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瓮烤鴨典故
A. 「請君入瓮」的典故是請誰入瓮
唐代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採取揭發制度,版並獎勵告密的人權。武則天手下的一些酷吏們便想方設法誣陷自己的政敵,並不斷改進刑具對犯人進行嚴刑逼供。其中,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最臭名昭著的酷吏。一次,有人向武則天密告周興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前去審理此案。來俊臣與周興平時關系不錯,覺得很為難。他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條計策。他請周興來府中閑聊,向他詢問有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對犯人進行逼供。周興不知來俊臣這次是沖著他來的,於是他得意地告訴來俊臣,可以准備一個大瓮,然後用炭火圍燒,再把犯人放進去,這樣,他一定忍受不了,對罪行供認不諱。來俊臣聽後,就叫公差去搬一隻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廳里來,把瓮放在火盆上。周興正感到奇怪,來俊臣站起來,拉長了臉說:「接太後密旨,有人告發周兄謀反。你如果不老實招供,只好請你進這個瓮了。」周興一聽請君入瓮的意思,嚇得魂飛魄散。來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連忙跪在地上,磕頭求饒,表示願意招認。來俊臣根據周興的口供,定了他死罪。
B. 請君入瓮古文翻譯
"請君入瓮"語出自<資治通鑒 唐武後天授二年>:"或告右丞周興與丘神幾通謀.太後命來俊臣回鞠之.俊臣與興方推事對答食,謂興曰:"囚多不承,當為何法?"興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灸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叩頭請罪.此典故比喻,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譯文:大臣周興與人謀反.武則天命來俊臣招來周興.兩人共飲論事.來俊臣問周興:"囚犯多不認罪,有何辦法?"興說:"好辦.取一口大缸來,四周用火燒,將罪犯投入,何罪不承認."來俊臣馬上叫抬來一口大缸,四周點火如法刨制.站起來對周興說:"老兄,有人告你謀反,請你進去吧."興立刻低頭認罪.這一典故.比喻以其人的辦法,降伏這個人.
C. 請君入瓮的典故
唐朝的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採用嚴刑峻回法,消除異己答。因此,她手下的一些酷吏,便借機想方設法誣陷自己的政敵,並絞盡腦汁製造酷刑逼供。朝廷上下,籠罩著高壓的恐怖氣氛。
武則天的兩名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當時有名的酷吏,有成千上萬的人冤死在他們手下。有一次,周興被人密告夥同丘神績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宗案件,並且定下期限審出結果。來俊臣和周興平時關系不錯,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計。
一天,來俊臣故意請來周興,兩人飲酒聊天。來俊臣裝出滿臉愁容,對周興說:「唉!最近審問犯人老是沒有結果,請教老兄,不知可有什麼新絕招?」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說:「我最近才發明一種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個大瓮,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玩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個大瓮,照著剛才周興所說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瓮燒得通紅。來俊臣突然站起來,把臉一沉,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後命我來審問你,如果你不老老實實供認的話,那我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瓮了!」
周興聽了驚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只好俯首認罪。
D. 請君入瓮的典故是什麼
請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Kindly Step into the Vat--Try What You Have Devised against Others
In order to suppress those who were against her, Wu Zetian, the empress of the Tang Dynasty (618-907), appointed a few merciless persons to be judges. Two of them were extremely brutal; one was called Zhou Xing and the other was called Lai Junchen. They killed many upright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as well as ordinary people by framing up cases against tham and by administering inhuman corporal punishment to them.
Once, Wu Zetian received a letter which informed against Zhou Xing. The letter aside that Zhou Xing was plotting a rebell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others. Wu Zetian was furiously angry when she read the letter, and immediately ordered Lai Junchen to deal with the case severely. Hearing the order, Lai Junchen had misgivings about it. He knew that Zhou Xing could not be forced to tell the truth merely by using a letter informing against him because he was very sly and crafty. Lai Junchen also knew that he would not be for given if he should fail in dealing with the case, because the empress would certainly blame him and punish him. How could he solve the problem then? He turned the problem over and over in his mind, and finally thought out a "brilliant scheme".
