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中華傳統美德典故

中華傳統美德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3-02 23:02:29

⑴ 中華傳統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1、賣身葬父

董永家裡很貧窮,父親死後沒有錢入葬,就變賣自身借錢安葬父親。去財主家做工抵債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仙女化身),主動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

夫婦一同到了財主家。主人要求織出三百匹細絹才可以抵債。他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任務。在回家的路上,走到月前相會的那株槐樹下,女子辭別而去。

2、故事二: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去世後,(他做了大官,)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現在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如願以償呢?」

4、黃香溫席

古代有個叫黃香的人,以孝出名。他9歲時母親去世,從此他更細心地照顧父親,一人包攬了所有的家務事。到了冬天,他害怕父親著涼,就先鑽到冰冷的被窩里,用身體溫熱被子後,再扶父親上床睡下。

那時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體。到了夏天,為了使父親晚上能很快入睡,他每晚都先把涼席扇涼,再請父親去睡。黃香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孝心,也使他做人、求學上有所成就,後來他當上了以孝聞名的好官,人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被列為「二十四孝」之一。

5、程門立雪

北宋時,福建將東縣有個叫楊時的進士,特別喜好鑽研學問,到處尋師訪友,曾就學於洛陽著名學者程顥門下。

程顥死後,又將楊時推薦到其弟程頤門下,在洛陽伊川所建的伊川書院中求學。楊時那時已四十多歲,學問也相當高,但他仍謙虛謹慎,尊師敬友,深得程頤的喜愛,被程頤視為得意門生,得其真傳。

一天,楊時向程頤請求學問,不巧趕上老師正在屋中打盹兒。楊時靜立門口,等老師醒來。一會兒,天飄起鵝毛大雪,直到程頤一覺醒來。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之後,楊時回到南方傳播程氏理學,且形成獨家學派,世稱「龜山先生」。後人便用「程門立雪」這個典故,來贊揚求學師門,誠心專志,尊師重道的學子。

⑵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陸隴其
孝行感少年
陸隴其,原名龍其,字稼書,清浙江平湖人;曾擔任過嘉定、靈壽的知縣。
陸隴其素以孝聞名。據說,他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京城考試,一聽說父親去世了,立刻赤足步行往家趕。到了家裡,日夜哭泣,每天也不入內室,只是席地而卧。
他在靈壽當知縣的時候,為政清簡,深得人民愛戴。有一天,一位老婦人來告她的兒子不孝,那是一個20歲左右的青年。陸隴其對老婦人說:「我還沒有小僕人,你的兒子可以暫時來幫忙,如果我找到合適人選了,我就給他施用杖刑然後遣送回家。」從此以後,這位青年每天侍奉在陸隴其左右。每天早晨,陸隴其都恭候在自己老母的門外,等母親起來了,就照應著母親洗漱、吃早飯。午飯的時候,他在旁邊服侍著,時常逗母親開心;母親吃完了,他才吃剩下的東西。晚飯也是這樣。如果有點空餘時間,就陪母親說笑,講些故事讓母親高興。母親稍有不適之感,立刻找醫生,買葯煎葯,幾夜不睡也不知道累。這樣過了幾個月,這個青年跪在陸隴其面前,請求回家看望母親,陸隴其問:「你不是和母親不和,為什麼還要看她呢?」這位年輕人哭著說:「過去我不懂事,對母親不好,現在好後悔啊!」於是陸隴其讓他們母子相見,兩人抱頭痛哭。青年和母親回家後,與以前判若兩人,後來因為孝順在鄉里聞名。

⑶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大禹治復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是個制很好的故事哦。大禹奉命治洪水,整整治了14年才抵住了洪水。相傳治水期間,大禹曾三次經過自己家門,卻都沒進去,後來終於取得了成功。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學習!

