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寓意典故 » 奎元館典故

奎元館典故

發布時間: 2021-02-27 14:16:54

① 中國古代的四大神獸,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各代表著什麼意思,寓意如何,有怎樣的求歷,典故

東方青龍
關於龍的[url=javascript:;]傳說[/url]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還有在龍心的部分,有人稱之為『大火』的,跟晴雨有關,又因為青龍屬木,所以也是木星當年的年太歲。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這些四靈也被冠上了人名,便於人類稱呼,青龍叫『孟章』,白虎叫『監兵』,朱雀稱『陵光』,玄武為『執明』,而在眾多的朝代中也有一些君主取青龍來做自己的年號,如三國的魏明帝就是一例,而史記中也有關於夏朝是屬於木德的朝代,所以他有『青龍生於郊』的祥瑞之兆的記載。
在古時後的中國,頭有角的為公龍;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仍稱母子螭;龍的地位遠高於印度。因在[url=javascript:;]中國龍[/url]是神物、是至高無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徵。也是東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屬木的,也因青色是屬木的,故此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們想像成為龍的形象,因位於東方,按陰陽五行給五方配色之說,東方色青,故名『青龍』。
而民間又有龍性淫旳說法,和牛交時生麒麟、和豬交時生象。
所謂龍生九子,都不像龍的說法,是這樣的——
大兒是叫囚牛:它平身喜愛音樂,故常立在琴頭上。如漢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馬頭琴也可能是囚牛的變種。
二兒子是睚毗:它平身愛殺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攝敵軍。同時又用在儀仗上,以顯得更加威嚴。
三兒是嘲風:是只獸形龍,樣子有點像狗,它善於瞭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據說可以威攝妖魔、消滅災禍。
第四兒是蒲牢:喜歡吼叫,人們就把它安在鍾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據說它是住在海濱的,但卻十分怕鯨魚,一但鯨魚發起攻擊,它就會嚇得亂叫。故人們把木杵造成鯨的形狀,以令銅鍾格外響亮。
第五兒是狻猊:形似獅子。是外來品,隨佛教傳入中國的,所以性格有點像佛。它好安靜、又愛煙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爐上,讓它為佛門護法。
第六兒是霸下:又名贔屓,樣子似龜。相傳上古時它常背起三山五嶽來興風作浪。後被夏禹收服,為夏禹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治水成攻後,夏禹就把它的功績,讓它自己背起。故中國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
第七兒是狴犴:又名憲章,樣子像虎。相傳它主持正義,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獄門上下、門大堂兩則、以及官員出巡時肅靜迴避的牌上端,以維護公堂的肅然之氣。
第八兒是負屓:因它喜愛文學,故多安在石碑的兩則。
么子是螭吻:又名鴟尾,魚形的龍。相傳是大約在南北朝時,由印度『摩竭魚』隨佛教傳入的。它是佛經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夠滅火。故此,螭吻由此變化出來,所以它多安在屋脊兩頭,作消災滅火的功效。


西方白虎
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除了道教中的四靈包括了青龍白虎之外,連在風水師探勘墓地時,在地形前方左右兩邊突起的地形,可以當作墓穴的地方,都有獨特的稱號,稱之左青龍、右白虎,取其護衛之意,而在公堂中也有相同的裝飾,在左右堂柱上繪有青龍百虎,以其鎮壓邪靈。而在道教興起之後,龍虎被借用為道家煉丹的術語,就是指"鉛汞、坎離、水火、陰陽",等的同意詞。而道家煉丹分內外(內丹煉氣,外丹煉丹葯,筆者才疏學淺不敢十分確定),內丹是就陰陽五行而言,龍陽,生於離,離屬火,故雲『龍從火里出』,虎陰,生於坎,坎屬水,故雲『虎向水邊生』,兩者結合之後,一陰一陽,互相調和,稱為道本,都是元神、元精的代表。而另外一種說法是,性屬木,木代表東方,於卦為震,故比為青龍;情屬金,金代表西方,於卦為兌,金白色,故喻為白虎。金能夠克木,故情多損性,而用二八之真精氣,使之交合為一,則金木無間,龍虎自伏而成丹,在人體中則以肝為龍、腎為虎,而外丹則仍取陰陽之意,以龍為鉛,虎為汞。
在古人心目中,老虎是可怕的東西,又是可敬的東西。可怕的是,它會食人畜。而可敬的是因其威猛無比,能夠避邪。而在一些古書中,如東漢.應劭的《風俗通義.祀典》:『畫虎於門,鬼不敢入』,『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摶挫銳,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惡遇,燒虎皮飲之。擊其爪,亦能辟惡。此其驗也。』古人還認為白虎是一種祥瑞:『德至鳥獸。』
最初的西天星神是熊和貓頭鷹,但後因古羌族的圖騰在由熊變為龍的時候。而又到黃帝的向東發展時,龍的圖騰被帶到東方,跟『東方蒼龍星座』合而為一,朱鳥則成了統一南方時鳳圖騰在天國的新居,因兩大部族融合而終於成『龍鳳呈祥』。作為古代圖騰是東鳳而西龍,作為星象則是東蒼龍而西朱鳥。到周朝以後,封建制度正式確立,五行思想也成熟,把天像重新劃分,朱鳥放到了南方,和祝融火神一起崇拜了。而西方的就崇拜白虎。在部族斗爭及遷移,西北方的龍向東移,東方的鳳向南移,南方的虎向北移,全國顯示一個大周轉的觀念運動。到漢代五行觀念成了統一的思想,再補出玄武完成『四方之神』的配套。
在古時《史記.天宮書》『東宮蒼龍、南方朱鳥、西宮咸池、北宮玄武。』在這里的不是白虎,而是咸池。而咸池是主五穀的星,主秋季,因五穀是在秋天有收成的,所以就把它放在秋季,但它不是動物,如何能和龍、鳥、龜配成四靈呢?在《正義》:『咸池三星在五車中,天演南,魚鳥所扥也。』所以在宋代己提出質疑:『蒼龍、朱鳥、玄武、各總七宿而言之。至於咸池,則別一星,自在二十八宿之外。咸池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太陽洗浴之所。在《淮南子.天文篇》:『日出於暘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可見咸池原是羌人視為日出之處,咸池也就是鹼水湖,應是岷山地區的芋個湖泊,或是青海。由此可證明原始人所崇拜的星宮天象尚沒有青龍白虎的觀念。在《禮記.禮運》所謂:『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把不屬於動物的咸池換成麒麟。後世有四靈有麟、四象有虎的習慣。
又由於白虎是戰伐之神,所以有多位的猛將被說成為白虎星充扥世的,如:唐代大將羅成、薛仁貴父子等人。除此之外,白虎又被道教吸放,被神化起來,成為了各廟宇的[url=javascript:;]門神[/url]。
南方朱雀
朱雀又可說是鳳凰或玄鳥。朱雀是四靈之一,也和其他三種一樣,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聯想起來就是朱雀了。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於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url=javascript:;]民俗[/url]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於龍象徵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後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而鳳凰它的原形有很多種。如錦雞、孔雀、鷹鷲、鵠、玄鳥(燕子)等等...又有說是佛教大鵬金翅鳥變成的。鳳凰神話中說的鳳凰是有雞的腦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頸、魚的尾、有五色紋。又請鳳是有五種品種,以顏色來分的:紅是鳳、青則是鸞鳥、白是天鵝、另有黃和紫的。
而玄鳥的說法就是從《詩經.商頌.玄鳥》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說的後代說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鳥生下來的,建立強大的商朝。因此玄鳥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記.殷本記》也記了這段歷史:『殷契、母曰簡狄,有絨氐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隨其卵,簡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戰國時的秦,滿清的始袓和朝鮮新羅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鳥卵有關的。不論玄鳥或是鳳凰,都是隨道教的發展,而把它由一隻雀鳥,或孔雀或山雞等等...先變成一個半人半禽的、傳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隨道教的發展的。
而在北京過去就有三座專祀玄女的廟宇,叫九天娘娘廟、玄女廟。在北方和南方的地方也都有玄女廟

