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典故
建議來到自國學網看看http://www.guoxue.com/
❷ 求一句英語諺語以及它的意思和典故~~~
典故找不到,只有些故事
先寫點諺語
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不善始者不善終。
A bad thing never dies.
遺臭萬年。
A bad workman always blames his tools.
不會撐船怪河彎。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han two in the bush.
一鳥在手勝過雙鳥在林。
A boaster and a liar are cousins-german.
吹牛與說謊本是同宗。
A bully is always a coward.
色厲內荏。
A burden of one's choice is not felt.
愛挑的擔子不嫌重。
A candle lights others and consumes itself.
蠟燭照亮別人,卻毀滅了自己。
A cat has 9 lives.
貓有九條命。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貓也可以打量國王,意為人人平等。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
病從口入。
A constant guest is never welcome.
常客令人厭。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實勝於雄辯。
Adversity leads to prosperity.
窮則思變。
Adversity makes a man wise, not rich.
逆境出人才。
A fair death honors the whole life.
死得其所,流芳百世。
A faithful friend is hard to find.
知音難覓。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塹,長一智。
A fox may grow gray, but never good.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患難見真情。
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得朋友難,失朋友易。
A friend is never known till a man has need.
需要之時方知友。
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never be found.
沒有十全十美的朋友。
'After you' is good manners.
「您先請」是禮貌。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A good beginning makes a good ending.
善始者善終。
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書如摯友。
A good book is the best of friends, the same today and forever.
一本好書,相伴一生。
A good conscience is a soft pillow.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
A good fame is better than a good face.
美名勝過美貌。
A good husband makes a good wife.
夫善則妻賢。
A good medicine tastes bitter.
良葯苦口。
A good wife health is a man's best wealth.
妻賢身體好是男人最大的財富。
A great talker is a great liar.
說大話者多謊言。
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君子之交淡如水。
A joke never gains an enemy but loses a friend.
戲謔不能化敵為友,只能使人失去朋友。
A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
積習難改。
A liar is not believed when he speaks the truth.
說謊者即使講真話也沒人相信。
A light heart lives long.
靜以修身。
A little body often harbors a great soul.
濃縮的都是精品。
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
一知半解,自欺欺人。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狗肚子盛不得四兩油。
All are brave when the enemy flies.
敵人逃竄時,人人都成了勇士。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All rivers run into sea.
海納百川。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
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
結果好,就一切都好。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閃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總是由難而易。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ll boy.
只會用功不玩耍,聰明孩子也變傻。
A man becomes learned by asking questions.
不恥下問才能有學問。
A man can do no more than he can.
凡事都應量力而行。
A man cannot spin and reel at the same time.
一心不能二用。
A man is known by his friends.
什麼人交什麼朋友。
A man of words and not of deeds is like a garden full of weeds.
光說空話不做事,猶如花園光長刺。
A man without money is no man at all.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A merry heart goes all the way.
心曠神怡,事事順利。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A mother's love never changes.
母愛永恆。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蘋果,不用請醫生。
A new broom sweeps clean.
新官上任三把火。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An hour in the morning is worth two in the evening.
一日之計在於晨。
An old dog cannot learn new tricks.
老狗學不出新把戲。
An ounce of luck is better than a pound of wisdom.
聰明才智,不如運氣。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
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
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A single flower does not make a spring.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A snow year, a rich year.
瑞雪兆豐年。
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
健全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
A still tongue makes a wise head.
寡言者智。
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
小洞不補,大洞吃苦。
A straight foot is not afraid of a crooked shoe.
身正不怕影子斜。
A wise head makes a close mouth.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
一年之計在於春。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Bad news has wings.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Barking dogs seldom bite.
吠犬不咬人。
Beauty lies in the love's eyes.
情人眼裡出西施。
Be swift to hear, slow to speak.
聽宜敏捷,言宜緩行。
Better late than never.
不怕慢,單怕站。
Better to ask the way than go astray.
問路總比迷路好。
Between friends all is common.
朋友之間不分彼此。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濃於水。
Blood will have blood.
血債血償。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
讀書如交友,應求少而精。
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辦。
Business is the salt of life.
事業是人生的第一需要。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讀書使人充實,交談使人精明。
Can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Care and diligence bring luck.
謹慎和勤奮才能抓住機遇。
Caution is the parent of safety.
小心駛得萬年船。
Cheats never prosper.
騙人發不了財。
Children are what the mothers are.
耳濡目染,身教言傳。
Choose an author as you choose a friend.
擇書如擇友。
Come what may, heaven won't fall.
做你的吧,天塌不下來。
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
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
Confidence in yourself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success.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
知足者常樂。
Count one's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
蛋未孵先數雛。
Courtesy on one side only lasts not long.
來而不往非禮也。
Creep before you walk.
循序漸進。
Cry for the moon.
海底撈月。
Custom is a second nature.
習慣是後天養成的。
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有個好習慣,事事皆不難。
Diamond cuts diamond.
強中自有強中手。
Do as the Romans do.
入鄉隨俗。
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oing is better than saying.
與其掛在嘴上,不如落實在行動上。
Do it now.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Do nothing by halves.
凡事不可半途而廢。
Don't claim to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不要不懂裝懂。
Don'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不要攬事過多。
Don't make a mountain out of a molehill.
不要小題大做。
Don't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should be done today.
今日事,今日畢。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不要本末倒置。
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
不要自找麻煩。
Don't try 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k eggs.
不要班門弄斧。
Do well and have well.
善有善報。
Each bird love to hear himself sing.
孤芳自賞。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makes a man healthy, wealthy and wise.
早睡早起身體好。
Easier said than done.
說得容易,做得難。
Easy come, easy go.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Eat to live, but not live to eat.
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
實磨無聲空磨響,滿瓶不動半瓶搖。
Envy has no holidays.
忌妒之人無寧日。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Even reckoning makes long friends.
親兄弟,明算賬。
Every advantage has its disadvantage.
有利必有弊。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人人負責,等於沒人負責。
Every day is not Sunday.
好景不常在。
Every dog has his day.
誰都有得意的時候。
Every door may be shut, but death's door.
人生在世,唯死難逃。
Every heart has its own sorrow.
各人有各人的苦惱。
Every little helps a mickle.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Every man for himself, and the devil takes the hindmost.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Every man has his faults.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Every man has his hobbyhorse.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
Every man has his weak side.
人人都有弱點。
Every man is the architect of his own fortune.
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
Every minute counts.
分秒必爭。
Every mother's child is handsome.
孩子是自己的好。
Every potter praises hit pot.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s when old.
東西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親。
Example is better then percept.
說一遍,不如做一遍。
Experience is the father of wisdom and memory the mother.
經驗是智慧之父,記憶是智慧之母。
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
吃一塹,長一智。
Fact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事實勝於雄辯。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敗是成功之母。
False friends are worse than bitter enemies.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Far from eye, far from heart.
眼不見,心不煩。
Far water does not put out near fire.
遠水救不了近火。
Faults are thick where love is thin.
一朝情意淡,樣樣不順眼。
Fear always springs from ignorance.
恐懼源於無知。
Fields have eyes, and woods have ears.
隔牆有耳。
Fire and water have no mercy.
水火無情。
Fire is a good servant but a bad master.
火是一把雙刃劍。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先來後到。
First impressions are half the battle.
初次見面,印象最深。
First think and then speak.
先想後說。
Fools grow without watering.
朽木不可雕。
Fool's haste is no speed.
欲速則不達。
Fools has fortune.
獃人有呆福。
Fools learn nothing from wise men, but wise men learn much from fools.
愚者不學無術,智者不恥下問。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格外香。
Fortune favors those who use their judgement.
