局豫園,招四方弈客以逐利。范初至局,觀人弈。見一客將負,為指隙處。眾艴然曰:「此系博採者,豈容多語?君既善此,何不一角勝負?」范曰:「諾。」眾請出注,范於懷中出大鏹曰:「以此作彩,可乎?」眾艷其金,爭來就。范曰:「余弈不禁人言,君等可俱來耳。」枰末半,而眾已無所措手,乃急報富。富入局,請以三先讓。竟,富負局。請再讓,又負。眾遂走告倪。倪至,亂其枰曰:「此范先生也,君等何可與敵!」少頃,事遍傳。邑富室金延范榻西倉橋潘宅,而請與倪弈。范讓倪四子,觀者按局成圖,名《四子譜》,即今所稱《桃花泉》者,是也。(民國)小橫香室主人《清朝野史大觀》

⑸ 圍棋的歷史典故

圍棋起源於中國古代,是一種策略性二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目前圍棋流行於亞太,覆蓋世界范圍,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棋類游戲。
1 、爛柯的傳說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去打柴。看到一童一叟在溪邊大石上正在下圍棋,於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邊地上,住足觀看。看了多時,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王質非常奇怪。回到家裡後,發現家鄉已經大變樣。無人認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後來,後人就把「爛柯」作為圍棋的一個別名。

2 、桔中棋仙
在四川有一戶人家,家中有一片桔園,結了許多誘人喜愛的桔子。冬至,下了霜,桔子都蔫了,主人把它們摘了下來。但是有兩個桔子長的特別大,和大西瓜那麼大,非但不蔫,還桔紅鮮艷,光彩照人,桔香四溢,主人捨不得摘它們,這兩個桔子就還一直掛在枝頭。一天夜晚北風忽起,越刮越大,主人從睡夢中驚醒。因為心裡惦念著那兩個大桔子,急忙起身出屋。來到院中,忽聞一陣清脆的叮咚聲,和老者的說話聲,隨風從空中傳來。聞聲尋去,發現叮咚之聲和說話聲竟是從兩個大桔子里發出的,而且大桔子在黑夜裡還特別亮,就象兩盞掛在樹枝上的紅燈籠。主人驚奇無比。天明之後,一切又平靜如初。一連數日,皆如此。這一日,主人終於止不住好奇之心,在桔亮聲起之時,將兩個大桔子摘了下來。打開一看竟是空的,里邊對坐著兩對白發老者,正在下棋。雖桔開人現,尤旁若無人。直至下完棋局。
此時,主人早已驚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只見其中的一個老者說,「我四人自離商山雲游至此,幸得這一雅處,得以弈趣不減商山」。商山在今陝西省商縣,傳說秦末漢初時,有四個年已高長的「名人隱士」,在那裡隱居。莫非此四老就是得道成仙的商山四老嗎?另一位老者說「桔室雖好,仍被摘毀。其緣已盡,我等也該走了。」主人聽吧,後悔莫及。此時雞叫天明,四老隨著一陣清風飄然而去。

3、王積薪仙師授藝
王積薪是我國唐朝時期的大國手,是著名的「棋待詔」,具傳說他的棋藝完全是從神仙那裡學習、得到的。
王積薪初時下棋並不出色,但他非常喜歡下棋,興趣極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白天泡在棋里,晚上睡覺夢見的都是圍棋,各種變化在夢里直打轉。有一天夜裡,王積薪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條清龍盤旋於屋頂,龍嘴一張吐出了九部棋經,王積薪把九部棋經從前到後看了一邊,九部棋經的內容就記下來了。後來龍走書沒,王積薪一著急就醒過來了。原來是一個夢。不過棋經中的內容歷歷在目,王積薪就按照夢中的記憶把棋經中的內容記錄成書。從此王積薪每天鑽研棋經,學習研究,研究學習,沒有白天沒有黑夜(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付出了比別人多得多的功夫,付出了極大的怒力),王積薪的棋進步飛快,水平迅速提高,不久成為唐朝的國手,被聘為「棋待詔」,聽候黃帝招遣下棋和整理棋書。

