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恥的典故

恥的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3 10:30:03

❶ 有關八榮八恥的示例、典故,越多越好

八榮八恥的根本是什麼呢?我常常想,當一個人以八榮八恥為鏡子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當一個人終身以八榮八恥為鏡子的時候,他就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們比肩齊高!請看這一串光輝的名字:
周恩來,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美國說他抵三個師,在新中國誕生後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國。
李四光,當外國專家定論中國沒有石油時,他自信地說:科學證明中國有儲量豐富的油氣。
李瑞環,熱愛本職崗位,從一個普通的建築工人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
焦裕祿,將災難中的蘭考人民緊緊團結起來,與風沙鹽鹼戰斗到生命最後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誠實守信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邱少雲,為了大部隊的行動,堅守紀律,強忍著烈火燒身直到犧牲。
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友的家人。
這些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今天還是將來,八榮八恥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反之,那些遺臭萬年的八恥類人物將會永遠被人民和時代唾棄,踩在腳下。

八榮八恥的根本是什麼呢?我常常想,當一個人以八榮八恥為鏡子的時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當一個人終身以八榮八恥為鏡子的時候,他就能與世界上最偉大的人們比肩齊高!請看這一串光輝的名字:

周恩來,他一生服務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錢學森,中國導彈之父,美國說他抵三個師,在新中國誕生後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國。
李四光,當外國專家定論中國沒有石油時,他自信地說:科學證明中國有儲量豐富的油氣。
李瑞環,熱愛本職崗位,從一個普通的建築工人成長為黨和國家領導人。
焦裕祿,將災難中的蘭考人民緊緊團結起來,與風沙鹽鹼戰斗到生命最後一刻。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誠實守信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邱少雲,為了大部隊的行動,堅守紀律,強忍著烈火燒身直到犧牲。
雷鋒,一雙襪子補了又補,卻寄錢救濟戰友的家人。
這些鮮明的事例告訴我們,不管是過去,今天還是將來,八榮八恥的根本就是如何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祖國人民有貢獻的人。反之,那些遺臭萬年的八恥類人物將會永遠被人民和時代唾棄,踩在腳下。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4日下午在政協民盟民進聯組會上指出,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集中體現。並且具體提出了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的八「榮」八「恥」標准。胡錦濤同志的談話精神,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是凝聚人心的堅強紐帶,是實現宏偉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全體公民為人處世的精神指南。我們要按照胡錦濤同志的要求,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明於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

誠實守信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一貫提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並

❷ 忠孝仁義禮智信恥小故事(古今皆可)

1、忠

弦高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商人,往來於各個國家進行商品貿易。在魯售公33年時候,弦高去周王室的屬地進行經商,結果在途中遇見了秦軍。當他知道秦軍要襲擊自己的國家時,一邊往鄭國通風報信,另一邊自己則是偽裝成鄭國國君派來的特使,用十二頭牛作為禮物來犒勞秦軍。結果秦軍以為鄭國知道自己興兵偷襲,於是只好做罷。因此弦高這種將國家利益置於自己利益之上的行為被視為「忠」的象徵。

2、孝

緹縈是西漢時期人,她的父親淳於意為人治病,卻得罪了官府,於是被判「肉刑」押往西安。淳於意當時有五個女兒,悔恨道:「生子不生男,緩急無可使者!」(生孩子還是要生男孩兒,不然到了危急關頭就沒有人可以幫忙了)。

小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是悲傷,於是她陪同父親一塊前往西安。緹縈為了營救自己的父親,到處奔波,終於把信遞到了漢文帝的手中,使得父親脫離危險,從此漢文帝也廢除了「肉刑」。因此緹縈救父的故事被後人當作「孝」的典範,廣為流傳。

3、仁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十分喜愛養俠士,手下門客有上千人,其中有一位叫做馮諼的門客,一次彈奏自己的劍,唱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出無車、無以為家」(長劍歸來吧,吃飯沒有魚、出行沒有車、何處才是我的家?)。

其後又彈奏道:「長鋏歸來乎!無以為家。」(長劍歸來吧,何處才是我的家?),左右都討厭他,以為他貪而不知足。因此馮諼食有魚,出有車,母親也得到照顧。一心為孟嘗君服務,鞏固了他的政治地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4、義

