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蜜蜂的寓言張五常

蜜蜂的寓言張五常

發布時間: 2021-03-04 21:16:11

❶ 張五常的軼事典故

2008年4月16日,發現張在騰訊上的文章《糧食如何算安全?》
糧食如何算安全?
在兩會的研討中,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受到重視,而要減少農民人口的聲浪似乎是提升了。在此同時,糧食安全問題的聲浪提升得更大。後者是二百多年前歐洲重農主義的思維,「糧食安全」的表面解釋是一個國家的農產品需要自供自給,不靠進口。這幾年中國的農用地減少,自產的糧食下降,中國成為一個糧食進口國,是以為憂。
我曾經指出,作為人口最多的大國,比例上優質的耕地實在少,要成為經濟強國,中國一定要讓大量的農民人口轉到工業上去。這樣一來,大量進口糧食無可避免。至2005年,是好些地區工業用地的回報率比農業用地的回報率高出10倍以上,而一部小電視機出口可以換取大約一噸非優質的白米進口。農轉工可圖之利可謂大矣。
一年多來,可能由於政府對農業與農民的多方協助,農轉工的速度顯然不足,因為工業大叫民工荒。雖然2005年的經濟整體發展還算好,但路線是走錯了。繼續下去,這路線的不良效果會明顯化。愛護農民是鼓勵他們轉往工業,協助他們留於農業,早晚害了他們。
我們今天不容易估計中國的農民究竟是人口的百分之幾。官方的數字是69%,但半農半工的人口多得很,而不在市區的工廠越來越多。以全職農業算(例如兩個半農算一個),農民的人口百分率應該低於69%。不這樣,直覺的判斷是中國不會見到有驕人的工業發展。縱觀外國經驗,要成為經濟強國,中國的全職農民要下降至人口的25%左右。這含意著中國的糧食要大量進口了。
安全嗎?我曾經指出,沒有任何供應,能比讓他人賺錢的供應來得安全。就算國與國之間有政治糾紛,有禁運的可能,有錢可賺的商人總有辦法,何況世界上有那麼多農業出口國要互相競爭。要走向經濟強盛之途,中國沒有其他選擇。但我可以提供三點,增加糧食供應的安全性。
(一)政府全部開放糧食進口,讓私營(或稱民營)的商人處理,絕不限制牌照數量。這是毫無農業的香港從來沒有缺糧的主要原因。數之不盡的零散糧食商人,互相競爭,各出奇謀,各有門路,有什麼戰爭或政治上的風吹草動,他們總有辦法。
(二)在海上以浮籠養魚與在海灘殖蚝、蛤等,有利可圖的例子早有前科。政府要把所有宜於人工繁殖海產的海岸與海灘,以招標的形式租出去,讓民營投資者博一下。
(三)界定與保護農民的土地權利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容許有權利界定的農地有自由轉讓權。當然,不少地區政府要靠土地租出或賣出為生計,而農、工、商、住的土地用途的劃分是一門湛深的學問,篇幅所限,這里不說了。
客觀地看,中國需要的知識進口、石油進口、鐵礦進口等,比農產品進口更重要,但為什麼兩會不討論這些進口的不安全呢?我的答案是:不能不進口的,無可奈何,於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客觀地看,農產品也是不能不進口的,而外國的供貨商人遠比石油或鐵礦為多。 張五常先生
195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師從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奇安,1967年獲博士學位、隨後跟隨諾貝爾經濟獲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獲聘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學教授。
張五常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1997年,他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一職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國本土之外的經濟學家。
張五常是演講大師,從歐美到中國,從大學的講壇到法院的殿堂,從智囊會所到公眾論壇,聽者包括學生、教授、家庭婦女、小職員、企業家、總理、總書記,有人說是微言大義,有人說是危言聳聽。幾天前,他來廣州中山大學做演講,聽眾之多,反響之強,中大教師無出其右。 張五常是公認的產權理論大師,他的朋友如科斯、弗里德曼、阿爾欽等學界泰斗說他是「百年來只此一人」。張五常拒絕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評獎委員會太「功利」,他引用了一句廣東家鄉話「面子是人家給的,架子是自己搭的。」但他公開稱:「我的文章中至少有六七篇100年後還有人讀,哪個諾貝爾獎得主敢這樣說。」
張五常看不起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因為「他們不明世事」。他自己,除了正兒八經的學生和教授生涯之外,逃過荒,做過生意,賣過古董,搞過藝術展,打過官司,當過分析員,自然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他的文章格外簡單,卻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張五常講話直截了當,不給人絲毫面子,因為他愛真理,而且因此驕傲。他說,1983年的一個晚上,寫完《企業合約的本質》一文,雖尚未成稿,但已知是傳世之作,一百年後還會有人閱讀,「於是,我仰天大笑。」
