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觀後感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了《中華成語故事》,我再一次被漢語的奇妙所震撼,為它的魅力折服。成語是人們在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簡潔而精闢的詞語或短句。它是我國語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為,每個成語的形成一般都有一個典故,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通過這一個個的成語故事,我們不僅理解了成語的意思,還可以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寶貴的文化遺產、高超的智慧。
有一個濫竽充數的成語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隻吹竽樂隊,並受到了優厚的待遇。有個叫南郭的人根本不會吹竽,但也混了進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時候都只是做做樣子。齊宣王去世後,他兒子齊湣王偏喜歡聽樂師們單獨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聽說後十分害怕,趕緊溜走了。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的意思,它是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同時,我也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弄虛作假,靠僥幸取勝。沒有真才實學,最終是站不住腳的。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學管樂時的情形。有一次,濫竽充數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樂課學了新曲子,老師讓我們回家多練練,我也沒在意,只練了一遍,心想到時候做做樣子就行了。上課了,老師先讓我們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單簧管上的按鍵,搖頭晃腦,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實我根本就沒吹出來音。終於吹完了,我長嘆一口氣,以為這樣就完了,沒想到,老師對我們吹得不太滿意,竟讓我們一個一個吹。我的心一下子懸到了嗓子眼裡,急得抓耳撓腮。輪到我了,我沒吹幾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紅著臉老老實實說了實話。結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師的一陣數落,受同學們的一頓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濫竽充數是不行的。
我喜歡《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它真的讓我領略到了古人高超的智慧:一個詞語竟然隱藏著這么一個內涵豐富的故事。這些故事,或可笑或感人,但都讓我們學到了知識,明白了事理。 幫忙贊一下啦,謝謝!
B. 《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三篇
成語故事讀後感一
這個暑假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華成語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結晶。漢語成語,濃縮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枝獨秀的奇葩。在文字表達中恰當地使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生動形象、意境深奧的效果,這也是其他語言文字難以比擬的地方所在。
我從「不自量力」的成語中學到了:要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過高估計自己。
我從「大公無私」中學到了:要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愛戴。
我從「懸梁刺股」中學到了「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為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舉。
一個成語故事往往就是一段歷史,一個傳奇,一個哲理。我要以史為鑒,學習古人的智慧,時時反省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二
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成語故事》這一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它是由一個個典故組成的,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聯合攻打袁術,袁術敗走揚州割據一方。這時漢朝已將土崩瓦解,袁術看到這種形勢欲乘機稱帝,於是他極力拉攏好友陳珪,然而陳珪反對袁術稱帝,並勸他說: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還可以避免災禍,但是袁術不聽勸告,最終自食惡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不犯更大的錯誤。
《守株待兔》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種莊稼的人看見了一隻兔子在樹樁上撞死了,他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隻兔子。(讀後感 )然後他就每天在樹樁旁邊等,莊稼也不管了。最後兔子沒再出現,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餓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好吃懶做,要靠自己的勞動,不能坐等天下掉餡餅,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會有收獲。
與此同時,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聰明才智,能夠想出這么多典故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受益良多。
《成語故事》讀後感三
成語是我國最經定典一種文化,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了。
老師布置我們暑假裡好好讀書,寫好讀書筆記,我就找了一本《成語故事》細細品讀起來。
在成語世界裡,我認識了心口不一的葉公;明白了「刻舟求劍」的愚蠢;領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見證了「掩耳盜鈴」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位「聞雞起舞」
C. 成語故事讀後感300字
「妒賢嫉能」這個故事寫出了項羽的愚昧,他之所以不能得到天下,這便是最主要的原因,從古至今,不賞識人才的人,都是失敗者。《成語故事》里關於三國的故事也有許多,還可以一邊補充對三國的認識。
有個「名落孫山」的故事讓我苦笑不得,講述的是一個叫孫山的人和同鄉去考科舉,結果自己最後一名,而同鄉沒有居榜上,結果回到家,同鄉的父親問他兒子的成績,孫山還委婉得意的說最後一名是自己,你兒子榜上無名。趁機顯露了自己的才華,但其實在別人看來,滑稽了點。
「程門立雪」更是印象深刻,因為看了《恰同學少年》的緣故,看到了毛澤東借鑒前人「袁門立雨」,在外人看來是可笑的,為什麼一定要一動不動呢?特別是「程門立雪」,楊時和游酢,因為老師睡著了就一直站在門口,下雪也不進去,這種行為其實可以稱為「愚昧」,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半對半錯,畢竟是初次登門拜訪,該有的禮數還是要有的,而且古代的思想和我們不一樣,因此評論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他們的老師也都被這精神感動了。
「害群之馬」這個成語見的多,它的典故卻是才了解,原來治理國家和放馬的道理相似,只是除掉那些對馬群有害的壞馬罷了。朝廷上,只是將危害江山社稷的奸臣掃除而已。這個以小見大的道理,就那麼簡單。
一個又一個的成語,只是短短數十字,卻全都蘊涵大道理,「勤能補拙」,既然我的基礎不好,就要「亡羊補牢」了!
