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典故
⑴ 將相之和的典故是怎麼由來的
會見結束後回國,因為藺相如的功勞大,任命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心裡很是不服說:「我作為趙國的將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僅僅耍弄了嘴皮子,官位卻在我之上;而且藺相如一向是低賤的人,我感到羞恥,不情願在他之下。」揚言說:「我見到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藺相如聽說後,不肯與他會面。藺相如每當上朝時,常常借口有病,不想與廉頗爭位次。不久藺相如外出。望見廉頗,藺相如駕車改道躲避。於是,他的門客一起勸他說:「我們之所以離開親戚來侍奉您,只是因為仰慕您的崇高道義。現在您與廉頗官職相同,廉頗散布了一些難聽的話,而您畏懼躲避,顯得非常害怕,這種事連一般的人尚且覺得羞辱,何況對於將相呢!我們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離去。」藺相如堅決挽留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比秦王怎麼樣?」回答說:「不如秦王。」藺相如說:「以秦的威勢,而我也能在宮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大臣們,我雖然愚拙,難道單單害怕廉將軍嗎?只是我考慮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只是因為我們兩個人在。現在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把國家安危放在首位,而把私人恩怨放在後面。」廉頗聽說後,袒露上身,背著荊條,讓賓客帶著到藺相如府上謝罪,說:「我是個粗鄙淺薄的人,不知道將軍對我寬容到這種程度!」終於彼此和好,成為生死之交。
這年,廉頗率軍向東攻打齊國,打敗齊國一個軍。過了兩年,廉頗又打齊國的幾邑,攻下了它。之後三年,廉頗攻打魏國的防陵、安陽,攻下了兩地。之後四年,藺相如率軍攻打齊國,到達平邑而停止,第二年,趙奢在闕與城下打敗秦軍。
書外人評:藺相如由一個太監的門客轉而成為趙國之相,一是機遇較好,二是他才能出眾。完璧歸趙和澠池相會都體現了他的大智大勇。「將相和」則體現了他為人寬厚、一心為國。也即重大義,輕私怨。雖是文官,但其氣概卻堪與廉頗之類武將媲美。
⑵ 歷史典故大全(簡短)
歷史典故: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歷史典故: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
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歷史典故: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歷史典故: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⑶ 將相和是什麼典故
只有同心協力,才能共同保護好國家。
澠池之會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著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5000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著醉意對趙惠文王說:「聽說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說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著說:「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說:「趙王聽說秦王善彈奏秦國的樂器。我這里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說:「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台上把缶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說:「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有人站起來說:「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祝壽。」藺相如也站起來說:「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祝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扎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說:「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說。」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將相失和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卿,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說:「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里,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著門客坐車出門,真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裡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讓藺相如的門客很氣憤,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說:「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說:「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說:「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衛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乘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忍讓點兒。」
負荊請罪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著上身,背著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裡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說:「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么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說:「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⑷ (王候將相 寧有種乎) 何解出自何處是秦朝的成勝將軍說的嗎好像有個小典故 是詳細些 謝謝:-]
