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典故成語
❶ 端午節的典故有哪些
又到粽子飄香時節。一則「某國申請『端午』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息,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保護、承繼中國傳統文化的話題又一次引起了國人的矚目。
知曉是保護、繼承的前提。而對於即將到來的端午節,其起源和內容,我們究竟知道幾許,了解多少?
此時,不妨聽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民俗學家吳祖德先生話一話端午節的風物源流。
源流篇
端午節並非宗教性節日,而是歲時之節。它的產生,基於古人對氣候農時的認識,體現了以農為生的文化特色。而在千百年的發展中,它不斷融薈了寶貴的衛生保健經驗,以及對歷史人物的愛戴、紀念之情等,逐漸成為融民俗活動、民間故事、民間藝術為一爐的綜合性節日。
端午,農歷五月五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的別名很多,有端五、端陽、蒲節、重五,女兒節、詩人節、沐蘭節等等。
很多人知道,端午節由屈原而起———公元前278年的農歷五月五日,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深感痛惜的人們紛紛包粽子、賽龍舟,以此來紀念他,此後逐漸演化為端午節。
「其實,端午節的來源有多種說法,紀念屈原只是其中最為流行的一種。除此之外,據史料記載,至少還有六種起源說。」吳祖德介紹說———
1,夏、商、周三代的夏至習俗。《大戴禮記》記載,早在三代時,人們就在夏季到來的那天,洗澡時將蘭草放在水中,以祛除瘟疫。
2,勾踐操練水軍。《事物記源》記載,每年五月五日,天氣變暖,可以下水。越王勾踐便在這一天開始操練水軍,最終打敗了吳國。
3,紀念介子推。據傳,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發令,五月五日這一天不得舉火。因為此時天氣暖和,可以冷食。而此日之前冷食,易得傷寒,難以醫治。
4,紀念伍子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伍子胥盡忠反被殺,屍被拋於江,化為濤神。每年五月初五,錢塘江口泛起初潮,人們駕舟逐潮,希望能見伍子胥顯靈。
5,紀念孝女曹娥。《會稽典錄》記載,某年五月五日,曹姓巫師失足落水。他14歲的女兒曹娥哀號江畔十七日,覓父屍不得,投江自殺。
6,道教中的祭「地臘」風俗。《道書》雲:「五月五日為地臘,此日可謝罪,求請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風俗篇
端午風俗可分作兩類,一是助農事,如登黍、祈雨、集繒等,二是禳毒氣,如桃印、朱索、懸艾、葯浴等,都與季候緊密相關。前一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逐漸消失,而後一類與日常衛生保健有關的習俗,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至今仍有不少借鑒意義。
喝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有驅蟲解五毒的功效。此外,把雄黃酒塗在小孩的頭額、耳鼻、手足心,灑在牆角、床下等處,可以驅蟲,清潔環境。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雄黃,清香四溢,可以預防某些傳染性疾病。外面則包以絲布,用五色絲線纏繞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玲瓏奪目。
掛艾葉、菖蒲:把艾葉懸於堂中,菖蒲插於門榻,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還可以將艾葉或蒼術、白芷等中葯放在室內燃熏,趕走蛇蟲百腳,也是一種空氣消毒良方。
「游百病」、「洗百病」:端午節那天,男女老幼前往野外郊遊,採集花草,做「鬥百草」游戲。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清除身上污垢,舒筋活血,有利於身體健康。
虎頭鞋、五毒背心:端午節,給孩子穿上綉有老虎形象的虎頭鞋和綉有蠍子、蜈蚣、蛇虺、蜂、蜮的五毒背心,以示驅邪避災、保護健康。而在客觀上,也對孩子起了健康教育的作用。
賽龍舟:荊楚等地的龍舟競渡以勁力競技為主,蘇杭等地則以畫舫弋游為主。但都有外出呼吸新鮮空氣、提倡強身健體之意。
思考篇
經過五千年文化積淀,中國形成了豐富的傳統節日文化。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劇烈的社會轉型,讓傳統文化陷入了逐漸失落和呼喚回歸的雙重齒輪中。我們應該有與時俱進的觀念,在保持傳統內涵與適應現代觀念中找到契合點,探討人們在歡度傳統節日時如何過出時尚、過出新意來。
「每年端午節前後,雷允上等各大中葯店都會准備一批香粉出售。市民買來後可在家裡燃熏,能驅趕蚊蟲,效果很好,而且價格也不貴。可惜的是,不少市民不知道,購買者更是寥寥無幾,一年比一年少。傳統文化的流失可見一斑。」吳祖德感嘆。
端午吃粽子,清明吃青團,元宵吃湯圓……如今,傳統節日成了「飲食節」,其他活動則不斷消失,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獨特的民俗生活意境逐漸淡忘。如何讓傳統節日回歸現代生活,過出意義,過出時尚來?