張五常有一頭蓬亂捲曲的白頭發,雖然六十幾歲,看上去仍然十分卡通。他的經歷也是卡通化的,有一種現實世界缺少的簡單和戲劇化。比如他小時候常常逃學,兩次被開除出校,中學都沒畢業,可是他從進大學到成為正教授,僅僅花了9年時間。他的專業是經濟學,但是他和香港三位名攝影家一起出攝影集,而書法成就,則獲得上海中國畫院封為畫師。
初初見到張五常,那感覺是不大好的。在白天鵝酒店的大堂吧,張頂著他那一頭亂發,沒有什麼笑容,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出現——名人,權威的排場逼人而來,我有點想放棄這個采訪了。但是我很快知道自己錯了。亂紛紛坐定之後就發現,除了他太太和兩三好友,七、八個年輕人都是本地的普通大學生甚至中學生。不管他們問什麼,張總是樂於回答,漸漸高興起來,口若懸河。
看樣子他是真的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從早到晚,沒有一點疲倦不耐煩的神色。他第二天還跑到中學去演講——中學生怎麼聽得懂他那新制度經濟學呢?他跟他們講怎麼讀書,怎麼挑老師,說「老師很重要,但是也不是這么重要」。學生們鼓掌鼓得快瘋了。
人活到一個境界是沒辦法的了。象張五常,他即使坐在一張不大舒服的椅子上,也是很自在的。在中學演講,每當學生咬緊牙關鼓掌,他就往椅背上一靠,手臂垂下來——還是很自在的樣子。他是不會讓自己不舒服的。他肆無忌憚地評論書法,攝影,音樂,也是鮮明的「張式」的,好是好得不得了,天下第一,壞就是垃圾,一錢不值。眼睛裡從來沒有權威。當然,這你就不能象對他的經濟學那麼認真了。他拍黑白照片,有中國畫的韻味。他拍人物,卻是影樓式的干凈艷麗,把美麗的太太拍俗了。
讀那麼多書,又還懂得運用肢體語言,他的握手是溫暖而舒服的。走在沙面的小路上,他和太太自顧自手拉著手,把一班人甩在後面。他的身材瘦而高,年輕一點的時候大概稱得上玉樹臨風。2009年他仍然說話風趣,喜歡和美女吃飯。張太說他,「事後都不記得了,跟我說,上次吃飯在旁邊那個女的是不是你?」真有他的,這樣就過關了。
他的太太美麗而能幹,在美國有自己的事業——可不是家庭婦女。在內地,他太太做他的普通話翻譯——幾乎是同聲翻譯。教授在生活上是個好伴侶嗎?他太太說:「看你要求的是什麼了。他真的非常可愛。」又取笑他,「吃穿是不講究的,人家一看他衣服就知道他太太回來了,他自己是不會配顏色的。
吃飯也馬馬虎虎,有時候吃完了說,『不好吃』,可是他也吃了很多。」兩夫妻一般的好口才,說出話來刮辣鬆脆,活靈活現,跟一般口訥的讀書人大不同。 小檔案: 履歷: 195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師從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欽。1967年獲博士學位。
1967年—1969年,在芝加哥大學與諾貝爾經濟獲得主弗里德曼和科斯等工作。 1969年,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 1982年—2000年,任香港大學教授、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 1997年,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一職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國本土之外的經濟學家。
學術貢獻: 對財產權影響經濟行為的重要性的信念,使他幾乎是排除一切地集中研究交易費用的各個方面。他幾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使他成為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在領獎演辭中指出,張五常和另外兩位經濟學家也為得獎成果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目前正在撰寫集數十年學術研究精華的著作《經濟解釋》。 這么多年來,張五常離諾貝爾獎總是咫尺天涯。科斯稱張五常是最為了解他的思想真諦的人;他與現代產權大師諾斯、巴澤爾共事多年;他與大多數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交往甚篤。其中多位公開宣布或者承認,自己的經濟學思想曾得益於這位叫斯蒂芬的中國人。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卻被邀請的經濟學者,張五常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有人曾直言不諱地問他:為何你張五常一直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張五常笑道:「我的11個朋友都得了諾貝爾獎,就剩下我一個了,可能我太厲害了吧!」典型的張式回答。