「安史之亂」時,王積薪隨唐玄宗一行入蜀避免。蜀道的艱難有「難於上青天」之說,到處高山峻嶺,懸崖絕壁,然在青山綠水之中,白雲纏繞山間,好一處人間仙境。一天王積薪獨自外出,信步而行。不知走了多遠,見到深山中有一戶人家。因天色已晚,無法回歸,只得前往借宿。王積薪拍門而進,一看這家只有婆媳倆人,本來指望借宿一晚,這會倒不好意思說了。那婆婆見王積薪欲言又止的樣子,已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就對他說「你是來借宿的吧?我給你備好火盆和茶水,你就在屋檐下休息吧。」
夜深人靜,山風呼嘯,王積薪獨自做卧在屋檐下,心中想著國家局勢的動盪,忍不住哀聲嘆氣,可自己對此又無能為力,只能下好自己的圍棋便是。想到這里,王積薪靜下心來,思考著自己平時尚未弄明白的一些棋局變化。突然住在西屋的婆婆說「夜深人靜,難以入睡,我們下一盤棋如何?」東屋的媳婦說「那好呵!深山夜寒,正好遣興。」王積薪一聽很是驚奇,沒想到在這深山之中,還有會下圍棋的人。再一看兩個屋子都黑著燈,而且兩人還不在一起,各在一屋,這棋怎麼下呢?
正在納悶,東屋的媳婦說「我走東五南9路」。西屋婆婆說「我應東五南12路」。王積薪知道她們是在下盲棋。他趕緊拿出紙筆將婆媳說過的棋譜記錄下來。王積薪發現婆媳倆人的招法,都是一些從來沒有見過的奇招,下到第36著,婆婆說「這盤棋你已經輸9路,不用再下了吧?」。媳婦過了一會回答說「是的,咱們不下了。」第二天清晨,婆媳倆人起來後,王積薪因為昨晚聽了她們下棋,知道她們水平很高,就恭恭敬敬地向她們請教。那婆婆見王積薪誠心誠意,就教了他十來種變化。王積薪還想多學點,老婆婆說「你只要會了這一些,就能成為天下無敵的高手了。說完後,房子和婆媳兩人都不見了。王積薪這才知道遇到了神仙。後來,王積薪經常拿出婆媳二人下過的三拾六招棋進行揣摩,研究,始終不能弄明白其中的奧妙。
由於這局棋是王積薪在入蜀的路上得到的,所以王積薪就給它起了「鄧艾開蜀勢」的名子。