北方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游》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文選》卷十五張衡《思玄賦》曰:『玄武宿於殼中兮,騰蛇蜿蜒而自糾。』李善注雲:『龜與蛇交曰玄武。』《後漢書.王梁傳》:『《赤伏符》曰:『王梁主衡作玄武。』』李賢注雲:『亡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玄武』為水神、北方之神。《後漢書.王梁傳》:『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帝覽嬉>:『北方玄武所生,...鎮北方,主風雨。』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玄武在宋代身價培增,並被人格化。這與宋代各帝推波助瀾分不開。宋初太祖時,即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傳說。未真宗天禧元年,在軍營中發生了一件事。在《事物紀原》卷七載:『營卒有見蛇者,軍士因其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竭,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聽說此事,下詔就地建觀,賜名『祥源』。這大約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
真武大帝的身世,後人多說是在隋煬帝時,玉帝將自己的三魂之一,化身投胎於掙樂國皇後,厭惡塵世,舍位入武當山上修行,成功飛升,鎮守北方,號曰:玄武。

② 兩都之戰是什麼典故

元朝在皇位繼承方面制度的不確定性,使得在這一重大問題上人為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武宗即位後,已立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至大三年(1310),此事又被重新提起。時三寶奴為相,武宗身體欠佳。三寶奴欲改變以往的協議,他先與康里脫脫商量,說:「皇子浸長,聖體近日倦勤,儲副所宜早定。」脫脫因參與了武、仁協議的制定,不願破壞當初的協議,答稱「國家大計不可不慎。曩者太弟躬定大事,功在宗社,位居東宮,已有定命,自是兄弟叔侄世世相承,孰敢紊其序者!我輩臣子,於國憲章不能有所匡贊,何可隳其成」。三寶奴稱:「今日兄已授弟,後日叔當授侄,能保之乎?」脫脫也不敢保其必能,只能說:「在我不可渝,彼失其信,天實鑒之。」後來,武、仁間兄終弟及的協議為海山遵守,叔侄相承的承諾卻被愛育黎拔力八達所破壞。

仁宗延祐二年,議立太子,鐵木迭兒欲固位取寵,乃請立碩德八剌,並與太後幸臣失列門譖武宗子和世於兩宮,於是仁宗封和世剌為周王,命其出鎮雲南。

和世剌部屬在延安起而抗命,到了金山,得到察合台後王的支持,輾轉回到漠北。

英宗至治二年(1322),又遷武宗第二子圖帖睦爾於瓊州,至此,武宗的兩個兒子都遠離京城。

因為有先朝皇帝遺命和答剌麻八剌的妃子昭獻元聖皇後以太後和太皇太後的身份居中主持,仁宗和英宗成為元朝皇帝中即位較為順利的兩個。

英宗之死事出突然,武宗後裔方面毫無准備,措手不及,也孫鐵木兒卻有機會插手,於是泰定帝得以繼立。泰定元年(1324)正月,圖帖睦爾被從瓊州召回,居建康。

致和元年(1238,九月,文宗改為天歷元年)三月,再徙圖帖木兒於江陵。七月,泰定帝死,一場更大規模的皇位爭奪戰在武宗的兒子和泰定帝的兒子之間更為激烈地展開,它不僅發展為一場破壞慘重的行省間公開的內戰,而且,配合以骨肉相殘的謀殺手段,公開的對抗和隱蔽的陰謀交替使用,使斗爭增加了它的激烈程度和殘酷性,對元朝統治秩序的進一步崩潰,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古代風景畫鑒賞武宗長期鎮守漠北,與欽察將領土土哈家族建立了密切的關系。仁宗傳子而遠徙武宗兩子,使海山的後人失去了帝位,土土哈的後裔也失去了可靠的依託。他們對政局的這種變化不滿是理所當然的。自武宗以來權臣參與皇位爭奪的先例又為他們伺機奪回失去的權勢提供了榜樣,於是,元朝皇位繼承的忽里勒台推舉制逐漸為權臣擇主而立的形式所取代。黃金家族逐漸失去了他們選擇自己代理人的權力。兩都之戰就是在這樣的歷史前景下發生的。

泰定末年,為武宗二子謀奪帝位的活動就已經開始。南坡之變後棄官閑居的右衛千戶、渤海人任速哥與平章政事速速密謀,稱「先帝之仇,孤臣朝夕痛心而不能報者,以未有善策也。今吾思之,武宗有子二人,長子周王,正統所屬,然遠居朔方,難以達意。次子懷王,人望所歸,而近在金陵,易於傳命。若能懇心推戴,以圖計大。則先帝之仇可雪也」。速速頗有同感。於是二人結納手握兵權的僉書樞密院事燕帖木兒。泰定四年冬,泰定帝病重,二人以其謀議往說燕帖木兒。「燕帖木兒初聞之矍然。因徐說之曰:『天下之事,惟順逆兩途,以順討逆,何患不克。況公國家世官,與國同休戚,今國難不恤,他日有先我麗謀者,禍必及矣。』於是燕帖木兒許之」。並與諸王禿滿暗中籌劃。

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於上都。時燕帖木兒總環衛事,居大都。速哥、速速乃與燕帖木兒稱奉宗王阿剌忒納失里之命,「與公主察吉兒、族黨阿剌帖木兒及腹心之士孛倫赤、剌剌等議,以八月甲午(初四——引者注,下同)昧爽,率勇士納只禿魯等人興聖宮,會集百官,執中書平章烏伯都剌、伯顏察兒,兵皆露刃,誓眾曰:『祖宗正統屬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順者斬』。

於是,大肆搜捕上都權臣、丞相倒剌沙的支持者,中書左丞朵朵,參政王士熙,參議脫脫、吳秉道,侍御史鐵木哥、丘世傑,太子詹事丞王桓等。皆被捕下獄。

燕帖木兒「與西安王阿剌忒納失里入守內庭,分處腹心於樞密,自東華門夾道重列軍士,使人傳命往來其中,以防漏泄。即命前河南行省參知政事明裡董阿、前宣政院使答剌麻失里乘驛迎文宗(圖帖睦爾)於中興(今湖北江陵),且令密以意諭河南行省平章伯顏選兵備扈從」。