事實上,他在西雅圖教書時,與巴澤爾和諾斯有個研討小組,但他從不參加。少有的一次,只聽了一半,就站起來說,我們為什麼在這里浪費時間,聽這種沒有一點意思的講演?說完轉身離開。
他興致勃勃地看著這個世界,如同在當年的西河灣街頭游盪,樂趣無窮。
在華盛頓任教時,張五常家的房子在海邊,他就近觀鱒魚溯流而上、產卵、再回到海中的生命周期,並且思索漁民如何處理以大海為家的鱒魚,由此想到所有權的歸屬問題;跑到蘋果園養蜜蜂,寫出《蜜蜂的寓言》;十多年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像個瘋子一樣」,賣橘子、賣珠寶,研究市場交易中的現象,逛出了《經濟解釋》。
1983年的一個晚上,當他寫完《企業合約的本質》一文,雖尚未成稿,但已知是傳世之作,一百年後還會有人閱讀。
但是,他也太不懂得「謙虛」二字了。反感他的人,不得不承認他在經濟學理論上的造詣和天賦,卻看不慣他身上的狷狂之氣。一些老派學者尤其擔心,他宣揚的隨心所欲、不合常規學術訓練的成長路經,會帶壞了後生晚輩們。
對於「狂妄自大」的指責, 張五常在《上帝之子》一文中借莫扎特之名言給以反駁:「漠視一個人的成就而批評他是驕傲的人,自己才真是驕傲了。」
「別人都說我是天才。但是,你不知道,我寫論文有多累。我想天才應該不會這么累的。我應該不是天才。」
「經濟學家就是被人利用的」
1982年,張五常應香港大學的邀請,從美國回港任教。當時,他已是美國經濟學界數一數二的華人經濟學家。在契約理論、信息經濟學和產權分析理論上做出的開創性貢獻,使得他回歸港大任教成為當時香港學界、商界甚至政界的一件盛事。
回到故地,張五常意氣風發。對於一個對現實懷有濃厚興趣的經濟學家來說,沒有比參與和影響一個佔全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經濟體變革進程更激動人心的事了!他本就不是一個埋頭書齋的夫子。
「狂士」確也算得上多才多藝,攝影、書法及藝術收藏方面皆有可觀。仗著這點資本,他曾嘲笑老朋友弗里德曼只有學問的世界,沒有藝術的世界。
但更為人所知的是他見諸各報的散文,他的經濟散文妙趣橫生,即使是不懂經濟學的人一樣愛看。他愛攪和國內的熱點問題,常常拋出驚人之語,譬如「號召打開秦始皇的陵墓」、譬如「中國現在的制度是最好的制度」。
這是個驕傲的老頭,為自己過人的智力優勢得意洋洋,對於自己真能扮演的角色和分量,並非不清楚。其實,要是不明白,殘酷的現實終究也會讓他明白這一點。
被人追捧得最高的時候,在內地到處巡迴演講,到處佈道,台下學子無數;門前冷落時,蝸居在一水之隔的香港,在博客上和報章上繼續著自己對國內外政策事務的觀點和建議,萬般滋味在心頭。
楊小凱生前曾中肯地評價他在性格上諸多的弱點,他說,「張最大的缺點,是處理不好人際關系,包括和政府的關系。」
冷暖自知,聰明如張五常,焉能不知其中的道理?
「我的名氣是你們給的,不是我要的。」「我關心中國發展,這是事實。但我怎麼能改進社會呢?你們不能把我看得那麼高。其實,經濟學者就是被人利用的,他要實行什麼政策,就說張五常怎麼講、是支持。如果批評他有什麼壞政策,就不理你了。」
身為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的張五常果真會像一些媒體傳言的那樣,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中國人嗎?諾貝爾獎委員會是否正在收集張五常的資料?日前,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負責諾貝爾獎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科學院對記者的答復是:在委員會作出決定之前,候選人的任何資料都是個秘密,他們不對任何傳聞作出評論。
記者就此采訪了正在成都講學的張五常。張五常表示,確有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有關人士在收集他的資料。關於諾貝爾獎,他說,許多時候是別人一廂情願。諾貝爾獎是很珍貴的獎項,張五常認為:「我在經濟學裡面四十年的苦苦研究只是得到了一個獲此殊榮的機會。」有記者問張五常:如果您獲了諾貝爾獎,您認為最可能獲獎的理由是什麼?張五常回答說,最可能的是1969年寫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
諾貝爾獎委員會每年都會向成百上千的科學家和研究機構發函,讓他們提名來年諾貝爾獎的候選人,提名一般在每年的2月1日截止。接下來,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考查並作出選擇,最終的結果會在每年的10月公布。 張五常:不是房價太高而是收入太低 房地產無泡沫
對於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泡沫問題爭論由來已久,而且對於房產的泡沫大小等等問題讓老百姓一頭霧水。2012年經濟學家張五常對此問題作出了自己的回應和解釋。
經濟學家張五常2012年12月16日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並不存在泡沫,民眾買不起房的主要原因「不是房價過高而是居民收入過低」。
張五常在當日的「鳳凰財經峰會」上表示,當前民眾買房的需求應該得到鼓勵,因為購房對普通人來說是財富累積的重要方式。