典故有不少,在這就不一一陳述。

⑹ 圍棋典故收集

圍棋的起源與歷史 1:圍棋的起源 "下棋"也稱"對弈"。 "弈"是圍棋最古老的稱謂。 在先秦典籍中屢見,但"圍棋"一詞 卻少見, 迄今所知關於圍棋的最早文字記載是左傳.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過最早的文字記載可知圍棋起源於春秋中葉之前的中國。 2:漢前至漢 (1):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圍棋已成為一種游戲在社會上流行。春秋戰國的文獻上,屢次出現圍棋的記載。 (2):西漢時期 到了西漢時期,圍棋傳便全國,但由於統治者不重視圍棋,輿論也不看好,圍棋發展緩慢。 (3):東漢時期 到東漢時期,圍棋的發展出現了良好的開端。出現了班固(〈弈旨〉)、李尤(〈圍棋銘〉)、黃憲(〈機論〉)、馬融(〈圍棋賦〉)等一批圍棋理論的奠基者,使圍棋逐漸為士大夫所重視。東漢王朝的滅亡後,我國歷史進入了動盪時期,文化思想活躍起來,圍棋活動發展迅猛。 3:魏晉時期 (1):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吳兩國盛行圍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為代表,曹操圍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東吳圍棋風靡一時,名手輩出,也就出現了對局的記錄,這就是圍棋史上有 名的"吳圖"。 (2):西晉時期: 西晉時期,圍棋全面興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好弈,為圍棋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 條件。 (3):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棋風昌盛,逐步理論化,出現了王導、王恬、江彪等弈壇高手。此階段最出名的 品棋專家是范汪,曾與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晉弈風的迅速發展(《新唐書.藝文志》著錄)。 4: 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南朝圍棋的黃金時代實際上僅僅出現在宋、齊、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齊高帝、齊武帝、梁武帝在位時期為最盛,並具有九大標志: (1)南朝帝王盡管棋藝高低懸殊,但他們比魏晉帝王更熱衷、更著力地倡導圍棋; (2)圍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動的興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標志著棋品制度進入了嶄新的發展時期; (3)圍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獨特鮮明的個性與風格; (5)圍棋專著的問世在數量上超過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義棋書"的社會風尚; (7)南朝士人的圍棋活動和棋品等級,特為當代史家載入史冊; (8)出現了南北棋藝雙向交流的局面; (9)圍棋文化向周邊國家輻射,在南北朝時期傳入朝鮮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傳統將娛樂之好規范在飲宴、琴書、射御之間, 認為博弈有廢事、賭博之嫌,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展。 5: 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統一,恢復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尊道卑藝的觀念限制了圍棋的發展。因此隋朝的 弈壇一片沉悶。但此時十九道棋盤已確定了主導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盤。 (2):唐朝 初唐時,圍棋活動由宮廷發起向民間傳播,使對弈不僅僅是士族壟斷的活動。 盛唐時期,唐玄宗大力倡導圍棋,創立了翰林棋待詔(待命供奉內廷的人)制度,這是我國圍 棋走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標志。盛唐國手以王積薪成就最大。圍棋步入了第二個黃金時代。 6: 五代 (1):五代時期 唐朝後,出現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人稱五代。戰火不斷,圍棋水準大 大下降。 (2):十國時期 十國時期,處於割據階段,各國圍棋水準不同,雖有佼佼者,但終因勢小而不成氣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吳越的錢氏家族。 7: 宋 (1):宋代 宋太宗親自創制棋勢,還搜羅了大批圍棋高手養於宮廷。使宋代一開始就從高起點起步,進 入昌盛階段。到宋哲宗時期,職業國手十分活躍,職業圍棋迎來了有一次發展高潮。這時出現了 國手劉仲甫。他是我國棋史上繼盛唐王積薪之後的又一個界標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時期,宮廷弈 壇的女弈發展呈現高潮。南宋亦重圍棋,但因嬉誤政,朝廷腐敗。至晚宋時期,圍棋活動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為主體,最傑出的人物當屬劉克庄。 8: 遼金元 (1):元 元朝是我國圍棋的衰退時期,但是元代圍棋的普及程度卻不遜於南宋,尤其是知識分子的戲弈相當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導下,朝弈曾盛極一時。 元代圍棋發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經〉一書的編纂問世。〈玄玄棋經〉是江西廬陵圍棋高手嚴德甫於晏天章合作的傑出成果。〈玄玄棋經〉堪稱是我國古代綜合型棋藝著作的光輝典範。 9: 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時期,文弈之風衰退。但宮廷棋壇卻呈現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傳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樂年間,棋類運動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發展軌道。永、宣時期的有記載的高手如: 錢允升、唐理、張應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圍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其特點是職業圍棋出現了良好興盛勢頭,並出現了歷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會。代表人物:趙涓、趙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間以李東陽、楊一清為代表的士大夫圍棋之風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階層的圍棋熱潮,而且也開動了明代後期名公巨卿紛紛游揚弈道的全新格局。他們還直接促成了明中葉圍棋流派的形成。京師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動的必然結果。我國士大夫圍棋實際形成了京 派和蘇派兩大陣營,共同開創了弈壇的振興局面。以古越文化為先肇的徽州,其弈壇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稱徽州派),其開代祖師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壇最負盛名的當屬過百齡。過百齡以創新的著法,結束了舊式套路的時代,為 圍棋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圍棋呈現群雄爭霸局面,出現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懶寧、周東侯、汪漢年、黃龍士。康熙初黃龍士成名之後,弈壇傑出人物是黃龍士和徐星友,人稱"黃徐時代"。 圍棋繼"黃徐時代"之後,便進入了四大家時代。四大家活躍與康熙後期至乾隆年間,從技術上說,中國圍棋已經攀登上了座子時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蘭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國圍棋史上享有無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創造了一個不可逾越的棋藝高峰,兩人並稱為"棋聖"。從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沒落。 鴉片戰爭的爆發,使得圍棋運動進入低潮。晚清棋界最傑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陳子仙。兩人卒後,清末棋壇徹底衰落。