同時推舉前湖廣行省左丞相別不花為中書左丞相,詹事塔失海涯為平章,前湖廣行省右丞速速為中書左丞,前陝西行省參政王不憐吉台為樞密副使,蕭忙古仍為通政院使,與中書右丞趙世延、樞密同僉燕帖木兒、通政院使寒食分典機務。貸在京寺觀鈔,募死士,習戰馬,運京倉粟以餉守御士卒,遣使至各行省征發錢帛兵器。

諸衛軍無統屬者、候選及罷退軍官,皆給以牌符,以待調選。眾既受命,不知向誰謝恩,乃指使南向拜,眾人始知起事者的意向。

時燕帖木兒宿衛禁中,一夜更遷數次,或坐以待旦;其弟撒敦、子唐其勢時留上都,乃遣塔失帖木兒密往召之,二人皆棄妻子奔歸。

丁酉(八月初七),再遣撒里不花、鎖南班往中興趣圖帖木兒大駕早發。並令塔失帖木兒冒充圖帖睦兒使者,稱:「諸王帖木兒不花、寬徹普化,湖廣、河南省臣及河南都萬戶合軍扈駕,旦夕且至,民勿疑懼。」以安定大都官民之心。

己亥(八月初九),明裡董阿至汴梁,將燕帖木兒等的計劃告訴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伯顏,伯顏嘆曰:「吾夙荷武皇厚恩,委以心膂,今爵位至此,非覬萬一為己富貴計,大義所臨,何敢顧望」。於是集行省官講明大都發生的情況。並「會計倉廩、府庫、谷粟、金帛之數,乘輿供御、牢餼膳羞、徒旅委積、士馬芻精供億之須,以及賞賚犒勞之用,靡不備至。不足,則檄州縣募民折輸明年田租,及貸商人貨貲,約倍息以償。又不足,則邀東南常賦之經河南者,輒止之以給其費。征發民丁,增置驛馬,補城櫓,浚濠池,修戰守之具,嚴微邏斥堠,日披堅執銳,與僚佐曹掾籌其便宜。」同時,遣蒙古不花以其事馳報懷王,以羅里報燕帖木兒:「公盡力京師,河南事我當自效。」又募兵五千前往迎圖帖木兒,自己則勒兵以待。參政脫別台說「今蒙古軍馬與宿衛之士皆在上都,而令探馬赤軍守諸隘,吾恐此事之不可成也。我等圖保性命,他何計哉!」伯顏不聽。其夜,脫別台擬殺伯顏,被伯顏發覺,拔劍將其殺之。奪其所部兵器,收馬千二百騎。懷王圖帖木兒授伯顏河南行省左丞相。

癸卯(八月十三日),伯顏殺河南行省平章曲烈及右丞別鐵木兒。明裡董阿至江陵。

甲辰(八月十四日),圖帖睦爾自江陵出發。遣使召鎮南、威順、高昌諸王來會。執湖廣行省左丞馬合謀送京師,以別薛代行其職。

丁未(八月十七日),燕帖木兒命撒敦以兵守居庸關,唐其勢屯古北口。

戊申(八月十八日),燕帖木兒又令乃馬台充北使,稱和世球與諸王已整兵南來,中外始安。

庚戌(八月二十日),圖帖木兒至河南,伯顏擐甲胄,與百官父老導入,俯伏稱萬歲,上前叩頭勸進。明日,扈從北行。

辛亥(八月二十一日),撒里不花自江陵回京,知圖帖木兒已啟程,並命燕帖木兒為知樞密院事。

諸王禿滿在上都,與阿馬剌台、宗正札魯忽赤闊闊出、平章買閭、集賢學士兀魯思不花、太常禮儀院使哈海赤等十八人同謀附大都,事覺,為上都丞相倒剌沙所殺。

壬子(八月二十二日),脫脫木兒率軍自上都歸大都。即命以軍守古北口。

癸丑(八月二十三日),上都諸王以兵分攻大都。

丁巳(八月二十七日),圖帖木兒至京師,入居大內。以明裡董阿、闊闊台、速速並為平章政事,曹立為右丞,伯顏為御史大夫,趙世延為御史中丞,高昌王鐵木兒補化知樞密院事。

己未(八月二十九日),上都梁王王禪及太尉不花、丞相塔失帖木兒、平章買閭、御史大夫紐澤等以兵攻大都,軍次榆林。隆鎮衛指揮使黑漢謀附上都,被殺。

上都諸王、大臣立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為帝,即位於上都,年九歲。

九月庚申朔(初一),燕帖木兒督師居庸關,撒都為先鋒,至榆林西,乘上都兵未陣攻之,乘勝追至懷來。隆鎮衛指揮使斡都蠻襲上都諸王滅里帖木兒、脫木赤於陀羅台,執之歸京師。

壬申(十三日),懷王圖帖睦爾即位於大都,是為文宗。封燕帖木兒為太平王,加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知樞密院事;賜黃金、白金、鈔、帛、海東青鶻、豹和官田。

上都兵自古北口、居庸關、紫荊關和遼東數路逼京師。己卯(九月二十日),燕帖木兒與王禪兵戰於榆河,大都兵奮擊。追至紅橋北。「王禪將樞密副使阿剌帖木兒、指揮忽都帖木兒引兵會戰。阿剌帖木兒執戈人剌,燕帖木兒側身以刀隔其戈就斫之,中左肩。部將和尚馳擊忽都帖木兒亦中左肩。二人驍將也,敵為奪氣,遂卻,因據紅橋。兩軍阻水而陣,命善射者射之,遂退,師於白浮南。命知院也剌答兒、八都兒、亦納思等分為三隊,張兩翼以角之,敵軍敗走」。

辛巳(二十一日),「敵軍復合,鏖戰於白浮之野,周旋馳突,戈戟戛摩。燕帖木兒手斃七人。會日晡,對驛而宿。夜二鼓,遣阿剌帖木兒、孛倫赤、岳來吉將精銳百騎鼓噪射其營,敵眾驚擾,互自相擊,至旦始悟,人馬死傷無算。明日。天大霧,獲敵卒二人,雲王禪等挺身竄山谷矣。癸未,天清明,王、禪集散卒成列出山,我師駐白浮西,堅壁不動。是夜,又命撒敦潛軍繞其後,部曲八都兒壓其前,夾營吹銅角以震盪之,敵不悟而亂,自相撾擊,三鼓後乃西遁。遲明,追及昌平北,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王禪單騎亡命,也速答兒等追之,還以三萬兵守居庸。

乙酉(二十五日),上都兵入古北口,其知樞密院竹溫台掠石槽。燕帖木兒先遣撒敦倍道先行,自領大軍繼其後,「敵軍方炊,掩其不備,直蹂之,大軍並進,追擊四十里,至牛頭山。擒駙馬孛羅帖木兒,平章蒙古答失、牙失帖木兒,院使撒兒討溫等,獻俘闕下,戮之。各衛將士降者不可勝紀,余兵奔竄。夜遣撒敦襲之,逐出古北口」。脫脫木兒與遼東兵戰於薊州南,殺獲無算。

