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靜超典故

靜超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3 15:46:15

1. 有個「接輿」的典故,請問是什麼

接輿
接輿 jiē yú ,春秋時代楚國著名的隱士.姓陸,名通,字接輿.平時「躬耕以食」,因對當時社會不滿,剪去頭發,佯狂不仕,所以也被人們稱為楚狂接輿.(詳細內容參見:晉·皇甫謐《高士傳·陸通》)
接輿佯狂避世,曾迎 孔子之車而歌.孔子適楚,楚狂接輿游其門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論語·微子》)」這就是「接輿歌鳳」典故的由來.東晉詩人陶淵明有「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之句,就是借用的「接輿歌鳳」的典故.在《莊子·人間世》亦有類似記載.唐李白有「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之句.
《論語·微子》中的記載: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 楚國的狂人接輿唱著歌從孔子車前走過,他唱道:「鳳鳥啊鳳鳥啊!你的德行為什麼衰退了呢?過去的事情已經不能換回了,未來的事情還來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從政的人都危險啊?」孔子下車,想和他交談.接輿趕快走開了,孔子無法和他交談.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接輿便是其中隱士的代表
譯文寒冬過後的山愈加顯得鬱郁蔥蔥,那條小河也開始緩緩流淌.
我拄杖倚在我家柴屋門前,和著風的方向聽著日暮時分蟬的鳴叫.
夕陽的余暉灑在那渡頭上,一縷煙從村裡的煙囪中冒出.
又碰上裴迪喝醉了,在恰如陶淵明的我前發酒狂.
賞析這首詩所要極力表現的是輞川的秋景.一聯和三聯寫山水原野的深秋晚景,詩人選擇富有季節和時間特徵的景物:蒼翠的寒山、緩緩的秋水、渡口的夕陽,墟里的炊煙,有聲有色,動靜結合,勾勒出一幅和諧幽靜而又富有生機的田園山水畫.詩的二聯和四聯寫詩人與裴迪的閑居之樂.倚杖柴門,臨風聽蟬,把詩人安逸的神態,超然物外的情致,寫得栩栩如生;醉酒狂歌,則把裴迪的狂士風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全詩物我一體,情景交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2. 歷史上關於王戎的典故

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從竹林走向朝堂後,他位總鼎司,卻當官不任職,遇事推諉,而把全部心思用在為自己謀劃上。他遇事處世以自我得失為中心,以維護家族利益為准則,而置國家朝廷於不顧。

王戎的聚斂、吝嗇也是有名的,史傳說他:性好興利,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積實聚錢,不知紀極,每自執牙籌,晝夜算計,恆若不足。而又儉嗇,不自奉養,天下人謂之膏肓之疾。《世說新語・儉嗇》說他的侄兒結婚,王戎借給他一件單衣,事後就急著向他要回。王戎家有好李,自己捨不得吃,就賣了,又怕別人得了他家的李子種,就將李子核鑽通了才賣。他的女兒嫁給裴顧,結婚時向他借了幾萬錢。女兒歸寧時因沒還錢,王戎不給他好臉色,女兒知道他的心思,急忙還錢,他才顯得和悅些。王戎吝嗇似乎是一種變態心理,而他聚斂的目的又「不自奉養」,亦不援助他人,甚至對至親也錙銖必較。孫盛《晉陽秋》說:戎多殖財賄,常若不足。或謂戎故以此自晦也。《晉陽秋》是把王戎的聚斂當作韜晦之計的。

3. 三國中 比較經典的典故有哪些

初出茅廬 諸葛亮看到天下戰亂不息,百姓苦難深重,答應出山,就和劉備同回新野。此時,曹操派大軍攻陷了劉表次子駐守的荊州,又來攻打劉備。劉備兵單將寡,形勢危急,諸葛亮設計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軍慘敗。當時人們以詩贊頌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談笑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後稱初次出來做事為初出茅廬,或用以比喻剛步入社會,在工作和處事方面欠缺經驗。
舌戰群雄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准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劉備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孫乾率五百軍士到南許,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娶了孫權之妹孫尚香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這成語是比喻及時解救危急的好辦法。
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真相,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爭,最後卻「權歸司馬」結束了三國紛爭局面。所以,《三國演義》的結尾兩句是:「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吊空牢騷。」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願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後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雲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處】後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姦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雲傳註:「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註:「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湧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品頭論足 【出處】三國志魏志何晏傳註:「晏方用事,自以為一時才俊,常為名士品目。」
回腸盪氣 【出處】魏文帝大牆上蒿行:「感心動耳,盪氣回腸。」