❷ 香港金融界老大是不是張五常請詳細介紹下

張五常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1935年生於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1959年到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系學習,其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獲博士學位。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1969年以名為《佃農理論——引證於中國的農業及台灣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身為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的張五常果真會像一些媒體傳言的那樣,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華人嗎?諾貝爾獎委員會是否正在收集張五常的資料?日前,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負責諾貝爾獎評選的瑞典皇家科學院。瑞典皇家科學院對記者的答復是:在委員會作出決定之前,候選人的任何資料都是個秘密,他們不對任何傳聞作出評論。
記者就此采訪了正在成都講學的張五常。張五常表示,確有諾貝爾獎委員會的有關人士在收集他的資料。關於諾貝爾獎,他說,許多時候是別人一廂情願。諾貝爾獎是很珍貴的獎項,張五常認為:「我在經濟學裡面四十年的苦苦研究只是得到了一個獲此殊榮的機會。」有記者問張五常:如果您獲了諾貝爾獎,您認為最可能獲獎的理由是什麼?張五常回答說,最可能的是1969年寫的博士論文《佃農理論》。
諾貝爾獎委員會每年都會向成百上千的科學家和研究機構發函,讓他們提名來年諾貝爾獎的候選人,提名一般在每年的2月1日截止。接下來,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成立一個專門的機構,對候選人的成就進行考查並作出選擇,最終的結果會在每年的10月公布。
2008年4月16日,發現張在騰訊上的文章《糧食如何算安全?》
糧食如何算安全?
在兩會的研討中,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受到重視,而要減少農民人口的聲浪似乎是提升了。在此同時,糧食安全問題的聲浪提升得更大。後者是二百多年前歐洲重農主義的思維,「糧食安全」的表面解釋是一個國家的農產品需要自供自給,不靠進口。這幾年中國的農用地減少,自產的糧食下降,中國成為一個糧食進口國,是以為憂。
我曾經指出,作為人口最多的大國,比例上優質的耕地實在少,要成為經濟強國,中國一定要讓大量的農民人口轉到工業上去。這樣一來,大量進口糧食無可避免。目前的情況,是好些地區工業用地的回報率比農業用地的回報率高出10倍以上,而一部小電視機出口可以換取大約一噸非優質的白米進口。農轉工可圖之利可謂大矣。
一年多來,可能由於政府對農業與農民的多方協助,農轉工的速度顯然不足,因為工業大叫民工荒。雖然目前的經濟整體發展還算好,但路線是走錯了。繼續下去,這路線的不良效果會明顯化。愛護農民是鼓勵他們轉往工業,協助他們留於農業,早晚害了他們。
我們今天不容易估計中國的農民究竟是人口的百分之幾。官方的數字是69%,但半農半工的人口多得很,而不在市區的工廠越來越多。以全職農業算(例如兩個半農算一個),農民的人口百分率應該低於69%。不這樣,直覺的判斷是中國不會見到有驕人的工業發展。縱觀外國經驗,要成為經濟強國,中國的全職農民要下降至人口的25%左右。這含意著中國的糧食要大量進口了。
安全嗎?我曾經指出,沒有任何供應,能比讓他人賺錢的供應來得安全。就算國與國之間有政治糾紛,有禁運的可能,有錢可賺的商人總有辦法,何況世界上有那麼多農業出口國要互相競爭。要走向經濟強盛之途,中國沒有其他選擇。但我可以提供三點,增加糧食供應的安全性。( 注1)
(一)政府全部開放糧食進口,讓私營(或稱民營)的商人處理,絕不限制牌照數量。這是毫無農業的香港從來沒有缺糧的主要原因。數之不盡的零散糧食商人,互相競爭,各出奇謀,各有門路,有什麼戰爭或政治上的風吹草動,他們總有辦法。 (注2)