陳勝(?-前抄208),字涉,楚國陽城縣(今河南登封東南)人。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首領之一,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原文:「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時間)在大澤鄉號召起義時說的,意思是有權有勢的高貴的人,難道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嗎?王侯將相的貴都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我們應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敢於起義。表現了陳勝不甘心自己的命運,對命運不公平的不滿和對抗。
⑸ 「王候將相寧有種乎」是怎樣的典故
殘酷的統治,引發了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怨聲載道
當初,秦始皇為了抵抗匈奴,建造長城,發兵30萬,徵集了民夫幾十萬;為了開發南方,動員了軍民30萬。他又用70萬囚犯,動工建造一座巨大豪華的阿房宮。到了二世即位,從各地征調了幾十萬囚犯和民佚,大規模修造秦始皇的陵墓。這座墳開得很大很深,把大量的銅熔化了灌下去鑄地基,上面蓋了石室、墓道和墓穴。二世又叫工匠在大墳里挖成江河湖海的樣子,灌上了水銀,然後把秦始皇葬在那裡。
安葬完了,為了防備將來可能有人盜墓,還叫工匠在墓穴里裝了殺人的設備,最後竟殘酷地把所有造墓的工匠全都埋在墓道里,不讓一個人出來。
大墳沒完工,二世和趙高又繼續建造阿房宮。那時候,全國人口不過2000萬,前前後後被征發去築長城、守嶺南、修阿房宮、造大墳和別的勞役合起來差不多有二三百萬人,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逼得百姓怨聲載道。
一個下人的鴻鵠之志
公元前209年,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個軍官,押著900名民伕送到漁陽(今北京市密雲西南)去防守。軍官從這批壯丁當中挑了兩個個兒大、辦事能乾的人當屯長,叫他們管理其他的人。這兩個人一個叫陳勝,陽城人,是個給人當長工的;一個叫吳廣,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是個貧苦農民。
陳勝年輕時候,就是個有志氣的人。他跟別的長工一塊兒給地主種田,心裡常常想,我年輕力壯,為什麼這樣成年累月地給別人做牛做馬呢,總有一天,我也要干點大事業出來。
有一次,他跟夥伴們在田邊休息,對夥伴們說:「咱們將來富貴了,可別忘了老朋友啊!」
大夥兒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哪兒來的富貴呢?」
陳勝嘆口氣,自言自語說:「唉,燕雀怎麼會懂得鴻鵠的志向呢!」
為了躲避死亡的反抗
陳勝和吳廣本來不相識,後來當了民夫,碰在一塊兒,同病相憐,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只怕誤了日期,天天急著往北趕路。
到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的時候,正趕上連天大雨,水淹了道,沒法通行。他們只好扎了營,停留下來,准備天一放晴再上路。
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被征發的民佚如果誤了期,就要被殺頭。大夥兒看看雨下個不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陳勝偷偷跟吳廣商量:「這兒離漁陽還有幾千里,怎麼也趕不上限期了,難道我們就白白地去送死嗎?」
吳廣說:「那怎麼行,咱們開小差逃吧。」
陳勝說:「開小差被抓回來是死,起來造反也是死,一樣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送死強。老百姓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二世是個小兒子,本來就輪不到他做皇帝,該登基的是扶蘇,大家都同情他,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立過大功,大家都知道他是條好漢,現在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要是咱們借著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楚地的人一定會來響應我們。」
魚腹藏書,野狐夜嚎
吳廣完全贊成陳勝的主張。為了讓大夥兒相信他們,他們利用當時人們大多迷信鬼神,想出了一些計策。他們拿了一塊白綢條,用硃砂在上面寫上「陳勝王」三個大字,把它塞在一條人家網起來的魚肚子里。兵士們買了魚回去,剖開了魚,發現了這塊綢子上面的字,十分驚奇。
到了午夜,吳廣又偷偷地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里,點起篝火,裝作狐狸叫,兵士聽了,更是又驚又害怕。
第二天,大夥兒看到陳勝,都在背後點點戳戳地議論著這些奇怪的事,加上陳勝平日待人和氣,就更加尊敬陳勝了。
揭竿而起
有一天,兩個軍官喝醉了酒。吳廣故意跑去激怒軍官,跟他們說,反正誤了期,還是讓大家散夥回去吧。那軍官果然大怒,拿起軍棍責打吳廣,還拔出寶劍來威嚇他,吳廣奪過劍來順手刺死了那個軍官,陳勝也趕上去,把另一個軍官殺了。
古代帝王圖陳勝把兵士們召集起來說:「男子漢大丈夫不能白白去送死,死也要死得有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里註定的嗎!」
大夥兒一齊高喊說:「對呀,我們聽您的!」
陳勝叫弟兄們搭個台,做了一面大旗。旗上寫了一個斗大的「楚」字。大夥對天起誓,同心協力,推翻秦朝。他們公推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條好漢一下子就把大澤鄉佔領了。臨近的農民聽到這個消息,都拿出糧食來慰勞他們,青年們紛紛拿著鋤頭、鐵耙到營里來投軍。人多了,沒有刀槍和旗子,他們就砍了許多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就這樣,陳勝、吳廣建立了歷史上第一支農民起義軍。歷史上把這件事稱作「揭竿而起」。
起義軍打下了陳縣(今河南淮陽)。陳勝召集陳縣父老商量。大家說:「將軍替天下百姓報仇,征伐暴虐的秦國,這樣大的功勞,應該稱王。」
陳勝就被擁戴稱了王,國號叫做「張楚」。
沒事人似的皇帝
陳勝、吳廣毅然舉起了武裝起義的旗幟。不長時間,反抗秦朝統治的武裝斗爭就遍布了關東各地。
