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家風寓言

家風寓言

發布時間: 2021-03-05 01:45:57

Ⅰ 關於家風家訓的故事有哪些

1、司馬光教子有方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

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2、吉鴻昌不忘父訓

吉鴻昌,字世五,河南扶溝人。察綏抗日同盟軍領導人之一。早年在馮玉祥部隊當兵,以英勇善戰升為營長、師長,後任國民黨軍長和寧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歲的吉鴻昌,當時任營長,父親吉筠亭病重。他對前來探視的吉鴻昌說:"當官要清白謙正,多為天下窮人著想,做官就不許發財。否則,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父親病逝後,他把"做官不許發財"六字寫在瓷碗上,要陶瓷廠仿照成批燒制,把瓷碗分發給所有官兵。在分發瓷碗大會上說:"我吉鴻昌雖為長官,但決不欺壓民眾,掠取民財,我要牢記父親教誨,做官不為發財,為天下窮人辦好事,請諸位兄弟監督。"

吉鴻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謙正,處處為民眾。當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他反對蔣介石的投降政策,奮起抗日。遭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犧牲時年僅39歲。

3、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說:「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

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

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4、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

錢基博乃一代國學大師,是學者、作家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對兒子管教極嚴,錢鍾書十六歲時,還痛打一頓。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錢基博北上清華任教,寒假沒回無錫。

此時的錢鍾書正讀中學,沒有溫習課本,而是一頭扎進了小說的世界。等父親回來考問功課,錢鍾書過不了關,於是挨了打。

1929年,錢鍾書考入清華大學外文系後,錢基博還時常寫信給他。一封信中說:「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隨後一封信則表示:「現在外間物論,謂汝文章勝我,學問過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稱汝篤實過我,力行過我,我尤心慰。」希望錢鍾書能「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我望汝為諸葛公、陶淵明;不喜汝為胡適之、徐志摩」。

錢基博對當時的新文化運動保持距離,埋首國學,他這樣告誡錢鍾書,不過出於一個儒者的文化立場。

5、梁啟超全方位愛子女

梁啟超有九個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導下,個個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甚至還產生了「一門三院士」的佳話。這「三院士」是建築學家梁思成、考古學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統專家梁思禮。另外,四兒子梁思達是經濟學家,次女梁思庄是圖書館學家,三女兒梁思懿是社會活動家。

梁啟超對於子女的愛,是全方位的,不僅在求學,而且在為人處世,甚至理財、時政等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態度展開。閱讀《梁啟超家書》,就會了解在寫給孩子們的信中梁啟超教育子女的表現堪稱典範。

寫信時,梁啟超毫不掩飾自己的愛。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寫道:「你們須知你爹爹是最富於感情的人,對於你們的愛情,十二分熱烈。你們無論功課若何忙迫,最少隔個把月總要來一封信,便幾個字報報平安也好。」

在求學這一方面,梁啟超根本不看重文憑,而是強調打好基礎,掌握好「火候」。他對梁思庄說:「未能立進大學,這有什麼要緊,『求學問不是求文憑』,總要把牆基越築得厚越好。」並教孩子們求學問、做學問的方法——「總要『猛火燉』和『慢火燉』兩種工作循環交互著用去」。

同時,梁啟超強調責任的重要。1923年,他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信中說:「天下事業無所謂大小,只要在自己責任內,盡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當然,寫信教導自己的孩子之餘,梁任公沒忘了誇一誇女婿、兒媳。

Ⅱ 好家風伴我成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講的故事是《好家風伴我成長》。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准則。它們猶如一種磁場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好的家風給我們的成長成人帶了好的影響。有位大學生叫王強,成長在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孫三代人過著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奶奶是個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著大掃帚把整個大院打掃得乾乾凈凈,並告訴他:「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幼小的他雖然還聽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從小養成愛勞動習慣,並從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媽媽每次帶他去外出遊玩,她一定要帶上一個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紙裝進去再扔進垃圾桶。長大後的王強就養成了隨手帶著塑料袋的習慣,從不亂扔垃圾。父親酷愛讀書,經常寫讀書筆記。王強從小也愛看書,從上小學起就堅持寫日記和讀書筆記,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這是和睦、平靜、溫馨、嚴謹的家風為王強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石,相反,不良家風給我們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優越,家人從不讓她做家務活,媽媽還說:「做家務活沒出息,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後,小敏養成了好吃懶做壞習慣,並且從不關心別人。由於她的自私、懶惰、自以為是,因此她沒有朋友,內心孤獨!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好的家風才能陪伴我們更好的成長!小時候,每次上學之前,爸爸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爸爸是個政治老師,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媽媽告訴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從小學會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她一直對我要求嚴格,雖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儉節約。記得一年級那年,在一位高年級學生的教唆下,我經不住校門口燒烤誘惑,幾天之內背著父母把多年「積蓄」一百多元錢壓歲錢都花玩了,結果換來了父母嚴歷的批評及半天的衛生間「禁閉」。父母都是教師,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態度認真,愛崗敬業。在家裡,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條,乾乾凈凈,每到周末一家3口齊動手做衛生,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媽媽的要求下加入了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顛屁顛跟在他們後面。我的父母都愛看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他們榜樣的引導下,我迷上了閱讀。從上小學開始到現在,我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遊記》。除名著以外,我還喜歡看兒童小說、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書籍,如《少年科學博覽》、《草房子》、《魯濱遜漂流記》、《格列弗游記》及雜志《微型小說》、《讀者》等。我還酷愛看史學書,現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乾隆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傳》、《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史記》等。今天,我已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了團結同學、樂於助人、艱苦樸素,學習認真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 「和諧,嚴謹,勤儉,敬業,向上」 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好家風伴我成長。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Ⅲ 家規、家教、家風的主題開展,字數450字以上