妄自菲薄的故事
智取陳倉的故事
七擒七縱的故事
六齣祁山的故事
舌戰群儒的故事
單刀赴會的故事
得隴望蜀的故事
負重致遠的故事
出言不遜的故事
兵貴神速的故事
吳下阿蒙的故事
斷頭將軍的故事
車載斗量的故事
勢如破竹的故事
老牛舐犢的故事
如嚼雞肋的故事
堅壁清野的故事
巢毀卵破的故事
顧曲周郎的故事
一身是膽的故事
超群絕倫的故事
七步之才的故事
才佔八斗的故事
空城計的故事
如魚得水的故事
髀肉復生的故事
如飲醇醪的故事
步步為營的故事
偃旗息鼓的故事
七步成詩的故事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故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故事
欲擒故縱的故事
樂不思蜀的故事
刮骨療毒的故事
計收姜維的故事
計取陳倉的故事
苦肉計的故事
江東赴會的故事
呂布戲貂禪的故事
擊鼓罵曹的故事
蔣干盜書的故事
走馬薦諸葛的故事
張飛賠罪的故事
設連環計的故事
義放曹操的故事
桃園結義的故事
水淹七軍的故事
諸葛亮弔孝的故事
轅門射戢的故事
黃忠請戰的故事
回荊州的故事
橫槊賦詩的故事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
曹操獻刀的故事
單騎救主的故事
馬躍檀溪的故事
初出茅廬的故事
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
捉放曹操的故事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大意失荊州的故事
三國歸晉的故事
火燒連營的故事
赤壁大戰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
畫餅充飢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故事

假途伐虢(或稱圍魏救趙:周瑜屢向劉備索回荊州未果,周瑜便定計,以幫劉備攻打西川之名,實則進兵荊州為實,周瑜告知劉備屆時請出城接應錢糧和勞軍,實欲活捉劉備直取荊州。
連環計:王允為了要除去驕橫弄權的董卓,便以觀貌似天仙的貂蟬許配呂布再送給董卓,製造義父義子間的敵視,促使呂布殺董卓。
美人計:王允藉歌伎貂蟬之手除去董卓,周瑜也利用美人計想騙劉備換荊州,遂將孫權之妹許配劉備卻中劉備的美男計,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借刀殺人:劉備深知呂布神勇過人,若讓曹操和呂布合作,將會威脅自己未來的發展,因而用此計殺了呂布。
落井下石:曹丕為繼承曹操霸業,不得不對其胞弟曹植展開落井下石之計,不但向曹操告密曹植缺失,且誣陷曹植酒醉使其耽誤行軍時間,從而達到獲得嗣位的目的。
金蟬脫殼:劉備曾運用此計擺脫曹操的控制,讓他領兵討伐袁術,不但擺脫曹操的控制,還增加了自己的兵力。
招降納叛:當關羽被圍困下邳逼到絕處,曹操為將關羽納為己用,格外厚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惜成本,但是曹操仍失去關羽。
上屋抽梯:汜水關守將卞喜和滎陽太守王植曾對關羽用「上屋抽梯」之計,兩人都先穩住關羽,提供住宿,使關羽失去戒心再企圖下手殺害關羽,可惜兩次都被人通風報信。而使關羽逃過一劫。
以逸代勞:「軍事以近代遠,以逸代勞」。處理某些事效率愈快愈好,某些事則要沉著冷靜,才不至於亂了方寸而一敗塗地。孔明北伐時,司馬懿自知不敵,所以就是用這一招,掛一免戰牌在軍營外,以期蜀軍糧草一斷,就自然退兵。
隔岸觀火:隔岸觀火並非鼓勵你冷眼旁觀毫無人性,而是教導你如何面對強敵。
偷梁換柱:凡事不可被對方迷惑,不能只看錶面,要有堅定的意志,以免中了別人偷梁換柱之計。
製造輿論:輿論是一種價值的判斷,是社會集體意識的表現,現今民主時代,輿論的力量甚至可以影響政府施政。
利用天時:「天時」指的是時代環境、歷史需要、自然條件、天文氣候等,利用天時之計是乘時變化,有人得志而縱橫四海。三國中分別魏國得天時──一早控制好北方,吳國有地利──有長江之險,蜀國靠人和──大多百姓偏向蜀國。