季扎在父親去世後,主動把王位讓給自己的大哥,並且出使各國。當他出使到徐國的時候,與國王徐公結下友誼,而當季扎覺察到徐公十分喜愛自己的寶劍時,心中默許出使回國時將劍贈與徐公。然而在季扎出使歸來時,徐公竟已經去世了。季扎來到徐公安葬處,將寶劍擺放在墓前。因此季扎就成為「義」的化身。

5、禮

一次孔融父親的朋友帶來了一盤梨,分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讓孔融分梨,孔融挑了最小的一個給自己,其餘的都按照長幼的順序分給兄弟。當父親問的時候,孔融說:「年紀小就應該吃最小的。」父親又問:「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小,所以才要讓著弟弟的。」這個小故事現在已經是家喻戶曉了。

6、智

諸葛恪是諸葛亮的兄長,他們的父親諸葛瑾面貌狹長異於常人。一天孫權大宴群臣,讓下人牽來一頭毛驢,驢的臉上貼了「諸葛瑾」三個字,趁機來羞辱諸葛瑾。然而諸葛恪請求添加兩個字。諸葛恪加了兩個字:的驢,在場的人無不為他的機智而折服,於是孫權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7、信

明山賓是個遠近聞名的老實人,因為家裡十分貧窮,於是不得不便宜賣掉家中的老牛,在他回家的路上,他又匆忙趕回追上買主,講明牛曾得過「漏蹄病」,然而已經治好了。圍觀的群眾稱贊明山賓守信用。

8、廉

明朝大臣於謙為官清廉。有一次,朝廷派他巡視河南。返回的時候,同行的官吏都買些當地的絹帕、線香等特產回京分送朝貴,然而他卻並沒有這樣做。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因此後人常用兩袖清風來形容正直清廉。

❸ 不以為恥的成語典故

【出處】: 《鄧析子·轉辭》:「今墨劓不以為恥,斯民所以亂多治少也。」
【舉例造句】: 對於自己的歷史一點不懂,或懂得甚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

❹ 誰有歷史上關於恥辱的故事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周濟,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跨下之辱」。
史書中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視之,俯出褲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關於胯下之辱的原因,在老淮安市還有幾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韓信年輕時有二種愛好,一是釣魚,一是劍,當地一個屠夫要他的劍,他不給,屠夫讓他從胯下鑽過去。
第二種說法是一次經常周濟韓信的漂母生病了,韓信為了給漂母弄點肉吃,到屠夫那裡賒肉,屠夫讓他從胯下鑽過去。
還有一種說法是,韓信受生活所迫,偷了屠夫的肉,屠夫說你從我的胯下鑽過去我就不要了,在韓信做了大將軍後,還去看過這個屠夫,不但沒有報復他,還讓他作了手下的中尉。
對於跨下之辱,韓信後來說,我當時並不是怕他,而是沒有道理殺他,如果殺了他,也就不會有我的今天了。

❺ 鳴鼓而恥有何典故

鳴鼓而攻,大張旗鼓地加以討伐。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季氏富於周公回,而求也為之聚斂答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近義詞有:興師問罪,鳴鼓而攻是中性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❻ 恥和義的成語和成語故事

你好
關於義的成語及解釋如下:
【安宅正路】:比喻仁義。指以仁專居心,以義行事。

【殘虐不仁屬】:殘:兇狠;虐:殘暴。凶惡暴虐,不講仁義。

【殘忍不仁】:殘忍:凶暴;仁:仁愛。凶惡暴虐不講仁義。

【槌仁提義】:槌:敲擊,拍打;提:舉出。拋棄仁義。

【大仁大義】:形容為人寬厚,尊崇仁義。

【大仁大勇】:形容為人仁義且勇敢。

【蹈仁履義】:遵循仁義之道。

關於恥;不恥最後 卑鄙無恥 報仇雪恥
抱怨雪恥 包羞忍恥 不恥相師 不恥下問
不知人間有羞恥事 不以為恥

❼ 知恥的典故

電影《焦裕祿》中有這樣的鏡頭:焦裕祿一到蘭考,正值無數災民「大逃亡回」。此情此景,使這答位新上任的縣委書記百感交集,他對縣委一班人說:「黨把這個縣36萬群眾交給了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正是這位有著「知恥」之心的縣委書記,抱病帶領全縣干群奮力拚搏,終於征服了風沙、鹽鹼和洪澇這三大災害。可謂:「知恥者,近乎勇」;為官知羞,惠及於民。
陳毅同志有詩「有草名含羞,人豈能無恥」。

