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典故
Ⅰ 用歷史知識編一個春節祝福語,典故了,事件了,皇帝年號廟號等等,都可以。哪位有才的朋友路過了幫幫吧
春來了,祝願:家庭順治,生活康熙,事業乾隆,萬事嘉慶,前途道光,財富咸豐,夫妻同治,子孫光緒。
Ⅱ 祝鯁祝饐的成語典故
出處:漢·賈山《至言》:「然而養三老於太學,親執醬而饋,執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後。」
Ⅲ 《梁祝》的典故出自哪裡
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專墓、梁庄屬、祝庄、
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這一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馬鄉)鎮。相傳,在中國西晉時期,青年學子梁山伯辭家攻讀,途遇女扮男裝的學子祝英台,兩人一見如故,志趣相投,遂於草橋結拜為兄弟,後同到紅羅山書院就讀。在書院兩人朝夕相處,感情日深。三年後,英台返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別。山伯經師母指點,帶上英台留下的蝴蝶玉扇墜到祝家求婚遭拒絕,回家後悲憤交加,一病不起,不治身亡。英台聞山伯為己而死,悲痛欲絕。不久,馬家前來迎娶,英台被迫含憤上轎。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英台執意下轎,哭拜亡靈,因過度悲痛而死亡,後被葬在山伯墓東側;又傳:祭拜時,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Ⅳ 祝氏輩份
祝氏輩份---郡望堂號
1、郡望
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省洛陽)。
太原郡:秦代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據《姓纂)記載:古有巫史祝之官,其子孫因以為氏。
2、堂號
祝姓的主要堂號有:「懷星堂」、「太原堂」、「河南堂」等。
============================================================
【祝姓宗祠通用對聯】
〖祝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名列四子;
號稱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書法家、文學家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年間舉人,歷官廣東興寧知縣、應天府通判。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合稱「吳中四子」。能詩文,工書法,小楷學鍾繇、王羲之,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筆勢勁健,又能出入變化,自成面目。與文徵明、王寵為當時書家代表。著有《懷星堂集》等。下聯典指宋代江陵人祝象器,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他家世代以好善樂施聞名州郡,家產巨大,幾乎占郡中一半,當時人稱「祝半州」。
太原世澤;
火正家聲。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帝顓頊之孫祝融,為高辛氏火正。
儒風東被;
漢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朝人祝象器,世居江陵,後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於州郡。下聯典指後漢人祝良性勇決,永和中日南徼外蠻反,李固薦為九真太守,單騎入賊中,曉以利害,降者數萬,嶺外復平。
儒風東漸;
威德南孚。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祝仲榮,從朱松游,伊洛儒風,由是東漸。下聯典指東漢·祝良,單騎入蠻軍,曉以利害,降者數萬。
式昭纂慶;
方融嗣徽。
——祝欽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詩人祝欽明《儀坤廟樂章》聯句。欽明,字文思,始平人。舉明經,為太子率更令。中宗復位,擢國子祭酒同中書門下三品,歷刑部、禮部二尚書。後為崇文館學士卒。
-----------------------------------------------------------------
〖祝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草色和雲暖;
梅花帶月寒。
——祝世祿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祝世祿(約1602年前後在世)自題聯。世祿,字延之,號無功,鄱陽人。萬曆進士。考選為南科給事,歷尚寶司卿。有《祝子小言》、《環碧齋詩集》等。
-----------------------------------------------------------------
〖祝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太原流傳一脈;