Lai Junchen had a sumptuous feast prepared, and invited Zhou Xing to his home. The two of them urged each other to drink, and they talked while drinking. After the wine had gone round three times, Lai Junchen pretended to sigh, "When Ihandle cases in ordinary times, I often com across prisoners who stubbournly refuse to admit they are guilty. I wonder if you have any effetive measures." Hearing this, he took a sip of the wine. Lai Junchen immediately pretended to be very earnest, saying, "Oh, please do tell me at once." Smiling insidiously, Zhou Xing said, "Get a big vat, scorch it hot with charcoal fire all around, and then let the prisoner come into the vat. Will the prisoner fail to make a confession of his crime?" Hearing this. LaiJunchen nodded his head in approval repeatedly. He then ordered his subordinates to bring a big vat, and had a charcoal fire lit all around it as Zhou Xing had said. He then turned to Zhou Xing and said, "Someone in the imperial court has informed against you, saying that you are plotting a rebellion. The empress has ordered me to deal with the case severely. So I beg your pardon, but would you kindly step into the "Someone in the imperial court has informed against you, saying that you are plotting a rebellion. The empress has ordered me to deal with the case severely. So I beg your pardon, but would you kindly step into the vat?" Hearing this, Zhou Xing dropped his wine cup to the ground and the cup broke with a crash. Then he knelt down with a flop, nodded repeatedly and said, "I am guilty. I confess I am guilty."
This story appears in A General History as a Mirror of Past Events by Sima Guang of the Song Dynasty. From this story, people have derived the set phrase "kindly step into the vat -- try what you have devised against others".
E. 笠翁對韻的下面幾句中,有什麼典故或者什麼意思
提瓮:瓮(wèng),瓦罐。提瓮,漢人鮑宣的妻子桓少君喜歡打扮,鮑宣說:「版這和我們的家境很權不相稱。」少君於是脫下美麗的服飾,而穿麻布衣,常提著水瓮到門外的水井中打水,並修婦道焉,時人贊之。
仰高紅日近:史載晉元帝太子明帝幼時聰明,其父帝抱以臨朝。恰逢有長安使者至,元帝問他:「日與長安孰近乎?」對曰:「長安近,不聞人從日邊來。」次日日薄西山宴群臣,帝誇於眾,明帝又以為日近。帝問其說,對曰:「舉頭見日(按:日指他的父親晉元帝,這是古代崇拜皇帝的說法),不見長安。」眾大奇之。
「歆」指劉歆,「向」指劉向,二人是父子,都是西漢末年著名的學者,曾經多年整理皇家圖書,對先秦典籍的整理、流傳起了很大作用。
「機」指陸機,「雲」指陸雲,二人是兄弟,都是西晉初年著名的文學家。
F. 請君入瓮的典故
請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G. 這句話有什麼典故
蓮、鴻、頻、雲應該是歌伎的名字,關於晏幾道的故事可以參看一下內容:
http://..com/question/22863381.html?si=1