❽ 恥的故事

公元前二世紀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的萬里長城就是在這個朝代初具規模的。但因為父子兩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統治僅有15年。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涌,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韓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軍事統帥。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為了生活下去,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裡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麼辦。只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其實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於改朝換代之際,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後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最初,韓信只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後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兩人經常討論時事和軍事,蕭何認識到韓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於是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仍不肯重用韓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韓信悄悄離開劉邦的軍隊,投奔別的起義軍。蕭何得到他離開的消息後,也沒向劉邦匯報,趕忙騎馬去追韓信。劉邦得到消息,以為是二人逃跑了。過了兩天,蕭何和韓信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責問蕭何是怎麼回事。蕭何說:「我是為您追人去了。」劉邦大惑不解:「過去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都不去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蕭何說:「以前逃跑的將領都是平庸之輩,容易得到,至於韓信是難得的奇才。如果您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劉邦說:「那就讓他在你手下作個將領吧」。蕭何說:「讓他做一般的將領,他未必肯留下來。」劉邦說:「那就讓他作一個軍事統帥吧。」從此,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後來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了赫赫功勛。

❾ 禮義廉恥的典故

春秋時代齊國的管仲把禮義廉恥稱為國之「四維」。他認為「禮」就是不能越出應有的節度,即思想行為不能超出道德規范;「義」,就是自己不推薦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為符合道德標准;「廉」,就是不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即廉潔不貪;「恥」就是不與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恥。他認為「禮、義、廉、恥」與法相比,比法更為重要,把它們認作支撐國家大廈的四根柱子。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歷代的統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權而面對治國安民之要務時,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的首倡:「禮、義、廉、恥,國之四維」。禮、尊敬適當的態度和行為;義、公正無私的道理或舉措;廉、不貪不污及純正高潔;恥、為不當的言行舉止有羞愧之心。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兩千七百年前振興齊國,成就霸業的一代英才管仲的千古名言,在管仲看來廉恥是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亂敗亡亦無所不至。然而事實上廉潔這一品質的養成卻遠非那麼容易,作為廉潔的對立面,腐敗問題伴隨著私有制和階級社會而生,它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困擾著各朝代政權的一大頑症。王亞南先生說:中國古代官僚的生活就是貪污生活。又說:中國古代的一部二十四史,其實就是一部貪污史。[1]盡管各朝代滅亡的原因並不完全相同,但是都無法逃脫興亡周期率的輪回:從王朝初期狠抓反腐敗斗爭,到王朝中葉後反腐敗制度漸漸鬆弛,變得有名無實,再到王朝後期便腐敗盛行導致王朝滅亡,然後新王朝又從頭開始一輪新的輪回。而清廉自持的官吏之少,也是屈指可數,「翻翻二十四史,人們就會明白,有名有姓並且貨真價實的清官,不過幾十位。明末清初優秀的文學家、史學家張岱,在所著《夜航船》卷7'清廉類',扳著指頭數了很久,也不過只找出四十位清官。」

❿ 關於名人知恥的故事情節

1、越王勾踐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薪(柴草),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使越國強大起來,並最終找准時機,滅掉了吳國。

2、張儀游楚

張儀完成學業,就去游說諸侯。他曾陪著楚國國相喝酒,席間,楚相丟失了一塊玉璧,門客們懷疑是張儀拿的,就說:「張儀貧窮,品行鄙劣,一定是他偷去了宰相的玉璧。」於是,大家一起把張儀拘捕起來,拷打了幾百下。

張儀出任秦國國相以後,寫信警告楚國國相說:「當初我陪著你喝酒,我並沒偷你的玉璧,你卻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護住你的國家,我反而要偷你的城池了!」

3、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 施捨,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

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韓信自知形隻影單,硬拼肯定吃虧。於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鑽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10)恥的典故擴展閱讀:

名人知恥而後勇的其他例子:

1、吳下阿蒙

2、秦穆公三敗於晉

秦穆公分別在前627年崤之戰和前625年彭衙之戰(今陝西白水東北)中兩次被晉軍擊敗,三將被俘,秦軍全軍覆沒,秦東進的路自此被晉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於是掉頭向西發展。他用計將從晉國投奔到戎人的由余招來作謀士。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國家12個。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

秦穆公於周襄王時出兵攻打蜀國和其他位於函谷關以西的國家,開辟國土千餘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為西方諸侯之伯,遂稱霸西戎,為日後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