戊子(九月二十八日),上都諸王忽剌台等兵入紫荊關,大都守關軍士潰;陝西行省附上都,行台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引兵渡河,擒河中府官殺之。河東官吏皆棄城逃走。

十月初,燕帖木兒於通州敗遼東軍,脫脫木援紫荊關;調浙江兵萬余西御潼關;河南兵守虎牢。忽剌台游騎逼近京師南城。「令京城居民戶出壯丁一人,持兵仗從軍士乘城,仍於諸門列瓮儲水以防火」。文宗遣使頒詔書於甘肅、陝西,陝西行省截留使者撕毀詔書,送使至上都或下於省獄。

辛丑(十月十三日),齊王月魯帖木兒、東路蒙古元帥不花帖木兒以兵圍上都,倒剌沙等奉皇帝寶出降,王禪逃走,小皇帝阿剌吉八不知所終。遂罷免上都所授各路府州縣達魯花赤,上都失敗。於是朝廷遣使傳檄罷兵。

十一月,遣使至漠北迎皇兄周王。殺上都諸王、將領、大臣倒剌沙、王禪、馬某沙、紐澤、撒的迷失、也先鐵木兒等。

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自稱鎮西王,起兵反對文宗,殺行省平章寬徹等,自署行省官,燒毀棧道。

十二月,再遣治書侍御史撒迪等迎周王。周王南還,諸王察阿台、元帥朵列捏等率師護行。舊臣孛羅、尚家奴、哈八兒禿從行。至金山,嶺北行省平章政事潑皮來迎,武寧王徹徹禿、僉樞密院事帖木兒不花等繼至。乃遣孛羅至京師。

文宗先後遣前翰林學士承旨不答失里、太府太監沙班剌、內侍禿教化和中書左丞躍里帖木兒等至周王和世瓊行在所。

天歷二年(1329)正月,撒迪等至周王所,以文宗命勸進。周王和世瓊在和林即位,為明宗。扈從諸王、大臣成人賀。乃命撒迪遣人還報京師。是月,不答失里、沙剌班等也以所輦金銀幣帛至和林。

二月,宣靖王買奴自京師朝明宗於和林,文宗立奎章閣學士院於京師。遣人以除且來奏。

古代風景畫鑒賞三月,文宗遣右丞相燕帖木兒向明宗獻皇帝寶。明宗南還,准備在上都召集宗王、大臣,召開忽里勒台。

圖帖睦爾置行樞密院,以山東都萬戶也速台兒知行院事與湖廣、河南兩省官進兵平四川。

四月,燕帖木兒見明宗於行在。明宗仍以圖帖睦爾所授諸官爵授燕帖木兒。

圖帖睦爾命躍里鐵木兒、王不憐吉詹代也速台兒討四川。湖廣行省參知政事孛羅奉詔至四川,赦囊加台罪,囊加台聽詔,蜀地悉定。

八月,明宗駐於上都附近的旺忽察都(王忽察都、晃忽察)。丙戌(初二)文宗以皇太子身份入見。明宗大宴諸王、大臣。庚寅(初六),明宗暴崩。燕帖木兒取皇帝寶歸文宗。當月,圖帖睦爾以太子身份再次即位。

由於文宗和他的擁護者們取得了兩都之戰的勝利,又由他們仿照武宗、仁宗的故事,在政治舞台上導演了迎立明宗這場假戲,所以,關於明宗之死的真實情況,已無法找到可參考的歷史資料,它同其他類似事件一樣,也成了千古之謎。但種種跡象使人們推斷出的結論是文宗以更隱蔽的謀殺方式,避免了發生在兄弟間的武裝奪權,卻達到了自己取得最高統治權的目的。

同樣,明宗也以武宗、仁宗的故事為先例,天真地南下享受其弟的政治、軍事果實。但時移事異,與其父不同的是,他手中沒有雄厚的軍事實力,在皇位爭奪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他的悲劇也就不足為奇了。

③ 龍龜的來歷、典故

龍龜的來歷 四大靈獸 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青龍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順陰陽,四靈聖獸說的就是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朱譽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故有《三輔圖》曰:「青龍、白虎、朱雀、玄武, 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一種龜形之神)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 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 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 於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在最後一種場合里,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 龍:關於龍的傳說有很多,龍的出處也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說是由印度傳入的、有的說是中國星宿變成。印度本身是在龍神的說法的,但龍在印度的地位是不高的,也是有實物的-蟒蛇。 在五行學說盛行的年代裡,慢慢的也開始流傳著有關青龍的故事;五行家們照著陰陽五行給東南西北中配上五種顏色,而每種顏色又配上一個神獸與一個神靈;東為青色,配龍,西為白色,配虎,南為硃色,配雀,北為黑色,配武,黃為中央正色。 在四方的神靈中,根據山海經的說法,「南方祝融,獸身人面,乘兩龍。」;「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兩龍。」;「東方有句芒,身鳥人面,乘兩龍。」;「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兩龍。」,比較有趣的一點是,在山海經中的龍都是用騎乘的,而跟他同類的蛇則都是被或握或操或繞頸,顯示出兩者的不同來;不過在五方的五神卻跟四方的四神不大一樣,這里就不再詳述了。朱雀、玄武(黑色的龜蛇,武是龜蛇之意)、青龍、白虎又分別代表了四方的二十八宿,龍是東方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而這七宿的形狀又極似龍形,從他們的字義上就可以看出來,角是龍的角,亢是頸項,氐是本,而是頸根,房是膀,是脅,心是心臟,尾是尾,箕是尾末。 白虎:在中國四聖獸中,另外一個常常跟龍相提並論的就是--虎;虎,為百獸之長,它的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的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當然也是由星宿變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之中,位西方七宿:奎、婁、胃、昂、畢、觜、參。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從五行中說的了。 鳳: 鳳凰是神鳥,百鳥之王,古人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以後,鳳凰合稱;再以後,龍鳳相配,鳳便成了宮廷後妃的代稱。根據神話傳遞,鳳是在東方殷族的鳥圖騰演化而成。《山海經·大荒西經》提到有一種五彩鳥,有三種名稱,叫皇鳥、鶯鳥及鳳鳥。 《山海經·南次三經》記載一種鳥,樣子像雞,有五彩的花紋,叫鳳凰。說明鳳凰的形象一開始便是很美麗的。以後,它也跟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復雜,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身、燕子的下巴、雞嘴。(見《淮南子·覽冥》)非梧桐不棲息,非竹實不吃。(見《詩·大雅·卷阿》)它自歌自舞,見到它意味天下太平。為群鳥之首,追隨者以萬計。鳳凰死在一座山上,群鳥每七、八月到這里來吊念它,過十七、八天才散去,故此山叫"吊念山"。(見《水經注異聞錄·鳥吊》)鳳是百鳥風採的結合與升華,它的原形不外是陽鳥、鷹、孔雀和雞四大類。 中國北方民族對禽中之王——鷹很崇拜。 鳳的定型化和規范化,是在遼、金、元以後,使我們原以雞、雀為基本形態的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那一對犟勁的翅膀,鷹姿突出。我們現在在藝術品上常見的鳳,實際是清代以後的形象,集雉尾、雞身、雞冠、鷹目、鷹爪、鷹頸、孔雀翎、鴛鴦羽等於一身。它的基調不似龍那麼恆久、穩定。朱雀是南方的七宿---星、鬼、井、柳、翼、軫、張 玄武: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它和其他三靈一樣,玄武也由天下二十八星宿變成的:斗、牛、女、虛、危、室、壁。 而古時後的人對玄武它的解釋有以下的數種,「玄武」即龜。《禮記.曲禮上》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玄武」乃龜蛇。《楚辭.遠游》洪興祖補註:「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玄武」為蛇合體、龜與蛇交。 但玄武被後世的道士們升級做北方的大帝--真武大帝。有別於其他三靈。其他的青龍和白虎,只做了山廟的門神,而朱鳥就成了又天玄女。 龍龜就是傳說中龍的第九子,它有龍頭龜身的外形,風水學上有四靈祥瑞,這四靈祥瑞指的是:龍、鳳、麒麟、龜,而龍龜是龍和龜的結合物,因此更具有靈瑞之氣。龍可以化小人、增加貴人運與人緣,龜代表長壽與健康,還可化陰煞、斗三煞,最重要的還可增加財氣。龜,自古便是健康、長命、穩健的圖騰,龍頭龜又為成功、富貴、發達之象徵,預示著主人的兒女一生健康、平安、發達、富貴,成龍成鳳。龜,意即如意歸,「龜」即「歸」的意思。經商做生意人大都在屋內擺放此物,有旺財化煞之功效,祈福如意,在生意場上有僻小人防被騙的功能。