《小山詞》的基本旋律:生活失意後的抑鬱和悲哀
宋代官僚體制,既給達官家族以相當的照顧,給予他們的子弟以大量的恩蔭資格,又在使用上嚴格控制,防止形成威脅朝政的「勢家」。達貴子弟如果不重新通過科舉考試,就會始終被抑制在官僚階級的下層。晏幾道的生活道路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與早年富貴公子的生活相比,晏幾道出仕後的地位、生活、環境都是一落千丈。加上晏幾道性格疏放,孤高自傲,閱世不深,是一個具有濃厚書生氣的貴家沒落子弟,處境就更加艱難。黃庭堅在《小山詞序》中說:
余嘗論叔原,固人英也,其痴亦自決人。愛叔原者,皆慍而問其目,曰:仕宦連蹇,而不能一傍貴人之門,是一痴也;論文自有體,而不肯一作新進士語,此又一痴也;費資千百萬,家人寒飢,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負之而不恨,已信人,終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這四點是晏幾道的很好的畫像。這樣的性格與不幸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晏幾道的創作道路。生活的變化使晏幾道對世事多了幾分深入的了解,流露在詞中就多了些深沉的憂思。他的詞大部分為應歌而寫,是在酒席筵前讓歌女們傳唱的。同時,這些詞也大都創作於生活巨變之後,他在《小山詞跋》中對此有過詳細交待,他說:「叔原往者浮沉酒中,病世之歌詞,不足以析酲解慍,試續南部諸賢緒余,作五、七字語,期以自娛。不獨敘其所懷,兼寫一時杯酒間聞見,所同游者意中事。嘗思感物之情,古今不易。」這說明,晏幾道所寫的歌詞已與「花間」娛賓遣興之作有所不同了,其中不僅有個人悲今悼昔之所懷,而且還包括聞見所及之事。個人身世的變化在晏幾道的創作中具有關鍵性的作用,他曾在這篇「跋」里敘述了這個變化過程,他說:「始時沈十二廉叔、陳十君龍家,有蓮、鴻、蘋、雲,品清謳娛客。每得一解,即以草授諸兒。吾三人持酒聽之,為一笑樂而已。而君龍疾廢卧家,廉叔下世。昔之狂篇醉句,遂與兩家歌兒酒使俱流轉於人間。」又說:「考其篇中所記,悲歡合離之事,如幻,如電,如昨夢前塵,但能掩卷憮然,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也。」
通過上引黃氏之序言及作者自己的題跋,再聯系晏幾道的創作,可以清楚看出,《小山詞》的主要內容大都是描寫他個人由貴變衰以後的抑鬱和失意後的悲哀,對往事的回憶和困頓潦倒的深愁,成為貫穿他詞作中的基本旋律。乃父晏殊詞中曠達懷抱與閑雅情調已了無痕跡。不過,他在抒寫個人濃重的哀愁與深沉的感傷之情時,由於是從自己身世的巨變與個人切膚之痛中概括出來的,所以不僅有其深刻內涵,而且還有其獨到之處。黃庭堅說他的詞「清壯頓挫,能動搖人心」。王灼說他:「秀氣勝韻,得之天然。」(《碧雞漫志》卷二)馮煦說他:「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宋六十一家詞選·例言》)這些,都是講晏幾道的詞是從個人不幸遭遇中提煉概括出來的,貌似淺近平淡,又多為小兒女語,但詞中卻活躍著內在的生命,千百年後仍能打動人心。過去詞評家對小山詞所以評價偏高,其原因也在這里。
晏幾道的名篇之一是《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寫作者同一個朝思暮想的歌妓重逢時的驚喜之情。上片回憶過去同這位歌妓一見鍾情,相互愛慕,曾有過一段美好的時光。某次酒宴上偶然相逢,這位女子就對詞人格外垂青,「殷勤」勸酒。最難消受美人恩,詞人因此也不惜一切地狂飲。更何況這種狂飲是在「舞低楊柳」的絕妙舞伎和「歌盡桃花」的婉轉歌喉陪伴下進行的,酒不醉人人自醉。下片寫長期分離之後難以割捨的柔情和重逢的驚喜。換頭三句是重逢時詞人面對戀人盡情的傾訴,由於重逢來得突然,兩個人都懷疑這是夢境而不是現實。結尾兩句從杜甫《羌村三首》「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中化出,加上「剩把」、「猶恐」等虛詞,便化質直為空靈宛轉,別饒韻味。這首詞的構思比較別致,詞人採取逆入順寫的手法。明明是重逢時的驚疑,卻從當年相逢時的歡樂寫起,層次分明而又多次轉折,煞尾才落實到重逢時的情態。「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兩句,語言華美,對仗工穩,形象性、動作性很強,愈加深化今昔對比之情。
還有一首《臨江仙》也很流傳: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之作。詞中的「小蘋」即前引《小山詞跋》中提到的「蓮、鴻、蘋、雲」中的「蘋」。在現存晏幾道詞中,涉及到「小蘋」的作品較多。如《玉樓春》:「小蘋微笑盡妖嬈,淺注輕勻長淡凈。」小蘋似是嫻靜少女,一顰一笑,盡態極妍,淡妝濃抹卻有一笑傾城的魅力:「小顰若解愁春暮,一笑留春春也住。」(《木蘭花》)但是,由於世事無常,人生多變,當年的好友或病或歿,小蘋等人也不免風流雲散,淪落他鄉。每憶及此,作者又怎能不產生悲今悼昔的情杯?這首詞就是通過今昔對比,抒發世事滄桑、歡會無常的感慨。
