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典故
❶ 「西席桃李滿桑梓,東坦龍蛇盡楷模。」包含的六個典故,要典故題目,多謝
西席:即「老師」。這與漢明帝劉庄有關。據《稱謂錄》卷八記載:「漢明帝尊桓榮以師禮,上幸太常府,令榮坐東面,設幾。故師曰西席。」
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種桑樹和梓樹。又說家鄉的桑樹和梓樹是父母種的,要對它表示敬意。後人用「桑梓」比喻故鄉——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詩·小雅·小弁》
東坦:女婿,又稱「東床」,源於晉代我國著名大書法家袒腹(也作坦腹)東床的傳說。相傳晉朝時,太傅郗鑒的愛女郗璇眉清目秀、聰明伶俐、妙齡待嫁。郗太傅聽說丞相王導的幾個兒子各個長得都很英俊,便有意與王府結兒女姻親。王丞相對這門親事也很同意。一天,郗太傅派一個門客拿著自己的給王丞相的親筆書信到王府去選婿。王丞相見過信後對這個門客說:「我的幾個兒子都在東廂房呢,轉告郗太傅,請任意選吧!」門客到東廂房看過之後,謝過丞相王導,趕回郗府,回復太傅說:「百聞不如一見,到了王府一看才知道,王丞相的幾個兒子長得真的都不錯,各個都很英俊。聽說我為您選女婿,都飾容待客,有的還有些拘謹,只有一個年輕人,袒腹卧於東床,好像沒聽說有這回事似的。」誰知郗太傅聞聽此言後高興地說:「就選那袒腹東床的為婿。我就得意這樣的,他將來肯定是一個好女婿。」太傅郗鑒後來又經過進一步了解,原來這個青年是王羲之,便將女兒郗璇嫁給了他。
龍蛇:開始時比喻非常人物,又指各色人物,龍蛇混雜。
楷模:典範的意思。
在宋代孫奕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中,有這樣的話:「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
❷ 求詞語典故(急啊)
知音: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鍾子期的知音故事。相傳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伯牙彈到志在高山的曲調時,鍾子期就說「峨峨兮若泰山」;彈到志在流水的曲調時,鍾子期又說「洋洋兮若江河」。鍾子期死後,伯牙不再彈琴,以為沒有人能像鍾子期那樣懂得自己的音志。後遂以「知音」比喻對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你真是我的知音。
桃李:據漢朝《韓詩外傳》記載,春秋時,魏國有個叫子質的大臣,他得勢時曾保薦過很多的人。後丟官隻身跑到北京,見到一個叫簡子的人,向他發牢騷,埋怨自己過去培養的人在危難時不肯幫助他。簡子聽後笑著對子質說:春天種了桃樹和李樹,到夏天可在樹下納涼休息,秋天還可吃到可口的果實。可是,如果你春天種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葉子,而秋天它長出來的刺倒要扎傷人。你過去培養、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薦的人,所以君子培養人才,就象種樹一樣,應先選好對象,然後再培植啊!簡子用比喻批評子質培養人才不當。故後人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提拔培養的優秀人才叫做「桃李」。因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很多,就被譽為:「桃李滿天下」了。
銅臭:古時有個做官的人,整天花天酒地在妓院里無所事事。一次他拿起一枚銅錢放在鼻邊,說道「銅錢的味道好香啊!」旁邊的徐娘看不慣便說「銅乳之臭,不屑一顧。」那個人聽見便讓人將徐娘打死。這就是銅臭的來由。
泰山:唐明皇要封禪泰山,命張說為封禪使,張說的女婿鄭鎰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規矩,封禪以後,自三公以下都能遷升一級。只有鄭鎰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賜緋服。唐明皇看到鄭鎰一下子升了幾級,感到很奇怪,就詢問原因,鄭鎰一時無話可答。這時黃幡綽又來調侃,他說:「這是因為靠了泰山之力」。「泰山」一語雙關,既指封禪一事,又指岳父,因為中國向來有稱岳父為「泰山」的,又代表長壽的意思。
替罪羊:「替罪羊」一詞是舶來品。對應英文有scapegoat、whipping boy。世界各地都習慣於用「替罪羊」一詞,比喻代人受過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獻祭上帝的犧牲,還承擔了一項任務,就是給人類「替罪」。用羊替罪來自古猶太教。古猶太人把每年的七月十日(即:猶太新年過後第十天)定為「贖罪日」,並在這一天舉行贖罪祭。儀式是這樣的:通過拈鬮決定兩只公羊的命運,一隻殺了作祭典,另一隻由大祭司將雙手按在羊頭上宣稱,猶太民族在一年中所犯下的罪過,已經轉嫁到這頭羊身上了。接著,便把這頭替罪羊放逐到曠野上去,即將人的罪過帶入無人之境。最後,再把那贖罪的羊燒死。「替罪羊」一說由此傳開。
三不知:「三不知」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為防止晉國坐大,就派大夫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苟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苟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
喬遷:喬遷一詞,出自:出於幽谷,遷於喬木《詩經·小雅·伐木》,見成語喬遷之喜,喬遷: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祝賀用語, 賀人遷居或賀人官職升遷之辭。
問津:詢問渡口;問路。《論語·微子》:「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雷同:我國古時有一種說法,打雷時萬物都同時響應。《禮記·曲禮》說:「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註:「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己,不當然也。」意思是說,打雷時萬物都有回聲,但人應該用自己的心去判斷其是非,不要取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像萬物聞雷聲懼怕而回應那樣。因而,「雷同」還有「隨聲附和」之義。後來,雷同被人引入文學中來,便有了今天的意思。
