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秋分的典故

秋分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5 08:05:26

『壹』 秋天的成語故事

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邢顒,字子昂,河間莫人(今任丘)。為孝廉,征任為官吏,不受回。曾被曹操征任為司空掾答。出任左馮翊,因病辭官。後被選為平原侯曹植的家丞。他品行端莊。當時人們稱頌他說:「德行堂堂邢子昂」。
他敬事主人,平時講求禮節。而庶子劉楨擅長作文,文辭優美,曹植親近劉楨而疏遠邢顒。劉楨上書勸諫曹植說:家丞邢顒是北方的賢士,他少年秉性高潔,清靜寡慾,言語簡潔而義理深刻。真正是儒雅的賢士。
我實在不能和他相提並論,並列為您的左右。而我獲得您的特殊禮遇,邢顒反而被疏遠,我私下裡擔憂旁觀者將會說君侯您親近我,對待賢士缺乏禮節,喜納庶子的文采,丟棄家丞的德行。(劉楨諫曰:「私懼觀者將謂習近不肖,禮賢不足,采庶子之春華,忘家丞之秋實。」)

『貳』 有關於秋分的故事有哪些

秋分(the Autumnal Equinox)
9月23日是「秋分」,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兩層:1、太陽在這時到達黃徑180,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2、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准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
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叄』 有關秋分的故事

古人認為,一年四季變換,寒暑交替,是因為天地間有著陰陽二氣。《黃帝內經》上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秋分這一天,正是陰陽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剛好過了一半。過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蟲子也鑽進了泥土,開始築自己冬眠的窩。天地改由太陰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太常記》上說:秋分祭夜明於夕月壇。夜明就是月亮。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擺上瓜果和月餅。月餅形式多樣,口味不一。我家鄉的月餅有兩種,一種是買的,小小的,外面是一層層脆皮,裡面是甜得厲害的冰糖杏仁餡子。一種是自家做的。由發酵的麵粉,在圓底的大鍋里,用小火烘成。做成的餅,有臉盆大小。外表金黃香脆,裡面甜軟而有韌性。
祭品擺好之後,在香爐里點好香,對月跪拜。「羞花閉月」,是人們對美貌女子的形容。所以女孩子在拜月之時,都希望有一片雲彩會從月亮的面前飄過,證明自己的美麗。但是月亮不能躲在雲層里太久,太久了,上了年紀的人就會驚慌,認為是天狗吃了月亮,不祥。他們會拿了銅鑼邊走邊使勁地敲打,來驚嚇天狗,讓它吐出來。
拜月之後,一家人圍坐在桌旁,開始分吃月餅。家中幾人,就把月餅切成幾份,要是有人遠在外地,未能趕回,也要給他留上一份。邊吃月餅邊聽老人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給後羿的靈葯,身子輕了,慢慢地飛了起來……

常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孩子們對月宮里多愁寂寞的嫦娥沒有太多興趣,倒是對那隻搗葯的玉兔十分喜歡。因為他們手裡都有一隻照玉兔的樣子,用泥做成的「兔兒爺」。「兔兒爺」,長著兩只長耳朵,粉白的臉,戴著金盔,身披戰袍,左手拿著盛葯的臼,右手拿著搗葯的杵,背上插著小旗,胯下騎著老虎,威風凜凜。

『肆』 關於秋天的詩句典故

秋風,詩句典故。源於晉人張翰典故(晉人張翰,在洛陽做官,見秋風起,因思故鄉,辭官回家)。
典源
《世說新語箋疏》中卷上〈識鑒〉
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為見機。
《晉書》卷九十二〈文苑列傳·張翰〉
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會稽賀循赴命入洛,經吳閶門,於船中彈琴。翰初不相識,乃就循言譚,便大相欽悅。問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載即去,而不告家人。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東曹掾。冏時執權,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於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後。」榮執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文多不載。俄而冏敗,人皆謂之見機。然府以其輒去,除吏名。
典源譯文
張翰,字季鷹。他曾多年在洛陽任齊王司馬炯的屬官,官職不高,難以施展抱負。又因官府諸事繁雜,頗多不順心之處。加之他預見到司馬炯將要垮台,恐累及自己,便想避禍退隱。他曾對同郡人顧榮說:「現在天下戰亂紛紛,戰禍不斷。凡有名氣的人都想退隱。我本人是山林中人,對官場難以適應,對時局又很絕望。看來,也該防患於未然,考慮一下以後的事了。」然而要斷然放棄眼前的功名利祿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他遲遲未作出最後的決定。 一年秋天,季鷹在洛陽感受秋風陣陣,似乎帶來了泥土的芬芳,他突然產生了強烈的思鄉之緒。接著,他又回憶起家鄉吳地蒓菜羹和鱸魚膾等佳餚美味,更覺得鄉情無法排遣。於是,他自然自語地說:「人生一世應當縱情適意。既然故鄉如此值得留戀,我又何必定要跑到幾千里之外,做這一個受拘束的官兒,去博取什麼名位呢?」接著他毫不猶豫地到齊王那裡辭了官,千里驅車,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就在季鷹辭官回鄉不久,齊王司馬炯謀反被殺,他手下的人紛紛受到牽連,有好些人還丟掉了性命。只有張季鷹倖免遇難,人們都稱贊他有先見之明。因為擅自離開,被除官名。但張翰自得其樂,並沒有想著在仕途聞達。有人對他說,您縱情一時,難道不為身後留名嗎?張翰回答,與其身後留名,不如當下飲酒盡歡。當時的人因其曠達而看重他。張翰非常孝順,其母過世,過分悲傷以至於超出常禮,五十七歲去世。有數十篇作品聞名於世。
釋義
「張季鷹 (張翰)辟齊王東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後因以「秋風」喻思鄉歸隱。 亦作「 思鱸」、「思蒓鱸」等。

『伍』 秋分和立秋,它們有什麼故事嗎以及它們的來歷!

