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胡亥的典故

胡亥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4 00:48:04

1. 出自歷史典故成語有哪些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

1、聲名狼藉

釋義:

聲名:名譽。 狼藉:雜亂不堪。 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該成語出自《史記·蒙恬列傳》。

典故故事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後來秦始皇出宮巡遊,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2、撥雲見日

釋義:

撥開烏雲見到太陽。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撥雲見日」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該成語出自《晉書·樂廣傳》。

典故故事:

晉代的樂廣為太尉賈充所賞識,被薦舉為河南尹。樂廣不願意出任外官,請好朋友、大文學家潘岳替自己寫一份辭呈。潘岳說:「你先將辭官的意思告訴我,方好動筆。」樂廣簡短地用一兩百個詞語表達意思,潘岳據之寫成洋洋灑灑的一篇名揚當時的《呈太尉辭河南尹表》。

大家都說:「樂廣不依靠潘岳的手筆,潘岳不依靠樂廣的設意,那麼就不會有這篇驚世之作。」

名士王衍,自視甚高,只佩服樂廣,他說:「我跟別人交談,總覺得對方話多,最近接觸樂廣,交談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的話也多。真正言簡意賅的,天下只有樂廣一人。」

太子洗馬衛玠做了一個怪夢,日思夜想,得了心疾,茶飯無心,形憔神悴。樂廣去探病,問清底細,告訴衛玠說:「眼未見怪,怪從心生,心中無怪,病由何生?」衛玠頓時醒悟,病就好了。衛玠說:「樂廣胸中澄沏如水,疾病是上不了他的身的。」

衛玠的父親對樂廣的評價更高。他說:「樂廣是人中的水鏡,見到他,感到一片清明光潔,如同撥雲見天。」

後人將「撥雲見天」改為「撥雲見日」。

3、厲兵秣馬

釋義:

磨好兵器,喂飽戰馬。形容准備戰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備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典故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調動大軍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准備,不會有什麼作為的。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里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見杞子一夥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喂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秦軍只好退了。

4、望洋興嘆

釋義:

字面意思是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量不夠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出自《莊子秋水》

典故故事:

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

於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里,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裡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麼廣大的呢?」

5、出人頭地

釋義: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出自《宋史•蘇軾傳》

典故故事: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

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

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准備取為第一。

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裡便有些過意不去。

歐陽修得知《刑賞忠厚論》不是他的弟子曾鞏寫的,而是初出茅廬的蘇軾所寫,心裡覺得有點對不住蘇軾,竟讓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蘇軾以後送來的文章,篇篇才學橫溢,更是贊嘆不已。

於是寫信給當時聲望頗高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當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成語「出人頭地」就是由此而來的。當時聽說此事的人都不以為然,認為歐陽修誇大了蘇軾的才學,等以後他們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以後才信服。

後來,蘇軾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文章越來越好,後來果然出人頭地,和歐陽修等人被後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2. 秦朝歷史故事

秦始皇曾問李信欲破楚,須多少人馬?李信表示二十萬即可。秦始皇又問王翦,王翦道:「非六十萬不可。」始皇說:「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於是派李信及蒙武將兵二十萬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話,就託病辭官,歸頻陽養老。這時的秦軍在李信的率領下攻平與(今河南平與北),蒙恬攻寢丘(今河南臨泉),大破楚軍。李信又乘勝攻鄢、郢,均破之。於是引兵向西與蒙恬軍會師城父(今河南平頂山市北)。項燕率領的楚軍乘機積蓄力量,尾隨秦軍三天三夜,終於大破李信軍隊,攻下兩個營壘,殺死七名都尉,秦兵敗逃。
秦始皇聞秦軍失敗,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確有遠見,於是親自到頻陽向王翦謝罪,說:「我沒有聽從將軍的話,李信終使秦軍受辱,如今楚軍逐日西進,將軍雖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棄寡人?」王翦辭謝說:「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亂,希望大王另擇良將。」始皇堅持要王翦領兵,王翦說:「若非要用老臣,必給我六十萬大軍。」始皇允諾。於是王翦率六十萬秦軍伐楚,始皇親自送將軍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園地,始皇說:「將軍既已出兵,何患貧窮?」王翦說:「為大王部將,雖立戰功卻終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親近臣下之時,多求良田屋宅園地,為子孫置業。」始皇大笑。王翦的軍隊行至關口後,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認為將軍求賞太過分,王翦卻說:「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傾盡全國兵力,交付給我,我只有以多請田宅作為子孫基業的方法來穩固自家,打消秦王對我的懷疑。」