敲竹杠:清朝末年,鴉片走私十分嚴重,走私販子為躲避關卡檢查,挖空心思藏匿鴉片。水上走私的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製的船篙里,隨船從水路運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駛至浙江紹興碼頭,緝私官帶人上船檢查,查遍了船艙的每個角落也沒發現鴉片。這時,一個師爺吸著長煙筒,漫不經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撐船的竹篙上敲煙灰,敲得竹篙「嘟嘟」直響,別人沒有反應,船主卻嚇得面色大變,知道師爺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這位師爺請到後艙,掏出大把的銀子悄悄塞給他,請他關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師爺得到銀子便沒說什麼,隨緝私人員下船去了。此後,「敲竹杠」便成了訛詐財物的代名詞,並一直沿用下來。
破天荒:指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舊時文人常用「破天荒」來表示突然得志揚名。出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四:「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宋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莫須有:推測著有,(我)認為就是有,(我的)看法是有。這是秦檜害死忠良岳飛後在韓世忠的質問下說的,語氣還十分強硬。在《宋史·岳飛傳》裡面有如下文字: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❸ 自強不息的典故
司馬遷遭宮刑(大概是被閹割掉生殖器吧)而發奮寫出名傳萬古的《史記》。
司馬遷(前135 ~ 前87)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人。他生於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後,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談博學,精通天文、《易》學和黃老之學。司馬遷十歲起誦讀「古文」,並接受其父的啟蒙教育。淵源久長的家學對他後來治學道路有深刻的影響。後隨父去長安,同當時著名經學大師孔安國、董仲舒學習《古文尚書》和《春秋》。十九歲為補博士子弟。二十歲隨博士褚太等六人「循行天下」,開始了他的游歷生活。他的足跡到達會稽,訪問夏禹的遺跡;到過姑蘇,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達淮陰,訪求韓信的故事;到過豐沛,訪問劉邦、蕭何的故鄉;到過大梁,訪問夷門,並考察秦軍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到過楚,訪問春申君的宮殿遺址;到過薛地,考察孟嘗君的封邑;到過鄒魯,拜仰孔孟的家鄉。此外,他還北過涿鹿,登長城,南遊沅湘,西至崆峒。壯游使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回到長安後,武帝對這個廣聞博識、學問豐富的年輕人十分重視,命他為郎中,讓他帶著皇帝的命令出使巴蜀,到達今天昆明一帶大西南地區。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奠定了司馬遷以後著書立說的厚實基礎。元封元年(前110),漢武帝封泰山,司馬談以職任太史公而不能從行,憤懋而死。臨終前他難過地對司馬遷說:「我死以後,你必為太史。做了太史,莫忘了我的遺願。今大漢興盛,海內一統,上有明主賢君,下有忠臣義士。我身為太史,而未能記載,愧恨不已。你一定要完成我未竟之業!」司馬談死後,司馬遷繼任父職為太史令,使他有機會讀遍皇家藏書處石室金櫃收藏的文史經籍,諸子百家,及各種檔案史料。太初元年(前104),他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孫卿、壺遂及歷官鄧平、落下閎、天文學家唐都等二十餘人,改革歷法。經這批專家通力合作,反復計算、選擇,終於在這年五月造成新歷,這就是著名的《太初歷》。《太初歷》改以正月為一歲之首(秦歷以十月為一歲之始),一月的日數為二十九點五三天,一歲一年一的日數是三百六十五點二五天,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歷法,也是甲國歷法史上進行的第一次大改革。此後,他秉父遺志看手准備編寫《太史公記》(《史記》)。
天漢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時被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消息傳到長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罵李陵投降可恥。司馬遷不作聲。武帝問他有什麼意見,書生氣十足的司馬遷百言不諱地說:「李陵轉戰千里,矢盡道窮,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他雖投降,尚屬情有可原。臣以為只要他不死,他還是會效忠漢朝的。」盛怒中的漢武帝聽了司馬遷這番話,認為他是為李陵辯解,是在故意貶低當時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順利的李廣利,於是命令把司馬遷判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漢武帝時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錢五十萬減死一等。但家境並不富裕的司砬
❹ 一視同仁有什麼成語典故
一視同仁
拼音: yī shì tóng rén
近義詞: 天公地道、等量齊觀、相提並論
反義詞: 另眼相看、厚此薄彼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形容平等對待
解釋: 原指聖人對百姓一樣看待,同施仁愛。後多表示對人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出處: 唐·韓愈《原人》:「是故聖人一視而同仁,篤近而舉遠。