語文教育家葉聖陶說,作文就是說話。其中有兩層意思:其一,要有話說;其二,話要好好說。這兒只談談後者。如何說話才算好呢?能激活讀者大腦的話便是好話。如何激活讀者的大腦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想想讀者的大腦究竟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即是說,我們首先要研究讀者語言解讀背後的生命狀態。

筆者以為讀者的生命狀態主要體現在四方面,簡述如下:

其一,大腦機能自主化。心理學中信息加工理論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及感官的運行流程分三步:接受刺激、進行加工、傳導興奮。因此,大腦工作的狀態是積極的、自主化的。如果輸入大腦的信息簡單或陳舊,大腦便很難獲得自主加工的快感,甚至陷入疲憊。看一遍《天鵝湖》,大腦獲得快感,但看三百遍,大腦便只能進入消極的抑制狀態。因此,好的語言總是留給大腦自主加工的空間。《紅樓夢》(48回)中香菱說「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詩),「白」「青」兩字「念在嘴裡倒像有幾千斤重的一個橄欖」,可見這兩字所留下的加工空間!「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漂亮」自然就不如「這個女孩長得一點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因為後者需要大腦對「沉魚落雁、閉月羞花」進行加工才能獲得「不漂亮」這一信息。而這一加工過程給了大腦快感,因為滿足了大腦「機能自主化原則」。「峨嵋山月半輪秋」較「峨嵋山秋月半輪」有詩意,也正在於語序的倒錯而使大腦有了自主加工的快感。

其二,信息刺激陌生化。這是「大腦機能自主化」的延伸。陌生的信息輸入大腦,大腦進行的「自主化」加工就更富有挑戰性,自然也就更易獲得快感。因此,我們的文字應給讀者大腦輸入新鮮信息,第一個以花喻女兒的,是天才,第二個則是庸才,第三個只是蠢才;詩詞中同是說「山」,便有「青山」「碧峰」「翠巒」「黛岫」……諸語,說「夕陽」,便有「落日」「晚照」「夕照」「夕曛」「斜陽」「余暉」「殘照」「殘陽」……諸語,這並非騷人墨客游戲文字,而是自發地運用了「信息刺激陌生化」這一原則。

其三,思維模式立體化。中國人的思維不同於西方人,西方人長於流線型的邏輯思維,而中國人更喜歡立體化的形象思維。《周易.系辭上》中有這樣一句話:「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立象以盡意」正是我國浩瀚詩文基本的「立體化」思維模式的最好概括。詩言志,而志不直言,巧借「象」言之。馬致遠想說羈旅之苦,便列舉「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等象助其言之;讀者藉助「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的提示,去感受這些象,自然心有戚戚,感同身受了。文載道,而道不直說,常借比喻或寓言言之。諸子百家文,無不如此。一部《莊子》,寓言(含喻)就佔十之八九。先秦而下,《詩經》,漢賦,唐宋華章……《圍城》……亦無不如此。又如「鷹鼻」的表現力自然強於「勾鼻」,「鵝卵石」也強過「壘石」。「春風又綠江南岸」中,一個「綠」字,以形象的「色」激活大腦,使滿腦里皆是光鮮春色,又恍若眼前,盡得風流;而將「到」「滿」……易「綠」字,大腦便只能知道江南皆春而無余韻,正如囫圇吞棗,知棗而無棗味,因為思維沒有獲得「立體化」的滿足。

其四,認知選擇情感化。個人在物質的及社會的環境里,選擇對象形成認知。在認知過程中,個人重視的首先是符合其慾望、情緒的對象。因此,讀者更願意接受情感化的主觀性語言。「綠色的郵筒孤獨地站在街的對面」的表現力自然強於「綠色的郵筒立在街的對面」。「雲破月來花弄影」中,「弄」較「搖」好,原因在著一「弄」字,花不復花,影不復影,花影皆性情中人也。