明知故問:「明知故問」指明知其意卻裝作不知,若是已看穿敵方意圖技倆,亦可用明知故問之計,故意裝作不知,將計就計博取信任讓敵方產生錯覺,我方在從中取利。在曹操煮酒論英雄一事中,曹操原想用計──指劉備是當時能與他並稱英雄的人,試探劉備有沒有稱霸之心,幸得劉備機警用此計逢凶化吉。
混水摸魚:在兵法中混水摸魚是指人為的製造一種混亂迷離的環境,使對手在混亂中迷失或失去理性,以利我方從中達成目的。
苦肉計:苦肉計是先把自己折磨一番,利用血淚去爭取接近敵人的機會,取得敵人信任暗地裡陰謀顛覆,達到預期目的。赤壁之戰時,吳將黃蓋就用此計。
趁火打劫:趁火打劫有兩種方法,一是乘人之危混水摸魚;二是自己放火喊捉賊,達到劫奪別人充實自己的企圖。
過河拆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兵法上為何要過河拆橋?因為不拆掉這座橋,將來可能對己不利,一旦危及到自身生命安全或造成利益沖突,英雄們也不得不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留意,長板坡大撤退,張飛拆橋,並不算此計。
笑裡藏刀:兵法上笑裡藏刀是指運用計謀使敵人相信我方而疏於防備,我方便可暗中設計做好萬全准備在敵人無防備時,一舉攻下,是一種外柔內剛的取勝之計。曹操不但對敵人用此計,就連對己方人也用此計,楊修聰明過人,只要曹操,給點暗示,楊修又怎會不知自己將有殺生之禍呢?
反間計:利用敵方心理弱點加以離間,定能收反間效果,誠然團結是勝利的基礎智謀尤勝武人。周瑜就是利用曹操的疑心,利用蔣干,引曹操殺蔡瑁、張允二人。
擒賊擒王:在戰術應用上,攻擊重心應對准敵方首領或其指揮部,只要擊倒主將掌控全局,必定勝券在握。
反客為主:反客為主之計就是在斗爭中,當處於被動地位的時候,設計爭取到主動控制權,在對決場合中主與客沒有明顯得界限,支配者是主被支配者是客,能從被動中爭取到主動的就是「反客為主」。
激將計:世事以成敗論英雄,權術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您若能使屬下或家人受刺激而激發潛能達到目的,您便成功的運用激將計了。
虛張聲勢:虛張聲勢也是打腫臉充胖子、狐假虎威逞英雄,一旦西洋鏡被拆穿,戲便無法唱下去,除非有孔明之才,勸你凡事以實力為重。
暗渡陳倉:暗渡陳倉是一種障眼法,現代人用來比喻男女偷情,商場上則抬面上掩飾抬面下。
欲擒故縱:如果逼敵人太緊而使敵人無路可走,往往會遭到頑強的反撲,如果讓他逃走,不逼迫他,慢慢地削弱其氣勢、瓦解其士氣,再加以捕捉,這就是「欲擒故縱」的策略。
調虎離山:調虎離山計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引老虎離開深山,虎落平陽後射殺此虎;另一種是騙虎離開後再行收拾平日恃虎橫行的小雜碎。
先發制人:兵法雲「兵貴神速」作戰時誰的軍隊速度快,搶得先發制人的有利的地位,誰就占上風,就會贏得勝利。
空城計:空城計有兩種情況,一是故布疑陣困惑對方,使己方渡過危機;另一種是有計劃布局,誘敵深入後與予包圍殲滅。老年的趙雲,用此計嚇跑曹軍;孔明亦用此計嚇跑司馬懿。
瞞天過海:諸葛亮五齣祁山時,因軍中缺糧,只得以瞞天過海之計裝神退敵,使魏兵誤以為真有鬼神而不顧防守麥田,瞞天過海是兵法中以假示真策略,製造令人堅信不疑的假象隱瞞自己真正意圖。
圍魏救趙:諸葛亮三出祁山,以王平、張翼引魏兵決戰,當王、張兩將危急時並不救援反而另派姜維、廖化直接攻擊司馬懿大本營,如此不但解決危機還大獲全勝。
拋磚引玉:蜀軍六齣祁山,蜀魏對壘司馬懿固守不戰,諸葛亮以木牛流馬騙得魏軍糧食萬石,分散營寨讓軍隊屯兵種田示弱,再虛搭窩棚誘敵,險燒死司馬父子三人於上方谷。
借屍還魂:諸葛亮病死五丈原,為使部隊安全撤回蜀漢,不得不製造木雕像嚇走多疑的司馬懿,發揮了借屍還魂的效果。
扮豬吃虎:司馬懿與曹爽同時爭權輔政,司馬懿為奪政權,以十年光陰等待曹爽自以為大權在握高枕無憂時,奪回兵權。
聲東擊西:司馬昭以此計大敗蜀軍,司馬昭命各州積極製造戰船,表面上看似進攻東吳暗地裡卻派鍾會、鄧艾集結大軍秘密做進攻西蜀的准備,不久果然直搗蜀漢大敗蜀軍。
走為上策:諸葛亮初任劉備軍師,曹操趁其羽翼未豐先行戮滅,劉備兵力薄弱,硬碰必定自取滅亡,只能走為上策。