④ 魁星投江的典故是什麼

魁星樓,又名魁星閣,是為儒士學子心目中主宰文章興衰的神魁星而建的。在中版國很多地方都建權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魁星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環眼,頭上還有兩只角,整個彷彿是鬼的造型。
魁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筆,稱朱筆,意為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左手持一隻墨斗,右腳金雞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魚(一種大龜)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擺出揚起後踢的樣子以求在造形上呼應「魁」字右下的一筆大彎勾,腳上是北斗七星,見圖如見字。 古時候,各地都有魁星樓,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祈求在科舉中榜上有名。魁星樓具有濃厚的中華民族風格和地方文化特色,是燦爛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⑤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台》中頷聯所運用的典故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有版本為「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1)選自《李白詩選》,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太平寰宇記》卷九十江南東道江寧縣:"鳳凰山,在縣北一里,周回連三井岡,迤邐至死馬澗。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此山,狀如孔雀,文彩五色,音聲諧和,眾鳥群集。仍置鳳凰台里,起台於山,號為鳳凰山。"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一:"金陵鳳凰台,在城之東南,四顧江山,下窺井邑,古題詠唯謫仙為絕唱"(又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一)。 2)吳宮:三國時吳國建都金陵,故稱。晉代:東晉亦建都於金陵。衣冠:指豪門貴族。丘:墳墓。 3)三山半落青天外:從鳳凰台上望過去,覺得三山距離遙遠,不能盡收眼底。三山,山名,在南京市西南長江邊,因三峰並列、南北相連而得名。陸游《入蜀記》卷一:"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台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則距金陵才五十里"。半落:形容三山有一半被雲遮住。 4)二水:又做一水。二水說認為「白鷺洲為長江中小洲,在金陵水西門外,因常有白鷺聚歇得名。秦淮河經金陵,西入長江,因自鷺洲中分為二」;一水說認為「指秦淮河流經南京後,西入長江,被橫截其間的白鷺洲分為一支"。趙昌平的《唐詩三百首全解》和陶今雁的《唐詩三百首詳注(2009年第六版)》均作「二水中分白鷺洲」。白鷺洲:古代長江中的沙洲,在今南京市水西門外。洲上多集白鷺,故名。今已與陸地相連。 5)浮雲能蔽日:比喻奸臣遮攔賢臣。浮雲,陸賈《新語·慎微篇》:"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 6)金陵,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金陵為南京古稱,是江蘇省省轄市,簡稱寧,是江蘇省省會。 7)白鷺洲,白鷺洲位於南京城東南隅,後為白鷺洲公園,是南京城南地區最大的公園。 8)晉代衣冠,吳宮花草和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十朝勝會」。 譯文 古老的鳳凰台曾有鳳凰翔集遨遊,鳳去台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一派支流。 只因為浮雲能夠遮蔽光輝的白日,登高不見長安城怎麼不使人發愁? 鑒賞: 該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里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開頭兩句寫鳳凰台的傳說,點明了鳳去台空,六朝繁華,一去不返。三、四句就「鳳凰台」進一步發揮,東吳、東晉的一代風流也進入墳墓,灰飛煙滅。五、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氣象萬千。最後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實,暗示皇帝被姦邪包圍,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 該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雖是感事寫景,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深刻得多。結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但李白的詩就氣魄而言,卻遠不及崔顥的詩宏偉。[3] 開頭兩句寫鳳凰台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覺得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鳳凰台」在金陵鳳凰山上,相傳南朝劉宋永嘉年間有鳳凰集於此山,乃築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時代,鳳凰是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徵著王朝的興盛;而「如今」鳳去台空,就連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大自然才是永恆的存在。 三四句就「鳳去台空」這一層意思進一步發揮。三國時的吳和後來的東晉都建都於金陵。詩人感慨萬分地說,吳國昔日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的一代風流人物也早已進入墳墓。那一時的烜赫,在歷史上留下了什麼有價值的東西呢! 詩人沒有讓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盡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長江邊上,三峰並列,南北相連。陸游《入蜀記》雲:「三山,自石頭及鳳凰山望之,杳杳有無中耳。及過其下,距金陵才五十餘里。」陸游所說的「杳杳有無中」正好注釋「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隱半現、若隱若現的景象寫得恰到好處。「白鷺洲」,在金陵西長江中,把長江分割成兩道,所以說「二水中分白鷺洲」。這兩句詩氣象壯麗,對仗工整,是難得的佳句。 李白畢竟是關心現實的,他想看得更遠些,從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長安。但是,「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徵。陸賈《新語·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賢,猶浮雲之障日月也。」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被姦邪包圍,而自己報國無門,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見長安」暗點詩題的「登」字,觸境生愁,意寓言外,饒有餘味。相傳李白很欣賞崔顥《黃鶴樓》詩,欲擬之較勝負,乃作《登金陵鳳凰台》詩。《苕溪漁隱叢話》、《唐詩紀事》都有類似的記載,或許可信。該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格律氣勢,未易甲乙。」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作為登臨弔古之作,李詩更有自己的特點,它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懷抱,意旨尤為深遠。

⑥ 西安古城牆有什麼典故沒比如名人的一些事情,名

1、西門:西門本是唐皇城西面中門,唐末韓建縮建新城時被保留下來。明代擴建城牆時位置略向南移,取名安定門。

2、北門:明代構築城牆時建造的北門,正式名稱為安遠門。辛亥革命時,起義軍進攻滿城,這一帶戰爭激烈,交戰中北門城樓被焚毀。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復了原來的箭樓。