⑺ 中國歷史上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是誰與誰之間,他們為什麼而戰斗呢

個人認為長平之戰是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雙方分別是秦國的白起,還有趙國的趙括與廉頗,他們之間是為了國家的命運前途而戰。

觀點是個人的,我不否認其他讀者的觀點,但我堅持我自己的選擇,長平之戰才是我個人認為含金量最高的名將對決。

盡管說長平之戰之中,廉頗與白起這兩位戰國四小名將並且沒有進行直接交鋒,不過整個長平之戰,是春秋戰國而且是我國歷史之上十分深遠的一次戰爭(古代三大戰役之一),他是戰國時期最為強勁的兩個帝國間發生的戰爭,一戰而定國姓之戰。這前夕絕不是一兩位名將的角逐,或者兩個國家數位名將的角力,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⑻ 有時逢敵手,對局 到深更的對應成語是啥

有時逢敵手,對局 到深來更源的對應成語是:

【成語】棋逢對手

【全拼】: 【 qíféngìshǒu 】

【釋義】: 比喻爭斗的雙方本領不相上下。

【出處】: 《晉書·謝安傳》:「安常棋劣於玄,是日玄懼,便為敵手而又不勝。」唐·杜荀鶴《觀棋》詩:「有時逢敵手,對局到深更。」

【例子】: 他兩個在半空中,這場好殺:~,將遇良才。(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十四回)

【典故】:晚唐時期,有位名叫釋尚顏的和尚非常喜歡下圍棋,因下棋結識了那個時期的詩人陸龜蒙。陸龜蒙是姑蘇人,自幼聰明伶俐,曾經考過進士但沒有考中,但他做過湖、蘇二州的從事,因不滿時世後隱居松江莆里,且不受徵召。釋尚顏在陸龜蒙不在的時候非常懷念這位棋友,並作過一首詩,詩中有兩句為:「事厄傷心否,棋逢對手無?」表達對棋友的同情和思念。

【近義詞】:勢均力敵、不相上下

【反義詞】:略勝一籌、棋高一著

⑼ 問,琴棋書畫,為何如此排列有何典故

在中國古代的哲學里,世界是從無到有,於是有「無中生有」一說。按道教的觀點:有生於無,有為「一」,或曰: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演化周天之數。「無」為最高境界。

「聲音」,在古人眼中,是非物質的,是虛無的。琴聲也是虛無的。好的曲調能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得到情感的共鳴。但是摸不著,也看不見,飄渺之中攝人魂魄。彈琴之人當然很高,能懂之人也是高士。於是有伯牙、子期之佳話。文人以能操琴而自豪,因為他已經達到「無」之境界。

「棋」,古僅指圍棋。《棋經》說:圍奩象天,方局法地,縱橫三百六十有一也。一者始也。也曾有人說:圍棋是「理參河洛,體用陰陽」。可見其「虛」——理參河洛,囊括萬物;也見其「實」——體用陰陽,有了實「體」(棋子與棋盤)。雖有形態,但是依然是虛無,且變化多端,難以駕馭。所以有「千古無重局」之說。圍棋別名「手談」,是描述其具有交流感情的功能。但是對局者,很難描述出「談」的具體內容。但是棋友之間的感情是融洽的,是牢固的,往往一交幾十年,不但不死不散,即使離世,依然被棋友常常念記。其「虛」在於難以把握。但是比聲音來得實一些,是因為它總算是有了形態。

「書」,當指書法,其表現體是文字。文字是人類交流思想的符號。每個字代表一個特定的實體,是萬物的代表符號。好的文章會感染人,好的書法也會給人以情感的觸動。所以金庸先生小說中,書法中有劍意、含劍譜、有內功心法等描述。盡管抽象,但是其所指已經有了特定的目標和固定的對象。

「畫」,是完全寫實的,將客觀世界的實物,表現在畫面上。好畫,同樣也能引起心靈的共鳴。但是比起琴棋書來,應該說來的更實在,更接近現實的物質界。

由「虛」而「實」,是古人的哲學觀。「琴、棋、書、畫」的排列次序,應該是反映了古人的思維方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