黃巾起義
故事背景是在東漢末年至西晉初。
東漢皇朝最後幾個皇帝都是昏庸無能,親信宦官,疏遠忠臣,導致朝廷腐敗,百姓生活痛苦不堪。據說漢靈帝在位時,張角曾遇見仙人,幸得天書,學得有效的治病方法,後雲游四方收徒,聚眾起義推翻腐敗的東漢王朝,爆發了大型農民起義——黃巾之亂。所謂亂世出英雄,於是就出現了像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英雄人物。
全國在大將軍何進的帶領下起兵剿滅黃巾賊,後又發生十常侍之亂。漢靈帝已故,漢少帝劉辯即位。何進欲殺皇宮里所有禍害皇帝的宦官,不料反被宦官誘殺。眾諸侯在袁紹和曹操的帶領下,沖入皇宮,將宦官趕盡殺絕,還誤殺了不少不留胡須的男人。少帝與陳留王劉協於慌亂中逃出皇宮。
董卓亂政
各路諸侯分頭尋找少帝與陳留王,最終由來自西涼的董卓找到。董卓護駕有功,趁機專權,掌握朝政。董卓後來廢了漢少帝,擁護陳留王即位為漢獻帝。董卓橫行霸道,殘害忠良,引起百姓和朝中大臣的憤怒。曹操欲行刺董卓,不料失敗而逃亡。曹操假傳聖旨,召集各路諸侯結盟反董卓。十八路諸侯在袁紹的率領下殺向首都洛陽,迫使董卓劫持皇帝遷都到長安。董卓後來與其義子,人稱武藝最高強的人呂布相爭美女貂蟬。呂布在王允的勸說下,殺了危害國家百姓的董卓 。
逐鹿中原
長沙太守孫堅於洛陽一口井底中發現了傳國玉璽,欲私藏起來。袁紹聞此事,大怒,欲逼孫堅交出玉璽。孫堅不肯,逃回長沙,路途中遭荊州劉表襲擊。孫堅為此事與劉表結怨,後發兵進攻荊州,不料死於戰中。在河北,袁紹與公孫瓚正在互相爭奪土地,爆發了界橋之戰。同時,許多官位低下的諸侯如劉備等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實力。曹操廣招賢才,建立起了一支強悍的軍隊,准備霸佔中原。
曹操崛起
曹操奉迎流浪的漢獻帝,擁護獻帝,於許昌建新都。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剿滅他的對手如呂布、張綉、袁術等,日漸強大,稱霸中原。後來曹操與袁紹在官渡之戰中一決雌雄,以寡敵眾大敗袁紹。曹操繼續揮軍北上,消滅袁氏勢力、大敗烏桓、平定遼東,統一了北方。曹操所稱霸的廣闊土地後成為建立魏國的基礎。
孫策立業
孫策自父親孫堅戰死後,常懷意志重振家業,稱霸江東。他拿父親所留下的遺物傳國玉璽與淮南袁術交換兵馬。孫策一旦掌握兵馬,同時又有追隨先父的老將、結拜兄弟周瑜、足智多謀的謀士等扶持,發兵進攻江東,經過多年苦戰,終於稱霸江東,坐鎮江東六郡八十一州,為後來建立吳國打好了根深蒂固的基礎。不料,孫策遇刺受重傷身亡,由弟弟孫權繼承基業。孫權有周瑜、張昭等能臣勇將扶持,穩坐江東,建立起一股強大的實力。
劉備興起
劉備與關羽、張飛曾在桃園結義時立下承諾忠心輔佐漢室,拯救天下蒼生,不料只能空懷大志。劉備討伐黃巾雖有功,卻只得到縣令這個小官職。後來劉備投奔公孫瓚,就任平原太守,曾相約討伐董卓,於虎牢關前大戰呂布。曹操的父親曹嵩被徐州陶謙的部下張闓所殺,起兵攻打徐州雪恥。陶謙求助,劉備來到徐州協助陶謙抵擋曹操大軍。曹操退兵後,陶謙去世前將徐州交於劉備,劉備就任徐州牧。呂布被曹操打敗後,逃到徐州投奔劉備。劉備慷慨收留呂布,後來張飛惹怒呂布,不料呂布恩將仇報,反奪徐州。 後來袁術率兵打劉備,呂布便轅門射戟救了劉備,劉備卻恩將仇報,與曹操聯手消滅呂布。劉備同朝廷大臣密謀除掉專權欲篡位的曹操,不料事情暴露,劉備又叛曹操,斬殺曹將車胄奪徐州。劉備在徐州被曹操打敗,逃去投奔袁紹,又叛袁紹,後在汝南建立實力。曹操再次於汝南大敗劉備,迫使劉備逃往荊州投靠劉表。劉表讓劉備鎮守新野,以抵抗將要南征的曹操。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輔佐,如魚得水。
曹操南征與赤壁之戰
曹操自封丞相,統一北方後,舉兵南征荊州與江東。劉備於新野兩度殺退曹軍,不過失去城池,被迫南往荊州。劉表已故,荊州由幼子劉琮接管,長子劉琦留守江夏。劉備攜民渡江,來到襄陽城外,求劉琮讓他進城,被劉琮拒絕。劉琮後來投降曹操,荊州落入曹操手中。劉備不得已南下到江夏投靠劉琦,途中遭曹軍追殺,百姓死傷無數。
為抵擋曹操兇猛的來勢,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江東說服孫權結盟抗曹。諸葛亮舌戰群儒、智激孫權、周瑜與曹操決一死戰。周瑜不容諸葛亮,多次想加害諸葛亮,但都沒成功。周瑜暫時放下殺諸葛亮的念頭,專心策劃對付曹操。最終,劉備與孫權的聯軍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大獲全勝,曹操往北逃亡 。
劉備與孫權相爭荊州
赤壁大戰後,孫權、劉備相爭荊州。周瑜領兵與曹家軍展開大戰,取勝後以為自己已經攻下荊州,不料曹家軍中諸葛亮調虎離山之計,荊州落入劉備手中,吳軍苦戰一無所獲。孫權不滿,派遣魯肅前往荊州向劉備討還荊州。劉備多次在諸葛亮的勸說下推辭交出荊州,說等劉琦死後交出荊州。劉琦病逝後,劉備又說取得容身之地後再交出荊州。孫權、周瑜無奈,多次想辦法奪取荊州。周瑜使美人計,欲騙劉備到東吳娶孫權之妹為妻,實為扣留劉備在東吳,逼諸葛亮交出荊州以交換主公。東吳招親,弄假成真,劉備不但取得孫權之妹為妻,還安全地返回荊州。周瑜所使出的計謀屢屢被諸葛亮識破,未得成功。最終,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嘔血而死。