機遇偏愛善斷之人。
Fortune knocks once at least at every man's gate.
風水輪流轉。
Four eyes see more than two.
集思廣益。
Friends agree best at distance.
朋友之間也會保持距離。
Friends are thieves of time.
朋友是時間的竊賊。
Friends must part.
再好的朋友也有分手的時候。
故事:
1、The Wolf and the Lamb
A WOLF, meeting with a Lamb astray from the fold, resolved not to lay violent hands on him, but to find some plea to justify to the Lamb the Wolf's right to eat him. He thus addressed him: "Sirrah, last year you grossly insulted me." "Indeed," bleated the Lamb in a mournful tone of voice, "I was not then born." Then said the Wolf, "You feed in my pasture." "No, good sir," replied the Lamb, "I have not yet tasted grass." Again said the Wolf, "You drink of my well." "No," exclaimed the Lamb, "I never yet drank water, for as yet my mother's milk is both food and drink to me." Upon which the Wolf seized him and ate him up, saying,"Well! I won't remain supperless, even though you refute everyone of my imputations." The tyrant will always find a pretext for his tyranny.
2、The Bat and the Weasels
A BAT who fell upon the ground and was caught by a Weasel pleaded to be spared his life. The Weasel refused, saying that he was by nature the enemy of all birds. The Bat assured him that he was not a bird, but a mouse, and thus was set free. Shortly afterwards the Bat again fell to the ground and was caught by another Weasel, whom he likewise entreated not to eat him. The Weasel said that he had a special hostility to mice. The Bat assured him that he was not a mouse, but a bat, and thus a second time escaped. It is wise to turn circumstances to good account.
3、The Lion and the Mouse
A LION was awakened from sleep by a Mouse running over his face. Rising up angrily, he caught him and was about to kill him, when the Mouse piteously entreated, saying: "If you would only spare my life, I would be sure to repay your kindness." The Lion laughed and let him go. It happened shortly after this that the Lion was caught by some hunters, who bound him by st ropes to the ground. The Mouse, recognizing his roar, came gnawed the rope with his teeth, and set him free, exclaim "You ridiculed the idea of my ever being able to help you, expecting to receive from me any repayment of your favor; I now you know that it is possible for even a Mouse to con benefits on a Lion."
4、The Father and His Sons
A FATHER had a family of sons who were perpetually quarreling among themselves. When he failed to heal their disputes by his exhortations, he determined to give them a practical illustration of the evils of disunion; and for this purpose he one day told them to bring him a bundle of sticks. When they had done so, he placed the faggot into the hands of each of them in succession, and ordered them to break it in pieces. They tried with all their strength, and were not able to do it. He next opened the faggot, took the sticks separately, one by one, and again put them into his sons' hands, upon which they broke them easily. He then addressed them in these words: "My sons, if you are of one mind, and unite to assist each other, you will be as this faggot, uninjured by all the attempts of your enemies; but if you are divided among yourselves, you will be broken as easily as these sticks."
5、A CHARCOAL-BURNER carried on his trade in his own house. One day he met a friend, a Fuller, and entreated him to come and live with him, saying that they should be far better neighbors and that their housekeeping expenses would be lessened. The Fuller replied, "The arrangement is impossibl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for whatever I should whiten, you would immediately blacken again with your charcoal." Like will draw like.
❸ 關於牆的故事,最好是有記載的,越多越好!
禍起蕭牆
「三心牆」的故事:
千里修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紅軍牆的故事
「北上去抗日,紅軍路過咱們村,不住店不住宅,只在弄堂打地鋪……」這是在淳安縣白馬鎮(2006年合並到楓樹嶺鎮)大橋頭村附近村民中流傳的紅軍故事。而在村東頭的一堵牆上,還能見到當年紅軍用毛筆書寫的北上抗日宣傳標語,這是證明紅軍曾經到過這里的唯一痕跡,這堵牆被當地人稱為紅軍牆。
劉春發今年70歲,從小就聽母親講紅軍的戰斗故事,現在他又將這些故事說給下一代聽。那是1934年4月的一天,老百姓只知道有一支方誌敏領導的部隊從江西那邊過來(後來知道那是紅十軍北上抗日的先遣隊)。起初,村民們還很害怕,不敢與紅軍接觸。劉春發聽母親說,那些戰士看起來和他們自己的孩子差不多,個個和藹可親,他們頭戴箬帽,腳穿著草鞋,除了背上背著一把大刀以外,一切看起來都和當地百姓差不多。村民們很快就明白這是自己的部隊。於是他們爭相把戰士們往家裡請,可是紅軍紀律嚴明,只肯在弄堂里打地鋪。母親將家裡養了半年多的一頭豬殺了給紅軍吃,戰士們走時還專門留下了三塊大洋。
