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愛錢的人寓意
有感起筆:一感人事上的關系多麼具有普遍性;二感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回都比古代進步答,以此糾正好多淺薄的見解。錢先生的文章不落窠臼,或在原意的基礎上加以引申和發揮,或對故事本身作了全新的理解,讀來令人感到興趣盎然。文中引的故事,或諷刺八面玲瓏、趨炎附勢的兩面派;或揭露靠別人而生活的「寄生蟲」「嗜血者」;或勸人力戒貪得;或嘲笑「只管高處看,不管腳下結果」的人;或說明實質是掩蓋不住的,孔雀的羽毛雖然美麗,卻不能代替烏鴉的軀體;或鞭撻那種自我安慰的「阿Q 精神」;或規勸人戒之在貪;或諷刺那種不顧付出,而想索取,索取不得,又尋找種種借口的行為;或哀嘆自欺欺人的行徑等等。
最後,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本意,要造成一個良好的氛圍,教孩子們讀寓言的目的是在於使孩子們具有明辨是非,區分善惡,區分公平與不公平、邪惡與正義的能力,以使長大以後能夠很好地生活。此文的深意,就在於此。
Ⅱ 錢鍾書伊索寓言中故事的寓意
讀《伊索寓言》——錢鍾書
比我們年輕的人,大概可以分作兩類。第一種是和我們年齡相差得極多的小輩,我們能夠容忍這種人,並且會喜歡而給予保護;我們可以對他們賣老,我們的年長只增添了我們的尊嚴。還有一種是比我們年輕得不多的後生,這種人只會惹我們的厭恨以至於嫉忌,他們已失掉尊敬長者的觀念,而我們的年齡又不夠引起他們對老弱者的憐憫;我們非但不能賣老,還要趕著他們學少,我們的年長反使我們吃虧。這兩種態度是到處看得見的。譬如一個近三十的女人,對於十八九歲女孩子的相貌,還肯說好,對於二十三四歲的少女們,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所以小孩子總能討大人的喜歡,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間就免不了時常沖突。一切人事上的關系,只要涉到年輩資格先後的,全證明了這個分析的正確。
從整個歷史來看,古代相當於人類的小孩子時期。先前是幼稚的,經過幾千百年的長進,慢慢地到了現代。時代愈古,愈在前,它的歷史愈短;時代愈在後,它積的閱歷愈深,年齡愈多。所以我們反是我們祖父的老輩,上古三代反不如現代的悠久古老。這樣,我們的信而好古的態度,便發生了新意義。我們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許只是喜歡小孩子,並非為敬老,也許是賣老。沒有老頭子肯承認自己是衰朽頑固的,所以我們也相信現代一切,在價值上、品格上都比了古代進步。
這些感想是偶爾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它至少給予我們三種安慰。第一,這是一本古代的書,讀了可以增進我們對於現代文明的驕傲。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讀物,看了愈覺得我們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見解。第三呢,這部書差不多都是講禽獸的,從禽獸變到人,你看這中間需要多少進化歷程!我們看到這許多蝙蝠、狐狸等的舉動言論,大有發跡後訪窮朋友、衣錦還故鄉的感覺。但是窮朋友要我們幫助,小孩子該我們教導,所以我們看了《伊索寓言》,也覺得有好多淺薄的見解,非加以糾正不可。
例如蝙蝠的故事:蝙蝠碰見鳥就充作鳥,碰見獸就充作獸。人比蝙蝠就聰明多了。他會把蝙蝠的方法反過來施用:在鳥類里偏要充獸,表示腳踏實地;在獸類里偏要充鳥,表示高超出世。向武人賣弄風雅,向文人裝作英雄;在上流社會里他是又窮又硬的平民,到了平民中間,他又是屈尊下顧的文化分子:這當然不是蝙蝠,這只是——人。
螞蟻和促織的故事:一到冬天,螞蟻出曬米粒;促織餓得半死,向螞蟻借糧,螞蟻說:「在夏天唱歌作樂的是你,到現在挨餓,活該!」這故事應該還有下文。據柏拉圖《對話篇·菲得洛斯》說,促織進化,變成詩人。照此推論,坐看著詩人窮餓、不肯借錢的人,前身無疑是螞蟻了。促織餓死了,本身就做螞蟻的糧食;同樣,生前養不活自己的大作家,到了死後偏有一大批人靠他生活,譬如,寫回憶懷念文字的親戚和朋友,寫研究論文的批評家和學者。
狗和他自己影子的故事:狗銜肉過橋,看見水裡的影子,以為是另一隻狗也銜著肉,因而放棄了嘴裡的肉,跟影子打架,要搶影子銜的肉,結果把嘴裡的肉都丟了。這篇寓言的本意是戒貪得,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應用到旁的方面。據說每個人需要一面鏡子,可以常常自照,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東西。不過,能自知的人根本不用照鏡子;不自知的東西,照了鏡子也沒有用——譬如這只銜肉的狗,照鏡以後,反害他大叫大鬧,空把自己的影子,當作攻擊狂吠的對象。可見有些東西最好不要對鏡自照。