當然,這四方面並不是割裂分立的,相反,它們是渾沌的、整體的、綜合的,相互包容而化為一種生命狀態。

我們的文字正需要「迎合」讀者的這一生命狀態。如何「迎合」呢?作者應具有同讀者一樣的生命狀態!寫作與閱讀不就是兩種生命狀態的交流、碰撞、溝通嗎?而作品不就是這兩種生命狀態相遇的「場」嗎?也就是說,作者只有激活自己的生命狀態,並在這種狀態下創作出作品,這作品才能去激活讀者的生命狀態。

為此,筆者提出這樣的語言傳達總則:有話不直說,換個說法說。

「話不直說」,讀者的大腦便有了「自主化」加工的機會;「變個說法」,讀者的大腦便獲得了「陌生化」「立體化」「情感化」的信息。這樣,讀者的生命狀態便被激活了,從而獲得語言的閱讀快感。從前文所舉例,不難理解這一傳達總則。這一總則下,筆者又演繹出六項技術:

其一,聯比。聯比便是「立象盡意」的怪常之法。作者有話要說,但不單調直說,而是藉助聯想和想像以相似、相類或相關甚至相反的事物或情景作比,使道理和形象相得益彰,從而使自己的話變得有趣、易懂、形象。具體而言,包括比喻、對比、類比、映襯等手法。欲說女兒腰如何纖細如何婀娜,蠢才直言腰圍幾何,天才則聯比為「楊柳腰」「水蛇腰」之類。再看下面兩個句子

1. 20世紀快要過去了,處於世紀之交的我們回首百年往事……

2. 20世紀的帷幕正在我們頭頂徐徐落下,站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驛站,我們回首百年來並未如煙消散的往事……

比較兩組句子,我們會喜歡第二句。因為第二句形象可感,頗有文采。究其根本,正是有話不直說,以聯比之法說出的精妙處。

其二,泛靈。有一種哲學學說――物活論,它認為一切物質都具有生命的特性,首先是有感受性,有感覺和知覺的能力。物活論正確與否並非本文所要論證的,但一個作者作文時,卻應該有「物活」的意念,即相信「萬物有靈」。惟其如此,作者的靈魂才可能與筆下萬物交流情感,心與物相知,達到不知莊周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周的境界,文字自然就靈動可感。古代詩人觀飛雁而起愁,睹落花而見傷,固然脆弱了些,但也正是這種「物我合一」的認知方式造就了一些優秀詩篇。請看下面兩個句子:

1.夏季的豆莢長滿門的四周。

2.夏季的豆莢擠在門的四周。

第二句生動些。表面看,只是換了一個詞,而實際,卻是反映兩種完全不同的認知方式。第一句的豆莢死掉了,因為它與作者沒有情感交流;第二句的豆莢則有靈魂了,作者將其當作「人」來交流,所以,作者用一個「擠」字表現出豆莢的可愛,豆莢也不辜負「知遇之恩」,助作者傳達了愉悅的心情,這「擠」字,做是做不出來的,但有了「泛靈」意識,卻能不假思索,自然流出筆端。我們的文章枯乾生澀,多由於極度缺乏「泛靈」意識。

其三,換元。數學中常用換元法將問題簡捷化,其實換元思想並不單是運用在數學領域,神經學家為研究人的神經而用白鼠做試驗,生活中用塑料替代木頭做桌子……自然,我們的文字也可藉助換元思想而增色。因為換元可以給讀者大腦輸入新信息,激起大腦的「自主化」加工。不妨看下面兩組句子:

1.我的生活還是老樣子。

2.我的生活「濤聲依舊」。

兩句情趣完全不同,第二句見達觀,形象感強,讀者大腦獲得「自主化」加工的快感。借流行歌詞、成語典故、詩文詞曲等來換元,語言的厚重感甚至文化感也就有了。

其四,倒錯。漢字是世界上是美妙的文字,有時僅僅是倒錯一下詞句的語序,盡管表意並無多大差異,但情趣、意味則完全變了。「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倘若將莎士比亞這句名言倒錯回正常語序,即「女人啊,你的名字是脆弱!」,則高下自分。前文所舉的李白詩句「峨嵋山月半輪秋」之所以詩意盎然,也正是倒錯的作用。其實,詩歌中常藉助倒錯獲得新奇妙語。「黃葉蟬吟晚」是詩,而「黃葉晚蟬吟」只是文;「是你教我學會了敲女兒孩兒的門/於是我便來敲你的夜晚……」是詩,而「是你教我學會了敲女孩兒的門/於是夜晚我便來敲你的……」只是文。

其五,強化。強化其實是通過增加修飾成分或換取稱謂將事物細化、形象化。舉例便知,「一隻狗」自然不如「一隻捲毛狗」形象,而「一隻黃色的捲毛狗」自然又具體些。「一束花」不如「一束玫瑰」,「一個滑雪者」不如「一位含苞欲放的滑雪少女」。又如,「她在巴士上專心致志地讀著書。」這一句不能為我們提供除現成文字之外的任何信息,但,如果將書的名字寫出,我們就可以對她的性格有所了解,讀《圍城》和讀《第一次親密接觸》的高下自然不同。