紅軍來了,敵人就逃了。到了11月份第二批紅軍來時,敵人糾集兩個團的兵力來圍剿,沒想到紅軍在當地百姓的支援下,在山中與敵人周旋,以少勝多,竟把敵人打得找不著北,不僅消滅了幾十個敵人,還繳獲幾把機槍。但是紅軍也犧牲6名戰士,另外還有一名戰士負了重傷。鄉親們將烈士埋在山裡他們戰斗過的地方,讓負傷戰士留在村子裡養傷。但最終因山區缺醫少葯,受傷的戰士也犧牲了。於是山中就留下一堵老牆頭,仍可見完整的紅軍標語。當地小學校長項新明,在村幹部的支持下將紅軍牆上的筆跡進行了拓描,在重修圍牆時又將標語按原樣恢復在牆上。村裡還出錢在紅軍牆外架起了鐵柵欄,對紅軍牆進行保護。
現在,淳安白馬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節假日,當地及其他地區的幹部群眾和學生都會來這里緬懷先烈。年長的村民會給每一位參觀者講紅軍的故事,村子裡的孩子們更是對紅軍牆的來歷耳熟能詳,當他們長大後,又會將這些故事傳給下一代,紅軍來過白馬的故事還會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德國柏林牆的故事
紅杏出牆:民國初年,一位上海報人與一名媛結為夫婦,二人以詩為媒,傳達愛慕。在新婚之夜,夫欲行事,新娘阻止道:
「我們既然因詩相識,今晚你要作言詩,才可為夫妻。」新郎性急,便隨口吟出:
「急忙哪得有詩來,
且把唐詩借作材;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新娘一聽就笑了,也對詩一首:
「急性哪得有詩來,
也把唐詩借作材;
花徑不曾緣客掃
篷門今始為君開。」
0成語詞典中有好多關於牆的故事
成語
00挖牆腳
00逾牆窺隙 〖解釋〗指男女偷情。
00隔牆有耳 〖解釋〗比喻秘密易於外泄。同「隔牆有耳」。
00峻宇雕牆 〖解釋〗高大的屋宇和彩繪的牆壁。形容居處豪華奢侈。
00豐牆峭阯 〖解釋〗牆高大而地基陡直。比喻根基不牢。阯,同「址」。
00東向而望,不見西牆 〖解釋〗比喻主觀片面,顧此失彼。
00鑽隙逾牆 同「鑽穴逾牆」。
00逾牆鑽蠙 見「逾牆鑽穴」。
00逾牆鑽穴 亦作「逾牆鑽蠙」。亦作「逾牆窺蠙」。語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後以「逾牆鑽穴」指男女偷情。
00逾牆鑽隙 越牆、鑽洞。指對女子作挑逗行為,借指男女偷情。
00逾牆越舍 指翻牆越舍很快就走了。
00逾牆窺蠙 見「逾牆鑽穴」。
00引水入牆 比喻自招災禍。
00兄弟鬩牆 鬩:爭斗。兄弟之間的糾紛,也比喻內部爭斗。
00釁發蕭牆 釁:縫隙,引申為爭端,事端。蕭牆: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牆,引申為內部。比喻事端或災禍發生在內部。
00鬩牆誶帚 「鬩」念xì。謂家庭內部爭吵不和。誶帚,指婦女吵罵。
00桃李門牆 謂生徒眾多的師門。
00宋玉東牆 喻指貌美多情的女子。
00事在蕭牆 謂禍亂出自內部。事,變故;蕭牆,宮室內當門的小牆。語出《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00牆面而立 面對牆壁對立。形容目光短淺。亦作「面牆而立」。
00牆花路柳 喻娼妓。
00牆花路草 見「牆花路柳」。
00
❹ 隔牆有耳是不是成語有沒有相關的寓言故事
當然是了
【解釋】:隔著一道牆,也有人偷聽。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別人也可能知道。也用於勸人說話小心,免得泄露。
【出自】:《管子·君臣下》:「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❺ 范雎的遠交近攻是怎樣的典故
范雎,游士出身,以辯才和智謀為昭王所用,並在秦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聽其言,觀其行,能對戰國游士這一類人多一點直觀的認識。
一、「秦王之國危於累卵」
范雎(音居),魏人,有辯才,年輕時就投身政治活動。他本打算為魏昭王游說諸侯,對魏國的強盛有所作為,無奈出身貧寒,不能如願,就先投在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下。
一次,他隨須賈出使齊國。齊襄王欣賞他的才幹,就賞賜給他10斤金子,以及牛、酒等物。范雎不敢收。這事讓須賈知道了,回到魏國後就向魏相魏齊打小報告,說范雎將魏國的機密泄露給了齊王,所以齊王要獎賞他。
魏齊大怒,令人笞擊范雎,將他的肋骨打折了、牙齒打落了。范雎看情況不妙,就裝死,被人卷在葦席里扔進廁所間。須賈上廁所見了,還向葦席上撒尿。
後來,范雎向看守求情,講你放了我,將來一定重重地謝你。看守就去向魏齊報告,謊稱范雎已死,扔掉算了。魏齊相信了。范雎就在看守的幫助下逃了出去。一個叫鄭安平的人,又建議范雎改姓換名躲藏起來。就在這時,秦昭王派王稽出使魏國。鄭安平混跡其中,侍候王稽。王稽向鄭安平打聽魏國有何人才,准備加以收羅。鄭安平就推薦范雎。范雎夜見王稽。一接觸,王稽就覺得范雎確實與眾不同。范雎見與王稽談得頗投機,也就放開了膽。他對王稽說:「秦王之國危於累卵,得臣則安。」(秦王的國家正處於比雞蛋相疊還要危險的境地。如果用我,就會轉危為安。)這話更令王稽對范雎刮目相看。兩人遂相約一起離開魏國。
王稽帶著范雎向秦國進發。車到秦國邊境湖關(今河南靈寶西),恰巧遇上秦相穰侯東巡至此。范雎早就知道穰侯厭惡其他國家的政客,所以躲在車里不出來,以免遭受穰侯的污辱。穰侯詢問王稽是否帶了外來客入秦。王稽回答:「不敢。」穰侯又特別關照一句:「外來政客對秦國毫無益處,只有擾亂的份兒。」
穰侯的車駕過去後,范雎對王稽說:「穰侯剛才未檢查車內,想必還會回來搜索。」就下車獨自行走。果然,行出十餘里路,穰侯真的派人追過來搜查車子。范雎憑著自己的機敏,避過這場驚險,與王稽一起回到秦都咸陽。
這一年為公元前268年,秦昭王三十九年。
王稽向秦王匯報范雎的到來,還特意將范雎所說「秦王之國危於累卵」這句話提了一遍。可惜,秦王對此未予以重視,只用很差的食宿接待范雎。
過了一段時間,穰侯要帶兵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齊國的綱(今山東東平南)、壽(今山東寧陽北)。范雎聞知,感到進說秦王的機會到了。他上書秦王,要求當面獻策。他在信中非常自信地說:「一語無效,請伏斧質。」(如果有一句沒有用的話,就用斧子把我劈了。)這話感染了秦昭王,就派車接范雎進宮晤談。
范雎進了宮中,恰好遇上昭王。范雎裝出不認識昭王的樣子,對宮中的侍從嚷嚷道:「秦國哪有什麼王呀!秦國只有宣太後和穰侯啊!」以此來引起昭王的注意。這話讓昭王聽見了,他連忙迎上前問候范雎。這一切令在旁的群臣一個個面面相覷。范雎和昭王將如何相待,他們又將談些什麼,對此我們暫且按下不說。這里,先就讀者可能已經注意到的兩個問題,即:范雎為何如此痛恨穰侯,又為什麼說秦國「危於累卵」,做一些歷史的回溯。
二、外戚擅權,「四貴」橫行
穰侯名魏冉,為秦昭王母親宣太後的弟弟,因被封在叫穰的地方,故稱穰侯。他在秦惠文王、秦武王時就做了大臣。武王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君主,曾將秦國的勢力深入到中原,並在周王室面前耀武揚威。武王看中了象徵周天子權位的周鼎,幻想著有朝一日能將其據為己有。所以常常以舉鼎為戲。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四年),武王在同大力士孟說舉鼎時,不慎折斷了脛骨,並竟因此死去。
武王無子,武王諸弟紛紛爭奪王位。武王的親生母親惠文後早死,庶母羋(音密)八子生有3子。身為羋八子弟弟的魏冉,當時居官已久,在朝中權力最大。就將羋八子所生之子立為王,是為昭王。羋八子為宣太後。
昭王即位後,昭王的諸兄弟不服,發動叛亂。魏冉殺了為首作亂的壯和其他諸公子、大臣,鞏固了秦昭王的地位。由於這些緣故,另一方面也因為魏冉確有一套手腕,所以自公元前306年秦昭王即位,到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秦國雖幾易國相,但實際權力大部分時間都掌握在魏冉和宣太後手中。魏冉先後5次出任丞相,達25年之久,是秦國歷史上任丞相時間最長的一個。
昭王即位時,年已20歲,但實際上由他的母親宣太後代為掌權,魏冉負責執行。這樣,一個以宣太後為首的外戚集團,便在秦國形成了。這個集團的核心人物,除了宣太後、魏冉,還有被封為華陽君的宣太後的幼弟,和被封為高陵君與涇陽君的宣太後的另外兩個兒子。魏冉與其他三個人,時稱「四貴」。
作為昭王前期向東擴展的決策人物,穰侯魏冉頗有一番建樹。他起用武將白起,派他率領秦軍不斷進攻韓、魏、趙以及楚國,多次取得重大勝利。比如,在伊闕之戰中,白起指揮秦軍打敗了韓、魏聯軍,斬首24萬,令山東各國聞風喪膽。以後,魏冉又派白起率軍攻入魏國河內地區,取得大小城邑六十餘座。再後,魏冉又遣白起南下伐楚,攻破楚國國都郢城(今湖北江陵)。這些軍事活動,削弱了山東國家的勢力,對秦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
但是,隨著秦國對外軍事斗爭的不斷勝利,宣太後這一家族在朝廷上的權勢越來越大。他們生活驕奢淫靡,飛揚跋扈,每人各自都有一大片封地,成為全國最大的封君地主。又嫉賢妒能,一反秦國一貫吸納外來人才的做法,拒斥外來的政客、游士。他們欺下蔽上,不把秦王放在眼裡。