H. 請君入瓮典故求大神講解!
請君入瓮的典故
在唐朝時期,中國出現了一個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則天。她稱帝後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於是她便採取極端的殘酷的鎮壓政策,以維護自己統治權威。同時還發布命令,對於那些告密的人給予重賞。即使是誣告,對於告密者也不予以處置。這樣一來,告密的人越來越多,全國上下到處都變得人人自危。
由於武則天採取如此殘酷鎮壓政策,以至於出現了許多酷吏,他們有的捕風捉影,想盡辦法誣陷政敵;有的則不斷想出新的刑具嚴刑拷打人犯,逼迫其認罪。當時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武王手下極為得力和有名酷吏。
他們每人手下養了幾百個流氓,專門干告密的事。周興、前前後後一共殺了幾千人,來俊臣毀了一千多家,他們的殘酷就出了名。只要他們認為誰有謀反嫌疑,就派人同時在幾個地方告密,捏造了許多證據。更奇怪的是,來俊臣還專門編了一本《告密羅織經》,傳授怎樣羅織罪狀的手段。他們想出各種各樣慘無人道的刑罰,名目繁多,花樣百出。他們抓到人,先把各種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認了。
有個正直的大臣對太後說:「現在下面告發的謀反案件,多數是冤案、假案,也許有人陰謀離間陛下和大臣之間的關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則天不願聽這種勸告。告密的風氣越來越盛,連她的親信、掌管禁軍的大將軍丘神勣,也被人告發謀反,被武則天下令殺了。
有一天,武則天接到告密信,說周興跟已經處死的丘神勣同謀。太後一聽,大吃一驚,立刻下密旨給來俊臣,叫他負責審理這個案件。
說巧也巧。太監把武則天的密旨送到來俊臣家時,來俊臣正跟周興在一起,邊喝酒,邊議論案件。來俊臣看完武則天密旨,不動聲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舊回過頭來跟周興談話。
來俊臣說:「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實招供,您看該怎麼辦?」周興捻著胡須,微微笑著說:「這還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個新辦法,拿一個大瓮放在炭火上。誰不肯招認,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還怕他不招?」
來俊臣聽了,就叫公差去搬一隻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廳里來,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個廳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興正在奇怪,來俊臣站起來,拉長了臉說:「接太後密旨,有人告發周兄謀反。你如果不老實招供,只好請你進這個瓮了。」
周興一聽,嚇得魂飛天外。來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連忙跪在地上,像搗蒜一樣磕響頭求饒,表示願意招認。來俊臣根據周興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報太後。
武則天想,周興畢竟為她幹了不少事;再說,周興是不是真的謀反,她也有點懷疑,就赦免了周興的死罪,把他革職流放到嶺南(在今廣東、廣西一帶)去。
周興乾的壞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殺了。後來,來俊臣也被處決了!