(二)在海上以浮籠養魚與在海灘殖蚝、蛤等,有利可圖的例子早有前科。政府要把所有宜於人工繁殖海產的海岸與海灘,以招標的形式租出去,讓民營投資者博一下。 (注3)
(三)界定與保護農民的土地權利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容許有權利界定的農地有自由轉讓權。當然,不少地區政府要靠土地租出或賣出為生計,而農、工、商、住的土地用途的劃分是一門湛深的學問,篇幅所限,這里不說了。
客觀地看,中國需要的知識進口、石油進口、鐵礦進口等,比農產品進口更重要,但為什麼兩會不討論這些進口的不安全呢?我的答案是:不能不進口的,無可奈何,於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客觀地看,農產品也是不能不進口的,而外國的供貨商人遠比石油或鐵礦為多。
關於註解:
注1:經過2008年出現的糧食危機,似乎張的主張有站不住腳的嫌疑。
注2:商人唯利是圖沒有錯,但是在某些情況是不會出現冒死為某國進口糧食的,例如朝鮮的糧食問題沒有張所說的解決辦法的,所以從國家的角度,僥幸的心態不能有。
注3:關於海產養殖,由於近幾年中國政府對環保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視,大量限制了圈海養殖的范圍,還海於民的力度不斷加大,所以張的這個想法實在不是很現實,也有違人民親近大海的民意。
但是辨證的看不同的聲音也不失為對政府和人民的一種參考,還有其他比較好的經濟學家郎咸平,大家可以參看他的觀點。
爭論:
一直以來關於張有許多爭議,可能最大的爭議是自由競爭的理論,這個論點初看很好很強大,可是仔細的想想似乎有許多問題,例如:中國是否有公平競爭的環境,即使有,但是我們都知道競爭結果永遠是少數人是勝利者,失敗者怎麼辦?國家的問題並不僅僅是經濟的問題,只是用經濟學想問題而忽略最廣大普通人民的利益是不會有哪個政府肯冒這個險的,貧富差距的擴大永遠是國家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滿足少數人的利益永遠不會是真理。
著作
賣桔者言
科學說需求 (經濟解釋, 卷一)
供應的行為 (經濟解釋, 卷二)
制度的選擇 (經濟解釋, 卷三)
五常學經濟 (經濟解釋, 卷四)
經濟的看相與把脈
三岸情懷
中國的前途
存亡之秋
偉大的黃昏
學術上的老人與海
挑燈集
卷簾集
憑欄集
隨意集
張五常先生
195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師從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奇安,1967年獲博士學位、隨後跟隨諾貝爾經濟獲得主科斯工作,1969年獲聘西雅母華盛頓大學教授,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學教授。
張五常是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二,1997年,他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一職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國本土之外的經濟學家。
張五常是演講大師,從歐美到中國,從大學的講壇到法院的殿堂,從智囊會所到公眾論壇,聽者包括學生、教授、家庭婦女、小職員、企業家、總理、總書記,有人說是微言大義,有人說是危言聳聽。幾天前,他來廣州中山大學做演講,聽眾之多,反響之強,中大教師無出其右。 張五常是公認的產權理論大師,他的朋友如科斯、弗里德曼、阿爾欽等學界泰斗說他是「百年來只此一人」。張五常拒絕諾貝爾經濟學獎,理由是評獎委員會太「功利」,他引用了一句廣東家鄉話「面子是人家給的,架子是自己搭的。」但他公開稱:「我的文章中至少有六七篇100年後還有人讀,哪個諾貝爾獎得主敢這樣說。」
張五常看不起大多數的經濟學家,因為「他們不明世事」。他自己,除了正兒八經的學生和教授生涯之外,逃過荒,做過生意,賣過古董,搞過藝術展,打過官司,當過分析員,自然是「讀萬里書,行萬里路。」所以他的文章格外簡單,卻百讀不厭,常讀常新。 張五常講話直截了當,不給人絲毫面子,因為他愛真理,而且因此驕傲。他說,1983年的一個晚上,寫完《企業合約的本質》一文,雖尚未成稿,但已知是傳世之作,一百年後還會有人閱讀,「於是,我仰天大笑。」