3. 【歷史】「亡秦胡亥,興漢劉邦」這句話出自哪裡

《龍文鞭影復》是中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兒制童啟蒙讀物,最初由明人蕭良有編撰,後來楊臣諍進行了增補修訂。龍文是古代一種千里馬的名稱,它只要看見鞭子的影子就會奔跑馳騁。作者的寓意是,看了這本《龍文鞭影》,青少年就有可能成為「千里馬」。《龍文鞭影》主要是介紹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典故和逸事傳說,四字一句,兩句押韻,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它問世後,影響極大,成為最受歡迎的童蒙讀物之一。

4. 秦之暴政是什麼典故

早在秦統一全國之前,就有人說過,秦始皇「少恩而虎狼心」,「誠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為虜矣」(尉繚語),雖然全國統一,符合歷史發展的要求,但是秦始皇的卑劣本性惡性發展,他和秦二世的殘暴統治,嚴重違反了人民的願望,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難。

陶俑秦始皇為了提高皇帝的權威和滿足他窮奢極侈的生活,修建了許多勞民傷財的土木工程。在京都咸陽和故都雍(今陝西鳳翔東),本已有不少豪華宏麗的宮殿,但始皇並不滿足,在與東方六國戰爭過程中,他就在咸陽大興土木,每滅一國就仿造其國的宮殿樣式在咸陽「北阪」依樣修造,共造一百四十多處宮殿,以至「南臨渭,自雍門以東至涇、渭、殿屋復道周閣相屬」,在消滅六國後,更是大肆修造,如始皇二十七年(前220),「作信官渭南」。信宮又稱咸陽宮,「因北陵宮殿,端門四達,以制紫宮,象帝居,渭水灌都,以象天漢;橫橋南渡,以法牽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21)決定興建朝宮於渭水南岸的上林苑中。這座朝宮的前殿就是有名的阿房宮。阿房宮東西寬五百步,南北長五十丈,庭中可容納萬人,殿中能立五丈高的大旗。晚唐詩人杜牧在他的《阿房宮賦》中形容這一工程的修建說「蜀山兀,阿房出」,工程之大可想而知。此外還在關中修建宮殿三百所,關外四百多所,又「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這么多的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在咸陽附近的宮殿都以「復道甬道相連」。以上的諸書記載,已經得到考古材料的證明。

秦始皇不僅為他生前修建了豪華的宮殿,而且還為他死後准備了同樣豪華的陵墓。這就是與阿房宮齊名的驪山墓。此墓位於驪山北麓(今陝西臨潼縣東南),高五十餘丈,周圍面積五里有餘。墓內建有各式各樣的宮殿,用明珠做成日月星辰,象徵天體;用水銀做成江湖河海,象徵地形;以人魚膏為燭,以期長明。還有各種珍奇異寶,陳列其中。

我們僅從現已發掘的秦始皇陵東側的兵馬俑坑,就可證明史書上記述並非誇大。在目前試掘的一號、二號、三號墓,面積共約二萬七千多平方米,陶俑、陶馬、步騎兵、武士俑共六、七千件。這僅是始皇陵整個工程中較次要的一部分,至於陵墓的主要部分一墓室內部的豪華宏麗從秦俑坑即可推知。秦始皇的窮奢極欲,充分反映了他和他所代表的封建統治階級貪婪、腐朽、暴虐的本性。

秦朝的徭役是極其繁重的。秦時全國人口約兩千萬左右,秦始皇把大批農民罰做刑徒,驅使他們終年從事奴隸式的勞動,僅修建阿房宮和驪山墓兩項工程,就役使了民工「七十餘萬人」。從各地運送材料,臨時征發的人還不在其內,像這移大規模的工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驚人的。再加上防備匈奴的士卒三十萬,戍守五嶺的五十萬,如果再加上修馳道及從事運輸的人員,全國服役人數不下三百萬,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以上。

使用民力如此巨大急促,實非民力所能勝任。秦法規定,間左貧民本來不應和罪人、贅婿和賈人一樣被「謫戍」(充軍),但由於戍役項目繁多,大量農民動輒被罰作罪人派去從事各種勞役,實際上等於部分的發閭左。甚至男子不夠,由女子擔負苦役即「丁男披甲,丁女轉輸」。董仲舒說秦的「力役三十倍於古」,雖不免誇大,但秦朝力役比前朝繁重確是事實。