這便是著名的,「請君入瓮」的故事,形容自己布置圈套,想害別人,最後才發現是害了自己,但已無法挽回,只好自投圈套
I. 請君入瓮的歷史典故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由此而來,比喻用某人的方法整治他自己。 比喻用某人整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或借指設計好圈套引人上當,始作俑者自作自受。
典故
溯源《資治通鑒·唐紀·則天皇後天授二年》:「興曰:『此甚易爾!取大瓮,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圍如興法,因起謂興曰:『有內狀推兄,請兄入此瓮。』興惶恐叩頭伏罪。」 在唐朝時期,中國出現了一個位女皇帝,她就是武則天。她稱帝後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於是她便採取極端的殘酷的鎮壓政策,以維護自己統治權威。同時還發布命令,對於那些告密的人給予重賞。即使是誣告,對於告密者也不予以處置。這樣一來,告密的人越來越多,全國上下到處都變得人人自危。
由於武則天採取如此殘酷鎮壓政策,以至於出現了許多酷吏,他們有的捕風捉影,想盡辦法誣陷政敵;有的則不斷想出新的刑具嚴刑拷打人犯,逼迫其認罪。當時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武王手下極為得力和有名酷吏。
他們每人手下養了幾百個流氓,專門干告密的事。周興、前前後後一共殺了幾千人,來俊臣毀了一千多家,他們的殘酷就出了名。只要他們認為誰有謀反嫌疑,就派人同時在幾個地方告密,捏造了許多證據。更奇怪的是,來俊臣還專門編了一本《告密羅織經》,傳授怎樣羅織罪狀的手段。他們想出各種各樣慘無人道的刑罰,名目繁多,花樣百出。他們抓到人,先把各種刑具在「犯人」面前一放,「犯人」一看,就被迫招認了。
有個正直的大臣對太後說:「現在下面告發的謀反案件,多數是冤案、假案,也許有人陰謀離間陛下和大臣之間的關系,陛下可不能不慎重啊!」
可是,武則天不願聽這種勸告。告密的風氣越來越盛,連她的親信、掌管禁軍的大將軍丘神勣,也被人告發謀反,被武則天下令殺了。
有一天,武則天接到告密信,說周興跟已經處死的丘神勣同謀。太後一聽,大吃一驚,立刻下密旨給來俊臣,叫他負責審理這個案件。
說巧也巧。太監把武則天的密旨送到來俊臣家時,來俊臣正跟周興在一起,邊喝酒,邊議論案件。來俊臣看完武則天密旨,不動聲色,把密旨往袖子里一放,仍舊回過頭來跟周興談話。
來俊臣說:「最近抓了一批犯人,大多不肯老實招供,您看該怎麼辦?」周興捻著胡須,微微笑著說:「這還不容易!我最近就想出一個新辦法,拿一個大瓮放在炭火上。誰不肯招認,就把他放在大瓮里烤。還怕他不招?」
來俊臣聽了,就叫公差去搬一隻大瓮和一盆炭火到大廳里來,把瓮放在火盆上。盆里炭火熊熊,烤得整個廳堂的人禁不住流汗。
周興正在奇怪,來俊臣站起來,拉長了臉說:「接太後密旨,有人告發周兄謀反。你如果不老實招供,只好請你進這個瓮了。」
周興一聽,嚇得魂飛天外。來俊臣的手段,他是最清楚的。他連忙跪在地上,像搗蒜一樣磕響頭求饒,表示願意招認。來俊臣根據周興的口供,定了他死罪,上報太後。
武則天想,周興畢竟為她幹了不少事;再說,周興是不是真的謀反,她也有點懷疑,就赦免了周興的死罪,把他革職流放到嶺南(在今廣東、廣西一帶)去。
周興乾的壞事多,冤家也多,到了半路上,就被人暗殺了。後來,來俊臣也被處決了!
這便是著名的,「請君入瓮」的故事,形容自己布置圈套,想害別人,最後才發現是害了自己,但已無法挽回,只好自投圈套。
J. 瓮 作為 敲擊樂器 典故出自哪裡
瓮,瓶也。——《廣雅·釋器》
李斯公元前二百三十七年作《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這是瓮作為樂器最早見於書籍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