3、玉祥門:1926年,軍閥劉鎮華包圍酉安城達8個月之久,使西安人民凍餓戰死4萬多人,直到馮玉祥將軍率國民聯軍擊敗劉鎮華後,西安才得以解圍。1928年開通的這座城門,為紀念馮將軍的歷史功績,取名玉祥門。

4、中山門:1927年初,在馮玉祥將軍倡議下開辟的中山門,以紀念國民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得名。中山門並列兩個門洞,馮分別為它們取名「東征門」和「凱旋門」。出師之日,馮將軍在城頭向各界歡送群眾講話,說等北伐勝利,再打開凱旋門歡迎他。後來時局變化,馮將軍再未率師回西安。

5、東門:東門在建造明城牆時構築,正式名稱叫長樂門。明末李自成起義軍由東門攻入西安。李自成看到懸在城門上的「長樂門」匾額,將士們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清代重新建造。「西安事變」前,張學良在東門組建教導隊和學兵隊。舊址已被修復作為西安事變紀念地。

⑦ 誰能幫我注釋一下這段話里的疑難詞,包括人名,地名,還有典故大體寫了什麼急急急  臣等誠歡誠

出自於《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首二 進表》。《四庫全書》是清朝乾隆年間的一項重大工程。工程項目竣工時,項目負責人提交了工作總結報告——《進<四庫全書>表》。《進<四庫全書>表》不僅回顧了編纂《四庫全書》的前後經過,也概述了中國歷代圖書管理。《進<四庫全書>表》文辭雅馴,用典繁多,余不揣譾陋,羅陳札記於後以就正有道。
這段話,內容太豐富了。一點一點的來吧。
臣等誠歡誠忭27),稽首頓首28)上言29):竊惟神霄30)九野31),太清32)耀東壁33)之星;懸圃34)三成35),上帝36)擴西昆37)之府。文章有象,翠媯38)遂吐其天苞39);繪畫成形,白阜40)肇41)圖其地絡42)。書傳蒼頡43),初征雨粟44)之祥;籙授黃神45),始貯靈蘭46)之典。洞庭秘簡47),稽大禹48)所深藏;柱下49)叢編,付老聃50)以世守。秦操金策,聖籍雖焚;漢理珠囊,遺經51)故在。儒生密寶,維孔鮒52)之承家53);謁者54)旁求,見陳農55)之奉使。蝌文56)以後,篇章自是滋多;麟閣57)所儲,條目於焉漸備。杖吹藜火58),夜讎59)《別錄》60)之編;衣染爐香,坐校《中經》61)之簿。王仲寶62)區其流別63),定新志之九條64);阮孝緒65)撮其叢殘66),括舊傳之五部67)。勘書妙畫,世摹展氏之圖卷68);幔卷飛仙,史載隋宮之跡。唐武德69)訖乎天寶70),鈿軸71)彌增;宋景祐72)繼以淳熙73),牙簽74)再錄。南征俘玉75),元遷三館76)之幮77)。北極營都78),明運十艘之櫝79)。
札記:
27)誠歡誠忭,非常歡喜,非常歡悅。
28)稽首、頓首,古時一種跪拜禮。《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賈公彥 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頓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九拜原是祭祀鬼神時的禮節,後來演變為君臣、長幼、尊卑之間的禮節。
29)上言,進呈言辭。
30)神霄,道教謂九天中之最高者。《宋史?方技傳下?林靈素》:「既見,大言曰:『天有九霄,而神霄為最高,其治曰府。』」
31)九野,猶九天。《呂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列子?湯問》:「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張湛 註:「九野,天之八方中央也。」
32)太清,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
33)東壁,星宿名,即壁宿(二十八宿之一,玄武七宿的末一宿。有星二顆,即飛馬座γ和仙女座α星)。因在天門之東,故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 《晉書?天文志上》:「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
34)懸圃,也稱玄圃,傳說在昆侖山頂,有金台、玉樓,為神仙所居。語出《楚辭?天問》:「昆侖懸圃,其凥安在?」王逸 註:「昆侖,山名也,其巔曰縣圃,乃上通於天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辨騷》:「昆侖、懸圃,非經義所載,然其文辭麗雅,為詞賦之宗。」
35)三成,三重,三層,指昆侖山。《爾雅?釋丘》:「三成為昆崘丘。」郭璞 註:「昆崘山三重,故以名雲。」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一》:「昆侖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三曰層城,一名天庭。是為太帝之居。」
36)上帝,天帝。
37)西昆,本指西方之昆侖山。相傳其為古帝王儲藏圖書之所。見《穆天子傳》二。《文苑英華》五六四唐上官儀《為朝臣賀涼州瑞石表》:「歷選皇猶,稽河圖於東序;詳觀帝籙,披冊府於西昆。」
38)翠媯(guī),水名。傳說黃帝於此受圖籙,後因用為典故。《藝文類聚》卷十一引《河圖挺佐輔》:「﹝黃帝﹞乃召天老而問焉:『余夢見兩龍,挺白圖,以授余於河之都。』天老曰:『河出龍圖,雒出龜書……天其授帝圖乎?』黃帝乃祓齋七日,至於翠媯之川。大鱸魚折溜而至,乃與天老迎之。五色畢具。魚泛白圖,蘭葉朱文,以授黃帝,名曰録圖。」
39)天苞,謂河圖。《水經注?洛水》引《春秋說題辭》:「河以道坤出天苞,洛以流川吐地符。」《易?系辭上》「河出圖,洛出書。」孔穎達 疏引《春秋緯》:「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40)白阜,傳說中古代地圖發明人之一。《太平御覽》卷三十六「地部一」引《春秋元命苞》:「神農世,恠義生白阜,圖地形,脈水道。」(白阜為神農圖畫地形,通水道之脈,使不壅塞也。)
41)肇,開始。
42)地絡,土地的脈絡。
42)蒼頡,又作「倉頡」,傳說中的創造文字之神。《世本》:「黃帝使蒼頡作書。」張注引漢《蒼頡廟碑》雲:「蒼頡天生,德於大聖,四目靈光。」《太平御覽》引《春秋孔演圖》:「倉頡四目,是曰並明」。又引《書斷》雲:「頡首有四目,通於神明。」「(蒼頡)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像,采乎眾形,合而為字,是曰古文。」《水經注?洛水》引《河圖玉版》:「倉頡為帝,南巡,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之。」 《淮南子?泰族訓》:「蒼頡之始作書,以辯治百官,領袖萬物。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遠。」又《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
43)雨粟,天降粟米如雨。《淮南子?本經訓》:「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45)黃神,黃帝。籙,圖籙,符命。黃帝授籙之傳說,見注38)。又,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卷一百二:「《河圖》曰:『黃龍負鱗甲成字,以授黃帝。帝令侍臣寫之,以示天下。』」
46)靈蘭,傳說為黃帝藏書室名。《素問?靈蘭秘典論》:「黃帝問曰:『願聞十二藏之相使貴賤何如?』岐伯對曰:『悉乎哉問也,請遂言之……』黃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
47)洞庭秘簡,似乎指大禹所得「金簡玉字」一事。明?楊慎《古今風謠》:「禹得金簡玉字書,藏洞庭包山湖。」(《詩紀前集》三)
按:《史記?太史公自序》「二十而南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張守節 正義引 唐 李泰 《括地誌》:「《吳越春秋》雲:『禹案黃帝中經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委,赤帝左闕之填,承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登衡山,血白馬以祭。禹乃登山,仰天而笑,忽然而卧,夢見綉衣男子自稱玄夷倉水使者,卻倚覆釜之山,東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齊於黃帝之岳,岩(岩)〔岳〕之下,三月季庚,登山發石。」禹乃登宛委之山,發石,乃得金簡玉字,以水泉之脈。山中又有一穴,深不見底,謂之禹穴。』」又,南朝?劉宋?盛洪之《荊州記》曰:「南嶽周回數百里,昔禹登而祭之,因夢玄夷使者,遂獲金簡玉字之書。」
48)大禹,對夏禹的美稱。《書?大禹謨》:「日若稽古大禹。」孔 傳:「禹稱大,大其功。」夏禹,夏代第一個君主,姓姒,鯀之子,傳說他曾領導人民治平洪水。《左傳?昭公元年》:「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