D. 關於中華成語故事讀後感
成語故事讀後感一這個暑假我讀了《中華成語故事》,有很深的感受,中華成語故事是文明智慧的源泉,思想文化的結晶。漢語成語,濃縮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智慧,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語言文化中的一枝獨秀的奇葩。在文字表達中恰當地使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生動形象、意境深奧的效果,這也是其他語言文字難以比擬的地方所在。我從「不自量力」的成語中學到了:要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不能過高估計自己。我從「大公無私」中學到了:要完全為集體利益著想,沒有一點私心。也可以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才能受人愛戴。我從「懸梁刺股」中學到了「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為大器之材。感受很多,不能一一列舉。一個成語故事往往就是一段歷史,一個傳奇,一個哲理。我要以史為鑒,學習古人的智慧,時時反省自己,嚴格地要求自己,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成語故事讀後感二暑假裡,我看了許多書,其中《成語故事》這一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它是由一個個典故組成的,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印象比較深的有《迷途知返》、《守株待兔》…… 《迷途知返》這個故事講的是:在東漢末年,曹操和袁紹聯合攻打袁術,袁術敗走揚州割據一方。這時漢朝已將土崩瓦解,袁術看到這種形勢欲乘機稱帝,於是他極力拉攏好友陳珪,然而陳珪反對袁術稱帝,並勸他說:迷了路只要知道返回還可以避免災禍,但是袁術不聽勸告,最終自食惡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這樣才能不犯更大的錯誤。《守株待兔》這個故事講的是一個種莊稼的人看見了一隻兔子在樹樁上撞死了,他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隻兔子。(讀後感 )然後他就每天在樹樁旁邊等,莊稼也不管了。最後兔子沒再出現,禾苗也都枯萎了,他也餓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好吃懶做,要靠自己的勞動,不能坐等天下掉餡餅,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會有收獲。與此同時,我也很佩服先人的聰明才智,能夠想出這么多典故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受益良多。《成語故事》讀後感三成語是我國最經定典一種文化,我最喜歡成語故事了。老師布置我們暑假裡好好讀書,寫好讀書筆記,我就找了一本《成語故事》細細品讀起來。在成語世界裡,我認識了心口不一的葉公;明白了「刻舟求劍」的愚蠢;領略了「守株待兔」的迂腐;見證了「掩耳盜鈴」的可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位「聞雞起舞」
E. 要寫一篇有關歷史故事的讀後感,應該這么
今天,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讀了一本書《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這是一部優秀的歷史讀物,也是一部精彩的故事讀物,看完後真令人回味無窮啊!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由林漢達爺爺編寫,本書講了五個系列:《春秋故事》、《戰國故事》、《西漢故事》、《東漢故事》、《三國故事》。這本書裡面的人物描寫十分生動形象:有一鳴驚人的楚莊王,也有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還有力大無窮的西楚霸王項羽,以及三顧茅廬的劉備。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秋時期的故事。周幽王整天吃喝玩樂,並且不管諸候的感受點燃烽火,千金買一笑,他才惹來了殺身之禍。鄭國的公孫子都內心狠毒,竟放暗箭殺害了穎考叔,大家千萬不能學他啊。還有那衛國國君衛懿公,為了養仙鶴對老百姓的生死不管不問,最後亡了國。楚莊王看起來對朝政不管不問,實際上在暗中觀察,機會到了的時候來了個一鳴驚人。齊國大夫晏子思維敏捷,能言善答,楚靈王三次想侮辱他,結果他全部駁了回去,還反將一軍讓楚靈王很難堪。