昏庸的秦二世接到報告,寧肯信其無,不肯信其有。於是,大臣們都盡說些「好話」。有一次,他召見博士們討論此事,有人主張「發兵鎮壓反叛」,二世卻不承認有「反叛」,當然也不肯「發兵」。後補博士叔孫通見二世是一個喜歡聽好話的昏君,就說:「他們說的都不對,現在天下合為一家,拆掉了城防,銷毀了兵器,明主在上,法令在下,臣民奉職,四方安定,哪裡還有敢造反的!陳勝等人不過是一群狗盜鼠竊之徒而已,何足掛齒,地方正在逮捕歸案,陛下無須多慮。」
二世聽了這番話,稱贊叔孫通答得好。接著,又讓博士們重新一一回答,有的回答是「造反」,有的回答是「盜賊」。回答盜賊的沒事兒,凡是回答造反的,一律以「不應該這樣說」的罪名下吏查辦。二世賞賜叔孫通一套衣服,20匹帛,並任命他為正式博士官。這樣一來,官吏們就滑了,從不以真情實況匯報,總是說些「群盜結伙搶劫,郡縣正在追捕,現大都落網,不值得擔憂。」二世一聽,立即喜形於色。從此不管形勢多麼嚴重,二世皇帝一直一無所知。
⑹ 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志強 處於誰人之口什麼典故
名賢集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是出自於汪洙的訓蒙幼學詩。
作者汪洙,字德溫,寧波人。是北宋年間著名學者。
他寫的《神童詩》,是一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
訓 蒙 幼 學 詩 (看第七句)
天子重賢豪 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幼小須勤學 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子貴 盡是讀書人
教子以詩書 何勞更外圖 但教仙桂在 終是勝耕鋤
養子教讀書 書中有金玉 一子受皇恩 全家食天祿
養子切須教 莫嫌家裏貧 手拈一管筆 到處不求人
七歲應神童 天生我性聰 有才朝聖主 何必謁侯公
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
鑿山通大海 鍊石補青天 世上無難事 人心自不堅
昔日一貧儒 今乘駟馬車 鄉人皆嘆惜 養子教詩書
刮鏡光方徹 淘沙始見金 世人如欲學 須用下真心
一舉登科日 雙親未老時 歷階趨宰輔 猶掛老來衣
昨日堯階試 今朝掛綠袍 歸來親未老 方信讀書高
直上蟾宮去 藍袍惹桂香 花街紅粉女 爭看綠衣郎
衫長堪掃地 袖大好搖風 有志朝天子 無心謁相公
神童衫子短 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 先來謁相公
來歲春三月 花香襯馬蹄 有人在平地 看我上雲梯
暖日浮金殿 和風動玉除 宮娥調雅樂 帝子誦詩書
一看欄干絕 清風水際間 白雲飛過去 天外見青山
花開蝶滿枝 花卸蝶還稀 惟有堂前燕 主人貧亦歸
詩酒琴棋客 風花雪月天 有名閑富貴 無事小神仙
往事多如夢 流年只斷魂 不堪春日盡 細雨又黃昏
盡值春多雨 催殘花易空 不知春態度 猶在雨陰中
人皆苦炎熱 我愛夏日長 薰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向曉鋪階濕 如煙障碧天 幾回芳草上 珠樣不勝圓
楓落吳江冷 霜橫楚岸寒 晴煙飛水面 愛日上雲端
任人舒復卷 筆落似蠶聲 寫盡相思字 因風寄有情
七札弓何勇 千鈞弩不強 手持七寸管 容易達朝堂
香膠和汞煙 搗作方圓片 日日漸消磨 自身卻不見
紫石為奇硯 無痕妙處多 煩君收什取 免被別人磨
有過不能改 知賢不肯親 雖生人世上 未得謂之人
荷德如山重 承恩似海深 莫將風火性 燒斷歲寒心
山色無遠近 看山終日行 峰巒隨處改 行客不知名
九日龍山飲 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 舞愛月留人
一日今年始 一年前事空 凄涼百年事 應與百年同
⑺ 壯士不死則己,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講的是什麼典故典故由來
」陳勝於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時間)在大澤鄉號召起義時說的,意思是有權回有勢的高貴的人,答難道生來就比別人高貴嗎?王侯將相的貴都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我們應該為改變自己的命運而敢於起義。表現了陳勝不甘心自己的命運,對命運不公平的不滿和對抗。(大澤鄉起義為我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⑻ 將相本無種哪個事件
這句話出自宋 汪洙的《神童詩》,原句為: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典故出自《史記·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殆即舉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事件為大澤鄉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是秦末農民戰爭的一部分,沉重打擊了秦朝,揭開了秦末農民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征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征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今宿州)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軍官,發動兵變。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今河南淮陽)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並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傑皆曰:「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史記·陳涉世家》
⑼ 諸葛亮的所有典故
關於諸葛亮的典故,名言,成語
有關諸葛亮的詩
五古·讀諸葛武侯傳書 唐·李白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卧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余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閣夜 唐·杜甫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卧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 唐·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書憤 宋·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有感 宋·文天祥
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
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