天文家的故事:天文家仰面看星象,失足掉在井裡,大叫「救命」;他的鄰居聽見了,嘆氣說:「誰叫他只望著高處,不管地下呢!」只向高處看,不顧腳下的結果,有時是下井,有時是下野或下台。不過,下去以後,決不說是不小心掉下去的,只說有意去做下屬的調查和工作。譬如這位天文家就有很好的藉口:坐井觀天。真的,我們就是下去以後,眼睛還是向上看的。
烏鴉的故事:上帝要揀最美麗的鳥作禽類的王,烏鴉把孔雀的長毛披在身上,插在尾巴上,到上帝前面去應選,果然為上帝挑中,其它鳥類大怒,把它插上的毛羽都扯下來,依然現出烏鴉的本相。這就是說:披著長頭發的,未必就真是藝術家;反過來說,禿頂無發的人,當然未必是學者或思想家,寸草也不生的頭腦,你想還會產生什麼旁的東西?這個寓言也不就此結束,這只烏鴉借來的羽毛全給人家拔去,現了原形,老羞成怒,提議索性大家把自己天生的毛羽也拔個干凈,到那時候,大家光著身子,看真正的孔雀、天鵝等跟烏鴉有何分別。這個遮羞的方法至少人類是常用的。
牛跟蛙的故事:母蛙鼓足了氣,問小蛙道:「牛有我這樣大么?」小蛙答說:「請你不要漲了,當心肚子爆裂!」這母蛙真是笨坯!她不該跟牛比偉大的,她應該跟牛比嬌小。所以我們每一種缺陷都有補償,吝嗇說是經濟,愚蠢說是誠實,卑鄙說是靈活,無才便說是德。因此世界上沒有自認為一無可愛的女人,沒有自認為百不如人的男子。這樣,彼此各得其所,當然會相安無事。
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老婆子養只母雞,每天下一個蛋。老婆子貪心不足,希望它一天下兩個蛋,加倍喂她。從此雞愈吃愈肥,不下蛋了——所以戒之在貪。伊索錯了!他該說,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看見藤上一顆顆已熟的葡萄,用盡方法,弄不到嘴,只好放棄,安慰自己說:「這葡萄也許還是酸的,不吃也罷!」就是吃到了,他還要說:「這葡萄果然是酸的。」假如他是一隻不易滿足的狐狸,這句話他對自己說,因為現實終「不夠理想」。假如他是一隻很感滿意的狐狸,這句話他對旁人說,因為訴苦經可以免得旁人來分甜頭。
驢子跟狼的故事:驢子見狼,假裝腿上受傷,對狼說:「腳上有刺,請你拔去了,免得你吃我時舌頭被刺。」狼信以為真,專心尋刺,被驢子踢傷逃去,因此嘆氣說:「天派我做送命的屠夫的,何苦做治病的醫生呢!」這當然幼稚得可笑,他不知到醫生也是屠夫的一種。
這幾個例可以證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現代兒童讀物的。盧梭在《愛彌兒》卷二里反對小孩子讀寓言,認為有壞心術,舉狐狸騙烏鴉嘴裡的肉一則為例,說小孩子看了,不會跟被騙的烏鴉同情,反會羨慕善騙的狐狸。要是真這樣,不就證明小孩子的居心本來欠好嗎?小孩子該不該讀寓言,全看我們成年人在造成什麼一個世界、什麼一個社會,給小孩子長大了來過活。盧梭認為寓言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復雜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認為寓言要不得,因為它把純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簡單了,愈幼稚了,以為人事里是非的分別、善惡的果報,也象在禽獸中間一樣的公平清楚,長大了就處處碰壁上當。緣故是,盧梭是原始主義者,主張復古,而我呢,是相信進步的人——雖然並不象寓言里所說的蒼蠅,坐在車輪的軸心上,嗡嗡地叫道:「車子的前進,都是我的力量」。
Ⅲ 伊索寓言愛錢的人
答案是下金蛋的鵝
Ⅳ 十篇《伊索寓言》的寓意
《伊索寓言》寓意
《蛇頭和蛇味》勉強干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只能將事情弄糟,自食惡果。
《膽小鬼》前怕狼,後怕虎,膽小如鼠的人別指望他干任何事。
《寡婦和下金蛋的母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人由於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結果連現有的都失掉了。
《鷹》故事說:受到親人的傷害,心靈的創傷要比來自別人,或者敵人更覺得難以承受。
《貓和雞》輕信別人容易上當,貪便宜容易上當,便宜本身往往是深深的陷阱。
《烏鴉的諾言》自食其言的人,終究會受到懲罰。