我們應該學習楚莊王的一鳴驚人和晏子的思維敏捷,能言善答。我們不能學習周幽王,公子孫都和衛懿公,公孫子都心狠手辣,周幽王和衛懿公不務正業而惹上殺身之禍。通過這些故事,那些正直的人物是值得我們學習,對於那些亡國之君和阿諛的小人要以他們為前車之鑒,不要重蹈覆轍。
讀了這本書後,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一些歷史和典故,豐富了我的知識,也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如果你還想知道《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的其它故事和詳細內容,就也來讀一讀吧。
F. 《中華成語典故大全》的讀後感(2篇)
守株待兔
錦衣夜行
差強人意
毛遂自薦
愚公移山
後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
刻舟求劍
G. 成語故事讀後感1000字
成語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是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流傳下來的,而且每個成語還帶有一個個小故事,不愧為精華。今天我學習了兩個成語故事,分別是「鐵杵磨針」和「鑿壁偷光」。
「鐵杵磨針」主要寫了李白小的時候不愛學習,有一天,他看見河邊有個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棍,便過去問她:「老奶奶,你在干什麼呢?」那位老太太說:「我准備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又問:「這跟鐵棒這么大,而針又這么小,能摸成嗎?」老太太告訴李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聽後大為感動,牢記在心,最後成為有名的大詩人。這個成語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功。是啊,「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個簡單的道理幾乎任何人都知道,可是真正用到裡面道理的人又有幾個呢?只要人人都有決心,肯下功夫,那麼世界就不會有什麼做不成的事,世界也就會又登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鑿壁偷光」主要寫了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就這樣,經過匡衡的刻苦學習,成為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鑿壁偷光」意思是: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看完這個故事,我感覺我們的學習條件比匡衡好得多。家裡整天開著電燈,還有許多書和電腦,可是為什麼沒有獲得像匡衡的成就呢?我想:還是和我們沒有像匡衡那樣刻苦學習的情況分不開的。今後我下定決心,以匡衡為目標,努力刻苦的學習,爭取早日取得成功。
成語故事教會我為人處世,教會我哲學道理,教會我太多太多。我不會忘記這位良師益友,我會繼續學下去。
H. 成語故事裡面的一目十行的觀後感
【注音】yī mù shí háng
【成語故事】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版明伶俐,記憶力很強。權他讀書的速度相當快,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而且能夠做到過目不忘。11歲時就博覽群書,寫詩賦文章得心應手。因此被任命為宣惠將軍,丹陽尹。
【典故】讀書十行俱下。《梁書·簡文帝紀》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宋·劉克庄《雜記六言五首》詩
【釋義】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看書非常快
【近義詞】十行俱下、一揮而就、不假思索
【相反詞】慢條斯理、老牛破車、蝸行牛步
【其它使用】
◎ 如今讀《圍城》,倘是真的讀書人,我以為他也不敢一目十行的。
◎ 有的玩風太盛,對學習不感興趣;有的忙於迎來送往,興奮於觥籌交錯,養不成學習習慣;有的如胡長清所說"看文件一目十行,聽傳達一聽了之"。
I. 成語故事2000字讀後感
我從小到大度過很多很多的書,其中,我最喜歡《成語故事》,《成語故事》里有許多的故事,比如說拔苗助長、百步穿楊、班門弄斧、杯弓蛇影、閉門思過、不可救葯、狐假虎威等等,我最喜歡拔苗助長和杯弓蛇影。