政治的黑暗,必然影響到對外的斗爭,從而導致一系列軍事活動的失利。比如,魏冉後來又被封於陶(今山東定陶),其地在齊國邊境附近。為了擴大自己的這一方領地,他竟不顧橫越韓、魏兩國,讓秦軍長途跋涉去進攻齊國。這種舍近求遠的做法,使秦國在戰略上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
這,就引出了范雎「秦王之國危於累卵」的議論。
三、昭王說:「今日得見先生,有幸!」
再說那天范雎進宮正巧碰到秦昭王,他高聲叫嚷秦國沒有王。這話既道破了當時秦國的症結所在,又觸及昭王心頭的隱痛。昭王年少登基,無力左右政局,遂使母黨勢力日益膨脹,一切都把持在太後和魏冉的手中,自己形似傀儡。然而昭王對此並不甘心,他也絕非無能之輩,只是手下缺乏得力的親信、干將。范雎的出現,令他眼前一亮,隱約感到某種時機的到來。
昭王屏退左右,恭敬地兩腿跪在地上,挺著上身,請求范雎說:「先生怎麼指教我?」范雎只是說:「是,是。」過了片刻,昭王又請求說:「先生怎麼指教我?」昭王如此反復了三遍。最後,范雎講:「不是臣不說。臣聽說從前呂尚遇文王,文王待呂尚厚,呂尚也對文王談得深,所以文王依靠呂尚的輔佐而征服天下。臣是秦國的一個過客,和王沒有什麼交情,而臣所要說的事,牽涉到王的骨肉之親。臣願效愚忠進諫,卻不知王的心思究竟如何,這是王再三問臣,臣卻不敢作答的原因。臣不是因害怕而不敢講,如果臣今天講了明日就被害,臣並不害怕,因為人免不了一死。如果需要臣死而又能對秦國有所好處,臣是心甘情願的。然而,臣所害怕的,是臣死以後,天下的人如果都知道臣是為盡忠而身死,以後就沒有人再敢對王進言了,也沒有人敢入秦了。」
范雎如此一段話語,使昭王不由得心頭一熱。他說:「今日得見先生,有幸。先生有話盡管講,事無大小,上至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全部都說出來,以教導寡人,不要懷疑寡人。」
范雎連忙向昭王作拜,昭王也向范雎回拜。於是,范雎說:「秦國地勢險要,軍隊強盛,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這是可以成就王業的地方。民怯於私鬥而勇於公戰,這是有利於成就王業的人民。大王您有此二者,霸業可成啊!可是,秦國至今已閉關15年,不敢積極地向東方拓展,這是因為穰侯為秦國謀不忠,大王的計策有所失。」昭王忙講:「寡人願意聽聽計策失在什麼地方。」
范雎害怕隔牆有耳,不敢說秦國內的事,就先講對外的事,以此進一步了解、觀察昭王。他說:「穰侯要越過韓、魏去攻打齊國的綱、壽,這是失計。出兵少了不足損傷齊國,出兵多了則對秦國有害。今天秦和鄰國的關系並不親善,跨越鄰國去攻別國,行嗎?這在策略構想上是有疏漏的。以前齊湣王南攻楚國,斬軍殺將,闢地千里,可到最後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得到,難道是不想得地嗎?是因為形勢不允許呀!後來各國看到齊國很疲憊,君臣又不和,就興兵伐齊,大破齊國。齊國所以大敗,就是因為伐楚而肥了韓、魏,這也就是所謂的借武器給敵人、送糧食給盜賊。王不如遠交近攻,那樣,得一寸土地就是王的一寸土地,得一尺土地就是王的一尺土地。今天放棄這樣的策略去遠攻,不是太荒謬了嗎?從前中山國方圓500里,趙國緊挨著它,將它吞並了,別的國家也不能對它怎樣。韓國、魏國處在各國之中,是天下的樞紐。大王要想稱霸諸侯,就一定要征服韓、魏。以便掌握天下的樞紐,並進而威懾楚、趙。如果楚、趙都依附秦國,齊國也必定依附秦國。」
昭王非常贊賞范雎這一「遠交近攻」的策略,就欣然採納,拜范雎為客卿,參與軍事謀劃。
四、貶逐「四貴」,范雎為相
范雎「遠交近攻」的策略付諸實施後,秦國的軍事行動就由被動變為主動,並逐步取得一些勝利。范雎也因此進一步受到昭王的信任。隨著君臣關系的日益密切,范雎感到向昭王談論國內事務的時候到了。
一天,范雎對昭王講:「臣在山東時,只聽說齊國有孟嘗君,沒聽說有齊王。也只聽說秦國有太後、穰侯、華陽、高陵、涇陽,沒聽說有秦王。一國的王是一國的頭腦,他要定奪國家大事,要有生殺予奪的權威。今天,太後能夠擅自行事,穰侯可以出使不報,華陽、涇陽、高陵可以自行決斷,這就是人們為什麼說秦國無王啊。『四貴』的權勢盛國家就危險,大王的權力就可能傾覆,命令也不能從王出。臣聽說善於治國者,就要樹立威望、握緊權力,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范雎又引證齊、趙兩國權臣廢君的教訓,說道:「崔杼、淖齒是齊國的臣,齊王為他們所害。李兌是趙國的臣,他困主父於沙丘,百日餓死。現在太後和『四貴』就好比崔杼、淖齒、李兌。秦國從有等級的官吏到諸大臣,以及大王左右的人,沒有不是屬於相國穰侯的,王在朝廷實際是孤家寡人。臣實在為王惶恐不安,以後擁有秦國的不會是王您的子孫了。」
昭王聽范雎如此一說,萬分驚懼,決心鏟除禍害。在范雎的幫助下,昭王採取周密部署與果斷措施,一舉廢掉宣太後,同時將穰侯魏冉與高陵、華陽、涇陽君逐出關外。秦王收回了魏冉的穰侯爵號和相印,讓他去陶邑休養。當魏冉遷居時,滿載珍寶的車輛有1000多乘。在離境出關檢驗時,有人發現,魏冉的寶器奇珍竟比王室還多。這一年是公元前266年,秦昭王四十一年。
緊接著,昭王拜范雎為相,並封他為應侯(應在今河南寶豐縣西南)。從此,秦國內政和軍事大權便為范雎所控制。對內,他對政權機構進行清理整頓,廢止了貴族擅政的局面,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外,積極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並節節取勝。
五、遠交近攻:秦加緊進攻三晉
在范雎出任秦相以前,昭王即已開始按照范雎的主張,改變魏冉舍近求遠攻打齊國的戰略。范雎被拜為客卿的當年,秦國就派五大夫綰率兵伐魏,攻取懷(今河南武陟西南)。公元前266年,秦軍占據魏的刑丘(今河南溫縣東)。范雎相秦後,將攻擊的矛頭又指向韓。
范雎去見昭王,主張先以武力相威脅,迫使韓國就範,如果不成再出兵。韓國雖已趨衰弱,卻並不肯將國土拱手相讓。於是,自公元前265年開始,秦國連續不斷地向韓國發動軍事進攻。
向韓發兵的當年,秦軍即攻取少曲(今河南孟縣境內)、高平(今河南濟源西南)。次年,秦將白起攻韓,又拔5城,斬首5萬。公元前263年,白起又進兵太行山以南地區。韓國的疆土就這樣一塊塊被秦蠶食掉。
隨著對韓擴張的一步步得手,秦國與趙國之間的矛盾就趨於激烈。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爆發了著名的長平大戰,秦將白起坑殺40萬降卒,慘絕人寰;同時,也極大地削弱了趙國的力量。
六、攻伐邯鄲:范雎與白起的矛盾
長平一戰,秦國威勢大震,同時也讓白起聲名遠揚。這引起了范雎的嫉妒。范雎辯士出身,靠游說起家,雖然干練、有謀略,卻心胸狹窄,容不得別人與他爭鋒。白起在魏冉為相時就已功勛卓著,現在長平一戰更使他如日中天。范雎惟恐在這個崇尚武功的國度,因白起的功高,使自己身價跌落,從而不能獨攬大權。
長平大戰後,形勢對秦非常有利。白起准備一鼓作氣,乘勢滅趙攻韓。公元前259年10月,秦軍再度攻佔上黨,然後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齙率領,攻下韓國的皮牢(今山西翼城東);另一路由司馬梗率領,佔領了趙國的太原。白起自己則統率主力留在上黨,等待昭王發出向邯鄲進攻的命令。可是,等了兩個月,得到的卻是「罷兵」的命令。
原來,昭王聽從了范雎的話,認為秦兵在外日久,應讓士卒休息,並准允韓、趙割地求和。白起只好奉命,班師回國。乘勝滅趙的計劃成了泡影,快到手的戰功落了空,白起不免心生怨恨。從此,范雎與白起之間的矛盾趨於尖銳。
後來,情況發生了變化。趙國、韓國本來說好賠地,可秦兵退後,只有韓國獻出了土地,而趙國卻變了臉,拒不割地,並且派人去齊國,准備聯合抗秦。昭王見趙國違約,還要聯絡別國一起反秦,就又命令白起率兵伐趙,這回輪到白起說:「不可。」
白起之所以反對伐趙,既有對范雎不滿的因素在內,也是出於對形勢的分析、考慮。他指出:「趙國自長平之戰以後,君臣發憤圖強,努力耕作,對外又與燕、魏結親,與齊、楚連好,處心積慮,備戰抗秦。所以,趙國現在是國內實、交外成,秦國不可以攻伐啊。」白起的話顯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昭王和范雎主意已定,就另派王陵率兵攻趙。
公元前258年,王陵在進攻邯鄲時受挫,秦軍傷亡不少。昭王又想起了白起,想請他出馬。白起稱病不出。
然而,前線不斷失利,消息傳來,令昭王十分焦急,就令范雎親自去勸說白起。范雎無奈,就裝模作樣地去請白起就職。白起依然推託有病,不肯出戰,並進一步分析形勢,指出此次出兵,不可能得勝。他說:「現在趙國軍民同心協力,誓死保衛國家。山東各國也都對秦國懷有怨恨,秦若攻趙,它們必然相救。秦國遠離自己的國土攻打邯鄲,趙國堅守,諸侯外援,秦軍必受夾攻。」
范雎早就有意讓自己的親信鄭安平替代白起,所以白起的拒絕,正合他意。范雎回到朝廷,向昭王稟報,同時也免不了對白起數落一番。昭王聽了,大發雷霆:「不要你白起,我也能滅趙。」於是昭王讓王齙代替王陵,並增加軍隊,繼續圍攻邯鄲。
不幸的是,事態的發展恰如白起所預言的。趙國軍民拚死抵抗,秦軍久攻不下。同時魏國、楚國的援軍又趕來攻擊秦軍,秦軍大批逃亡,處境危險。
昭王不得不再去求助於白起。這次,昭王本人親抵白起府邸,命令白起帶兵伐趙,但白起還是以生病為由予以拒絕。昭王火冒三丈,對白起說:「你雖有病,但還是要為寡人出征。哪怕你是躺在床上指揮。」生性孤傲的白起,心裡有氣,拒不從命,並繼續向昭王陳述不可出兵的理由。他對昭王說:「願大王接受臣之見,這回就放了趙國,讓他們休養生息,同時伺機等待東方國家的變故。這樣可以安撫東方國家的恐懼,攻伐、誅滅其中驕橫和無道的。用道義的力量來命令諸侯,天下就可以定矣。何必一定要先對趙國開刀呢?」