張五常有一頭蓬亂捲曲的白頭發,雖然六十幾歲,看上去仍然十分卡通。他的經歷也是卡通化的,有一種現實世界缺少的簡單和戲劇化。比如他小時候常常逃學,兩次被開除出校,中學都沒畢業,可是他從進大學到成為正教授,僅僅花了9年時間。他的專業是經濟學,但是他和香港三位名攝影家一起出攝影集,而書法成就,則獲得上海中國畫院封為畫師。
初初見到張五常,那感覺是不大好的。在白天鵝酒店的大堂吧,張頂著他那一頭亂發,沒有什麼笑容,在一群人的簇擁下出現——名人,權威的排場逼人而來,我有點想放棄這個采訪了。但是我很快知道自己錯了。亂紛紛坐定之後就發現,除了他太太和兩三好友,七、八個年輕人都是本地的普通大學生甚至中學生。不管他們問什麼,張總是樂於回答,漸漸高興起來,口若懸河。看樣子他是真的喜歡和學生們在一起,從早到晚,沒有一點疲倦不耐煩的神色。他第二天還跑到中學去演講——中學生怎麼聽得懂他那新制度經濟學呢?他跟他們講怎麼讀書,怎麼挑老師,說「老師很重要,但是也不是這么重要」。學生們鼓掌鼓得快瘋了。
人活到一個境界是沒辦法的了。象張五常,他即使坐在一張不大舒服的椅子上,也是很自在的。在中學演講,每當學生咬緊牙關鼓掌,他就往椅背上一靠,手臂垂下來——還是很自在的樣子。他是不會讓自己不舒服的。他肆無忌憚地評論書法,攝影,音樂,也是鮮明的「張式」的,好是好得不得了,天下第一,壞就是垃圾,一錢不值。眼睛裡從來沒有權威。當然,這你就不能象對他的經濟學那麼認真了。他拍黑白照片,有中國畫的韻味。他拍人物,卻是影樓式的干凈艷麗,把美麗的太太拍俗了。
讀那麼多書,又還懂得運用肢體語言,他的握手是溫暖而舒服的。走在沙面的小路上,他和太太自顧自手拉著手,把一班人甩在後面。他的身材瘦而高,年輕一點的時候大概稱得上玉樹臨風。但是他現在仍然說話風趣,喜歡和美女吃飯。張太說他,「事後都不記得了,跟我說,上次吃飯在旁邊那個女的是不是你?」真有他的,這樣就過關了。
他的太太美麗而能幹,在美國有自己的事業——可不是家庭婦女。在內地,他太太做他的普通話翻譯——幾乎是同聲翻譯。教授在生活上是個好伴侶嗎?他太太說:「看你要求的是什麼了。他真的非常可愛。」又取笑他,「吃穿是不講究的,人家一看他衣服就知道他太太回來了,他自己是不會配顏色的。吃飯也馬馬虎虎,有時候吃完了說,『不好吃』,可是他也吃了很多。」兩夫妻一般的好口才,說出話來刮辣鬆脆,活靈活現,跟一般口訥的讀書人大不同。 小檔案: 履歷: 195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經濟系師從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欽。1967年獲博士學位。 1967年—1969年,在芝加哥大學與諾貝爾經濟獲得主弗里德曼和科斯等工作。 1969年,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 1982年—2000年,任香港大學教授、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 1997年,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這一職位是第一次授予美國本土之外的經濟學家。 學術貢獻: 對財產權影響經濟行為的重要性的信念,使他幾乎是排除一切地集中研究交易費用的各個方面。他幾篇重要的學術論文,使他成為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在領獎演辭中指出,張五常和另外兩位經濟學家也為得獎成果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目前正在撰寫集數十年學術研究精華的著作《經濟解釋》。
部分英文論文: 《佃農理論》,1969
《合約的結構與非私產的理論》1970
《蜜蜂的寓言》,1973
《兒女的產權與婚姻合約》1974
《價格管制理論》,1974
《社會耗費之迷》1978
《企業的合約性質》,1983
《新制度經濟學》1993
《交易費用的範式》1998
部分中文文章(集): 《賣桔者言》 ,1984
《中國的前途》,1985
《再論中國》,1987
《三岸情懷》,1987
《憑欄集》,1991
《隨意集》,1992
《往日時光》,1993
《卷簾集(上、下)》,1998
《挑燈集》,1999
《學術上的老人與海》,2000
《張五常論教育》,2001
《張五常論學術》,2001
《狂生傲語》,2001
《經濟解釋》,2000年11月01日至2002年10月23日連載