⑷ 許多歷史故事蘊涵著豐富的中華傳統美德。請你列舉兩個典故,並寫出其中所體現的傳統美德。

1,孔融讓梨。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回子。融七歲時,×月×日答,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一盤酥梨,置於壽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父大喜。
孔融謙虛禮讓
,2,陸績懷橘。
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官至太守,精於天文、歷法。績年六,於九江見袁術。術令人出橘食之。績懷三枚,去,臨行拜辭術而橘墮地。術笑曰:「陸郎作客而懷橘,何為耶?」績跪對曰:「是橘甘,欲懷而遺母。」術曰:「陸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術奇之,後常稱說。
今人席間懷果,欲娛其兒。夫一樣懷歸,盍易愛子之心以愛親。懷物與兒,識者賤之,懷物奉親,人皆敬之。奇哉陸郎,可以為法矣。
陸績小時候就知道孝敬父母。

⑸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小故事

1、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和哥哥們一起吃梨,孔融總是拿小的吃。有大人問他為什麼這么做。他回答說:"我年齡小,食量小,按道理應該拿小的。「由於孔融這么聰明早慧,很小就懂得這樣的道理,宗族親戚們認為他是個奇才。

2、子路負米

子路家境貧困時,自己吃的是粗陋的飯菜,而從百里之外把米背給父母。後遂用「負米、負米百里」等表示奉養父母或為奉養父母在外謀求祿米。


3、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大戶人家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4、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應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理解了林則徐的推薦,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5、黃香溫席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並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

⑹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故事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贊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選幾個吧!

⑺ 誰能告訴我幾個關於中華傳統美德——孝的典故

「二十四孝」 虞舜孝感動天 虞舜,早年喪母,父親老實,繼母陷害他,他不但不嫉恨,反而對繼母更孝敬,對弟弟更友愛,使他們受到感化。舜在歷山務農時,其孝感動天帝,使大象來替他耕田,鳥兒替他除草。堯帝知道了他的賢才,讓他做丞相,並傳位於他。舜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聖君。 郯子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郯國國君。父母年老患眼疾,郯子聽說鹿乳可以治好雙親的眼疾,便披著鹿皮,去深山混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人誤認其為鹿,正要射他,他趕緊大叫,並將實情相告,獵人敬其孝心,以鹿乳相贈,並護送郯子出山。 老萊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楚國人。為了孝敬雙親,七十歲的他,常穿五色綵衣,學做孩子游戲。有時擔水進屋,詐跌在地,學孩子哭,千方百計逗二老開心,。他的孝行感動了楚王,親往請其出山輔政,老萊子面對高官厚爵,毫不動心,婉言謝絕了楚王的聘請,陪雙親終老山野。 仲由為親負米 仲由,字子路,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生性至孝,家境貧寒,常以野菜為食。仲由為孝敬父母,常從百里之外背米回來供養父母。仲由父母去世後,他隨孔子周遊列國時,在楚國面對美味佳餚,回憶起昔日生活之苦,思念其父母。 閔損單衣順母 閔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自幼喪母,後母給兩個親生兒子用棉花做衣服,給他用蘆花。一次,他為父親駕車,體寒手抖,車險些失控,父親怒而鞭打,蘆花飛出。父親決定休掉後母,閔損卻哭著勸阻:「娘在只孩兒一人受凍,娘走了兩個弟弟衣單。」後娘知道後深受感動,從此待他如親生。 劉恆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個兒子。生母薄太後患病三年,漢文帝處理完政務後,便陪在太後床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服用的湯葯,親口嘗過後才讓母親服用。 江革行佣供母 後漢江革,早年喪父,為避戰亂,背著年邁的母親逃難。路遇強盜,欲殺江革,江革哭告,有老母無人奉養,強盜感其孝,放其生還,江革背著母親最後在下邳定居下來。為了生活,他到一家人家當傭人,供養老母。後來他又背著母親回到老家臨淄。母親有事外出,他必定親自駕車緩緩前行。 曾母嚙指心痛 曾參,字子興,又稱曾子,魯國武城人。孔子弟子。著有《大學》一書。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一天,他進深山砍柴,家中來了客人,母親急盼兒歸,便咬了咬自己的手指,此時曾參忽感心痛,知是慈母呼喚,急忙背柴回家。真是母子連心。 虞蔡順拾椹供母 蔡順,字君仲,漢代汝南人。少年喪父,對母極孝。時遇王莽之亂,年歲飢荒,糧食缺乏。蔡順拾桑椹充飢,並以不同的容器分裝。一隊赤眉軍經過,問他,他說:「黑甜的給母親,青的給自己吃。」赤眉軍稱贊其孝順,贈牛腳一條,白米二斗,讓他帶回家供養母親。 黃香扇枕溫席 黃香,字文強,漢代江夏人,從小對父母孝順。9歲時,母親去世,哀痛至極,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氣炎熱,其父因思念其母無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涼枕席。冬季天氣寒,他先用身體暖熱被褥,才讓父親上床休息。「黃香扇枕溫席」的故事就世代流傳下來。 陸績懷橘遺親 陸績,字公紀,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從小深懂忠義孝悌之道。6歲時隨父赴九江見袁術。袁術用紅橘招待他,他隨手拿了幾個裝在懷里。辭別彎腰作揖時,紅橘從懷中滾落在地,袁術笑他:「你是我的貴客,怎麼還偷柑橘呢?」陸績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給母親嘗個新鮮。」袁術聽後深感他將來定是不同凡響的人物。「陸績懷橘遺親」的事跡廣為流傳。 楊香打虎救父 楊香,晉朝楊豐的女兒,14歲那年,隨父去田間收割稻子,突然一頭斑斕猛虎躍出,將其父撲倒在地。楊香聽到父親的叫聲,一個箭步跨上前,躍上虎背掄起拳頭,對著虎頭砸下去,後又將老虎的嘴按在坑裡。老虎因無法呼吸,倒地而死。楊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膾炙人口的佳話。 吳猛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時年8歲,因家貧窮,買不起蚊帳,夏天夜間蚊子極多,打不完,趕不走,而父親又怕煙熏,年幼的吳猛實在沒有辦法了,突然想到:如果蚊子吃飽了就不會叮咬父親了。於是,他每晚都赤裸著上身,在父親的旁邊,任蚊子叮咬自己。 乳姑奉親不怠 唐夫人非常孝順,待婆婆極好。她的婆婆長孫夫人老了,牙齒脫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候在婆婆身邊,煎湯喂葯,小心看護。婆婆感動地說:「我沒什麼能報答你的,但願你的兒子、媳婦都會像你一樣孝順。」 壽昌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朝人。七歲時,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外出嫁人,母子不相見已五十餘年。宋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為了尋母親,他棄官前往陝西,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鄉。終於在同州(今山西大荔)找到母親,歡聚而歸。 庭堅滌穢事親 宋朝黃庭堅,為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極其孝順,雖然任高官,對母親的生活仍照顧得體貼入微。因母親愛干凈,他每夜必親自為母親洗涮便桶,以安母心,沒有一刻放棄盡兒子的孝道。