昭王根本聽不進去,談話徹底崩裂。昭王當即削去封予白起的武安君爵位,並將他逐出咸陽,遷至陰密(今甘肅靈台縣西)。由於有病,白起沒有馬上動身。
3個月後,秦軍在前線失敗的消息傳來,昭王又遷怒於白起,令他立即起行,不得滯留咸陽。白起只得起程。
這時,范雎又在昭王面前煽動對白起的不滿情緒,說白起心中不服,「其意怏快」,恐怕日後有變。昭王聽范雎這么一說,也感到留著這位能攻善戰又生性刻薄的人,很可能是一個禍根,就立即派出使者追趕白起。在距咸陽以西10公里一個叫杜郵的地方,使者攔住了白起。使者按照昭王的吩咐,令白起自殺。白起引劍自剄而死。
七、「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在《史記》中為范雎作傳的司馬遷,曾詳細地記述了范雎與須賈、魏齊之間因私人怨恨而引出的一段故事。俗話說得好,「於細微處見精神」,《史記》中的這些貌似平常瑣碎的事情,其實為人們深入了解范雎的為人以及為政,提供了絕好的資料。
范雎早年投在須賈的門下,卻不幸受其污辱,幸虧得到王稽和鄭安平的幫助,才得以逃到秦國。這事我們在前面已經提過,對此,范雎一直耿耿於懷。後來范雎為相後,恰巧有一次須賈被派到秦國求和。范雎聞知,就特意微服出行,並裝模作樣地在路上「巧遇」須賈。
須賈只知道秦相叫張祿——這是當年范雎接受鄭安平建議而更換的姓名,入秦後一直沿用——卻渾然不曉張祿就是范雎。須賈路遇范雎,兩人難免一番寒敘。言談中范雎故意作出不得意狀,弄得須賈頗哀憐他。須賈此次身負重任,出使秦國,正需要人幫助,也就想與范雎拉拉關系,幫著走走門路。於是便留范雎吃飯,還送給他一件袍子。席間,須賈提起他那4匹馬拉的大車壞了,不能去見秦相。范雎趕緊表示,願為須賈去借,並陪同前往,代為通報。
范雎為須賈駕著馬車來到相府門口,對須賈說:「你等著我,我為君先入內通報。」然後就獨自一個人進去了。須賈在門口等啊等,卻不見范雎出來,就問看門的:「范叔怎麼還不出來?」看門的回答:「沒有范叔這個人。」須賈說:「就是剛才給我駕車的那位。」看門的一本正經地對須賈講:「那可是我們的秦相張君。」
須賈大驚,隨即恍然大悟,知道自己被已經飛黃騰達的范雎故意耍弄了。須賈赤膊跪行,要向范雎謝罪。
於是,范雎擺起架勢,召見須賈。須賈連連叩頭,聲言自己該死。范雎當眾歷數須賈的3條罪狀:1.當年從齊國歸來,你向魏齊誣告我暗通齊國;2.魏齊令人打我,又將我扔在廁所間,你不制止;3.你還向我身上撒尿。接著,范雎又說,考慮到今日你對我尚有故人之意,還以袍子相贈,所以也就把你釋放算了。但是,你要傳話給魏王,迅即拿著魏齊的頭來,不然的話,馬上踏平大梁(魏國都城,今河南開封市)。
須賈回到魏國,並帶回范雎的口信。魏齊知道後,慌忙逃到趙國,藏匿在平原君的家裡。這事後來傳到了昭王的耳朵里,昭王深諳范雎的脾氣、性格,知道他必定要找魏齊報仇的,就寫信給平原君,要與平原君結「布衣之友」,並作「十日之飲」。
平原君怕秦,就入秦見昭王。昭王逼迫平原君交出魏齊,卻遭到拒絕。昭王就將平原君軟禁,並致信趙王,進行恐嚇。最後,魏齊知道自己因得罪范雎而與秦國交惡,終將一死,就自剄而絕。趙王馬上讓人提著魏齊的首級,送到秦國,這才暫時免去一場劫難。
范雎在「以怨報怨」的同時,也不忘「以德報德」。對於救過他命的王稽、鄭安平,范雎都予以提拔重用。還有那些曾在范雎倒霉的時候給予過幫助的,范雎也竭力加以報答。司馬遷對此概括為:「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睚眥,音牙自,指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
八、辯士與政客:范雎的長與短
昭王長期以來一直信任和重用范雎。白起之死,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昭王偏向范雎:或者換一個角度說,是范雎爭寵又獲得了一次勝利。昭王曾將范雎尊為「叔父」,把他得到范雎比作周文王得到呂尚、齊桓公得到管仲。范雎相秦也確有顯著功績,並為日後秦國最終完成統一大業,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除了表現於倡議驅逐「四貴」,結束外戚專權,加強中央集權和明確地樹立「遠交近攻」的戰略原則,還體現在其他一些正確的治國政策上。比如在他當權期間,秦廷加強了對巴蜀地區的聯系和控制。
自秦惠王降服巴蜀以後,蜀守張若及其繼任者李冰,遷移民、築城市、修水利、治農業,使得當地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社會面貌發生很大的改觀。但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於是,范雎決定在由秦入蜀的群山峻嶺中開鑿棧道。千里棧道的開通,便利了秦、蜀間的往來交通,也使秦國的用兵更加靈活,可以由蜀地出擊東方國家。此後,秦國不斷地恫嚇楚國,揚言由蜀地而下,秦軍不消幾日就可踏平楚國。
在范雎為相期間,當時的大學者、著名思想家荀況曾入秦考察。范雎以禮相待,並詢問荀況到秦國後有何觀感。荀況說了這樣一段話:「秦國所處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既有關隘要塞的險峻,又有山林川穀的富饒。這里的老百姓都很朴實,不尚浮華。他們對官府都很害怕,服服帖帖地聽從官吏的擺布,遵守法令。而衙門里的官吏,則奉公守法,認真為朝廷辦事,不偷懶,不營私舞弊。貴國的士大夫也都守法奉公,出家門進官府,出官府就回家。不結黨營私,識大體,顧大局。再看朝廷,處理政務簡捷明快,不為煩瑣細務糾紛扯皮,真像古代恬然無治的樣子。」末了,荀子感慨地說:「怪不得秦國自孝公、惠文王、武王以至昭公,不斷取得勝利。這不是僥幸,是必然的結果啊!」這些話,當然也包括了對范雎治國有方的一種肯定。
但是,范雎相秦也有不當之處。這主要是他心胸狹窄,又過分看重個人的恩怨。范雎與白起的矛盾,就是一個例證。還有,「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的為人處世的原則與作風,使他全無政治家的風度,變成了一個市儈式的報復泄憤者,而且在用人方面也產生問題。像他為感恩而委以重任的鄭安平、王稽,後來都給秦國造成損害。鄭安平在邯鄲之役中被趙國、魏國、楚國的軍隊內外夾擊打得大敗,後又被圍,突圍不出,就帶著2萬秦軍投降了。王稽在任河東太守時,與東方諸國暗地溝通,結果被誅殺。按照秦國的法律,任人不善者,要受到同樣的處罰。所以,范雎也險些因王稽通敵而被誅。
太史公司馬遷不愧為一位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他以生動、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范雎與須賈、魏齊、鄭安平、王稽之間的恩怨、曲折,並藉此告訴人們:先秦的游士,如范雎之輩,奔走於各國,雖不同程度地存有利國利民的志向,但主要還是為了個人的榮華富貴。他們中的一些人,以辯才取得榮寵,也能提出一些有益的主張,推行一些有益的措施,但稱不上是有遠見、有氣度的政治家,只能是一些政客而已。
❻ 四字成語:( )牆有耳
隔牆有耳
❼ 千里走單騎的典故
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曹操作了丞相,更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國舅董承自從看了皇帝寫在衣帶上的詔書,又苦無對策除掉曹操,心裡憤慨、憂慮,便病倒了。獻帝讓太醫吉平來給他治病。吉平看了皇帝密詔,決心要除掉曹操。兩人便合議設下了計謀。
不料隔牆有耳,董承的家奴秦慶童因與董承的小老婆有曖昧關系,被董承杖打四十,因此懷恨在心,他聽見了此事,便向曹操告發了董承、吉平。
曹操假裝有病,請吉平醫治,吉平親自煎葯送上,曹操卻讓吉平先嘗。吉平知事情已敗露,硬要將毒葯灌入曹操口中,曹操用手一推,葯碗摔在地上,葯水中的毒使磚頭都裂開了。
曹操抓了吉平,逼吉平招出同夥,吉平不從,只是一個勁地叫罵,曹操命人將吉平的手指砍掉、舌頭割下,吉平一頭撞在石階上自殺了。
曹操將董承、王子服、吳子蘭、種輯四人全部處死,又殺了董承已懷孕五個月的女兒董貴妃,連皇帝、皇後求情也無濟於事。
曹操知道劉備也參與了董承他們的陰謀,便領二十萬大軍,分五路殺向徐州要捉劉備。
劉備派謀士孫乾向袁紹求救,袁紹因小兒子生病命在旦夕,不願出兵。只答應劉備不如意時可投奔他。
曹操兵馬攻到城下,劉備無計可施,聽了張飛的話,連夜去曹營劫寨。誰知卻中了曹操埋伏,劉備、張飛各自走散了,劉備一人騎馬投奔了袁紹,張飛則逃到芒碭山暫住。
袁紹聽說劉備來投靠,帶領部下出城三十里迎接。
曹操攻下了徐州,又來攻下邳,關羽保護著劉備妻子等家小,被曹操軍馬包圍在一座山頭上。
張遼上山勸關羽投降曹操,關羽思考再三,答應降曹,但有三個條件∶一、只降漢朝,不降曹操;二、用劉備的俸祿養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便要去尋找他。
張遼將關羽的條件告訴了曹操,曹操最後終於答應了。關羽保護著劉備的兩位夫人隨曹操往許都,途中曹操故意讓關羽與二位嫂子同住一室。關羽一手拿著燭火,一手拿刀,通宵站於戶外。曹操非常敬佩。
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又送美女和金銀財寶無數。關羽讓美女服侍嫂嫂,財物則交嫂嫂暫時收藏。