馬超興兵復仇
在西北方,猛將馬超為被曹操殺害的父親馬騰報仇,聯合韓遂、羌族興兵討伐曹操。馬超於潼關、渭水之戰中大敗曹操,曹操割須棄袍、倉惶逃脫。曹操採納謀士賈詡離間之計,成功地使馬超、韓遂二人互相猜疑,最後大動干戈。馬超被曹操打敗,逃去投奔漢中張魯,韓遂歸降曹操。馬超最終投降劉備,成為五虎上將之一。
劉備終成帝業
周瑜死後,東吳與劉備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惡劣,但未曾大動干戈。吳軍正與曹軍開戰,在濡須、合淝之戰中有勝也有敗。在荊州,諸葛亮勸說劉備發兵進攻西川,奪取巴蜀之地。劉備打敗劉璋,奪得西川,後又從曹操手中奪取漢中。劉備自封漢中王,擁有巴蜀、荊州,為後來建立蜀漢打好了基礎。如今,天下大勢已定,已有三國鼎立的局面。劉備擁有巴蜀、荊州,曹操稱霸中原、北方,孫權坐鎮江東。曹操病故,其子曹丕篡漢,結束了逾二百年的東漢王朝。曹丕改國號為魏,劉備聞曹丕篡漢,為保留漢室香火,在巴蜀稱帝,國號仍為漢。
關、張之死
孫權仍然一心要荊州,決定發兵拿荊州。東吳與曹魏和好,孫權受封南昌。孫權派遣大將呂蒙攻打荊州,呂蒙以白衣渡江之計混入荊州,輕易奪取荊州。當時正於樊城攻打曹仁的關羽,得知自己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不得已退守麥城,並派人前往成都求劉備派援兵。吳軍包圍麥城,將關羽困在城中。關羽欲突圍,不料中埋伏被擒。關羽被押往東吳,寧死不願投降孫權,被孫權斬首。劉備痛失荊州、義弟關羽,不禁深感悲憤,欲起兵攻打東吳為關羽復仇。不料,張飛在睡夢中被部下范疆、張達暗殺,兩人逃往東吳。劉備因過度悲傷而昏迷過去,醒後不聽諸葛亮勸阻,一意孤行要為關羽復仇。
夷陵之戰
劉備大軍一路勢如破竹,連敗吳軍。孫權拜書生陸遜為大都督,號令東吳三軍。劉備因連勝而大意,把大軍布陣於樹林中,犯下兵家大忌。陸遜以火攻,火燒連營,大敗蜀軍。陸遜因深怕曹丕會趁吳軍追殺慘敗的蜀軍時,發兵攻打東吳,因此放棄追擊蜀軍。果不出陸遜所料,魏軍果然進攻東吳,被吳軍大敗。 劉備敗軍抵達白帝城,劉備因過度悲傷而病倒,命垂旦夕。劉備於白帝城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說如若兒子劉禪昏庸無能,諸葛亮可廢掉劉禪,自立皇帝。諸葛亮誓言要忠心報答劉備待他的恩情,盡心協力輔佐劉禪匡復漢室。
諸葛亮退五路兵馬,平定南蠻
曹丕趁機聯合四路兵馬,一同殺向蜀漢,當中包括東吳、南蠻、羌族與蜀漢降將孟達。諸葛亮派馬超把守關口,使羌兵不敢進攻,再派魏延製造疑兵,使南蠻多疑不敢進攻,再派孟達生死之交李嚴寫信勸孟達退兵,再派趙雲把守關口,抵禦魏軍。此四路兵馬不敢輕舉妄動,不約而同地退了,只剩下東吳那一路兵馬,孤掌難鳴,只得退兵。最後,諸葛亮派能言善辯的鄧芝前往東吳,成功地說服孫權與蜀漢和好、再度結盟,一同抵抗曹魏。 南蠻王孟獲反叛,諸葛亮親領大軍前往不毛之地平定南蠻之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以仁慈之心打動孟獲,使孟獲深感懊悔,並決心永遠歸降蜀漢。
諸葛亮六齣祁山
曹丕病逝,由其子曹睿繼位。孫權於東吳稱帝,國號吳。在蜀漢,諸葛亮上奏劉禪出師討伐魏國,決心完成劉備匡復漢室的遺願。可惜,諸葛亮年數將盡,而且蜀漢之實力不足以討伐魏國。諸葛亮六齣祁山,成功地收降將才姜維,決定將平生所學授予姜維。諸葛亮與魏司馬懿鬥智,雙方僵持已久。最終,諸葛亮因過於操勞,病倒,在五丈原病逝。臨終前,諸葛亮准備一樽木雕像嚇跑以為諸葛亮未死的司馬懿,爭取時間讓蜀軍撤退。
司馬氏篡魏
在魏國,曹睿死後曹芳繼位。司馬懿用計奪走掌握大權的曹爽的兵權,再將曹爽殺了。司馬懿病死後,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繼續掌握魏國大權,常有篡位的野心。司馬兄弟廢了曹芳,立曹髦為帝。司馬師因患眼疾病故,司馬昭獨攬大權。曹髦欲除國賊司馬昭,不料司馬昭命部下成濟將曹髦殺了,後又偽裝悲傷,將弒君的罪名推到成濟身上,將成濟斬首。司馬昭後立曹奐為帝。
三國歸晉
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願,繼續興兵與魏國作戰。後主劉禪昏庸,聽信讒言,導致姜維失敗,後又廢了姜維的兵權。姜維為逃避奸臣的加害,屯田沓中。魏將鄧艾乘蜀漢大亂之際,發兵進攻。鄧艾大軍翻山越嶺,終於抵達成都城前。劉禪不戰而降,蜀漢滅亡。姜維為復興蜀漢,聯合與鄧艾不合的魏將鍾會除掉鄧艾,謀劃重建蜀漢。鍾會欲除掉司馬昭,不料事情被揭發,司馬昭派兵圍攻鍾會、姜維。鍾會死於亂箭之下、姜維身負重傷,感嘆無法完成劉備、諸葛亮的遺願,便拔劍自刎。
在東吳,孫權死後,吳宮內亂。吳將諸葛恪欲專權,被孫綝所殺。孫綝後來獨攬大權,也存有篡位之心。他廢了吳主孫亮,立孫休為帝。孫休常懷有攘除國賊孫綝之心,聯合東吳老將丁奉除掉孫綝,奪回大權。不過,東吳的安寧並不長久。
在魏國,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位,改國號為晉,自立皇帝,魏國滅亡。西晉起用老將杜預發兵進攻東吳,經一場惡戰後打敗吳軍。吳主孫皓投降,吳國滅亡。經過近百年的戰亂,三國時代終於落幕,由西晉統一了全中國,成就了又一個大一統王朝。