一根毛線,兩支竹簽,可以織出各樣的毛衣;幾粒石子,幾條經緯,可以下出像人生世相一樣復雜的棋,更何況我們擁有幾千上萬的漢字呢?掌握一些實用的技術,寫作便不再「談虎色變」。但是,若以為技術就能拯救一切,那便是泥而不化。因為寫作背後生命狀態的獲得才是寫作的根柢。而養根之法在於三種對話:

一是通過閱讀與大師們對話;

一是通過參與與生活對話;

一是通過靈魂讓原我與超我對話。

Ⅳ 亡羊補牢相近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1、老鼠和公牛

來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一頭公牛被老鼠咬了一口,非常疼痛。他一心想捉住老鼠,老鼠卻早就安全地逃回到鼠洞中。公牛便用角去撞那座牆,搞得精疲力盡,躺倒在洞邊睡著了。

老鼠偷偷地爬出洞口看了看,又輕輕地爬到公牛的脅部,再咬他一口,趕忙又逃回到洞里。公牛醒來後,無計可施,煩躁不安。老鼠卻對著洞外說:「大人物不一定都能勝利。有些時候,微小低賤的東西更利害些。」

2、烏鴉和羊

來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一隻討厭的烏鴉站在羊背上。羊很不情願地載著他前前後後走了很久,然後說:「你如這樣子去對待狗,他早就會用銳利的牙齒來報答你了。」聽完這話,烏鴉回答說:「我輕視弱者,服從強者。我知道能欺侮誰,應該奉承誰。我就是這樣延長生命一直到老。」

這是說那些唯利是圖的小人總是欺弱怕強。

3、農夫與蛇

來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冬天,農夫發現一條蛇凍僵了,他很可憐它,便把蛇放在自己懷里。蛇溫暖後,蘇醒了過來,恢復了它的本性,咬了它的恩人一口,使他受到了致命的傷害。農夫臨si前說:「我該死,我憐憫惡人,應該受惡報。」

這故事說明,即使對惡人仁至義盡,他們的邪惡本性也是不會改變的。

4、猴子與駱駝

來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

在動物們的集會上,猴子登台跳舞,深受歡迎,贏得大家的稱贊,個個為之喝彩。駱駝卻十分嫉妒猴子,他也想獲得大家的喝彩。於是,他站了起來,自我得意地顯示自己的舞技,結果,他那怪模怪樣的舞姿,洋相百出,使動物們大為掃興,他們用棍棒打他,把他趕跑了。

這故事適用於那些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模仿他人的人。

5、狼和小羊

來源:伊索寓言 作者:伊索寓言

狼來到小溪邊,看見小羊正在那兒喝水。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兒,說:「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麼心?」狼和小羊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怎麼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來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您那兒去的。」

狼氣沖沖地說:「就算這樣吧,你總是個壞傢伙!我聽說,去年你在背地裡說我的壞話!」可憐的小羊喊道:「啊,親愛的狼先生,那是不會有的事,去年我還沒有生下來吶!」

狼不想再爭辯了,齜著牙,逼近小羊,大聲嚷道:「你這個小壞蛋!說我壞話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樣。」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索寓言

Ⅳ 壞的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

一個家庭的家風如何跟的家庭經濟能力沒有關系,關鍵是看父母能否做好榜樣,家風才是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財富,能夠陪伴孩子一生。

家風好壞,決定兒女成敗,父母能做到這些,孩子將來差不到哪去!

1.孩子情商的高低取決於父母的溝通方式

能夠培養出高情商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都不會責罵、吼叫孩子,而是採取鼓勵、稱贊的手段,將孩子培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父母的責罵只會使孩子成為「刺蝟」,既膽小自卑又暴躁易怒。

2.學習氛圍是最好的老師

孩子的習慣大多都是通過模仿家長養成的,父母有潔癖,孩子通常也會非常愛干凈,學習也一樣,如果父母從小就給孩子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孩子自然也會享受閱讀的樂趣,家長天天捧著手機打游戲,孩子自然也就沉迷手機。

3.孝順是不能忘的最好美德

在學知識前要先學會做人,一個人如果連孝順都做不到,那麼父母也就不用指望孩子長大後能成大氣了。但是孩子是否會孝順取決於當父母的對老人的態度,只有做父母的盡心盡力照顧老人,孩子才能學會感恩父母。

4.獨立是孩子成長的必備課程

現在的家長因為寵溺孩子,基本都喜歡大包大攬,但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自我空間,讓他們學會獨立,不能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事事插手,獨立的性格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才是決定孩子未來成敗的根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基礎打不好,大廈千頃也在一瞬之間。因此父母們千萬不要忽視了家風的重要性,畢竟孩子最初的性格養成還是由做父母的決定的,想要孩子成才,就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吧。