吳祖德認為,讓傳統節日恢復內涵,必須對年輕一代加強文化傳統教育,讓他們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源和內涵。如清明節,不僅是掃墓,更是表達對先人的思念,對根的探尋。而隨著社會發展,也可以給傳統節日賦予新的紀念意義。吳祖德建議,如在與「水」頗有關聯的端午節上,可以提倡保護母親河、節約水資源等時代內涵。而過去傳統的「五毒」,在今日也可以加以新的闡釋。
民俗的生命力是頑強的,民間的力量也是強大的。各類組織可以舉辦各種民族民間活動,豐富節日生活,恢復優良的民族文化傳統。此外,媒體應加強宣傳,市場也積極參與,才能一代代傳承下去,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放出光彩。
❷ 有關端午節的成語故事
而《九抄章》的作者正是襲端午節祭奠的主角之一屈原。他做到了。伍子胥臨死時。其次。頭懸國門頭懸國門是一個典故,發誓報仇。」夫差聞言大怒,得報大仇,對身邊人說,以觀越寇之滅吳也屈志從俗屈志從俗的意思是曲意遷就,因為從字面來看,媿易初而屈志」,成為風俗習慣,他和兵聖孫武率領吳軍攻破郢都,屈原因志投江,它不算端午成語。伍子胥本是楚國大臣,隨從世俗,多次進諫,把死去的楚平王鞭屍三百,典故的主人公是端午節祭奠的另一楚國人——-伍子胥:「扶吾眼懸東門之上,父兄為楚平王所殺。確切地說。後來吳國果然被越國滅掉,疑伍子胥謀反。謎底正是屈志從俗,真是嚴絲合縫,打一成語。夫差聽信讒言,有一則謎語說端午節吃粽子,但它的確跟端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逼他自殺。首先,紀念他吃粽子,它出自《楚辭·九章·思美人》的「欲變節以從俗兮,命人把子胥屍體裝在皮革里,他隻身逃往吳國。後來他輔佐吳王夫差,窺破越王勾踐疲吳的計謀,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❸ 關於端午節的成語有哪些
屈志從俗
屈志從俗的意思是曲意遷就,隨從世俗。確切地說,它不算端午成語,但它的確跟端午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首先,它出自《楚辭·九章·思美人》的「欲變節以從俗兮,媿易初而屈志」。而《九章》的作者正是端午節祭奠的主角之一屈原。其次,有一則謎語說端午節吃粽子,打一成語。謎底正是屈志從俗,因為從字面來看,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慣,真是嚴絲合縫。
頭懸國門
頭懸國門是一個典故,典故的主人公是端午節祭奠的另一楚國人——-伍子胥。伍子胥本是楚國大臣,父兄為楚平王所殺,他隻身逃往吳國,發誓報仇。他做到了,他和兵聖孫武率領吳軍攻破郢都,把死去的楚平王鞭屍三百,得報大仇。後來他輔佐吳王夫差,窺破越王勾踐疲吳的計謀,多次進諫。夫差聽信讒言,疑伍子胥謀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時,對身邊人說:「扶吾眼懸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滅吳也。」夫差聞言大怒,命人把子胥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後來吳國果然被越國滅掉。
絕妙好辭
端午起源源流頗多,其中有一個跟東漢孝女曹娥有關。曹娥父溺死江中,她號哭十七日,於端午日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從此,她所住之鎮更名曹娥鎮,殉父之江為曹娥江。東漢元嘉元年(公元151年),會稽上虞令度尚欲為曹娥立碑,命其弟子邯鄲淳作碑文。東漢書法家蔡邕去訪碑,時值暮夜,蔡邕手摸碑文而讀,閱後書「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於碑陰,隱「絕妙好辭」四字。曹操和楊修曾猜過此謎,《世說新語》和《三國演義》都記載過這個故事。
以毒攻毒
端午節起源有一個惡日說。古代自先秦起,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那古人怎麼辦呢?他們採取了以毒攻毒的招數,紛紛在端午這天舉行除瘟、驅邪、求吉祥等活動,這才形成了今天卓有特色的端午文化。古人為了避諱,甚至把端五改做了端午。
❹ 關於端午節成語
1.騷人墨客:騷人:屈原作《離騷》,因此稱屈原或《楚辭》的作者為騷人。墨客:文人。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出自唐·李白《古風》詩:「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譯文:雅正之聲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邊,形影憔悴,悲憤欲焚。
2.衙官屈宋:衙官:軍府的屬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出自《新唐書·杜審言傳》:「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譯文:我的文章應當有屈原、宋玉來作我的衙官,我的書法應當有王羲之來拜我為師。
3.才過屈宋:屈、宋:戰國楚文學家屈原和宋玉。比喻文才極高。出自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譯文: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學勝過屈宋。
(4)端午節的典故成語擴展閱讀:
端午節別稱:
1.天中節:因端午節恰在夏至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回歸線,太陽在天空位置是一年裡最當中的一天,故名。
2.重午節: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乾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
3.龍舟節:龍舟競渡最早是古代南方沿海一帶先民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方沿海一帶先民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舟船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
4.當五汛: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
參考資料:網路-端午節
❺ 端午節有關的成語
【屈志從俗】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子,成為風俗習版慣
【食古不化】權讀書、作畫一味學習古人,拘泥陳法,不善於靈活運用。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東西不消化一樣。
端午節流行的活動是劃龍舟,一般我們會用到下面這些成語來形容龍舟比賽。
【同舟共濟】舟:船;濟:渡,過河。意思:坐一條船比喻在困難時,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也作「同舟而濟」。
【戮力同心】勠力:並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齊心。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逆水行舟】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
【齊心協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齊心,同心;協,共同合作
❻ 有關端午節的成語
龍舟競渡 屈志從俗 食古不化 粽子飄香 五月端陽、風雨端陽、重五山村、重五惡日,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脫去你的外衣,你是那樣白嫩,發著淡淡的幽香,舔一舔再咬上一口,我心飛上九霄雲外,啊,粽子我的至愛!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供績垛啃艹救訛尋番默;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祥,祝您端午節快樂! 別光吃粽子,記得要給丈人、丈母娘送禮物哦! 很久以前,屈原先生下崗後發明了粽子,可是不但銷量不好,還要受地痞剝削,心灰意冷,終於跑到廣東跳海了. 聞著粽子的飄香,想起遠方的你是否安好?讓我們托偉大詩人的福多吃些粽子!快快樂樂過端陽! 每逢佳節倍思親,祝你端午節平安快樂!!! 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讓人嘔吐;要看證明,屈原就是這樣被毒死的! 我原來是買了粽子要送你的,並且發了短消息給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機,親愛的,我們一起跳江吧! 粽子該是透入大海的,因為你的胸懷像大海一樣的寬廣,別忘了給自己投一個粽子!祝端午節快樂! 雖然你身體很好,但屈原說:多鍛練身體,少打麻將,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 拜託你粽子少吃,注意消化。
❼ 關於端午節的成語
【屈志從俗】1.指抑制意願遷就世俗。2.屈原因志投江,紀念他吃粽專子,成為風俗習屬慣。
【食古不化】讀書、作畫一味學習古人,拘泥陳法,不善於靈活運用。指對所學的古代知識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於按現在的情況來運用,跟吃東西不消化一樣。
端午節流行的活動是劃龍舟,一般我們會用到下面這些成語來形容龍舟比賽。
【同舟共濟】舟:船;濟:渡,過河。意思:坐一條船比喻在困難時,大家同心協力,共同渡過難關。也作「同舟而濟」。
【戮力同心】勠力:並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齊心。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逆水行舟】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
【齊心協力】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齊心,同心;協,共同合作
❽ 形容端午節的成語
1、金鼓齊鳴
意思:指戰斗正在進行。也形容軍威盛大。金鼓:金屬制的樂器和戰鼓。古代作戰時用它們發號令,壯軍威。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聲氣也」。
釋義:用戰鼓發號令,壯軍威。
5、逆水行舟
意思:諺語:「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比喻學習或做事就好像逆水行船,不努力就要退步。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纖。」