秦的賦稅也像徭役一樣殘酷。田租、口賦、芻藁以及各種雜稅,據《漢書·食貨志》說就要「收泰半(三分之二)之賦」,這在歷史上也是空前的。史書記載,秦朝官吏用清查戶口的辦法,按人口數目攤派賦稅,即人頭稅,用簸箕奪走了農民僅有的一點糧食,這就是所說的「頭會箕斂」。而所有收上來的賦稅,全部「輸於少府」,供皇室享用。在統治者敲骨吸髓的苛斂下,出現了「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的嚴重局面,許多人走投無路,「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

秦朝嚴刑酷法更是令人發指。除在黥、劓(音義)、笞、院、腰斬、車裂、梟首、棄市等等外,還動輒「族誅」、「連坐」(即一人犯法,罪滅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各級官吏多為殺人劊子手,「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不可勝數」。由於刑罰繁苛,造成了「赭衣塞路,圖圊成市」的慘狀。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隕石墮於東郡(今河南濮陽縣),有人在上面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個字,秦始皇派御史去查捕,無結果,於是就把隕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殺死。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他在出巡途中病死,丞相李斯和宦官趙高矯詔逼死應繼承帝位的始皇帝長子扶蘇,捕殺大將蒙恬,立少子(第十八子)胡亥為二世皇帝。秦二世異常昏庸,比秦始皇更為殘暴,在葬秦始皇時,他下令,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又怕泄露陵墓內的機密,把修陵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通路。他繼續修建勞民傷財的阿房宮,為了防範農民的反抗,他又征發五萬人到咸陽服役,專門為他豢養大量的狗馬禽獸,以供游獵取樂。咸陽的糧食不足用,便下令郡縣大規模調運穀物、草料、運輸的役夫還需自帶干糧,不許食用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穀米。

胡亥信任宦官趙高,趙高是一個陰險毒辣的小人陰謀奪取帝位,他唆使胡亥,大殺功臣和諸公子,到後來連丞相李斯也受他陷害,被腰斬於咸陽市。胡亥在趙高的慫恿合謀下,任意胡為,本來已很嚴酷的刑法,更加嚴酷,人民隨時會遭到殘害,以致「刑者相伴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如此無度的浪費社會財富和濫發徭役,給生產帶來災難性的破壞,加上「法令誅罰,日益深刻」,激起人民群眾的憤怒和反抗,以致「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暴動終於爆發,導致秦王朝的迅速滅亡。

5. 關於劉邦,周幽王,胡亥,劉禪的成語故事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故事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成語「指鹿為馬」比喻故意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近義詞:顛倒黑白 清代李漁《憐 香伴·拷婢》「你說的話雖不是指鹿為馬,卻也是以羊易牛。」 千金一笑 【典故】 源自春秋時期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時周幽王納褒姒後時常與之尋歡作樂,但褒姒從來不笑。周幽王於是下令誰能博得美人一笑者,賞之以千金。有奸臣建議,說先王時期建立的防外侵用的烽火台,一處點燃四處均響應,諸侯各國都將搬兵來救。周幽王採納後與褒姒高坐觀看,見諸候各軍忙忙碌碌趕到發現受騙,褒姒果然大笑。當然,此後果有外侵時,周王點烽火求救,結果沒人來幫忙了。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於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後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於是設宴款待,並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餘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約法三章【典故】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離秦都咸陽只有幾十里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後,向劉邦投降。劉邦進咸陽後,本想住在豪華的王宮里,但他的心腹樊噲和張良告誡他別這樣做,免得失掉人心。劉邦接受他們的意見,下令封閉 王宮,並留下少數士兵保護王宮和藏有大量財寶的庫房,隨即還軍 霸上。為了取得民心,劉邦把關中各縣父老、豪傑召集起來,鄭重地向 他們宣佈道:「秦朝的嚴刑苛法,把眾位害苦了,應該全部廢除。現在 我和眾位約定,不論是誰,都要遵守三條法律。這三條是: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父老、豪傑們都表示擁護約 法三章。接著,劉邦又派出大批人員,到各縣各鄉去宣傳約法三章。百姓們聽了,都熱烈擁護,紛紛取了牛羊酒食來慰勞劉邦的軍隊。 由於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劉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後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出處《史記·高祖本紀》

6. 歷史上有關秦朝的故事有哪些請列舉3個.