Ⅵ 初三作文《家風伴我成長》。 家風:不拋棄,不放棄! 圍繞著這六個字,寫記敘文。要有點水平的!急需,

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准則。它們猶如一種磁場深深地影響著人們。
好的家風給我們的成長成人帶了好的影響。有位大學生叫王強,成長在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孫三代人過著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奶奶是個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著大掃帚把整個大院打掃得乾乾凈凈,並告訴他:「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幼小的他雖然還聽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從小養成愛勞動習慣,並從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媽媽每次帶他去外出遊玩,她一定要帶上一個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紙裝進去再扔進垃圾桶。長大後的王強就養成了隨手帶著塑料袋的習慣,從不亂扔垃圾。父親酷愛讀書,經常寫讀書筆記。王強從小也愛看書,從上小學起就堅持寫日記和讀書筆記,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這是和睦、平靜、溫馨、嚴謹的家風為王強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相反,不良家風給我們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優越,家人從不讓她做家務活,媽媽還說:「做家務活沒出息,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後,小敏養成了好吃懶做壞習慣,並且從不關心別人。由於她的自私、懶惰、自以為是,因此她沒有朋友,內心孤獨!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好的家風才能陪伴我們更好的成長!
小時候,每次上學之前,爸爸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爸爸是個政治老師,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媽媽告訴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從小學會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她一直對我要求嚴格,雖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儉節約。記得一年級那年,在一位高年級學生的教唆下,我經不住校門口燒烤誘惑,幾天之內背著父母把多年「積蓄」一百多元錢壓歲錢都花玩了,結果換來了父母嚴歷的批評及半天的衛生間「禁閉」。父母都是教師,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態度認真,愛崗敬業。在家裡,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條,乾乾凈凈,每到周末一家3口齊動手做衛生,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媽媽的要求下加入了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顛屁顛跟在他們後面。我的父母都愛看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他們榜樣的引導下,我迷上了閱讀。從上小學開始到現在,我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遊記》。除名著以外,我還喜歡看兒童小說、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書籍,如《少年科學博覽》、《草房子》、《魯濱遜漂流記》、《格列弗游記》及雜志《微型小說》、《讀者》等。我還酷愛看史學書,現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乾隆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傳》、《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史記》等。
今天,我已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了團結同學、樂於助人、艱苦樸素,學習認真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 「和諧,嚴謹,勤儉,敬業,向上」 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好家風伴我成長。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Ⅶ 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寫作指導]材料作文寫作指導
2010年12月11日
更多資訊可訪問:文勝教育 一、什麼是材料作文: (一)給材料作文是提供與作文有關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據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進行寫作的命題方式,材料作文寫作指導。 材料作文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1.材料:作文所依據的文字信息。 2.指令:作文所遵循的規則要求。 (二)材料的類型: 1.故事型——梗概、片斷、寓言…… 2.論說型——名言警句、哲理、議論文段…… 3.事例型——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4.情景型——生活場景、特別的細節…… 5.圖表型——一幅漫畫或一個圖表…… (三)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有的是單給材料,即專為寫作而設計的材料;有的是試卷閱讀語段。近幾年不少省市都要求在完成閱讀能力的測試之後,用同一材料構思作文。 (2)漫畫材料,即看圖寫文。 (3)此外,材料作文還有擴寫、續寫、改寫、縮寫、讀後感等。 二、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的區別: 1.提供材料的目的不同 材料作文,它要求考生對所給的材料進行「緊縮」,考生作文時不能信馬由韁,必須在材料控制范圍內寫作,而且這種范圍是越小越好掌握。 而話題作文相反,要求考生將所給的材料放大,通過閱讀思索,從中找出有見地的觀點,自定主題闡述真情實感; 2.處理材料的方式不同 寫材料作文時,對所給的材料「非用不可」,面對這些材料,考生必須有「求同」意識,要認真分析、提煉,寫作時要緊扣材料,行文過程中還要時時照應材料。 話題作文要求張揚考生個性,對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題、體裁自定,只要與材料相關就行了; 三、材料作文的審題: (一)什麼是審題? 