釋義:即使眼下還有一點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但也只能拉纖了。
❾ 和端午節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和端午節有關的成語有:
1、才過屈宋,漢語成語,拼音是cái guò qū sòng,意思是比喻文才極高。
出自:唐·杜甫《醉時歌》「先生有道出羲黃,先生有才過屈宋。」
釋義: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學勝過屈宋。
2、衙官屈宋,漢語成語,拼音是yá guān qū sòng,意思是要以屈原、宋玉為屬官。原為自誇文章好。後也用以稱贊別人的文采。
出自《新唐書·杜審言傳》「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
釋義:我老杜的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打下手;我老杜的字,王羲之都得北面稱臣。
3、騷人墨客,漢語成語,拼音是sāo rén mò kè,意思是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
出自:唐·李白《古風》「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
釋義:雅正之聲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邊,形影憔悴,悲憤欲焚。
4、同舟共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óng zhōu gòng jì,本意是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可以形容端午節劃龍舟。
出自:《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釋義:吳國人和越國人互相厭惡,但是當他們同船渡河的時候,如果遇到風浪,他們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樣。
5、逆水行舟,漢語成語,拼音是nì shuǐ xíng zhōu,意思是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可以形容端午節劃龍舟。
出自: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纖。」
釋義:即使眼下還有一點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但也只能拉纖了。
❿ 端午節的成語
1【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2.【千軍萬馬】形容士兵眾多,聲勢壯大。
3.【天馬行空】喻才思豪放飄逸。
4.【心猿意馬】形容心思意念飄浮不定。
5.【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
6.【汗馬功勞】喻為征戰奔走的功勞。
7.【老馬識途】喻經驗豐富的人。
8.【兵荒馬亂】形容戰亂破壞之嚴重,秩序之紊亂。
9.【走馬看花】大略觀看事務外象,無暇細究其底蘊。
10.【車水馬龍】形容繁華熱鬧。
11.【招兵買馬】徵招士兵,購買馬匹;指集結武力,預謀作戰。
12【金戈鐵馬】表示軍隊裝備很好,作戰力非常強;或喻戰爭。
13【青梅竹馬】指幼時游戲的伴侶。
14【指鹿為馬】形容歪曲事實顛倒是非。
15【秣馬厲兵】磨快武器,喂飽戰馬,准備戰斗;也泛指事前積極的准備。
16【馬耳東風】形容一個人對別人所說的話漠不關心,聽過就忘。
17【馬到成功】用以祝賀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18【馬革里屍】形容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
19【馬首是瞻】指完全聽從領導人的指揮來行動。
20【馬齒徒長】只喻只是年齡徒然加大,但沒有大作為。
21【塞翁失馬】(1)比喻人因禍得福。(2)形容禍福無常,不能遽下定論。
22【駟馬難追】話一說出口,難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語謹慎,要信守諾言。
23【龍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24【聲色犬馬】形容生活非常糜爛。
25【懸崖勒馬】喻到了危險的邊緣,及時醒悟回頭。
馬不停蹄~隊伍馬不停蹄的走了一天一夜,終於趕在了對手的前面,奪得勝利。
馬齒徒增~十年來,我馬齒徒增而已,什麼成果也沒有搞出來。(表示自謙,意為年齡增大了,但學問沒有長進,事業沒有成就)
馬工枚速~你們二位馬工枚速,各有所長,何必謙虛。(稱贊人的才能各有所長)
馬革裹屍~在出征前,戰士們一個個慷慨激昂地表示了「馬革裹屍,誓不生還」的決心。(形容忠勇殺敵,戰死疆場)
馬放南山~在帝國主義還存在,戰爭威脅還存在的今天,就不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作戰。現形容太平麻痹思想)
馬到成功:朋友要去參加考試我衷心的祝她馬到成功.
懸崖勒馬:一個人即使犯下再大的錯誤只要能懸崖勒馬,我們都應該給他重新改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