49)柱下,相傳老子曾為周柱下史,後以「柱下」為老子或老子《道德經》的代稱。《後漢書?王充王符等傳論》:「貴清靜者,以席上為腐議;束名實者,以柱下為誕辭。」李賢 註:「柱下,老子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時序》:「詩必柱下之旨歸,賦乃漆園之義疏。」
50)老聃(dān),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里人。春秋時期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曾任周朝管理圖書的官員(即柱下史),後退隱。留有《老子》一書(亦稱《道德經》)。
聃,《正字通》俗耼字。《說文》:「耼,耳曼也。從耳冉聲。」段註:「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如『曼膚』,『曼<耳錄>』之『曼』。《史記?老子列傳》曰:『姓李氏,名耳,字耼。』《史記索隱》、《老子音義》、《後漢書?桓帝紀》注、《文選?游天台山賦》注所引皆如此。今本《史記》作『名耳,字伯陽,謚曰耼。』淺人妄改者也。字伯陽,見唐固《國語》注。」
51)遺經,流傳下來的經書。
52)孔鮒,又名甲,字子魚,孔子九世孫。秦末儒生。「獨樂先王之道,講習不倦」(《孔叢子?獨治》)。秦始皇欲焚書,孔鮒先得知於陳餘,與其弟子襄將儒家典籍「藏之祖堂舊壁中」(《孔氏祖庭廣記》)。陳勝起義後,孔鮒「為陳王涉博士」(《史記?孔子世家》)。後因政見不合,以目疾辭退。死於陳下。相傳《孔叢子》為其所作,論集孔子、孔伋、孔穿、孔謙、孔鮒等人言行事跡,凡二十一篇。因《漢書?藝文志》未載,又其內容多與《偽孔傳》、《家語》大致相同,故後世學者多疑為偽托之作。
53)承家,繼承家業。
54)謁(yè)者,官名。春秋戰國時已有,為國君或卿大夫侍從官員,掌接待賓客,或奉命出使,朝會負責保衛。《國語?齊語四》:「謁者以告,公遽見之。」漢沿置,《漢書?百官公卿表》謂謁者掌儐贊受事。陳農為漢成帝時謁者,曾奉命收集天下佚書。
55)陳農,西漢時人。《漢書》卷三十《藝文志》:「至成帝時,以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後因以借指搜求佚書之人。
56)蝌文,即蝌蚪文,古文字體的一種。筆畫多頭大尾小,形如蝌蚪,故稱。
57)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三輔黃圖?閣》:「 麒麟閣,蕭何造,以藏秘書,處賢才也。」
58)藜火,晉?王嘉《拾遺記?後漢》載:西漢劉向校書天祿閣,夜默誦,有老父杖藜以進,吹杖端,燭燃火明。取洪範五行之文、天文輿圖之牒以授焉。向請問姓名,雲「太乙之精」。
59)讎(chóu),校對。《韻會》:「讎,挍也。謂兩本相覆挍如仇讎也。」 左思《魏都賦》:「讎挍篆籀。」註:「一人持本,一人讀書,若怨家相對。」
60)《別錄》,中國第一部目錄學著作,西漢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題《七略別錄》,亦有稱《別傳》、《書錄奏序》、《七略》等。原書二十卷,唐末已佚,現有清代洪頤煊、馬國翰、姚振宗、嚴可均等人輯佚本。相較而言,姚本(見《快閣師石山房叢書》)最善,雖出較晚,但博採眾長,後來居上。姚氏獨具特識,輯錄全文八篇;《輯略》增補三十餘條,立說精確,尤發前人所未發;取捨比較精當,配隸斟酌盡善;所輯多達一百八十一條,旁采之博,超越前者;篇首敘文,論述詳明;小注、案語,考訂精核。
劉向,字子政,本名更生,沛縣(今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史學家和目錄學家。漢皇族楚元王劉交四世孫。一生經歷了西漢昭、宣、元、成四帝,曾任諫大夫、宗正、光祿大夫、中壘校尉等職。著作有《尚書洪範五行傳》、《五經通義》、《五經要義》、《世說》、《列女傳》、《列仙傳》、《新序》、《說苑》等,多佚。原有集,已佚,明人張溥輯有《劉中壘集》。
劉向《別錄》的問世,在當時為學人提供了一部即類求書、因書究學的圖書目錄,從而提高了目錄學的地位和作用,最終使目錄學成為讀書治學之門徑。對於後世,則成為歷代編纂各種圖書目錄的範例。如梁代阮孝緒的《七錄》,唐代元行沖等編的《群書四部錄》,毋煚的《古今書錄》,宋代王堯臣、歐陽修等編的《崇文總目》,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直至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等,無一不遵循劉向《別錄》所開創的敘錄體內容提要的體例。故史稱劉向為中國目錄學之祖。
61)中經,秘府所藏經籍。漢代有「中五經」之稱。(見《漢書?劉向傳》)三國?魏?鄭默將宮中所藏經籍整理編目,稱「中經」。晉荀勖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後稱為《中經新簿》。(見《隋書?經籍志》:「魏氏代漢,采掇遺亡,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默,始制《中經》,秘書監荀勖,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一曰甲部,紀六藝及小學等書;二曰乙部,有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三曰丙部,有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四曰丁部,有詩賦、圖贊、汲冢書。大凡四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又《晉書?荀勗傳》:「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勗撰次之,以為中經,列在秘書。」)
《中經新簿》,晉代皇家書目。晉荀勖據魏鄭默《中經》編輯而成。共十四卷。該書分書籍為甲部(六藝)、乙部(諸子)、丙部(史書)、丁部(詩賦、文集),是中國第一部把圖書分成四部的圖書分類目錄。該目錄共收書一千八百八十五部、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已亡佚。《隋書?經籍志》評論該書,「但錄題及言,盛以緗素,至於作者之意,無所論辨」,這是該書的缺點。
62)王仲寶,即王儉(字仲寶),琅邪臨沂(今屬山東)人,謚文憲,南朝齊文學家、目錄學家。南朝文章,以用事為貴,數典為工,王儉是當時風氣的推動者之一,《南史?王諶簡傳》說:「王儉嘗集才學之士,總校虛實,類物隸之,謂之隸事,自此始也。」自此以後,齊梁文翰,率以富博為長。不過,王儉本人的多數文章用典還不算太繁瑣。他的文章大多是討論禮制的議論文,純用散體,少見駢偶。王儉在目錄學上很有貢獻,他依劉歆《七略》撰《七志》四十卷,對舊例頗有突破。又寫定《宋元微四年四部書目》,現均不傳。今存《王文憲集》,系明人張溥所輯。
63)流別,本指水的分支。引申為文章或學術的流派。《晉書?摯虞傳》:「﹝摯虞﹞又撰古文章,類聚區分為三十卷,名曰《流別集》,各為之論,辭理愜當,為世所重。」唐?劉知幾《史通?書志》:「夫古之所制,我有何力,而班《漢》定其流別,編為《藝文志》,論其妄載,事等上篇。」
64)九條,《隋書?經籍志》:「元徽元年(473年),秘書丞王儉又造目錄,大凡一萬五千七百四卷。儉又別撰《七志》:一曰《經典志》,紀六藝、小學、史記、雜傳;二曰《諸子志》,紀古今諸子;三曰《文翰志》,紀詩賦;四曰《軍書志》,紀兵書;五曰《陰陽志》,紀陰陽圖緯;六曰《術藝志》,紀方技;七曰《圖譜志》,紀地域及圖書。其道佛附見,合九條。然亦不述作者之意,但於書名之下,每立一傳,而又作《九篇條例》,編乎首卷之中。文義淺近,未為典則。」
65)阮孝緒,字士宗,陳留尉氏(今河南省尉氏縣)人,南朝齊、梁時期目錄學家。梁普通年間(520—527年),他博採宋、齊以來公私圖書記錄,仿《七略》分類法,把當時四萬余卷圖書分為「經典」、「記傳」、「子兵」、「文集」、「術伎」、「佛法」、「仙道」七個部類,撰成《七錄》一書。《七錄?序》稱:「總括群書四萬余卷,皆討論研核,標判宗旨。」《隋書?經籍志》雲:「其分部題目,頗有次序,割析辭義,淺薄不經。」
66)叢殘,瑣碎零亂的。
67)舊傳五部,《隋書?經籍志》:「梁有秘書監任昉、殷鈞《四部目錄》,又《文德殿目錄》。其術數之書,更為一部,使奉朝請祖恆撰其名。故梁有《五部目錄》。」
68)展氏之圖卷,似乎指展子虔的畫作。展子虔,隋代畫家。尤擅長山水畫,《宣和畫譜》稱他「寫江山遠近之勢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其山水畫山水、人物比例十分相稱,改變了過去「人大於山,水不容泛」那種不協調的空間關系,把山水畫的發展推向到一個新的階段。展子虔是從六朝到初唐過渡時期的繼往開來的重要畫家。唐代畫壇曾以「顧(愷之)、陸(探微)、董(伯仁)、展(子虔)」並稱。據有關文獻記載,他作品很多,有《長安車馬人物圖》、《弋獵圖》、《朱買臣覆水圖》、《法華變相圖卷》、《南郊圖》、《雜宮苑圖》、《仙山樓閣圖》、《游春圖》等。現僅存宋徽宗(趙佶)題作展子虔所作《游春圖》,但可能是中唐畫家臨摹本。