審題就是領悟題旨,是一種思維取向過程,也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寫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麼必須要正確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二)怎樣審題? 首先要透視文題的字面意義,即顯性要求;然後再深入把握其內在的關系,即隱性要求。對顯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內容;對隱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現象或問題所表現出來的肯定或否定的態度。 例1:據報載,一位中學生設計了一項航天項目實驗方案,自以為肯定能得到全國一等獎,結果只得了三等獎,發獎時,他竟不起立領獎;還有一位中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完成了一項發明創造的設計,當他得知工廠要投產時,卻單獨和廠方洽談,要廠方給他兩萬元人民幣,或送他出國留學。 從所列出的審題結果中,選出最佳的一項:( ) A、要有商品意識 B、要不知足 C、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 D、要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 例2:根據材料,自擬題目,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小馬要過河,先問牛大伯,問是否可以趟過去。牛大伯說水很淺,能趟過。小馬正准備過,忽然松鼠告訴他,水很深,不能過,前天還淹死了它的一個同伴。小馬沒主意了,回去問媽媽。媽媽叫它自己多想想,試一試。結果小馬過去了,水不深也不淺,剛好過膝。 (三)審題誤區: 1.誤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當作話題作文的材料。 2.誤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題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題的有機組成部分,往往很具體,有完整意思,命題從材料中來,作文內容又離不開材料。而命題作文有時附有的提示,一般來說,或說明或闡述,並不含有具體內容。 有時附了二或三則材料,必須抓准材料之間的聯系點或對比點,不能只看一則材料而不及其餘。有時材料蘊含了比喻義,要求類比闡述,如「『回聲』的啟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對話,如果就事論事地談文明禮貌而不去闡述人與自然或人與他人的關系,就在理解上發生了偏差。 四、材料作文的應試技巧 應重點念好「三字經」: 1.讀。 ①讀文題。要研讀文題,明確考試范圍,了解寫作要求。 ②讀材料。粗知材料內容,初步理解含義,細細地、全面地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地讀,做到心中有底。 2.析。 粗讀材料之後便要析讀材料,這個過程需要認真地咀嚼、品味、聯想、提煉。這是擬題立意關鍵性的一環,可運用如下方法: ①根據中心擬題立意。 主要用於意義明顯、中心明確的材料,發現的目標,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題中關於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關於中心的提示。發現了這些內容,就找到據以立意的突破口。 例3:現在,報紙在呼籲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少的家長抱怨孩子做作業時間太長,教育部門再三強調,要關心愛護中小學生的身體。請你就此發表有針對性的看法,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②根據條件擬題立意。 例4:「美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羅丹)結合你周圍的人和事,引進這段語錄,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可以記敘,也可以議論,文題自擬。 ③發揮想像擬題立意。 如續寫的材料,想像的內容,或是與材料合理銜接的情節,或是與材料合理銜接的論述,想像的過程就是思維的發散,所以要注意發散的合理性。 例5:有一隻老虎,看見曾打敗過自己的水牛被農人吆喝著耕地,便去問牛為什麼怕農人,牛說因為人有「智慧」。老虎向農人要求看看他的「智慧」。農人說把「智慧」忘在家裡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來,免得他走後老虎把牛吃掉。老虎聽從了。農人回村把村民叫來,把老虎裝進鐵籠,對老虎說,這就是「智慧」。 要求:閱讀上面的材料,把它擴寫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以記敘為主,合理想像,適當充實情節,注意運用外貌、語言、心理、環境和細節描寫,以簡短的議論結尾,題目自擬。 這種題型,發揮想像尤為重要,想像能使文章更生動,中心更突出。 ④提煉觀點擬題立意。 例6:法國科學家居里夫人,新婚時竟拒絕父親為她多置傢具。她的婚室里只有一張木桌,兩把椅子。這在一般人看來,是太寒酸了。然而,她有她的「理論」;傢具多了,得擦洗、撣刷,她沒有這個工夫,作文指導《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原來,她把「工夫」全用在實驗室里。她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鐳」,她一連四五個月不分晝夜,從兩千多噸礦石、水和葯品中提煉出1克純「鐳」,從此她的「鐳的母親」的榮耀稱號傳遍了全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觀點只能選用一個,否則中心就變得雜亂了。 3.防。 就是防失誤。要防止如下六個方面的失誤。 ①擴寫以後的記敘文原貌依舊,手法單調,敘事枯燥,僅僅只是增加了若干位元組而已; ②改寫後的記敘文與原文意相去甚遠,添加的細節違背生活常理; ③議論文在引述材料之後就拋開材料「另起爐灶」; ④因重視材料而漠視了文題中的關鍵詞,寫出來的文章偏離了所要表達的中心; ⑤觀點提煉不準確,文章立意過偏、過淺; ⑥文體有誤,格式有誤。 五、怎樣確立文體? 第一:要看你提煉的觀點適宜用什麼文體 第二:要看自己善於寫什麼樣的文體 第三:要考慮是否已佔有與該文體相應的足夠材料 第四:考慮用該文體寫作能否寫出新意,避免從眾心理 注意:無論哪種文體,格調一定要積極向上,充滿陽光活力;切不可消 極低沉,陰暗晦澀。 寫給材料作文要注意合理使用所給的材料,不能避開材料,另起爐灶。 ★ 若擬寫記敘文,則應先對材料內容加以分析,再由此聯系與材料相關的人或事,可以以這樣的形式開頭:「讀了以上材料,我想起了這樣一件事(或『勾起了我美好的回憶』)……」或「在我的生活閱歷中,也有這樣一個人(或『曾遇見過這樣一個人』)……」。結尾處,再用恰當的議論將所敘的人或事與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較,用畫龍之筆點明中心即可。 ★ 若擬寫議論文,對所給材料可以從以下角度使用: 1.從中引發觀點,一般來說,所給材料是有意義的,能給人某些啟示的,所以往往可以從中得出觀點(理解的角度不同,提煉的觀點也不同。不管怎樣不同,提煉的觀點必須與原材料相吻合。),再圍繞觀點來闡述。