⑻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大全

關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有、後羿射日、少年柳公權、孔融讓梨、孟母三遷、樊噲闖宮、諸葛恪得驢、荊軻刺秦王、解鈴還須系鈴人、硬漢子董宣、緹縈救父、季扎還願、管鮑之交、暖不忘寒、明山賓賣牛。
l例舉7個具體內容:
破釜沉舟
秦末時,秦軍進攻重新建立起來的趙國,趙國向楚國求救。楚將項羽率兵渡江攻打秦軍。過江之後,項羽下令士兵把戰船全部沉掉,把灶鍋統統砸爛。楚軍沒有了退路,人人奮勇,終於戰勝了秦軍。
孔融分梨
在孔融小的時候,叔叔曾經給他出了一個難題,讓他把六個梨分給六個弟弟妹妹,但是必須還有一個梨在盤子里。聰明的孔融想出了一個辦法,圓滿的把梨分了。
樊噲闖宮
漢大將樊噲有緊急公務趕到京城,卻得知漢武帝劉邦連日睡大覺不理朝政。樊噲便一路沖開御林軍的攔阻,闖進皇宮內院,那麼後在樊噲的直言相勸下,劉邦幡然悔悟。立刻整衣上朝。
諸葛恪得驢
三國時,吳王孫權在宴會上用一頭驢來取笑諸葛謹。在場的諸葛謹幼子諸葛恪機智聰明,不但解除了父親的尷尬,還受到吳王的賞識。吳王把這頭驢賜給了諸葛恪。
荊軻刺秦王
戰國末期,秦國大軍在攻下了趙國後直逼燕國。壯士荊柯自願出使秦國,在向秦始皇獻上樊於期的人頭和趙國地圖時,荊柯從地圖中取出匕首,刺向秦始皇。但最終未能成功,荊柯英勇犧牲。
解鈴還須系鈴人
小和尚泰欽聰明過人,一次卻因喝酒違犯了寺規面臨被逐出寺的後果,法眼禪師當眾出了道題,眾和尚回答不出。泰欽在明白了師父其中的含意後,說出了正確答案。
少年柳公權
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少年時就寫得一筆好字,但一位老者告訴他,有人用腳也能比他寫得更好,柳公權心裡不服。經過親眼所見後,他終於能夠虛心向人求教,明白了不能驕傲自滿的道理。