秦朝統治時期,全國人口不過二千萬,但是被征發築長城、守衛開發南方、修築奢華的阿房宮、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勞役,合起來共用了二三百萬人之多,耗費了不知多少人力財力。賦稅.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們的負擔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公元前二零九年陽城(河南省登封縣東南)的地方官派了兩名軍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漁陽(北京市密雲縣西南)去防守。他們每天都急著趕路,怕誤了日期。因為秦朝的法令很嚴酷,誤了期限,就要被殺頭。
這些人走到大澤鄉(安徽省宿縣東南)時,趕上連日大雨,路被淹沒,無法通行。他們只好停下等待,眼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了。
民工中有一個叫陳勝的,他和他的朋友吳廣偷偷商量:「這里離漁陽有幾千里遠,怎麼走也趕不上期限了,難道我們白白去送死嗎?」吳廣說:「咱們逃跑吧。」陳勝說:「不行,逃走被抓回來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來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強,百姓們吃秦朝的苦也吃夠了。聽說秦二世是小兒子,該當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蘇。還有楚國的大將項燕是條好漢,咱們打著扶蘇和項燕的名義,號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國的人一定會來幫助我們的。」
於是陳勝把大家召集起來說:「男子漢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個名堂。王侯將相,難道是命中註定的嗎?」
大家贊成,一致推選陳勝、吳廣為首領,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澤鄉佔領了,他們打起了「楚國」的旗號。臨近的農民聽到消息紛紛響應,沒有武器,他們就砍木棒做刀槍,削了竹子做旗竿,隊伍很快壯大起來,歷史上把這叫做「揭竿而起」。
這支起義軍打下了陳縣(河南省淮陽),陳勝被擁戴為「王」,國號叫「張楚」。
在這支起義軍的帶動下,各地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但是因為起義軍的戰線太長,號令不統一,在秦軍的猛烈反擊又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僅維持了三個月就失敗了,陳勝也被叛徒殺害了。但是由他們點起的反秦烈火到處燃燒起來,導致了秦朝的滅亡。

7. 秦二世胡亥的名字有什麼典故嗎

您好。
首先非要說什麼典故的話,可能就是秦始皇當初算命看秦朝的國運,說了一句 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是塞外的湖人就派蒙恬去守長城,沒想到這個胡是胡亥的胡。也算是一語成讖了。
希望採納謝謝

8. 40個歷史典故

1、大約四千七百年前,黃帝(軒轅)聯合炎帝戰勝了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後來黃帝又擊敗炎帝族,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因此,後人被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由於他的長子丹朱不肖,舜並未傳位於丹朱,而是讓位於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ǔ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的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禪讓。成為新的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我國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是從商朝開始的。

6、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ó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相傳《周易》為其所著,將八卦演為64卦,並做卦辭、辭。

7、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8、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另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9、「秦晉之好」指春秋時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秦穆公幫助流亡秦國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í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32、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ī)知: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33、建安七子:在曹操統治集團里,有七位文學家,合稱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應瑒(yáng)、劉楨(zhēn)主導文壇發展。

34、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十月,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35、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36、自蜀漢建興5年起,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sh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齣祁山」。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7、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38、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á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衛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huà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39、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後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在奸佞(nìng)宦官黃皓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40、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後賈南風(賈後)陰險毒辣,先後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wěi),廢太子(後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jiǒng)廢除賈後,司馬倫稱帝,之後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長沙王司馬乂(yì)、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後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chì)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

9. 李斯為胡亥繼位用心良苦,胡亥為什麼還是要殺死李斯

李斯本是擁護秦始皇的人,後聽信趙高讒言,卻為了胡亥繼位用心良苦,可為什麼胡亥最後還是殺死了李斯呢?據史籍記載,胡亥小時候就不怎麼樣。有一回秦始皇置酒宴招待群臣,其他兒子吃完就出去了,胡亥最調皮,看到大臣們把所穿的木屐都放在了門外,就跑過去作踐一番,哪雙好就毀哪雙。

後來在胡亥打算繼續建造阿房宮的時候,李斯站出來說,現如今天下大亂,還是暫停阿房宮的建造吧。胡亥卻說,先皇兼並天下,以建造威武庄嚴的宮殿來顯示功績,你們不但不為我分憂,剿滅盜賊,還跑來說要禁止修建阿房宮,你們憑什麼身居高位?於是僵了罪,心中更對李斯有了隔閡,最終李斯獲得了個腰斬的下場。而趙高終於如願以償,黑吃黑,把胡亥也殺死了,自己坐上了皇位。所以胡亥之所以處死李斯,還是因為自己昏庸無能,聽信趙高,最終處死了真正對自己有用的李斯。

10. 中國歷史上為了爭奪皇位而殺掉自己的親人的有那些典故。

胡亥 基本殺光了 皇族有繼承權利的宗族子孫。
晉代的八王之亂也是為了皇位而內部的戰爭。
隋煬帝即為時對廢太子。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 李隆基的政變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