拔苗助長講的是宋國有個農夫性子很急,他插下秧苗後便天天去看秧苗長了沒有,可秧苗還是老樣子,一點也沒長。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把秧苗一棵棵往上拔,回到家中,他還告訴兒子秧苗都長高了。兒子一聽,居然還有這樣的事,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看蠻田的秧苗全都耷拉著腦袋枯死了。
「拔苗助長」這一成語,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強求速成,結果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也叫做「揠苗助長」。我覺得這個農夫真想秧苗長大,應該除草、施肥、除蟲,這樣才能讓秧苗長大。
杯弓蛇影講的是西晉時,有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朋友到自己家喝酒,喝著喝著,朋友忽然說自己有點不舒服,就先回家了。樂廣想:難道是我招待不周,朋友生氣了?應該不會吧!樂廣決定去看一看。到了朋友家裡他才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樂廣覺得納悶,回家仔細觀察,忽然看見客廳的牆上掛著一張弓,樣子就想彎曲的蛇一樣。樂廣明白過來,他再次把朋友請到家中喝酒,還是坐在那人位置上。他又看見了蛇。樂廣笑著說:」杯中的蛇就是牆上的弓。」朋友這才明白。
「杯弓蛇影」這句成語常用來比喻疑神疑鬼,自驚自擾。
我們多讀《成語故事》里的故事,就會明白許多道理。
《成語故事》里有很多故事。
我最喜歡的是:《刮目相看》、《錦囊妙計》、《樂不思蜀》、《迷途知返》、《望梅止渴》、《偃旗息鼓》和《大器晚成》。
我就給你們講一個《刮目相看》的故事吧!
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屢立戰功,三十一歲就升為中郎將。
呂蒙識字不多,孫權希望他能做到文武雙全,因此他努力讀書。
兩年後,東吳都督魯肅來到呂蒙防地,兩人談起了國家大事。呂蒙分析軍事形勢時,引經據典,很有見地。
魯肅驚訝地說;「你不在是原來的呂蒙了!」呂蒙笑道:「士別三日,就該刮目相看,這變化你知道得已有些遲了!」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一個道理:用陳舊的眼光看人,往往看不到對方進步的地方。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全面而正確地評價對方,才是正確的。
今天我讀了成語故事中的《半途而廢》,故事講述了我國古代有一個叫樂羊子的魏國人,他有一位非常賢德的妻子。一次,樂羊子拾到了一塊金子,高興地拿回來送給妻子。妻子說:「有志氣的人會嚴格要求自己,把撿來的東西拿回家會損壞自己的名聲的。樂羊子深感慚愧,就把金子放回原處,然後出外求學去了。但一年後,樂羊子因想念妻子便返回家中。妻子把他領到織布機旁說:「布是一寸一寸、一尺一尺的織出來的,日積月累才能成丈、成匹。如果我把它剪斷,就前功盡棄了。求學和織布一樣,不能在學到一半的時候放棄。」樂羊子深受感動,又回去求學了,七年沒有回家。終於學業有成,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成語《半途而廢》是指做事不能做到一半就不繼續做了,一定要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可能。讀完這篇故事,我覺得我在學習上不能「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努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同時通過這個成語我想到我爭取改掉我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壞毛病,千萬不能做「半途而廢」的事情。
J. 成語典故講座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成語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十分有趣回。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螳螂捕答蟬和一葉障目這兩篇。
螳螂捕蟬,是講春秋時,在王宮的後花園里有一隻螳螂准備捕食一隻蟬,但是這只螳螂沒有想到有一隻黃雀正在它身後想要啄食它。黃雀想要吃螳螂,卻不知道侍衛正要用彈弓打它。螳螂和黃雀都只看到眼前的好處,而沒想到後面隱藏的危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只顧眼前的利益,不顧後果是不對的。
一葉障目,是講古代有一個窮書生用一片葉子遮住眼睛以為隱身了而去偷別人的東西最後被抓住。這個故事比喻為局部現象迷惑,看不到大局。我還知道了偷東西是不對的。
通過閱讀,我增加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