4. 白駒過隙的典故

「在天地間,抄人的生命就像襲白色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躍而過。」

但是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再長壽也是枉然。蘇軾說:「曾經有三個老人相遇,問他們的年齡。一人說:『我記不清我的年齡了,但記得少年時和盤古是好朋友。』一人說:『海水變成桑田時,我就放下一個籌碼,現在我的籌碼已經堆滿十間屋子了。』一人說:『我吃蟠桃時,把桃核扔在昆侖山下,現在桃核已經和昆侖山一樣高了。』以我來看,這三人和蜉蝣朝菌(都只能活幾個時辰)也沒有什麼區別。」

「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極快。(出自《莊子.知北游》和《蘇軾集.志林五十五條.異

5. 西方的十個典故

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臘神話中第一個塵世女子。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間後,主神宙斯為懲罰人類,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個年輕美貌、虛偽狡詐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為「具有一切天賦的女人」。並給了她一個禮盒,然後將她許配給普羅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 (意為 「後知」)。埃庇米修斯不顧禁忌地接過禮盒,潘多拉趁機打開它,於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裡面飛出來。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就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來比喻造成災害的根源。

達摩克利斯劍:達摩克利斯是希臘神話中暴君迪奧尼修斯的寵臣,他常說帝王多福,以取悅帝王。有一次,迪奧尼修斯讓他坐在帝王的寶座上,頭頂上掛著一把僅用一根馬鬃系著的利劍,以此告訴他,雖然身在寶座,利劍卻隨時可能掉下來,帝王並不多福,而是時刻存在著憂患。人們常用這一典故來比喻隨時可能發生的潛在危機。

繆斯:繆斯是希臘神話中9位文藝和科學女神的通稱。她們均為主神和記憶女神之女。她們以音樂和詩歌之神阿波羅為首領,分別掌管著歷史、悲劇、喜劇、抒情詩、舞蹈、史詩、愛情詩、頌歌和天文。古希臘的詩人、歌手都向繆斯呼告,祈求靈感。後來,人們就常用「繆斯」 來比喻文學、寫作和靈感等。

斯芬克斯之謎:斯芬克斯是希臘神話中以隱謎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獅身人面怪獸就是他。他給俄狄浦斯出的問題是:什麼東西早晨用四隻腳走路,中午用兩只腳走路,傍晚用三隻腳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個孩子,用兩條腿和兩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變成壯年,只用兩條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體衰,必須藉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稱為三隻腳。俄狄浦斯答對了。斯芬克斯羞愧墜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謎」常被用來比喻復雜、神秘、難以理解的問題。

皮格馬利翁:皮格馬利翁是希臘神話中的塞普勒斯國王。他憎恨女性,決定永不結婚。他用神奇的技藝雕刻了一座美麗的象牙女像,並愛上了她。他像對待自己的妻子那樣撫愛她,裝扮她,並向神乞求讓她成為自己的妻子。愛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動,賜予雕像生命,並讓他們結為夫妻。「皮格馬利翁效應」後來被用在教育心理學上,也稱「期待效應」或「羅森塔爾效應」,比喻教師對學生的期待不同,對他們施加的方法不同,學生受到的影響也不一樣。

猶大的親吻:猶大是《聖經》中耶穌基督的親信子弟12門徒之一。耶穌傳布新道雖然受到了百姓的擁護,卻引起猶太教長老司祭們的仇恨。他們用30個銀幣收買了猶大,要他幫助辨認出耶穌。他們到客馬尼園抓耶穌時,猶大假裝請安,擁抱和親吻耶穌。耶穌隨即被捕,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人們用「猶大的親吻」比喻可恥的叛賣行為。

諾亞方舟:出自《聖經》。上帝對人類所犯下的罪孽非常憂傷,決定用洪水消滅人類。諾亞是個正直的人,上帝吩咐他造船避災。經過40個晝夜的洪水,除諾亞一家和部分動物外,其他生物都被洪水吞沒。後被用來比喻災難中的避難所或救星。