❸ 蜜蜂的寓言讀後感2000字左右 [email protected]

看完《蜜蜂的寓言》我覺得消費對國家和個人的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我的觀點是國家要刺激消費,而個人要適量消費。
對於國家來說,消費就是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而適量調控則是發動機的機油,只有把這台發動機控制好,國家經濟才會健康發展。也就是說,消費就是經濟平穩發展的一個外在表現。因為在我看來。刺激消費對國家經濟有以下方面的影響。
i. 帶動一些有關產業的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比如說,學校要求空間作業,學校附近的網吧生意就要好一些,吃盒飯的人也會多些等等。
ii. 增加就業崗位,解決就業問題。比如3區隔壁的融科東南海,解決好多人的就業問題,它之所以會在哪裡砌那麼多房子,歸根結底就是人們要消費。
iii. 使金融市場穩定,因為如果大家都有錢卻放在銀行而不去消費,那這個社會和辛巴威沒什麼很大區別,所以我覺得中石化的吊燈和天價茅台都很正常,因為那是中國長期經濟體制缺陷所致。只有適度的刺激消費,金融界才會牛氣依然。
iv. 讓我們感覺更幸福,一般來說,能夠由我們自由支配的錢越多,我們就能實現更多的夢想,所以一般來說幸福指數和消費額成正比。
總之我認為,國家應該採取各種措施來刺激消費進而促進經濟發展,而且歷史也告訴我們,在一個大的經濟體中,消費就是活力。消費對於一個國家經濟來說就像一個豪單對於一個外貿公司來說一樣。
而個人的消費卻不同於國家那樣的大體,況且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勤儉節約的傳統,所以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我們應該要適當節約,盡量把錢花在刀刃上,特別是在我們自己還掙不到錢時候。
這些就是我讀完《蜜蜂的寓言》的讀後感,我覺得那些國家什麼經濟規劃之類的東西。我們只要作了解和適當思考,而不是大談該如何如何,對於自己而言,就是覺得一定得堅持節儉,畢竟現在花的都是爸媽的錢,而且花了20多年了。呵呵,再就是以後一定要作死的去掙錢,為國家經濟作貢獻。
經濟學是研究真實世界的學問,張五常和科斯一樣都注重實例,他經常譏諷有些經濟學家研究一些真實世界不存在的學問。

《蜜蜂的寓言》無疑是張五常可以傳世的一篇佳作。這倒不是其論點如何有創見,而是其腳踏實地的研究態度更值得我們吸取。

米德僅憑常識和想像就認為果農不能對養蜂者收取費用,這和當今中國經濟學界在討論國企改革問題上的情況一樣,就沒有哪位經濟學家認認真真去國企搞一搞大規模的實地調查,而只聽見鼓弄玄虛的抬著科斯定理等理論在炒冷飯。

事實上,我親歷過有搞得比外企還好的國企,也見證過大多數國企的低效率和腐敗以及MBO的厚顏無恥。

本地的一個大型水泥國有水泥廠,在賣給拉法基後外方基本上沒有介入任何實質性的經營管理,僅僅是部分產權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經營團隊和員工仍維持原狀,但企業的經營情況卻讓外方也認為他們也不可能搞得更好。