卧龍 明·佚名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只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有關諸葛亮的對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於諸葛草廬的門聯
駑馬並麒麟;
寒鴉配鸞鳳。
——羅貫中《在國演義》中以除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經天緯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計。
——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清代趙藩撰 成都武侯祠「攻心」聯
丞相當年曾駐馬;
江山終古此蟠龍。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薦公一掬建業水;
聽我三終梁父吟。
——顧孝廉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許先帝馳驅來連吳會;
有儒者氣象上繼伊周。
——劉忠誠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風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帶水;
雲霄如在,寓公為集草堂資。
——陳宗濂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駐馬此重經,莫問渠天發殘碑,臨硎斷闕;
卧龍如何作,願為我翦除他族,開濟清時。
——馮夢華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祠
慕綸巾羽扇風流,俎豆維新,恍之西蜀祠堂南陽廬舍;
冠鍾阜石城名勝,江山依舊,渺矣吳宮花草晉代衣冠。
——佚名題江蘇省南京清涼山駐馬坡武侯詞
八千餘年上下古;
七十二家文字奇。
——清·顧槐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雲歸大漠隨舒捲;
門對寒流自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龍去崇朝作霖雨;
我來高卧想羲皇。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諸葛大名垂宇宙;
元戎小隊出郊坰。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梁父吟成高士志;
出師表見老臣心。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真人白水生文敘;
名士青山卧武侯。
——陶澍典諸葛亮題湖南省南陽城樓
旨尋六家,業窺五際;
內學七緯,旁通三微。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幾?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單家駒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
——清·顧嘉蘅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器學潛藏,抱膝長吟田父樂;
經綸躍展,鞠躬盡瘁老臣心。
——吳慶桐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庵垂兩千年,問吳宮魏闕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呂何如。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許也;
數語備當時事,將軍豈有意乎。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德深於眾,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於世,聲震寰宇,日月經天。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地無論宛襄,有諸葛廬自堪千古;
統並存吳魏,讀隆中對早定三分。
——黃劍三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縱論三分天下,審勢通策佐先主;
長懷一統江山,輔國連治啟後人。
——胡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氣周瑜、屏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張煥然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燒博望、平南蠻、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馬、罵王朗、氣周瑜,名振古今。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將相本全才,陳壽何人,也評論先生長短;
帝王誰正統,文公特筆,為表明當日懷忠。
——清·顧嘉蘅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抱膝此安居,覺異日桑種成都,殊非本念;
長吟誰與和,問當年曲賡梁父,可有遺音。
——清·顧嘉蘅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巾扇任逍遙,試看抱膝長吟,高卧尚留名士隱;
井廬空眷念,可惜鞠躬盡瘁,歸耕未慰老臣心。
——金國鈞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心縣八陣圖,初對策、再出師,共仰神明傳將略;
目擊三分鼎,東聯吳、北拒魏,常懷謹慎勵臣耕。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立品於莘野渭濱之間,表讀出師,兩朝勛業驚司馬;
結廬在紫峰白水一側,曲吟梁父,千載風雲起卧龍。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歟?君子人也;
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吾見其人。
——佚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溯尼山鄒嶧而還,五百年必生名世;
為一不義、殺一不辜,雖千駟萬鍾弗受,三代下猶見斯人。
——劉鎮華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負天下奇才,若定指揮,獨惜齎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嘆風塵末吏,未遑竊比,追溯鞠躬盡瘁,心香一瓣學鄉賢。
——曹慕時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此地藉卧龍以傳,看丹江西抱、白水東環,只許長留名士隱;
斯人超雛鳳而上,即莘野幣交、渭濱車載,何如親見使君來。
——清·顧嘉蘅再題河南省南陽卧龍崗武侯祠
關於諸葛亮的俗語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