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高山流水典故

高山流水典故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38:25

Ⅰ 高山流水」的典故與下列哪個人物有關

中國古典名曲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答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做為古箏曲,高山流水為代表曲目。

Ⅱ 《高山流水》故事的主要內容,簡要

主要內容

大凡賢德之人的品德,是有辦法了解的。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奏。剛彈琴時表現出攀登大山的志向,鍾子期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泰山一樣高大。」過了一會兒,琴聲表現出了隨流水常進不懈的志向,鍾子期再一次說:「彈琴彈得真好啊!好像長江黃河一樣激盪。」

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破琴,拉斷弦,終身不再彈琴,認為世上再沒有值得為之彈琴的人了。不是只有彈琴像這樣,賢德的人也這樣。即使是有賢德的人,如果不以禮相待,賢德的人如何盡忠呢?這就如同駕馭不好,良馬也不能跟隨他跑千里遠一樣。

(2)高山流水典故擴展閱讀

相關人物

1、伯牙

全名:俞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經考證,伯牙原本就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琴操》等書中均為「伯牙」。

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弦琴,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

2、鍾子期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國(今湖北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樵夫。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鍾子期之墓」。

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Ⅲ 高山流水典故

出處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1.傳說先秦的琴師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曰:「善哉,子之心與吾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斷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俞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俞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俞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兩人分別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里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打聽子期的家。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子期去世時擔心伯牙會這在里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聽到這個消息後悲痛欲絕。他隨老人來到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就在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自此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後有稱頌其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台,現琴台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跡勝地。

2.史載有一年,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里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里聽了起來。」 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孔子
聽了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嘆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歷說了出來。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著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鍾子期,和他喝起酒來。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里相會。 和鍾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鍾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鍾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凄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嘆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碎了。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能彈給誰聽呢?」 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人們在他們相遇的地方,築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們還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兩人千古傳誦的詩篇: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Ⅳ 高山流水的故事50字

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琴藝高超。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

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原文: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

翻譯:

伯牙彈琴,鍾子期聆聽。剛開始,琴聲似在贊美著巍巍的高山。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彷彿見到了高聳入雲的泰山。」過了一會兒,琴聲又似表現出奔騰澎湃的波濤,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寬廣浩盪,波濤滾滾如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摔琴,斷弦,一輩子不再彈琴了,他覺得世上再也沒有像鍾子期那樣的知音值得自己為他彈奏了。

Ⅳ 高山流水典故

典故
初山微畫雕《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會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Ⅵ 高山流水的典故

伯牙原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後在晉國當大夫,在一次回鄉途經漢水,鼓琴時遇到鍾子期,結為兄弟,並約定來年中秋再見,不料,第二年,伯牙赴約時,子期已病故。伯牙於墳前祭拜後,摔琴以謝子期知音之情。據《琴操》、《樂府解題》記載:著名琴家成連先生是伯牙的老師,伯牙跟成連學了三年琴卻沒有太大的長進。某天,成連對伯牙說:「我能教你彈琴而不能教你移情,我有一位叫萬子春老師,住在東海的蓬萊山上,他善於彈琴也善於移情,我們一起去拜訪他。」伯牙當然樂意,於是他們就一起去東海。可伯牙到了東海,並未見到萬子春,只看見洶涌的波濤,杳深的山林和悲啼的群鳥,伯牙心中豁然一亮,感慨地說:「先生移我情矣!」於是創作了《水仙操》。 摘錄關於高山流水的典故如下:據《呂氏春秋.本味篇》載: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時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摔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據《列子》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哉?」 「高山流水」曲同樣也是出自於這個典故,伯牙可以稱作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古琴家,而鍾子期則可被稱作最早的音樂鑒賞家。現在我們聽到的琴曲《高山流水》是清末的版本,它是後人根據鍾子期與伯牙的故事寫的,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此譜之《高山》、《流水》解題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千多年來,《高山》、《流水》這兩首著名的古琴曲與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 隨著明清以來琴的演奏藝術的發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變化。《傳奇秘譜》本不分段,而後世琴譜多分段。明清以來多種琴譜中以清代唐彝銘所編《天聞閣琴譜》(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張孔山改編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滾、拂、綽、注」手法作流水聲的第六段,又稱「七十二滾拂流水」,以其形象鮮明,情景交融而廣為流傳。據琴家考證,在《天聞閣琴譜》問世以前,所有琴譜中的《流水》都沒有張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與《神奇秘譜》解題所說相符,但張孔山的傳譜已增為九段,後琴家多據此譜演奏。另有箏曲《高山流水》,音樂與琴曲迥異,同樣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現有多種流派譜本。而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則是浙江武林派的傳譜,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頗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東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韻》、《風擺翠竹》、《夜靜鑾鈴》、《書韻》四個小曲的聯奏,也稱《四段曲》、《四段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則是取自於民間《老六板》板頭曲,節奏清新明快,民間藝人常在初次見面時演奏,以示尊敬結交之意。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間毫無共同之處,都是同名異曲,風格也完全不同。