❺ 同仁堂名字由來
由來:同仁堂名字是由創始人樂顯揚親自擬定,「同仁」語出《易經》,意為:「無論親疏遠近,一視同仁。」這句話的意思是和同與人,寬廣無私,應天時行,有無論遠近親疏均一視同仁的意思。樂顯揚認為,「可以養生、可以濟世者,惟醫葯為最。」「同仁」二字可以命堂名,吾喜其公而雅,需志之。
同仁堂名字由來的另一種說法是,少年康熙曾得過一場怪病,全身紅疹,奇癢無比,宮中御醫束手無策,康熙心情抑鬱,微服出宮散心,信步走進一家小葯鋪,葯鋪郎中只開了便宜的大黃,囑咐泡水沐浴,康熙按照囑咐,如法沐浴,迅速好轉,不過三日便痊癒了。
為了感謝郎中,康熙寫下「同修仁德,濟世養生」,並送給他一座大葯堂,起名「同仁堂」。
(5)同仁典故擴展閱讀:
在過去,北京同仁堂為了供奉御葯,也為了取信於顧客,建立了嚴格選料用葯的製作傳統,保持了良好的葯效和信譽;新中國成立後,同仁堂除嚴格按照國家明確規定的上乘質量用葯標准外,對特殊葯材還採用特殊辦法以保證其上乘的品質。
例如,製作烏雞白鳳丸的純種烏雞由北京市葯材公司在無污染的北京郊區專門飼養,飼料、飲水都嚴格把關,一旦發現烏雞的羽毛骨肉稍有變種蛻化即予以淘汰。這種精心喂養的純種烏雞質地純正、氣味醇鮮,其所含多種氨基酸的質量始終如一,保證了烏雞白鳳丸的質量標准。
中成葯是同仁堂的主要產品,為保證質量,除處方獨特、選料上乘之外,嚴格精湛的工藝規程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炮製不依工藝規程,不能體現減毒或增效作用,或者由於人為的多種不良因素影響質量,不但會影響葯效,甚至會使良葯變毒品,危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同仁堂生產的中成葯,從購進原料到包裝出廠,總有上百道工序,加工每種葯物的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工藝要求,投料的數量必須精確,各種珍貴細料葯物的投料誤差控制在微克以下。例如犀角、天然牛黃、珍珠等要研為最細粉,除滅菌外,要符合規定的羅孔數,保證粉劑的細度,此外還要顏色均勻、無花線、無花斑、無雜質。
❻ 北京同仁堂的歷史
北京同仁堂是全國復中葯行制業著名的老字型大小。創建於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開始供奉御葯,歷經八代皇帝188年。
在300多年的風雨歷程中,歷代同仁堂人始終恪守「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樹立「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識,造就了制葯過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嚴細精神,其產品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產品行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6)同仁典故擴展閱讀:
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的現代制葯工業、零售醫葯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配套形成了十大公司、兩大基地、兩個院、兩個中心的「1032工程」。同仁堂人有信心有能力把同仁堂集團建設成為以現代中葯為核心,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國際馳名的中醫葯集團,通過全面提升同仁堂現有的生產經營及管理水平,實現中醫葯現代化發展的新格局。
2018年10月26日,北京同仁堂健康養老全國戰略正式落地實施。同仁堂粹和康養首個生活館-天壇生活館正式營業,並推出了同仁堂粹和「金魔方」養老服務體系及會員產品。
❼ 關於「仁」的 成語有什麼最好有典故
仁者無敵梁惠王曰:「晉國①,天下莫強②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於齊,長回子死答焉③;西喪地於秦七百里④;南辱於楚⑤。寡人恥之,願比死者一灑之⑥,如之何則可?」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⑦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⑧;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達秦楚之堅甲利兵矣。 「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
❽ 典故大全
推舉人才,在外,不避開自己的仇人,在內,不避開自己的親人。
這來自於一個專典故。說的是晉平公屬在位時,一次,南陽縣缺少個縣令。於是,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誰擔任這個職務合適。祁黃羊回答說:「解狐可以。」平公聽了很驚訝,說:「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嗎?你怎麼推薦仇人呢?」祁黃羊答道:「您是問我誰擔任縣令這一職務合適,並沒有問我誰是我的仇人。」於是,平公派解狐去任職。果然不出祁黃羊所料,解狐任職後為民眾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受到南陽民眾的擁護。又有一回,朝廷需要增加一位軍中尉,於是平公又請祁黃羊推薦。祁黃羊說:「祁午合適。」平公不禁問道:「祁午是你的兒子,難道你就不怕別人說閑話嗎?」祁黃羊坦然答道:「您是要我推薦軍中尉的合適人選,而沒有問我兒子是誰。」平公接受了這個建議,派祁午擔任軍中尉的職務。結果祁午不負所望,幹得也非常出色。孔子聽了以後,感慨道:「太好了!祁黃羊推薦人才,對外不排斥仇人,對內又不迴避親生兒子,真是大公無私啊!」
❾ 桃李滿天下典故簡單概括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回方一舊相識家答里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
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於是有了桃李滿天下之說。
(9)同仁典故擴展閱讀:
後續相關的故事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
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