⑧ 淮北相山的典故

傳說當時, 居住在河南商丘附近的一個部落的領導人被命名為相土。由於部落的統治, 人們都尊稱他為相土君。他的部落經常以狩獵、捕魚和收回土地種植莊稼為生。

但為了生存和發展, 相土還經常到臨近以了解其他部落是如何生活和生產的。有一次他穿過象山這個地方, 發現這里的山川美麗, 森林茂盛, 動物種類繁多, 河流、沼澤在魚和蝦中游來游去。

他高興地跳著舞, 跳了起來, 嘴還在唱: "好地方, 好地方, 北邊是山, 西邊是水, 南邊是平原山裡有柴火, 水中有魚, 平原上有很好的耕作。"於是, 他決定把部落從商丘轉移到相山。


(8)奎元館典故擴展閱讀

相山公園坐落在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方園諸山之宗;有奇峰、雲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

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台、飲馬池和藏經洞等數十處。另有劉開渠紀念館、相山動物園、兒童樂園、寓言園等寓教於樂景點。

相山公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環境優美,景色宜人,四季山花爛漫,特別是春秋兩秀牡丹花展和菊花展,景色更加迷人。

遺遺產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是淮北市評為中國大型綜合性風景名勝公園,以「相山十景」而聞名。為古宿州八景之一「相靈疊翠」。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主峰為皖北地區至高點。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

新建兒童樂園、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於一體,是人們游樂休息的好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相山公園作為淮北市與外界聯系的重要窗口和紐帶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⑨ 射天狼的 典故

1、戰國屈原《楚辭·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

意思:青雲做衣白霓做裙裳,高舉長箭射殺賊天狼。

此處,屈原用天狼星影射當時在楚國西北部的強秦。

王逸 註:「天狼,星名,以喻貪殘。後以「天狼」比喻殘暴的侵略者。

2、宋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意思:那時我定當拉開弓箭,使之呈現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天狼,星名,又稱犬星,舊說指侵掠,這里隱指西夏。

天狼,星名。天空中非常明亮的恆星。屬於大犬座。有一個伴星,用望遠鏡可以看見。古以為主侵掠。

(9)奎元館典故擴展閱讀:

星座文化:

亞洲文化

天狼星(Sirius)也稱做大犬座 α 星(α Canis Majoris),是除太陽外全天最亮的恆星,但是暗於金星與木星,絕大多數時間亮於火星。

天狼星一般指天狼星 A,其主系統由一顆藍白色的藍矮星和一顆藍色的白矮星組成,質心距離地球約為 8.6 ly。

在中國天文學,這顆星稱為天狼星(天上之狼);中文的羅馬拼音:Tiānláng;日文的羅馬拼音:Tenrō;韓國的羅馬拼音:Cheonlang),在中國二十八星宿中,天狼星屬於井宿,並位於它裡面的天狼星官。天狼這個星官中也只有它一顆星。

古代的中國人將船尾座和大犬座的部分星星結合想像成橫跨在南天的一把大弓,並劃歸到弧矢星官中。在這種組合下,箭頭正對著天狼星。意為「射天狼」。

《江城子 · 密州出獵》中「西北望,射天狼」的句子就是這么來的。關於弧矢星官,古人還有俗語:天弓張,天下盡兵。(天上的天狼星張開弓,天下就會有兵災。)即占星家用它預報軍事情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