由此可得下面的寫作思路:開頭引述材料→認真分析後,確定論點(即提出中心)→具體論證→結尾照應開頭(材料),深化中心。 2.用做文章的論據。對於做論據的材料的使用,需要考生精心剪輯,決定取捨:有時材料過於簡單,就需要擴充內容,著重在證明的論點上加以充實;有時對論據材料可完整地抄錄引用;有時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語言對論據作概括引述;有時可以將材料穿插在闡述或評析之中。 3.用做聯系實際的參照「標志」; 4.用做擬制標題的話題,如「從……說開去」、「……給我的啟示」、「……教會了我做人」、「論……」等。 5.用做照應開頭的結論,議論文要做到結構嚴謹,因此在結論部分有必要用所給材料內容來照應前文(包括開頭),使文章首尾呼應。 總之,寫給材料作文必須「像捉毒蛇須打它的七寸一樣」抓住「要害」即關鍵。寫給材料作文的關鍵是對材料的「理解」、「角度」的選擇,只有命題意圖領會了,切入點找好了,或記敘或抒情或議論就不難了,當然運筆最好是在自己有經歷、有體驗、有感悟的內容方面進行。 隨堂練習: 練習一: 材料: 一滴水在宇宙中只不過是一個微小的點,可是它卻能反映出整個太陽。這就意味著整個太陽被 「壓縮」進一個水滴之中。於是,當我們面對清晨綠葉上的串串露珠時,彷彿看到無數的太陽在微風中舞蹈;當我們凝視到秋潭般碧澈的眼睛時,似乎看到了一個奧妙無窮的宇宙。 要求: 根據提供的材料,寫一篇文章,可編述故事,可發表見解,文體不限,字數不少於800字。 練習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同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緡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上面這則寓言便是「濫竽充數」。後來比喻沒有真才實干,而混在行家裡面充數。其實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並非只是如此。想想看,南郭處士為什麼要充數呢?有那麼多人為什麼他能充數而不被發現呢?…… A、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不少於600字。 B、將上面寓言擴寫成一篇600字的記敘文。 C、發揮想像,續寫「濫竽充數」,題目自擬,不少於600字。要寫出新意。 以上三題請任選其一。 練習三: 閱讀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某世家之子很善於寫文章,初赴童試,某父以為必首選無疑。及發榜,竟名落孫山。經查卷,見其用墨如淡薄霧,乍有乍無,不可辨識。責問孩子,方知因考場中沒有書童磨墨,自己又不會磨,只用硯內殘墨,所以字越寫越淡,後來就看不見了。 要求:①寫一段200字以內的文字,描寫這位世家子弟的父親查卷後的心理活動。 ②以這則故事為話題,自選角度,聯系實際,自擬標題,寫一篇600字以上的議論文。 【模擬試題】 一、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3年春節晚會上,小品《足療》、歌曲《讓愛住我家》引起了廣大觀眾的關注。對此,兩個作品的創作者談了自己的感受。 黃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為我本人來講,還真就是兩個女性給我洗過腳。小的時候,我媽給我洗腳,現在是我老婆給我洗腳。小品的結尾我還加了一句台詞:「將來呢,咱孩子可能還給你洗腳。」實際上,這個簡單的台詞裡面,貫穿著中國人的家風,乃至民族的民風。我們現在回想起來,我們這代人,有多少人給父母盡過這個孝。可能洗腳這個舉動並不大,但是它對人的一生都有影響。 麥瑋婷:《讓愛住我家》是我寫的詞,我先生譜的曲。多年來,我們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體現家庭溫馨和樂方面的作品。我們願意把這個作品傳遞給大家,讓大家能夠感受到愛和家庭中的相互體諒,希望這首歌能成為大家愛的動力。 要求:讀了上面兩則材料,請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二、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那是在一個紅十字會舉辦的藝術家作品展覽會上,我作為特邀貴賓參加了展覽會。其間,有兩個可愛的小女孩來到我的面前,虔誠地向我索要簽名。「我沒帶自來水筆,用鉛筆可以嗎?」我其實知道她們不會拒絕的,我只是想表現一下一個著名作家謙和對待普通讀者的大家風范。「當然可以。」小女孩果然爽快的答應了,我看得出她們很興奮,當然,她們的興奮也使我備感欣慰。一個女孩將她非常精緻的筆記本遞給我,我取出鉛筆,瀟灑地寫了幾句鼓勵的話,並簽上了我的名字。女孩看過我的名字後,眉頭皺了起來,她仔細地看了看我,問道:「您不是羅伯特•查波斯啊?」「不是,」我非常自負地告訴她,「我是布思•塔金順,《愛麗絲•亞當絲》的作者,兩次普利策獎獲得者。」女孩將頭轉向另外那個女孩,聳聳肩說道:「瑪麗,把你的橡皮借給我用用。」 三、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文章,文體不限,題目自擬。 在一座小島上,住著一位老漁翁和他的妻子。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鵝來到島上,它們是從遙遠的北方飛來的,准備去南方過冬的。老婦見到這群天鵝,非常高興,於是拿出喂雞的飼料和打來的魚蝦招待它們。冬天來了,這群鵝竟沒有繼續南飛。湖面封凍,老夫婦就敞開它們茅屋的門讓它們在屋裡取暖,並且給它們吃的,這種關懷一直延續到春天來臨,湖面解凍。年復一年,每年冬天,這對老夫婦都這樣奉獻著他們的愛心。有一年,他們老了,離開了小島,天鵝也消失了。不過它們不是飛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凍時,餓死了。 【試題答案】 思路提示: 一、這個題目的材料主旨是顯而易見的。材料一談的是「孝」,材料二談的是「愛」,都是我們生活中體會較深的內容,也是中考常考的內容,材料寫作的要求已近似於話題作文,所以寫作難度不大,主要把握一點:寫出真情實感,切忌胡編亂造。 二、這一則材料嘎然而止,可能引發你如下的思考:人不要過高地估計自己,貴在有自知之明;永遠有人比你更重要,人貴在有謙遜的品質;虛榮自負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意識不到虛榮自負的惡果……這些思考都抓住了材料的實質和主旨。你可能還有以下思考:當面擦去簽名說明不尊重別人就是不尊重自己,當面借橡皮說明孩子最真誠,最敢說出真相;簽名索要錯了,說明做事要認真觀察,不可莽撞;擦去簽名說明女孩虛榮心強,趨炎附勢……這些思考就從一定程度上偏離了材料。抓住材料要旨,才是寫作的關鍵。 三、這個世界人人都贊美無私的愛,但是在給予別人愛時,我們卻需要時時注意把握好它的程度。面對別人的困難和不幸,我們不必急於奉獻自己的愛心,而應更多地激勵他們勇敢接受困難的挑戰,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把困難作為成長的機會,明白這一點,行文也就有了深刻的立意。行文時可按引述材料—提出問題—進行議論—歸結題意這幾步進行。引述要精練,要有針對性和傾向性,為下文議論服務。觀點要正確、鮮明,要根據所給的材料而引發。議論時既要緊扣所給的材料,又不能局限於材料。可把題意歸結為一個精練的句子,重申觀點,首尾呼應,從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材料作文寫作指導〕【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