伊甸園:出自《聖經》。上帝在東方的一片富饒的平原上開辟了一個園子,裡面有果樹和各種飛禽走獸。上帝讓亞當看守園子。為排解他的寂寞,上帝從亞當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夏娃來陪伴他。他們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人們用伊甸園比喻人間的樂園。

禁果:出自《聖經》。亞當和夏娃住在伊甸園中,上帝允許他們食用園中的果實,唯獨「知善惡樹」上的果實不能吃。狡猾的蛇引誘他們吃了禁果,從此他們懂得了善惡,辨別出真假,而且產生了羞恥之心。上帝因此將他們逐出伊甸園。禁果比喻被禁止得到而又渴望得到的東西。

多米諾骨牌:是一種西洋游戲,將許多長方形的骨牌豎立排列成行,輕輕推倒第1張牌時,其餘骨牌將依次紛紛倒下。用於比喻時,「多米諾骨牌效應」常指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即「牽一發而動全身」。

象牙塔:出自19世紀法國詩人、文藝批評家聖佩韋·查理·奧古斯丁的書函《致維爾曼》。奧古斯丁批評同時代的法國作家維尼作品中的悲觀消極情緒,主張作家從庸俗的資產階級現實中超脫出來,進入一種主觀幻想的藝術天地——象牙之塔。「象牙塔」被用來比喻與世隔絕的夢幻境地。

滑鐵盧:1815年,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拿破崙率領法軍與英國、普魯士聯軍展開激戰,法軍慘敗。隨後,拿破崙以退位結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鐵盧」被用來比喻慘痛的失敗。

鱷魚的眼淚:西方傳說,鱷魚捕到獵物時,一邊貪婪地吞噬,一邊假惺惺地流淚。喻指虛假的眼淚,偽裝的同情。又被引申為一面傷害別人,一面裝出悲天憫人的陰險狡詐之徒。

山姆大叔:是美國的綽號,產生於1812年美英戰爭時期。紐約州一位誠實能乾的肉類包裝商被人們親切地稱為 「山姆大叔 」。他擔任紐約州和新澤西州的軍需檢驗員,負責在供應軍隊的牛肉桶和酒桶上打戳。人們發現該廠的牛肉桶上都蓋有E.A—U.S.標記。本來,E.A是一個軍火承包商的名字,U.S是美國的縮寫。碰巧山姆大叔(UncleSam)的縮寫與美國的縮寫(U.S.)相同,人們就管美國叫「山姆大叔」。美國人把 「山姆大叔」誠實可靠、吃苦耐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視為自己民族的驕傲和共有的品質。1961年,美國國會正式承認「山姆大叔」為美國的民族象徵。

還有一個作者忘了寫,是 柏拉圖式愛情:即毫無情慾的徹底精神戀愛。

PS。如果需要關鍵詞相應的英文翻譯,你可以去wikipedia搜,也可以在問題補充里要求我寫出來。

6. 靜字的典故與來歷


jìng
【形】
(形聲。從青,爭聲。本義:彩色分布適當)
安靜;寧靜〖quiet;tranquil;peaceful〗
靜言思之。——《詩·邶風·柏舟》
宵靜女德,以伏蠱慝。——《國語·晉語》
本朝不靜。——《呂氏春秋·音律》
靜乃明幾。——《呂氏春秋·審分》
莫不靜好。——《詩·鄭風·女曰雞鳴》
清和肅穆,莫不靜暢。——晉·支遁《八關齋會詩序》
又如:靜雅(安靜);靜鞭(帝王儀仗的一種,鞭形,振之作響,令人肅靜。也叫「鳴鞭」);靜辦處(安靜的地方)
靜止,物體不運動(跟「動」相反)〖still;motionless〗
怒則動,動則手足不靜。——《淮南子·本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韓詩外傳》
又如:靜物(靜止不動的物體);靜美(靜止形態的美);靜風(空氣無顯著的運動);靜海(平靜的海);靜流(死水)
沒有聲響;寂靜〖silent;quiet〗
茅檐人靜。——陸游《夜聞杜鵑》
靜間按些。——《楚辭·招魂》
又如:靜巉巉(靜磣磣,靜沉沉。形容沉靜、靜悄悄);靜盪盪(寂靜空曠的樣子);靜室(靜舍。清靜的居室。寺院)
沉著,冷靜〖sober;calm〗。如:靜言(沉靜地思考);靜鈍(沉著冷靜,不露鋒芒);靜處(冷靜地立身處世)
貞潔,不輕佻〖chaste〗。如:靜女(貞靜、不輕佻的女子);靜專(貞靜專一)
同「凈」。干凈,純凈〖clean;pure〗
其告維何,邊豆靜嘉。——《詩·大雅·既醉》
靜潔足以享上帝,禮鬼神。——《淮南子·本經》
又如:靜掃(打掃干凈);靜青(純青);靜嘉(潔凈美好)
恬淡;平和〖peaceful〗。如:靜退(恬淡謙遜);靜意(靜心,不動心意);靜好(安定美好)
善〖good〗
東門之栗,有靜家室。——《藝文類聚》引《韓詩》
倦怠〖tired〗
其靜也,日減其所有,而損其所成。——《太玄》


jìng
【動】
清理;使干凈〖putinorder;sortout〗
又如:靜獄(清理牢中的囚犯);靜室(清掃居室)
使安定〖stabilize〗
大匡用惠,施捨靜眾。——《逸周書·大匡》
又如:靜心(使心靈安定);靜民(安定民心);靜邊(安定邊境)
通「諍」。直言相勸,止人之失〖admonish〗
陳言而伏,靜而正之。——《禮記·儒行》

jìng
【名】
古州名〖Jingprefecture〗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縣西南
遼置。在今遼寧省境
通「情」。真情〖thefacts〗
中靜不留,裕德無求。——《管子·勢》
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禮記·樂記》
義而順,文而靜,寬而有辨。——《禮記·表記》
飾貌者不情。——《大戴禮·文王官人》