科名中選六經。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出祝姓望族居太原。下聯典指唐代祝欽明,中六經科選。
-----------------------------------------------------------------
〖祝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關西夫子惜天下;
江陵博士惠半州。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進士祝萬齡,陝西咸寧人。累官保定知府。天啟中,魏忠賢毀天下書院,萬齡嘆息。其黨李魯生劾之。遂罷仕。崇禎初起知黃州,集諸生講學,時號「關西夫子」。下聯典指宋代五經博士祝象器,世順江陵,遷歙,登儒科,為五經博士。以好善聞於州郡,生業幾有郡之半,時稱「祝半州」。
每離善事心先喜;
得見奇書手自抄。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1461-1527)自題聯。允明,字希哲,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因生枝指,故自號枝山,又號枝指生。弘治舉人,會試不第,授廣東興寧知縣,遷應天(今江蘇南京)通判,未幾病歸。他博覽群籍,為文多奇,尤工書法。與唐寅、徐真卿、文徵明並稱「吳中四才子」。有《前聞紀》、《九朝野記》、《蘇材小篡》、《興寧縣志》、《懷星堂集》等。
四面有山皆入畫;
一年無日不看花。
——祝允明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允明撰揚州凝翠軒聯。
-----------------------------------------------------------------
〖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受業文公,捷才倚馬;
書宗懷素,走筆游龍。
——佚名撰祝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名儒祝穆受業朱文公(熹),以儒學昌其家,有《事文類聚前後續別》四集等。下聯典指明代文學家、書畫家祝明,狂草學懷素、黃庭堅。為「吳中四才子」之一。
============================================================
附錄:【祝姓典故、趣事】
〖只恨妾身生太晚〗
盧公暮年喪偶,續娶年少貌美的祝氏為妻。然祝氏覺得盧公年齡、容貌跟自己懸殊太
大,不相匹配,所以終日愁眉苦臉,鬱郁寡歡。
盧公見此,體貼地詢問道:「娘子你莫非嫌我年紀太大?」祝氏回答道:「不是。」盧
公又問:「大概是恨我官職卑微吧?」祝氏搖了搖頭:「也不是。」盧公非常納悶:「既然
不嫌我年老,不恨我官小,那麼你整天憂愁煩悶,又是為何呢?」祝氏再也憋不住了,隨口
吟詩一首:
不恨盧郎年紀大,不恨盧郎官職卑;
只恨妾身生太晚,不見盧郎少年時。
——明·浮白齋主人《雅謔》
Ⅳ 貓祝鼠壽的典故是什麼
有一隻老鼠在瓶子里 貓抓不到他 就用胡須去撫掠老鼠的鼻子 老鼠因而打起噴嚏
貓在瓶子外友好的呼喚說 千歲
老鼠說 你那兒是真的為我祝壽 只不過想把我誘出來吃我的肉罷了
這個典故嘲諷了偽善者的虛情假意
Ⅵ 結婚時用來祝福的成語 或典故
相敬如賓 情投來意合 永結同心源 百年偕老
夫唱婦隨 同德同心 螽斯衍慶 相親相愛
天作之合 佳偶天成 美滿良緣 琴瑟合鳴
瓜瓞延綿 心心相印 百年琴瑟 郎才女貌
如鼓琴瑟 永浴愛河 天緣巧合 美滿家庭
白頭偕老 永結同心 花開並蒂 早生貴子
花好月圓 珠聯璧合 宜室宜冢 鴻案相庄
百年好合 福祿鴛鴦 鳳凰於飛 鸞鳳合嗚
Ⅶ 柳永作詞為皇帝祝壽的典故 出自哪裡
柳永的《送征衣 過韶陽》、《永遇樂》均是為宋仁宗生日所作的祝壽詞。鋪敘皇帝內生辰之日,天地容日月山川呈現出各種祥瑞,以及政和民豐、朝野同慶的太平盛世。他以賦為詞,極盡鋪敘渲染之能事。送征衣 過韶陽
璇樞電繞,華渚虹流,運應千載會昌。
罄寰宇,薦殊祥。吾皇。
誕彌月,
瑤圖纘慶,玉葉騰芳。
並景貺、三靈眷佑,挺英哲、掩前王。
遇年年、嘉節清和,
頒率土稱觴。
無間要荒華夏,盡萬里、走梯航。
彤庭舜張大樂,禹會群方。
[宛鳥]行。
望上國,山呼鰲[扌卞],遙[艹熱]爐香。
竟就日、瞻雲獻壽,指南山、等無疆。
願巍巍、寶歷鴻基,齊天地遙長。 永遇樂薰風解慍,畫景清和,新霽時候。
火德流光,蘿圖薦祉,
累慶金枝秀。
璇樞繞電,
華渚流虹,是日挺生元後。
纘唐虞垂拱,千載應期,萬靈敷佑。
殊方異域,爭貢琛贐,架[山獻]航波奔湊。
三殿稱觴,
九儀就列,韶護鏘金奏。藩侯瞻望彤庭,親攜僚吏,競歌元首。
祝堯齡、北極齊尊,南山共久。
Ⅷ 求高手做一首以李煜為典故且祝福朋友有一個好前程的詩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南唐國君,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開寶八年,宋軍破版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蘇權南京),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八日於京師里第卧疾而卒。李煜不精於政治,但其藝術才華非凡。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有《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等。被譽為「千古詞帝」。
《相見歡》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改為:
柳枝送了佳朋,去匆匆,怎奈相知太晚各西東。
DOTA淚,KTV,幾時逢?自是老友長在福長終。
Ⅸ 哪位高手知道古代祝福性的詩詞故事或傳奇
中國傳統習俗節日典故
過 年
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它體大如牛,獨角長尾,長著血盆大口,行走如飛,經常出來傷害人畜.天神把「年」鎖進深山,只允許它一年出山一次.有一次大年三十,「年」又出山為害.它來到一個村莊,被一家門口曬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則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響聲,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此後,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放鞭炮來代替甩牧鞭,用貼紅聯來代替大紅衣服,用掛紅燈,點旺火來代替火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過年的種種習俗.大年初一,親友亘相探望,祝賀沒有受到「年」的傷害,逃過「年」這一難關,所以「過年」又稱「年關」,這就是拜年的由來.
元 宵
元 宵 在 早 期 節 慶 形 成 過 程 之 時 , 只 稱 正 月 十 五 日 , 正 月 半 或 正 月 望 , 隋 以 後 稱 元 夕 或 元 夜 . 唐 初 受 了 道 教 的 影 響 , 又 稱 上 元 , 唐 末 才 偶 稱 元 宵 . 但 自 宋 以 後 也 稱 燈 夕 . 到 了 清 朝 , 就 另 稱 燈 節 . 而 在 國 外 , 元 宵 也 以 The Lantern Festival 而 為 人 所 知 . 各 式 各 樣 的 燈 固 然 是 元 宵 的 主 要 特 色 , 但 在 這 一 節 日 的 發 展 史 中 , 燈 到 隋 朝 ( 五 八 一 — ~ 六 一 九 ) 才 出 現 , 算 是 晚 出 的 節 目 內 容 之 一 , 而 要 到 唐 以 後 燈 才 成 為 元 宵 的 主 要 標 幟 .
清 明
這里主要會介紹清明節.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排在農歷暮春三月的第一個節令.北半球溫帶的三月春,觸目所及,大地盡是一片清朗明潔的景象;按照『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在此這個時候,皆清潔而明凈,因此叫「清明節」.清明節的日期為春分後的十五日,相當於陽歷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左右,而通常香港和台灣會把清明節定在陽歷四月五日.至於寒食節則是清明節的前一日.事實上,清明節只是一個節令,並沒有特別的來源故事.不過,人們常把清明節和寒食節混為一談,有人更認為清明節是附屬寒食節的.而一些清明節的習俗亦來自寒食節,故不得不提寒食節的傳說.
端 午
舊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老北京人習慣俗稱為五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端陽節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起源於江南,由來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抗日戰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
中 秋
中秋正式為歲時節日,在早期並沒有明確的記載,直到唐代《唐書.太宗紀》,以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以後就成為年中節日. 農歷八月十五,金風送爽,桂子飄香,居三秋之中,故名「中秋」.相傳我國古代有祭月,拜月之習俗.而民間在八月十五這天會舉行集會,行酒令,獻歌舞,熱鬧非常.經隨唐文人雅士大力提倡,亦為當政者重視,遂頒定為節日.漢魏以後,祭月拜月之習俗逐演化為賞月之風,流傳至今.
Ⅹ 梁祝的典故,需要完整的故事情節
梁祝化蝶是一個美麗、凄婉的民間愛情傳說故事
愛情故事
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會稽郡上虞縣的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又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去會稽郡城(紹興)求學。
東晉會稽郡梁祝
求學生情
途中,邂逅了赴會稽郡城(今紹興)求學的會稽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會稽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
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窮,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會稽郡下轄鄮縣(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
凄美結局
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