曹操又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關羽再三拜謝。曹操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以前得到東西從不感激,而今天卻再三拜謝。關羽說有了這千里馬,他便可早一天找到他的大哥劉備。曹操聽了之後,感到非常後悔。
袁紹起兵攻打曹操,曹操領五萬兵馬迎戰。袁軍先鋒顏良勇不可擋,連斬曹將宋憲、魏續。謀士程昱建議曹操改派關羽迎戰顏良,讓袁紹仇恨關羽而殺了劉備。
關羽感謝曹操的照顧,便殺了袁紹的大將顏良,第二天又斬了袁紹的另一大將文丑。曹操大勝。
袁紹知道是劉備的二弟殺了顏良、文丑,便叫人綁了劉備。劉備說∶「曹操故意先讓關羽殺兩將以激怒你,再借你的手來殺我。我馬上寫信讓關羽到河北來投靠你,如何?」袁紹聽了非常高興,便不殺劉備了。
關羽見到劉備的書信,便向曹操告辭,曹操故意避不見面。關羽將曹操過去送他的財物、美女全部留下,將自己的漢壽亭侯大印掛在營中,留給曹操一封書信,護著二位嫂嫂找劉備去了。
曹操想到以前曾答應過關羽的條件,便趕去為關羽送行。關羽怕曹操有鬼,便在馬上用刀尖將曹操贈給他的錦袍挑過來披上。曹操的部將認為關羽太過無禮,幾次要殺關羽,但都被曹操制止了。
關羽保護二位嫂嫂來到東嶺關,守將孔秀說沒看見曹操的文書,阻攔關羽過關,便被關羽殺了。
洛陽太守韓福又攔阻關羽,牙將孟坦向關羽挑戰,被關羽砍為兩段,韓福用暗箭射中關羽左臂,關羽用口拔掉箭,飛馬斬了韓福。
關羽到了汜水關,守將卞喜在鎮國寺埋伏刀斧手二百人,約定以摔杯子為暗號,要殺關羽。寺中主持普凈和尚是關羽的同鄉,將卞喜的陰謀告訴了關羽,關羽大怒便斬了卞喜。
關羽到了滎陽,滎陽太守王植是韓福的親戚,要殺關羽為韓福報仇,所以暗中准備要放火燒死關羽。王植手下的胡班將王植的陰謀告訴了關羽,關羽急忙上路,王植帶兵追來,被關羽殺了。
關羽到了黃河口,守將秦琪不放關羽渡河,又被關羽殺了。過了黃河,是袁紹的地盤,在那遇上了孫乾。孫乾告訴關羽,劉備已去了汝南,要關羽與二位夫人到汝南相見。
關羽與孫乾重新渡過黃河向汝南出發,曹操部將夏侯
❽ 俗語「腳打後腦勺」出自哪裡
是東北話。沒有什麼典故。是用來形容著急、跑得快。由於兩只腳交替的頻率大、幅度大,後面的腳跟已經碰到後腦勺。
❾ 慣用語的典故
【閉門羹】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出自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打秋風】指假借各種名義向人家索取財物,或依仗與權勢有某種關系,招搖撞騙,收受賄賂。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賢僕夫》:「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你何不從之?」
【打死虎】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打頭風】指逆風。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詩:「黃柳影籠隨棹月,白蘋香起打頭風。」
【打前站】行軍或集體出行時先派人到將要停留或到達的地點去辦理食宿等事務。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灑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馬飯完也未?」
【打擂台】參加擺擂台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競賽。擂台:比武而專設的檯子。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廟,有一等打擂台賭本事的,要與人廝打。」
【阿堵物】西晉的一些士族階層人士自命清高,恥於言錢,錢被稱為「阿堵物」。後人指為錢的別稱,有諷刺意義。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的王衍是所謂的「品行高尚」的清談人士,據說他口裡從不提到「錢」字。他老婆想試探王衍的虛實,趁王衍熟睡之時,叫僕人繞著王衍的床邊鋪上一大圈錢。王衍早晨醒來見到床邊的錢妨礙他行動。便叫來僕人說「舉卻阿堵物」。舉卻:拿開。
【敗家子】指任意揮霍家產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費國家財物的人。
【半吊子】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半瓶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絆腳石】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抱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弱小的一方。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唱反調】發表完全對立的言論;採取對立的舉措。
【長舌婦】好進讒言的婦人。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4卷:「文錢小隙造奇冤:『都是你這小天殺的,不學好,引這長舌婦開口。」
【步後塵】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後面追隨模仿。出自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前隊,老夫願步後塵。」
【不旋踵】來不及轉身。比喻時間極短。也指不退卻。
【不二門】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或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出自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輕下重,扳倒後自己能豎立起來。現多用於諷刺巧於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出自清·趙翼《陔余叢考》第三十三卷:「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不成器】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麼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器:指人的度量、才幹。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
【並頭蓮】並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比喻恩愛的夫妻。又作「並蒂蓮」。蒂: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出自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池畔分開並蒂蓮,可堪間阻又經年。」
【表面光】表面上光潔,形容虛有其表。
【壁上觀】比喻坐觀勝負而不幫助任何一方。壁:營壘。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出風頭】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出:顯露。
【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出自晉·陶潛《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吃白食】白吃別人的飯,光吃飯不工作,吃東西不付錢,也指不務正業專靠訛詐為生。
【醜八怪】相貌醜陋的人。
【出鋒頭】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又作「出風頭」。出:顯露。出自宋·沈遼《雲巢編》:「壯心欲馳步輒跚,試出鋒頭官已瘝。」
【初生犢】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犢」。
【杵臼交】指不計貧賤的交誼。出自《後漢書·吳佑傳》:「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佣,為佑賃舂。佑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為別人捧場的人。
【吹牛皮】說大話,閑聊天。
【醋壇子】裝醋的壇子,指在男女關繫上嫉妒心很強的人。
【催命鬼】催人早死的人,比喻人催促別人很緊很急。
【打邊鼓】指從旁鼓吹、協助。
【打埋伏】比喻隱藏物資、人力或隱瞞問題。也指事先隱藏起來,待時行動。
【打圓場】調解糾紛,從中說和,使幾方面都能接受,從而使僵局緩和下來。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虧得和尚打圓場,好容易才把那女人勸下的,所以同了他來。」
【大手筆】指偉大的著作或大行動。《晉書·王珣傳》:「此當有大手筆事。」