Ⅶ 高山流水典故的出處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

典故:伯牙善鼓琴,鍾子回期善聽。答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

譯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師,他的琴術很高明,鍾子期則善於欣賞音樂。伯牙彈琴的時候,想著在登高山。鍾子期高興地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見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著流水,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我彷彿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

(7)高山流水典故擴展閱讀:

「高山流水」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覓、痛失知音、閑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後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系。

Ⅷ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麼

高山流水的典故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於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於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滯留在岩石之下,彈奏琴曲。「好曲!真是好曲!」原來,在山上砍柴的鍾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聆聽多時,發出了由衷的贊賞。

俞伯牙聽到贊語,趕緊起身和鍾子期打過招呼,便又繼續彈了起來。伯牙凝神於高山,賦意在曲調之中,鍾子期在一旁聽後頻頻點頭:「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無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鍾子期聽後,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妙啊,浩浩盪盪,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樣呀!」

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鍾子期就能完全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伯牙驚喜嘆息:「好呵!好呵!您的聽音、辨向、明義的功夫實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說的跟我心裡想的真是完全一樣,我的琴聲怎能逃過您的耳朵呢?」

二人於是結為知音,並約好第二年再相會論琴。可是第二年伯牙來會鍾子期時,得知鍾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傷感,難以用語言表達,於是就摔破了自己從不離身的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8)高山流水典故擴展閱讀

「高山流水」現常用來比喻知音或知己。

其他有關知己的典故

1、陸羽與皎然

陸羽與皎然的「緇素忘年之交」,就達到了的這個高度。在安史之亂後,陸羽避難途徑湖州,借宿於妙喜寺,有緣結識皎然,兩人相見恨晚。

當時皎然已四十多歲,茶道頂尖高手,他以佛道如茶道,提出「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他將年輕的陸羽引見給江南名士,帶他實地考察各地茶葉,後來還幫助他完成了巨著《茶經》。

大歷四年,皎然為陸羽建成苕溪草堂,親自遠赴蘇南把他請回湖州;建中年間,陸羽遠赴江西上饒開山種茶,皎然不顧自己已七十高齡,親自到上饒邀請他重回湖州。不久,皎然就在妙喜寺圓寂了,後來陸羽病逝後也葬於此,其坆塋與皎然的磚塔隔山相望,長敘友情。

2、管仲和鮑叔牙

齊國人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交情很好的朋友。管仲年輕時日子過得很艱苦,還要照顧他的老母親,鮑叔牙知道後為了幫助他就找他一起做生意。

由於管仲沒錢,所以做生意的本錢幾乎都是鮑叔牙拿出來的。可是,當賺了錢以後,管仲分到的錢卻比鮑叔牙多很多。鮑叔牙的僕人看後為主人抱不平:「這個管仲做人怎麼這樣,做生意不願意出本錢,分錢的時候卻比我們主人拿得多。」鮑叔牙知道後對僕人說:「以後別再這么說了!管仲家境不好,還要贍養他的老母親,多分一點錢是應該的。」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參兵,去戰場上打仗,每次進攻的時候,管仲都不往前沖,而是躲在最後面,其他士兵們就譴責管仲說:「管仲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縮頭烏龜!」每當這時鮑叔牙就會維護管仲:「管仲不是這樣的人,他並不是怕死,而是要留著命去照顧他的老母親啊。」管仲知道之後十分感激,說:「生我的人是我的父母親,但是了解我的人卻是鮑叔牙啊!」