而本地的很多煙草企業,供應商即使賣一顆螺絲釘都要打通無數道關卡,雖然表面上利潤很高,但中間的交易費用之高足以讓利潤消減大半,而從社會的角度,社會成本無疑大大提升。

再一次嘆服科斯對產權的理解之深以及產權之於經濟學的重要。

❹ 什麼是經濟解釋

a 是最大需求量
b是需求量對價格的敏感系數
也即是價格每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需求量將減少(或增加)|b|單位,一般b<0
希望採納

❺ 科斯定理內容屬於什麼經濟學

科斯定理屬於新制度經濟學的范疇。

所謂新制度經濟學(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正如科斯所說,就是用主流經回濟學的方法答分析制度的經濟學,包括一下幾個支流:交易費用經濟學、產權經濟學、委託—代理理論、公共選擇理論、新經濟史學等幾個支流

❻ 張五常的主要成就

張五常,新浪專欄作者,在交易費用、合約理論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1959年,在美國加州大學師從現代產權經濟學創始人阿爾奇安,8年後獲博士學位;後在華盛頓大學任教授。1982年返港擔任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至2000年退休。
張五常教授著作甚多,求學之時,就憑一本《佃農理論》在經濟學界嶄露頭角。返港後,以一系列用中文下筆的專欄文章在華文世界取得廣泛的影響,代表作是《賣桔者言》、《中國的前途》、《再論中國》等。2000年來下筆完成的三卷本經濟學著作《經濟解釋》,2005年末更出版英文學術文集《張五常英語論文選》(Economic explanation : 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 Cheung)。此兩書,被認為是集張五常平生學術功力之大成、也將具有深遠影響的經濟學經典著作。
1.經典之作
《佃農理論》之價值隨著時間推移其重要性越來越大,它不僅成了現代合約經濟學的開山之作,而且其中
的幾文在期刊上發表後也成了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例如,由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經濟理論經典文選中的《交易費用經濟學》一書,在選出這個學派最有影響與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其中兩篇就是《佃農理論》的主要章節。 《佃農理論》主要是以現代新制度經濟學的觀點對分成租佃製作出了新解釋,推翻了以往的傳統理論,建立了「新佃農理論」。
其理論的要義是透過某些因素的變動,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樣。如果產權弱化,或是政府過度干預資源配置時,將導致資源配置的無效率。如果能確定土地為私人產權,明晰產權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轉讓,這是使生產要素與土地發揮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門。這種由案例實證中演繹出的一般理論後來成了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作。
2.主要論文
主要論文有:「私有產權與分成租佃」、「交易成本、風險規避以及合約安排的選擇」、「合約結構和非專有資源理論」、「價格管制理論」、「企業的合約性質」、「交易成本範式」等等。
部分英文論文:
《佃農理論》,1969
《合約的結構與非私產的理論》1970
《蜜蜂的寓言》,1973
《兒女的產權與婚姻合約》1974
《價格管制理論》,1974
《社會耗費之迷》1978
《企業的合約性質》,1983
《新制度經濟學》1993
《交易費用的範式》1998
部分中文文章(集): 《賣桔者言》,1984
《中國的前途》,1985
《再論中國》,1987
《三岸情懷》,1987
《憑欄集》,1991
《隨意集》,1992
《往日時光》,1993
《卷簾集(上、下)》,1998
《挑燈集》,1999
《學術上的老人與海》,2000
《張五常論教育》,2001
《張五常論學術》,2001
《狂生傲語》,2001
《經濟解釋》,2000年11月01日至2002年10月23日連載
《中國的經濟制度》 2008年6月
3.圖書著作
科學說需求 (經濟解釋, 卷一)
供應的行為 (經濟解釋, 卷二)制度的選擇 (經濟解釋, 卷三)
五常學經濟(經濟解釋, 卷四)
經濟的看相與把脈
三岸情懷
中國的前途
存亡之秋
偉大的黃昏
學術上的老人與海
挑燈集
卷簾集
憑欄集
隨意集
《中國的經濟制度(神州大地增訂本)》,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
《多難登臨錄:金融危機與中國前景》,中信出版社,2009年11月
《五常學經濟(神州大地增訂本)》,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
《貨幣戰略論:從價格理論看中國經驗》,中信出版社,2010年1月
《新賣桔者言》 中信出版社,2010年2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