7. 求教 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的典故、出處和確切含義,謝謝。

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

中國的知識分子向來重視精神修養。諸葛亮在《誡子書》的開篇便諄諄告誡他的子弟,要「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慾,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這篇短文中,「淡泊」、「寧靜」的氣息處處彌漫。然而,我們如果從《誡子書》中讀出超然的、非功利的人生態度來,願意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以此安放自己的靈魂,做一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這可是諸葛亮《誡子書》的原意?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顯然,「淡泊」、「寧靜」是「明志」、「致遠」的必要條件,而「明志」、「致遠」則是「淡泊」、「寧靜」的最終目標。諸葛亮在「書」中強調:「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就是說,立志於學、靜心求學是手段和過程;養成學問、增長才幹才是目的。那麼增長才幹又是為了什麼呢?了解我國歷史議價的朋友都知道,中國知識分子提倡的修復,作為內在道德實踐與出世的宗教家所講究的修養之不同就在於其強烈的入世精神。諸葛亮自不例外。《誡子書》所談之養心修身學問是有明確的終極指向的,那就是「接世」——為世所用,有用於世!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有所益處。這就是諸葛亮的「寧靜」、「致遠」所要告訴我們的全部意義!

諸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苟全生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可謂「淡泊」、「寧靜」之極。然而,其心憂國家,有澄清天下之志,並為此做了長期的不懈努力,讓雄才大略的劉備生出「猶魚之有水」之感;助劉備聯孫權抗曹操,成就帝業;輔劉禪勵精圖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諸葛亮一生對「致遠」的執著。

8. 10個以上的歷史典故(帶歷史人物的)

三顧茅廬 人物:劉備,諸葛亮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前後三次,終於感動了諸葛亮出山相助。

鴻門宴 人物:劉邦,項羽
秦末漢初,項羽率軍至函谷關。駐扎新豐鴻門,准備討伐劉邦。謀士范增勸說項羽立即攻擊劉邦。項羽不聽,第二天項羽在鴻門設宴,劉邦赴宴,席間,范增三次舉起所佩玉玦,示意項羽殺掉劉邦,項羽猶豫不決。後劉邦借上廁所的機會,在樊噲等人的護衛人,由小路急忙返回霸上,得以脫身。

完壁歸趙 人物:趙惠文王,秦昭王,藺相如
趙惠文王得到和氏壁,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派藺相如帶璧去秦國,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拿回了寶玉。並威脅秦王劃城齋戒,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藺相如在秦王齋戒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返回趙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指鹿為馬 人物:趙高
秦趙高自知權利大,想要檢驗朝官是否俯首聽命,便在朝會時獻上一隻鹿,並指著它說是馬。秦二世胡亥笑著說:「丞相搞錯了,指鹿為馬!」又問左右群臣是鹿是馬,有人沉默不語;有人害怕趙高而回答是馬;也有人則據實而言。事後趙高陰謀殺害了那些回答是鹿的人。從此,人人自危,沒有人再敢說趙高有錯

樂不思蜀 人物:劉禪,司馬昭
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卧薪嘗膽 人物:勾踐,夫差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攻伐越國。越敗吳勝,夫差將越王勾踐,王後以及越國大臣帶回吳國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勾踐為夫差嘗糞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最終打敗吳國。

望梅止渴 人物: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行軍的速度很慢。曹操心裡很是著急。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士兵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9. 「靜水流深,聞喧享靜 空山鳴響,見慣司空,典故何來」具體出處是什麼

《滑稽列傳第六十六》這樣敘述另一君王齊威王:

淳於髡者,齊之贅婿也。長專不滿屬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於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不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於是感嘆道:藏於深山者,未必是隱士。有一類人,雖然雲深不知處,從不顯山露水,但是卻是真的韜光養晦。表面似乎沉淪於塵世,與庶民平庸者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卻是真是等待時機。

靜水流深,聞喧享靜。空山鳴響,見慣司空。

這是一句有名的禪語,初看並不知道他的真實內涵。其實也是這種人的一類寫照。諸葛孔明亦如此,姜太公亦如此。而放到現在,未出道的俞敏洪也是如此,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鳴,可以是因為羽翼未豐,或者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不鳴則可以韜光養晦,避免刀光劍影的暗傷,同時也可以坐山觀虎鬥,閑似信步,笑看江月秋風。但是,總有令他崛起的一瞬間!

10. 關於「靜」的古代故事

靜如處女復。成語典故: 處女:制未嫁的女子;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
成語出處: 《孫子·九地》:「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示例:古人說『~』,也是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的兔子那麼快。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