【單相思】男女之間只有單方面的愛戀思慕。也比喻雙方中只有一方有願望或熱情。出自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點綠苔,佩環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膽小鬼】膽量小的人。
【刀筆吏】指代辦文書的小吏。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
【稻粱謀】比喻人謀求衣食。謀:謀求。禽鳥尋找食物。出自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東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東方騎】指女子的如意郎君。也泛指身份煊赫者。出自唐·褚亮《燭花》詩:「言是東方騎,來尋南陌車。」
【東家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識,缺乏了解。丘:孔丘。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
【蠹書蟲】蛀書的蟲子。比喻讀死書的人。出自唐·韓愈《雜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多面手】指擅長多種技藝的人。
【奪錦才】形容才華超群,後來居上。奪錦:奪錦袍。爭奪錦袍的才華。出自《新唐書·宋之問傳》:「之問俄傾獻,後覽之嗟賞,更奪錦袍以賜。」
【兒皇帝】五代時期石敬瑭勾結契丹建立後晉,對契丹主自稱兒皇帝。後泛指投靠外國,建立傀儡政權的統治者。出自《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第一》:「學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雲。』」
【爾汝交】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昵,不分彼此的交情。爾汝:你。出自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鮑溶》:「與李端公益少同袍,為爾汝交。」
【耳報神】指暗中通風報信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又是誰的耳報神這么快?」
【耳邊風】在耳邊吹過的風。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又作「耳旁風」。出自唐·杜荀鶴《贈題兜率寺閑上人院》詩:「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
【二把刀】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不高的人。
【二百五】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二而一】一演化為二,二合成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為對立的兩種現象,對立的兩種現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二桿子】指人的脾氣莽撞、火爆。
【二流子】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的人。
【二五耦】比喻狼狽為 。耦:兩人耕地。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庄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方便門】佛教語,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後指給人便利的門路。方便:便利。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漳州羅漢桂琛和尚》:「所以諸佛慈悲,見汝不奈何,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雲:『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
【放冷箭】乘人不備,放箭傷人。比喻暗中傷人。冷箭:暗箭。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你們休放冷箭,報復去,道有孔目孫榮特地拜見哥哥來。」
【風木嘆】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風木:同「風樹」。出自宋·陸游《焚黃》:「早歲已形風木嘆,餘生永廢《蓼莪》詩。」
【風樹悲】指喪父母的悲傷。出自唐·白居易《贈友》詩:「庶使孝子心,皆無風樹悲。」
【斧鑿痕】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出自唐·韓愈《調張籍》:「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附驥尾】附著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別人而成名。常作謙詞。出自漢·王褒《四子講德論》:「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
【乾瞪眼】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刮地皮】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地搜刮人民的財產。出自《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飢死,刺史不棄毫發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鬼畫符】好像鬼畫的咒語,胡亂塗抹。比喻潦草難認的字跡。也比喻烏七八糟不知再搞什麼。出自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和事老】多指不講原則,不問是非而一味勸使雙方和解之人。也指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的人。和事:平息事件或爭端。調停爭端的人。出自《新唐書·宗楚客傳》:「中宗不能窮也,詔琬與楚客,處訥約兄弟兩解之,故世謂帝為『和事天子』。」
【鴻門宴】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鴻門:地名,今陝西臨潼東北。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集大成】融會各方面的優點及成就,以達到完備的程度。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佳弟子】指德才超群的晚輩。佳:好,優。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汝是我佳弟子,當不減阮主簿。」
【家天下】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禮記·禮運》:「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賤骨頭】指不自尊、不知羞恥或不知好歹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人太生嬌俏了,可知心就嫉妒。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解人頤】笑掉人的下巴頦兒。形容人開懷大笑。解:脫掉。出自《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
【解語花】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金不換】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形容極為可貴。
【九回腸】形容回環往復的憂思。回腸:形容內心焦慮不安。出自梁簡文帝《應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回腸。」
【卷地皮】把地皮都捲走了。比喻官吏的殘酷搜刮。出自唐·盧仝《蕭宅二三子贈答詩(客謝井)》:「揚州惡百姓,疑我卷地皮。」
【卷鋪蓋】收拾行李離去。比喻被解僱或辭去職務,離開原來工作地點。
【苦肉計】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出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虧殺那苦肉計黃蓋添糧草。」
【寬心丸】寬慰別人的話。
【兩面光】兩個面都光滑。比喻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做好人。
【遼東豕】比喻知識淺薄,少見多怪。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
【吝嗇鬼】吝嗇的或過度節儉的人。