Ⅷ 良好的家風助人成長的例子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講的故事是《好家風伴我成長》。

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准則。它們猶如一種磁場深深地影響著人們。

好的家風給我們的成長成人帶了好的影響。有位大學生叫王強,成長在一個三世同堂的家庭,祖孫三代人過著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奶奶是個勤快人,每天早早起床,拿著大掃帚把整個大院打掃得乾乾凈凈,並告訴他:「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幼小的他雖然還聽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從小養成愛勞動習慣,並從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媽媽每次帶他去外出遊玩,她一定要帶上一個塑料袋,把吃剩的果皮、糖紙裝進去再扔進垃圾桶。長大後的王強就養成了隨手帶著塑料袋的習慣,從不亂扔垃圾。父親酷愛讀書,經常寫讀書筆記。王強從小也愛看書,從上小學起就堅持寫日記和讀書筆記,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重點大學。這是和睦、平靜、溫馨、嚴謹的家風為王強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相反,不良家風給我們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有位初中生小敏,家庭生活非常優越,家人從不讓她做家務活,媽媽還說:「做家務活沒出息,這是下人做的事情!」最後,小敏養成了好吃懶做壞習慣,並且從不關心別人。由於她的自私、懶惰、自以為是,因此她沒有朋友,內心孤獨!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好的家風才能陪伴我們更好的成長!

小時候,每次上學之前,爸爸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爸爸是個政治老師,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媽媽告訴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從小學會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她一直對我要求嚴格,雖然日子好了,但也要勤儉節約。記得一年級那年,在一位高年級學生的教唆下,我經不住校門口燒烤誘惑,幾天之內背著父母把多年「積蓄」一百多元錢壓歲錢都花玩了,結果換來了父母嚴歷的批評及半天的衛生間「禁閉」。父母都是教師,工作十分辛苦,但工作態度認真,愛崗敬業。在家裡,父母把家庭把持得井井有條,乾乾凈凈,每到周末一家3口齊動手做衛生,很小的時候,我就在媽媽的要求下加入了這一行例,手拿一小拖把,屁顛屁顛跟在他們後面。我的父母都愛看書,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在他們榜樣的引導下,我迷上了閱讀。從上小學開始到現在,我讀完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和《西遊記》。除名著以外,我還喜歡看兒童小說、科普科幻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書籍,如《少年科學博覽》、《草房子》、《魯濱遜漂流記》、《格列弗游記》及雜志《微型小說》、《讀者》等。我還酷愛看史學書,現在我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乾隆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傳》、《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史記》等。

今天,我已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了團結同學、樂於助人、艱苦樸素,學習認真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 「和諧,嚴謹,勤儉,敬業,向上」 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好家風伴我成長。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我的故事講完了,謝謝大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