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rú zǐ kě jiào),漢語成語。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
㈡ 「孺子可教中」的「孺子有啥典故。」
孺子可教
「孺子可教」這則成語的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這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 張良,字子房。他原是韓國的公子,姓姬,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隱匿,才改名為張良。
有一天,張良來到下邳附近的圯水橋上散步,在橋上遇到一個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那老人的一隻鞋掉在橋下,看到張良走來,便叫道:「喂!小夥子!你替我去把鞋揀起來!」張良心中很不痛快,但他看到對方年紀很老,便下橋把鞋撿了起來。那老人見了,又對張良說:「來!給我穿上!」 張良很不高興,但轉念想到鞋都拾起來,又何必計較,便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站起身,一句感謝的話也沒說,轉身走了。
張良愣愣地望著老人的背影,猜想這老人一定很有來歷,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有出息,值得我指教。五天後的早上,請到橋上來見我。」張良聽了,連忙答應。 第五天早上,張良趕到橋上。老人已先到了,生氣地說;「跟老人約會,應該早點來。再過五天,早些來見我!」
又過了五天,張良起了個早,趕到橋上,不料老人又先到了,老人說:「你又比我晚到,過五天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下決心這次一定比老人早到。於是他剛過半夜就摸黑來到橋上等候。天蒙蒙亮時,他看到老人一步一挪地走上橋來,趕忙上前攙扶。老人這才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才對!」老人說著,拿出一部《太公兵法》交給張良,說:「你要下苦功鑽研這部書。鑽研透了,以後可以做帝王的老師。」
張良對老人表示感謝後,老人揚長而去。後來,張良研讀《太公兵法》很有成效,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重要謀士,為劉邦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
㈢ 孺子可教的意思是什麼
孺子可教
[成語解釋]孺子是小孩子;教是教誨。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內有出息,可以造容就。
[典故出處]錢鍾書《圍城》:「你這話給我父親聽見,該說『孺子可教』了。」
[反義詞]朽木不雕朽木難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3)典故孺子可教擴展閱讀:
反義詞:
朽木不雕
[成語解釋]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無法成材。
[典故出處]《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
[譯文]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
[近義詞]朽木不可雕、朽木難雕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㈣ 「孺子可教」應該怎麼解釋
孺子可教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解釋】:指年輕人可培養。
【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㈤ 孺子可教的出自的內容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典故: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張良,是漢朝的政治家。在年輕的時候,他的國家韓國被秦國滅掉,當時張良曾僱人刺殺秦始皇。但是刺殺失敗了,秦始皇到處搜查他,張良就在下邳這個地方隱蔽了起來。 有一天,張良出門散步,當他走到一座橋頭時,見一位老人坐在那裡。 老人見張良走過來,把一隻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年輕人,我的鞋子掉在 橋下了,去把它給我揀上來。" 張良先是一愣,他怎麼用命令的口氣呢?又一想,他這么大年齡了, 就沒有和他計較,馬上到橋下,把鞋子給他揀了上來。 老人把腳一伸,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心裡想:這個老人真是得寸進尺 啊。既然已經把鞋子揀上來了,就替他穿上吧,於是張良跪下來給他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張良就走了。張良看見老人的舉動 有一點奇怪,獃獃地看著他的背影。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還算懂事, 是可以培養教育的,過五天後,你在天亮時,到這里來見我。" 張良見老人是有些古怪,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希望能從老人那裡學到 一些本領。 到第五天張良一大早就來到橋頭,只見老人已經先來了,正坐這等他呢。 老人表現出生氣的樣子說:"你這個年輕人比我這個老頭子來得還晚,過五天再 來找我。" 張良只好回來。過了五天,天還沒有亮,張良就來到橋頭,這次又老人 先到了。老人再次責備他,又讓張良五天後再來。 又過五天,這一次張良沒有到半夜就來到橋頭。這次老人還沒有來。 張良等了一會,老人才提著燈籠來。 老人見張良感到滿意,說:"年輕人就應該是這樣。"之後,將一本 《太公兵法》送給了張良。 此後,張良認真讀它,反復讀它,反復鑽研。終於幫助劉邦打敗秦王朝, 建立了漢朝。張良成為開國功臣。
〔注〕: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孺子可教」這句成語,用於年長人稱贊年輕 人有培養成材的前途。
孺子:指小孩子,也可指年輕人。
㈥ 「孺子可教」的起源和典故是張良的師傅說的嗎
是的。典故出自《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故事大致說,一天張良偶遇一老人,老人讓他幫撿鞋,張良照辦了。老人就覺得孺子可教也。
後來就傳授他《太公兵法》。
㈦ 關於孺子可教的成語典故
孺子可教 (rú zǐ kě jiào)
張良是秦朝末年人。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他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有一天,張良在一座橋上遇到一位老人,穿得破破爛爛的。那老人看見張良,把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小夥子,下去把鞋子給我撿上來。」 張良下橋把鞋子撿了上來,老人說﹕「給我穿上。」 張良跪在地上給他穿上鞋。老人笑著走了。走出老遠,又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小夥子可以教啊! 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見我。」
五天後一大早,張良就來到橋上,但老人已經先到了。他責備張良來晚了,叫他五天後再來。第二次,雞一叫張良就趕到橋上,但老人又先到了。 這次老人大發脾氣,叫他五天後再來。這次,張良半夜就來了﹐等了一會兒,老人才到。老人非常高興,送給張良一本書,並告訴說 ,讀了這部書大有用處。 張良回家一看,原來是部兵法書,他日夜攻讀,後來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統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指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出自《史記•世家第二十五》)
㈧ 孺子可教成語典故
孺子可抄教 [rú zǐ kě jià襲o]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指年輕人可培養。
褒義
出 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尊師重教 程門度雪
反義詞
朽木難雕 不堪造就 朽木不雕
㈨ 孺子可教出自什麼典故
典故
秦朝末年,有個叫張良的年輕人。一天,他在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得破破爛爛的老人。老人看到張良,就把鞋扔到橋下,讓張良去撿,還讓張良給他穿鞋,張良都照做了。於是老人說:「你這個年輕人還是可以教育的嘛,五天後的早上到橋上來找我吧。」
五天後,張良一早來到橋上,可是老人早就到了,老人責備張良來晚了,讓他五天後再來。又過了五天,張良再次來到橋上,又比老人晚到,老人十分生氣。
第三次,張良半夜就到了橋上,終於比老人早到了。這次老人很高興,就送給他一本兵書。張良日夜攻讀這本兵書,後來助劉邦統一了天下。
孺子可教
解釋:小孩子是可以教誨的,後形容年輕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讀音:rú zǐ kě jiào。
引證: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返,曰:『孺子可教矣。』」
翻譯:老人伸腳穿好鞋,然後笑著轉身就走了。張良更吃驚了,盯著老人離開的背影。那老人走了里把路,返身回來,說:「你這小夥子很不錯,值得我指教。」
(9)典故孺子可教擴展閱讀
近義詞
1、程門立雪
解釋: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讀音:chéng mén lì xuě。
引證:元末丞相脫脫主修《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雲。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翻譯:一天,楊時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見程頤,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這兩人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等程頤醒來發覺兩人還在面前的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
例句:這位青年學者求學堅持不懈、程門立雪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尊師重道
解釋: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讀音:zūn shī zhòng dào。
引證:南朝范曄《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
翻譯:臣曾經聽聞,賢聖的明主,沒有不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例句:我們應繼續發揚尊師重道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