【捋虎須】比喻觸犯有權勢的人或冒著很大的風險。捋:撫摩。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須。』」
【落湯雞】比喻落水或渾身濕透的人。出自明·天然智叟《石頭點》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湯雞子浴風波。」
【馬後炮】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出自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
【馬前卒】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出自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滿堂紅】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或到處都很興旺。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紅紙牌兒在當中,點著幾對滿堂紅。」
【滿天飛】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出自宋·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冒失鬼】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就算我是個冒失鬼,鬧了個煙霧塵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你們想想,難道炕上那個黃布包袱我就含含糊糊的丟下不成?」
【每事問】每件事都要詢問。指凡事都要作進一步的調查。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門外漢】指外行人。出自《五燈會元·天竺證悟法師》:「師舉東坡宿東林偈……曰:祗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凈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
【悶葫蘆】比喻很難猜透而令人納悶的話或事情。出自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四折:「好著我沉吟半晌無分訴,這畫的是徯幸殺我也悶葫蘆」。
【迷魂湯】比喻迷惑人的語言或行為。出自《全元散曲·點絳唇·贈妓》:「使了些巧心機,那裡有真情實意。迷魂湯滋味美,紙湯瓶熱火猥。」
【迷魂陣】比喻使人迷惑而上當的圈套、計謀。出自元·無名氏《雲窗夢》第二折:「三停刀砍不斷黃桑棍,九稍炮不破迷魂陣。」
【綿里針】棉絮裡面藏著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綿:絲棉。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笑你個風魔的翰林,無處問佳音,向簡帖兒上計稟。得了個紙條兒恁般綿里針,若見玉天仙怎生軟廝禁?俺那小姐忘恩,赤緊的僂人負心。」
【莫逆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莫:沒有;逆:抵觸;交:交往,友誼。
【莫須有】原意是也許有吧。後指憑空捏造。出自《宋史·岳飛傳》:「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鳥獸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多形容敵人潰逃)。出自東漢·班固《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報天子者。」
【鳥獸行】像禽獸一樣的行為。指 。出自《周禮·夏官·大司馬》:「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亡。」
【牛馬走】本義指在皇帝駕前像牛馬一樣跑前跑後的人。也泛指供驅使奔走的人。出自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
【牛眠地】迷信者指所謂有利於後代陞官發財的墳地。出自《晉書·周光傳》:「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夫,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
【跑龍套】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
【蓬間雀】生活在蓬草間的小鳥。比喻目光短淺,沒有志向的人。蓬:飛蓬;野草;雀:小鳥。出自《莊子·逍遙游》:「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
【霹靂手】指斷案敏捷的人。出自《舊唐書·裴漼傳》:「崇義大驚,謝曰:『公何忍藏鋒以成鄙夫之過!』由是大知名,號為『霹靂手』。」
【飄飄然】由於迷戀某人或懷有極大的驕傲自大情緒而感到輕飄飄。形容得意。出自唐·李復言《續玄怪錄·裴湛》:「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雲之意。」
【破天荒】指從來沒有出現過的事。出自宋·孫光憲《北夢瑣言》第四卷:「唐荊州衣冠藪澤,每歲解送舉人,多不成名,號日天荒解。劉蛻舍人以荊解及第,號為『破天荒』。」
【七返丹】傳說中的一種丹葯,有增功保健的功效。出自東方玉《七步驚龍》第四章:「『七返丹』功參造化,練氣之士,得此一粒,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即普通人服之,亦可明目輕身,得享遐齡。」
【麒麟閣】漢代閣名,供奉功臣。指卓越的功勛或最高的榮譽。出自唐·杜甫《投贈哥舒開府翰》詩:「今代麒麟閣,何人第一功。」
【麒麒楦】指裝扮成麒麒的驢子。形容徒有其表的人。麒麒:傳說中的一種代表吉祥的神獸;楦:楦頭,楦鞭子用的木製模型,這里指驢子。出自唐·張鷟《朝野僉載》:「唐楊炯每呼朝士為麒麒楦。」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請求退職。乞:求,討。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充國乞骸骨,賜安車駟馬。」
【牆外漢】指非局中之人,不屬於某專業或不專於某門知識或藝術的人。出自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慕容垂歌辭》:「我身分自當,枉殺牆外漢。」
【牆有耳】比喻秘密易於外泄。同「隔牆有耳」。語出《詩·小雅·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管子·君臣下》:「古者有二言:牆有耳,伏寇在側。牆有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敲邊鼓】比喻從旁幫腔、攛掇或助勢。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
【敲門磚】敲門的磚石,門敲開後就被拋棄。比喻騙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出自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五:「一日,沖元自窗外往來,東坡問:『何為?』沖元曰:『綏來。』東坡曰:『可謂奉大福以來綏。』蓋沖元登科時賦句也。沖元曰:『敲門瓦礫,公尚記憶耶!』」
【敲竹杠】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種口實為借口來索取財物。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里頭還有竹杠不成?」
【翹辮子】清代男人也梳辮子,劊子手殺人時要把辮子提起,翹辮子指殺頭。借指死亡。
【翹尾巴】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翹:向上昂起。
【清一色】原指打麻將時由一種花色組成的一副牌。後比喻全部由同一種成分構成。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而且他〔佘小觀〕賭品甚高,輸得越多心越定,臉上神色絲毫不動。又歡喜做『清一色』。所以同賭的人更拿他當財神看待。」
【窮折騰】翻來覆去地做某事,沒有任何效果。
【孺子牛】兒童游戲時牽著走的由大人扮成的牛。比喻甘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的人。孺子:兒童。
【煞風景】比喻在大家高興的時候,突然出現使人掃興的事物。同「殺風景」。出自宋·樓鑰《次韻沈使君懷浮岡梅花》詩:「毋庸高牙煞風景,為著佳句增孤妍。」
【守財奴】有錢而非常吝嗇的人。又作「守財虜」「守錢虜」。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五回:「擱不住這班人都做了守財奴,年年只有入款,他卻死摟著不放出來,不要把天下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