秋分(the Autumnal Equinox)

9月23日是「秋分」,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兩層:1、太陽在這時到達黃徑180,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2、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秋季降溫快的特點,使得秋收、秋耕、秋種的「三秋」大忙顯得格外緊張。秋分棉花吐絮,煙葉也由綠變黃,正是收獲的大好時機。華北地區已開始播種冬麥,長江流域及南部廣大地區正忙著晚稻的收割,搶晴耕翻土地,准備油菜播種。秋分時節的乾旱少雨或連綿陰雨是影響「三秋」正常進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別是連陰雨會使即將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爛或發芽,造成嚴重損失。「三秋」大忙,貴在「早」字。及時搶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凍和連陰雨的危害,適時早播冬作物可爭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熱量資源,培育壯苗安全越冬,為來年奠定下豐產的基礎。「秋分不露頭,割了喂老牛」,南方的雙季晚稻正抽穗揚花,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早來低溫陰雨形成的「秋分寒」天氣,是雙晚開花結實的主要威脅,必須認真做
好預報和防禦工作。
立秋(autumn begins)
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國以立秋為秋季的開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立春)。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立秋一般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由於全國各地氣候不同,秋季開始時間也不一致。氣候學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為秋季開始,這種劃分方法比較符合各地實際,但與黃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較大。立秋以後,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url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秋的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其實,按氣候學劃分季節的標准,下半年日平均氣溫穩定降至22℃以下為秋季的開始,除長年皆冬和春秋相連無夏區外,我國很少有在「立秋」就進入秋季的地區。

秋來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開始秋風送爽,秦淮一帶秋天從9月中旬開始,10月初秋風吹至浙江麗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陽一線,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達雷州半島,而當秋的腳步到達「天涯海角」的海南崖縣時己快到新年元旦了。「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各種農作物生長旺盛,中稻開花結實,單晚圓稈,大豆結莢,玉米抽雄吐絲,棉花結鈴,甘薯薯塊迅速膨大,對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會給農作物最終收成造成難以補救的損失。所以有「立秋三場雨,秕稻變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黃金」之說。雙晚生長在氣溫由高到低的環境里,必須抓緊當前溫度較高的有利時機,追肥耘田,加強管理。當前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時期,「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齊揪」,除對長勢較差的田塊補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頂、整枝、去老葉、抹贅芽等要及時跟上,以減少爛鈴、落鈴,促進正常成熟吐絮。茶園秋耕要盡快進行,農諺說:「七挖金,八挖銀」,秋挖可以消滅雜草,疏鬆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結合施肥,可使秋梢長得更好。立秋前後,華北地區的大白菜要抓緊播種,以保證在低溫來臨前有足夠的熱量條件,爭取高產優質。播種過遲,生長期縮短,菜棵生長小且包心不堅實。立秋時節也是多種作物病蟲集中危害的時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蟆、稻飛虱、棉鈴蟲和玉米螟等,要加強預測預報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麥播種也即將開始,應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備工作。

『陸』 關於春分的歷史史實典故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公歷大約為3月20日左右,太陽位於黃經0°(春分點)時。春分這一天太陽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來說就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等國的新年,有著3000年的歷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禮記》:「祭日於壇。」孔穎達疏:「謂春分也」。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
民間活動上,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開始。活動有:一 放風箏,婦女小孩放風箏。並在風箏上寫祝福 希望天上神看到。二 簪花喝酒:無論男女老少都簪花。三 野外挑野菜:朱淑真《春日雜書十首》:寫字彈琴無意緒 踏青挑菜沒心情。飲食方面,則有春菜,春湯,春酒等
望採納

『柒』 急需有關白露 秋分的神話故事傳說

白露是九月的頭一個節氣。露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為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 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為白露。俗語雲:「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著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後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捌』 秋分節氣來歷,秋分節氣有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秋分節氣是怎麼來的:
據我國古籍《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專陽相半也,故屬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所以說,秋分的意思有兩種:
1、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跟春分一樣,在一天之內,平分了晝夜時間的長短。
2、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所以叫「秋分」。

『玖』 有關秋天的成語典故

1、秋高氣爽:
出處:唐·杜甫《崔氏東山草堂》
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內鮮新。有時自容發鍾磬響, 落日更見漁樵人。
釋義: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2、春花秋月
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釋義: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美好時光。

3、暗送秋波
出處:宋·蘇軾《百步洪》之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輿欲語防飛梭。 輕舟弄水買一笑,醉中盪槳肩相摩。
釋義:舊時比喻美女的眼睛像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指暗中眉目傳情。

4、望穿秋水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損他淡淡春山。
釋義: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要望穿了。表示殷切地期盼,一般用於女性。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