⑼ 中華傳統美德的故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一:尊敬師長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老師,就象燃燒的蠟燭,用知識之光照
亮學生的心靈,直到生命的終結。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師長的優良傳統。在我國歷史上,最早開創私人講
學的孔子,據說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賢」
。古人把老師與知識緊
密相連,無不把尊敬老師放在首位。張良橋頭真誠拜師„„無不出於這樣真摯
的情感。作為新中國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不忘恩師的故事,更是給我們留下美談,
做出榜樣。我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寫好歷史的續篇,這樣才無愧於辛勤培
養我們的老師,無愧於我們的偉大時代。毛澤東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卻始
終尊敬自己的老師。
1959
年,毛澤東回到了闊別
32
年的故鄉——韶山,請韶山
的老人們吃飯。毛澤東親自把老師讓在首席,向他敬酒,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敬
意。毛澤東青年時代聽過徐特立先生的課。當徐特立
60
壽辰時,他特意寫信向
徐老祝賀。信中說:
「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您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將來必
定還是我的先生。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二:愛國愛民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這是明清之際愛國學者顧炎武的名言。愛國主義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有不同的理解和實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愛國愛民的志
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們光大和發揚這一優秀的民族傳統,團結一致,眾志成
城,就會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林
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
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林則
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道光皇帝接受
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

3
月,林則徐來
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
6

3
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
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
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三:謙虛禮貌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

「禮」作為一種具體的行為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
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

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
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
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謙虛禮貌包含著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
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孔子說:
「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

。孩子指著地上說:
「老人家,
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
「您說,應
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
禮貌,便問:
「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
「我叫項橐,
7
歲!
」孔子對學生
們說:
「項橐
7
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四:刻苦學習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在勤奮
讀書方面表現得格外突出。不論是善於治國的政治家,還是胸懷韜略的軍事家;
不論是思維敏捷的思想家,還是智慧超群的科學家,他們之所以在事業上取得
不同反響,都是與他們從小的遠大抱負分不開的。俗話說:
「有志者立常志,無
志者常立志」
,立志,貴在少年。稍許瀏覽一下歷史,一個個勤奮學習的動人故
事就會爭相躍入你的眼簾。匡衡幼年鑿壁引光苦讀,終以說《詩》而揚名;茅
以升少年立志,遠涉重洋,經歷千難萬險,終於成為「橋梁之父」„„。

歷史在發展,社會在前進。今天,我們有著比前人更優越的學習條件,在
繼承和發揚勤學立志的同時,更要不斷地激勵自己,為建設繁榮富強的中國,
更加勤奮地學習。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
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
悶,上前問:
「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
「我在磨針。
」李白吃
驚地問:
「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
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
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
想到自己,
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
理,發奮讀書。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之五:尊老愛幼

中國有句古語:
「百善孝為先」
。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
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
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
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
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
*
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
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
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
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
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⑽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勸姑孝祖

明朝時候,浙江紹興山陰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娶了一個童養媳名叫劉蘭姐,年僅十二歲,卻很明事理,對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動不動就冒犯長輩,經常罵祖母「老不死」,將其視為「包袱」,言辭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劉蘭姐來到王氏的閨房長跪不起。王氏大吃一驚,問其緣故。劉蘭姐答道:兒擔憂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後媳婦將視為榜樣,待您老了,也把您視為「包袱」,那時您會多麼傷心啊!太婆母長命百歲是我家的大幸,懇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聽後恍然大悟,邊流淚邊嘆氣說:良言使我收益不淺啊!於是痛改前非,對待祖母溫柔恭順。而劉蘭姐對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兒明大義,看姑罵祖逆親意;入房跪勸悔前非,示範兒孫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兇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兇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贊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