一段時間後,齊國的國王死了,大王子諸當上了國王,諸每天沉迷於吃喝玩樂不問政事,鮑叔牙預感齊國不久將面臨內亂,於是帶著小王子白隱藏到了莒國,而管仲則帶著小王子糾隱藏到魯國。事情果然不出鮑叔牙所料,大王子諸被人殺死,齊國發生了內亂。管仲為了讓就能夠順利坐上王位想殺死白,但是他在暗算白的時候把箭射偏了,白並沒死。後來鮑叔牙和白先於管仲和糾回到齊國,白當上了齊國的國王。

白開始管理國事以後想要封鮑叔牙為宰相。鮑叔牙卻再三推脫說:「管仲在各方面都比我出色,他更有資格當宰相。」白一聽有些不樂意:「管仲想要殺我,他是我的仇人才對,怎麼能讓他來當宰相呢?」「這怎麼能怪他呢?糾是管仲的主人,他自然會效忠於糾,若是他的主人變成了您,他也一定會效忠於你的。」白採納了鮑叔牙的建議,請管仲回齊國當宰相,而管仲在當上了宰相之後幫白將齊國治理的井井有序。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廣於流傳之後,大家在稱贊朋友間有很好的交情時,就會說他們是「管鮑之交」。

Ⅸ 「高山流水」這個典故



高山抄流水
(
gā襲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己相賞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巍巍乎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乎若流水。'」


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清·袁於令《西樓記·病晤》:「清商繞畫梁,一聲一字,萬種悠揚,~相傾賞。」
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近義詞
知音難覓

Ⅹ 高山流水的故事有哪些

春秋戰國時,有一個叫做俞伯牙的楚國人,但他在晉國做官。俞伯牙是當時最著名的琴師,他的琴聲能夠模仿很多種自然界中的聲音,並且能表達各種情感。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聽懂他的琴音,理解他的琴意。所以,他常常因此而感嘆。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國國君之命出使楚國。在完成使命以後,俞伯牙乘船逆漢水而上,准備返回晉國。但剛啟程不久,就在漢陽遇上了大雨。

由於風雨所阻,俞伯牙不得不命船停泊在岸邊等待雨停。俞伯牙命令僕人取出隨身攜帶的七弦琴,看著旁邊的高山,聽著漢水的濤聲,就在船艙中撫起琴來。他彈著彈著,突然,琴弦斷了。

按照當時的說法,琴弦斷了說明有人在偷聽。於是,俞伯牙命僕人下船尋找偷聽之人。過了不久,僕人帶上來一位樵夫。

這位樵夫告訴俞伯牙,他叫鍾子期,生活在漢水邊,以砍柴為生,閑暇時喜歡讀些詩書。剛才在附近躲雨,被俞伯牙的琴聲吸引而來到了船邊,並非有意偷聽。

俞伯牙聽完鍾子期的敘述,便問他:「你能聽懂其中的寓意嗎?」

鍾子期答到:「能。」

俞伯牙馬上換好琴弦。他鼓琴一曲後,問鍾子期:「你聽到什麼?」

子期贊嘆:「啊!多麼宏偉!像高山那樣巍峨!」

伯牙又鼓琴一曲,子期欣喜地說:「啊!多麼浩盪!就像流水那樣奔騰不息!」俞伯牙立即走到鍾子期面前,一揖到地,激動地說:「我今天終於找到知音了!」

兩人暢談了一宿,情投意合,甚是投機。但是,第二天一早已是雨過天晴,俞伯牙必須回去復命了。兩人分別時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里相會。

第二年,俞伯牙如期赴會,卻久等子期不到。於是,俞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

半路上,他遇到一位老人,便向這位老人打聽鍾子期的家。原來,這位老人正是鍾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俞伯牙,鍾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

子期去世時擔心俞伯牙會在這里久等,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俞伯牙。俞伯牙聽到這個消息後悲慟欲絕。他隨老人來到鍾子期的墳前,彈奏一曲《高山流水》以酬知己。

曲畢,就在鍾子期的墳前將琴摔碎,並發誓終生不再撫琴。

對於一個高明的琴師來說,最讓他高興的事莫過於有人真正聽懂他的樂曲了。能夠欣賞領會音樂的人就被稱為「知音」,後來人們常說「高山流水覓知音」,就借用俞伯牙彈奏這首古琴曲的名稱表達找到知音的快樂。高山流水覓知音的故事就發生在湖北漢陽古琴台,此台為紀念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深情而建,又有「伯牙台」之稱。俞伯牙與鍾子期結為知音的故事,千百年來在文人與民眾之間廣泛流傳,二人知音的傳奇色彩,給中國文化增添了可歌可泣的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