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諺語互懟
⑴ 互懟是什麼意思
互懟:兩個人互相鬥抄嘴,抓對方的弱點鬥嘴。
讀音:hù ì
懟是一個漢語字,基本意思是會意字,說文,心部,從對聲。對,相持也,意為互相對峙,底下加「心」,表示心裡抵觸,對抗。引申為怨恨,故而懟,怨也。
出處:懟,怨也。——《說文》
翻譯:懟的本意是怨恨。
例句:他們站在那裡互懟了半天,結果還是誰也沒有贏過對方。
(1)古諺語互懟擴展閱讀
近義詞:
1、鬥嘴[ dòu zuǐ ] 亦作「鬭嘴」。爭吵。
引用:夏衍《秋瑾傳》第一幕:「男孩帶跳帶竄地進來,但是看見他父母沉著臉鬥嘴,也只能呆著不做聲了。」
2、爭論[ zhēng lùn ] 爭辯討論;爭吵。
引用: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一:「他也想起了昨兒下晚縣委的爭論,他是完全同意張政委的說法的。」
3、爭持[ zhēng chí ] 爭斗、爭執而不相讓。
引用:巴金《家》八:「學生們興奮地嚷著要進去,兵士們不肯放下槍。兩方面爭持不下。」
4、爭執[ zhēng zhí ] 謂各執己見,互不相讓。
引用:魏巍《東方》第一部第二章:「過了河,大家隨意付了渡錢,船家也不爭執。」
⑵ 同窗學習六年,你我互懟六年 如何翻譯成文言文
【現代文】同窗學習六年,你我互懟六年
【文言文】同窗六載,吾等互懟六秋
(何苦相煎)
⑶ 互懟的人不一定是仇人。經典妙句
對的,有道理的
⑷ 對聯:古人文雅的互懟
在古代,文人對於春聯或者是對聯那是絕對的痴迷,只要聚在一起,不管什麼原因,不管在什麼環境下,必得吟詩作對,風雅一番;當然,對聯也是文人之間文明的互懟。
現代人要是互懟,免不了冷嘲熱諷、互相揭短,更甚者直接擼胳膊動手;但是,對於古人來說,動手是可恥的,能把自己抬高同時讓別人甘拜下風,對對子就是最佳的方式。
古人對對子,特別精彩,這算是文學造詣的比拼,也是個人修養的體現,在小編印象中,有兩部影視劇中的橋段,集中展現出了對對子的精彩畫面,我要說出來,大家肯定能想到,一是《唐伯虎點秋香》;另一個是《少年包青天》。
其中《唐伯虎點秋香》 對對子的情節,相信很多80後的人都記憶猶新...
對穿腸: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義,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
唐伯虎:十室九貧,湊得八兩七錢六分五毫四厘,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對穿腸: 圖書里,龍不吟虎不嘯,小小書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盤里,車無輪馬無韁,叫聲將軍提防提防。
對穿腸:鶯鶯燕燕翠翠紅紅處處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風風花花葉葉年年暮暮朝朝。
對穿腸: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共賞,賞花賞月賞秋香。
對穿腸和唐伯虎的較量堪稱經典,雖然其中有搞笑成分,但是這樣精彩對決,還是讓周圍看客,拍手稱絕。
而《少年包青天》雖然是部破案劇,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對對子的情景,最讓小編印象深刻的是包拯與公孫策一行去進京趕考,在其客棧迎來了北方仕子出對挑釁;
北方仕子出一上聯:東鳥西飛,遍地鳳凰難下足
這很明顯,就是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認為其難有立足之地。
當然,作為南方人優秀的代表,包拯肯定不能客氣,直接以「南麟北走,滿山禽獸盡低頭」。 予以回擊,直接罵北方士子不如禽獸,雖然後來礙於影響不好改了一個字,但是其溫柔且殺傷力巨大的回擊,也不失文人該有的力量。
所以,從這兩部劇可以看出,古代文人之間的互懟,不僅僅是文明,更是一種文雅,而傳遞給現代的我們,不僅僅是春聯的文化,更多了是對中國文字優美的嚮往。
看到古人的對對子的精彩,
大家是不是也有一種想吟詩作對的沖動了!
⑸ 你見過哪些朋友圈的謠傳互懟
又流行了某種疾病,或者是又流行某種禽流感,而在朋友圈下則會出現,已經研究出了這種禽流感的疫苗等等,而出現朋友圈互懟或者是兩種論點進行互相爭論,有的時候還可以引發多人爭論。
⑹ 唐朝人是怎樣花式互懟的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常看到扮演古人的演員氣急了的時候,嘴裡就會爆出一句:「豈有此理」「欺人太甚」。文明一點的就憤然拂袖而去,稍微脾氣爆的直接拔劍砍人。很多人不禁感慨:古人就是有禮貌啊!畢竟連個粗口都不會爆……
這個鍋古人是拒絕的。雖然沒有現代的「三字經」殺傷力大,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罵人方法。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生活在開明盛世,幸福指數在歷史各朝代中居高不下的唐朝人,是怎麼花樣爆粗口的。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盛世王朝,其文化之繁盛,民俗之生動,僅於這些不太雅觀的「粗口」中,也可見一斑了。
⑺ 互懟的友情最寶貴得句子
互黑的朋友最可貴。
⑻ 互懟的時候別人老班弄是非,明明沒有,非說有。怎麼懟他
在情緒波動的情況下,那麼就不要較真。因為有時候當事人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
所以這種情況就需要冷靜。
⑼ 「互懟」是什麼意思
兩個人互相鬥嘴,抓對方的弱點鬥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