《在劫難逃的魚狗鳥》這故事告訴我們:由於缺乏知識或者經驗,有時我們躲避一些不喜歡的人或事,卻不知不覺地落在比這些人或事更討厭、更危險的境地。
《背信棄義的鷹》這故事告訴世人:那些背信棄義的人,即使能躲過受害者的報復,卻也逃不出正義的懲罰。
《狐狸和狗》某些惡棍和竊賊,在他們的陰謀被識破之後,往往會裝出一副慈善的假面目來進行欺騙。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講究實惠的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好高婺遠,因貪圖更大的利益而放棄眼前努力的人,是愚蠢的,到頭來一無所獲。
《獅子和驢》在有本領的人面前自吹自擂的人,自然會被人譏笑。
《狼和牧人》相信和使用壞人,好人一定會遭殃。
《蚯蚓和蟒蛇》凡是都要一步一步向前,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否則到頭來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自取滅亡。
《算卦人》這故事是警示連自己的生活都照料不好,卻要去預測別人事情的人。
《庸醫》不學無術的人靠唬人是不能長久的,闖下禍後心靈長期得不到安寧。
《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個故事雖然帶有因果報應的色彩,卻也告訴我們「多行不義必自斃」的道理。
《狡猾的狐狸和冒失的山羊》這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認真思考,然後才能付諸行動,否則,就要陷入被動。冒冒失失,然免上當。
《自我陶醉的梅花鹿》這故事告訴我們:漂亮的東西往往並不實用,最可珍惜的東西卻又是樸素無華的。
《說謊的紳士》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信口雌黃,不惜為離奇的事情作偽證,這是一種極其卑劣的行為。
《腳踏實地的老牛》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別人拚命的時候,有些人是在大喊而不出力。
《拉犁耙的老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壞人即使宣稱自己要做有益的事,但由於他的本性,也不會使人相信。
《豬牛羊三友》故事是說:放棄些小的利益很容易辦到,而需要犧牲生命時,有的人就不願意了。
《倒掛在木樁上的貓》貓捉老鼠時固然正義的行動,但是從老鼠的角度來說,它們還是從自己的教訓中增長了見識。聰明的人會吃一塹長一智的。
《中箭的鹿》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驕傲自大,忘恩負義的人是沒有好下場的。
《農夫和他的兒子們》告訴人們:一雙勤勞的手就是無價的財報。
《人和蟈蟈》故事說明:和壞人在一起,難免會上當受騙。
《披著羊皮的狼》這個寓言警示人們:打著別人在一起,難免會上當受騙。
《蝙蝠和黃鼠狼》我們遇事要隨機應變,往往可以躲過大的危險、
《狼和老太婆》故事警示人們,對壞人是不能講真話的。
《打破神像的人》得到財富惟一的辦法就是勤勞,長久的勤勞。
《撒謊的手藝人》這個故事警示人們告誡那些從欺騙手段謀利的人,最後毀掉的只是自己。
《沉船落難的人》愛財如命,只能為錢喪命。
《小偷和公雞》對於好人有益的事,壞人總是要反對的
Ⅳ 伊索寓言 欠債人 寓意
《欠債人》則抄表現了窮人的凄慘處境和債主的強橫,後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隨口作偽證。 應該說,寓言集中更多的故事體現的是各種直接的生活經驗和智慧。例如有些寓言告誡人們,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的特點,不可違被自然,勉強從事
Ⅵ 伊索寓言愛錢的人哲理是什麼
在《小王子》里抄,有著這樣襲的一段情節。
小王子來到了一個星球,上面有一個富人,他說他擁有很多星球,可是小王子看到他很忙,忙到連給自己點燃煙的時間都沒有。
到底什麼是富有?
或許,有人說,擁有錢的人富有。
但是,當錢只是一張紙時,那它的意義只是一個數字,我們不能去用它,所以它對我們而言不具意義。
《愛錢的人》裡面的富人或許就是這種狀態,雖然他不忙,可是錢對他而言與一塊石頭沒有差別。
這或許,也是物化的一種表現。
當精神於物質本身,人即變成了物質。
Ⅶ 伊索寓言的愛錢的人的寓意
錢乃身外之物,不要為了更多的利益,而犧牲了眼前的利益
Ⅷ 我們應該從伊索寓言 愛錢的人這則寓言中悟出,我們今天學習知識的主要目的就是:——————。
為了掙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